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聯邦法院為什麼抗議

聯邦法院為什麼抗議

發布時間: 2024-06-22 06:39:52

❶ 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已經撤銷對孫楊禁賽8年的判決,應該怎麼看待呢

記得孫楊被判8年禁賽的結果時,令廣闊國人非常憤恨。當我冷靜細想、剖析,就會豁然明晰明朗。這事情的真正內涵。

中國 HUAWEI 之所以遭到美國的極端打壓,制裁,是由於中國科技有沖擊美國及西方國度科技壟斷世界的勢頭。假使中國科技具有了許多相似華為這樣先進的科技。美國及西方國度完整不會有打壓和制裁的優勢。強國才是硬道理。

❷ 為什麼「禁穆令」,特朗普的滑鐵盧

特朗普對七國移民的審查禁令一出,全球愕然。在美國國內,特朗普行政令正遭遇法官們的抗議。美國上訴法院定於2月7號下午3點通過電話審理特朗普移民禁令案。2月3日西雅圖的聯邦法官羅巴特(James Robart)宣布在全國范圍暫停特朗普總統令的執行。此外,民主黨也於1月30日,以華盛頓州和明尼蘇達州名義起訴聯邦總統令違反憲法。截止目前,美國已有16個州提交法律文件,力挺華盛頓州等對特朗普政令的訴狀。

雖然,特朗普說這一法令其實是延續了前任政府,也得到了國會的授權,但是白宮糟糕的決策過程以及僵硬的應對,讓「禁穆令」激活了美國憲法、聯邦政府管理條例、日內瓦難民公約等一系列法律。現在,白宮咬緊牙關拒絕承認這一法案具有宗教歧視的意味,但是憲法也在約束政府需要按照程序行政,怎麼可以亂來?經此一案,特朗普也許會明白總統權力的限度何在。

❸ 見證歷史!美國最高法被爆欲剝奪全美女性墮胎權,這會有哪些影響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墮胎為憲法所保護的權利的裁決,將是否允許墮胎的問題交由各州自行決定。過去50多年來,墮胎在全美范圍都是合法的。

在法院推翻"羅伊訴韋德案"判決後,預計約有一半的州將引入新的限制或禁令。最高法院的一項裁決取消了美國婦女的憲法墮胎權後,美國一些州的診所已經開始關閉。

❹ 美國憲法不再保護女性墮胎權,這對女性來說公平嗎

這肯定是不公平的!在美國最高法院6月24日打倒「羅訴韋德案」以後,美國全國各地在25日再次進行遊行示威主題活動,預估遊行示威主題活動將維持全部禮拜天。

最高法院的全新裁決將授予美國各州制訂墮胎法的權利,預估美國近一半的州將公布嚴禁墮胎或嚴苛限定墮胎。法院意向書稱,「憲法學並沒有授予墮胎權;羅訴韋德案裁決被駁回申訴;標准墮胎的權利交給了人民群眾和她們挑選出的意味著。」

截止到25日,阿肯色州、愛達荷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北達科他州、俄克拉何馬州、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田納西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等13個州早已依據該裁決開始了嚴禁墮胎法律法規的啟動流程。在這其中一些州,嚴禁墮胎法律法規會立即生效,而在別的州,嚴禁墮胎法律法規將於一段時間後或根據州高官簽字生效。

❺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感染新冠死亡,美國的防疫力量究竟高低如何

由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感染新冠死亡,可見在美國,新冠病毒已經從「下層社會」蔓延至「上流社會」。新冠病毒在美國是大范圍蔓延的,因此美國的防疫力量是並不高。
評判一個國家防疫能力的高低,主要是看其控制疫情擴散速度的快慢,以及治療已得疫情病人的醫療質量的高低。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300萬,並且每天都在處於爆炸式增長的狀態,與中國相比較,這種防疫能力是捉襟見肘的。美國的醫療與科學技術並不欠缺,加上該國擁有雄厚的資金資源,它的防疫能力本應該位於世界前列,但卻淪落至此。其原因有主要是聯邦政府的錯誤領導與決策與美國媒體的錯誤引導。

