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法院馬保政
1. 法院是否有權凍結被執行人的低保
法院不會凍結被執行人的低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四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第二百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財產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單位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派人參加。
對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執行員必須造具清單,由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後,交被執行人一份。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屬一份
2. 媧涢槼椹淇濇斂渚勫瓙鏄璋
椹蹇楄揪銆傛牴鎹鏌ヨ㈤┈淇濇斂涓浜虹浉鍏寵祫鏂欏緱鐭ワ紱渚勫瓙鏄椹蹇楄揪錛岄┈淇濇斂錛岀敺錛屾眽鏃忥紝1963騫1鏈堝嚭鐢燂紝娌沖崡鏍懼窛浜猴紝1982騫8鏈堝弬鍔犲伐浣滐紝1985騫4鏈堝姞鍏ヤ腑鍥藉叡浜у厷錛屽ぇ瀛︽枃鍖栫▼搴︺
3.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研【2011】31號《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清一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
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解讀
2011年3月9日 法研[2011] 31號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審委會的第一種意見,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你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 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的解讀
2010年10月,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應否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案件的問題請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 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以下簡稱《請示》]。經認真研究,並徵求了最高人民法院內有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於2011年3月9日作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11] 31號,以下簡稱《答復》)。現就《答復》所涉問題的由來、相關考慮及經過解讀如下:
一、問題由來
在王某與中國某某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中,王某原為某公司員工,但一直未辦理養老金手續。2005年11、12月間,某公司支付給王某同年9、10月的養老金補貼。2006年4月30日,雙方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同年5月1日,某公司與甘肅省隴興勞務派遣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勞務中心)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勞務中心與王某簽訂勞動合同書,並派遣到某公司工作。2008年10月9曰,王某辭職,同年10月27日,勞務中心作出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王某當月向向蘭州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該仲裁委於2009年3月9日作出仲裁裁決僅支持了王某對勞務中心補辦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間的養老保險費手續及支付失業保險金、醫療補助金等請求,王某不服而起訴。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認為,王某在2006年4月簽訂勞動合同時即應當明知自己權利受侵害,而在2008年10月才申請仲裁已經超過訴訟時效,而且對於王某主張的有關社會保險費的請求,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追繳社會保險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當事人可以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處理,故判決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王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此後,王某又向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本案再審申請的審查過程中,經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對案件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仍存在分歧,遂請示最高人民法院。
二、主要爭議問題
該案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是,人民法院是否應當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的案件的問題;理論和實務上對此一直存有爭議,主要有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此類案件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依據勞動法第一百條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的有關規定,追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職責,且此問題屬於社會轉型階段企業改制中出現的問題,涉及面廣,較為復雜,人民法院對此類問題也難以處理。此為傾向性意見。
第二種意見認為,人民法院對此應依法予以受理。其理由是:(1)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五條、第四十七條及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其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人民法院對此起訴就應當受理。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爭議屬於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范疇,勞動者就此申請仲裁後,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01] 14號)第一條明確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於《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無論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還是在終止後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都不能改變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系發生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這一事實,由此引發的糾紛,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的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可見,人民法院對欠繳保險費案件應予受理。(2)勞動法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雖然賦予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限期繳納的職權,但這僅是行政執法依據,該層次的法規不具有對人民法院民事訴訟主管事項的規范效力;勞動法第一百條的規定,是對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一種行政處理方式,是一種行政執法的依據,而不應是排斥個人肘有關社會保險費尋求民事司法救濟的規范,更不應成為排斥人民法院主管私權救濟的依據。傳統管轄權理論認為,法院依其性質和目的獲得管轄權,任何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剝奪,行政機關不得自行排除,法院也不能自行拒絕裁判職責。(3)在欠繳保險費案件中,會涉及到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具有合同關系、勞動合同的效力、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等問題都需要法院裁判確認。
二、答復意見及其理由
經慎重研究並徵求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之所以認為《請示》所涉及案件應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
1.勞動法第一百條規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也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可見,追繳社會保險費是上述行政機關的職權,上述法律、法規對此規定得非常清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依法行使上述職權時,自然要對有關勞動合同及其效力進行必要審查。勞動者對於上述機關的行政決定或者行政不作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的方式來尋求救濟,而不是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
