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系統

法官系統

發布時間: 2024-02-06 17:14:27

⑴ 歲末年初、2021年法院系統值得關注的風險隱患及對策建議

這個問題太專業了,實在是不太懂給你專業的解答,只能幫你搜集資料,供你參考一下:
近幾年個別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圍繞服務發展這個大局,地方法院深感壓力和責任重大,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為發展、改革、穩定作出了應有貢獻。但是,不可否認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制約著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隊伍年齡結構老化,新生力量不足。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個別城市屬人口大市,相對來講編制不足,超編嚴重,等問題。因幹警年齡老化,並且很多老同志都是退居二線原中層以上領導,這不但給幹部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而且有效辦案力量明顯不足。
2、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培養不足。基層法院法官普遍存在責任重、壓力大、待遇低、晉升慢等現實情況,所以現有的優秀人才不斷外流,有的考錄到上級法院,有的則調到黨政部門,有的則高校深造後另謀高就。
3、法院管理難以適應新形勢,幹警考核激勵機制乏力。當前法院管理還是沿用黨政公務員管理模式,而公務員管理普遍存在吃大鍋飯、混日子、干少干多一個樣等弊病,所以當前法院管理,特別是實行「陽光津貼」後,也同樣會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上弊病。會出現幹活的永遠只有那麼幾個人。
4、法院經費不足,基礎建設相對落後。不可否認,近年來,因財政的支持,基層法院經費保障和基礎建設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和好轉。地方財政對法院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但要想搞基礎建設的大事業,地方財政直接撥付也是杯水車薪,政府只給一些優惠政策,主要還得靠法院自身籌資。法院要籌資搞建設就得靠收取訴訟費和罰沒款,而訴訟費和罰沒款是一條高壓線,是必須嚴格按照標准來收取的,如把握不好的話,將嚴重影響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
二、對策和建議
1、增加編制來招錄優秀法官和書記員,解決辦案力量青黃不接的問題。
2、適當提高基層法院幹警職級待遇和福利待遇,盡快出台法官法關於法官的待遇配套法規,真正落實法官的職級和福利待遇高於同級公務員水平。
3、要加大對基層法官的教育培訓力度。各級財政要拿出專項資金,上級法院要花大力氣落實法官教育培訓計劃,要讓每個基層法官都能夠定期參加集中教育培訓,及時給法官「充電」,接受新的知識、新的理念,努力提高現有法官的政治業務素質,使每一位法官都能夠適應新形勢,能辦案、快辦案、辦好案。
4、努力探索科學的管理機制,激發基層法院幹警的工作積極性。在當前要探索對年齡偏大幹警的管理方法,充分發揮他們的經驗足、人脈熟、原則強的優勢,以彌補當前辦案力量的不足。同時要爭取一些政策,不但要在榮譽上給積極的幹警以獎勵,而且要在物質上予以重獎。在提拔任用幹部上要給予法院自身足夠大的自主權和空間,讓幹警幹得有奔頭、幹得有甜頭。
5、在法院物質建設上,要不斷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上級法院要統籌安排,積極解決辦公辦案條件差的法院建設資金問題,不能讓法院自身在收費上想辦法。決不能讓法院建設拖法院公正司法的後腿。

⑵ 美國法院系統介紹

美國司法系統有數個層級,可能比大部分國家還多。原因之一是聯邦法與州法的區分。要了解這一點,必須先回顧歷史,當年美國並非以一個國家形式建國,而是由13個各自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的殖民地聯盟。獨立宣言(1776)因此提到「各殖民地的善良人民」,但也宣稱「這些聯合殖民地是自由而獨立的國家,並且按其權利也應是自由而獨立的國家」。美國司法史上,種族與若干州之間始終存在著緊張關系,如下文,美國憲法(1787年通過,1788年批准)開啟了競爭日益激烈的權力轉移,以及遠離各州而轉向聯邦政府的法律權威。然而現今,各州甚至都仍保有實質權威。任何研究美國司法系統的人務必了解聯邦政府與各州之間的許可權如何分配。

憲法調整了不少聯邦法與州法間的界限,也在政府的立法、行政與司法部門中劃分聯邦權力(因此在各部門間創造了『三權分立』,並奉行『制衡』制度,以避免任何部門權力過大),每個部門對司法系統有獨特貢獻。系統內,憲法敘述多種國會可能通過的法律。

