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民法典理解基層法院

民法典理解基層法院

發布時間: 2023-07-01 08:17:24

民法典683條解讀

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系列解讀之二「關於一般規定」部分重點條文解讀
《最御簡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制度司法解釋或者本解釋)共計71個條文,主要包括一般規定、保證、擔保物權和非典型擔保四個方面。下面就「一般規定」部分應當重點關注的內容解讀如下:
一、關於本解釋的適用范圍。
本解釋主要適用於典型擔保和非典型擔保。典型擔保是指民法典規定的保證和擔保物權。因保證發生的糾紛主要是保證合同糾紛,因擔保物權發生的糾紛則既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等合同糾紛,也包括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物權糾紛。在所有權保留買賣、融資租賃中,出賣人或者出租人享有的所有權具有擔保功能;此外,有追索權的保理亦具有擔保功能。這些合同在涉及擔保功能發生糾紛時也應適用本解釋的相關規定,主要包括:一是有關登記對抗的規則;二是有關擔保物權的順位規則;三是有關擔保物權的實現規則;四是關於價款優先權等有關擔保制度。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盡管民法典第586條規定定金也是債權的擔保方式,但鑒於其和違約責任聯系更密切,本解釋未對其作出規定,留待民法典合同編相關司法解釋統一處理。有關行業協會建議本解釋對典當中的「死當」「絕當」等作出規定,考慮到民法典對此並未作出雹含規定,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也還不成熟,故本解釋亦未對典當作相應的規定。
二、關於擔保的從屬性。
考慮到民法典已對擔保在變更、轉讓以及消滅上的從屬性等作出規定,本解釋堅持問題導向,僅對效力、范圍上的從屬性作出規定,具體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關於效力上的從屬性。
實踐中,當事人往往會在擔保合同中約定:即便主合同無效,擔保人也應承擔相當於擔保合同有效的責任,或者即便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也應對合同無效的後果提供擔保。本解釋規定,此類有關排除擔保從屬性的約定無效,但其無效並不當然導致整個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的效力還要看主合同是否源拆笑有效:主合同有效,則有關擔保獨立性的約定無效不影響擔保合同的效力;主合同無效,則當然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依法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二是關於擔保范圍的從屬性。
擔保責任本質上系擔保人替債務人承擔責任,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後可以向債務人追償。如果擔保人承擔的責任范圍大於債務人所應承擔責任的范圍,或者針對擔保責任約定專門的違約責任,那麼擔保人承擔責任後,超出部分將無法向債務人追償,從而違反擔保的從屬性。有鑒於此,本解釋規定,擔保責任超出主債務范圍的,擔保人對超出部分不承擔責任。
三、關於擔保的資格。
總體而言,只有市場化的主體才具有擔保資格,才能成為保證人。根據民法典第683條的規定,機關法人原則上不得為保證人,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亦不能為保證人,但是民法典並未對不具有保證資格的主體能否提供物保作出規定。我們認為,此類主體之所以不具有保證資格,是因為其只能從事與法定職責相關的活動,不得從事民商事經營活動,因而不能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當然也包括不能為他人債務提供物保,故本解釋規定不具有保證資格的主體也不能提供物保。此外,民法典也沒有對其他非營利法人或者特別法人能否提供保證作出規定。考慮到實踐中常常就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民事主體是否具有擔保資格發生爭議,本解釋規定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不具有擔保資格,但是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依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討論決定程序對外提供擔保的除外。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只有辦公經費而無收入來源,應參照同樣作為特別法人的機關法人處理,但村集體經濟組織有自己的財產,也有提供擔保的現實需求,應有擔保資格,因此代行村集體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亦應作相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村民委員會自治法對村民委員會處分集體所有財產的民主決策程序做了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對外提供擔保屬於對集體所有財產的重大處分行為,應嚴格依照該法規定的討論決定程序進行民主決策。
關於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提供擔保的效力問題一致是爭議較大的問題。實踐中,此類機構既有公辦的,也有民辦的。即便是民辦機構,多數也是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法人、非法人組織,故原則上不具有擔保資格,不能對外提供擔保,但登記為營利法人的民辦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性質上就是企業法人,當然具有擔保資格,其提供的擔保應當認定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第399條第3項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等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不能設定抵押,這意味著上述機構的公益設施也不能用於為自身債務提供擔保。考慮到此類主體也有融資需求,本解釋規定了兩種例外情形:一是在購入或者以融資租賃方式承租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時,出賣人、出租人為擔保價款或者租金實現而在該公益設施上保留所有權;二是以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以外的不動產、動產或者財產權利設定的擔保物權。
四、關於公司對外擔保。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9年11月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就長期以來困擾審判實踐的公司對外擔保問題作了全面規定。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確定的裁判思路基礎上,本解釋進一步完善了相關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是關於越權擔保的效力與責任。
法定代表人未經法律規定的決議程序,超越代表許可權以公司名義提供擔保,要根據民法典第61條、第504條等規定確定越權擔保的效力與責任:相對人善意的,構成表見代表,擔保合同對公司發生效力,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相對人非善意的,不構成表見代表,擔保合同對公司不發生效力,公司不承擔擔保責任。問題是,在相對人非善意時,公司是否仍須對相對人的損失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法定代表人越權代表的後果亦應參照民法典關於無權代理的規定處理,在不構成表見代表的情形下,法定代表人的代錶行為雖然對公司不發生效力,但對法定代表人發生效力,應由法定代表人對相對人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認為,民法典關於越權代表和表見代表的規定不同於民法典關於無權代理和表見代理的規定,參照民法典關於無權代理的規定認定公司不承擔責任,僅由法定代表人承擔責任的依據不足;考慮到公司也存在過錯,此時公司對合同無效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當然,在法定代表人越權擔保的情形下,無論是公司因承擔擔保責任還是賠償責任而受到損失,都有權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二是關於無須決議的例外情形。