美國民眾的抗議

有什麼樣的媒體,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民眾,就有什麼樣的國家。身為美國高層官員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感染新冠疫情死亡,足以看出美國疫情防控力量的弱小。

❻ 波蘭示威者向法院扔炸彈,會面臨著怎樣的審判結果

烏克蘭示威者向法院人送炸彈,如果被判刑將面臨最多20年監禁。

在美國檢察官辦公室裡面的一份聲明中,波特蘭抗議活動者中一名18歲的男孩,因為涉嫌向法院裡面縱火,而面臨著最多20年監禁的後果。更有意思的是之,所以證明年輕人的身份會被確定是由於示威時穿了一件奶奶送給他的戰術背心。


本來示威者這么多警察是不可能從這么多人裡面找到投擲炸彈裝置的人的,可是從視頻中發現了投擲者穿著一件戰術背心,而警方在網上調查發現這個人的奶奶曾經在網上發布過這件背心,並專門上傳了一張照片,還寫到他的孫子是市中心的示威者,所以我專門給他買了一件這個戰術背心,結果就是這一個推文直接讓孫子的身份被識別。

❼ 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1962)

1962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的"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是在美國當代社會中引起廣泛爭議的重大案件,其原因在於該案涉及的"政教分離"原則長期以來在美國社會中存在著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異.雖然聯邦最高法院在該案中作出的禁止政府涉足公立教育中的宗教活動的判決遭到了美國社會輿論的普遍抨擊,但從深層次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的目的在於將政府侵害公民權利的危險降到最低,以便使所有民眾都能享有平等的宗教自由.因此,聯邦最高法院並未違反民意,恩格爾案先例也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一直為聯邦最高法院所堅持.

校園祈禱與「分離之牆」

——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1962)

自德國思想家韋伯(Max Weber)成名以來,西方思想界普遍認為,基督新教是推動17世紀以來西方現代化和民主政治的最重要動力。北美殖民地早期,在英國飽受迫害的新教派別清教徒(清教徒一般稱puritans,但最早移民北美的是清教徒中的一個獨立派,稱為pilgrims。他們先是從英國移民荷蘭南部的萊登,十年後又移民北美)在遠涉重洋的移民途中訂立了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對美國政治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可是,當清教徒定居北美、獲得宗教自由後,卻實施政教合一的高壓統治,無情地迫害其他教派的教徒,其血腥和殘酷程度令人膽戰心寒。

為了使新生的美國免於重蹈歐洲和北美殖民地歷史上政教合一、宗教迫害的覆轍,制憲先賢在1791年批準的憲法第1條修正案中特別規定了政教分離和宗教自由的憲政原則。1802年,美國的國父之一、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寫下了一句傳頌至今的名言:「我以崇高的敬意注意到,美國人民宣布他們的立法機構『不得制定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活動自由的法律』,因而在政教之間立起了一道分離之牆(a wall of separation between church and state)」。傑弗遜關於「分離之牆」的名言,後來成為政教分離憲政原則的同義詞,它被解釋為:政府部門(包括公立學校)應當在宗教事務中保持中立,不得促進或禁止任何宗教。

1962年的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Engel v.Vitale)就是一樁涉及到「政教分離」這一憲政原則的美國式「大案要案」,具體說來,就是在公立學校中進行宗教活動是否違反了美國憲法的「政教分離」原則。