不僅如此,法律不只是國會通過的法規而已。在某些地區,國會准許行政機關採用在法規中增加細節的規則。而整個系統依據英國普通法的傳統法律原則。雖然憲法與成文法取代普通法,但是法庭仍繼續採用不成文普通法,以彌補憲法未明文規定以及國會未制訂的部分。

聯邦法的來源

美國憲法

聯邦法的至高權力

在1781至1788年間,一項名為邦聯條例的協議,影響了13州之間的關系,它建立了一個虛弱的國會,並將權力留給各州。雖然各州被下令要對其他法庭的裁決表示尊敬(顯示『充分的信心與信賴』),但邦聯條例沒有制訂聯邦司法制度的條款,並保存了海事法庭。

憲法的起草與批准反映出一項逐漸達成的共識,即是聯邦政府需要加以鞏固。司法系統可以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憲法第6條「至高性條款」:

「本憲法,與依本憲法所制定之美國法律,以及依據美國權力所締定或將締定之條約,均為全國最高法律。因此,各州法官必須遵守,盡管憲法與各州法律相抵觸。」

此段所述建立了美國法律的第一原則:州法不能與聯邦法相抵觸。而這項禁令如何適用於聯邦政府本身以及各州司法系統中新憲法尚未明確解釋的范圍,這些都尚不清楚。雖然憲法修正案提供了部分解決辦法,但時至今日,美國人仍持續在聯邦與州之間的精確范圍劃分之中掙扎。.

每個部門在司法系統中發揮作用

雖然憲法起草者想要強化聯邦政府,卻害怕其權力過大。限制新政權的方法是將政府劃分為數個部門。正如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在《聯邦主義者文集:第51篇》中解釋,「政府劃分為個別以及獨立的部門,可避免侵佔。」麥迪遜所指各「部門」—立法、行政與司法,受到了司法系統上一定程度的影響。

立法

憲法賦予國會通過立法的權力。經由國會考慮的提議稱為議案(a bill)。如果美國國會兩院投票後,多數贊成該議案(如果總統否決,需經兩院表決3分之2通過)便成為正式法律。聯邦法被稱為成文法(statutes)。《美國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是聯邦成文法的「法典編纂」。「法典」本身並非法律,僅代表符合邏輯的成文法。例如第20條包含與教育相關的各種成文法,第22條則涵蓋外交關系。

國會的立法權有限,更准確地說,是透過憲法委託給美國人民,這明確說明國會立法的范疇。憲法第一條第9項禁止國會通過某幾類法規,例如國會不能通過「追溯法令」(用於追溯或『事後的』法令)或徵收出口稅。第一條第8項列出國會有權的立法范圍。部分法律(如『設立郵局』)非常明確,但其它則不然,最值得注意的是「規定美國與外國、各州間通商」,顯然解釋模糊法規的權力極其重要。早在初期共和史上,司法部門便擔任這個角色,因此在美國司法系統中取得額外且極重要的角色。

司法

如同其它部門,美國司法部門只處理憲法交付的權力。憲法只提供聯邦司法權給某幾種爭議,於第3條第2項列出,最重要的兩個案件包括聯邦法的問題(『根據本憲法與美國各種法律,及根據美國各種權力所締結之條約…而產生之法律及衡平法中的所有案件』) 以及「跨州」案件,或兩州之公民的爭端。跨州管轄權允許當事人免於在另一州法院提起訴訟。

第2項司法權出現於共和早期。如第2章所述,美國最高法院在1803年馬伯瑞控告麥迪遜(Marbury v. Madison)一案中,解釋其授權包括有權決定是否成文法違憲,一旦違憲,則宣布法律無效。法律可能違憲的因素是由於違反憲法保障的人民權利,或是憲法第一條並沒有賦予國會通過那類法規的權力。

因此,解釋描述國會會立何種法令的憲法條款之權力非常重要。傳統上,國會已經證明許多成文法為不可或缺,以制訂「規定與各州間通商…」或是州際通商的法令。這個法令概念模糊,不易精確解釋。的確,為了大部分的成文法,在法令欲達成之目的與州際通商法規之間,被創造出看似可信的關聯。有時,司法部門狹義地解釋「貿易條款」。舉例來說,在1935年,紐約一間屠宰場遵行的聯邦法規定之工人的工時與工資,被最高法院宣布無效,因為該廠所處理過的雞肉全數銷售給紐約肉販與零售商,因此,並不算是州際通商。不久之後,最高法院開始給予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更多自由,今日,聯邦法庭持續廣義地解釋通商權力,雖然不足以讓國會有通過立法的理由。

