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蕭揚法院

蕭揚法院

發布時間: 2024-08-06 13:06:49

道德理念在法律上有正能量行為嗎

法律與道德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分離,二者的關系是一個歷史與現實中永恆的話題。人類的法律發展史告訴我們,從法律的產生到法治的實現就是一個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進的過程。道德法律化強調人類的道德理念鑄化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過程;法律道德化強調法律內化為人們的品質、道德。中國古代禮法結合、德主刑輔的思想為我們今天採用德法並治之治國模式提供了一種可行性的歷史考證。筆者試圖通過對禮與法關系之歷史考察,尋求道德與法律協調之合理內核,進而就當今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道德與法律之間的矛盾略陳解決之管見。
關 鍵 詞:禮;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法治;德治

不管法治這張天網如何恢恢,總有漏網之魚;不管法治調整的范圍多麼廣闊,總有鞭長莫及的地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凡是法治不及之處,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1〕 德治是指在社會治理中對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設的重視和適用。法治與德治在社會治理中應是相輔相成、相互呼應的,即法律與道德雙管齊下、「綜合治理」。中國古代的法律實際上是一種二元體制,就是兩種體系或淵源、形態的法律並存。一種是國家制定法,一種是「禮法」、「德法」。這兩種社會調節手段相互配合,把各種社會現象納入其調整范圍。而我國當代社會法律是唯一的社會調節手段,道德作為另一種調節手段存在嚴重缺位。這樣的一元法體制亟待調整。因此,有必要考察我國古代「禮」與「法」的關系,吸收其合理內核,建立起德法並治的二元法體制。
一、中國古代道德與法律關系之考察
「德」,在西周時是一個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為一體的綜合概念。它要求統治者敬天孝親,對己嚴格,與人為善,只能在不得已時才使用刑罰,而使用時必須慎重。儒家對「德」加以繼承和發展,一方面突出了「德」的政治意義,主要包括寬惠使民和實行仁政,認為「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的主要方法;一方面抬高了「德」的地位,認為「德」高於君權與法律,是行政、的指導方針,即主張「德主刑輔」。〔2〕 儒家的這種德治是以「禮」做為根本內容的。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3〕 禮的起源與宗教、祭祀、宗法有關,它體現了社會中的宗法身份等級,同時作為身份社會的古代中國也促成了禮的繁衍,兩者互為支架。但禮的范圍很難界定,它包羅萬象,無所不在,既可以是個人生活的基本信仰,又可以是治理家、國的根本綱領;它是對他人做道德評判和法律裁斷的最後依據,又是社會所有制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它一方面細膩地對人的行為做出准則式規定,另一方面又對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理論上的抽象。再論及「法」,「灋,刑也,平之如水;灋,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4〕「平之如水」,有公平、正義之義。因此要正確理解禮與法的關系,就必須將其放入中國古代這片土壤中,以中國傳統的視角來審視。
(一)道德的法律化
所謂道德的法律化,主要側重於立法過程,指的是立法者將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規范或道德規則藉助於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國家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使之規范化、制度化。
1、周公制禮,引禮入法
周公制禮就是對夏殷之禮進行整理補充、厘訂,使禮的規范進一步系統化,禮的原則趨於法律化。「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5〕「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6〕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7〕
周禮所確定的基本原則是「親親」、「尊尊」。親親與尊尊的一致性,表現了族權與王權的統一。「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8〕 禮與刑在性質上是相通的,在適用上是互補的,違禮即是違法,違法即是違禮,出禮入刑。但是禮與刑的適用對象各有所側重。正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獨尊儒術,德主刑輔
漢儒董仲舒以天人感應說為德主刑輔的哲學基礎,以陰陽五行相輔相成之理,來論證德主刑輔符合天道運行的規律。「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於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而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猶陰之不可任以成歲也。為政而任刑,不順於天,故先王莫之肯也」,「聖人多其愛而少其嚴,厚其德而減其刑」,〔9〕即「德主刑輔」。
漢朝的道德的法律化一方面表現為把符合儒家原則的通過法律表現出來,另一方面表現為董仲舒的春秋絕獄,即在中引經絕獄。董仲舒對春秋絕獄的解釋是:「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著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由此可見,「春秋絕獄」的要旨是:必須根據案件事實,追究行為人的動機;動機邪惡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責;首惡者從重懲治;主觀無惡念者從輕處理。此絕獄固然是要解決法律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但如果從一個更大的層面上看,就是他同時在重建古代法的倫理結構。
案例一: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後長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謂乙曰:汝是吾子。甲以乙本是其子,不勝其忿,自告縣官。仲舒斷之曰:甲生乙,不能長育,以乞丙,於義已絕矣。雖杖甲,不應坐。〔10〕
案例二:甲夫乙將船,會海風盛,船沒溺流死亡,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論?或曰:甲夫死未葬,法無許嫁,以私為人妻,當棄市。議曰:臣愚以為,《春秋》之義,言夫人歸於齊,言夫死無男,有更嫁之道也。婦人無專制擅恣之行,聽從為順,嫁之者歸也,甲又尊者所嫁,無淫行之心,非私為人妻也。明於決事,皆無罪名,不當坐。〔11〕
通過春秋絕獄中的案例可看出,它在親親、尊尊等總的原則上與漢律是相同而且互補的,也就是說經義與律令絕不可能水火不容。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漢朝法律即使體現了完全意義上的法家思想,但內中也有許多基本合乎儒家信條的內容。這表明了儒、法兩種思想實際所具有的共同文化背景,也表明了他們在早期法律實踐中的融會貫通。
3、德禮為本,刑罰為用
唐朝繼續並發展了漢魏晉以來的法律儒家化的潮流,使體現宗法倫理關系的禮,基本上法律化了,以至「一準乎禮」成為對唐律的主要評價。具體說來,第一,禮指導著法律的制訂。如貞觀修律時根據「為臣貴於盡忠,虧之者有罪,為子在於行孝,違之者必誅,大則肆諸市朝,小則終貽黜辱」〔12〕儒家教條,調整了謀反大罪應誅連父子、祖孫、兄弟的血親范圍。第二,禮的基本規范直接入律。如祖父母、父母在,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子孫違反教令,供養有缺者,徒二年。第三,定罪量刑於禮以為出入。第四,禮法由互補,發展為統一的體用關系。《永徽律疏》序言中明確宣布:「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