在我國現階段,基於公司治理的現狀,法定代表人未經公司決議徑行對外提供擔保的情況仍普通存在。為避免裁判思路的變化給社會經濟生活產生過大的沖擊,《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19條規定:「存在下列情形的,即便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沒有公司機關決議,也應當認定擔保合同符合公司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有效:(1)公司是以為他人提供擔保為主營業務的擔保公司,或者是開展保函業務的銀行或者非銀行金融機構;(2)公司為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向債權人提供擔保;(3)公司與主債務人之間存在相互擔保等商業合作關系;(4)擔保合同系由單獨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有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認為,《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關於無須公司決議的規定確有必要,但也存在因范圍過大而影響到公司的運營安全,實踐中甚至出現一些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利用公司對外提供擔保輸送利益的現象。為此,本解釋修改了上述《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關於無須公司決議的規定,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刪除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19條第3項有關「公司與主債務人之間存在互聯互保等商業合作關系」的規定;二是將該條第2項「公司為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向債權人提供擔保」修改為「公司為其全資子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向債權人提供擔保」;三是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不適用本解釋關於「公司為其全資子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向債權人提供擔保」和「擔保合同系由單獨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對擔保事項有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均無須公司決議的規定。
三是關於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
上市公司屬於公眾公司,涉及到眾多中小投資者利益。法律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有信息披露的義務,其中擔保事項也是必須披露的內容。為全面落實法律關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定,本解釋對於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進行了特別規定:一方面,上市公司對外擔保,不僅須依據公司法第16條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而且還要對決議公開披露,但如果債權人僅僅是根據披露的信息與上市公司簽訂擔保合同,人民法院也認定擔保有效,上市公司應承擔擔保責任;另一方面,即使上市公司已根據公司法第16條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對擔保事項進行決議,但如果債權人不是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對外擔保的信息簽訂擔保合同,人民法院也應認為擔保合同對上市公司不發生效力,此時公司既不承擔擔保責任,也不承擔其他賠償責任。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對外擔保,不僅在效力認定上比一般封閉性公司要嚴格得多,在責任承擔方面也有所不同:一般公司在擔保合同對公司不發生效力情況下,雖不承擔擔保責任,但要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而上市公司在擔保合同對其不發生效力的情況下,不承擔任何責任。
需要指出的是,《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22條規定:「債權人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關於擔保事項已經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的信息訂立的擔保合同,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有效。」根據反面解釋規則,債權人沒有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與上市公司訂立的擔保合同,應當認定無效。在無效的後果上,上市公司與一般公司承擔的責任沒有區別。在起草本解釋過程中,經過反復研究,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上市公司的所有擔保事項都必須披露,如果相對人沒有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與上市公司訂立擔保合同,就會損害證券市場上廣大股民的權利,該合同應當認定對上市公司不發生效力,上市公司不應承擔任何民事責任。本解釋的這一規定,與《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22條規定的無效後果不同,根據民法典時間效力司法解釋第2條的規定,這一規定不具有溯及力。換言之,民法典施行之前債權人與上市公司訂立的擔保合同被認定無效的,上市公司應當視情況承擔不超過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民事責任。民法典施行之後債權人與上市公司訂立的擔保合同被認定對上市公司不發生效力的,上市公司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
四是關於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擔保。