行政

憲法第2條將行政權委託於美國總統。在華盛頓總統領導之下,整個行政部門由總統、副總統、國務院、財政部、國防部以及司法部。隨著國家的發展,行政部門也隨之擴大。現今已有15個內閣層級的部門,每個部門包含一些局、署以及其它名稱等機構,這些部門之外,仍有其它行政部門,所有部門行使總統委派之行政權,因此,他們最終必須向總統負責。

在某些范圍內,行政與其它兩部門的關系明確。假設一或多人搶劫銀行,國會已通過成文法將搶劫犯定罪(《美國聯邦法典》,第18條,第項),而隸屬於司法部的聯邦調查局(FBI)則調查這起犯罪事件,若有任何嫌犯被逮捕,司法部所屬聯邦檢察官會在聯邦地方法院的審理中試圖證實嫌犯之罪行。

銀行搶案是一個簡單例子。但隨著國家邁向現代化與發展路程,在司法系統內,3個部門間的關系也逐漸發展以因應工業與後工業社會中愈加復雜化的問題。行政部門角色變化最大。在銀行搶案例子中,國會不大需要專業知識來制訂成文法以使銀行搶案罪行化。假定議員想要禁止「危險」葯物在市場上流通,或是限制一些空氣中「不健康的」污染物,國會可能必須精確地這些名詞下定義,有時國會會這么做,但漸漸地,國會將部分權力委派給隸屬於行政部門的行政機構。因此,食品暨葯物管理局(FDA)負責監督全國食品與葯物的衛生情況,而環境保護局(EPA)則控制工業對陸地、水與空氣的影響。

雖然這些行政機構只擁有國會依成文法而委派的權力,但非常具有實質性,他們有權頒布能夠明確定義更多法令名詞的法規。一項法令可能禁止空氣中有「危險的」污染物含量,而EPA則訂出每種物質與其含量的危險值。有時,成文法賦予行政機構調查法規違法與否的權力、做出判決甚至進行懲處。

法院將會宣布授與行政機構太多權力的成文法無效。一項名為「行政程序法」(《美國聯邦法典》,第5條,第511項,以及其下規定)的重要成文法,說明行政機構在頒布法令、裁決違法行為以及進行懲罰時,應該遵循的程序,同時也提出了當事人如何尋求機構裁決的司法審查。

其它法律來源

美國法律最明顯的來源是國會通過的成文法,以行政法規作為補充。有時,這些法規可以明顯區分合法與非法行為間的界線—再以前述銀行搶案為例,然而政府頒布的法令不足以應付所有情況,很幸運地,還有另一項法律規章能夠彌補,正如下所述。

普通法

當成文法或憲法都無法處理時,聯邦與州法院通常仰賴普通法,普通法匯編了幾世紀以前始於英國的司法裁決、慣例以及總則,此法至今仍繼續發展。在許多州,普通法在合約糾紛發生時具有重要地位,因為州議會一直以來都認為不宜通過涵蓋所有可能的合約糾紛之成文法。

司法判例

法院根據法律判決涉嫌違憲的行為與糾紛,這通常需要法院解釋法律,法院認為應遵循其它相同或更高層級法院先前解釋法律的方式,這稱為「遵循先例」,或是判例,這樣做,能夠確保一貫性與可預測性,訴訟當事人在面臨不利於己的判例時,試著區別出他們的案件與先例的不同之處。

有時法院對法律的解釋有所不同,例如美國憲法第5修正案中包含一項條款,即「任何人在刑事案件中,不得被強迫自證有罪」。有時,在案件中,當事人可能拒絕傳票或作證,理由是其證詞可能使當事人遭到刑事起訴—這種情形不在美國發生,而是其它國家。自我歸罪條款在美國適用嗎?美國第2巡迴上訴法院裁定可行,但第4以及第11巡迴上訴法院則判定不能適用。這明顯意味著,法令的不同取決於住在國內何地。

較高級的法院試著解決這些矛盾之處。例如,美國最高法院經常選擇能夠解決巡迴法庭意見分歧的案件來審理,最高法院判例將能夠控制或適用於所有次級聯邦法院。在美國控告貝爾希斯(United States v. Balsys, 524 U.S. 666〔1998〕)一案中,最高法庭裁定對於國外起訴的恐懼超越自我歸罪條款的范圍。

