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對法院看法

對法院看法

發布時間: 2023-12-11 18:39:42

1. 你知道為什麼普通人對法院判案有那麼深的誤解呢

誤解一:法院一般不電話通知當事人

目前,我國各種電話詐騙事件層出不群,公安機關又無法對詐騙電話進行有效識別和及時控制,各地法院的法官辦公電話也不對外公開,導致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常以公檢法工作人員名義,通過電話方式,公然實施詐騙。為提醒民眾,很多電視台、新聞機構、銀行、公安等部門,都特意宣傳讓人別輕信以法院工作人員名義打來的各種電話,造成當事人對法院電話通知工作的誤解,以為法院不會打電話通知當事人相關事宜。

事實上,對一些程序性文件和流程性事務,法院經常通過打電話來告知當事人。電話通知,一方面可提高訴訟流程效率,避免郵件送達引發的路程時間損耗和部分地址錯誤引發的送達無效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照顧當事人時間,在當事人認可的時間內安排應訴、證據提交或開庭等工作。

其實,法院的電話通知,只是信息傳達方式,法院並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當事人提供任何財產方面的信息,更不會要求當事人提供財產擔保或財產移交等。

2

誤解二:口述事實屬於「事實」

訴訟中,很多當事人證據意識比較薄弱,對證據形式要件也不清楚,很多當事人,甚至都不編寫證據目錄,也不寫證據證明目的,開庭過程中,大多數事實,均以當事人自己「口述」為准。

殊不知,民事訴訟,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實務中,經常出現很多「當事人自己認為把事情已說清楚了,但法官卻並沒有採信」的情況。事實上,口說無憑,無對方當事人認可的口頭陳述事實,法官一般也不會採信,只是聽一聽而已。

3

誤解三:法院認定的事實應與客觀事實一致

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般稱為「法律事實」。「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是兩個概念。「客觀事實」是真實存在和實際發生的事實,「法律事實」是通過思維邏輯和關聯證據由法官認定的事實,具有明顯的推理色彩和主觀性。

當事人清楚客觀事實的本來面貌,但法官並非案件事實親歷者,法官只能通過雙方提交的證據和事實陳述,在腦海中描繪出「法律事實」。「法律事實」具有主觀性,只能無限接近於「客觀事實」,永遠無法百分之百等同於「客觀事實」。有時候,基於法官認識和證據認定的不同,還會出現「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截然相反的情況。當事人對法官認定的事實,一旦認為與「客觀事實」不符,就會認為法官認定事實錯誤,或認為法官具有明顯偏向性,這其實是因「法律事實」無法還原為「客觀事實」的本質造成的誤解。

2. 談談你對法院有什麼認識

  1. 累累累累;

  2. 內部人員分的三六九等,差距很大;

  3. 不懂法的人回太多,答基本法律知識有的人都很少很少;

  4. 德道不具有強制約束力,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

  5. 調解不一定吃虧,因為勝訴了不一定能及時拿到錢;

  6. 律師不要怕花錢,大多數律師都是劃水的;

  7. 生活工作中一定要知法懂法用法,不然有一天吃虧的就是自己了;

  8.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必須勝訴,但是提供的證據一塌糊塗,事實依據也是一塌糊塗,說話也沒邏輯,還總覺得自己無敵,往往敗訴敗的媽都不認識;

  9. 民事糾紛態度很重要,法官自由裁量權較大,一般撒謊法官是知道的,不過不理你而已。

3.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感想

法院工作是維持公平正義的象徵,那麼關於我與法院共成長,寫一篇心得體會,你會寫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體會

多年以後,打開塵封的歲月,望著頭頂被支離破碎分割過的天空,當我重新回憶起在法院工作的時光,消逝在記憶深處的如鏡頭一般的畫面就像感知到某種召喚,從記憶最深處款款的、款款的向我走來。當我俯下身子,打算撿起那些塵封往事時,我驚喜的發現那些在法院難忘的瞬間在陽光的照耀下未曾褪色,依然閃閃發亮。而那枝曾經描繪過法院時光的筆觸也一直還在,幸好還在。

60年的歲月,雖風雨兼程卻從未停留;60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但碩果累累。在時光鋪就成的長河中,60年實在是滄海之一粟,掀不起一絲波瀾。但對於**法院來講,60年的成長,經歷了從無到有,經歷了從小到大,**法院身後60年的積累匯積成**法院的現在,也將成就**法院的未來。60年的成長,始終踐行“崇法厚德,致公為民,凝心聚力,務實卓越”的精神連同60年的時光積累將支撐**法院走向下一個60年、100年……

一、初入篇

初入法院,我還是一名剛剛步出校園的少年,總覺得自己在大學接受了四年的法學教育,且由於喜歡、熱愛法學的緣故,在別人玩耍的時候總是抱著一本法學書籍在認真的閱讀,當內心細膩的觸角撫摸過那些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詞語時內心總是盪漾著歡喜。在別人看來異常枯燥、乏味的法學卻是我最喜歡的專業,因為法學和其他社會科學都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如法學與文學、法學與經濟學、法學與哲學等,故法學能最大程度的契合我的興趣點。而從事法官工作,手握司法裁判權,一方面,定紛止爭;另一方面,捍衛著公平與正義。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目光不斷的往返於法律和案件事實之中,從復雜的案件事實中抽象出符合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從而做出正確的司法裁判則能最大化的實現法學的價值。但當真正來到法院,當法學落地時,當自己的目光從法律規定落實到具體案件中撲朔迷離、紛繁復雜的事實時,我發現自己的境遇並不是當初自己設想的那樣。

書記員是法官路上的第一站,由於此前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心中雖然懷著一腔熱血,但是面對書記員每天繁瑣重復的工作時,一開始內心不免有些失落和抵觸。然而,更讓我低落的是書記員看似簡單的工作我完成的也不出色。每天的立案、送達、開庭記錄、掃描電子卷、結案、裝訂卷宗等工作占據著我大量的時間。還記得剛來上班,由於打字不熟練,法庭記錄時不太流暢,經常被審判員批評。但不以為然的我一直我行我素,並沒有注意真正這個問題。直到有一次庭長很嚴厲的跟我講,說我連打字都練不好。由於被庭長嚴厲的批評了,我下定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回家在電腦上安裝了一個專門練字的軟體反復練習,在掌握基本技能後在平時開庭時有意識的應用練習,成效還是很顯著的,到現在,我基本上可以不用看鍵盤就能准確的輸入。立案也是書記員的重要工作,立案時首要的是把握案由,案由要准確。記得有一次,立案時由於疏忽將案由弄錯了,庭長很生氣,為了這事,我甚至一段時間內被“剝奪”了立案的權力。總的來說,剛上班時,內心無比焦慮,因為缺乏工作經驗,特別是法律工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我很清楚的記得剛工作的半年,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很焦慮,焦慮自己的工作,焦慮自己經手的案子有無差錯,焦慮第二天開庭的當事人會不會准時到庭等等。特別是每月整理案卷後交由審監部門評查案卷質量的幾天,我的焦慮程度達到峰值。因為總會擔心自己整理的案卷有瑕疵會被通報,通報之後會受到審判員的批評。等到評查通報出來之後沒有通報自己經手的案件時,內心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二、成長篇

在經歷初入法院半年的迷茫、陣痛之後,逐漸的進入了法院工作人員的角色,對自己的工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數,內心也不再焦慮,而是篤定。

法院是各種矛盾、糾紛匯集的地方,如何化解矛盾,平息糾紛就成為每一個法院工作人員思考的問題也是法院工作人員日常的工作。在跟隨庭長辦案時,會有意識的學習經驗,對於不懂的問題也會及時的請教。比如庭長經常給我說,“案子到手裡,你就想像自己手裡有一根線,是你自己牽著線走,而不是讓線牽著你走。”語言雖然樸素,但很有道理,只有自己把案子牽在手裡,才能准確的把握案件流程,才能把握案件節點,做到不亂不慌,心中有數。有一次開庭是離婚案件,庭長堅持調解,耐心的給雙方做調解工作,最終調解結案。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問庭長為什麼這么一個簡單的離婚案件要堅持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直接判決豈不是簡單快捷?庭長意味深長的說:“判字旁邊一把刀!”聽完這句話,我就理解了。對於離婚案件,當事人身份是比較特殊的,如果簡單的判決結案,不利於修復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甚至會加重感情裂痕。而通過做調解工作,則能及時的撫慰當事人的情緒,能通過詳盡的溝通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也有利於修復情感關系。法院審理案件,不能簡單的就法律問題談法律問題,還應注重審判的社會效果。