(二)法律的道德化
以上考察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法律化的過程。下面再談另一主題——法律的道德化。法律與道德是兩種性質不同而有關系密切的社會現象,中國古代社會的「出禮入刑」產生了雙重結果:一方面,道德訓誡具有了法律的威勢,另一方面,法律規范同時要行道德的職能。所謂法律的道德化,主要側重於守法的過程,指的是法律主體把守法內化為一種道德義務,以道德義務對待法律義務。請看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三:吳重五家貧,妻死之時,偶不在家。同姓吳千乙兄弟與之摺合,並挈其幼女以往。吳重五歸來,亦幸其女有所歸,置而不問。未幾,吳千乙、吳千二將阿吳賣與翁七七為媳婦,吳重五亦自知之。其事實在嘉定十三年十一月。去年八月,取其女歸家,至十一月,復嫁給李三九為妻,……阿吳既已嫁李三九,已自懷孕,他時生子合要歸著。萬一生產時,或有不測,則吳重五、李三九必興詞訟,不惟翁七七之家不得安跡,官司亦多事矣。當廳引上翁七七,喻以此意,亦欣然退廳,不願理取,但乞監還財產,別行婚娶。阿吳責還李三九交領。吳千乙、吳千二、吳重五犯,在赦前且免於斷引,監三名備元受錢會,交還翁七七。〔13〕
這篇判詞絕妙之處不僅在於它解決了一起糾紛,更在於它注重當事人之間關系的調停,以避免日後再因此事起糾紛。執法者著意由道德上立論,使案件的判決合情、合理、合法。從這樣的意義上,可以認為中國古代法律受道德原則支配,為道德精神浸染。
案例四:謝登科控戚徐有才往來其家,與女約為婚姻,並請杖殺其女。余曰:「爾女已字人乎?」曰:「未」。乃召徐至,一翩翩少年也。斷令出財禮若干勸放,謝以女歸之。判曰:城北徐公素有美譽江南,謝女久擅其才名,既兩美之相當,亦三生之湊合,況律雖明設大法,禮尤貴順人情,嫁伯比以為妻,雲夫人權衡允當,記鍾建之大負我楚季革,從一而終,始亂終成,還思補救,人取我與,畢竟圓通,蠲爾嫌疑,成茲姻好。本縣亦冰人也耳,其諏吉待之。〔14〕
此案為兒女自由戀愛引起,謝登科以女兒私訂終身,違反了禮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戒律,而執法官卻對傳統禮法重新釋義,「律雖明設大法,禮尤貴順人情」,促成一段美好姻緣。這二則判例說明一個問題:當時的執法者已將法律內化為道德,追求一種超法律的境界。
(三)中國古代禮與法關系嬗變的特點
縱觀中國古代的「禮」與「法」的關系,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的嬗變過程表現出如下特點:1、儒家的「仁、義」思想是「禮」與「法」嬗變的基礎。儒家的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居於統治地位,其對當時中國的法律發揮著重要影響。「三綱五常」等儒家禮教是中國古代正統道德的一般原則。法律與道德發生沖突時,自漢唐始便以法律的讓步來解決:法律公然規定了「親親得相首匿」的制度,公然破壞了自己的尊嚴而開方便之門。這就是中國古代人的選擇。2、社會經濟狀況的發展是「禮」與「法」嬗變的條件。經濟的發達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人類向更高文明邁進的前提。中國古代的法律史表明,經濟的興衰與法律的道德性直接相關。經濟發達時期,人們對社會的道德要求較高,同時自身也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水準,因此這時的法律體現著更廣泛的道德。與此相反,經濟蕭條時期,人們的道德表現較之以前欠缺,社會總體道德水平也下降,這時的法律就缺少道德的教化。3、維護封建皇權是「禮」與「法」嬗變的核心。不管法律與道德誰主沉浮,二者都要以維護封建皇權為其首要考慮,這也是階級社會道德與法律所不可逃脫的命運。4、權力階層的態度是「禮」與「法」嬗變的關鍵。申言之,「出禮入刑」即道德的法律化,要求道德須是符合權力階層意志的道德;重「禮」守「法」即法律的道德化,要求法律須是權力階層內化為其自身道德的法律。
二、道德與法律關系的法理探析
(一)道德與法律的辯證關系
道德與法律是社會規范最主要的兩種存在形式,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范疇。二者的區別至少可歸結為:
1、產生的條件不同。原始社會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規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說氏族習慣。法律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氏族制度的解體以及私有制、階級的出現,與國家同時產生的而道德的產生則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維系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規范體系,沒有道德規范,整個社會就會分崩離析。
2、表現形式不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具有明確的內容,通常要以各種法律淵源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國家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規范的內容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並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它一般不訴諸文字,內容比較原則、抽象、模糊。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從深度上看,道德不僅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還調整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它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而行為,要求人們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盡管也考慮人們的主觀過錯,但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存在,法律並不懲罰主觀過錯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從廣度上看,由法律調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調整。當然,也有些由法律調整的領域幾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斷,如專門的程序規則、票據的流通規則、的組織規則等。在這些領域,法律的指導觀念是便利與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機制不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和傳統的力量以及人們的自律來維持。
5、內容不同。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比如說,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
道德與法律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其中,第一類道德通常上升為法律,通過制裁或獎勵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類道德是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轉化為法律,否則就會混淆法律與道德,結果是「法將不法,德將不德」。〔15〕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二)道德與法律的嬗變
法律與道德因存在差別而有不可調合之矛盾,同時又因二者之間的聯系使矛盾之協調成為可能。
