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訴訟案件管理
⑴ 在疑難案件中,法官如何處理案件
如果簡易程序解決不了,有可能轉為普通程序審理,如果審判員或者合議庭解決不了,有可能會提交審委會討論,再有可能也會請示上級法院。
⑵ 如何進行法院司法審判業務管理制度
範文如下:
xx縣人民法院為適應改革要求,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在狠抓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工作中,不斷探索、改革、創新,使之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服務於審判業務,有力地推動了法院審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局面。
一、主要成績與做法
(一)抓好 「兩庭」基礎建設和法庭裝備建設,適應了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
xx縣法院「兩庭」建設起步較早,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的,有部分審判法庭建設不規范,存在著規格比較小,功能不全,設施簡陋等問題,很難適應現行審判工作的需要。比如開庭,由於法庭較少,很多庭審不得不擠在審判人員辦公室內進行,當事人一多,整個辦公區亂哄哄的,像在趕大集似的。針對這種情況,1999年我院投入資金87萬元,將原有的一大一小兩個審判法庭改造成了兩中、六小法庭、一個會議室,改造面積達1950平方米。20**年,投資23萬元,新建法院門樓一座和100平方米的立案大庭一個;20**年,投資30萬元裝修辦公樓一座;20**年投資11萬元改建職工食堂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老幹部活動中心一個;20**年,我們發揚連續作戰、艱苦奮斗的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方籌集資金修建北留人民法庭。目前,征地手續已經辦好,工作進展順利。
隨著法庭基礎建設的逐步到位,以往的法庭裝備越來越顯得落後,為了適應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從1996年開始至今,院里先後配備了法台、法椅、旁聽席382套,辦公桌椅32套,亞偉速錄機9台,法庭音響3套,電視機5台,背投2台,空調19台,傳真機2台,一體化印刷機2台,錄像機2台,照像機7台,復印機2台,列印機32台,碎紙機1台,微機41台,檔案密集架48列,掃描儀2台,證據展示1台,監控1套,警車24輛。上述設備購置共投入資金352萬元。大大地改善了法院辦公、辦案條件,提升了人民法院、法庭的形象。
(二)抓好以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了審判質量和效率,確保司法公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97年,院里從緊張的經費中擠出20多萬元為刑事一庭、二庭、北留法庭和副院長配備了全院第一批電腦;1999年至20**年,院里又先後擠出40多萬元,為其餘法庭配備了40台電腦,9台速錄機;20**年10月,院里又籌措資金24萬元,將全院電腦聯了網,建成了區域網,在辦公區、八個審判法庭和一個大會議室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多媒體閉路監控設施。20**年--20**年又投資14萬元新增電腦25台,證據展示台和背投各一個。陽城法院法庭硬體工程逐年得到加強。為了使計算機更好地服務於審判工作,院里多次組織電腦培訓班,集中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方法,並派出十多名書記員到北京學習電腦速錄技術,激起每個人的學習興趣。
截止目前,全院60多名幹警都熟練掌握了計算機操作。在庭審中,藉助電腦開展高效審判,實現了開庭記錄完全可以和當事人的陳述一致的效果,許多案件當庭宣判,當庭及時製作判決,當庭簽字送達。區區一個山區縣城,能有如此快速的庭審質量,令很多外來人員驚嘆為「電子化法院」。幾年來,從效率低下的手工記錄到快捷高效的電腦速錄,使辦案節奏顯然加快,實現了案件流程管理的網路化。用電腦製作立案排期公告、收取訴訟費、文書製作、司法統計、審判監督等,運用信息網路與計算機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了審判效率,確保了司法公正,使全院審判工作走上了現代化辦公的快車道。《xx審判》、《人民代表報》、《xx法制報》、《太行日報》等以《電腦奏響高效曲》為題刊登了我院的事跡。20**年元月,xx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我院「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三)抓好經費保障工作,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
目前,人民法院的經費保障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同級財政預算內拔款;二是同級財政預算外資金拔款;三是上級法院補助收入。各級財政的預算內拔款基本上只能保證人員經費和少量的公務費,一些貧困縣區連人員經費都不能保障,工資欠發嚴重;預算外資金1997年前是按訴訟費收入的20%進行政府基金調控的,加上上繳省法院20%,縣里年年各種攤派(如修路、植樹、挖河道等)又佔10%,實際能開支的只剩下50%,辦案經費捉襟見肘。到1999年經過多方努力、協調,縣財政方按10%進行政府調控,20**年按5%調控,20**年我們同財政局有關部門進行了座談,讓財政局的同志真正了解法院各項支出和案件支出的實際情況,才以每季1.5萬元調控,法院經費逐漸得到緩解;上級補助收入從1995年至今實在微乎其微,貧困縣區顯得多一些,陽城法院這幾年也僅能補助幾萬元。分析這幾年的經費保障工作,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是加強財政預算管理,保障經費供給。 