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學,向身邊人學,向老法官學,自己能切身感覺到能力的提升,也能體會到在法院工作的價值與歸屬感。每當成功做通當事人的工作,案件得以調解解決時,內心會有些許的雀躍;每當通過自身的努力,切實的解決當事人問題得到認同時內心會升起片刻歡喜;每當開完庭,結合庭審固定的事實及證據,從事實中抽象出能被法律規定涵攝的構成要件而完成一份判決得到審判員的認可時,內心會有一種身為法律人的驕傲,這種驕傲,為外人所不可知。在基層法庭工作的兩年,也是我初入職場的兩年,除了日常的工作,我利用工作時間之餘的時間復習通過了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完成了職場中的另一個征程。此外,當能結合辦案實踐與法學理論完成一篇豆腐塊式的文章見諸報端時,內心十分愉悅,這種愉悅是超脫身體層面來自精神上的愉悅。當然,我十分清楚的知道,我寫的文章不是什麼皇皇巨著,也沒有特別深刻的見地,但那些豆腐塊我擁有完全的產權,是屬於我自己真正的財富。總之,點點滴滴,雖不起眼,但這就是我的成長!

三、夢想篇

夢想這個詞,在這個年代,可能有些奢侈。我的夢想是什麼呢?大學期間,由於喜歡法學,也由於喜歡表達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於是我想成為一名“法師”,祥言之,高校法學老師。在我看來,耕耘在三尺講台,為人師表,傳道、受業、解惑,與學生暢談關於法學的一切,用法學中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詞語去觸摸、碰撞學生的心靈,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素手植下關於法學美好的一切。然後辛勤半生,桃李滿園,我一騎絕塵、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我所願也。然而,人生兜兜轉轉,路途坎坎坷坷,種種原因,我並沒有成為一名法師,而是法院工作人員。

雖然我沒有成為法師,但是我的夢想能從此沉淪嗎?馬雲不是說,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周星馳曾言,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咸魚有什麼區別?來到新的崗位、新的平台,內心深處從未放棄關於法師的執著,而這種對法師的執著換了一種方式在不斷的預演、重復、實現。在平時工作中,我沒有放棄任何一次表達的機會,無論是三八婦女節下鄉做婦女維權講座,抑或是聯系司法局給社區矯正人員宣講憲法,還是去轄區銀行開展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法律實務講座,我都會積極的參與其中,扮演好一個宣講者的角色。因為我深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於我而言,沒有小舞台,只有小機會。每一個機會都是一種機遇、一次鍛煉,每次機遇、鍛煉後形成的儲備終有一天會成為我實現夢想的資本。轉角處遇到花香,我的夢想在下一個路口也會遇見。希望在法院提供的平台上,我能一如既往的努力,認真工作,不負平生所學,不負內心所期,終能收獲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的夢想,正在路上……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感悟

1989年9月,我考上了**政法學院,在“寂寞南郊人罕至,有誰曳杖過煙林”的**南郊度過了學法的四年時光。那時候,《法理學》還是叫作《國家與法的理論》,《刑法》選修課還有《蘇俄刑法典》。以現在我的眼光來看,那些年的學習還是很膚淺的——主要是法律知識的學習,法學思想的養成、法學方法的訓練普遍還比較缺乏。走到今天,要感謝**法院這近三十年的實踐,要感謝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

這期間,我由一名書記員、助理審判員,成長為高級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這期間,經歷過許多難忘的大要案和大事件,有緣於許多真誠幫助自己的好老師、好同學、好領導、好同事,像許多法學名著,無論內容曾經多麼熟悉,都逐漸“融化”消失了,但收獲的精神和鼓舞,越來越像這些書的名字,更加陽光、更加響亮、更加熠熠生輝,或者說這些平常的名字、名稱,已然成了“大道至簡”的思想,幻化成了“大音希聲”的頓悟。這裡面就有“中國式”普法,給中國司法乃至中國法治帶來的啟示和思考。

上街搞普法宣傳,是司法任務,也是司法記憶、司法風景。大學畢業分配至高級法院工作,十分光榮,十分難忘,這構成了今天看來的初心,應了“最初一念即本心”的道理。在高級法院工作了25年,雖然期間有三年多一點兒中、基層法院工作經歷的“時效”中斷,仍然是受恩於高級法院最多的一批人。我對高級法院的感覺和認知,很大程度來源於上街搞普法宣傳。記得在每年的3月份,在“學雷鋒月”,各大政法機關都要上街進行法律宣傳,主要形式是每個單位在解放街兩側依次展開,掛橫幅、發放宣傳品,有的時候用錄音機播放自己灌制的磁帶。那場面,現在想來都十分壯觀。——不寬的街道兩邊橫幅獵獵,錄音機播放著各式“新聞聯播腔”,公檢法司安一個都不少,紅黃藍各色宣傳頁見人就硬塞,還有其他安全生產、成人招生等單子想拿就拿,拿完了,任務就可能要提前結束。據說,許多賣餅子的小販那個時候專門出來收各種宣傳單子,回去賣餅子時再“集中發放”。當然,最重要的是,那時來咨詢法律問題的群眾是比較多的,特別是群眾對高級法院的宣傳點認可度歷來是較高的。因此,每次高級法院都要專門選派業務好的幹部上街當場解答群眾的法律問題,這也是對幹部司法能力的認同。當時,一般情況下,來咨詢案件的群眾開始並不多,人數也是逐年才多起來的。總的回想起來,那時候人民群眾對法律知識的渴望是十分強烈的,有遇到問題咨詢的,也有想到問題才來了解的。法院的幹部,穿著棉大衣、戴著大蓋帽,拿著各種法條書,想方設法解答,群眾也是“帶著疑問來,帶著宣傳頁回”,那是一個司法需求十分樸素、強烈,但司法供給十分有限、簡單的時代。在這樣的條件下,人民群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是相當高的,對法律知識的需求還不是很迫切。大量宣傳圖片和數據成了各級司法機關工作成效的“有力證據”,訴訟“爆炸”基本沒有影子,執行案件絲毫沒有形成“老大難”的可能。以司法宣傳為“鏡子”,司法的供給矛盾中,司法機關還有很大的“富裕”。

後來的二十多年裡,法院的案件開始逐年增多。政法單位上街法律宣傳的次數也沒有以前多了,規模也逐漸開始下降了。更多的是各宣傳各的,就各種主題日進行專項宣傳,只是名稱開始由法律宣傳向法制宣傳慢慢轉變。再到後來,“國家憲法日”上街宣傳注入法定因素,紙質宣傳頁、宣傳展板逐漸被電子屏、宣傳片替代,運動式的法制宣傳也逐步被弘揚法治精神的各種載體所更新。2000年上下,高級法院審理的被告人王斌余故意殺人案的裁判文書在《法制日報》上全文刊載,引發全城熱議;4·20襲警案一審庭審在**電視台全程直播,出現萬人空巷,成為那個時代難忘的法治瞬間,也成為司法公開的有益探索。與之相呼應,各級法院的訴訟案件開始“爆炸”了,執行難“閃亮登場”,立案大廳轉型升級成為了訴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人員成倍增加,智能化設備大量使用。如此情況下,現在每年自治區“兩會”上代表委員提出:請法院加大司法宣傳力度,加大以案釋法力度,成為了出現率最高的意見建議。司法的供給規律,開始引導司法者反思司法的功能和水平。