2.在當前我國勞動用工制度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的爭議日益增多,涉及企業改制等深層次原因,影響面廣且日趨復雜。為調整不同時期人民法院對與社會保險有關的爭議糾紛的案件受理問題,統一立案范圍,最高人民法院10年來相繼出台了3個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司法解釋,對此作了相應規定。對於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糾紛,依照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並非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在法律明確規定此為勞動行政部門職責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不宜越俎代庖。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於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從上述規定的文義看,也顯然不能包括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情形。依據此司法解釋條文的內容,勞動者是在符合上述規定的情形下,向用人單位主張損害賠償責任而非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
4.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在人民法院受理本案並無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即使雙方當事人對仲裁結果已經沒有大的爭議,原審法院對本案的處理也是適當的。而且在本案起初的仲裁裁決處理結果相對比較公允前提下,此當事人應該申請社會保險部門向用人單位強制追繳所欠保險費。
5、考慮到司法建議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是人民法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堅持能動司法、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重要途徑。多年來,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司法建議工作,在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的同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度重視在審判工作中遇到的涉及改革、發展、穩定、民生突出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了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實踐證明,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議在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予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同時,隨著找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國際與國內因素相互作用、機遇和挑戰相互交融的新形勢下,社會矛盾形成原因更加復雜,社會矛盾化解的難度進一步增大,社會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新形勢對人民法院司法建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於對司法建議在當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的能動作用和《請示》所涉案件的具體案情的綜合考慮,本著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司法能動作用的精神,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該部門依法辦理此類案件,向用人單位追繳所欠保險費。
4. 行政訴訟為什麼只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不審查合理性
主要理由有以下5點:
1、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制中的最基本的規則,人民法院只能用法律而不能用其他標准來衡量行政行為。
根據《憲法》第5條規定,我國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不得違反、不得超越憲法和法律,這就是「依法行政」。
2、無論是行政機關的職權,還是相對於人的權益,都是由法律加以規定的。因此,法律不僅是調節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基本准繩,而且是行政職權和相對人權益的標線。
只有用法律作為判斷行政行為的標准,才有可能協調行政職權和個人權益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行政訴訟既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又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統一目的。
3、為了保證行政機關對社會實行有效的管理,需要給行政機關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餘地。
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應當享有在一定范圍內的自由裁量權,法律不可能也不應對行政活動面面俱到地加以詳細規定,只能劃定大致的范圍,給行政機關留有餘地,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應公共利益需要的措施、方式。
如果幹預太多,將不利於行政機關大膽地進行管理,不利於他們靈活果斷地決定問題。
4、行政管理活動涉及面廣,有些方面專業性很強,要處理好,需要有豐富的行政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而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不可能具備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人民法院審查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
5、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論,司法審查深入到自由裁量領域條件尚不成熟。
我國的行政訴訟和行政法制建設都處於「初級階段」,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已經是問題很多、阻力很大了,行政訴訟是否能再深入到行政自由裁量許可權的領域,要在有了相當的司法經驗和在行政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以後,視情況而定。
具體行政行為合法首先應具備以下幾個要件:
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合法的行政機關或組織,所謂合法行政機關或組織是依據法律的規定產生和存在的。
2、必須是在該行政機關法定的職權范圍內的行為。法定的職權范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組織法確定的職權范圍;另一種是某個法律、法規中對某項職權作出規定,各行政機關應該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得越權或者侵權。
3、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主體資格、行為事實的認定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並且證據充分。例如相對人某甲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毆打他人的證據充分,而且有造成輕微傷害的事實和證據,這就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法定條件;如果僅是打了人,但被打者沒有造成輕微傷害,就不符合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法律條例。
4、適用法律、法規正確。具體行政行為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法規的行為。例如按《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認定某工廠生產銷售假葯,對該廠的處罰適用該法第五十條規定的法律責任,就是適用法律正確,否則就是適用法律錯誤。
5、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合乎立法目的。
6、符合法定的程序,我國現在還沒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有關行政程序的規定散見於各個具體的法律、法規之中。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只能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才能使行政行為有效成立。
7、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法律規定必須以書面形式作出的,就不能採取口頭形式,否則違法。例如,工商行政機關對申請人頒發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拘留證、罰款通知書等。
8、有附款的具體行政行為,要向相對人交待附款。例如;有訴權或申請執行條款的要在處罰決定書的尾部寫明"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收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任何具體行政行為只有同時具備上述條件,才是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行政管理相對人應該服從,人民法院應該維護。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只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這一原則是行政訴訟法獨有的原則,對保證行政訴訟活動的正確進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淺談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
以上內容參考濮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為什麼只能審查合法性而不能審查合理性
5. 執行法官為什麼不恢復執行
執行法官為什麼不恢復執行
執行法官為什麼不恢復執行,現在在遇到涉及法律層面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是已經學會了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這跟法律知識的普及有關系,說明法律的知識層面深入人心。以下分享執行法官為什麼不恢復執行?