道德法律化使社會規范系統中道德與法律的結構趨於合理,以實現系統本身的功能優化。首先,通過立法確認某些道德標准為法律標准。我國憲法規定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法確認交易活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教師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青少年權益保障法》中得以反映,以及若干職業道德、市民行為規范被賦予行規、民規的法律意義,等等,無一不是道德法律化的表現。第二,使某些道德升格為習慣法。法可分為國家法和民間法。國家法,即典型意義上的法,指一國立法機關通過一定的程序制定的,並由國家的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法。民間法指民眾在生產、生活過程中自行創制和遵守的,在特定地域、社會關系網路內發揮作用的地方性規范。民間法一般不見諸文字,而且是零散的。在一定意義上講,民間法是一定地區道德的泛化、規范化,是一定的道德加強了其強制力並更經常地得到遵守的產物。至少,民間法與道德傳統、社區習俗有更強的依附力、親合力,並往往交織在一起而難以區分。所以,國家法與民間法的關系,也能折射出法律與道德的關系。第三,通過監督保障機制保護文明道德行為,禁止不文明不道德行為。總之,道德法律化是進行法制改革的基礎,是實現法治的橋梁。
法律道德化表達了社會規范系統的最佳結構及各要素之間的協調配合狀態。法治社會形成的最基本條件是亞里士多德早就勾勒出的「良法+普遍守法」的框架。普遍守法即法律道德化後的守法精神;良法即善法、符合人類良知與正義道德的法律。稱之為良法的法,也即法律道德化後的法律,至少應包含人權性、利益性、救濟性三種內在的品格。其中人權性是法律的道德基礎,失去人權性的法律即使形式合理但實際價值不合理,最終會被人類所唾棄。〔16〕法律道德化正是通過立法者、執法者、守法者三方將自身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反映到法治活動中來。「越文明發達、法制完善健全的國家,其法律中體現的道德規范便越多。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法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主要取決於道德規則被納入法律規則的數量。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一個法制完善和健全的國家中,法律幾乎已成了一部道德規則的匯編」。〔17〕使法律與道德的精神一致起來,使法律得到道德的有力支撐,讓法律精神深入到人們的心靈,成為人們的信念,同道德精神一道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觀念。只有造就這種法律,才能使法律獲得普遍性和權威性,建立法治才有可能。
(三)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
違反道德的並不能當然就是違反法律的。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違反道德的行為都能上升為法律或確立為法律。能夠上升和確認為法律的道德要求,只是公認的社會道德的一部分。有相當一部分道德要求仍然需要停留在道德領域,由道德規范來加以約束和調整。如果將全部道德問題變為法律問題,那就等於由道德取代了法律,這是不符合人類創設法律的目的和其理想目標的。道德規范不可能全部法律化,另一原因是任何國家的財力都不能支撐道德全部法律化之後所需要的執法成本。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家必須盡可能地把更多的基本和重要的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18〕但法律並非萬能,其設定的「中人」標准不同於道德倡導的「聖人」標准,因此對雖「缺德」而不犯法的行為往往無能為力。在現代社會中,法律的他律約束作用與道德的自律教化作用只有相互補充和密切配合,才能達到建設社會文明的良好效果。〔19〕在把道德規則、道德觀念法律化的過程中,要注意道德與法律在本質和內涵上的一致性,否則會給法治帶來災害。〔20〕不論法律中的道德原則實際上能夠被貫徹到什麼程度,只要是全面地以法律去執行道德,其結果不但是道德的外在化、而且是道德的法律化,這種外在化、法律化的道德,按我們的界說,其不但不是道德,而且是反道德的了。〔21〕
三、歷史與現實之間
(一)現實中的矛盾
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與法律存在著不和諧之處。中國的道德至上思潮盛行只是表明人們企圖擺脫法律的拘束以求更隨心所欲地實踐道德、弘揚道德。人們並不是以崇尚道德來追求一種更趨於合理、科學。德國大哲人黑格爾曾有過如下論斷:在中國人心目中,他們的道德法律簡直是自然法律——外界的、積極的命令——強迫規定的要求——相互間禮貌上的強迫的義務或者規則。「理性」的各種重要決定要成為道德情操,本來就非有「自由」不可。然而他們並沒有「自由」。在中國道德是一樁政治事務,而它的若干法則都由官吏和法律機關來主持。〔22〕為了說明這一問題請先看下面一則案例:
案例五:一對農村老年夫妻鬧離婚,按照法律判決,離婚後的一間住房應判歸男方。但如果這樣下判,女方離婚後就將無所居住,顯然與情不合。於是,法院綜合考慮後判決將一間房隔為兩半,一人一半,解決了女方離婚後的住所問題。這樣的判決並未引起男方的「鬧事」,雙方相安無事。〔23〕
這是來自執法第一線很具體的案例,問題隨即而提出:在實踐中要不要考慮道德評價標准?如果要,那麼法律評價與道德評價該怎樣取捨?
美國法學家德沃金在其著作《法律帝國》中也曾舉過一則案例:
案例六:埃爾默用毒殺害了自己的祖父,他知道他祖父在現有的遺囑中給他留了一大筆遺產,他懷疑這位新近再婚的老人可能會更改遺囑而使他一無所獲,因此他殺害了他的祖父。〔24〕
紐約州法院針對該案例確立了一條法律原則,即:任何人都不得從其錯誤行為中獲得利益。問題是:法官以自己的信仰取代法律條文是否沖擊了法治原則?
(二)讓歷史告訴未來
古人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通過以上對中國古代道德與法律關系的歷史考察及對二者關系的法理分析,針對前面的問題可得到如下幾點啟示:
1、情法沖突——法治的尷尬。
法治社會要求人們在處理問題時,首先考慮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法官判案時,只能以現行法律為依據,不能靠法官的自由裁量。這樣勢必導致法律無法適應新出現的情況,而道德等非強制性社會規范則可以其主觀性調解新生的行為現象。這就是前面談及的一元法體制的弊端之所在。即在國家制定法與道德之間缺乏過渡、緩沖機制上,造成了法律的僵硬、無力及冷酷,造成了法律與大眾心理、社會風習之間的脫離與隔閡,也造成了道德的無力感和被蔑視,甚至鼓勵了對道德的違犯,加速了道德的衰落。〔25〕 但是,如果以情理斷案,就違背了法治的原則。因此,只有在法的體制上作出調整,才能實現情與法的協調、德與法的並治。
2、儒家倫理——道德化的法律。
良法表明法要包含某種道德價值,故法治的概念本身就體現了法治與道德的深刻關系。失去了道德基礎的法為惡法,惡法之治與法治精神是根本背離的。我國古代的儒家倫理法體現了道德與法律的一種結合模式,即把社會普遍承認的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納入國家強制實施的行為規范。解決現實社會中的人們道德缺位、法律的尷尬,是否可以吸取儒家倫理法的合理內核,靈活適用法律,把法治中注入道德的血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國家。申言之,即道德化的法律要行道德的職能,從而使過程成了宣教活動,法庭成了教化的場所。
3、中庸之道——法追求的品質。
法的品質在於公平、正義通過法而得到實現。中國古代的「中庸」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平衡、穩定。中庸主義在法律上的意義就是審判案件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法律以外的情和理,旨在徹底解決糾紛,平息訴訟。現代法同樣面臨著效率與正義的挑戰。一方面,法律要體現其威嚴,不可侵犯,人們必須遵守;另一方面,法律還要有其緩和的一面,比如法要體現人道,法要尊重私權等。
4、禮法結合——德法並治的模式。
法治的理念來自西方,德治則來自中國傳統法文化,兩者的結合順應了尋根意識與全球意識相結合、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潮流。當我們執著於法律的繼承於移植、法律的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探求、迷惘、思索的時候,請讓我們把視角拉到社會調控這個高度上來。我們會頓時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發現西方的法治精神對我們進行征服的時候,傳統的德治精神正在歷史深處遙遙呼喚。應該指出的是,西方的法治,盡管並不排斥道德,但無疑在宣揚法律至上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道德,西方社會普遍存在