一、「政教分離」原則明確,「分離之牆」高矮難定

這樁鬧得美國社會沸沸揚揚的案件,起因不過是一條只有區區三十來個字的祈禱文。1951年,出於「教化學生道德」的目的,紐約州教育委員會建議各地方教育委員會,可以要求公立學校的學生在每天上課前誦讀以下祈禱詞:「萬能的上帝,我們承認您是我們的依靠,祈求您賜福於我們、我們的父母、老師和國家。」(almighty God, we acknowledge our dependence upon thee, and we beg thy blessings upon us, our parents, our teachers, and our country.)1958年,拿騷縣教育委員會採納了這一建議,並在全縣公立中小學校中推行。

但好心卻未必能夠辦好事,這一祈禱規定引來了一場大麻煩。在該縣新海德公園第9聯合自由校區,以斯台文·恩格爾(Steven Engel)為首的5名學生家長強烈抗議縣教委的這一做法,因為他們並非基督徒,而是分別信奉猶太教、惟一神教和無神論。他們認為,這種校園禱告是政府試圖向所有學生強制灌輸基督教教義,從而極大地侵害了非基督教家庭孩子們的信仰自由權,混淆了他們的思想,破壞了他們的信仰,因此,它不僅危害了學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嚴重違反了《權利法案》所確立的「政教分離」原則,是明目張膽的違憲行為,理應予以取締。1959年,恩格爾等人把縣教育委員會主任瓦伊塔爾(Vitale)告上紐約地方法院,但他們的訴訟請求先後被州初審和上訴法院駁回。恩格爾等人毫不氣餒,又將該案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

讀者們也許會想,那三十來個字的禱告文只不過是句口頭禪,何必認真?況且,學校要求學生禱告也是為了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何不可?這么一件芝麻粒大的小事,怎麼就會跟「政教分離」這么嚇人的字眼掛上鉤呢?人家紐約的兩級法院都覺得家長們是小題大做了,恩格爾等人幹嘛這么叫真,還要費時費錢地到聯邦最高法院那裡去討個說法呢?

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這么看。在他們眼裡,禱告事小,原則事大。「政教分離」原則可不是高高在上,虛無飄渺的東西,稍不留意它就會叫平頭百姓吃盡苦頭。北美殖民地早期,新英格蘭大部份地區把清教定於一尊,毫不留情地排擠和迫害其他教派及教徒。這些前車之鑒,令美國人時刻警惕政教合一的危害。為此,1791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即前十條憲法修正案)中,第1條便明文規定國會不得制定任何旨在「確立國教」的法律(通稱establishment clause,政教分離條款),從憲政制度上確立了「政教分離」原則的權威性,它和信教自由條款(free exercise of religion clause)一起構成了捍衛美國人民「宗教自由」權利的兩道不可逾越的閘門。

說白了,「政教分離」原則就是指政府和教會井水不犯河水,誰也不能幹涉誰,否則就有教會干政或政府確立國教之嫌。傑弗遜曾經對該原則做過形象的比喻,發表過高論,他認為,所謂「政教分離」,就是要在國家和宗教之間建立一道「分離之牆」,政府與宗教都不得侵犯對方的「領地」,因為宗教只是「個人與他所信仰的神」之間的事情,一個人是否信仰宗教以及信仰何種宗教與他人全無關系,政府的「合法權力」也只在於約束人的行為而不是人的思想。

不過,如果我們用心回顧一下美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審視美國的社會現實,就會十分驚奇地發現,傑弗遜所期望的「分離之牆」並沒有把政治與宗教完全分開。在美國,宗教與公共生活和政府行為摻和在一起的事實在是太普遍了。例如,「我們信賴上帝」一語不僅銘鑄在美國政府發行的硬幣上,而且也赫然懸刻於國會大廈的牆壁。聯邦國會開會的開場白是牧師的禱告,最高法院也要先誦讀「上帝拯救合眾國和這個可尊敬的法院」後才可以開庭,聯邦軍隊中也設有隨軍牧師,即使你去法庭作證,也必須像總統宣誓就職一樣手按《聖經》,發誓你所說的一切句句屬實,否則你是必輸無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在外人看來,這不是公然違背自己的憲政原則、自毀「政教分離」的長城嗎?但美國人卻不這么看。在他們眼裡,政教之間當然要有一道「分離之牆」,但它並不是直插雲宵、密不透風的。美國的宗教傳統實在是太久太濃了,完全徹底地政教分離是不現實的。問題不在於政教之間是否可以依照傳統習慣保持一定的相互交叉,而是在於在這種交叉中,政府是否通過干預或強制的手段刻意推崇某種宗教或教派。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一切都可按部就班,照舊執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政府就沒有對所有的宗教和教派做到「一碗水端平」,難免有確立國教之嫌。這時,傑弗遜的「分離之牆」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場,政府有責任強制解除此類交叉。

