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人身安全保護令

法官人身安全保護令

發布時間: 2023-11-03 23:28:36

A. 人身保護令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人身保護令是在普通法下由法官所簽發的手令,命令將被拘押之人交送至法庭;以決定該人的拘押是否合法。人身保護令是以法律程序保障個人自由的重要手段。任何人士如果被拘押,皆可以由自己或他人向法院挑戰拘押的合法性,並迅速獲得裁決。在某些地方,人身保護令在國家緊急狀況下可以被暫停。

法律依據:《人身安全保護令》 第二十七條 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二)有具體的請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情形。

B. 男性可以申請人身保護令嗎法官:家暴不分性別,保護不分男女

通訊員 鄒艷麗
11月18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高院獲悉,荊門市掇刀區法院近日發出一份男性人身保護令,責令一女子不得騷擾、跟蹤、威脅、打罵其丈夫及其親屬。據悉,這是湖北省發出的首份男性人身保護令。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開始實施,首次在立法上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針對男性的人身保護令在全國多省出現,包括浙江、重慶、廣東、廣西等地。
反家庭暴力法(資料圖)
荊門發出全省首份男性人身保護令
荊門市掇刀區法院辦案法官介紹,當事男子是80後,其妻為90後,兩人年齡相差9歲,住荊門城區,男子為生意人,女子在家帶娃,兩人育有一子,現已6歲。
10月25日,男子向掇刀區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請求法院裁定禁止妻子騷擾、跟蹤、威脅、打罵他及其親屬。理由是雙方因缺乏了解,感情基礎薄弱,加上雙方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不同,處理問題的思維和方式分歧較大,導致雙方經常發生爭吵。男子認為夫妻感情已破裂,無和好可能。男子起訴離婚前後,其妻多次威脅、騷擾他,並闖入他的工作場所,將工作物品強行拿走。此外,男子妻子多次跟蹤他,嚴重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
法院審查認為,通過男子提交的接處警工作登記表,可以認定男子妻子存在一定實施家庭暴力的可能性,故法院對其申請予以准許。
最終,法院裁定禁止當事女子騷擾、跟蹤、威脅、打罵其丈夫及其親屬,否則將依法進行處罰。
全國多地發布過男性人身保護令
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浙江溫州、廣西北海、廣東珠海、江西吉安、重慶梁平、湖北荊門等地發布了有關家庭暴力中的男性人身保護令。
2019年,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法院礬山法庭發出溫州市首例保護男性的人身安全保護令,這也是《反家庭暴力法》以來,全國首張「男性保護令」,一改人們原有的家庭暴力中受害人都是女人的印象。
該案顯示,被保護的男性吳某和老婆林某因常吵架分居;但分居後,林某屢次登門辱罵,甚至一次叫了一幫小兄弟圍毆了他;吳某無奈搬到父母家,林某掄著鐵錘上門,把老人家中的傢具都砸爛了。吳某無奈之下,申請了人身保護。
除此之外,2020年,廣東省珠海斗門法院發出當地首份男性人身安全保護令;2021年,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法院發出了當地首份男性人身保護令,通過法律手段,讓申請人趙某免受妻子的人身傷害。
因婚後感情不和,廣西北海一男子長期遭妻子騷擾、跟蹤,並被對方家暴出於人身安全考慮,該男子於2022年4月下旬向北海市海城區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且已生效執行。
2022年9月,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法院簽發了一份因精神家暴的人身保護令,裁定禁止妻子張某威脅、謾罵丈夫李某。
家暴不分性別,保護不分男女
辦案法官介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穩定也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民族繁榮的基石。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開始實施,首次在立法上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旨在為家庭暴力受害人建起一道法律「隔離牆」,有效保護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
「數據顯示,家庭暴力中施暴者九成為男性。但家暴並不只發生在男性身上,也有少數家暴與上述案例相似,施暴者為女性。家暴不分性別,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也不分男女。」荊門市掇刀區法院辦案法官表示,「遭遇家暴,一定要站出來說出來,特別是男性受害者,更要摒棄說出來太丟人、有損男人形象的思維,因為忍讓是家庭暴力的催化劑,只會導致施暴者不思悔改、變本加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只要遭受了家庭暴力或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主體沒有性別的局限,當事人只要遭受了家庭暴力或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當男性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情形,其有權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C.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弊端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弊端在於法院一般不開具。
一、人身保護令的申請數量有限
明確行為保全制度的適用范圍與實施細則,經濟相對發達國家很早開始便實行人身保護令制度,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幾乎成為常態。就國內實際發展情況而言,人身保護令制度還有很多缺陷與不足,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基於當事人申請意願、法院審查誤區等因素所致,部分家庭暴力受害人苦於家庭壓力、社會壓力不願起訴到法院,「生不上公堂,死不入地獄」的傳統思想依然在作梗;部分法院法官官本位思想嚴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於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保護申請置之不理,以致於人身保護令流於形式,迫於流產。