公司的分支機構雖然不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但可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後果則由公司承擔。我們認為,除金融機構開立保函以及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外,既然公司對外提供擔保原則上須有公司決議,那麼公司的分支機構對外提供擔保自然更是如此。由於金融機構對外提供擔保無須公司決議,因此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對外提供擔保自然也無須公司決議,但考慮到擔保行為的高風險性,從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角度出發,仍有必要規定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在提供擔保時須取得金融機構的授權。為此,本解釋區分開立保函與提供保函之外的擔保規定如下:對於標准化的保函業務,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既可以在其營業執照記載的經營范圍內根據金融機構的概括授權開展,也可以經有權從事擔保業務的上級機構個別授權開展;但是,提供保函之外的個別擔保,則應取得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總行)授權。至於擔保公司的分支機構對外提供擔保,雖然類似於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開立保函,但金融機構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可以不記載保函業務,而擔保公司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則必然都會記載擔保業務,因此不能簡單將擔保公司分支機構營業執照記載的經營范圍理解為擔保公司對其分支機構的概括授權。為了便於擔保公司加強風險控制,防止其設立的分支機構在未經公司授權時擅自對外提供擔保,本解釋規定擔保公司的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對外提供擔保,仍須獲得公司的個別授權。
五、關於共同擔保。
同一債務存在兩個以上第三人提供的擔保時,盡管民法典並未明確規定擔保人之間不能相互追償,但通過與原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進行比較,不難看出民法典刪除擔保人之間相互追償的規定,立法機構不允許擔保人之間相互追償的用意卻不言自明。不過,擔保人之間相互追償問題屬於私法自治的范圍,即使民法典未規定擔保人之間相互追償,如果擔保人之間約定可以相互追償,自應基於尊重當事人的意思,允許已經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依據其與其他擔保人之間的約定進行追償。此外,即使擔保人沒有明確約定可以相互追償,但如果各擔保人在提供擔保時約定相互之間構成連帶共同擔保,則已經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也有權根據民法典第519條的規定,向其他擔保人請求分擔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實踐中數個擔保人為同一債務提供擔保有兩種情形:一是同時提供擔保,即數個擔保人在同一份合同書上簽字、蓋章或者按指印;二是分別提供擔保,即數個擔保人分別在不同的合同書上簽字、蓋章或者按指印。我們認為,如果數個擔保人在同一份合同書上簽字、蓋章或者按指印,亦應構成連帶共同擔保,已經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根據民法典第519條的規定,向其他擔保人請求分擔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值得探討的是,在擔保人之間可以相互追償的情形下,已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是否應先向主債務人追償,再就債務人不能清償的部分請求其他擔保人分擔其應當承擔的份額,實踐中存在不同觀點。我們認為,如果當事人對追償問題有明確約定的,按照其約定處理;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已經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應當先向主債務人追償,只有主債務人不能清償的部分才能在擔保人之間進行分擔。此種做法有利於避免循環追償,同時也便於人民法院在擔保糾紛案件的判決主文中就擔保人之間的追償問題直接作出裁判,從而減少訴累。
此外,在數個擔保人為同一債務提供擔保的情況下,如果擔保人之間不能相互追償,就可能會出現某一擔保人通過與債權人簽訂債權轉讓協議的方式取得被擔保的債權,再以債權人的身份向其他擔保人主張擔保權利,從而達到自己不再承擔擔保責任的目的。我們認為,與一般情形下的債權轉讓不同,擔保人本身對債權人負有擔保債務,擔保人受讓債權的行為,其性質屬於承擔擔保責任的行為。因此,如果受讓的債權未超過其應當承擔的擔保責任,則受讓債權的擔保人作為債權人請求其他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該擔保人請求其他擔保人分擔相應份額的,則取決於擔保人之間是否有相互追償的權利,故依照前述思路處理。
六、關於擔保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
首先,根據原擔保法解釋第7條的規定,如果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則推定擔保人有過錯,因而僅須根據債權人有無過錯來確定擔保人的責任: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的責任不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我們認為,原司法解釋第7條的規定存在以下不妥之處:一是在過錯形態上,原司法解釋推定擔保人必定有過錯與實際情況不符,如在債權人與債務人惡意串通騙取擔保人提供擔保的場合,就存在僅債權人一方有過錯而擔保人無過錯的情形。二是在債權人無過錯而擔保人有過錯的情況下,讓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缺乏理論和法律依據,因為在擔保合同有效的情形下,擔保人可能僅對債務人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擔保責任(如一般保證),而在擔保合同無效的情形下,卻要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從而可能導致輕重失衡,且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情況下,讓擔保人承擔連帶責任也缺乏依據。基於以上考慮,本解釋在原司法解釋基礎上作了如下修改:一是增加規定了債權人有過錯擔保人無過錯時,擔保人不承擔責任的規定;二是擔保人有過錯而債權人無過錯時,擔保人對債務人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賠償責任,其性質屬於補充責任而非原司法解釋規定的連帶賠償責任。同時,為了保持既有裁判規則的連續性,同時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本解釋沿襲了原擔保法解釋對賠償責任的上限進行控制的做法,規定了擔保人承擔的責任不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
其次,關於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對債務人的追償問題。擔保人在承擔責任後向債務人的追償,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是承擔了擔保責任後的追償,民法典第700條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二是承擔了賠償責任後的追償,民法典並無明確規定,但原擔保法解釋第9條對此有規定,本解釋沿襲了該規定。
最後,關於擔保合同無效時反擔保人的責任。在擔保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反擔保人應否以及如何承擔責任?一種觀點認為,擔保合同是反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擔保合同無效,反擔保合同隨之無效,反擔保人應根據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我們認為,反擔保合同擔保的是擔保人對主債務人的追償權,並非是擔保合同的從合同,因此,即便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在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內也享有對債務人的追償權,因而反擔保合同並不因擔保合同的無效而無效,反擔保人仍應對擔保人的損失承擔全部擔保責任。當然,反擔保合同雖然不因擔保合同無效而無效,但也可能因其他理由被認定無效,在反擔保合同因自身原因被認定無效時,則應依據本解釋關於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時法律後果的規定來確定反擔保人的賠償責任。