為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法院依法履行審判職能並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院黨組十分重視財政預算工作,我們改變了過去那種一等二靠三拖拉的辦事方法,主動出擊,迎事而上。在財政預算內,除按人員預算個人部分費用,還積極爭取公用費用,一些大、要案則以專項報告申請撥款。在預算外資金中,我們積極向財政部門匯報法院辦案及收費、開支、裝備情況,並經常向有關股室傳送有關行政司法工作計劃及作法的簡報,力求爭取財政部門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多方交流、溝通,促進了雙方了解,理順了資金供給渠道,有力地保障了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法院工作得到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經費追加也基本上能得到保障。
今年,省財政廳同省法院下發了《xx省縣級人民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准》的通知後,我們積極打報告,同縣財政局有關領導和股室匯報,出面協調落實此項工作,使公用經費保障工作盡快地落實。
二是徹底落實「收支兩條線」,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前些年,為了遏制亂收費,我院於1996年在全市法院率先成立專門的「訴訟費收費室」,並清理了以往各庭室的票據、賬本,收繳了各庭室公章,避免了打白條、亂收費現象。1998年,為了進一步規范訴訟費管理,讓財政、審計、紀檢更放心,讓人民群眾更明白、更滿意,我們採取了「訴訟費用收由銀行代收,支出由會計師事務所代記賬」的全透明的「內帳外管」的管理辦法,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實行,從收到支「涇渭分明」,得到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也成為全省基層法院管理經驗交流的先進單位。xx市政府專門在xx縣召開現場會議,《太行日報》、《xx日報》、《人民代表報》、《法制日報》、xx電視台等還做了專門報道。
此外,我院還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財務管理、固定資產、辦公用品、車輛安全、來客接待等制度,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在法院得到進一步地加強。
三是積極探索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不論是財務管理還是行政裝備,都是近幾年行政工作的重點。我們深挖管理潛力,加強訴訟費的管理,多次開展了節支活動,在活動中一些庭室主動購置了磁卡電話,加強了電話費的管理;還有的庭室實行了辦公用品及燃油、修理費定額包干,有的庭室辭退了部分不合格的臨時人員;下鄉辦案、因公外出能使用摩托車的不使用小汽車,能坐班車的不坐專車,領導幹部上下班一律不用小汽車接送;汽車修理能自修的不送修,能小修的不大修;節約「一張紙、一瓶墨」的活動在法院深入開展,在經費開支上實行了「經費限額管理卡」,以庭室為單位,一庭一卡,將每個庭室每個月的支出分別登記在卡上,將收結案數和所收訴訟費也登記在卡上,開支與業績一目瞭然,大大激活了幹警工作的勁頭,統一規范了開支。
在訴訟費案款、罰沒款和其他費用管理上我們制定了《案款專管辦法》、《罰沒款、扣押款、贓物管理辦法》和有關《訴訟費預收、結算、退款辦法》,使涉及金錢標的的財物管理在法院得到全方位的監督約束。多年來,我院在財務工作和管理上沒有出現過一例違法事件。堅持為審判服務,為法院發展服務,為幹警服務成為司法行政工作者的重要宗旨。在資金管理上,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加強管理,以有限的經費較好地保障了法院的審判工作順利進行,被譽為法院的「好管家」和「無名英雄」。
力求抓大事,把錢用在刀刃上,不走彎路,是我們司法行政工作所一貫堅持的。我們年年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監督。這幾年連續配套了一大批辦公辦案設備,尤其是改善了辦案、執行「乘車難」問題,配備了警服、戒具、警車,行政裝備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為推動審判工作和執行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是充實了司法行政管理幹部知識,提高了隊伍素質。司法行政管理幹部需要不斷充實知識,增強管理的水平,而實際上他們的培訓學習機會極少,尤其是在基層法院,司法行政幹部一個人要干多種工作和勝任多個工作。十多年來,我院黨組十分重視司法行政幹部的素質教育工作,經常幫助、鼓勵司法幹部學習政治理論和人員搭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專長,使司法行政幹部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各得其所,各干其事。司法行政管理人員也抽時擠空的學習,努力使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多次受到上級法院及財政、審計部門的表揚,我院財務室《案款收取應規范》、《訴訟費管理實打實》、《節支措施有新招》、《陽城法院財務公開透明》、《便民措施受稱贊》、《陽城法院堅持推行財務公開制度》等稿件被有關報刊登載,論文「如何做好訴訟費管理工作」一文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全國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如何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在《xx審判》發表,許多論文還在《行政事業財務》、《中國財政》、《xx審判》等刊物上刊登。
二、今後工作需要加強的重點
(一)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要形成制度