2013年11月,最高法院在深圳召開的司法公開推進會上明確提出要建設人民法院司法公開“三大平台”,首當其沖的是要求推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法院作為西部法院自加壓力,提前與東部沿海地區法院同時推行裁判文書公開工作,法院頂住了不小壓力,法官克服了更多疑慮,總體取得了良好成績,為**連續三年在中國司法文明指數測評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績作出了貢獻。現在,這項工作已進入常態化,而且隨著司法實踐的發展,更加有力證明了司法公開來源於人民司法的心地無私,充分體現出人民司法的正大光明。目前,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其徹底的人民性、真實的公正性、發展的開放性,正在書寫新時代人民司法事業的新篇章。司法供給相對不充分、不平衡的階段性特徵,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法治、公平、正義的迫切需要的矛盾也發生著不小的變化。公開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新時代人民司法的新“引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作為最先進的制度,新型的司法公開機制正在全面回應和全力滿足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

在深情回首司法歷程的餘墨邊,我彷彿覺得司法公開的燦爛前行,分明就是許多年前我們上街法律宣傳的華麗轉身。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感想

2001年,我從鄉鎮調入**法院。我是學法律科班出生,對法律充滿敬畏,對法官這職業更是嚮往已久。

調入法院工作當然不知有多高興了。當當事人說“何法官,你好,我想問個事”之類的話,盡管那時我還不是法官,但心裡還是特別的高興。當然了,我也盼望自己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法官。2003年我成為**法院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獲得A證的第一人。清晰的記得,當時孩子剛生下才幾天,妻子還在醫院,是同事幫我拿回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看著正副本上時任司法部長張福森的簽名,看著A證的標識,又想想剛喜得貴子,覺得自己是天地下最幸福的人了。但轉眼間,心中又有一絲隱憂,自己可能會被派到法庭去工作。因為當時院里審判員相對比較短缺,不少下法庭的同事要求回院里。想想自己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會很快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如果人員要交流,自己肯定會被院黨組派下法庭。說實話,暫時是不想去法庭的,一個是當時孩子才生下幾天,尚在產期的妻子一個人照顧孩子有困難,另外可能是才從鄉鎮上來幾年,還存在思想上的惰性。為此,還找院長把自己的想法談了。但當2004年我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後,隨後就被院里派往**法庭。

**法庭,一個座落於**鎮文化街的法庭,是**法院四個派出法庭之一,管轄**、**五個鄉鎮的民事案件審判及執行工作。**自古就是一個歷史名鎮,國道109線和昌潤渠縱貫該鎮南北,商業比較發達,**羔羊肉更是聞名遐邇。但是第一次走進法庭時,給我印象是破舊。面南六七間破舊低矮的紅磚房,面東有一間大房間是審判法庭,桌椅陳舊,地面高低起伏,很難想像這樣的地方能是庄嚴的法庭。後來的時間也印證了我的看法。基層法庭很少有案件在大法庭開庭審理的。大部分案件在辦公室就審理完畢了。要麼調解要麼當事人在辦公室內各坐一邊,辦公桌就是審判台,法官往那裡一坐就當是開庭了。唯獨法庭的小院還是讓人挺喜歡的。我去的時候正是5月份,院子里的刺玫花開的正艷,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東南拐角有一方菜地,裡面種著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長勢非常喜人。

我和法官老張是一個辦公室。老張家是青海的,土族人,是一名退伍軍人,曾經當過大水溝法庭庭長(後來搬遷到崇崗鎮更名為崇崗法庭再後來搬遷到沙湖又更名沙湖法庭),姚伏法庭庭長等,他喜歡法庭的清靜,一直不願意回院里工作。他是一個非常勤快的人,種地可是一把好手,無論在哪個法庭,小院子里的菜地都被他耕種的生機勃勃。第一天到法庭時,正好有一個供水合同糾紛案件要處理。他對我說“我這人脾氣不好,愛發火,這個案件你去調解處理吧,卷我訂”。說完他就出去幹活去了。以前在院里雖然也處理案件,但那是法官在的情況下,協助法官辦理案件。現在要一個人獨自承擔起案件的處理重任來,當時好緊張。好在案件也不難,半小時後案件調解完畢。我把調解協議拿給他看,老張說“到底是學法律的,不錯。以後你就給我打個下手”,當時說的我好緊張又好激動。可是可愛的老張法官當年的5月說要去北京女兒處看病,結果在去的路上,在火車上就病情嚴重,在北京去世了,終究再也沒有回到他喜歡的法庭,他喜歡的小菜地里。我也沒有能再從他身上學到更的多的經驗,但心底里一直把他當師傅。

法庭的工作全然不像院機關那樣中規中矩,立案送達開庭執行全都是自己根據需要安排,相對要自由的多。我們通常是周一送達,周二周三集中開庭,周四周五執行。我記得有一次一天安排了十幾個庭,如同唱戲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台。一直到晚上八點多,終於調解完最後一個案件。無論是當事人還是律師甚至於自己,對我們工作敬業精神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大家辛苦並快樂著,有時天晚了就不回家,晚飯後,大家圍坐在法庭的餐桌前,嗑著瓜子看著電視拉著家常,偶爾高興了還來上幾樣小菜喝上幾瓶啤酒。

那時的法庭最難熬的要數冬天,沒有暖氣,都是煤爐取暖。由於房屋修建的比較早,窗戶的密閉性也差,白天坐在辦公室里地當中的爐子燒的通紅,但腳卻凍得發木。晚上值班凍得蜷縮在被子里,恨不得把所有能蓋的東西都蓋上。早晨起來臉盆里的水都能結上冰。

要說生活上的艱苦還不算是最苦的,最可憐的是有一段時間居然沒有個自己的辦公之地。2005年也就是我剛被任命為**法庭庭長的第一年,說是一庭兩所(即法庭和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要建一棟樓,拆除法庭。結果是法庭被拆除了,建起的樓給了派出所了。當時院裡面的人手也特別緊張,我們只好搬回來組成巡迴法庭辦公。人民群眾對法庭搬院里辦案是有意見的,連續幾年人代會上都有代表提出法庭要設在離當事人最近的地方,方便群眾訴訟。最高法院也提出了法庭設置的兩便原則。於是2008年,我們又被派了下去。但辦公場所在哪呢?剛開始我們租借**村村委會辦公,結果不到一年,正值周未接到通知說,上級組織部門認為村委會將辦公場所出借違反規定,要求我們必須搬走。我只好帶著大家將辦公設備搬到一戶熟人家中。那時自己感覺如同喪家之犬,心情糟糕到了極點。後來又在**老市場門口租了一間門面房辦公,面向北開,環境更加惡劣,冬天寒風和沙塵直往屋裡灌,凍得人都沒法辦公,夏天對面的垃圾堆臭氣熏天不說,成群的蒼蠅只要你一開門如同雲朵撲進屋子裡。既便是這樣,我們的審判執行業務工作一點也沒有放鬆,在五個基層法庭中(後來加了頭閘法庭)**法庭的審判執行案件是最多的,法庭五個人依舊發揮出了高度的團結協作精神,繼承了老法庭時的優良作風,連續兩年考核**法庭都是一等獎。

隨著上級部門對基層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建築面積達585平方米的新法庭終於在2010年10月投入使用了。這是**法院五個基層法庭中第一個按照標准化建設的法庭,立案區、審判區、辦公區、休息區等等功能完備,電信寬頻也全部接通。新法庭剪綵那天,我如同一個漂泊異鄉回到家的遊子喜極而泣。整整五年,說是基層法庭確有名無實,有名無家。

新法庭新氣象,在新的工作環境中,全庭人員的工作勁頭更足了。除了我們的審判執行工作繼續在五個基層法庭中保持領先外,我們還注重法庭文化建設,在新法庭打造文化走廊,開設全區第一個基層法庭網站。我們的工作受到上級部門關注,時任自治區高院馬三剛院長蒞臨法庭指導工作,給了我們極大鼓舞。組織上也給予我本人特殊關照,2012年我評為自治區黨委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領導小組評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先進個人”,還被高院提名為全區十佳法官候選人。

4. 為什麼普通人對法院判案有那麼深的誤解呢

的確,普通人對於法院判案,有很多看法。個人看法,產生這些看法的原因很復雜,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第一、普通群眾對於法律缺乏了解和認識。