❷ 廣東近代名人有哪些

孫中山香山-中山革命先行者。

李光耀梅州-大埔新加坡國父。

洪秀全廣州-花都太平天國天父。

康有為南海維新變法領袖。

梁啟超新會維新變法領袖。

袁崇煥東莞明朝抗清愛國名將。

詹天佑南海中國鐵路工程之父。

肖友梅香山-中山中國近代音樂之父。

馮如江門-恩平中國航天之父。

冼星海廣州-番禺人民音樂家。

饒宗頤潮汕國學大師。

吳大猷廣州-番禺中國物理學之父。

丘成桐梅州-蕉嶺獲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哈佛大學教授。

蘇曼殊香山-珠海清末民初著名文學家。

鄧世昌廣州-番禺甲午戰爭愛國名將。

葉劍英梅州-梅縣中國十大元帥之一,推翻四人幫,結束文革。

李嘉誠潮汕享譽中外的企業家,華人首富。

宋子文海南-文昌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

惠能肇慶-新興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唐朝人,著有《壇經》。

張九齡韶關唐朝著名詩人。吳研人南海-佛山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屈大均廣州-番愚清代著名詩人。

黃遵憲梅州近代著名詩人。

葉挺惠州-惠陽革命家,抗日名將。

梁思成江門-新會著名的建築學家。

廖仲愷歸善革命家。

蘇兆征香山-珠海革命家,1925年香港海員罷工領袖。

容國團香山-珠海乒乓球世界冠軍。

彭湃陸豐革命家,農民*運動領袖。

蔡鋌鍇羅定十九路軍總指揮,抗日名將。

蔣光鼐東莞十九陸軍軍長,抗日名將。

謝晉元梅州-蕉嶺淞滬戰役,抗日名將。

許廣平廣州-番愚魯迅之妻。

李金發梅州現代著名詩人。

杜維明南海國學大師,哈佛大學教授。

葉選平梅州-梅縣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蕭揚河源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駱家輝台山現任美國華盛頓州州長。

李小龍順德武術大師,國際影星。

阮玲玉香山(祖籍)30年代上海著名影星
倫文聚南海廣東第一狀元.

❸ 駁斥造句-用駁斥造句

1,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 駁斥 ,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弗蘭西斯?培根

2, 出現了不少空談家,他們讀書只是為了「 駁斥 」別人,高聲宣揚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較謙虛,比較嚴肅的同志面前去。高爾基

3, 對於錯誤的言論,我們應該勇於 駁斥

4, 他義正詞嚴地 駁斥 了對方的謬論。

5, 她以犀利的辯護詞 駁斥 得法官啞口無言。

6, 不管什麼事,他總有自己的意見,除非被人 駁斥 到體無完膚,他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和看法。

7, 他大聲 駁斥 了兒子的謬論。

8, 晏子振振有詞地 駁斥 了楚王對齊國的誣蔑。

9, 他用大量的事實有力地 駁斥 了敵人的惡毒攻擊。

10, 這篇檄文把敵人的反動謬論 駁斥 得體無完膚。

11, 普京在他上周召開的年度記者招待會上 駁斥 了這種傳聞,並稱之為"有人在鼻孔'挖寶'之後,又將'收獲'塗在紙片之上"。

12, 因此,改良派對革命派的這種說法給予 駁斥 和批判。

13, 被告辯護律師 駁斥 該證據為道聽途說。

14, 毛澤東在這里 駁斥 了這類改良派的理論。

15, 這位發言人 駁斥 了當地媒體有關悅悅已經腦死亡的報道,但他承認悅悅遭受了嚴重的腦外傷。

16, 所以,我們應該 駁斥 我們之中企圖使舊創復發,舊恨重燃的人。檔枯

17, 保盧奇 駁斥 了那些擔心雕像可能會受到損傷的批評。

18, 本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還 駁斥 了「蘇聯與納粹德國應對二戰負有同樣的責任」這一說法。他稱那些皆為「赤裸裸的謊言」。

19, 在埃及,奧巴馬總統雄辯地 駁斥 本拉登的怨毒.

20, 這有力地 駁斥 了小日本宣揚的「琉球語是日本語的方言」這一謬論。

21, 駁論: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 駁斥 錯誤的、反動的見解行禪洞或主張。

22, 帝國主義喪心病狂地誹謗、攻擊我們,我們應理直氣壯地加以 駁斥

23, 對此,柯亨在作了必要的理論預設後,予以透徹剖析並從兩個方面來完成對諾齊克轉讓正義理論的 駁斥

24, 讓人感到安慰的是,一個明顯錯誤的外異端觀點不可能讓宇宙改變它所遵循的規律。無論它可能會多麼流行,無論它可能倖免於 駁斥 是多麼令人惱火,它的錯誤註定了它將――最終――煙消雲散。阿西莫夫

25, 當然約翰遜感覺的腳痛也還是他頭腦中的一個思想,所以他還未真正 駁斥 貝克萊的觀念。

26, 斯通的言論在網路上引發了憤怒的浪潮。至少有一個中文網站被用來專門 駁斥 她的言論。

27, 在2008年歐洲杯期間,當荷蘭報紙將這件事登出來的時候,當時的主教練范巴斯滕嚴詞 駁斥 這篇報道,並要求知道這個消息是從哪裡放出來的。

28, 哈森被譽為是首先研究全球氣候的科襲老學家之一,有氣候變化懷疑論者認為全球變暖已經在1998年停止,他對此言論表示了 駁斥

29, 不過這一次,有更多相關的謬誤絞纏在一起,需要我們逐一 駁斥

30, 其次闡釋國際社會不願意給予承認的實際原因,以及申論索馬利蘭國家資格的主張是否應予以 駁斥 及其理由。

31, 金融時報本周稍早報導指出,上周在一場會議中,紀勤被告知董事會並不準備請他擔任主席一職,他對此反應激烈,並威脅要掛冠求去.匯控將此報導 駁斥 為"無稽之談".