由於基層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編制的原因,多數是兼職或一人多職,他們承擔著法院的計劃采購、財務管理、後勤服務、信息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工作既繁瑣還無法評價,不像法官辦案可以用數字衡量,常常有不理解、不被人重視的現象,因此造成的學習培訓機會也很少。事實上司法行政人員不僅要熟悉審判工作和行政工作,還必須使自己成為工作上的專家,著力提高業務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不斷發展。面對新形勢下的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要不斷地培訓司法行政幹部,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走出去學習,深造。要經常對司法行政工作人員進行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要通過多方培訓使司法行政幹部充實知識,開闊視野,來提高司法行政幹部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二)要加強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建設
就目前各地縣的情況來看,多數基層法院沒有成立專門的司法行政裝備機構,更沒有人員編制、辦公設施等,行政裝備工作一直由辦公室的同志兼顧,這樣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人浮於事、職責不明、不得已才管的思想,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沒有長遠的規劃和打算,很大程度上抑制著整個法院審判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建議上級部門應當及早著力於基層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人員建設,以完善基層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不足。
⑶ 法院法官在辦案件中程序嚴重違法誰來管
程序違法是指違反了法律規定的程序要件,包括方式、步驟、順序和期限等等。
如違反法定時限實施的許可、省略、顛倒行政步驟、形式要件不足、缺少程序要求等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二十五條 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嚴重違反法定程序:
(一)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二)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未迴避的;
(三)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的;
(四)違法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⑷ 法院長期未結案件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公正與效率是人民司法永恆的主題。案件長期積壓、久拖不決,必將對公正司法造成嚴重的惡劣影響,是對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嚴重的不負責任。造成案件長期積壓既有客觀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民法院內部的問題,司法審判機制不健全,審判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的法官和工作人員作風不佳、辦案拖沓,人民虧碧群眾銷扮舉意見很大。
法律依據:《關於加強審限管理防止案件長期未結的規定》
第二條 審限管理是指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對案件的審理(含審查、鑒定、評估、拍賣)期限、審限變更情況及長期未結案件等進行跟蹤、警示和督辦的管理活動。
審理期限變更是指在審判執缺叢行過程中發生法定事由引起的案件審理期限變更,包括延長審限、中止訴訟、重新計算審限和不計入審限等情形。
長期未結案件是指從立案時起超過一年未結的案件,但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規定案件審限超過一年的除外。
⑸ 如何做好審判管理工作
一、審判管理的定義
審判管理,就是人民法院通過組織、領導、指導、評價、監督、制約等方法,對審判工作進行合理安排,對司法過程進行嚴格規范,對審判質效進行科學考評,對司法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①
審判管理既是一種管理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手段。單獨來看,審判管理是一種管理活動,目的是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將審判管理放到法院整個系統中來看,審判管理是法院黨組的一種管理方法,即由對審判業務的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活動,達到管理法院人才隊伍,整合司法資源,實現司法公正、廉潔、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目的。在這個層面,院黨組是審判管理的決策者、指揮者、政策制定者,審管辦是具體執行者、協調者、監督者。管理對象是審判工作、司法過程、審判質效和司法資源,具體的審判工作中管理對象的操作者是辦案人員,也可以說辦案人員是審判管理執行活動中的被執行者。同時,辦案人員也是審判管理的管理者,他們決定著案件的進展和質量。因此,審判管理就是通過監控審判流程、案件質量評查、審判節點提示等活動。
