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隱於庭的小法官

隱於庭的小法官

發布時間: 2024-07-21 15:03:25

『壹』 怎樣提高庭審應變能力

庭審是人民法院訴訟活動的中心環節,是保證審判過程和結果公正與公平的重要審判形式,庭審的功能決定了其在訴訟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當庭審查、判斷證據,為案件查清事實、適用法律奠定基礎。庭審的重要作用也決定了法官應具備駕馭庭審的能力。庭審駕馭能力是法官憑借公理的精神、專業的法律知識運用程序規則,主持整個庭審過程,同時指揮和控制訴訟參與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以查明案件事實、分清責任、作出裁判的能力。法官駕馭庭審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案件的質量和公正司法的水平。因此,提高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至關重要。
一、庭審駕馭能力具有以下特徵
(一)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具有綜合性。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具體表現為法官掌握和運用法律知識及相關知識,通過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來審理案件。所謂「庭上三分鍾,庭下三年功」,這句話是說庭上審理的時間雖短,但是它集中、綜合地反映出法官在庭下多年來掌握的各種知識,運用各種能力的結果。在庭審過程中,法官應准確歸納案件爭議焦點,並指導各方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展開辯論,制止不必要的發言提問,合理安排庭審程序,及時妥善處理庭審中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
(二)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具有即時性。在庭審的有限時間里,訴訟參與人在庭上的各種表現,都要求法官及時作出判斷,這種判斷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和不可逆轉性,法官在法庭上所講的每一句話,都關繫到案件事實的認定,是非責任的確定,這些話都是一錘定音且不容隨意更改的。老百姓往往把它看作是法官庭審駕馭能力的綜合性和即時性的反映,必須慎言慎行,加強平時鍛煉與修養。
(三)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具有職業性。人們常常把法官職業與醫生職業相比較,兩者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處。醫術水平高的醫生,能夠准確地診斷出疾病所在,並對症下葯達到葯到病除的功效,而醫術不高的醫生,往往不能准確診斷病情,有時誤診,達不到醫病的良好效果;同樣庭審駕馭能力強的法官,當庭就能查明案情,作出准確判斷,通過准確適用法律、闡釋、宣傳法律,使當事人服判息訴。
二、提高駕馭庭審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駕馭庭審能力是提高法官素質的重要內容
司法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優秀的法官必須具備三個基本功,一是開好庭,二是寫好判決書,三是嫻熟正確適用法律。庭審是法院整個審判過程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是一種動態的審判,是法官素質高低最集中的體現。做一名法官的基本工作就是審案,開好庭對於法官來說是最基本的素質,全面提高庭審駕馭能力將有助於提高法官的整體素質。
(二)提高駕馭庭審能力是提高司法公信度的重要措施
法官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是社會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裁判者,而法庭就是審判的場所在法庭上法官的言行舉止無不關繫到執法者的形象,這同時也會給當事人、旁聽者以及社會社會大眾留下深刻印象。反之,法官的庭審能力差,就會影響審判的公正性與嚴肅性,就會在人民群眾的心中降低司法公信度。
(三)提高駕馭庭審能力是確保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
法官審判是否公正,當事人、旁觀者、社會大眾主要是通過法官主持庭審來直觀感受的。法官在法庭上開庭、主持調解、宣判等等,直接反映出是否達到三個公正。要實現程序公正,法官必須在庭審過程中依法行使審判權,同時確保訴訟參與人依法行使訴訟權。這就對法官提出要求,應當讓當事人講話以充分保障當事人行使享有的訴訟權利,但又不能讓其漫無目的地講,要關於引導,歸納好當事人的陳述要點,查明案件的事實。要實現實體公正,准確運用法律,作出公正裁判。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會聽到一些當事人對判決結果提不出問題,但對法官的態度、形象提出非議,認為法官對自己態度不好而對另一方態度很好等等。因此,確立法官的公正形象、提高庭審駕馭能力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三、當前駕馭庭審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法官的法律素養和文化素質不高,集中體現在:
1、有的法官對原、被告反復陳述以及與案件無關的陳述,不及時制止、引導,而是任憑當事人說個夠,致使整個庭審比較鬆散、漫長,有時,甚至因當事人一些與案件無關的話題使當事人之間產生新的矛盾。
2、有的法官過於急躁,經常打斷當事人的發言,有時未等當事人把話說完就予以制止。特別是在一些一方有律師代理,而另一方無律師代理的案件中,由於律師對庭審程序比較熟悉,所以對法官的一些提問能夠得心應手,而另一方當事人由於法律意識談薄,甚至是第一次參加庭審,比較緊張,不能很好的表達其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時有的法官不是給予正確的引導,而是盲目的制止,以致給當事人造成一種其權利受到剝奪的印象,從而出現「法官不讓我說話」的抱怨,最終造成當事人對裁判公正性產生懷疑。