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有不少人提出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法官精通法律,那麼依法律判決就行了,非要當事人花很多錢請律師,這不多此一舉?實際上,不管法官的水平多高,其實他就是居中裁判,原告提出什麼主張,被告怎麼反駁,主要看雙方的證據和法律依據,原告不提出的主張,法官不能給他添加,被告不抗辯的問題,法官不能隨意否定。

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是,我有理,法院為什麼不判我贏?實際上有理未必贏官司,有的是訴訟時效過了,有的是證據存在問題,有的是不及時應訴,出現這樣的問題並不是法院和法官的問題。

第二,確實有個別法官不模範遵守法律。

近幾年媒體披露了許多法官不模範遵守法律,甚至違法亂紀的案例,從最高法的某大法官,到省高院的某副院長,一直到基層法官,盡管多數法官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否認個別法官的確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甚至有的法官為了糊弄當事人,能一個案子出兩份互相矛盾的判決,原告拿到的判決是勝訴了,被告拿到的判決也是勝訴了。還有的法院,一審判決原告贏了,然後在出一個裁定成了被告贏了。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個別法院、個別法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例如原告勝訴後退訴訟費的問題,法律早就明確規定,後來各省高院出台文件規范這個問題,直至現在,有很多法院原告勝訴了竟然不能退回多交的訴訟費,而不退的理由也五花八門,例如有的說,等被告交上來就退,有的說沒見過文件等等。

第三、「法律白條」的存在,嚴重損害了法院的公信力。去年底法院系統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1600多萬,後來將一人多案、一人多次等情形予以合並,尚有六百多萬,實際上真正的老賴,比這個數字還要多數倍。花費巨大精力,討回的僅僅是一張法律白條,就不能不令很多當事人對法官、對法院產生看法。盡管老賴成風,但是法院系統對外公布的執結率是幾乎百分之百,真的基本解決了執行難問題?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5. 法院是好單位嗎比銀行如何

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訴題主,法院絕對是好單位,簡而言之就是有權又有錢。進法院與進銀行哪個好呢?如果都有編制的話,那法院要全面優於銀行。其優勢主要有三個方面。

由於法院人財物省統管,其公務員基本工資按省直標准發,津補貼和績效獎按當地標准領,員額製法官基本工資(含職務和級別工資、地區補貼和績效獎)一般比當地同級別公務員高50%左右,司法輔助人員如法官和司法行政人員如非業務庭室人員的基本工資(含職務和級別工資、地區補貼和績效獎)一般比當地同級別公務員高20%左右。如廣東珠三角地區,法院已轉正公務員年收入達24萬元以上。

相比之下,銀行已轉正職員年收入絕大多數不到20萬元。銀行待遇好不假,但兩極分化嚴重,高的很高,低的也低,剛轉正職員收入普遍不高。

法院收入穩定體現在其公務員按職級領工資,干多干少分毫不變。而銀行職員的收入則與個人業績直接掛鉤,如攬儲數額、賣基金保險金額等業績越高的收入自然高,業績不好收入必減,這也算是企業與機關單位的最大區別。

能進入法院工作的,要麼法學專業科班出身,要麼已通過司法考試,其他情形也有但很少。即使法官助理或行政人員,晉升渠道也寬廣,縱向可以由基層法院調入中級法院甚至高級法院,橫向可以提任領導職務或成為員額製法官。不少法官助理,畢業七八年就能順利進入員額製法官序列,其後晉級基本上是按年限晉升,難度不大。

此外,法官或法官助理若想辭職也十分吃香,我有幾個朋友從法院辭職進入銀行起點就是法務部副總。既有法律實務經驗,又有法院人脈資源,這樣的人才哪個企業不喜歡?高薪虛位以待太正常。如想改行當律師,律師事務所更是搶著要,各種優待來誘惑。

反觀銀行職員,哪怕從事有專業優勢的法務工作,想要一步步升到部門副總,都無比困難。如從銀行櫃員干起,升到大堂經理或客戶經理,競爭還是十分激烈,業績壓力依然巨大。跳槽出去者有之,但想一步就實現職位或待遇質的飛躍,難之又難,少之又少。

法官手握至關重要的自由裁量權,無論判案還是執行,權力很大,求其者眾。即使是法官助理,雖不直接掌握權力,但作為員額製法官團隊成員,協助審案、代寫判決,有時也能當半個家。更何況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可用資源不少,外人皆高看一眼, 社會 地位高。

銀行雖與老百姓聯系更密切,但當今 社會 ,銀行還真不是稀缺資源,存款貸款、購基金、買保險,這家銀行不合意,還可找別家。銀行放貸的權力又主要集中在領導手中,普通職員基本沒什麼權力。銀行職員當然也光鮮體面,但因手中資源不具獨特性,從世俗看法和趨附性來說,在 社會 上不如法院公務員受追捧。

銀行職員並不輕松,白天工作要精細,晚上加班也不少,而且跟法院類似,都是沒加班費可言的。法院就不用說了,「案多人少」矛盾普遍存在,為在審限內結案,經常白天連軸轉開庭,晚上加班寫判決書,也是苦不堪言。所以,就工作強度和辛苦程度而言,法院與銀行基本上是旗鼓相當、難分高下。

本人曾在法院工作,可以給大家回答一下。

法院是好單位,在同樣沒有資源和背景的前提下我認為比銀行好。

一是地位較高。號稱一府兩院,每年各地兩會,法院院長要上台述職,法院是政法單位,單位領導比同級單位領導級別高。

二是收入較高。有專門的政法補貼,收入也比同級公務員高不少,打個比方,在中部一個普通地級市法院,法官、法警年薪應該有十五萬左右,行政人員少一兩萬 ,題主可以對比一下銀行工資,可能沒有銀行優秀員工的高,但在法院這是人人可以得到的。

三是壓力中等。法院法官辦案壓力最大,但法院是鐵飯碗,只要不犯錯,盡力干,比別的法官業績低,這只是能力問題,收入一樣有保證。法院不僅僅是法官,也可以是行政、財會、法警等等,注意報考信息。

四是銀行日薄。銀行業近些年應該是走的下坡路,同行競爭越來越大,內部也不停裁員,沒有過硬的資源就很難生存,就算是櫃員也有拉存款或理財任務,可以說沒有一個清閑人。

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具體負責各類案件的審理和判決,權力非常大。相比銀行,建議選擇法院。

由於工作原因,曾經長期與法院打交道,對法院比較了解,根據我的認識,我認為,法院工作是比較好的。

一是穩定性方面,法院更加穩定。 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法院工作人員都是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編,是國家正式的工作人員,工作非常穩定。而銀行,則情況不一樣。國有銀行、民營銀行,同屬於金融機構,企業具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民營銀行,有破產的風險。銀行自身的風險因素較大。

二是工資方面,法院工資穩定。 通常認為,銀行的工資要高很多。其實,這跟銀行的利潤和自己的業績有很大的關系,你的業務量高,績效才會高,工資才會相應的高。這種高工資不穩定,波動比較大。而法院,隨著司法體制的改革,法官的工資增長很多,尤其是員額法官,月入過萬是很輕松的,這種工資與自己的工作量關系並不大,非常穩定。

三是壓力方面,法院的壓力要小一些。 近年來,司法體制改革後,員額法官數量並不多,工作量比較大,需要審理的案件堆積如山。法官們的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是,相對於銀行,還是要差一些。

我同學在某國有銀行工作,年紀雖小,但是工作很棒,很快就被提拔為鄉鎮支行的行長。在提拔的同時,他的壓力很大,需要開拓更大的工作業績來支撐自己。他的前任,就是因為工作業績下滑嚴重,被上級撤掉了。他為了避免前任的悲劇,在不斷的開拓新客戶,維系老客戶的關系,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天晚上,幾乎都是在陪客人喝酒,用他的話說:陪好客人,就是最大的業績。每天都是喝的醉醺醺。