二、當前形勢下審判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經濟社會因素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未來幾年,西部欠發達地區將快速掀起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步入經濟社會後發趕超的「快車道」,社會矛盾也將隨之不斷增加。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人民法院該怎樣發揮職能作用以適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充分發揮職能,努力促進司法公正、公開、高效、廉潔,切實擔負起為經濟社會趕超跨越發展保駕護航的歷史重任。
(二)司法公信力下降
缺少公信力的司法無法承擔起法律救濟的應有權威和實效,也難以產生法律公正和社會正義的形象。公信力是司法的內在邏輯要求和其生命力的保證。②如今,司法個案的不公導致人民群眾對司法公信產生質疑,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出了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而是找領導,找上級。據國家信訪局近年的相關資料統計,「求決類」信訪在各類信訪中比例最大,而涉法信訪案件在「求決類」信訪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30%。這些數據都充分體現了司法公信力缺失問題嚴重。
(三)出現對司法新期待、新要求
一方面,雖然當前大多數人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但也有不少訴訟當事人對法律一知半解,這就要求辦案人員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了解部門法,還要對整個法律體系融會貫通,才能讓當事人信服。否則,會加劇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因而對審判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司法能力較以往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媒體對案件審理的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明顯,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及透明等要求愈加迫切和強烈,對案件進程和審判結果更加關注,對審判工作產生了新的期盼。
基於以上分析,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法院審判管理工作的意義重大。
三、審判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銅仁市地處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對於審判管理工作開展時間比較晚。 2011年我市兩級法院才開始正式設立審判管理辦公室(到目前為止,仍有個別基層法院沒有獨立的審判管理管理辦公室),對於審判管理工作經驗不足、基礎薄弱。一些老同志以及一些業務部門對審判管理工作不理解,有抵觸、排斥的情緒,對審判管理工作不予配合。因此,此項工作的開展,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不過,從近兩年的審判管理實踐看,我市審判管理工作開展以來,收效顯著。通過實行審判管理工作,調動了幹警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凝聚力,使幹警將工作的重心統一到執法辦案上來。通過質效考核、案件質量評查、審限流程跟蹤,形成了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的審判業務比拼形勢。辦案人員對審限節點的把握增強,辦案水平得到極大提升,案件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司法公信力得到加強,一些久拖不決的案件得到切實徹底解決。盡管如此,審判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審判管理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剖析:
(一)本末倒置,視管理手段為管理目的
調解率、撤訴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人民法院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指標。通過指標監控發現,有的基層法院調解率、撤訴率高達80%以上,這充分證明人民法院開展化解社會矛盾工作扎實有效。與此同時,有的法院調解結案的案件申請執行率卻達20%以上。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有的辦案人員一方面為了實現高調解率在考核中獲得加分,另一方面因為調解結案不用寫判決書那樣麻煩和承擔風險。為了以上兩個理由,辦案人員會想盡一切辦法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如,故意使案件久調不決,一方當事人,特別是原告為了盡快結案,有時不得不違背真實意願,犧牲一部分利益,達成調解協議;法官經常採用的「背對背」調解方法,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這種方法會喪失法官的中立性,法官往往在調解時通過對當事人雙方輸送不對稱的信息,由於很多當事人沒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對於如果不接受調解的法律後果沒有清楚的認識,就稀里糊塗地接受調解,事後發現其實可以得到賠償更多,也不能再反悔,這樣容易引起新的矛盾,也容易損害司法的公信力。上述情況表明有相當部分以調解方式結案的案子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定紛止爭,只是片面追求高調解率、高撤訴率而結案的。把調解率、撤訴率這兩個指標當做目標而不是管理手段。同樣,在其他指標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唯數據論、唯指標論的指標異化現象。