Ⅱ 民法典總則解釋

為正確審理民事案件,依法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一、一般規定
第一條 民法典第二編至第七編對民事關系有規定的,人民法院直接適用該規定;民法典第二編至第七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民法典第一編的規定,但是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除外。
就同一民事關系,其他民事法律的規定屬於對民法典相應規定的細化的,應當適用該民事法律的規定。民法典規定適用其他法律的,適用該法律的規定。
民法典及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沒有具體規定的,可以遵循民法典關於基本原則的規定。
第二條 在一定地域、行業范圍內長期為一般人從事民事活動時普遍遵守的民間習俗、慣常做法等,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十條規定的習慣。
當事人主張適用習慣的,應當就習慣及其具體內容提供相應證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查明。
適用習慣,不得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條 對於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條所稱的濫用民事權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行使的對象、目的、時間、方式、造成當事人之間利益失衡的程度等因素作出認定。
行為人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為主要目的行使民事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構成濫用民事權利。
構成濫用民事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濫用行為不發生相應的法律效力。濫用民事權利造成損害的,依照民法典第七編等有關規定處理。
二、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四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父母在胎兒娩出前作為法定代理人主張相應權利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五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否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人民法院可以從行為與本人生活相關聯的程度,本人的智力、精神健康狀況能否理解其行為並預見相應的後果,以及標的、數量、價款或者報酬等方面認定。
三、監護
第六條 人民法院認定自然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其年齡、身心健康狀況、經濟條件等因素確定;認定有關組織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其資質、信用、財產狀況等因素確定。
第七條 擔任監護人的被監護人父母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遺囑生效時被指定的人不同意擔任監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適用民法典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未成年人由父母擔任監護人,父母中的一方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另一方在遺囑生效時有監護能力,有關當事人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適用民法典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第八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與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訂立協議,約定免除具有監護能力的父母的監護職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協議約定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喪失監護能力時由該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擔任監護人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依據民法典第三十條的規定,約定由民法典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不同順序的人共同擔任監護人,或者由順序在後的人擔任監護人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九條 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指定監護人時,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指定,具體參考以下因素:
(一)與被監護人生活、情感聯系的密切程度;
(二)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順序;
(三)是否有不利於履行監護職責的違法犯罪等情形;
(四)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能力、意願、品行等。
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監護人一般應當是一人,由數人共同擔任監護人更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利益的,也可以是數人。
第十條 有關當事人不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的指定,在接到指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指定並無不當,依法裁定駁回申請;認為指定不當,依法判決撤銷指定並另行指定監護人。
有關當事人在接到指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後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變更監護關系處理。
第十一條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與他人依據民法典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訂立書面協議事先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後,協議的任何一方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前請求解除協議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後,協議確定的監護人無正當理由請求解除協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後,協議確定的監護人有民法典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該條第二款規定的有關個人、組織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二條 監護人、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就監護人是否有民法典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規定的應當終止監護關系的情形發生爭議,申請變更監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經審理認為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被依法指定的監護人與其他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變更監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作出裁判。
第十三條 監護人因患病、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將全部或者部分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當事人主張受託人因此成為監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四、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宣告失蹤案件時,下列人員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四十條規定的利害關系人:
(一)被申請人的近親屬;
(二)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對被申請人有繼承權的親屬;
(三)債權人、債務人、合夥人等與被申請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民事主體,但是不申請宣告失蹤不影響其權利行使、義務履行的除外。
第十五條 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向失蹤人的債務人請求償還債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將財產代管人列為原告。
債權人提起訴訟,請求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支付失蹤人所欠的債務和其他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將財產代管人列為被告。經審理認為債權人的訴訟請求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財產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失蹤人所欠的債務和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宣告死亡案件時,被申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以及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對被申請人有繼承權的親屬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四十六條規定的利害關系人。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被申請人的其他近親屬,以及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對被申請人有繼承權的親屬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四十六條規定的利害關系人:
