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法院關於行政

最高法院關於行政

發布時間: 2024-06-23 23:46:27

A.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律分析:詳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一、受案范圍

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第三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第四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的決定。

B.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以及相應的不作為,或者行政機關就行政許可的變更、延續、撤回、注銷、撤銷等事項作出的有關具體行政行為及其相應的不作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未公開行政許可決定或者未提供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記錄侵犯其合法權益,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僅就行政許可過程中的告知補正申請材料、聽證等通知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導致許可程序對上述主體事實上終止的除外。第四條當事人不服行政許可決定提起訴訟的,以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機關為被告;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當事人對批准或者不批准行為不服一並提起訴訟的,以上級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初步審查並上報,當事人對不予初步審查或者不予上報不服提起訴訟的,以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為被告。第五條行政機關依據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當事人對行政許可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以對當事人作出具有實質影響的不利行為的機關為被告。第六條行政機關受理行政許可申請後,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前款「法定期限」自行政許可申請受理之日起計算;以數據電文方式受理的,自數據電文進入行政機關指定的特定系統之日起計算;數據電文需要確認收訖的,自申請人收到行政機關的收訖確認之日起計算。第七條作為被訴行政許可行為基礎的其他行政決定或者文書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一)明顯缺乏事實根據;

(二)明顯缺乏法律依據;

(三)超越職權;

(四)其他重大明顯違法情形。第八條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與被訴行政許可行為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第三人對無法提供的證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人民法院在當事人無爭議,但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也可以依職權調取證據。

第三人提供或者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能夠證明行政許可行為合法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許可案件,應當以申請人提出行政許可申請後實施的新的法律規范為依據;行政機關在舊的法律規范實施期間,無正當理由拖延審查行政許可申請至新的法律規范實施,適用新的法律規范不利於申請人的,以舊的法律規范為依據。第十條被訴准予行政許可決定違反當時的法律規范但符合新的法律規范的,判決確認該決定違法;准予行政許可決定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審理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案件,認為原告請求准予許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沒有裁量餘地的,可以在判決理由寫明,並判決撤銷不予許可決定,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第十二條被告無正當理由拒絕原告查閱行政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內准予原告查閱。第十三條被告在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與他人惡意串通共同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被告與他人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根據其違法行為在損害發生過程和結果中所起作用等因素,確定被告的行政賠償責任;被告已經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審慎合理的審查職責,因他人行為導致行政許可決定違法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在行政許可案件中,當事人請求一並解決有關民事賠償問題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第十四條行政機關依據行政許可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僅主張行政補償的,應當先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在法定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第十五條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對變更或者撤回行政許可的補償標准未作規定的,一般在實際損失范圍內確定補償數額;行政許可屬於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情形的,一般按照實際投入的損失確定補償數額。

C.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一、受案范圍第一條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四條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包括以下情形:
(一)不履行法定職責行為;
(二)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行政職責過程中作出的不產生法律效果,但事實上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行為。第二條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一條、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二項和國家賠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對其勞動權、相鄰權等合法權益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第三條賠償請求人不服賠償義務機關下列行為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一)確定賠償方式、項目、數額的行政賠償決定;
(二)不予賠償決定;
(三)逾期不作出賠償決定;
(四)其他有關行政賠償的行為。第四條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後,賠償請求人可以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第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行政法規、規章或者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侵犯其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二、訴訟當事人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中的當事人地位,按照其在行政訴訟中的地位確定,行政訴訟與行政賠償訴訟當事人不一致的除外。第七條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人可以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並提供該公民死亡證明、賠償請求人與死亡公民之間的關系證明。

受害的公民死亡,支付受害公民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有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立、合並、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第八條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實施侵權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共同侵權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賠償請求人堅持對其中一個或者幾個侵權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以被起訴的機關為被告,未被起訴的機關追加為第三人。第九條原行政行為造成賠償請求人損害,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與原行政行為機關為共同被告。賠償請求人堅持對作出原行政行為機關或者復議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以被起訴的機關為被告,未被起訴的機關追加為第三人。第十條行政機關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行政行為,因據以強制執行的行政行為違法而發生行政賠償訴訟的,申請強制執行的行政機關為被告。三、證據第十一條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人民法院對於原告主張的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物品的合理損失,應當予以支持;對於原告提出的超出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其他貴重物品、現金損失,可以結合案件相關證據予以認定。第十二條原告主張其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間受到身體傷害,被告否認相關損害事實或者損害與違法行政行為存在因果關系的,被告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四、起訴與受理第十三條行政行為未被確認為違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視為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行政行為已被確認為違法,並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一)原告具有行政賠償請求資格;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賠償請求和受損害的事實根據;
(四)賠償義務機關已先行處理或者超過法定期限不予處理;
(五)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六)在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限內提起訴訟。第十四條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時未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可能存在行政賠償的,應當告知原告可以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原告在第一審庭審終結前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原告在第一審庭審終結後、宣判前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原告在第二審程序或者再審程序中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組織各方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其另行起訴。