(二)部分辦案人員存在抵觸行為
個別辦案人員對審判管理工作認識不足,將審判管理工作認為是挑刺找茬,個別法官以自己是老資格,認為有些審管辦的人員是業務沒有自己精通、級別沒有自己高,沒有資格對業務庭的案件進行「指手畫腳」,因而存在對立抵觸情緒。個別被查出卷宗質量問題的辦案人員逃避問題,反復狡辯,否認查找出來的問題,不願意整改。
(三)司法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審判人員程序意識不強、辦案能力有待提高。有的離婚案件直接跳過調解前置程序;有的宣告失蹤案件沒有向被宣告失蹤人戶籍所有地調查核實就發出公告宣告失蹤;有的卷宗內證據全部收復印件,沒有收原件等。
二是審管辦人員能力有待提高。審管辦人員大多是擁有辦案經驗但長時間未從事具體審判業務的老法官和新進的沒有審判經驗的年輕工作人員組成。這種一老一少的組合,會造成老的有經驗但法律知識沒有及時更新,或者長期從事某一部門的審判業務工作而對其他工作不甚熟悉,或因年齡偏大對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如網上辦案系統的操作不熟悉等。年輕的工作人員有知識、能夠運用新的一些辦公系統進行統計分析,但又缺少相應的工作經驗。這也使得一些業務部門的人看不起審管辦的人,也就不把審管辦當一回事。
(四)審管辦部分人員思想認識不足、責任心不強
個別同志認為審管辦就是一個養老的清閑部門,案子辦得好與壞與自己無關,那是業務庭的事情,不用自己承擔風險。評查的工作也只是應付而已,不願意過多地去行使審判管理職權,認為這樣會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有的案件質量評查通報千篇一律,由於每次案卷評查出的問題都大致相同,例如:送達回證填寫不完整、裁判文書出現錯別字、當事人捺印沒有沒有註明手印名稱等。因此,有的評查人員要麼隨便看幾本卷宗要麼乾脆就不看,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隨便寫幾句常見問題以應付了事。甚至有次被評查的卷宗明明已經全部捺手印,卻還是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寫出沒有捺手印等。
四、原因分析
(一)指標設置不夠合理
進行審判管理必然會涉及到數據和指標,這是必須的手段。由於手段與目的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在實際追求指標的過程中,極容易將手段當成目的。出現調解率、撤訴率高,調解案件申請執行率高的原因是過分追求該項指標造成的。辦案人員為提高調撤率,就可能通過軟硬兼施,採取各種方法達到目的。調解率是高了,但是採用調解結案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的卻沒有能達到。之所以會過分的追求撤訴率和調解率這兩個指標的數值,是因為指標設置不科學,沒有為該指標設定上限,這樣會導致辦案人員將追求高指標作為目的,從而出現導致指標異化,與設置該指標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要解決唯數據論,導致本末倒置的問題,應對每一項指標根據各個法院或者某一區域的法院系統的具體情況,設置一個合理的上下限區間。
(二)沒有獎懲導致監控乏力
對於審管辦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和人員就是不去整改,被評查出的大多問題幾乎期期雷同。出現評而不改,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和獎懲掛鉤,沒有建立相關的機制進行激勵和約束。這就導致辦案人員依舊我行我素,錯誤依然存在,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形同虛設,審判管理目標無法實現。
(三)文化軟實力薄弱
卷宗出現質量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辦案能力有待提高。辦案能力不高既表現為整體水平,又表現為個體能力。有的辦案人員有工作經驗,但理論功底不強;有的辦案人員理論豐富,但實踐經驗欠缺。法院人才隊伍呈現兩極分化化、青黃不接的現象嚴重,要麼是具有辦案經驗的40歲以上老法官,要麼是具有學歷卻沒有經驗的30歲以下大學畢業生。人才隊伍的能力不均衡造成了司法能力的良莠不齊和整體欠缺。文化軟實力欠缺,是造成法院對外司法能力缺乏的一個原因。
(四)領導對審判管理的關心支持有待加強
有的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不是由一把手親自抓,而是由副院長分管,並且審管辦的級別與其他庭室相同,甚至有些業務庭的庭長同時是審委會委員,比審管辦主任的級別高,再加上個別業務庭自認為自己才是長期從事審判業務工作,自己才是業務方面的專家,對審管辦的人根本就看不起。因此,就導致審判管理工作執行不力。案件質量評查時,個別評查人員害怕得罪人,不敢認真查找錯誤,態度不端正,評查不認真,敷衍了事,查找一些皮毛、瑕疵,甚至評查出一些根本不存在錯誤的問題。有自身思想認識的不足,同時也有害怕因為認真開展工作得罪同事,卻得不到領導支持、信任,於是為求自保,敷衍搪塞。
五、對策建議
(一)設置合理的指標體系,實現科學管理