32, 最後, 駁斥 了蘇枕的「蘇菲主義推崇眾人皆信教,它完全排斥理性、否定國家形式」的說法。

33, 為無線通信產業的國際協會, 駁斥 了這一說法。

34, 「當少數國家惡意攻擊中國推行的」強制墮胎和絕育「政策時,薩拉斯總會挺身而出,發表聲明,加以 駁斥 」。

35, 自那時以來,外界要求中國政府放鬆匯率控制的壓力再度升溫,一些美國議員和行業組織將國內的失業潮也歸咎於中國.樊綱對此予以 駁斥 .

36, 第一章節 駁斥 否認巫術真實性使得阻礙他們舉發女巫的評論家們。

37, 尼采說,「一件事情的不合理性,不是 駁斥 其存在的依據,還不如以一種特定的情況來證明。」。尼采

38, 高盛對此類匿名抨擊予以 駁斥 ,將其比作對手的酸葡萄心理。

39, 這里還有一間獨立的非常令人痛苦的小室,是為 駁斥 休姆的哲學家特備的。

40, 關於媒體對他們關系的種種臆測,她 駁斥 道:心靈的感受是不可以控制的。

41, 朱拉是不具代表性質的狂想家,只會為斯大林辯解,卻極少談及對當代俄國的看法。要 駁斥 他並不難,但也許會惹火燒身。

42, 工頭立即 駁斥 了推銷員的話,他說:「我擁有這個國家最優秀的鋼鐵機師,他的名字叫約翰。亨利,他能以一當十。」。

43, 丞相李斯加以 駁斥 ,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44, 高先生寓書當道,力為 駁斥 ,至辭館不就。

45, 這一件事從根本上 駁斥 了那些「女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她們天生就重感情,天生可以為了愛奉獻一切,有獻身和犧牲精神,所以她們當不了當權階層」。

46, 經典自然並非不可 駁斥 ,但這需要同等分量的說服力。

47, 江振遠見臨月這樣鋼硬的 駁斥 著自己,嘴角拉起了一抹若有似無的笑,鷹一般銳利的眼神盯著臨月,開口道:好一個孤傲的性子,不愧是繼承了我的血脈。

48, 我覺得我們應該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蘇聯人的這種無恥的言論給予堅決的 駁斥

49, 賊喊捉賊,滑稽可笑: 駁斥 美國所謂中方飛機「危險接近」說。

50, 他 駁斥 外界指他在雙十特大之後,跟廖中萊行同陌路人,相反的,兩人見面次數之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51, 可惜,一個巴掌拍不響,遭到 駁斥 的一方似乎根本無意,或者說是根本不屑和蘇杜論戰。

52, 瓦剌進逼北京時,曾主張遷都的大臣徐理遭到過於謙的 駁斥 ,幾年後他改名為徐有貞,繼續在朝中任職,私下對於謙切齒痛恨。

53, 對此謬論,僅列舉兩份日方的檔案就可 駁斥 之。

54, 眾人自然出口 駁斥 ,兩下里竟吵作一團,牛什還揎袖子挽胳膊,竟似要尋人放對,步離連忙走過去。

55, 丞相李斯加以 駁斥 ,並主張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56, 不過,也有反對者 駁斥 ,美國人也會花一周時間排隊買iphone,「不是普通的蠢,龜笑鱉無尾」。

57, 羊立可臉色晦暗,神情萎靡,讓周之翰 駁斥 的體無完膚,原形畢露,無地自容。

58, 慢條斯理,娓娓道來,蕭揚將姬無常的話一一予以 駁斥 、回敬,並且手上的力道又暗暗加大了幾分、大陣也輸入了更多的真氣。

59, 哈瑟爾特市檢察官馬克?呂本斯則 駁斥 了韋森對王子的指控,認為他這么說是為了掩蓋自己罪行。

60, 平時驕橫慣了的法師導師無言 駁斥 濃眉大漢,當下不甘的嘟囔著。

61, 而且即便狀詞內容未按寫作說明填寫,承審員縣長仍常批示:「情詞閃爍、文字欠通,似此呈狀本應 駁斥 另呈,惟念該氏被盜情迫,姑予准理傳訊核奪」。

62,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公懲會」委員長謝文定,11日嚴詞 駁斥 梁柏薰指他曾協助官司的說法。

63, 當天,莫洛托夫和維辛斯基來看望毛澤東,並將艾奇遜的講話稿交給了他,並建議由中、蘇、蒙三方發表一項官方聲明,以 駁斥 艾奇遜的講話。

64, 危急關頭我執法隊員處驚不變,抓住分秒瞬間,取證十分到位,連同對方船壓過來的浪花都錄進鏡頭里,為 駁斥 其惡意照會提供了第一手證據。

65, 哈瑟爾特市檢察官馬克?呂本斯 駁斥 了韋森對王子的指控,認為他這么說是為了掩蓋自己罪行。

66, 這里要的是浪叫的謊言,你 駁斥 了謊言,當然有人不高興了!!!

67, 等著 駁斥 ,歡迎理性的右派用事實批駁,謝絕類似養心元之流不尊重歷史事實信口雌黃者的胡攪與謾罵者,請自律。

68, 但這以上看似不容 駁斥 的理由,卻依然難經推敲。

69, 但其寬大方針卻受阻撓,如當時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參謀總長」柯遠芬在會議中主張「寧可枉殺99人」,也不可錯放一人,造成濫捕濫殺,白崇禧當場 駁斥 他。

70, 針對這一傳聞,9月16日晚,台灣大提琴演奏家、演員歐陽娜娜的母親傅娟女士在其個人自媒體發布長文進行 駁斥 並說明。

71, 蕭峰厲聲提出了自己的 駁斥 ,表示自己強烈的不滿之心,卻是沒有轉身就走,而是在等著美女軍官的答復。

72, 賈元任並沒有 駁斥 他錯漏百出的台詞,只說,這樣不太好吧,潛台詞就是隨你們安排吧,只要別給我惹麻煩。

73, 畢竟兩人身份地位懸殊,在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鄭剛一個小小的什長又怎敢 駁斥 一個參將。

74, 媒體報道阿瑟總統腎臟炎病情,被當局以「純屬虛構」 駁斥

75, 蘇明熙聞言,啞然失笑,沒等白宇彬開口,就已率先 駁斥 道,這絕不可能。

76, 同時《民報》也成為 駁斥 改良派《新民叢報》觀點的主要陣地。

77, 理由很充分,也很好去 駁斥 那些言論。

78, 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嚴厲 駁斥 了法西斯對共產黨的誣蔑,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揭露了「國會縱火案」是法西斯精心策劃的陰謀。