【拓展資料】二、人身保護令的受理主體限制
現行法律法規對受理與發出人身保護令的主體進行明確規定,無論是受理還是頒發都僅限於人民法院,其他行政機關並無權制定頒發。而人民法院頒發人身保護令又需當事人提起離婚訴訟,這使得除了因家庭暴力婚姻案件起訴之外的受害人,其人身安全無法保證,並不利於維護受害人的切身合法權益。
三、人民法院認定家庭暴力成立難
離婚糾紛案的起因與家庭暴力有關,由於受害人提供的證據不充分,難以構成認定家庭暴力成立的證據鏈,人民法院認定家庭暴力成立的數量有限。同時,除了當事人舉證難外,人民法院難以認定家庭暴力成立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家庭暴力的范圍不明確
家庭暴力其實也就是行為人以殘害、捆綁、毆打家庭成員,通過多種手段限制其人身自由,使其身心受到傷害。現行法律法規主要對受害人身體上所受到的傷害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沒能具體說明採用哪些手段,各位法官在受理家庭案件時會依據個人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對家庭暴力進行定義,通常將其理解為「積極作為」,理論界在「不作為」是不是應該納入家庭暴力有很大爭議,也正是因為如此,尚未將經濟控制、精神暴力等劃歸到家庭暴力的范疇。
2.法官對涉家庭暴力案件的處理理念存在偏差
家庭暴力使受害者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不得以的情況下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法院在受理離婚訴訟案時需要考慮到諸多方面,尤其是與家庭暴力相關的案件,但就現實情況而言,部分法官在受理此類案件時處理方式與普通的離婚案件相類似,沒能考慮到家庭暴力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清官難斷家務事」等傳統理念影響較深,因此在處理此類糾紛時往往只是採取單純調解手段,要求受害方讓步和解,息事寧人,對施暴方也只是單純的批評教育,在認定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時猶豫不決。有些法官認為受害方之所以受到家庭暴力,其自身也有過錯,認為做錯事就該打,將一些應定性為家庭暴力的案件排除之外。
3.現行證據規則沒有考慮涉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
民事訴訟法與證據規則對與家庭暴力相關的離婚訴訟案的受理方式等進行明確規定,如果僅僅只是一般的民事訴訟案,則需要嚴格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等原則,特殊情況下則需要嚴格遵循舉證責任倒置。法官在受理家庭暴力案件之前要了解其所具備的特點,採取對應措施保護受害方,如果機械適用該原則,極易導致實體不公、社會效果不好的後果。另一方面,證據規則對法院依職權取證作出了比較嚴格的限制,最高院證據規則第十五條規定,只有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以及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人民法院才能依職權調取相關證據。按照司法實踐通常理解,涉家庭暴力案件不屬於上述范疇,而受害方限於法律知識的缺乏,往往沒有主動申請法院調取相關證據,法院一般也不會主動依職權向有關職能部門或目擊證人調查取證。
四、人身保護令的執行限制
如當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的,申請人可考慮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其強制性執行,法院在受理此類案件時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依據情節輕重做出懲罰,如果存在故意為之的情況,則必須要嚴格按照《刑法》第313條做出的規定,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要求其承擔刑事責任。但家庭是整個社會的組成細胞,家庭生活與社會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息息相關,家庭暴力主要發生在非正常工作時間,如果只是依賴法院的力量將無法保護受害人,人身安全保護裁定需要由法院、公安、行政、醫療、社會組織等多機構聯合執行,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保護令制度的立法,機構聯動不足,許多公安機關時常會表示現行法律法規中沒能對此進行明確規定,無法與法院聯合保護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也正是因為如此,執行人身安全保護裁定時出現很多問題,採取怎樣措施能夠協調公安部門等多機構參與裁定的執行十分迫切。主要表現在:
(1)公安機關嚴重忽視與法院之間的合作,尤其是與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相關的活動,由於現行法律法規尚未對此進行明確規定,即便是受害人在第一時間報警,相當一部分警察將其作為一般家務糾紛調解處理,不記錄現場狀況,不對加害人做詢問筆錄,甚至也不給被害人做詢問筆錄;
(2)關於責令加害人接受心理治療的裁定內容,缺乏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安排,無法確定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對加害人進行心理評估及心理治療;
(3)沒有關於違反保護令罪的立法,保護令威懾作用不足;
(4)缺乏安置場所,如作出責令被申請人離開雙方共同居所的裁定,被申請人可能因無家可歸而將矛頭對准法院,造成法院工作被動。
五、違反人身保護令的處罰限制
目前我國法院針對不接受法院審理結果,沒有按要求執行人身保護令的被申請人進行處罰,依據《民事訴訟法》予以處罰,如罰款、拘留等處罰措施,但對於多次違反同一生效裁定情形的,能否給予多次處罰,尚存爭議。我國法律中亦沒有關於違反人身保護令屬於犯罪的立法規定,所以目前對於違反者僅能適用民事訴訟的司法處罰以及與人身傷害有關的治安處罰,在未達到刑事責任承擔的情況下,尚不能進行刑事處罰,這也使得一些膽大妄為、不屑於以身試法的加害人逍遙法外。

熱點內容
改年齡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20:48:30 瀏覽:370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 發布:2025-01-11 20:12:40 瀏覽: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20:07:44 瀏覽:359
reach法規第七條 發布:2025-01-11 19:57:29 瀏覽:125
民事訴訟法18條19條 發布:2025-01-11 19:07:54 瀏覽:238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