由此可見,銀行的壓力很大。法官工作干不完、干不好不會有很嚴重的後果。可是銀行不行,沒有業績,就沒有工資,沒有職位,甚至是沒有工作。

四是成就感方面,法院為民服務更有成就感。 法院審理案件,作出公正裁決,解決矛盾雙方的爭端,造福於群眾,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幫助勝訴方,將判決書執行後,心裡非常的舒服。而銀行,每天進行著枯燥的工作,非常累,勞力又勞心。

綜上所述,我建議選擇法院工作。

法律微言明確回答:不知道你說的「好單位」是什麼 評價標准 ?如果你內心的 正義觀強大 ,想要 實現自我價值 ,建議你選擇法官的職業,如果你喜歡跟 數字打交道 ,想有一個好的 工作環境和上升途經 ,建議你選擇銀行的職業。

作為一個在檢察院工作過四年,周邊有很多親戚同學在銀行工作的人,法律微言覺得對這個兩個單位都很了解。

首先,需要確定你對「好單位」的定義。法律微言覺得,大體有以下幾個指標:

工資多,待遇好;

地位高,人脈廣;

有價值,能進步。

最好再加上工作不太繁重,壓力不太大。

下面法律微言就從以上幾個方面, 介紹以下兩個單位的優劣 。

1. 工資和待遇

在司法改革之前,法官的工資就只比普通公務員高一個法官津貼(300-500不等),跟當時動輒年薪幾十萬到幾百萬的銀行職工,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但是司法改革之後,不僅法官的工資發生了變化,銀行普通職工的工資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工資翻倍,一個工資減半 ,二者在普通職工層面上,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小銀行的職工現在的工資,連普通公務員的工資都趕不上。

法律微言說的是兩個單位正式職工的工資待遇情況,臨時工另算。

當然,在法院中也區分員額法官、助理法官、書記員之分,銀行里也有總經理、經理、櫃員之分。

在剛入職的情況下,二者的工資現在沒有多大的差距。

2. 地位和人脈

法官的紙面地位,是十分高的,一方面是跟法官的稀有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他的專業性有關。如何能當上一個法官呢?

首先你得在本科院校內學習四年枯燥的法律課程,其次你還得考個差不多的研究生,讀個法學碩士或者法律碩士

在這期間,你必須通過天下第一難考——司法考試(通過率只有10%);

然後在千軍萬馬搶獨木橋的公務員考試中脫穎而出(現在大部分城市的基層法院,對法官助理的學歷要求最低是研究生,普通縣城以本科為起點,但都要求通過司法考試),才能艱難的進入一個基層法院當法官助理;

然後擺在他面前的,是漫長而痛苦的入額之旅。

經歷了那麼痛苦的一個過程,就導致了法官職業在紙面地位的虛高,甚至有些神化。

而實際上,法官的地位,只存在紙面上,手中的權力,也不是咱老百姓說的那種實惠的權力。在人脈上,除了認識檢察院、公安這些從事法律的人,其他領域拓展性不強。

銀行職工的地位,當然是趕不上法官的地位,這是由於二者的工作性質決定的,法官的主要工作,就是做矛盾糾紛的裁決者,必須有一點威嚴和權威。而銀行更加實在一些,工作環境超級好,工作時間固定,工作壓力也不是很大(除了貸款壓力),認識的客戶也大多是有錢有身份的。權力有限,責任也就有限。

3. 價值和空間

價值,其實是法律微言找工作中,最為看重的因素,如果一個工作,正好符合你心中的價值標准,並且通過身體力行,就可去實踐自己的價值,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法律微言當年選擇學習法律,並努力通過司法考試,考進檢察院,也是因為心中最為朴實的正義觀。然而實際工作中,能否實現自己價值,能實現多少心中的理性,那又是另一回事。

法官這個職業,是一種能同時給你自豪感和挫敗感兩種極端情緒的職業。那種自豪感和挫敗感是沒有從事這種工作的人體會不到的。總體老說,法官是一種特別有挑戰性的工作。你要不停地增加自己的 社會 閱歷,不停地跟各種執拗的人打交道,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內心忍受力。簡單說,這是一個能讓你在短時間內成熟,長時間豁達的工作。

然而,一個基層法院的法官,上升的空間,其實是很小的。司法改革之所以保障法官一級一級的晉級,就是因法官的上升空間不大。

銀行工作的價值,主要是經濟價值,其次是人際交往的價值,鑒於其過多的分支機構和部門,上升空間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但是法律微言還是不看好銀行的未來,尤其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飛速發展的今天。法官職業的無可替代行與銀行職業的可替代性,一目瞭然。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法院法官的工作量。有好多人對法官的工作量沒有概念,法律微言周邊很多同學朋友就是法官,他們經常會像我抱怨,案子太多,辦不完。到底是有多少呢?城鄉稍有不同,正常一個非一線城市的城區的基層法官,一年的辦案量在150-200之間。什麼意思呢?兩三天就得辦一個案子。

辦一個案子有多麻煩呢?收案、看卷、送達、開庭、調解、寫審查報告、合議庭討論、宣判等。有些復雜的案子,還要上審委會討論,程序就更加麻煩。

所以,我認識的法官們,沒有一個不加班的?為什麼呢?案子辦不過來唄,可想法官的工作量有多大。

總結!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實現自己的價值,能夠接受繁重的案件壓力,和無窮無盡的責任壓力,那麼法官職業對你來說再好不過了。

如果你有以上的想法,但不想工作那麼累,檢察官的職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發展空間,喜愛和數字打交道,銀行也暫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3年南開大學法律碩士畢業,畢業時拿到北京銀行天津分行的offer,法律合規部實習了兩個月,兜兜轉轉一大圈,目前在天津基層法院。很多同學在檢法和銀行,談談自己的感受。

1,法院工作怎麼樣,是個好單位嗎?先來說說法院的好處,工作穩定,不用擔心失業的壓力,待遇中上,內部差距不大,大多數法官每個月工資到手七千左右,公積金加補充六千左右,每年有區績效,市績效,因為司法改革的原因,法檢的工資比其他公務員高一點兒。法院工作 社會 地位較高,雖然長期在系統內沒什麼感覺,但是出去了說起來還是很驕傲的。再來說說法院工作的不足,工作壓力較大,天天面對各種當事人,各種糾紛,每年辦案人均200多件,天天上班跟打仗一樣,經常加班;案件質量終身追責,動不動各種考核,心裡壓力較大;發展空間較小,法檢專業性強,領導職數少,向其他單位交流的機會不多,一個單位可能就終此一生了。

2,銀行工作怎麼樣?銀行的管理一般比較完善,有完善的晉升考核體系,一般的待遇也都不差,但是銀行也是個大單位,崗位種類較多,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也都不一樣,既然題主拿法院工作來比較,那還是以銀行中的風險控制,合規管理類的崗位為例來說說,一般這類崗位都設置在分行以上級別,吃的是平均績效,沒有拉存款的業績壓力,工作壓力相對較小。缺點和不足,感覺也沒什麼明顯的不足,對於法律人來說,去企業總覺得專業無用武之地。

3,如何選擇?還是那句話,有人星夜奔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鄉,去法院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有一定的門檻。畢業幾年,有的同學從地產公司銀行又考到了法檢系統,同樣也有同學從法檢辭職去做律師或轉到其他企業做法務。如果考上了法院建議還是去吧,在法院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後及時不想幹了,也可以去做律師,或者去其他大型的企業集團做法務,但是一直在銀行的話,再想進法院可能就有難度了。

能夠進法院,說明你是學法律專業的,學法律的進銀行,除了做法務工作,剩下的就是干櫃員。結合法院的特性和銀行的崗位選擇,兩者的優劣性已經非常明顯,如果非要在兩者之間選擇,小公個人建議選法院。

第一肯定是穩定,法院是國家機關單位,機關在職人員使用政法專項編制,屬於公務員系列,雖然眼下不能稱之為鐵飯碗,但能夠一輩子干到老的職業,除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其它還真沒有這樣的崗位。

第二地位比較高。在公務員隊伍中,公檢法司屬於強勢單位。而在公檢法司中,法院因為掌握審判權,權力大,工作相對輕松,又屬於比較好的一個部門。

第三工資待遇相對還可以。在法院工作,享受政法專項補貼,每月有1200元的補貼,相對其他機關單位,工資本身就要高出一截,屬於公務員中的佼佼者。而且,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收入。