79, 黨報五大事實 駁斥 中國免除外債是「窮大方」。

80, 義正詞嚴地對日本法官威脅利誘予以 駁斥 ,他說:「老子是中國人,我寧死也不能當亡國奴!」。

81, 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董事長潘保春日前對此進行了 駁斥

82, 對這些偷換概念的言詞答辮,我用事實真相一一 駁斥

83, 「公懲會」委員長謝文定,11日嚴詞 駁斥 梁柏薰指他曾協助官司的說法。

84, 凌渡宇很想否定紅樹的說法,搜索枯腸,卻找不到能 駁斥 他的論點。

85, 中國外交部照會印度駐華大使館,嚴正 駁斥 印度政府污衊中國在中印邊界西段設置壘石標界的造謠誹謗。

86, 總之,對教授和官員們的亂性,群眾是沒有理性可言的,而且這種不理性具有不可 駁斥 性。

87,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 駁斥 稱,2014年中國「清廉印象指數」評分和排名與中國反腐敗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現實情況完全相背、嚴重不符。

88, 文章義正辭嚴地 駁斥 了列強對中國的鄙視,指出外來侵略足以「喚醒中國於安樂好夢之中」,中國「全備穩固可翹足以待」。

89, 據烏克蘭獨立新聞社6日報道,烏克蘭內務部6日 駁斥 了西方媒體關於烏內務部長盧岑科在德國機場酗酒鬧事的報道,稱此事純屬捏造。

90, 中華通惠總局還在《公言報》上發表嚴正聲明,蕭耀南、蔡暖球、戴柏良、李鶴齡等從不同角度 駁斥 了李登輝的謬論。

91, 「七君子」在蘇州法庭上大義凜然,據理 駁斥 司法當局的誣控,把審判長駁得理屈詞窮。

92, 言及華夏醫學,梁文真 駁斥 中醫誇大其詞,以訛傳訛,多有謬誤。

93, 蘇認為這兩本書「對胡先生多誣蔑、訕謗之談」,她「氣不過才寫」《猶大之吻》加以 駁斥 ,將唐德剛這一胡適弟子稱為背叛師門的猶大。

94, 不過,他這樣突兀的插言,完全 駁斥 了教官韓冰的面子,自然令她心中有些不快。

95, 、網易博客成立「全國揭批吳澤衡聯盟」,控訴「華藏害我工作丟失、流離失所」,控訴因為修煉「華藏」而拋棄家庭、家庭破裂, 駁斥 教首吳澤衡的歪理邪說。

96, 她說在事故發生前10天,正在與法耶度假的戴妃來了月經,由此可 駁斥 她懷孕的理論。

97, 所以其違法是十分明確而無可 駁斥 的,但贛州市中級法院「眯起眼」來,胡亂判決我家敗訴!是多麼的可惡!!!2014年10月27日我家又向江西省高級法院上訴。

