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鑒定評估
『壹』 法院委託評估鑒定規定
法律主觀:
單方委託評估法院一般不予認可。進行司法鑒定時,應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單方委託時,另一方可以對鑒定結果提出異議,異議成立的鑒定結論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客觀: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十二條
委託人委託鑒定的,應當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材料,並對鑒定材料的真實性、合運乎法性負責。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核對並記錄鑒定材料的名稱、種類、數量、性狀、保存狀況、收到時間等。訴訟當事人對鑒定材料有異議的,應當向委託人提出。本通則所稱鑒定材料包括生物檢材和皮基非生物檢旁握悉材、比對樣本材料以及其他與鑒定事項有關的鑒定資料。
『貳』 訴前司法鑒定評估的規定
我們知道司法鑒定結論在民事訴訟中發揮著其他證據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訴訟前就已經進行了司法鑒定評估,那麼對於訴訟來說有很大的好處,那麼訴前司法鑒定評估的實際意義是什麼呢?我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訴前司法鑒定評估的規定
訴前鑒定是指在法院尚未立案受理前,一方當事人,或雙方當時人協商後委託鑒定機構對民事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作出專業分析和鑒別的行為。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民商事爭議的發生日益增加,當事人自行進行相關鑒定後再起訴的情形不在少數。而訴前委託的法律地位也有人存在疑慮,擔心事前鑒定在訴訟中無法得到採信,因而無法切實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首先族謹世,訴前鑒定不是司法行為,它屬於當事人舉證責任的范疇。從訴訟立案程序的角度講,當事人起訴必須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定: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這些事實和理由一般包括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事實,還有實體權利義務關系受到侵犯或發生爭議的事實等等,如合同糾紛中的有關質量問題及由此造成損失的事實,如不經過專業鑒定或評估,其責任原因和經濟損失就不能確定,原告起訴時其訴訟請求及訴訟標的額也就不能具體明確。因此從《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原告起訴的條件來分析,訴前鑒定是某些當事人為起訴進行舉證准備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它不僅對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有著重要意義,還對訴訟程序的啟動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法院應予准許。該法條無論從正向或反向解釋來看,都可以得出在立法層面已承認和肯定訴前鑒定價值功能,另一方當事人即使提出異議但沒有證據足以反駁的,法院也不應准許其申請重新鑒定。因此,訴前鑒定行為並非沒有法律依據,任何人不得對其橫加干涉和阻止。
再者,對當事人而言,鑒定可以在訴前自行委託或在訴訟中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後完成。兩者雖然時間發生上有區別,但鑒定行為在本質上屬一項科學實證活動,它是由具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人或單位藉助一定的技術或手段對專門性問題而作出的判斷,無論訴前或訴訟中完成的鑒定,鑒定結論在法律上只屬於法定證據形式之一,它必須經過庭審質證審查屬實後才能作為兆肢定案依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對鑒定後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情形作了列舉規定:
1、鑒定機構或人員不具備相關鑒定資格;
2、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3、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
4、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該條文第二款為此還進一步明確,能夠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因此,對訴前鑒定結論當事人如有異議,是否可以重新申請鑒定,審判人員應根據具體情況對照上述法律條文來加以判斷。而不是以是否由司法機關進行委託來判斷。
因而,司法鑒定無論是發生在訴前,還是訴訟中,由司法機關還是由當事人進行委託的司法鑒定,只要程序和實質合法就應當被法院所採信。
二、司晌絕法鑒定的啟動
鑒定的啟動與質證主要通過站在對立或相反立場上的主體圍繞司法鑒定是否啟動、鑒定結論是否正確進行質疑、辯駁,從而使案件信息的獲得更加全面完備。它不僅是確認鑒定結論證據效力的手段,更是運用鑒定結論的必經程序。
司法鑒定啟動
除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為主的人身傷害類糾紛外,民事訴訟中絕大多數鑒定系由當事人申請、法院決定並委託鑒定方式啟動。實踐中,對於當事人提出的鑒定申請,法官往往在對鑒定的必要性、科學性未進行認真審查並保障對方當事人行使異議權的基礎上就啟動鑒定程序;未告知申請人鑒定的風險;在鑒定機構確定後,法官在鑒定事項、鑒定標准等問題上往往未徵求當事人的意見,未告知雙方當事人鑒定機構確定的鑒定人及申請鑒定人迴避權、行使迴避權期限,讓當事人充分參與到司法鑒定程序中。