這項裁決成為全國性的法律,包括第2巡迴上訴法院。其後,任何遇到此項議題的聯邦法庭都遵循高等法院在貝爾希斯(Balsys)一案中的裁決,該次巡迴審判中,巡迴法院的判決同樣約束所有地方法院。「遵循先例」也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州法院系統,如此一來,判例在數量與解釋性上,皆有增長。

不同法律;不同補償

鑒於法律體系逐漸壯大,若能區分向法院提起的不同種類法規與訴訟,以及每宗案件中法律所提供的解決方法,將有所幫助。

民事/刑事

法院審理兩種糾紛:民事與刑事。民事訴訟需要兩名以上當事人,至少其中一方涉及違反成文法或普通法。先提出訴訟者稱為原告,另一方則是被告。被告可對原告提出反訴,或是對共同被告提出交互訴訟,只要他們與原告的原始控告有所關聯。法庭偏好審理所有陳述皆因一起糾紛引起的單一訴訟。至於商業訴訟、違反合約、侵權行為、或是當事人聲稱因另一方的疏忽或蓄意惡行而受到傷害,這些則屬於民事范圍。

雖然大部分的民事訴訟發生於訴訟當事人間,但聯邦或州政府永遠是刑事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政府以人民名義,對被指控做出違反法律的某些行為如傷害大眾福祉的被告進行起訴。兩家公司可以就違反合約而提出民事訴訟,但只有政府能控告某人謀殺。

舉證標准與可能進行的刑罰也有差異。一名刑事被告只能因「無合理疑點」而被判有罪。在民事案件中,被告只需提出「證據優勢」,這基本上只是一種說服力不足的陳述,意指「極有可能」。被判有罪的罪犯可能入獄,但是民事訴訟中,輸的一方當事人只需負上法律或公平補償之責任,如下文所述。

法律與公平補償

美國司法系統在有限范圍內盡可能提供大范圍的補償。刑事成文法通常列出某一特定犯行的罰金範圍或是法庭可能施予的入獄時間。其它部分的刑事法規在某些許可權內,可能容許對慣犯加重刑罰,重罪的刑罰比輕罪還要嚴厲。

在民事訴訟中,大部分美國法庭被授權選擇法律或公平補償,比起過去,其間區別不大,但仍值得了解。13世紀的英國,「法院」只被授權判決金錢上的補償。假如被告違反的合約價值50英鎊,法院可命令報告全數支付給原告。在多數案例中,如此支付賠償金是合理的,但在許多案例中則不然,例如稀有藝術品或是一塊土地的出售。13與14世紀時,「衡平法院」形成,這些法院創造了公平補償,例如特定迫使當事人履行職責,而非只是因為他們的不履行義務而強迫支付賠償金。到了19世紀,大部分美國司法許可權已消除法律與公平賠償間的差異。現今,除了極少數例外,美國法庭能夠視情況需要,判給法律或公平補償。

有一個著名例子說明了民事與刑事法的不同,以及其提供的補償差異。加州指控前足球明星辛普森(O.J. Simpson)犯下謀殺罪。然而,他沒有被判罪,因為陪審團裁定起訴失敗,證明辛普森的罪行無合理疑點。後來,辛普森太太的家人以非法致死為由控告辛普森,這是一樁民事訴訟。此案中,陪審團以證據優勢證明辛普森必須為其妻之死負責,便下令辛普森支付賠償金—法律補償—給原告。

聯邦系統中州法的作用

憲法明確禁止各州採用某些法律(與外國簽訂條約,鑄造錢幣)。憲法第6條「至高性條款」排除任何抵觸憲法或聯邦法的州法。即使如此,大部分的司法系統仍由州所控制。憲法已明確規定國會可制訂法令的范圍。1791年的第10修正案明訂:「凡憲法未授予美國也未禁止各州的權力保留給各州和人民。」

然而,聯邦與州政府間仍存在相當程度的緊張關系—包括奴隸制度以及州最終是否有權脫離聯邦。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解決了這兩項爭論,也限制了司法體系內州的角色:根據1868年的第14修正案,「任何州未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不得拒絕給予管轄范圍內的任何人法律上的平等保護」。此修正案大大地擴張聯邦法院宣布州法無效的能力。1954年布朗訴教育局(Brown v. Board of Ecation)一案,禁止阿肯色州的州立學校實施種族隔離政策,正是仰賴這項「平等保護條款」。