98, 南海問題,菲律賓打錯算盤算錯了賬!中國代表嚴詞 駁斥 菲律賓就南海問題對中國的無端指責。

❹ 閑話揚州的《閑話揚州》風波的台前幕後

20世紀30年代初期,國民政府首都設在南京,江蘇省政府駐鎮江。淞滬抗戰爆發後,局勢緊張,南京的國民政府准備遷都。鎮江的江蘇省政府主席陳果夫更是搶先一步,將部分機構遷到一江之隔的揚州。江蘇省教育廳編審室主任易君左隨先頭部隊過了江,臨時在揚州中學內辦公。
易君左在揚州無事可做,遍游揚州的湖光山色,寫了一本游記《閑話揚州》,交上海的中華書局出版。中華書局有兩個揚州人,看到書上寫的全是揚州的事,便隨手翻翻,發現有些話是罵揚州人的,便偷偷帶了兩本墨跡未乾的《閑話揚州》給他們的幫會頭子阮五太爺。阮五太爺叫阮慕伯,他排行老五,人稱阮五太爺。阮慕伯是清代太傅阮元的後代,鹽梟出身,是青幫大亨,長期住在上海,地位僅次於能呼風喚雨的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上海、揚州、鎮江都有他的徒子徒孫,可謂是位風雲人物了。
阮五太爺拿到《閑話揚州》一看,裡面確有不少侮辱揚州人的惡語,決定要和易君左較量較量。但是他不出面,而是將書分別寄給揚州的和尚可端和婦女界的首領郭堅忍。這兩個人在揚州極有能量,他們一定會出面追究的,因為書中有可端與富婆私通的丑聞,又有侮辱揚州婦女的文字。阮慕伯在寄書的同時,又給他們捎了一句極有分量的口信:「這件小事,由我來辦吧!」這話很快傳到已遷回鎮江的易君左耳朵里。易君左知道阮五太爺的厲害,頓時嚇得心驚肉跳,連忙去找廳長周佛海。周佛海明白,黑道上的人說「這件小事由我來辦」,就是要把易君左「辦掉」,不由得也冒出一身冷汗。人命關天,不能不問,他決定出面周旋。
周佛海和易君左是同鄉,又是旅日同學,頗有幾分交情。1931年周佛海出任江蘇省教育廳長,特地邀請在安徽省民政廳任職的易君左來教育廳幫忙。今天,易君左闖下大禍,他決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他親自出馬,趕到上海,找到阮五太爺說情。周佛海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常隨蔣介石外出視察,是夠有面子的大人物了。既然他出面說情,不能不給面子。阮於是說:「周先生放心,對我手下的人,我是約束得住的。不過,揚州民眾公憤極大,與易君左對簿公堂恐怕是難免的了。」周佛海一聽阮慕伯的口氣,知道易君左的命是保住了,官司恐怕還是要吃的,事情還沒有了結,不得不做好思想准備。
卻說可端和尚和郭堅忍女士看過《閑話揚州》之後,也大為惱怒。
可端是軍人出身,在北洋軍隊任過軍職,和蔣介石是同學。後來放下屠刀,皈依佛門。他是揚州長生寺的住持,憑著政治上的特殊關系,他還是中國佛教會理事和九常委之一。北伐軍進駐揚州時,全城300多寺廟都駐了軍隊,唯獨長生寺沒有駐軍,因為可端在寺門口貼了告示:「奉蔣總司令命嚴禁駐軍」。
可端身居佛門,卻喜歡拈花惹草。他與一位蕭姓鹽商的四姨太太勾搭成奸。為了掩人耳目,蕭太太出資10萬,建了一座願生寺,讓可端當方丈,蕭太太後來以居士身份住在寺里,便於二人尋歡作樂。外間人們都是心照不宣。《閑話揚州》上將這樁風流韻事寫出來了,並引用了揚州報紙上的一副對聯:「瀟灑徐娘,竟成居士;風流和尚,何可名端?」在揚州人的心目中,可端的名聲並不好。他雖對易君左恨之入骨,卻又不好出面鬧事。於是,他只好依賴郭堅忍了。
郭堅忍是位思想解放、頗有影響的人物。她辦了許多慈善事業,深孚眾望,是揚州婦女界的領袖人物。《閑話揚州》中有不少文字對揚州婦女確有侮辱之嫌。如文中寫道:揚州之所以出名,一是風景好,二是出鹽,三是產女人;全國的妓女好像是由揚州包辦,實則揚州的娼妓也未見得比旁的地方高明;在揚州看不到頂好的姑娘,大概因為好的多出門,留下的就不見怎樣高明;揚州出姑娘的原因,由於一種習慣人情和風俗,乃至不以當娼妓為恥;近水者多楊花水性,揚州楊柳特多,且完全水鄉見不著山的影子,所以人性輕浮活動,女性尤然。等等。這就大大觸犯了揚州人的尊嚴,傷害了揚州人的感情,尤以婦女界反應最為強烈。因而薄薄一本《閑話揚州》,激起了揚州及其所屬七縣民眾的公憤。於是,以郭堅忍為首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揚州人民追究易君左法律責任代表團」,俗稱「揚州究易團」,由揚州及所屬七縣工、農、商、婦、醫、學各界代表參加,郭堅忍任團長。在「揚州究易團」的幕後,還有兩個團體撐腰。一個是上海「旅滬揚州同鄉會查究《閑話揚州》委員會」,由阮慕伯領導;一個是「揚州各界追究《閑話揚州》聯合會」,由大律師戴天球領導。
一切准備就緒後,由首席律師戴天球和韓國華、胡震組成三律師代理訴訟團,上訴江蘇地方法院,控訴易君左、中華書局侮辱揚州人人格。法院雖然感到棘手,但還是受理了這起訴訟,並決定於1932年8月7日開庭。
中華書局總經理陸費逵和易君左深知眾怒難犯,不願打這場官司,於是便四處請人出面調解,想將大事化小,留個面子。
中華書局請出擔任過司法次長、內政部長的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駐滬辦事處常務委員、大律師薛篤弼出面調解。薛知道,阮慕伯是個左右局勢的關鍵人物。他找到阮慕伯提出四項解決條件:一、中華書局立即停止發行《閑話揚州》;二、向揚州七縣人士登報道歉;三、以贈送書籍形式,向揚州人賠償名譽損失2000元;四、揚州撤銷訴訟。但阮慕伯不肯答應。其理由是:「旅滬揚人以茲事重大,非經揚屬七縣各界全體同意不能擅自決定;在易案未曾解決前,中華書局要求調解堅決拒絕。」讓薛篤弼碰了個大釘子。
易君左請出的調解人是洪蘭友。洪蘭友是揚州三中委(王柏齡、洪蘭友、葉秀峰)之一,曾任中央組織部秘書主任兼司法院法官訓練所所長,他是揚州實權派人物。洪蘭友確實肯為易君左出力,他和陸小波幾次去揚州找戴天球說情,希望調解,但都遭到戴天球、郭堅忍的拒絕。於是,調解的希望破滅了,只有等待法庭判決。
江蘇地方法院開庭的前一天,「揚州究易團」在揚州商會召開了動員大會。第二天凌晨,「揚州究易團」便聚齊了,他們每人胸前佩帶「揚州究易團」的紅標,團長郭堅忍手持短桿白三角旗,旗上寫有「揚州究易團」5個大字。他們乘船過江。這時,鎮江碼頭上已經聚集了許多迎接他們的記者和群眾。揚州同鄉會的老人捧酒,婦女送茶,私人汽車和上百輛黃包車免費接送代表團成員,熱烈場面催人淚下。因為揚州來的人多,鎮江迎接的人也多,聞訊來旁聽的更多,法庭上人滿為患,幾無立足之地。法院唯恐出事,不得不臨時加派法警,還電請保安處特務營增派武裝士兵,幫助維持秩序,真有如臨大敵之勢。原告方有郭堅忍及戴天球等人;被告方有易君左、陸費逵及辯護律師。雙方擺開陣勢,准備唇槍舌戰,較量一番。