3、有的法官不能很好地引導當事人舉證、質證,甚至出現代替當事人舉證,沒有詢問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所要證明的問題,應當庭認證的證據而沒有認證以及對認定的證據闡述理由不夠充分等。
4、有的法官由於庭前的准備工作不夠充分,再加上文化素養不高,導致對庭審中無爭議的事實和爭議的焦點歸納不全面、不準確,使庭審程序出現反復,甚至出現二次或多次開庭的情況。
(二)當事人的法律意識淡薄。特別是基層法院所面對的當事人主要是農牧民,所處理的案件主要是婚姻家庭、相鄰關系、損害賠償以及房屋租賃和買賣、借貸等類型案件,大多數案件當事人的法律知識比較缺乏、法律意識比較淡薄,這會對法官駕馭庭審帶來許多障礙,這也會影響法官駕馭庭審的能力。
總之,有些審判人員在庭審中,不能很好的發揮法官在庭審中的指揮、引導、控製作用,駕馭庭審的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庭審的質量,導致有些庭審走過場,事實上也影響了案件實體結果。
四、提高法官駕馭庭審能力的途徑和措施
法官駕馭庭審能力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過程。作為法院的審判人員,要提高庭審駕馭能力,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在審判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樹立兩種司法理念
1、樹立法官中立理念。法官中立,即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應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持中立的立場與態度。法官中立是司法公正的關鍵,要求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始終得到切實的保持和體現,因為法官作為裁判者對於司法公正起著決定性作用,法官中立不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證和前提,還常常是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尤其是社會公眾在感受、評價和確認裁判公正時,法官中立形象作為一種感性認識因素和情感因素,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有時法官對當事人的一個眼神、一種表情甚至言語聲調的高低剛柔的細微差別,都可能使當事人在心理上感到法官的不公平。
2、樹立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和對等理念。在法庭調查、辯論、調解的各個階段,在組織舉證、質證的各環節,都要保障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有同等的機會陳述自己的主張和理由,絕不能使一方當事人行使權利的機會受到壓制、減少,也不能使一方當事人行使權利的機會得到關照、增加。審判實踐中,有些法官在庭審過程中,不太注意平等分配各方當事人發言、辯論的時間和機會。例如,在原、被告對證人提問的問題上,有的法官由於當事人的提問方式不對,就不讓他們提問,從而剝奪了他們和對方當事人平等的權利和機會。這些做法都違背了當事人權利義務平等原則,未能賦予雙方當事人對等的機會,應當予以糾正。
(二)提高三種能力
1、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庭審語言貫穿庭審的始終。庭審語言是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現。對於當事人來說,他們認為法官在庭審上的每一句話都會對他們的案子產生影響,同時他們也想從法官的言語中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法官的哪句話帶有傾向性,哪句話帶有歧視性,哪句話對自己有利,哪句話對自己不利等。所以我們每一個法官都要不斷提高自己語言表達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把話說得明白、得體、准確、易懂,涉及到法言法語能夠闡釋清楚,針對不同的環境能選擇不同的說法。特別是在我們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有的案子一方當事人是蒙古族,不通曉漢語,另一方是漢族,不懂蒙語的情況下,這就對我們一些雙語法官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傾聽能力。法官應該少說,多聽,認真地聽,謹慎地說。這也是一個總的原則和技巧。法官的魅力不在於他的口才而在於他的思考和判斷。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法官不僅要善於傾聽,而且要善於在傾聽的同時觀察當事人的言行舉止等反應,捕捉一些細微的信息形成法官的內心確信,從而判斷真偽,查明事實。法官對當事人不應有好惡的心理,更不能讓當事人從法官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中覺察出變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3、提高應變能力。臨危不亂,遇事不慌,是一名法官應當具備的素質。面對想盡一切辦法維護自身利益的當事人,庭審過程中總能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如何妥善地處理,既不違反程序,又不過分地影響訴訟效率,需要法官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和豐富的審判經驗,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餘。這就要求法官必須認真做好庭前准備工作,庭前認真審閱訴訟材料,組織好必要的證據交換,履行釋明義務,指導當事人舉證,做到熟悉案情,熟知案件審理涉及的法律法規,掌握當事人沖突的核心,准確歸納出案件審理的焦點,並對庭審順序和庭審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心中有數。