然而,在不同的場合,「分離之牆」會有「高矮」之分、「密疏」之別,因而如何在具體的事件中判斷此牆的「高矮密疏」就不斷成為美國人激烈爭論的話題,其涉及的范圍之廣令人瞠目,大至政治選舉、公共教育,小到社區管理、商賈買賣,「政教分離」原則幾乎無處不在。其中,尤以公立學校中是否應當舉行宗教禱告為最。此種行為事關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問題,因此,美國人往往會爭得面紅耳赤,常常要鬧到法院。而且,即使是在最高法院做出判決後,美國社會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判決的贊成和反對方還會在各種場面或媒體上大吵一通,最後甚至還會上升到向國會提交憲法修正案的程度。這個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就是最好的明證。

二、法庭較量,要上帝還是要權利

1961年12月4日,最高法院舉行了訴訟調審會議。圍繞是否應當受理本案,大法官們意見不一。懷特克(Charles E.Whittaker)和斯台沃特(Potter Stewart)兩位保守派大法官極力反對受理,他們認為,縣教委的做法並不違反政教分離原則,因為校園祈禱的目的只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化,並無讓有其他信仰的學生接受和信仰基督教之意。連首席大法官沃倫(Earl Warren)也多少有些同情地方教委,盡管他一向被認為是保護公民權利的司法先鋒。但是,在多數大法官的堅持下,最高法院最終接受了本案,並責令訴訟雙方向最高法院提交詳細的訴訟書。

在隨後的4個月里,控辯雙方都使出渾身解數,一方面精心起草訴訟書,另一方面又極力爭取社會各方的支持,結果,幾乎整個美國都捲入了這場是要上帝還是要權利的爭論。美國公民自由同盟、美國道德聯盟、美國猶太人委員會和美國猶太教委員會等社會團體聲援恩格爾等家長,而紐約教委等20個州的有關政府部門則支持拿騷縣教委。一場勢均力敵的司法較量開始了。

1962年4月3日,聯邦最高法院開庭審理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圍繞究竟是應尊崇上帝還是應當顧及學生的宗教自由權利,控辯雙方唇槍舌劍,法庭辯論達到了白熱化程度。

拿騷縣教委的律師認為,雖說學校的課前祈禱可以被視作宗教行為,但它並不是強制性的,不願祈禱的學生完全可以保持沉默,校方也不會為此懲罰他們。

家長一方的律師則針鋒相對,指出校園祈禱雖貌似自願,但在教師的目光注視下,幼小的學童如果不從,必然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這種禱告事實上已成為校方的強制行為,「自願」一說根本站不住腳。不僅如此,家長們還強調,祈禱文本身明顯表明,縣教委所推行的祈禱旨在宣揚基督教義,根本不尊重其他人的信仰自由,已經侵害了公民信教的自由權。他們還引經據典,指出追求宗教自由貫穿於美國早期的殖民地經歷和後來爭取獨立的革命中,強調美國今天享有的宗教自由是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因此,縣教委的做法褻瀆了美國歷史,背叛了宗教自由精神。