開庭之後,郭堅忍陳述訴訟要旨,嚴厲譴責易君左醜化揚州風土,侮辱揚州人人格的行為。最後她說:「易君左故意誹謗,妨害百姓,已昭然若揭。現揚屬婦女,已嫁者受其家屬歧視,有女者不能嫁,教師也不能當,乃至將來全體婦女失業無所依歸,前途豈堪設想。我受揚屬七縣婦女的委託,自知責任重大,請法庭對揚屬婦女生活生存加以援救,將易君左等依法嚴懲,以平民憤。」郭堅忍陳述之後,易君左也有氣無力地說:「本人撰寫《閑話揚州》一書,純系完全善意,僅為描寫生活性質,與故意誹謗他人不同。且此書現已停售,希望揚屬人士諒解,也請庭上明察,並宣告被告人無罪。」中華書局總經理陸費逵機智地說:「本人為中華書局總經理,僅司全部行政許可權,編輯書稿及審核稿件,另有專人負責。現該負責人已偕來庭上,法庭如需詢問,即可應詢。」
庭長周寶初知道,這宗案子台前幕後情況復雜,雙方都得罪不起;且圍觀人多,氣氛緊張,若雙方爭論下去,恐生事端。於是他抱定一個宗旨:慢慢來,拖下去。原告、被告陳述之後,法官既沒有詢問編輯,也沒有讓雙方律師說話,便快刀斬亂麻地宣布:「本案案情復雜,改期續審,退庭!」
周寶初想敷衍,揚州人卻不答應。他一宣布退庭,「揚州究易團」和旁聽席上的群眾立即騷動起來。有的喊:「將易君左關押起來!」有的喊:「打死這個小雜種!」法警怕出亂子,連忙上前勸阻,結果越勸越亂。周寶初一見形勢十分嚴重,急忙暗中示意將被告易君左從後門帶出去,自己也躲到休息室去了。於是,人們便集中在法院天井裡,繼續要求嚴懲易君左,並與法警鬧起糾紛。揚州方面的大律師戴天球覺得,萬一群眾情緒控制不住,做出過激行動,事情反而難以收拾。於是他找到周寶初,說:「易君左可以不關押,將其交保;要嚴懲叱斥原告方及旁聽群眾的法警,緩和局勢。」周寶初知道眾怒難犯,既然揚州方面提出這些要求,可以滿足,以息事寧人。於是,他宣布將易君左監視居住,表面上也對法警作了嚴厲批評。這樣,《閑話揚州》一案的第一次開庭,就這樣在一片鬧哄哄的吵罵聲中收場了。
《閑話揚州》一案雖然鬧得沸沸揚揚,但文化界卻反應遲鈍。直到第一次開庭之後,報端上才見到一些名人的文章。杜重遠、朱自清都是對易君左持批評態度;魯迅認為中國人都是愛故鄉的,但對《閑話揚州》沒有提過多的批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報章名人的議論,並沒有影響揚州人對易君左的追究。江蘇地方法院在揚州公眾的壓力下,不得不決定在8月30日第二次開庭。
為了做好准備,8月26日揚州各界及京、滬、鎮的揚州同鄉會代表聚集在揚州商會舉行聯席會議。令大家迷惑不解的是,「揚州究易團」團長郭堅忍沒有出席會議。戴天球、韓國華二位律師在談及第二次開庭准備工作時,調子也變低了。他們不談追究方法,只說辦案的難處及被告請求調解的條件。
起初,出席聯席會議的代表並不知道事情有了急轉彎,他們還蒙在鼓裡。原來,案子的幕後操縱人已經走到台前來了。
人們開始只知道《閑話揚州》風波的幕後人是阮慕伯阮五太爺,不知道幕後的幕後還有一個被稱之為「廣陵王」的王柏齡。王柏齡是蔣介石在保定速成學校和日本振武學校的老同學。辛亥革命爆發,蔣介石應陳英士電邀回國,王柏齡、張群和他一起回國參加革命活動。後來蔣介石受命初建黃埔軍校,其時全校只有3名將官,就是中將蔣介石和少將王柏齡、何應欽。王柏齡一直就是蔣介石的親信和摯友。後因王柏齡老吃敗仗,蔣介石也不得不將其撤職,但沒有查辦,讓他閑居揚州。而他頭上還留有三道光環:江蘇省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候補委員。因而在揚州還是一個說話管用的人物,人稱「廣陵王」、「土皇帝」。《閑話揚州》風波的揚州幕後支持者就是王柏齡。
《閑話揚州》的風波鬧得震驚全國,江蘇省政府主席陳果夫也是始料不及的。而惹起事端的又是他的部下教育廳編審室主任易君左,如果再鬧下去連他這個主席的面子也難卸。於是,他便出面找王柏齡出來周旋。
陳果夫和王柏齡同在黃埔軍校共過事。王柏齡任少將教授部主任時,陳果夫才是一個負責在上海招生及通訊采購工作的無名小卒。可如今陳氏兄弟政治勢力之大,連王柏齡也不敢不買賬了。所以陳果夫一出面,王柏齡不得不從幕後走到台前。他知道,揚州方面只要做通郭堅忍的工作,事情便十有八九了。於是他屈尊親自去北柳巷板橋一號拜望郭堅忍,說:「省里陳主席對揚州這件事很關心,希望不要鬧大,特地托我向郭老師斡旋。」郭堅忍當時是揚州女子職業學校校長,所以王柏齡稱她為老師。郭堅忍見到一向支持她的王柏齡突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思想沒有一點准備,因此表情嚴肅地說:「你也有母親姐妹,能讓他易君左公然侮辱么?這事已弄得全國皆知,省府用這種人在教育廳做事,還能編審出什麼好書?難道陳主席就沒有責任嗎?揚州各界對易君左極其憤恨,想大事化小,我沒有這個力量。」王柏齡一再耐心勸說,郭堅忍深知沒有王柏齡、阮慕伯這樣的人撐腰,這場官司是打不贏的。權衡再三,郭堅忍最後提出了最低要求:一、省政府撤銷易君左的職務;二、易君左必須向揚州及蘇北人登報道歉;三、中華書局必須銷毀《閑話揚州》,負責人登報道歉。王柏齡認為這個要求不為苛刻,容易辦到,次日便急急趕到鎮江向陳果夫復命了。正因為調解成功,所以江蘇地方法院決定8月30日開庭。也正因為郭堅忍知道這個官司沒有什麼打頭了,所以沒有出席8月26日在揚州商會舉行的各界代表聯席會。
王柏齡一出面,上海方面的阮慕伯就不好再鬧了。8月26日的這次聯席會上,一致推派阮慕伯和王柏齡為聯席會總代表,負責調解交涉事宜。他們由幕後走到了台前。聯席會上也同意了調解條件:易君左在京、滬、鎮及揚屬七縣報紙封面上道歉,並辭職離開江蘇;中華書局也在上述各報登報道歉,向揚屬七縣民教館贈送價值2500元的書籍。與此同時,也同意了向可端和尚道歉、贈匾的條件。
水到渠成,江蘇地方法院如期進行第二次開庭。實際上這已是一出做做樣子的過場戲了。除了中華書局的陸費逵老老實實如期趕來出庭外,其他原告、被告均未出庭。於是,庭長周寶初如釋重負,當即宣布:「鑒於原告、被告均未到庭,本庭暫時休庭。」
陳果夫雖然同意了揚州提出的條件,但他還是和走到前台的王柏齡、阮慕伯一番討價還價,打了不少折扣。最後,易君左辭去了在江蘇省教育廳的職務,只在《新江蘇報》上刊登了一則啟事:
「敬啟者:君左去年曾著《閑話揚州》一書,本屬游記小品,其中見聞不周,觀察疏略,對於揚州社會之批評頗多失實之處,以致激起揚州人士之公憤,引起糾紛。事後詳加檢點,亦自覺下筆輕率,實鑄大錯,撫躬自省,以明心志。荷蒙中委王茂如(柏齡)先生本息事寧人之善意,愛惜君左之苦心,不辭煩累,毅然出面斡旋;而揚州人士亦深喻君左自責之誠意,承蒙諒解,撤回訴訟。謹此公布,諸希鑒諒為幸!」
易君左威風掃地,中華書局破財消災,揚州人也挽回了面子。鬧哄哄達半年之久的《閑話揚州》風波的活劇,終於草草地落下了帷幕。

熱點內容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
民事訴訟法的視聽資料咋么理解 發布:2025-01-09 14:30:07 瀏覽:842
教育法規和教育行政法規的區別 發布:2025-01-09 14:18:45 瀏覽:409
嵊州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1-09 14:11:09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