(一)被申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均已死亡或者下落不明的;
(二)不申請宣告死亡不能保護其相應合法權益的。
被申請人的債權人、債務人、合夥人等民事主體不能認定為民法典第四十六條規定的利害關系人,但是不申請宣告死亡不能保護其相應合法權益的除外。
第十七條 自然人在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死亡的期間適用民法典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自戰爭結束之日或者有關機關確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計算。
五、民事法律行為
第十八條 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但是實施的行為本身表明已經作出相應意思表示,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採用其他形式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十九條 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或者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價格、數量等產生錯誤認識,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發生該錯誤認識行為人就不會作出相應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的重大誤解。
行為人能夠證明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存在重大誤解,並請求撤銷該民事法律行為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是,根據交易習慣等認定行為人無權請求撤銷的除外。
第二十條 行為人以其意思表示存在第三人轉達錯誤為由請求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適用本解釋第十九條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或者負有告知義務的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致使當事人基於錯誤認識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欺詐。
第二十二條 以給自然人及其近親屬等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非法人組織的名譽、榮譽、財產權益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其基於恐懼心理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脅迫。
第二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不成立,當事人請求返還財產、折價補償或者賠償損失的,參照適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所附條件不可能發生,當事人約定為生效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事法律行為不發生效力;當事人約定為解除條件的,應當認定未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是否失效,依照民法典和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認定。
六、代理
第二十五條 數個委託代理人共同行使代理權,其中一人或者數人未與其他委託代理人協商,擅自行使代理權的,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百七十二條等規定處理。
第二十六條 由於急病、通訊聯絡中斷、疫情防控等特殊原因,委託代理人自己不能辦理代理事項,又不能與被代理人及時取得聯系,如不及時轉委託第三人代理,會給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損失或者擴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的緊急情況。
第二十七條 無權代理行為未被追認,相對人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賠償損失的,由行為人就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承擔舉證責任。行為人不能證明的,人民法院依法支持相對人的相應訴訟請求;行為人能夠證明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各自的過錯認定行為人與相對人的責任。
第二十八條 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的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
(一)存在代理權的外觀;
(二)相對人不知道行為人行為時沒有代理權,且無過失。
因是否構成表見代理發生爭議的,相對人應當就無權代理符合前款第一項規定的條件承擔舉證責任;被代理人應當就相對人不符合前款第二項規定的條件承擔舉證責任。
第二十九條 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百七十一條的規定向相對人作出追認的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確認其追認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
七、民事責任
第三十條 為了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針對實施侵害行為的人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正當防衛。
第三十一條 對於正當防衛是否超過必要的限度,人民法院應當綜合不法侵害的性質、手段、強度、危害程度和防衛的時機、手段、強度、損害後果等因素判斷。
經審理,正當防衛沒有超過必要限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正當防衛人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正當防衛人在造成不應有的損害范圍內承擔部分責任;實施侵害行為的人請求正當防衛人承擔全部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實施侵害行為的人不能證明防衛行為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僅以正當防衛人採取的反擊方式和強度與不法侵害不相當為由主張防衛過當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二條 為了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發生的急迫危險,不得已而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的緊急避險。
第三十三條 對於緊急避險是否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人民法院應當綜合危險的性質、急迫程度、避險行為所保護的權益以及造成的損害後果等因素判斷。
經審理,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並無不當且沒有超過必要限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限度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緊急避險人的過錯程度、避險措施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原因力大小、緊急避險人是否為受益人等因素認定緊急避險人在造成的不應有的損害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三十四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受害人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請求受益人適當補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所受損失和已獲賠償的情況、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經濟條件等因素確定受益人承擔的補償數額。
八、訴訟時效
第三十五條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三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民法典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不適用延長的規定。該條第二款規定的二十年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利受到損害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其法定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利受到原法定代理人損害,且在取得、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或者在原法定代理終止並確定新的法定代理人後,相應民事主體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的,有關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適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二款、本解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訴訟時效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的規定中斷後,在新的訴訟時效期間內,再次出現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的中斷事由,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
權利人向義務人的代理人、財產代管人或者遺產管理人等提出履行請求的,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的訴訟時效中斷。
九、附則
第三十九條 本解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案件,本解釋施行後尚未終審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Ⅲ 民法典合同總則司法解釋