從20世紀中葉開始,上述的一些趨勢—行政國的興起,這是一種更有力且廣泛的正當程序之司法解釋與平等保護,以及類似國會規定通商之權力的擴張—結合之後,提升聯邦在司法系統中的角色。即是如此,系統中的大部分仍在州范圍之內。任何一州都不得拒絕聯邦憲法保障之公民與權利,許多州將自己的法律解釋成授與更多一般的權利與特權。實施州法的州仍願持續裁定大部分的合約糾紛。多數的刑事案件與民事侵權訴訟也是如此。處理結婚與離婚事宜的家庭法幾乎都屬於州事務。大多時候,對美國人而言,司法系統代表的是警官與自己居住的州,或是各種政治機關與州內其它政治部門。

此引言僅是司法系統之概述。其餘的章節提供更多細節、特色與見解。第一與第2章分別描述聯邦與州法院系統組織方式,第3章詳細解釋司法制度之復雜問題,此章節描述聯邦與州法院之界線,但同時也探究提出訴訟者以及法院審理案件之類型。第4章之重點從法院擴大到出庭的人士。美國法律之執行已被研究過,典型的訴訟也已解釋。同時,此章節將解釋利益團體的角色,他們通常堅決進行特定案子以推動其社會與政治議程。第5章詳細說明法庭如何處理刑事案件。第6章重點為民事訴訟。第7章則是聯邦法官甄選過程。最後章節探討某些特定司法判決—特別是高等法院之判決—如何能夠等同於決策,並在與立法與行政部門關系復雜之下,與司法制度緊密結合。

⑶ 中國內地如何委任法官

法官任免由同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依據法定程序任免。
本單位部門以下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位的法官、檢察官,由單位領導提名,政治部考查並組織民意測驗和公示。然後報同級人大任命。單位領導職務的法律職稱,由組織部門提名或由十名以上人大代表提名,由人大選舉產生,並報上級機關備案。有免除職務事項,直接由人大免職。
任何公民發現檢察官或法官有違紀、違法行為,都可以將掌握的證據和線索,向紀檢監察部門或人大檢舉揭發。

⑷ 國家法官學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不記得賬號密碼了怎麼辦

國家法官學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不記得賬號密碼了可以通過手機號找回密碼。
擴展:
教務網路管理系統,一般是學校教務處進行管理,因為學校的管理系統一般都很簡單,所以很少會設置密碼找回機制。基本都是人工重置密碼。
如果學生的賬號,密碼出現問題,可以拿著自己的相關證件(學生證、身份證等)到教務處申請密碼重置。
如果在假期,可以聯系學校輔導員。部分學校會給輔導員一部分重置密碼許可權。

⑸ 國家法官學院綜合管理系統注冊不了

網路問題、瀏覽器問題。
1、國家法官學院管理系統是可以正常注冊,注冊不了是網路出現波動,需要重啟網路再次進行注冊。
2、登錄綜合管理系統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需要更新瀏覽器版本再次嘗試。

⑹ 如何區分2020德宏公務員法檢系統中的司法崗位和非司法崗位

不會區分來看看:
(一)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崗位
法檢系統的法官、檢察官助理崗位是指能夠按法官、檢察官助理職務序列晉升,在法官、檢察官的指導下,協助法官、檢察官辦理案件的輔助性工作的崗位。
(二)非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崗位
法檢系統的非法官、檢察官助理崗位是指法官、檢察官、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及司法警察之外的其他輔助類崗位。
(三)司法警察崗位
法檢系統司法警察崗位的人員屬人民警察序列,承擔值庭、押解、看管等審判警務保障工作,執行死刑,配合民事、行政等案件的執行事項,協助維護機關安全和辦公秩序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司法警察崗位的體檢標准按《公務員錄用體檢特殊標准(試行)》執行。