縣教委則反駁說,教委的規定決無刻意推崇基督教之意,因為祈禱文的文字是絕大多數宗教都會採用的語句,侵犯公民權利的指控純屬無稽之談。同時,宗教祈禱是美國的文化遺產之一,宗教的印記不僅體現在民眾日常使用的貨幣上,而且也出現在《獨立宣言》和美國國歌中,因此,公立學校舉行宗教祈禱完全是秉承美國的優秀傳統,也為世人所接受。

這一輪較量相當精彩,基本上算是打了個平手,法庭辯論頓時陷入僵局。

見此情形,家長一方立刻將突破口轉向指控縣政府幹預宗教事務:突出祈禱文的內容是縣教委指定的,而且祈禱也是在作為政府雇員的公立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的,因此,政府實際上介入了宗教事務,從而違反了憲法第1條修正案所確立的「禁止確立國教」的政教分離原則,當屬公然的違憲行為,理應取締。

縣教委反駁說,在犯罪率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教育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學生的道德教化,此乃公立學校宗教祈禱的本意。政府根本無意涉足宗教事務,全然沒有違反政教分離憲政原則的嫌疑。

這樣,控辯雙方的分歧最終就集中在下面這個總題上:政府採取宗教祈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教化是否違反了政教分離原則?盡管拿騷縣教委百般辯解,千方掩飾,卻無法從根本上抹去課前祈禱的濃厚宗教色彩。這樣,在庭審後舉行的大法官會議上,除斯台沃特大法官外,其餘參審的6名大法官一致認定,縣教委的行為已構成了政府對宗教事務的干預,明顯違反了憲法「禁止確立國教」條款。

6月25日,代表最高法院,布萊克(Hugo Black)大法官宣讀了由他執筆撰寫的多數意見。

在判決書中,布萊克大法官首先追溯了美國宗教自由觀念發展的歷史。他指出,早期歐洲移民遠涉重洋拓殖北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逃避母國官方教會的宗教迫害。雖然在美國獨立前各殖民地也出現過官方教會,但在1786年傑弗遜起草的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通過後,美國人開始深刻地認識到「政教合一」的嚴重危害,這就是憲法第1條修正案明確規定「禁止確立國教」和保護公民信仰自由權不受政府幹涉的原因所在。布萊克認為,拿騷縣教委在公立學校中推行的課前祈禱無疑屬於宗教活動范疇,由於「祈願上帝賜福」的祈禱文是由政府機關「指定」的,因此構成了政府對宗教事務的「捲入」,這就「完全違背了禁止確立國教條款」,必須堅決予以取締。

其次,布萊克大法官認為,拿騷縣教委所雲學生祈禱是「自願的」,因而祈禱並未侵犯公民的信仰自由權,也不代表政府支持宗教行為的辯解是站不住腳的。他指出,審查一項政府行為或法律是否違反了「禁止確立國教」條款,並不依賴於政府是否「直接強迫」人民信仰某一宗教或教派,只要政府以其權勢、威望和財力支持了某一宗教或教派,就對其他宗教組織構成了「間接強制力」,並使它們在宗教事務中處於劣勢地位。從這一意義上講,政府的這一行為違反了政府應在宗教事務中保持「中立」的憲法原則和「禁止確立國教」條款,聯邦最高法院必須對此加以堅決制止,否則就會出現宗教或教派間的相互「憎恨、不敬和蔑視」,甚至有可能出現宗教迫害,因為「確立國教與宗教迫害是比肩而立的」。

據此,布萊克在判決書中支持恩格爾等學生家長的上訴請求,要求紐約州法院必須按照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精神重審該案,禁止在公立中小學中繼續推行課前宗教祈禱。