法律主觀:

《民法典》中擔保合同的司法解釋是:擔保合同是指為促使債務人履行其債務,保障債權人的債權得以實現;而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或在債權人、債務人和第三人之間協商形成的,當債務人不履行或無法履行債務時,以一定方式保證債權人債權得以實現的協議。

法律客觀:

為正確沖遲審理勞動爭議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下簡稱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就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如下解釋。一、【解釋的適用范圍】第一條【用人單位的界定】本解釋所指的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居民委員會以及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企業設立的分支機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者登記證書的,屬於本解釋所稱的用人單位;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者登記證書的,不屬於本解釋所稱的用人單位,但可以受用人單位委託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自然人、家庭和農村承包經營戶不屬於用人單位。(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二條【住房公積金爭議的處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公積金發生的爭議,不屬於勞動爭議。(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七條;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三條【社會保險爭議的范圍】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沒有為其繳納基本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而遭受損失為由,要求用人單位直接支付基本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賠償金發生的爭議,屬於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的社會保險爭議,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補辦社會保險手續,或者用人單位已經為勞動者辦理了社會保險手續,但由於用人單位欠繳、拒繳社會保險費發生的爭議,不屬於勞動爭議,但應告知勞動者向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解決。(調解仲裁法第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七條)二、【訴訟主體的確定】第四條【不具備經營資格和掛靠情形下的主體確定】勞動者與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因用工關系發生爭議,應當將用人單位和其出資人作為共同當事人。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借用他人營業執照經營的,還應當將出借營業執照的一方作為當事人。勞動者與掛靠在其他單位名下的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的,用人單位和被掛靠單位為共同當事人。(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三條;實施條例第四條)第五條【發包後的主體界定】建設工程層層轉包、分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與其發生勞動爭議的,最近上一層轉包、分包關系中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和實際施工人為共同當事人。(實施條例第四條)三、【勞動關系的認定】第六條【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人員的用工認定】用人單位招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雙方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僱傭關系處理。(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七條【企業停薪留職人員、內退人員的用工認定】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與新的用人單位建立了用工關系的,可按勞動關系處理,但原用人單位已為其繳納基本生活費或社會保險費的,企業停薪留職人員、內退人員請求新的用人單位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或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停薪留職人員、內退人員請求新的用人單位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或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不予支持。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請求在新的用人單位享受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工作時間、休息休假、職業危害防護、福利待遇的,應予支持。(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第八條【外國人及台港澳人員的用工關系】依法辦理《外國人就業證》或《台港澳人員就業證》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或攔棗台港澳人員在中國內地與用人單位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勞動關系處理。(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第四條: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八條)第九條【涉外企業用工關系】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台港澳地區企業在中國內地未通過涉外就業服務單位而直接招用勞動者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僱傭散衡李關系處理。(國務院關於管理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的暫行規定第十一條)第十條【在校學生的用工關系】在校學生實習期間與實習單位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僱傭關系處理。(勞動法第十五條)四、【勞動合同的履行】第十一條【加班事實的舉證責任分配】勞動者起訴追索超過兩年前的加班費,由勞動者對已加班的事實負舉證責任;勞動者起訴追索兩年之內的加班費,由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未加班的事實負舉證責任。(調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第六條)第二種意見: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負有舉證責任。勞動者有證據證明有用人單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調解仲裁法第六條)第十二條【加付賠償金】勞動者直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之規定,向用人單位主張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應告知勞動者向有關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解決。(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實施條理第三十四條)五、【仲裁的受理與時效】第十三條【仲裁時效期間】人民法院在審查仲裁時,對於調解仲裁法施行前發生的勞動爭議,當事人在調解仲裁法實施後申請仲裁的,不適用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關於仲裁時效期間的規定,仍按照當時的法律法規執行。(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五十四條)第十四條【對逾期未受理或裁決無異議又反悔的處理】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受理決定或仲裁裁決沒有異議,或者雖有異議但仍參加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開庭審理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做出裁決書或調解書後,當事人以逾期作出受理決定或仲裁裁決違法為由,要求撤銷裁決書或調解書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條、第四十三條)第十五條【對仲裁機構逾期未受理或仲裁的處理】因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逾期未作出受理決定或仲裁裁決,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除仲裁中存在下列事由外,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一)案件正在排期的;(二)移送管轄的;(三)正在移送或送達延誤的;(四)等待工傷復議或訴訟、評殘結論的:(五)啟動鑒定程序,或委託其他部門調查取證的;(六)當事人確有正當理由不能按時參加仲裁活動的:(七)其他正當事由。當事人應向人民法院提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具的已接受仲裁申請的憑證或《受理通知書》及尚未裁決的證明。人民法院決定受理勞動者申請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五日內書面通知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終結有關案件的仲裁。(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條、第四十三條)六、【仲裁裁決】第十六條【終局裁決的認定】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每一項數額均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該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系指當事人申請仲裁的數額。(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十七條【對仲裁申請事項同時包含終局裁決事項和非終局裁決事項的處理】同一仲裁案件中,當事人仲申請事項同時包含終局裁決事項和非終局裁決事項的,該裁決不適用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關於終局裁決的規定。當事人雙方不服仲裁裁決的,均可依照調解仲裁法第五十條規定提起訴訟。(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十八條【對同時起訴與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處理】勞動者一句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用人單位一句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中級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終結訴訟。基層人民法院在審理勞動者不服終局裁決的訴訟中,應對用人單位的抗辯一並審理。勞動者撤回起訴或因超過起訴期間被駁回起訴的,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撤回起訴或駁回起訴裁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調解仲裁法的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十九條【一裁終局案件的上訴權】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照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作出終局裁決,勞動者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後,雙方當事人均可在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用人單位依照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被裁定駁回的,用人單位不得上訴,也不得申請再審。(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二十條【撤銷仲裁裁決的事由】用人單位以不屬於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事由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用人單位有充分證據證明仲裁裁決確有其他錯誤的除外。(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七、【支付令】第二十一條【支付令失效後的處理】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二款和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應當符合民事訴訟法第十七章有關督促程序的規定。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二款的規定申請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後,勞動者可就爭議事項向調節組織申請調解,也可以依法申請仲裁。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申請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後,勞動者依據調解協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糾紛予以受理。(勞動合同法的三十條;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百九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第二條)八、【附則】第二十二條【本解釋的溯及力】本解釋自二00九年月日起實行。本解釋施行前本院頒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屆是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的規定為准。本解釋施行後,人民法院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審結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的規定進行再審。(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八條;調解仲裁法第五十四條)