⑺ 5、美國司法體系:聯邦法系與州法系;最高法院與憲法。

美國的司法體系和司法原則

一、雙重的法律體系和司法體系

在美國打官司,首先得知道哪些案件應該向州法院起訴,哪些案件應該向聯邦法院起訴。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有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州憲法和州法律兩個法律體系,但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具有最高地位。法院同樣存在聯邦法院系統和州法院系統,聯邦有最高法院,各州也有州的最高法院(有的州稱為州最高上訴法院或上訴法院)。州法院是州政府的司法部門,聯邦法院則是聯邦政府的一個部門,這兩套法院之間沒有上下級關系,但在司法管轄的范圍上有所分工。絕大多數的案件,既可向州法院起訴,也可以向聯邦法院起訴。但州法院審判案件時,在適用法律方面不僅受州憲法和州法律的限制,也要受聯邦憲法和法律以及聯邦所簽定條約的約束,「即使州的憲法和法律的任何條款與之相抵觸」。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受聯邦憲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聯邦憲法賦予和由國會立法規定的聯邦司法權力。根據美國憲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合眾國司法權適用於以下范圍的案件:①合眾國作為訴訟的一方的案件;②涉及到州的案件,具體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州之間的訴訟案件、一個州與另一個州的公民之間的爭執案件、不同州的公民之間的訴訟、同一個州的公民之間關於不同州的土地的所有權的訴訟;③涉及大使、公使和領事的一切案件;一州或其公民與外國或外國公民或屬民之間的訴訟;④所有涉及到聯邦憲法、國會通過的法律和根據聯邦權力締結的條約的一切案件,以及關於通航水域的法律一切案件。

憲法讓聯邦法院有權審理上述案件,但並沒有禁止州法院審理這些案件。但是,美國國會可以規定某些案件由聯邦法院獨自行使管轄權,如反對合眾國的犯罪所引起的案件,以州為訴訟當事人的案件,涉及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員的案件等。這樣,在任何一個州里,都既有州法院系統,也有聯邦法院系統。對有些案件,兩種法院都可以受理;另一些案件,只有州法院才能受理;還有些案件,只有聯邦法院才能受理。事實上,聯邦法院審判涉及聯邦法律的一切案件,但憲法對初審管轄權和上訴管轄權作了區別,如聯邦最高法院只擁有有限的初審管轄權,但最高法院擁有廣泛的上訴管轄權。因此,在美國,一場官司可能從州法院開始,但如果涉及到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就可以從州最高法院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

二、司法獨立原則

司法獨立是法治原則在司法領域的體現。司法機關的基本任務和職責,就是根據憲法和法律裁決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國家機關之間的各類糾紛和爭執,法官做出裁決,只服從憲法和法律,必須獨立進行審判。司法獨立,首先是指獨立於行政機關,法院和法官行使司法權,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不接受行政機關的領導和指示,行政機關不得因法官的判決不符合其意願而將法官撤職。但在美國,由於實行所謂「嚴格的」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還強調法院獨立於立法機關。由於獨立後的13國普遍奉行「立法至上」的原則,一段時間里,議會任意侵佔侵佔行政和司法部門的權力,議會甚至宣布法院關於財產爭議的裁決無效。因此,制憲會議有意讓聯邦政府的三個部門相互獨立,相互平行,國會也不能幹涉和干擾法院的審判活動,法官如果認為國會制定的法律違反憲法,就可以拒絕執行。

為了保證司法獨立,保證法官不會因為做出某項裁決而受到政府或國會的報復,美國在憲法和法律上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⒈法官如無過失得終身任職。第三條第一款中就明確規定,「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的法官在行為良好期間得繼續任職」,這就意味著聯邦法院的法官實行終身制。現在,美國聯邦法官在年滿70歲且任職滿十年的情況下可以退休。美國有些州法院的法官是由選舉產生並實行任期制,但在任期屆滿之前,除非經過彈劾不得被免職或令其提前退休。無論實行終身制還是任期制,在退休前或任期屆滿之前,法官的職務都是有保障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法官應受彈劾的監督,即法官如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和輕罪」,經彈劾應被免職。不過,也有人主張對法官的彈劾與總統及其他文職官員應有所不同,如違反「行為良好」的原則也應受到彈劾。事實上美國歷史上對法官的彈劾也多一些。