執行法官為什麼不恢復執行1
首先,我非常了解在執行中法官對結案率的重視,很多時候為了滿足上級要的數字政績或穩定大局,執行法官只能對執行難度大的案件先中止,之後再進行恢復,所以希望你能理解。
其次,你應該明確中止執行不是結案的方式,在我們的統計里中止執行不是結案,因此你的恢復執行一般法院現採取自編號立案,如(2009)XX民執字第000-恢1號。這是為了便於區分,但並非新案件。不過最近也有法院正在推行把執行案件列為新案立案的做法,不過尚未普及。
第三,對被執行人住房的執行法院也要保護其生存居住的權利,所以就算要置換也要先把房子查封後尋找擬置換的房源,並對執行房產進行評估、拍賣,所以是有一個過程的。
綜上,你在最高院的網址上查到的東西未必就是准確的,不能盡信,還是要以執行法官的意見為准。
執行法官為什麼不恢復執行2
執行法官不離不棄 20年前終本案件恢復執行
「法官,是不是終結本次執行程序之後,我的案子你們就不管了?我的錢就拿不回來了?」,面對「終本」,每天都有當事人對執行法官發出這樣的疑問。近日,蒼南法院恢復一起20年前執行完畢的終本案件詮釋了這一法律概念。
2000年9月,因王某未履行民事調解書確定的還款義務,申請人陳某向蒼南法院申請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法院拍賣了被執行人王某的房產並作出分配方案,申請人陳某共分得執行款4338元,仍有8128元未執行到位。因被告王某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故該院裁定對其終結執行(當時無「終結本次執行」的說法,但裁定書中同樣說明如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可依法向法院申請再次執行)。
今年9月,申請人陳某了解到王某目前家庭條件好轉銀行卡內有餘額,馬上向該法院申請恢復執行。因20年前的案件未錄入現有系統,經辦法官多方努力,重新啟動原案的財產查詢程序。經核查,確認王某銀行卡內有1000元余額,隨即重新恢復案件執行,並向其寄送了執行通知書與財產報告令。
「20年前的案子你們還管?」,對於王某的疑問,經辦法官釋法說理,並告知其「終結本次執行」不等於案件的實質性執行終結。申請人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可以申請恢復執行,若被執行人拒不執行將面臨被列入失信名單、限制高消費等法律後果。經過說明,被執行人王某主動履行了還款義務,跨越20年的執行案件真正畫上了「句號」。
據統計,2020年1-8月,通過「終本案件回頭看」,蒼南法院恢復執行終本案件713件,恢復到位金額1.43億元,占總執行到位金額的21.3%。下一步,蒼南法院將加大終本案件的執行力度,加大對被執行人財產調查力度,提高終本案件質效,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執行法官為什麼不恢復執行3
執行案件「終本」後,法院還「管」嗎?
什麼是「終本」?
「終本」指的是執行中,對於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者財產暫時無法處置的這兩類案件,執行法官依照法律規定,暫時終結案件執行程序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要「終本」?
在執行過程中,執行法官通過「點對點」執行網路查控系統,依法查詢被執行人名下的房產、車輛、工商股權、證券、銀行存款、理財產品、支付寶賬戶、財付通賬戶、公積金賬戶等財產登記信息。
部分案件的被執行人確實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雖然能夠查到財產,但是該財產暫時無法處置。在執行法官將被執行人納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其高消費後,仍無結果。此時,人民法院會依法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謝某與馬某於2016年9月發生交通事故,法院依法審理後,判決馬某賠償謝某34萬元。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法官經過調查,發現馬某名下無房、無車、銀行賬戶中無存款,也未查到馬某名下有其他形式的財產登記信息。
在向村委會調查後了解到,馬某正在監獄服刑,妻子沒有收入來源,家中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家庭生活困難,村裡已經考慮將馬某家申請為貧困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馬某確無財產可供執行,這種情況下,法院就會依法裁定,該案件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什麼叫財產不能處置?
《關於嚴格規范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規定(試行)》第四條,所謂財產不能處置,指的是:(1)被執行人的財產經法定程序拍賣、變賣未成交,申請執行人不接受抵債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債,又不能對該財產採取強制管理等其他執行措施的;(2)人民法院在登記機關查封的被執行人車輛、船舶等財產,未能實際扣押的。
終本後,法院就不管了嗎?當然不是!
終本只是暫時終結案件的執行,並沒有免除被執行人的義務。「終本」後,法院對「老賴」採取的限制高消費、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強制措施仍然有效。申請人發現被執行人財產的,可以隨時申請恢復執行,讓案件重新進入強制執行程序。
案件「終本」後,執行法院每6個月都會通過全國網路執行查控系統查詢一次被執行人的財產,發現財產的,法院將依職權恢復執行。因此,「終本」不是執行案件的終結,更不是對「老賴」的放縱,在「老賴」履行義務之前,法院會追究到底!
終本後申請人可以做什麼?
全方位查找被執行人名下的財產線索。
例如:被執行人的實際居住地;被執行人名下車輛的所在位置;被執行人出租自己名下的車輛、房屋等財產獲取的收益;被執行人違反限制消費令、逃避執行的行為等。
對於申請執行人無法自行調取的財產線索,可以向法院申請律師調查令,委託律師調查與執行相關的證據資料。發現被執行人名下財產線索的,及時向執行法官提供相關證據材料,經核查屬實,可以申請恢復執行。申請恢復執行不受兩年申請執行時效期間的限制。
申請人在與被執行人的民事往來中,對被執行人的生活狀況、經濟狀況有一定了解,申請人積極提供線索,能夠使執行法官有針對性地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迅速、有效地辦理執行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