(三)提高駕馭庭審能力的具體步驟
1、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完成開庭前的送達和准備工作。
對於開庭前的送達和准備工作,有的法官還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錯誤觀念,認為實體處理的正確,程序規范與否無所謂。司法公正要求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缺一不可。程序公正是實現實體公正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實體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結果和最終目的。沒有程序的保證就沒有實體的公正處理,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開庭前送達和准備工作進行,就會造成程序的違法,損害司法的權威性。
2、庭審過程中要求各方當事人嚴格遵守訴訟紀律。
開庭審理是一個嚴肅而認真的事情,它是在民事訴訟法及相關法律規定下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的訴訟活動。有的法官認為庭審就是和當事人促膝談心,拉拉家常,像茶館談心似的處理事情,有利於鈍化當事的矛盾,促成當事人的和解。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法官作為法律賦予職責的裁判者,頭頂著國徽肩扛著天平,他是法律的衛士,是正義的化身。法庭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它是解決矛盾,處理糾紛的地方,也是老百姓說理的地方,茶館式的談心,將會放縱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只有嚴格按照訴訟紀律辦案,才能更合理地保護當事人的權益。
3、庭審過程中認真聽取當事人的訴請和抗辯意見。
訴訟程序是由當事人引發的,法官是被動的,當事人的訴請事項,就是法官的審理范圍,同樣當事人的抗辯事由也就是法官的審理目標。因此,認真聽取當事人的訴請和抗辯意見,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法官歸納沒有爭議的事實和爭議焦點的關鍵。所以,法官在聽取當事人訴請和抗辯意見時,應當仔細查清當事人訴請的具體內容以及相應的依據,還應當仔細聽取另一方當事人針對訴請的具體抗辯意見和理由。
4、庭審過程中在聽取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後,應當歸納沒有爭議的事實。
有的法官在聽取各方當事人訴辯意見後,不重視各方當事人沒有爭議事實的歸納,直接進入庭審調查。筆者認為,歸納沒有爭議的事實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訴訟效率,節省訴訟時間的關鍵,只有準確歸納出沒有爭議的事實,才知道當事人對哪些事實沒有異議,對這些沒有異議的事實就可以直接認定,不需要再組織當事人進行舉證和質證,從而節約訴訟時間,提高訴訟效率。
5、庭審過程中在聽取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後,應當歸納當事人訴爭的焦點。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法官都會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精練的歸納出當事人的訴爭焦點,卻不是每一位法官都能做到的,尤其針對訴訟能力低下的當事人,在詞不達意的情況下,或者他的有意見的焦點隱藏在抗辯意見里。這時,我們更應當一針見血地指出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所在,爭議所在,然後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舉證和質證。歸納當事人訴爭的焦點,是提高駕馭庭審能力的關鍵。
6、庭審過程中應當提高舉證和質證的針對性。
當事人應當圍繞他的訴訟請求以及所主張的事實加以舉證,就當事人提供的與訴訟請求及主張的事實無關的證據材料,主審法官應當予以制止並加以說明,以使整個訴訟活動富於理性,具有針對性。對於當事人的質證意見,主審法官應當提醒當事人圍繞證據三性(即證據的合法性、關聯性、真實性)進行質證,無關的理由應當制止。
7、庭審過程中充分聽取當事人的辯論意見。
有的法官在法庭調查中,聽取了當事人的舉證及質證意見,即認為為節省訴訟時間,不再進行法庭辯論程序。實則法庭調查是對證據的辯論意見,不是整個案件事實的辯論意見,更不是法律適用的辯論意見。因此,法庭辯論是十分必要的,法官應認真聽取當事人的辯論意見。
8、庭審過程中應當言簡意賅地進行庭審小結。
在審判實踐中就每一個爭議焦點,當事人提供了許多證據,就該證據的證明效力,不能單純地進行認證,在庭審小結時,有必要針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進行一個總的認證,這樣既便於當事人清楚哪些證據法院已確認其證明力,哪些證據法院沒有採信,又有利於當事人在接下來的調解程序中清楚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為調解奠定基礎,所以庭審小結是庭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整個庭審程序的提煉。
總之,審判質量和效率的高低,最終決定於審判法官的庭審駕馭的能力,而庭審駕馭能力是由審判法官的自身素養所決定的。為此,要加強對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的教育培訓,並加強考核,組織庭審觀摩比賽,交流經驗,探索最佳模式,同時法官要加強綜合素質的學習,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實踐中,不斷提高駕馭庭審的能力。