第四發展前景也較大。法院實行員額制管理,一般要求過司法考試,屬於專業性比較強的崗位。因此在法院工作,發展空間比較彈性。進可攻,提拔當領導,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退可守,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辭職,還可以干律師,運用自己在法院工作結識的人脈關系,賺錢小錢過過日子不是問題,幹得好的,開個律師事務所,日進斗金,比在法院干公務員強多了。

最大的好處是擁有無限可能。在銀行工作,基層員工並不輕松,每年有一定的吸儲放貸壓力,完成任務工資尚可,完不成任務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工資待遇差距比較大,而且,越往上走,收入差越大。這就給了銀行員工成長的空間,逼迫他們不停地往上爬。走到中層以上崗位,工資待遇基本上都是幾十萬+的水平,肯定比公務員要好很多,而如果爬不上去,很多時候連公務員都不如。以上條件,基本上要求學金融或經濟專業,且在銀行一線崗位。問題是,題主是學法律的,在銀行一般從事法務工作,屬於行政部門,工資待遇總體上比櫃員要高,但比業務骨幹人員又要低,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一個群體,在銀行這樣一個經濟當先的單位,存在感和發展空間都有限。

法院的優點是穩定,有一定發展空間,進可攻退可守,缺點是太穩定,可能一輩子溫水煮青蛙混到退休。銀行的優點是有無限發展空間,工資水平整體上要高於公務員,缺點是壓力大,穩定性不足,且大環境對銀行發展不是特別有利,未來可期性不如以前。兩項比較優缺點,選擇法院或許是更穩妥、更有利的選擇。

在做比較之前首先說明一點,法院工作人員不論法官還是普通的行政人員,都是不享受政法津貼的。有的人回答說,法院人員享受每個月1200元的政法津貼,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因為政法津貼只針對政法委和司法局的有關人員,和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機關是沒有關系的。政法津貼出台的原因就是公檢法工資政策改革之後,為了公平起見,對政法和司法人員作出的補貼政策。

法官入額改革以後,普通法官的工資要比同等條件下公務員工資高30%左右,並且年底還有績效獎,這個績效獎和公務員的年終績效考核獎是不同的。法院既享受公務員的年終績效考核獎,又享受法院系統的績效獎金,比如,有的地方公務員年終考核獎2萬元,那麼法院的工作人員既可以享受公務員的2萬元考核獎勵,又可以享受法院系統幾萬元的績效獎。銀行系統來說,現在進入銀行系統都是從櫃員干起,而普通銀行櫃員的工資已經沒有前些年那麼高了,絕大多數普通銀行櫃員也就和公務員的工資差不多。

現在法院工作強度、工作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法官入額之後,對於所有案件的審判都是終身負責,一旦將來案件產生糾紛,審判法官都逃脫不了責任。並且隨著案件越來越多,程序越來越復雜,法官壓力也越來越大,經常加班加點。銀行櫃員工作雖然比較辛苦,但休息的時間要比法院多,銀行一般按點下班,但是在法院卻是無休止的加班。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說,工作辛苦一點,對自己也是一個歷練。

如果你通過司法考試進入法院的話,一開始會被聘為法官助理,之後可以繼續聘為法官。如果沒有通過司法考試進入法院的話,那你只能是行政工作人員,行政工作人員和普通的公務員一樣,也是按副科、正科逐級晉升的,並且可以參加職級並行。在銀行工作的話晉升壓力也並不比法院小,甚至很多人工作一生也就是一個普通櫃員。

因為工作原因和法院接觸較多,所以更加了解法院工作人員的實際狀況。先表明我的觀點,如果都是在編人員,個人建議選擇銀行。

因為,首先法院會比銀行忙。銀行工作人員外出辦事基本沒有太多壓力,對方也不會有心理的障礙或抵觸,除非是靠業績生存。但法院不同,他們是國家暴力機關,經常外出(送達、調查、取得其他證據等等),辛苦非常。

其次,銀行與法院相比,精神壓力較小。因為法院要判定是非,判人錢財,判人自由,判人生死,並且終身負責。可想而知,壓力是不是比銀行大得多?

再次,什麼胸戴法徽,有權有錢,那都是無知者的屁話!現在是法治 社會 ,而且會越來越完善。無論什麼工作或職業,只要合法,都是平等的。

另外我還想告訴你一下,法院待遇好像還不如銀行,至少公積金不如銀行高。但還是要根據你對人生的追求以及你個人的性格來判斷職業方向。無論哪種行業都要以誠信和奉獻為先。

希望可以幫到你。如果還有疑問,可以私信我,空閑時,我會回復。

首先,法院可不是想進就進去的。先考過司法部的法律從業資格,以前叫司法考試,我們那一屆通過率百分之十幾,大部分人通不過。其次還要等公務員考試,法院系統不是每年都招人的,你要全省看哪個法院有招生名額,錄取率低的嚇人,競爭激烈。因為法官工資地方財政支付,名額受制於編制,編制總是不擴大。

其次,法官實際工作量太大。以前還有助理法官分辦案件,現在改革員額制度,具有法官資格才能辦案,下半年周六日加班是常事,。其再有,法官職業壓力加大,司法改革,每個案件開庭過程全程錄音錄像上網,案件終身制,但結果不是各方都能滿意,經常有當事人辱罵

的,還要忍受委屈。

第三,法官待遇提高了,新錄用的法官素質也提高了,年輕的法官加入使隊伍更有效率,更能感受公平正義。至於用手裡的權利進行利益交換,簡直拿自己人生賭博,會越來越少的。

法院是公務員單位,目前和檢察院一樣,已經上掛到省級管理,相比地方財政人員,工資薪酬提高了一大截,還有公車補貼等各類規定的福利待遇。銀行是國企央企,工資比較高,管理人員實行的是年薪制,每年幾十萬,還有各種獎金和年節福利費,但工作比較辛苦。

剛入職,法院和銀行人員工資收入都差不了太多,但明顯法院的工作,要比銀行新人的工作輕松許多。銀行新人一般都是櫃員,或者是業務員、後勤輔助人員,工作強度大,任務重,十分辛苦,沒有節假日。即使是稍有空閑,都是各類培訓、學習,壓根就沒有私人空間和時間。年輕人不僅有事業,還有人生閱歷和戀愛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銀行人員在這方面,可以說是一大缺憾,忙得幾乎沒時間管這些。而法院則不同,固定的工作時間外,加班不算多,休息和業余時間有保證。而且從前途發展上來講,法院新入職人員都比較努力,最起碼也要過了司法資格考試,才能為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工作若干年後,銀行如果晉升成為了管理人員,則年薪大大提升,雖然還是任務重、工作壓力大,但最起碼付出有相應的回報,生活還是非常滋潤的。而法院工作人員同樣也十分有發展前途,登記為公務員,考過了司法考試,還可以進入員額制管理,工資也是大幅提高,比同地區其他部門的公務員收入高了一大塊。職務晉升上,可以走行政級別,副院長、院長;也可以走法官等級晉升道路,四等十二級的法官、高級法官等。綜合能力強的走行政職務晉升,專業能力強的走法官等級道路,選擇比較自由,而且發展前途都不錯。

法院和銀行的工作,都是十分理想的選擇。相對來講,法院更為輕松, 社會 地位也高,工作壓力比銀行輕松許多。尤其是一般人員來講,法院更有發展前途,而銀行如果混不成管理人員,一輩子櫃員或者業務員,工作辛苦壓力大,和法院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只有到了金字塔的頂端,才可以享受到「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更何況這些年,金融服務行業都是國企限薪的重點對象,就可以想像他們工資收入有多高了。喜歡穩定就選法院,喜歡挑戰就選銀行。