任何管理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審判管理也不例外。審判工作有自己的特殊之處,進行審判管理必須在不違背審判規律的前提下進行。運用定量分析作為審判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開啟了法院管理史上科學管理的先河,審判業務的工作成效由過去單一的定性分析到用數據說話,是法院管理的一大進步。定量分析使得一切工作成果都可以通過數據展示,數據更客觀、更公正。但也該看到過分的依靠定量分析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定量分析只是一種手段,過分的運用定量分析,只會導致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定量分析主要適用於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計算、經濟效益的增減等。因為數據本身是客觀的、中立的東西,它是人計算出來的,如何計算,怎樣在審判管理中利用也是人操作的,很容易造假。然而,法院的審判工作是一項群眾工作,也是一項涉及到公平正義的實踐性工作。對於公平正義的實現情況僅僅用數據本身無法去完全衡量和全面感知。公正與效率、社會效果、法律效果以及政治效果好不好,也無法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度量。當然,指標和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評估審判工作的好壞,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審判管理活動中,我們要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每一項指標都根據各地不同的現實情況,多一些柔性管理,同時設定上限和下限,並且對指標的上下限根據不同情況盡力放寬泛一些。在指標的基礎上,將審判管理的重心放在司法為民的效果上。例如,有的基層法院管轄范圍窄,轄區人口少,收案數量少,但是法院的各個機構設又必不可少。那麼,對其法院人均結案數和法院人均結案數該項指標就應當適當降低,要不然就形成天然的不公平。應授權各個法院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來調整相應指標以及指標區間。比如,基層法院民一庭、民二庭的案件一般都要比派出法庭的案件重大、復雜,案件的調解率一般要比派出法庭低。因此,在法院各部門之間也要根據不同情況來設置指標的上下限,將機關民庭的調撤率指標設置比人民法庭更低,這樣才能做到科學合理。
(二)引入監督機制,確立權利制衡態勢
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就會誕生腐敗和獨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提出:「審判管理就是規范、引導、促進和服務審判。」可以說將審判管理作為法院的三大管理之一,本身就是將監督功能引入法院管理活動之中。而在審判管理活動內,也應引入監督體系,避免權利過於集中和沒有監督,產生權利尋租,甚至腐敗。
一是引入復議程序。針對評查出問題的案件,給予辦案人員3-5天提出異議的時間,如果有異議,由被評查人提出異議申請並說明理由,再由評查人員組成評查小組結合異議申請討論評查的問題是否客觀真實給予答復,如果被評查人員不服評查小組意見,可以將向審判委員會提出申請,由審委會最終決策。沒有異議或超過異議期,則進行通報,相關人員必須整改,並且以通報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
二是評查和整改分離。評查和整改由兩批不同的人員操作,形成審判管理工作內部權力監督和制約,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也便於發現評查中發現不了的問題,避免矛盾尖銳,過於集中針對某個特定的評查人員。
(三)建立激勵懲罰制度,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行為
針對評查人員積極性不高、懈怠的問題和被評查人員不整改、逃避的問題實行獎懲制度。當被評查人員被評查的案件沒有評查出問題的,辦案效果和質量較好的給予獎勵。反之,評查出問題不積極整改的應於懲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管理應要通過利益的分配來調節人們的行為,通過引入合理的獎懲機制,根據人趨利避害的本性,自然就會使被管理者變被動為主動,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如果沒有相應的獎懲制度和措施,審判管理就顯得蒼白無力。
(四)重在服務審判,實行人性化管理
要堅持服務審判的理念,在實施審判管理的過程中,要管理到位,又不能越位,不能以管理為名干涉法官的審判權;要尊重審判規律,充分考慮審判工作的特點,既要通過管理規范法官的司法行為,又要在管理中尊重法官的權利,充分調動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審判管理工作內容比較廣泛,既有傳統的審判管理內容,也有信息化建設等現代管理手段,既有宏觀的管控,也有微觀的指導;在制度設計、制度落實、管理科技手段的實現等工作中,對圍繞管理所需要的各類資源進行有效調動整合。形象地說,審管辦的工作人員既是統計員、分析員、預報員,又是評論員、監督員、服務員。審判管理權來源於院黨組和審委會的授權,審判管理辦公室作為法院審判工作宏觀管理的職能部門,要緊緊圍繞院黨組確定的工作中心,以加強管理、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為主線,不斷創新管理,為建立科學高效、符合司法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向院黨組建言獻策,提供決策參考;審管辦在法院審判管理工作格局中,是審委會、院長的參謀和助手,是承上啟下、連接各方的樞紐;是法院專事審判管理的綜合審判業務部門;因此,要充分發揮審判管理辦公室的協調、溝通作用,使各部門的審判工作形成合力。審管辦要為人事部門開展審判業績考核和人力資源配置提供客觀、科學、合理的依據,要配合司法政務部門做好信息化建設、物質資源配置等保障工作,共同推動法院管理工作水平總體提高。
(五)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
針對案件質量評查過程中的整改不力,被評查人員不服的問題,為了減少因為標准不一引起的矛盾,使管理、監督更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審判管理目標清晰,執行准確,操作簡單明了,實現審判管理科學化,可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含具體的操作方法、操作標准。比如:卷宗裝訂,分不同的情況,是怎樣的裝訂順序。裁判文書如何排版,字體,行間距,遇特殊情況怎麼處理。等許多程序、形式方面的操作流程以具體的統一的書面建章立制。