『貳』 法學專業畢業實習日記30篇怎麼寫

第一天的工作,庭長分派給我們兩位實習生的任務是整理檔案卷宗。這是個枯燥的機械性工作,也可以說是我們法學專業的學生實習的必經科目。說來似乎是很簡單的歸類,但每個卷宗都包括了立案審查表、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當事人身份證明、證據材料、筆錄、調解書或者裁定書、傳票、送達回證等文書,要按照規定順序放置,剔除不需要的文書。由於老城法庭的案件比較多,因而工作量可以說是相當大的。
實習的第一天就在埋頭苦幹,時間悄然而逝,沒有特別的感悟,沒有動人的事跡,一切都非常的順其自然。能夠盡快的融入庭室的工作,盡快進入角色,對我來說,是實習之初最重要的事情。就這個意義而言,第一天,很是成功。
老城法庭是澄邁縣法院的一個派出法庭,地方小,事情多,雖然分工不夠明確,卻也因此讓我期望著能在短短的實習日子中學習更多的東西。都說在基層法院特別是派出法庭實習,學到的東西比較多,一點也不假,在農村地區,民事案件涉及的金額一般都不是很大,但這些案件卻相對復雜。農村人維持交際的很多東西是不能拿到紙面上的,有許多信任和道德觀念而成的習慣作為基礎,一旦這些習慣延續下來,但信任和道德破壞了,那麼這些問題是很難拿出來被證明的。生活事實更難恢復,法律事實更難認定。這樣的結果就是案件的高難度性和復雜性,並且其中糾纏了多種人際關系因素,盤根錯節,難以理清,這實在難為法官了。
而曾庭長是一位十分有耐心的法官,他告訴我們在法院最常見的不是開庭,而是當事人和法官在一起聊。法官要苦口婆心,說話要有理有據,讓他們不斷反思,最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當事人都是那麼容易「馴服」的,很多該說的都說,該談的都談了,他們就不願意配合,期望盡早拿到法院的判決書。還有一些當事人之間積怨已深,打官司就是為了爭口氣,他們當然不可能同意調解。這就要看法官的調解技巧了。
調解的方法技巧確實是一門學問,聽說老城法庭的案件調解的成功率很高,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看來我也能夠藉此機會多跟庭長和其他的法官們多多學習一些調解的技巧了。
第一天收獲還是不少的,希望往後的日子能夠繼續加油,讓這次畢業實習成為我本科學習生涯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2014年5月9日星期一 提審
今天是來到檢察院的第三天,在大家看來繁瑣的整卷工作是那麼的無味,可我還在那有條不紊的干著,和我相處時間久的人都會知道,我這人不喜歡抱怨,一旦自己著手做了,不論是難是易都會一如既往的努力完成它,也許你覺得我傻,可我就是這樣的人。科室里的人大約看出了我的脾氣說要讓我放鬆一下,決定帶我去提審。
雖不是第一次實習,也不是第一次去提審,但是心裡卻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勁兒。還是像往常一樣,提審前先仔細的閱讀卷宗,拿到卷宗,看到封面上寫著某某故意傷害,讓我聯想到也許是因為打架而被刑事拘留,可仔細閱讀了卷宗卻不然,明明是一起交通肇事案,怎麼公安機關以故意傷害報請逮捕呢,於是我仔仔細細的摳著每一個細節,最終我發現在卷宗的最後附著公路管理部門的道路封閉通知,而恰巧這起交通肇事案就發生在這段封閉道路上。於是我仔仔細細的詢問辦案人員這樣定罪原因是否是自己認為的那樣,結果是肯定的,可這樣的案例在學習中卻很容易被誤導為交通肇事,雖然這兩個罪名的懲罰程度相當,但這全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么好的案例也許只能在實習中發現。

『叄』 庭審中與法官辯論技巧

法官在開庭時的正常心態是什麼?法官不希望長時間坐庭,希望庭審能夠按照既定的節奏有序進行、不希望庭審過程鬆散拖沓,更不希望庭審中節外生枝出現其他意外情況。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庭審中與法官辯論技巧,歡迎借鑒參考。

刑事庭審辯論的錯誤、禁忌與盲區

1、法庭辯論3大錯誤

錯誤一:與法官盲目辯論

在我國的庭審實踐中,法官不是法庭辯論的一方,法官是法庭辯論的主持者。這是我們應該清晰明白的法官角色與職能。實踐證明,與法官進行辯論雖然可能會獲得些許所謂的律師的尊嚴,但往往是以犧牲委託人的利益為代價的。有些時候,由於律師的強悍往往造成對被告人量刑過重。有些時候,被告人、被告人家屬解除對強悍的律師的委託也是權衡利弊、認真考量過的。當然,不排除例外,對於重大冤、假、錯案,如果主持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辯護人則必須據理力爭、堅持到底、強硬辯護也不失為一種上上策。

錯誤二:忽視法官的提問

按照審判心理學原理,法官是裁判者,法庭辯論的目的是要說服法官採納自己的有效辯護意見。由於在我們的庭審制度中,法官在法庭上具有主動調查的職權,他們會主動就一些自認為非常重要的問題、爭議性大或者沒有查清的、需要加強自由心證的事實與證據進行補充發問,這些發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官的關注點,從這些關注點中,結合案件的爭議點甚至可以判斷出法官可能的傾向性意見。因此,辯護人在庭審時,應如雷達一般時刻留意法官的每一個提問。就猶如司機開車,我們倒車時車載雷達都亮紅燈、滴滴滴滴的響個不停了,你還不踩剎車,則必然會剮蹭或者撞車。

概言之,精準記錄並快速、高效分析法官的庭審發問——逆向推理、捕捉出法官的審判思路,也是辯護人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之一。