6. 法學畢業是去法院好還是檢察院好

我是法學院畢業的,我們班都有同學去了這兩個地方,結合我的了解,談談我的看法供各位參考。

第一,法院相對來說比較忙,但是對於短時間提升業務能力利大於弊。

法院是案件的最終聚集地,因此,法院裡面尤其是基層法院案子非常多,業務繁忙,法官們忙得焦頭爛額很常見。但是,這對於新人來說,卻是一個鍛煉的絕佳機會。 法學是一個非常強調實踐的學科,現在要考進法院或者檢察院的,都需要正規全日製法學院畢業的,因此,一個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經過法學院的學習後,積累了理論知識,但是,業務能力還是處於空白階段,那麼進入到法院後,通過接觸大量不同種類的案件,你就可以將法學院所學與實踐相結合,你的業務能力將會得到迅速提高。

第二,檢察院相對來說比較清閑。

監察委成立後,將檢察院的部分權能分了出來,檢察院就剩公訴職能了,這就意味著檢察院的實際業務量就更少了。而且,檢察院最忙的是公訴科,在這個科室主要處理公訴案件,相比法院的案件數量,這個科室的案件肯定是比較少的。因此,檢察院相比較法院而言,業務單一(主要集中在公訴案件),工作量少。

第三,女生進檢察院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檢察院現在相對來說工作量不大,而且檢察院和法院的待遇差不多,同等情況下,尤其是女生,肯定選擇檢察院,這也是我們班很多女生都去了檢察院的原因。當然,你要是有抱負,想提升業務能力,還是去法院吧,雖然累,但是你會成為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專家型法官。

總之,法科生畢業的話,強調業務能力就選擇法院,如果強調性價比,那麼選檢察院。但是,無論如何都要好好復習公務員考試,畢竟這是要考試的,雖然難度要比其他公務員職位要低。

關注孫律師,你身邊的律師朋友。

第一,先通過公務員考試。第二,再通過司法考試。然後再往下看。

論一般人理解的權利。 法院高於檢察院,因為以審判為中心是國策。量罪定刑決定權在法官,公訴人只有量刑建議權,法官可以採納,也可以自由裁量,當然,一般都會採納。

論法定權利。 檢察院高於法院,請注意是法定權利。檢察院是法定法律監督機關,你是法學畢業應該知道有多少監督權利,不多說了。

論實際情況。 兩家難分伯仲,從一府兩院的設置就可以看得出來,兩家都享有比較特殊的地位,在監察體制改革前,檢察院是當之無愧的政法系統第一號。改革後,職權縮水很多,目前正在重塑法定監督新定位。法院雖然目前比較穩定,但依然是司法體制改革中的一環,方向不定。

論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印象分。 檢察院過去和現在似乎都要好過法院,這個和職權以及司法定位有關,畢竟普通百姓一般而言基本不會和檢察院發生什麼直接接觸,即便是接觸了,檢察院一般也是維護公共利益或代表國家懲治刑事犯罪。反觀法院,群眾法制意識的逐漸提升,從民事訴訟案件近幾年明顯呈現出增加趨勢就能看得出來,可約定俗成的習慣和法律法規有時候並不是一致的,相信你也很了解這裡面有時候會有多大差別。判決一出,利益受損方的不滿基本會集中在法院身上。

論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上。 政法系統工資高於普通行政公務員,這個不用說。至於發展前景,兩家情況基本一樣,獨立性專業性過強,屬於典型的不好出、進不來,和其他行政單位的雙向交流基本沒有,其從業人員涵蓋了新公務員法幾乎所有分類管理類型公務員種類,要走仕途就別進法檢湊熱鬧了。

論未來選擇。 法檢基本一樣,跳出來的人都是選擇當律師。一般而言,從事過法官的更全面,啥類別法律問題都可以接,從事過檢察官的對刑事案件更專業。

說了這些,基本都是公開的信息,你只要有心就可以了解到,但有一樣必須 著重強調

如何選擇,就看你自己了。

法學畢業,還有資格挑選是去法院還是去檢察院,那你可是太牛了。進法院和檢察院的門檻非常高,得經過公務員考試才行。學法律的就業率是非常低的,要是能進入公檢法中的任何一個部門,都相當了不起,要是還能挑挑選選,就更厲害了。要是我,我會選擇法院。

對政法系統比較了解,給你良好建議。

我就不長篇大論了,目前,個人覺得檢察院要比法院好,特別是員額制改革來,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雖然權力大,但責任也大,經常有人集體到法院上訪,畢竟法院是一個案件的最終定局者,無論怎麼判,都有另一方不服。而如果你當上法官,每天的文書都讓你夠嗆的,至於待遇,兩個地方差不多,至於前景,現在檢察院轉隸後,人少了,職位也相對寬松點,晉升渠道好點,當然兩個執業都比公務員待遇高30%.

我家孩子法學專業畢業,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法院當了二年法官助理。前年直接申請辭去公職。去年重新參加公務員考試,考入省城某區區委。

不要說法學專業就業低。

如果你通過了司法考試,報考檢察院是最佳選擇。檢察院相比法院,工資待遇差不多,政治地位差不多,但比法院,案件也比法院少。檢察院權力雖說比公安要弱,但政治地位更高,經濟待遇更好。司法局雖說四家單位最輕松,經濟待遇每月也比其他政府部門要多政法津貼1200元,但職能比公檢法相比,要弱不少,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都比不上其他三家。

公安局。公安局是公安機關的組織形式,是主管公安工作的政府下設職能部門。公安局的職能可以簡單劃分為:刑事偵查、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人口管理、國內安全保衛等等。是所在政府部門中權力最大的一個部門。

檢察院。檢察院是全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行使國家的檢察權。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兩反轉隸後,檢察院失去了反貪、反瀆職能。但是《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法》於2017年修改,修改後的兩部訴訟法律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賦予了檢察院公益訴訟職能。於是,檢察職能可能系統地劃分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刑事檢察就是,偵察機關偵查,檢察院批准決定逮捕、起訴。民事檢察就是,監督民事訴訟和執行是否合法。行政檢察就是對行政訴訟活動進行監督,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分為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是批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 社會 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公益訴訟是批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 社會 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檢察機關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法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 社會 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法院職能主要分兩塊:審判職能,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商事糾紛,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民事執行職能,即執行局。

司法局。司法局是政府組成部門之一,也是政法機關重要組成部門。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司法部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司法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草案起草,負責立法協調和備案審查、解釋,綜合協調行政執法,指導行政復議應訴,負責普法宣傳,負責監獄、戒毒、社區矯正管理,負責律師公證和司法鑒定仲裁管理,承擔國家司法協助等。各省、市、縣按此類推,改革後司法局職能,簡單說就是「一個統籌,四項職能」。具體說,就是統籌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承擔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罰執行和公共法律服務四項職能任務。

大家好,我是法學出身,很多同學在法檢系統任職,對情況相對了解,回答下這個問題。

直接點題:必須是檢察院。

現在來看, 法院和檢察院的待遇基本一樣,沒什麼差別。

工作量上,法院要大於檢察院很多 ,尤其是基層法院,簡直和鄉鎮公務員沒什麼區別,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態。而檢察院呢,除非你在公訴科,否則 一般還是相對輕松的,朝九晚五、周末雙休都能保障 。尤其是前幾年反貪工作從檢察院挪到監察委之後,檢察院的工作相當於去了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但凡事都有例外。

如果你是想在公務員系統里干幾年以後辭職從事律師行業,或者一線城市拿戶口(我有兩個同學就是這樣,考上北京的區法院,只是為了戶口和經驗,滿五年之後立馬辭職,轉行做律師),那我建議你選法院。畢竟忙是真忙,但同樣學知識,對於以後從事律師有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能考的上,兩個都不差。

如果打算吃專業飯,首先你要通過司法考試

現在叫法律資格考試,其次要通過國考、省考或者法檢公務員考試,這是你進入法檢的必經之路。

如果你想充實點,專業能夠最大可能得到發揮,那就考法院了,現在到處的法院都在叫案多人少,案件的增量遠遠大於公職人員的增量,所以到法院,你會特別忙,現在搞了員額制以後,你要賴得住寂寞,因為要當法官,必須先當助理,如果你運氣好,也許四五年的功夫你就可以入額,如果運氣不好,那就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可以入額了,因為每個法院的員額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除非有人退了,才會補充新鮮血液。

不是說沒有入額就不用辦案了,恰恰相反,你不但要辦案,而且有可能辦比你入額還多的案件,那就看你是幾個人的助理了,只是你雖然辦案了,但是很對不起,你沒有署名權,當然如果你要署名,可以在法官助理一欄填上你的大名。當然沒有署名也是有一點好處的,因為現在是終身負責制,案件如果有什麼問題,案子主審人是脫不了干係的,所以在做助理的時候,眼睛放亮光一點,不要大包大攬,否則案子萬一有什麼問題,你作為經手人是好不了的

作為檢察院就要好很多了。

先通過法考再說吧

法學畢業是去法院好,還是檢察院好?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法院和檢察院的區別,對於法系畢業生來說,去法院和檢察院工作都很是很不錯的選擇。就看法學畢業之後怎麼選擇。

7. 求一篇《對法院的認識》,字數800字左右,謝謝!