(六)加強學習、提升能力、促進司法公信力建設
面對司法公信力下降和人民對司法公正的新期待,要從根本上提高司法公信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新期待。必須從根本提高司法能力,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開。注重對中青年幹警的司法實踐和司法能力的培養,加強對中年幹警理論水平的學習深造。將辦案業務人員與實施審判管理的人員進行定期交流,避免辦案人員不懂審判管理,或者進行審判管理的人員不懂審判業務的情況。高度重視學習,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審判管理工作既要懂政治,又要懂業務;既要加強對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學習,領會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及上級人民法院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人民法院當前的工作使命和方向。又要加強對審判業務的學習,特別是加強對一些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將審判經驗豐富、對審判工作熟悉、具有管理能力、公正廉潔的優秀人員充實到審判管理崗位。只有通過規范的管理、優質的服務,才能創造出優秀的司法「產品」來回報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期待,才能進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⑹ 如何加強人民法庭審判管理工作
全文含注釋約4000字。
一、重新認識審判管理工作
(一)錯誤理解或認識不到位:審判管理工作不重要
審判管理管的是什麼?一提到「管理」這個詞,人們就會有抵觸情緒。同樣,身處最基層,人民法庭的幹警易把自己定位為審判管理工作中的終極被管理者,而對審判管理工作產生抵觸感。這種觀念上的誤區是當前制約審判管理發展的最大障礙。在錯誤理解的引導下,幹警不對審判管理工作加以深刻學習,導致對審判管理工作知知甚少,從而產生更加錯誤的認識,認為審判管理只是給法官增添的額外工作負擔,怕麻煩的思想較為嚴重。
有些幹警沒有認識到開展審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對創新和加強審判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學習不深、了解不夠、把握不準,更沒有結合工作實際認真進行研究。這反映了這部分同志習慣於站在個人或部門的局部利益上考慮問題,還沒有真正從法院工作大局出發,去思考如何認真落實黨組的工作決策。認識存在問題,行動跟不上去,給法院的審判管理工作帶來人為阻礙因素。
(二)正確理解並系統化認識:審判管理是法院管理體系的核心
審判管理並不是行政管理,而以實現司法價值為目標的司法管理。審判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確保司法公正。審判是法院的中心工作,以審判為中心的管理是法院管理體系的核心。
1、他律與自律並重。加強審判管理必須增加管理意識。管理是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要充分尊重幹警在審判管理中的主體地位。要在審判管理中將幹警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放到突出位置。要加強隊伍的思想工作。人的意識決定人的作為。對幹警隊伍中存在的問題、要早發現、早處理、早解決,通過思想工作,及時引導、扭轉和提高幹警的思想認識。每位幹警既是被管理者,同時也是管理者。審判管理要取得良好效果,既要加強他律,更重要的是引導法官加強自律。他律是自律的保障,要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他律要靠自律實現。嚴格的管理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讓法官增強事業心、責任感,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2、管案與管人並行。審判管理在管案的同時,也管人。審判管理,管審判質量和效率。審判管理首先是對案件的管理,但案件是由法官來處理的。管案和管人是審判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必須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以管案促管人,以管人促管案。從加強案件管理入手,通過對審判管理和效率的評估,通過案件評查,促使法官增加質量效率意識,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努力改進司法作風。從加強法官的思想政治教育、業務培訓、考核將懲等工作入手,增強法官參與審判管理、提高司法水平意識,促進辦案工作健康發展。
3、管理與服務互補。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審判管理要為審判權的正確運用和行使服務,及時掌握了解審判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和建議。審判管理不單單是問責、督促、約束,也要適時進行激勵,典型的如開展優秀裁判文書評比活動。「規范、保障、促進、服務」才是審判管理全部的應有之義。審判管理工作做得好,不但不會給法官增加負擔,反而對審判給予幫助和動力,有助於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也能夠減輕法官辦案的心理壓力,還能成為庭長和領導的好助手。
二、落實審判管理工作制度
(一)當前狀況:尚有不足