錯誤三:誇誇其談不拋重點

回歸到話題,法庭辯論階段,律師的核心表達是什麼?我總是以為,在這個階段,律師的核心任務是讓法官聽清楚你想表達的核心問題是什麼,而不必著急於論述你提出的問題(觀點)。很多時候,辯護人連問題都沒有提煉精準、問題都沒有聚焦、病根都沒有把脈好,卻開始誇誇其談,照著稿子念了10分鍾。該猶如長跑比賽,還沒有吹哨他已經先拔腿就跑出去了300米,豈不要重新再跑回來重跑一次。換言之,問題未提出,卻急於論述——出師未捷身先死。有時,在法庭上學會讓子彈飛一會也是辯護律師的執業素養的集中體現。

大部分刑事案件,經過冗長的開庭程序,多數時候,其實法官已經“倦怠”了。而且,我們也幾乎沒有實質性意義的當庭宣判。所以,法庭辯論,重中之重,是讓法官聽明白你提出的問題,並從內心上,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問題。如果他get到你提出的問題,並初步認可你的問題,然後你的論證才更有力量、更容易被接受、讓法官眼睛發亮——有效辯護、影響裁判。

2、庭審辯護的4大禁忌

禁忌一:催眠式辯護

在法庭上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法庭辯論環節,有時辯護人只是照本宣科地宣讀一遍事先列印好的辯護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此,我個人認為法庭辯論階段僅僅宣讀書面的辯護詞,達不到應有的辯護效果,甚至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辯論。首先,單純地宣讀辯護詞,難以吸引法官。觀察庭審表現,發現在辯護人低頭宣讀辯護詞時,多數法官心不在焉,當如此宣讀超過半個小時後,有的法官甚至會瞌睡連連。法庭辯護的目標在於說服法官,宣讀辯護詞這種催眠法官的辯護方式,要盡量避免。

其次,單純地宣讀辯護詞,難以實現法庭辯論的功能。按照現行的庭審程序,案件證據的舉證質證、案件事實的調查應當在法庭調查階段完成,法庭辯論階段的功能主要是對已經調查清楚的事實進行總結歸納並在其基礎上對行為的性質與法律適用提出意見。不根據法庭調查情況提出辯護意見,而單純地宣讀庭前准備好的書面辯護詞,法庭辯論將無法起到總結分析法庭調查情況的作用,法庭辯論與法庭調查完全兩張皮,法庭辯論淪落為只是完成規定動作的一個程式而已。因此,新一代辯護人在庭審辯論是忌照稿念辯護詞。

有些案件涉及到很復雜的理論闡述或者證據分析的,律師完全可以在庭下將詳細的書面報告提交給法官,庭審中可以將相關觀點提煉拋出來即可,盡量做到通俗易懂。律師在這樣營造庭審效果的前提下,法官會願意聽、喜歡聽、聽的進,會更容易接受到律師的觀點,才有可能仔細去思考律師提出的問題。

禁忌二:長篇大論

我們似乎需要深入反思一個問題,或者多跟經驗豐富的法官在案件之外請教一下:為什麼經常會出現法官打斷律師發言的情形?法官的回答也許會如下三點:答非所問;反復重申已經闡述過的觀點;說了五句話以上,還沒進入主題。換言之,刑事庭審辯護的一切表達,都要圍繞著以下幾個核心要素:第一,焦點(問題是什麼);第二,效率(短時間傳遞);第三,清晰(有效傳遞)。簡言之,就是一切技術,都是為了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把你想表達的問題,清楚的傳遞給受眾(法官)。

對於此,辨認人應該有意識的訓練如下思維方式——鍛造、雕刻自我:如果給你十分鍾,你就要想清楚,這十分鍾你想、你該怎麼表達;如果給你五分鍾,同樣的問題,你就要想清楚,這五分鍾,你想、你該怎麼表達。所以,針對同一個問題,給你不同的時間,你就要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時候,必然會涉及到“主次”的問題。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肯定要最優先、最簡潔、最有效的表達。切忌長篇大論,宛如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硬,法官不打斷你發言那說明法官能忍,換位思考,何來有效辯護?