Ⅳ 民法典總則司法解釋

為指導各級人民法院貫徹實施好民法典,充分發揮總則編在民法典中統領全局的作用,依法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總則編司法解釋),由院審判委員會第1861次全體會議通過,今天正式對外發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總則編司法解釋是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實施民法典,依法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的重要規范性文件。這部司法解釋的頒布實施,對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各級人民法院正確審理相關案件、統一裁判標准、確保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實現高質量司法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總則編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始自2020年6月開展的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工作中對《民法通則意見》《合同法解釋一》《合同法解釋二》等司法解釋條文的逐一梳理。起草過程中,先後召開20餘次調研論證會,系統徵求了全國各高院、有關中央單位和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的意見,3次書面徵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意見,得到了有力指導和幫助。

總則編司法解釋的起草,嚴格遵循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中的要求,始終堅持廣泛聽取意見,確保條文內容最大限度凝聚共識,經得起檢驗。一是緊扣立法本意。充分尊重、全部採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意見。二是突出強基導向、實踐導向。7次法院系統研討會有5次是在中、基層人民法院召開,聽取200餘名一線審判業務專家意見。三是注重吸收學術成果。4次專家論證會涵蓋老中青三代民法學者代表,累計200餘人次參與論證。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有關專家參加起草論證工作,提供咨詢意見。

起草總則編司法解釋,主要是為了解決三個方面問題。一是確保民法典與舊法的有序銜接。民法典施行後,《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合同法》等法律廢止,最高人民法院相應廢止了《民法通則意見》《合同法解釋一》《合同法解釋二》等司法解釋。但這些司法解釋中仍有不少條文與民法典一致,在審判實踐中仍有重要指導價值,有必要予以保留並梳理整合,以免出現法律銜接適用空檔,影響民法典實施。二是系統梳理人民法院在長期司法實踐中總結積累的經驗智慧。民法典採取編纂式立法技術,大多數條文是對原有法律的承繼。人民法院在適用這些法律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時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有必要將此一並納入,以更好地實現統一裁判尺度的目的。比如,關於表見代理的具體適用,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發布的《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作了細化規定,歷經十餘年的審判實踐檢驗,有必要吸收到民法典總則編解釋中。基於同樣考慮,《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的一些規定精神也被吸收到這部司法解釋中。三是回應《民法總則》施行後亟待明確的具體法律適用問題。民法典總則編的絕大多數規定源自《民法總則》,已實施了四年多。其間,人民法院積累了豐富的審判經驗,也發現了一些亟待統一規范的具體法律適用問題。特別是,民法典總則編凝練了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集中體現了民法典嚴謹邏輯體系中「總」的特點和規律,這就要求各級人民法院牢固樹立體系化思維,准確把握民法典總則編與各分編、民法典與其他民商事法律、基本原則與具體規定之間的適用邏輯關系。上述三個方面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統一民事案件裁判尺度,更好地貫徹實施民法典,維護民法典權威。

總則編司法解釋共39條,分為一般規定、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監護、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附則9個部分。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理念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細化習慣的適用規則、監護制度、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訴訟時效等制度規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彰顯民法典強調公平正義、倡導誠實守信的價值導向。特別是細化了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見義勇為的制度規則,進一步在「扶不扶」「勸不勸」「追不追」「救不救」「為不為」「管不管」等問題上亮明態度,堅決防止「和稀泥」,讓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讓群眾有溫暖、有遵循、有保障。

二是內容上突出強調權利保護。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自然人的權利保護置於中心位置,從保護未成年人、胎兒利益,規范權利的行使,平衡失蹤人與利害關系人利益等方面作出系統規定,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司法立場。

三是形式上體現小而精的起草思路。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審判執行需求為出發點、以准確理解和適用民法典為原則,不追求大而全的體系,不追求一攬子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聚焦總則編適用中審判實踐亟待解決、有較為豐富的實踐基礎,且能夠最大限度凝聚共識的問題明確相應的法律適用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21年12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Ⅳ 民法典理解與適用選擇哪個版本的比較好(法院版和法律版),或者說兩個版本有什麼區別

民法典理解與適用不能夠說選哪個好,只能看哪種更適合你。它們的區別如下:

法院版特別厚,不僅有中外各種流派理論論述,還涉及實務分析及案例比較。可以說每一個章節都是一篇完整的論文,博大且精深。

但是法院版作者眾多,很多觀點其實僅僅是作者的觀點,非常值得辯駁。所以此書並不適合初學者,只適合作為民法理論登堂入室者(不是剛剛通過司法考試那個級別)作為實務工具書和知識儲備庫。

這套書段位太高,不適合初學者。

民法典理解與適用目前的版本第一個是法院版,第二個是法學會版。還有一個版本叫《民法典釋義及適用指南》,是人大編的(人大版)。

人大版比較薄,基本不涉及實務內容,特別像傳統教科書,比較適合初學者。如果是想入門民法,只是把書作為工具,那麼最好聽課、看書、做題,而不是自己看書。

法院看的一般是人大版和法院版。人大版的內容被稱作『全國人大立法觀點』,法院版的內容被稱作『最高法院司法觀點』,法學會版的內容被稱作『法學專家參考觀點』。但是,觀點並不因為是『立法觀點』或『司法觀點』就正確,也不因為是『專家參考觀點』就錯誤。