目前,審判管理工作只是審判管理辦公室、各庭負責人和各庭審判管理聯絡人的工作。絕大多數人民法庭的法官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審判管理工作中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人員分工不明。就目前我國法院人員總體情況看,數量不足額,比例不協調,分類不明確,結構不合理。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相比,法官數量太多,其中冗員比例太大,而審判輔助人員太少。我國法官與輔助人員分工不清,職責混淆。
2、傳統的審判管理方式落後。傳統的審判管理工作更多關注的是管理的靜態結果,而對審判的過程、問題產生的原因關注度不夠。剛性管理不足,柔性管理有餘。規章制度具體落實到位不理想的現象較為普遍。有令不行,有章不循。對審判側重於事後管理,缺少事前指導、事中監督。院庭長關心的是每月一期的司法統計報表。
3、領導者管理水平薄弱。面對全新的審判管理工作,領導者首先應當擴充自己的管理知識。如果相關管理知識貧乏,則見事不明,難以管理。另外,領導者要勇於管理。如自身底氣不足,不敢管理,或瞻前顧後,不願管理,則無管理效果可言。
4、管理資源匱乏。作為基層法院的基層機構,人民法庭人員少,力量小,可用的管理制約手段不多,可用的激勵服務資源也十分有限。在客觀條件的限制下,人們往往使制度僅僅成為號召、成為口號。
(二)改善措施:體系化管理
人民法庭審判管理工作涉及多主體、多環節、多方面。
1、分工明確,多層面管理。人民法庭應以庭長為帶頭人,充分調動各個審判管理層面主體的積極性,使其和諧、統一和平衡,以確保審判管理總體目標的順利實現。在人民法庭的審判管理活動中,審判質量、效率、效果的管理,必須通過庭長、審判長、法官、助理層級管理活動進行。分工明確,使審判的每一個工作崗位、每一個工作環節都有明確的責任人員、工作標准、時限要求。形成管理合力、實現從分段管理向審判的一體化管理的轉變。以法官為參與主體,以書記員為輔助人員,共同加強審判管理工作。對法官和審判輔助人員進行明確分類、不同管理、分別考核。跟蹤書記員對所跟案件負有全程管理的職責。上下貫通、左右聯動,聯手督查,齊抓共管。
2、宏觀微觀共抓,實行動態管理。審判管理有六項基本任務:案件信息平台管理、案件質量管理、案件質量評查、審判流程管理、審判運行態勢總體研判和審判績效考核。審判活動從立案到歸檔報結過程,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與案件質量效率有直接聯系。要將案件質量管理前移到立案甚至訴前調解、訴調對接、延伸到執行、歸檔和信訪的各個環節,把凡是容易出問題的環節都納入管理的重點。同時注重審判目標導向的宏觀管理。充分發揮審判運行態勢分析研究對審判決策的建議作用和審判經驗總結對審判工作的指導作用。
3、強化目標考核,完善激勵機制。要堅持把考核放在審判管理的中心環節。把考核覆蓋到各項審判環節和每個法官。重點圍繞審判質量、效率、效果,對結案率、平均審理天數、民事案件調撤率、上訴率、當庭裁判率、當庭履行率、調解案件進入執行程序率等一系列指標項目,實時跟蹤、定期分析、每月隨司法統計報表在全庭范圍內公布。要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創先評優、幹部選撥晉升的重要依據。定期評查、抽查評查、專項評查、統一調度、上下聯動、集中交叉評查。開展優秀案件、優秀文書、庭審評比,工作通報工作例會點評講評。
4、建章立制,以制度促進管理。人民法庭應根據上級要求和形勢任務的需要,認真落實一系列有關人民法庭的工作制度,對計劃開展的各項法庭規范化工作進行認真梳理。根據目標管理考核實施辦法,將任務分解到人。實行一案一評一措施。人人負責、人人擔責。建立案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防控機制。法律文書質量直接反映著審判質量和法官的司法能力、事關司法權威和司法形象。通過健全法律文書校核機制,明確起草、校核、審批人員的責任范圍,以及具體的起草、校核、審批程序,明確提出對法律文書的低級差錯實行零容忍的制度要求。加強信息化學習。審判管理工作依賴信息化操作。人民法庭應不斷提升法庭幹警的信息化水平。人民法庭幹警之間應加強審判管理先進經驗交流和審判管理人才培養、交流互動。幹警應熟練掌握審判管理系統軟體的操作使用。
三、提高審判管理工作的科技化水平
信息化管理是審判管理的重要方向和發展趨勢,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審判質效的提高,應當在審判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視。
1、健全硬體設施,構建網路管理體系。目前,江蘇的各級法院已基本完成案件審理過程中的「三同步」,在此基礎上通過借鑒先進法院的經驗,進一步加強法院的硬體配備。如建立電子卷宗歸檔制度,將書面卷宗通過掃描匯編成電子檔案,提高案件的辦理水平和質量。此外,還要繼續探索和完善電子簽章制度,提高辦案效率。
2、明確公開范圍,強化審判內外監督。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案件的對社會公眾的開放程度,應當堅持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對於案件審理過程中除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法律明確不予規定的項目外,對於案件的審理進度、審判期限、法律文書及時通過外網向社會公眾和當事人進行公布,引入當事人監督的外部機制。同時,通過設置公開許可權,明確法院內部的院長、副院長、庭長和審判管理部分的查閱范圍,使得各級審判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到案件信息,強化內部監督機制。
3、加強幹警培訓,適應科技管理要求。通過對幹警的內部和外部的監督的同時,利用業余、假期等時期,加強科技培訓,建立必要的科技管理的技能和習慣。完善網路管理規定,加強對承辦人員和書記員的職責劃分,對於已經處理案件的審判電子材料及時校對、按時上網。對處於於未能按照民事訴訟法及時開庭、審理、判決和報結等情形時及時予以提醒,如沒有特殊理由,將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評優評先。通過獎懲並舉的形式養成幹警辦案過程中質量和效率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