禁忌三:全面出擊

辯護人庭審辯論,不僅要結合庭審前精準提煉出的有利證據和不利證據在法庭上做比對分析、研判、論證,因不利證據正是公訴人的論證素材,更要全面、准確提煉!進一步,辯護律師要敏銳察覺到“核心證據和關鍵證據”,卷宗中到底有哪些“關鍵性”證據毒瘤,要集中火力猛轟、思考、反復推敲,因為有時拆掉一塊磚或幾塊磚就會大獲全勝,辯護律師並不需要拆掉整面牆——長篇大論、面面俱到有時反而淹沒、稀釋掉了“關鍵軟肋”。當然,刑事辯護往往“一擊致命”的很少,但是“核心組合拳”卻是我們的“技術體現”,誠然,這需要辯護律師的敏銳嗅覺與強大周密的推理論證能力。

總之,司法實踐中,95%的犯罪案件並不需要全面出擊——辯護人不需要拆掉整面牆。辯護人只要提煉出爭議問題,圍繞爭議問題設置關鍵詞,精準火力論證(凡是與該關鍵詞不相關的事實將被法庭忽略,凡是不能被法庭快速檢索到的論述,都有被忽略的風險)。因此,律師的法庭論述必須以“爭議問題”為核心,這是提升法庭說服力的前提——不需要面面俱到,全面出擊(卵用)。

禁忌四:煽情過猛

法庭是說理之地,應以理性言說為主。不能混淆“情理辯護”與“情緒化表達”,二者不是同一概念。“情理辯護”中的“情理”,是指“常情”,即普通國民的正常情感。本質上,“情理辯護”仍然是理性的言說。過多的情緒化表達會使法官感到反感,感到律師的作秀成分太多,從而打斷律師的“表演”。因此,辯護人要精準裁量、研究個案,證據、事實、法律、情理的比例要布局調和好,做到有血有肉、有骨架有靈魂。

3、法庭辯論3大盲區

盲區一:角色錯位

例如,某些辯護人在質證階段會為證據“點贊”,說“這份證據恰恰證明了我當事人……”所謂質證,是指對該份證據有無的否定性意見——證據合不合格——靜態的論證分析;利用該證據證明某項事實,屬於對證據的運用——怎麼用——動態的運用,應該在法庭辯論階段發表。這也就不奇怪法官會打斷並提醒辯護人:你聽清了,現在問你的是有沒有“異議”,此乃角色定位的盲區錯誤之一。

盲區二:第二輪辯護

有的辯護人認為只需要一輪辯護即可,或者喜歡將自認為重要的辯護意見反復說多遍,或者在第二輪辯論再重復一遍,從而引起法官的重視。法官一般會制止重復表達,原因在於真理不需要重復一萬遍,你只說一遍,它也是真理。除非你表達的是謬誤——庭審效率的兼顧與精準表達很重要。

有針對性的對第一輪浮現出的爭議焦點進行細節化、體系化、結構化的剖析與反駁更重要。辯護人無法對更加具體的、更高一層級的第二輪辯護發表針對性的回擊觀點與論證剖析,似乎都是在浪費時間和表演。

盲區三:爭議焦點

庭審一分一秒都珍貴,辯護人不要脫離爭議焦點進行辯論,緊緊圍繞主線。實踐中,辯護律師往往自戀其中,迷之自信,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和主線往下推進,而且慷慨激昂,殊不知已經在渾然不覺中偏離了法庭調查的核心爭議焦點——法官、公訴人、辯護人總結的爭議焦點沒有交織——兩張皮,豈不荒.唐與悲矣。

法庭辯論雖然是辯論,但不是大學校園里的花式辯論賽,一定要緊緊抓住主攻方向,不要偏離主題,要抓住起訴書的核心雷區和薄弱點——指控的被告人犯罪事實、證據及法律適用進行辯論。對於與定罪量刑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沒有必要進行辯論。換言之,盡管很多刑事案件比較復雜、案卷浩如煙海,但辯護人只要有爭議焦點思維,徹夜不眠、直擊靶心,翻閱卷宗、細致打撈“卷海”中的“靈魂證據體系”,你會發現真正影響定罪量刑的情節未必有多少。概言之,刑事辯護如下象棋,捉住老將就獲勝了,至於剩下多少棋子,沒有意義。進一步,辯護律師開庭前及庭審時要有精準提煉爭議焦點的技藝,提煉出的爭議焦點一定是與法官認為的爭議焦點相吻合的,誠可謂:不謀而合才是辯護的真功夫。

最後闡述刑事辯護8字心旨:理解、良心、專業、坦誠。此8字順序不可顛倒,不可錯亂。理解是相互的,是雙方的;良心是單的,但是是首要的,律師要是沒有良心,就如黑心醫生,醫術越高明,危害越大;專業是單方面的,專業是我們全力以赴的良葯;坦誠也是雙方的,只有雙方信息對稱,信息坦誠,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說服第三方,才能精準打擊,精準辯護——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想讓家屬重獲自由,辯護人投入到下一個案件的戰斗中——為生命辯護、為自由吶喊。

從法官的角度談律師如何參加庭審

知己知彼,一名好的律師在代理當事人參加訴訟庭審前,首先要對庭審法官的心態有所了解。這里講的法官心態,是指通常情況下站在公平立場上審理案件的普通法官的心態,不正常的心態不在此列。了解庭審法官心態,不是說要律師來揣摩法官對案件的審判思路,而是講的法官在開庭時他希望律師怎麼做。