在民事訴訟中,法院裁判所依賴的證據資料只能來源於當事人,當事人享有自行啟動鑒定程序和申請法院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利,是否進行鑒定、進行何種鑒定或由誰鑒定等事項應由當事人自行決定。如遇為查明案件事實確需進行鑒定的情形,一方當事人在法院釋明後仍不申請鑒定的,則應由該方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當事人向法院申請鑒定應於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庭應予充分注意和認真對待當事人的鑒定申請,告知申請的一方當事人鑒定的風險,保障對方當事人行使鑒定啟動異議權,審查鑒定是否必要並且可能,以附理由的決定的形式決定採納申請與否。對於法律規定應當以當事人同意作為鑒定啟動條件而當事人不同意的,或非法取得證據的,或法官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不需要專業的特別知識,或通過勘驗等調查證據的方法能夠作出判斷的,應當決定不啟動鑒定程序,避免當事人隨意、濫用鑒定啟動權。法庭決定啟動鑒定的,應組織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鑒定機構,協商不成的由法院採取搖號等隨機產生方式確定鑒定機構,同時確認法官最終決定的委託鑒定事項及鑒定標准。鑒定機構確定鑒定人後,法院應告知雙方當事人鑒定人情況及申請鑒定人迴避權、行使迴避權期限。由此,鑒定啟動程序不斷優化完善,才能使鑒定結論成為實現實體正義的最佳證據方法,並為鑒定結論進入庭審質證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司法鑒定雖然是依據法律規定所進行科學活動,但由於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所以鑒定結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作為證據的一種補充。
『叄』 司法鑒定資產評估相關規定
法律主觀:
一、司法鑒定的基本概念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二、申辦流程 申辦材料:1、申請表;2、身份證、專業技術職稱、行業執業資格、學歷、符合特殊行業要求的相關資格、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經歷、專業乎賀技術水平評價及業務成果等證明材料;3、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辦理程序:個人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由擬執業的司法鑒定機構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交相關材料:個人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提供所在單位同意其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書面意見。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作出准予執業的決定,頒發《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書面通知其所在司法鑒定機構並說明理由。 辦理時限:法定時限 三、鑒定原則 司法鑒定合法性原則,是指司法鑒定活動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它是評斷鑒定過程與結果是 否合法和鑒定結論是否具備證據效力的前提。 這一原則在立法和鑒定過程中主要體現為:鑒定主體合法;鑒定材料合法;鑒定程序合法;鑒定步驟、歲閉派方法、標准合 法;鑒定結果合法五個方面。 1、司法鑒定機構必須是按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定,經過省級以上司法機關審批,取得司法鑒定實施權的法定鑒定機構,或按規定程序委託的特定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必須是具備規定的條件,獲得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格的執業許可證的自然人。 2、司法鑒定材料主要是指鑒定對象及其作為被比較的樣本(樣品)。鑒定對象必須是法律規定的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法律未作規定的專門性問題不能 作為司法鑒定對象。如我國現階段對司法心理測定(俗稱測謊)、氣味鑒別(警犬鑒定)等尚未作為法定鑒定對象,其鑒定結論不能作為證據。而且鑒定材料的來源 (含提取、保存、運送、監督等)必須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要求。 3、鑒定程序合法性,包括司法鑒定的提請、決定與委託、受理、實施、補充鑒定、重新鑒定、專家共同鑒定等各個環節上必須符合訴訟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 4、鑒定的步驟、方法應當是經過法律確認的、有效的,鑒定標准要符合國家法定標准或部門(行業)標准。 5、鑒定結果的合法性,主要表現為司法鑒定文書的合法性。鑒定文書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文書格式和必備的各項內容,鑒定結論必須符合證據要求和法律規范。
法律客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態漏,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第一百四十七條 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八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第一百四十九條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