人民法院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依法行使審判職權。人民法院行使的審判職權,是法治社會里重要的國家權力,它是法律生命的具體表現,是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正常運作的基本保障和最後一道屏障。人民法院依法開展刑事、民事、行政和國家賠償等各項審判工作,調節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秩序,產生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期,人民法院要緊跟時代發展,對行使的審判職權再認識,認真思考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履職,在樹立良好形象、確立司法權威和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上,作出更大貢獻。
一、法院職權的內容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行使著國家的審判權,為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等法律賦予和確認。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這是國家根本大法對人民法院職權的規定。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並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規定了人民法院審判職權的具體內容。按照法律部門分,人民法院目前承擔著刑事審判工作,依法懲處危害國家安全和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承擔著民事審判工作,依法審理民事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權利,制裁民事違法行為;還承擔著行政審判和國家賠償審判工作,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有力地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人民法院以積極的工作,切實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保護了公民權利。
二、法院職權的社會性
審判權為國家權力的一種,它是為解決社會上的利益糾紛而設立,通過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而調節。人民法院是重要的國家機關,是國家上層建築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以人民法院的名義行使審判權,對經濟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人民法院依法開展各項審判工作,辦理各類刑事、民事、行政和國家賠償案件,通過個案的辦理,有效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主體行為,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對合法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給予了司法保障。人民法院審判權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裁決,並予強制執行,具有強制性、約束力和威懾力,這是其他國家職權沒有的強制力,是保證裁判實現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審判職權的社會性,是人民法院審判職權的重要特徵,是人民法院開展好審判工作、實現公平正義、實現審判目的的基礎。審判權的社會性特徵,一段時間里被忽視了,但不久就得到了改善,面向社會實際開展審判工作,面向社會實際搞好審判調研,更加註重應用法學研究,以有效指導審判工作,指導審判工作有效開展。
三、法院職權的中立性
審判權的中立性,由人民法院職權特性決定,是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的基礎,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也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待。唯有真正保持審判工作的中立性,人民法院在實際的案件辦理中,才能公平適用法律,公平作出判決。不可想像,一個不信守中立的法院,人民群眾怎麼會給予信任,這個法院怎麼能建立起真正的司法權威,這樣的法院怎麼會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公平正義如何得以實現。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組織法也作了內容相同的表述。對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保持中立性,憲法上、體制上多作了保障。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立性問題,這幾年已有很多論述和探索,已經牢固樹立起了審判中立的理念。各級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一直按照中立性要求,努力排除各種不當干涉和干擾,在具體的案件辦理中,努力實現著公平正義。審判中立的理念,已經內化為各級人民法院和審判人員的核心價值,也為社會各界普遍接受。
四、法院職權的有限性
法院職權的有限性,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國家權力由立法權、行政權、軍事權、審判權和檢察權等構成,在中國審判權來自於立法權並為立法權負責。人民法院行使的審判權只是國家權力的一個部分。司法權在各種權力中歷來是最不起眼的,只是在近現代,由於人格觀念的確立,人權思想的興起,司法權在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事業上的重要作用凸現出來,司法權才被提高到了應有的高度和位置,也越來越為社會各界重視。即使這樣,由於人民法院審判職權設置的要求,行使職權的手段和調整范圍的限制,掌握社會資源有限,審判工作本身具有的被動性和中立性要求,其對社會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仍然有限,也必須有限,法院職權有限性特點仍然突出。法院不是萬能的,對社會事務絕不能大包大攬。一段時間里,法院洞開立案大門,各類社會糾紛和矛盾大量湧入,很多都轉化為訴訟案件形式。同時,也引發了社會的好訴現象。由於自身地位和功能上的局限,使得很多轉化為訴訟案件的社會糾紛、矛盾,不能在人民法院審判環節得到有效化解和解決,客觀上嚴重干擾了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工作,損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也損害了國家的整體威信。針對法院陷於纏訴、纏訪這一社會難題,開展了全國性的涉訴信訪化解專項活動,舉全社會之力,通過做艱苦細致的工作,大量的社會矛盾和涉訴案件才得以化解和解決。在任何一個國家和歷史時期,都不可能賦予法院太多的職權,這是審判機關的性質和職責決定了的。唯有更加深刻認識法院職權的有限性,才能使司法權歸位,而不是越位和缺位,人民法院才能更好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更加有效通過審判服務社會。
五、法院職權的憲法性
司法權是憲法性權力。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六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並對其負責、報告工作,人民法院機構和職權的設置、運行,由憲法、法律規定和保障。憲法賦予人民法院行使審判職權,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依照法律規定,作出裁決,並付強制實施。審判權本就屬於國家權力的一個部分,並有強制執行力,它也是其他國家權力有效行使的強制力後盾,保障著自身和其他國家機關職權的有效行使。人民法院的審判職權由憲法和法律賦予,具有憲法性,人民法院要切實履行起這一神聖的職責,行使好這一憲法性權力。
六、法院職權的權威性
社會需要秩序,矛盾糾紛需要化解,社會關系需要調節,社會行為需要規范,這一切很多都是由人民法院通過審判來實現。必須確立司法權威,以推進人民法院的裁判得到切實的執行,法律得到有效的實施和貫徹落實,社會秩序得到維護。不可想像,法院判決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不能得到很好執行,其損害的不只是法院自身的威信,更將嚴重損害社會秩序、民眾利益和國家的權威。近年來,社會各界更加認識到了司法權威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事業上的重要作用,司法權威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並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司法權威不只是關涉法院一家的問題,而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支持,通過內外多方用力,才能真正確立和加強。一是把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密結合人民法院實際,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整體推進人民法院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徹底解決執法不嚴、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等影響司法權威的問題。二是強化人民法院內部對司法權行使的監督,進一步完善審判、執行流程管理、案件質量評查等監督工作機制,加強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完善再審制度,依法糾正錯誤裁判,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三是堅持依法糾錯與維護既判力相統一。既要堅持依法糾錯,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又要堅決依法維護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維護財產關系和社會秩序的基本穩定,維護司法權威。四是不斷增強司法能力。法官的司法能力越強,司法水平越高,就越能實現公平和正義,司法權威就越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尊崇。五是進一步普及和弘揚法治精神,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不斷提高和強化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營造起全民尊法、守法、維護法律權威的良好社會風氣。

熱點內容
婚姻法關於繼承財產的分割 發布:2024-09-08 12:06:03 瀏覽:144
論述婚姻家庭法婚姻法的原則制度 發布:2024-09-08 12:06:01 瀏覽:247
婚姻法有關子女撫養權的規定解釋 發布:2024-09-08 11:46:22 瀏覽:663
永年司法拍賣 發布:2024-09-08 11:38:59 瀏覽:528
勞動法有哪幾條 發布:2024-09-08 11:31:04 瀏覽:912
法官套改吃虧 發布:2024-09-08 11:13:36 瀏覽:772
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學 發布:2024-09-08 10:24:06 瀏覽:498
手工社團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4-09-08 10:21:00 瀏覽:654
12周歲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4-09-08 08:51:11 瀏覽:183
課堂360品法與社會四年級下 發布:2024-09-08 08:09:45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