D.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下列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拒絕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復的;

(二)認為行政機關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在申請中要求的內容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適當形式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或者依他人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侵犯其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

(四)認為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該行政機關拒絕更正、逾期不予答復或者不予轉送有權機關處理的;

(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可以一並或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因申請內容不明確,行政機關要求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且對申請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告知行為;

(二)要求行政機關提供政府公報、報紙、雜志、書籍等公開出版物,行政機關予以拒絕的;

(三)要求行政機關為其製作、搜集政府信息,或者對若干政府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加工,行政機關予以拒絕的;

(四)行政程序中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以政府信息公開名義申請查閱案卷材料,行政機關告知其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的。第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義務,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告知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對行政機關的答復或者逾期不予答復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作出答復的機關為被告;逾期未作出答復的,以受理申請的機關為被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主動公開政府信息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公開該政府信息的機關為被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公開政府信息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該組織為被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

(一)政府信息公開與否的答復依法報經有權機關批準的;

(二)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開系由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

(三)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與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的。第五條被告拒絕向原告提供政府信息的,應當對拒絕的根據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說明理由義務的情況舉證。

因公共利益決定公開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政府信息的,被告應當對認定公共利益以及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理由進行舉證和說明。

被告拒絕更正與原告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的,應當對拒絕的理由進行舉證和說明。

被告能夠證明政府信息涉及國家秘密,請求在訴訟中不予提交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被告主張政府信息不存在,原告能夠提供該政府信息系由被告製作或者保存的相關線索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被告以政府信息與申請人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無關為由不予提供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原告對特殊需要事由作出說明。

原告起訴被告拒絕更正政府信息記錄的,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過更正申請以及政府信息與其自身相關且記錄不準確的事實根據。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應當視情採取適當的審理方式,以避免泄露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政府信息。第七條政府信息由被告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保管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

政府信息已經移交各級國家檔案館的,依照有關檔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八條政府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不予公開范圍。

政府信息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但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E.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行政申請再審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當事人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照行政訴訟法第九十條的規定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最高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查,分別情況予以處理。第二條下列行政申請再審案件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最高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再審:

(一)在全國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指導意義的案件;

(二)在全國范圍內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案件;

(四)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

(五)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

(六)經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

(七)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應當再審的其他案件。第三條行政申請再審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高級人民法院審查:

(一)案件基本事實不清、訴訟程序違法、遺漏訴訟請求的;

(二)再審申請人或者第三人人數眾多的;

(三)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查更適宜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的;

(四)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查的其他情形。第四條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當事人主張的再審事由不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逕行裁定駁回再審申請。第五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再審判決、裁定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者檢察建議。第六條本解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附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查用)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通知書(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查時通知再審申請人用)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逕行駁回再審申請用)

附件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書

(××××)最高法行決×號

××××高級人民法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行政申請再審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的規定,現將再審申請人×××訴×××(機關名稱)一案,交由你院審查。請你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處理。

××××年××月××日
(院印)

附件2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通知書

(××××)最高法行通×號

×××(再審申請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行政申請再審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的規定,本院將再審申請人×××訴×××(機關名稱)一案,交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查。請等待審查結果。對高級人民法院審查後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不服的,可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者檢察建議。
特此通知。

××××年××月××日
(院印)

附件3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書

(××××)最高法行申×號

再審申請人(一、二審訴訟地位):×××,……。

被申請人(一、二審訴訟地位):×××,……。

(以上寫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姓名或者名稱等基本信息)

再審申請人×××因訴×××(機關名稱)一案,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號行政判決(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簡要列明請求和理由)。

本院認為,×××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行政申請再審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審判員×××
審判員×××

××××年××月××日
(院印)
法官助理×××
書 記 員×××

熱點內容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