Ⅵ 民法典法院管轄權

法律分析:法院要對案件具有管轄權,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法院對所涉案件具有"標的物管轄權"即法院具有審理該類型的案件的權力,同時,法院還需對案件當事人具有"個人管轄權"即法院具有對訴訟中涉及的當事人作出影響其權利義務的裁決的權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Ⅶ 民法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

法律分析:為確保民法典統一正確適用,妥善解決民法典施行後新舊法律銜接適用問題,2020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規定》分為4個部分,共28條,其中,「一般規定」5個條文,「溯及適用的具體規定」14個條文,「銜接適用的具體規定」8個條文,「附則」1個條文,全面系統規定了適用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第三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

Ⅷ 民法典理解與適用是法官裁判依據嗎

民法典將為法官裁判民事案件提供重要依據
【拓展資料】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大家知道這個字在漢語中它具有經典、典範、典籍等這些含義。所以「典」命名本身就表明了民法典典範性、基礎性的意義,所以民法典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市民社會的網路全書,是保護公民權利的一部重要法律。
首先,民法典使民事立法體系化,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法典化其實就是體系化,就是通過編纂民法典使分散的有關民事法律的規范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化的整體。特別是通過體系化解決長期以來因為採用單行立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比較嚴重地存在著各個單行法相互之間沖突不協調不一致的問題。通過民法典的編纂就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們的法律成為一個整體,更具體系性。
其次,通過民法典的編纂有效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民法典本質上就是一部權利法,它是一部保障公民私權的法。通過構建私權體系,並且對民事權利在遭受侵害之後,規定各種全面的救濟保護的方式方法,從而進一步強化對私權的保障。同時也有利於促進法治進步,因為法治這個概念雖然有不同理解,但一般認為最簡單的定義就是規范公權、保障私權,而民法典實際上就是一部全面保障私權的法典,所以民法典的頒布對中國法治的進步將會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民法典將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重要保障。在民法典里通過保護公民人格權等重要權利來全面維護人格尊嚴,很多條款都凸顯強化對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保障。比如,為解決高樓拋物致人損害這種「頭頂上的安全」,民法典在侵權責任編專門進行全面系統規定;為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民法典專門規定了有關產品責任等規則;民法典還專門為保障人們住有所居,在物權編中規定了居住權等制度,都是要為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Ⅸ 民法典案例解讀以及案例分析

民法典案例解讀以及案例分析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搜索相應的案件類型,即可找到。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全面、及時、規范。
第二條中國裁判文書網是全國法院公布裁判文書的統一平台。各級人民法院在本院政務網站及司法公開平台設置中國裁判文書網的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Ⅹ 《民法典》全文+司法解釋(20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點擊標題閱讀相應章節內容)
《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基本規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組織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
第七章 代理
第八章 民事責任
第九章 訴訟時效
第十章 期間計算
《民法典》第二編 物權
第一分編 通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第三章 物權的保護
第二分編 所有權
第四章 一般規定
第五章 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
第六章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第三分編 用益物權
第十章 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十四章 居住權
第十五章 地役權
第四分編 擔保物權
第十六章 一般規定
第十七章 抵押權
第十八章 質權
第十九章 留置權
第五分編 佔有
第二十章 佔有
《民法典》第三編 合同
第一分編 通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七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八章 違約責任
第二分編 典型合同
第九章 買賣合同
第十章 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 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 保證合同
第十四章 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 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六章 保理合同
第十七章 承攬合同
第十八章 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九章 運輸合同
第二十章 技術合同
第二十一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二章 倉儲合同
第二十三章 委託合同
第二十四章 物業服務合同
第二十五章 行紀合同
第二十六章 中介合同
第二十七章 合夥合同
第三分編 准合同
第二十八章 無因管理
第二十九章 不當得利
第四編 人格權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
第三章 姓名權和名稱權
第四章 肖像權
第五章 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第五編 婚姻家庭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結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婚
第五章 收養
第六編 繼承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三章 遺囑繼承和遺贈
第四章 遺產的處理
第七編 侵權責任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損害賠償
第三章 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
第四章 產品責任
第五章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第六章 醫療損害責任
第七章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
第八章 高度危險責任
第九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章 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附則
民法典配套司法文件
_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的通知【法〔2020〕346號】
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
一、單獨發布
二、 集中發布-民事類27件【法釋〔2020〕17號】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礦業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跡輪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姿塵信干規定(試行)(6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人在約定的期限屆滿後未履行債務而出具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款條訴訟時效期間應從何時開始計算問題的批復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10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兄笑解釋》(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有土地開荒後用於農耕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10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7處修改要點+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1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9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三、集中發布-商事類29件【法釋〔2020〕18號】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企業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應否列入破產財產等問題的批復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軍隊、武警部隊、政法機關移交、撤銷企業和與黨政機關脫鉤企業相關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五)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7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因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被終止的民辦學校如何組織清算問題的批復》(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6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6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獨立保函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海上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油污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海上貨運代理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四、集中發布-知識產權類18件【法釋〔2020〕19號】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熱點內容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