三、法院裁決明確 校園禱告餘波難平

恩格爾案是一樁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它使美國社會在繼1954年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員會案(Brown v.board of ecation of Topeka)之後又一次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盡管在判決中最高法院追述了「政教分離」原則在美國逐步確立的艱難歷程,試圖以此論證禁止各級政府幹預宗教的必要性,但是,由於該判決挑戰的是美國傳統的道德和宗教觀念,觸動的是為絕大多數美國人所認可的對《聖經》和上帝的信仰,因而判決一經公布,反對之聲便驟然而起、不絕於耳。全美最有影響的天主教周刊《亞美利加》抨擊說,這份在周一公布的判決是「黑色星期一判決」,是對上帝徹頭徹尾的不敬。阿拉巴馬的聯邦眾議員喬治·W·安德魯斯認為,最高法院的判決是對美國傳統價值觀念的背叛,這些大法官們在通過布朗案「將黑人塞進了學校」後,「現在又將上帝拋到了九霄雲外」。西弗吉尼亞的聯邦參議員羅伯特·C·伯德則攻擊最高法院是在「摧殘美國人的靈魂」。而另一位國會議員威廉姆斯更是聳人聽聞地認為,最高法院通過審理該案,實際上是在「刻意和謹小慎微地陰謀以唯物主義替代美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其目的是要使美國「共產化」。

不僅如此,部份保守派國會議員還試圖通過修改聯邦憲法的方式來推翻最高法院的判決。據統計,在該案判決之後的一年內,共有22名聯邦參議員和53名聯邦眾議員分別向國會提交了類似的憲法修正案,聲稱政府可以在公立學校以及其他公共事務中向有關人員和機構「提供祈禱文」,但這些修正案都沒能獲得國會中三分之二多數議員的支持。雖然60年代初冷戰的加強和黑人民權運動的發展淡化了美國國內政治對校園祈禱問題的關注,但在以後的歷屆國會中,仍有部份議員不間斷地提出旨在推翻恩格爾案判決、以使公立學校祈禱合法化的憲法修正案。雖然無一能夠通過,但卻可以看出,恩格爾案判決對美國社會和民眾心理的強烈沖擊遠不是可以輕易地消弭的。

在一定程度上,最高法院的判決可謂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但冷靜思考的話就會發現,批評最高法院的人實際上完全曲解了最高法院所持的宗教自由的標准,大多地受制於對《聖經》和上帝的崇拜情結。其實,最高法院的判決並不是要反對人民自由地信仰宗教,恰恰相反,是為了使宗教自由權更具有憲法的保障。它所禁止的只是政府不能逾越政教之間的「分離之牆」,它所擔心的也只是一旦容忍政府幹預宗教事務,宗教迫害就可能接踵而至。因此,維護公民憲法權利的至上性,盡可能減少政府對公民權利的侵犯,才是最高法院在恩格爾案中嚴守政教分離原則的根本宗旨。

從最高法院做出恩格爾案判決至今,盡管大法官的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主流司法理念也漸趨保守,但在嚴防政府幹預宗教、保證公立學校遵守「政教分離」原則方面,最高法院的司法裁判是一致的,無意推翻恩格爾案的司法先例。在1963年的school district of Abington township v.Schempp和1968年的埃珀森訴堪薩斯等案件中,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以絕對多數票推翻了賓西法尼亞州和堪薩斯州分別要求在學校中誦讀《聖經》和禁止在學校中講授進化論的法律,他們所據的憲法基礎依然是「禁止確立國教」條款。在1971年的Lemon v.Kurtzman案中,最高法院推翻了賓西法尼亞州關於政府直接擔負教會學校教師工資的《非公立中小學教育法》,並提出了判斷政府是否涉嫌違反「政教分離」原則的三項標准,即:法律必須具有「世俗的」立法目的;法律的主要或首要效果必須是「既不促進也不限制」宗教;法律必須防止政府「過分地」捲入宗教事務。在1985年的Wallace v.Jaffree案中,最高法院認定,阿拉巴馬州一項在公立學校規定「靜思時間」並鼓勵學生進行宗教祈禱的法律違憲,因為該項法律的「惟一目的」是要向社會表明政府是支持公立學校宗教祈禱的,這已使政府涉入了宗教事務,違反了「政教分離」原則。在1972年的Lee v.Weisman案中,最高法院再次秉承恩格爾案先例,判決Rhode Island普羅維登市一所中學在畢業典禮上舉行宗教祈禱的行為違憲,因為在畢業典禮這樣一個學生普遍渴望參加的重大儀式中,學校的上述做法實際上已構成政府「強制」學生參加某一特定的宗教祈禱。