法官在開庭時的正常心態

法官在開庭時的正常心態是什麼?法官不希望長時間坐庭,希望庭審能夠按照既定的節奏有序進行、不希望庭審過程鬆散拖沓,更不希望庭審中節外生枝出現其他意外情況。應當說,對常年坐庭審案的法官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的心態,庭審是法官職業生涯中一項經常重復的日常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庭上機械地重復這些程序,而這些庭審程序又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希望盡快走完程序,盡快進入正題,他希望律師在庭審中的發言能夠直截了當闡明觀點,主題明確,論證過程簡潔明了,減少不必要的空話。法官最不願意看到的是回答問題七繞八繞,發言長篇大論看似洋洋灑灑,古今中外法學論述一大堆,但是沒有幾句與案件爭議焦點有關,有些律師明知說的都是不著邊際的廢話,但是為了讓當事人感受到他在用心負責任地代理案件,不惜花費精力寫了長篇的代理詞,並在庭上慷慨激昂地宣讀,表面上取悅了當事人,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訴訟律師

年輕律師初涉律師行業,不要學大律師、名律師的做派,要兢兢業業認真做案件。當然不是說大律師不好,而是大律師、名律師都是從過去兢兢業業做起的,現在有了多年打拚的基礎,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做小案子了,有的專做大標的經濟案件,有的專做重大刑事案件,有的已經轉入非訴訟領域,對普通案件很難投入全部精力去做。即使礙於朋友情面出面代理普通的小案子,很多事也都是安排助手做。

要做一個合格的訴訟律師,第一要具備敬業精神,這種敬業精神體現在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案件,為委託人爭取應得的權利,讓委託人感受到你是真正地服務於他的利益,代理費交的值,這樣口口相傳,贏得委託人的信任,才能承接更多的案件。第二要具備專業的法律素養,敬業只是做一個合格訴訟律師的基本條件,要真正達到合格,還必須熟悉掌握運用相關法律、法規,具備鑽研精神。這里講的法律素養,不是單純的看有沒有法律碩士、博士學位,有沒有發表過學術論文,而是看將掌握的法律運用到實務中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講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一、庭前

庭前准備工作是否充分,是律師能否自如應對庭審的關鍵。

第一步是了解案件基本情況——這是律師參加庭審前需要做的基礎工作。一審庭審前要了解基礎案情,如果沒有參加一審代理直接參加二審代理的,庭前要閱卷了解一審庭審情況,以免出現二審庭審時重復提出一審庭審已經解決的問題,或者重復調查事實浪費精力。

第二步根據已了解的案情,結合自己對法律的理解,整理案件爭議焦點。法官要整理爭議焦點,律師代理案件,當然也要明確自己代理的案件主要爭議的是什麼,只要找對了爭議焦點,才能有的放矢去做必要的調查,圍繞爭議焦點,對不能確定的事實,該調查的調查,該申請調查令的要申請,該申請法院調查的申請。庭前的第二步工作實際上是最能體現律師作用的,例如有些案件由於律師根據自己的法律理解,會指導當事人申請法院證據保全,如果不及時保全,對當事人有利的證據就可能被轉移、滅失;律師指導當事人在第一時間申請訴訟保全或者訴前保全,使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可以得到保障,這就是律師的作用,律師對當事人指導錯誤,就會導致當事人實體權利的損失。

第三步站在公正的角度來考慮法官庭審中可能會對那些事實提出疑問,以便庭審中可以作出有針對性的回答,而不至於一問三不知。

第四步是完成庭審代理意見,有了前面三步的基礎,就要根據掌握了解的案件基本情況,抓住核心問題言簡意賅地完成庭審代理意見。

二、庭中

庭審是體現律師代理水平、檢驗庭前准備是否充分的考場。律師參加庭審的基本態度要求是專注,業務要求是熟悉庭審程序,回答問題簡潔明了,圍繞案件事實提問,辯論意見緊扣爭議焦點,觀點明確不跑題。

--專注,是律師參加庭審的基本態度要求。專注即體現律師對法官的尊重,也體現出律師對委託人委託事項的重視、認真做事的態度。有的律師在庭審中不知道在想什麼,對法官在庭審中宣讀的一些事項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對法官的一些提問回答不知所雲。有的律師在法官詢問對一審判決查明的事實有無異議的時候,回答是有異議,但講的都是對判決中法院對事實認定中的異議,而不是對查明事實本身的異議,說明他沒有聽清和理解法官的提問。

--熟悉庭審程序,是律師能夠配合法庭按照正常節奏完成庭審程序的基礎。所謂熟悉庭審程序,不是要求律師把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都背下來,而是要求出庭律師根據法庭的庭審進程參與到庭審中。有的律師在庭審中不管庭審進行到哪個階段,都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在法庭調查階段,法官要求對對方提出的證據進行質證,這時只要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陳述認可或者不認可對方的證據就可以了,但他總是要先反駁對方的證據,急於把自己准備好的辯論意見發表出來,而到了辯論階段,又想起有問題要詢問對方,而發表的辯論意見都是前面已經講過的意見,沒有任何新意,這就是對庭審程序不熟悉的表現。