⒉不相容原則和政治中立。不相容原則也適用於法官,即法官不得同時擔任政府職務,不得兼任議員,不得兼任其他盈利性職務。政治中立則要求法官不得以政黨身分從事政治活動。

⒊待遇保障。法官享有高薪待遇和退休保障,憲法第三條第一款還規定,聯邦法官「應在規定的時間得到服務報酬,此項報酬在他們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減少」。這條規定的目的,是使法官任職期間免遭報復和刁難。因此,法官任職時,他的薪金可以增加,但不能減少。現在,合眾國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的年薪與副總統相同。年滿70歲並擔任聯邦法官10年以上,或年滿65歲並擔任聯邦法官15年以上,可以領全薪退休。為了確定聯邦公職人員的薪金標准,建立了一個由九名「不擔任公職的人員」組成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薪金委員會」,由總統任命的三人(並指定一人擔任主席)和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各任命二人組成。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對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的薪金標准進行審查,並向總統提出報告和建議,總統再根據此報告向國會提出建議,建議在提出30天後自動生效,除非參眾兩院在30天期限內以聯合決議否決此建議。

三、遵守先例原則

美國屬於英美法系,其重要特點就是存在判例法。所謂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而是產生於法官的判決,即可以從法官判決中推導出來的法律原則。法官判決不僅是根據制定法,也具有宣示法律原則、解釋制定法的作用。因此,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實行「遵守先例」的原則。法官的判決不僅適用於所判決的案件本身,而且成為一種先例。法官們在判決時,都要考慮所有的判例,其中不僅包括遵守上級法院的所有判決,也要遵守他們自己法院先前的判決。因此,一個判決一旦做出,這個判決就對做出判決的法官本人也有了約束力。當然,先例並非絕對不能改變,但應該有「明顯的理由」。但是,在先例面前,法官們也仍然有他們的主動性,因為在同樣的問題上,總會存在可供法官挑選的許多相互沖突的先例。尤其是聯邦最高法院,可以根據社會情況的變化來撤消它不再願意遵循的先前的判例。如1954年,由沃倫擔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委員會案中的判決,就推翻了普萊西訴弗格森案確立的「隔離但平等」的原則,裁決隔離使用教育設施的作法本身即為不平等。

四、法官的挑選和任命中的政治與法官的「政治中立」原則

由於聯邦法院的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兩黨主要是通過影響對法官的任命來影響司法過程。根據法治原則,司法系統應嚴守公正、中立的准則,超越於黨派政治之上,但「實際上在選擇最高法院或聯邦法院法官時,政黨傾向或司法哲學是其中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總統曾經試圖通過任命有本黨背景的法官改變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黨派構成,目的就是使之更有利於「新政」的實施。後來,盡管對司法任命的非政治化作了努力,使司法決策更多來自法官個人而非黨派傾向,但是「法官並未完全擺脫政治性考慮,他們仍然和行政、立法機關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保持著鬆散的聯系,他們必須依靠政黨的立法者為其制定預算」。

在各州,州法院法官的挑選辦法有較大差別,大多數州實行選舉產生的辦法,而選舉又有黨派選舉和超黨派選舉之分。

具體情況如下:在黨派選舉中產生法官的有13個州;實行超黨派選舉的10個州;有4個州由州議會選舉產生;由州長任命的有7個州;另外有16個州實行功績制。
但是,法官不論是選舉產生還是任命產生,也不論他在擔任法官之前有何黨派背景,不論曾經擔任過什麼公職,一旦成為法官,他就不得再參與黨派活動,而應保持「政治中立」。因此,行政首腦(總統和州長)實際上不可能控制由他們任命的法官。例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楊斯頓鋼鐵和鋼管公司訴索耶案」中拒絕了杜魯門總統接管鋼鐵廠的理由,裁決總統的接管違反憲法,而當時的最高法院九名法官中,五名是由羅斯福總統任命,四名是由杜魯門總統任命的。又如,尼克松總統在他的任期內有機會任命了四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其中包括首席法官沃倫·伯格,然而,正是這個包括四名由尼克松本人任命的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合眾國訴尼克松」案中全體一致通過,拒絕了尼克松所提出的理由,裁決尼克松總統應該交出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賈沃斯基所要求的錄音帶。而播放這些錄音帶揭露了尼克松曾參與掩蓋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面臨必然被彈劾的結局,他因而只好選擇辭職。這一事件說明,「通過法官的任命來控制最高法院是極為困難的」。

熱點內容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
勞動法中關於被辭退員工工資待遇 發布:2025-01-11 13:45:31 瀏覽:550
高要司法局 發布:2025-01-11 13:44:53 瀏覽:125
最早貨幣立法 發布:2025-01-11 13:40:11 瀏覽:766
大學生對性道德 發布:2025-01-11 13:24:13 瀏覽:61
恩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1-11 13:04:37 瀏覽:708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