「政教分離」作為一項基本的憲政原則,總體上已為美國社會所普遍接受。但是,由於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傳統在美國的根深蒂固,對《聖經》和上帝的信仰早已深深地滲入到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因此,相當一部份甚至是大多數美國人在政府鼓勵或指導某種宗教活動、而這種宗教活動又符合他們的宗教和道德觀念時,往往會不自覺地默認甚至欣然接受政府的行為,並對最高法院裁定政府行為違憲的判決表現出極大的憤怒。

但是,頗為可貴的是,在恩格爾案判決後的40年裡,最高法院一直沒有屈從民眾的壓力,堅持以恩格爾案為司法先例嚴格審查政府在宗教事務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一方面與最高法院在美國政府體制中所具有的獨立地位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因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深知,他們是維護美國憲政體制和諧發展的最後一道屏障,他們的每一項判決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美國政治的順利動作。因此,在面對涉及憲政原則的大案要案時,決不奉行從快從重的原則,也不盲從社會輿論。尤其是在涉及校園禱告的問題上,最高法院大法官們更是注意加強審查政府是否介入宗教活動的力度。在他們看來,中小學生無論是在心智發育還是在道德養成等方面都尚未成熟,如果他們不自學地或被迫地參加了政府確定的某些宗教活動,那麼,這不僅有違「政教分離」憲政原則,侵犯了公民的宗教自由權,而且也極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獨立人格的形成,後果不堪設想。從這個意義上講,最高法院並未從根本上違反民意,它反對政府捲入宗教的目的,恰恰是為了使民眾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自由地選擇和堅持自己的信仰。

如果說民眾要求的主要是公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宗教自由的話,那麼,最高法院著重考慮的則是如果容忍政府幹預宗教,公民的宗教自由就會遭遇潛在的威脅。二者的目標一致,只不過關注的角度稍有差異罷了。

❽ 美聯邦法官任命特別檢察官審查海湖庄園文件,事態將如何發展

目前尚不清楚調查人員為何搜查海湖大廈,FBI也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因此,研究的具體原因需要等待相關部門的具體信息。

特朗普可能已賣掉白宮機密文件?

坎農要求特朗普的律師和司法部的律師就特朗普董事的職責和限制進行談判,並在9點之前提交一份潛在候選人名單,前美國律師:特朗普可能出售了白宮的敏感文件,應立即被捕,美國尚未建立統一的檢察官制度。檢察官制度以公訴權為其主要內容和基本功能,檢察權的本質是行政權的派生,眾所周知,美國是18世紀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國家,建立了以英國普通法為主要法律形式的制度,成為世界上實施普通法的主要國家之一。

熱點內容
法院有免費律師嗎 發布:2024-09-28 20:49:15 瀏覽:84
勞動合同法關於外派調崗的規定 發布:2024-09-28 19:00:47 瀏覽:152
北京大學法學院老師 發布:2024-09-28 18:51:25 瀏覽:113
陳堯法院案件 發布:2024-09-28 18:25:44 瀏覽:604
法學的噴子 發布:2024-09-28 18:07:55 瀏覽:75
長春物業條例 發布:2024-09-28 18:07:17 瀏覽:280
拷貝的錄音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9-28 17:23:30 瀏覽:404
酒仙橋人民法庭 發布:2024-09-28 17:11:32 瀏覽:650
條例條令活動 發布:2024-09-28 17:03:33 瀏覽:583
晚會法院 發布:2024-09-28 16:24:51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