--回答問題簡潔明了。對法庭有關案件事實的提問,或者對方當事人的提問,要直截了當地回答,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清楚的就說不清楚,切忌:

(1)阻止委託人自己回答與其相關的一些問題。糾紛的過程當事人是最清楚的,有些問題只有當事人本人才能作出回答,而有些律師擔心當事人對一些問題的回答會使法院的事實認定產生對其代理的當事人一方不利的影響,因此會當庭阻止當事人回答,要求由代理人來回答,這樣反而會讓法官產生懷疑,認為律師要隱瞞一些事實。解決的方案也很簡單——律師在庭前應當對相關問題與當事人充分溝通。

(2)回答與案件事實相關的問題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3)要相信自己對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上的認識,不要盲目猜測法官問話的審判意圖。有的庭審中,法官問一方的問題較多,律師就會猜測法官可能會傾向哪一方,經常聽到有些律師開完庭後說,今天庭審中法官問的問題對方沒法回答,我們也把對方問倒了,看來法官的判決會對我們有利,對於這種猜想,只能是呵呵了。

--圍繞案件事實提問。庭上所有提問的問題都應當是與案件的事實存在關聯性的問題,提問的目的是為了使案件事實更清楚,通過細節的問答來還原案件事實真相。千萬不要別出心裁去問一些拐彎抹角用於推理的問題,那是浪費大家的時間,當今中國法律是依據證據定案,不會相信所謂的推理來認定案件事實;也不要問一些涉及對方隱私或者帶有侮辱性的問題,這種引起對抗的方式只會引起法官不必要的反感。

--辯論意見緊扣爭議焦點,觀點明確不跑題。法庭辯論最能體現律師的法律實務功底,法律條文大家都了解,訴訟律師真正的本事是能夠將掌握了解的法律和審判實務結合起來,圍繞爭議焦點提出自己明確的觀點,用庭審查明的事實和相關法律條文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只要就事論事,簡單明了說明觀點就行了,不需要宏觀大論,古今中外法律、案例列舉一大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法庭辯論可不是辯論大賽,沒必要言語犀利處處針鋒相對,法官詢問時會明確問“雙方有沒有新的辯論意見?”有的律師看對方說了新的意見,就一定要自己再說說,但講出來的還是前面講過的辯論意見。實際上,不要認為說的越多越好,不重復反駁不等於認可對方的觀點。對方重復講過的觀點,你在前面已經陳述過自己的相反觀點,並且已經反駁過對方的觀點,就沒有必要再重復反駁對方的觀點。

三、庭後

『肆』 關於關法治的小故事

一天,學生小麗放學以後,正在校門口等她媽媽來接她回家。這時,一名陌生男子騎著自行車到小麗身邊,說:「你在等媽媽接你回家是嗎?」小麗點點頭。那名男子接著說:「你媽媽在單位里正開會,讓我接你回家。」小麗聽這人說得有板有眼的,沒有半點猶豫,就跨上了自行車。但是,當車子騎出去不遠,小麗發現不對了--回家可不是這條路!啊!她知道上當了,大聲地哭道:「放我下車,我要回家!」喊聲驚動了行人。行人圍攏過來,問明了情況,將騎車人扭送到派出所。原來,此人是專門拐賣兒童的罪犯。【反思】:現在社會上有騙子、壞人。他們抓住小學生年紀小、單純、易於上當的特點,用一點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壞事或騎到外地拐賣你,或騙到幽靜的地方侮辱你,或作為人質敲詐錢財,這樣,小朋友的身心受到傷害,還危及生命,給家長帶來痛苦傷心,使學校老師擔心。我們學生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遇事動腦不上當受騙,不要讓壞人得逞。對來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聽信花言巧語,不輕易行動。遇事可請老師、家長幫忙。我們在外面是隨時可能遇到壞人,在家時也不能放鬆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長個心眼,不要上當受騙,因為壞人是無孔不入的。

熱點內容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
合同法302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0 10:38:06 瀏覽:983
違反訴訟保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0:17:14 瀏覽:637
勞動法中室內工作最低溫度 發布:2025-01-10 09:58:34 瀏覽:392
新公司法虛假出資 發布:2025-01-10 09:42:55 瀏覽: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發布:2025-01-10 09:33:16 瀏覽:913
無人生還法官怎麼知道罪行的 發布:2025-01-10 08:51:58 瀏覽:444
沒有合同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0 08:47:08 瀏覽:541
要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0 08:42:28 瀏覽:425
海南廢止法規 發布:2025-01-10 08:17:07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