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一審二審法官會協商

一審二審法官會協商

發布時間: 2024-10-11 06:15:04

『壹』 論民事訴訟中的調解制度

我國現行民事訴訟調解制度,程序較為簡捷,解決矛盾快,曾被西方國家譽為「東方經驗」而加以學習借鑒。然而,由於關於制約和監督這項制度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較為滯後,當前已經暴露出許多諸如因違反自願、合法原則而導致調解案件質量不高等問題,本文試想從促使民事訴訟調解制度健康發展的角度就面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對策方面作些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一、面臨的問題

具有關資料不完全統計,湖北某中級法院全市2000年審結民事案件16500起,其中調解結案7920起,佔48%;當事人後來申請強制執行調解書和申請再審的3168起,占調解結案的40%。由此看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比例較大,這就促使我們必須對民事訴訟調解結案質量和調解制度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索。

該院通過隨機抽樣調查100名具有民事審判經歷的法官、100名律師關於現行民事訴訟調解制度的意見,結果有55%的法官和62%的律師認為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調解制度還突出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因為調解的成功往往是以權利人作更多的讓步為代價的。

2、不利於提高審判工作質量,因為客觀上調解往往不需要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只要當事人能達成協議就行,由此造成部分是非不分甚至違法的調解案件。

3、不利於培育當事人法律觀念和誠信觀念。調解中往往是合法有理的當事人向違法無理的當事人讓步,讓步方會認為執法不嚴,老實人吃虧;沒有讓步或讓步較少的一方往往認為投機取巧、不講誠信可以矇混過關,甚至可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4、不利於當前倡導的對抗式的民事審判方式改革。以上主要問題還是不自願調解、違法調解現象比較突出,且難以被發現和受到追究。因為他們屬於「隱形」違法,即除法官、當事人心知肚明以外,其他人或機關難以察覺。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官獨立調解審判難,外界因素干擾作用較大,地方、部門保護主義作崇;二是法官素質不高,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受過審判專業訓練;三是關於監督制約法官和當事人遵守「自願、合法和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調解原則的法律規定甚少,調解程序過於簡單導致法官隨意性很強,等等。但主要的客觀原因還是現行的民事訴訟調解制度缺乏監督機制,也是本文想重點探討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

1、再審條件過窄,如案外第三人、原審法院院長及審判委員會、檢察機關都無權提請再審。譬如甲訴乙離婚案件,甲、乙針對財產房屋分割等問題已達成調解協議,但有意或者無意侵犯了乙兄丙的房屋所有權或者居住權,丙事後訴至法院。從實體上看,法院應再審改判;但從程序上看,法律沒有賦予案外第三人的申請再審權,從而無法啟動糾錯改判程序。

2、調解生效後,當事人既使反悔也無上訴權,缺乏上級法院的監督。

3、調解無審級限制,任何審判階段都可以調解。當一審判決結果對當事人雙方都不利時,當事人雙方往往不顧損害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利益,合意推翻原判決,通過二審調解來修正彌補給他們帶來的不利,從而致使調解不合法,損害了司法機關裁判的嚴肅性。

4、缺乏確保調解原則實現的具體監督措施。如調解原則規定調解必須查明事實、分清是非,但調解書又不要求寫明調解理由和適用的法律法規、政策依據。

5、對法官違法調解和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以及他人合法權益達成調解協議缺乏監督制約的法律規定。

6、調解協議和調解書的內容重復且缺乏法律權威性。

主觀原因是法官的素質不高,特別是由於法官的主觀心理作崇,也直接影響調解案件質量,其主要表現在:

1、偏袒心理導致法官壓服式的非自願調解。偏袒一方當事人,利用審判職權採取壓制、脅迫等辦法迫使另一方當事人放棄部分權利,使雙方當事人往往達成一個表面上自願合法其實並不公正的調解協議,其實讓步當事人是啞巴吃黃連,有苦在心裡。

2、功利心理導致法官「和稀泥」式的無原則調解。調解結案快捷又安全,得不到上級法院的監督,導致部分法官不履行審查調解協議的職責,不管調解協議是否合法,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是否應該受到追究,只要能夠調解結案,就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甚至有時將這些違規違法行為作為調解的籌碼。這種「和稀泥」式調解,往往導致達成協議後當事人(包括第三人)反悔,協議不能履行,拖延了訴訟,同時也助長了違法犯罪,削弱了法律的懲戒功能。

3、趨利避害心裡導致馬拉松式的無限期調解。拿得準的案件,調不好就判,甚至不調就判,片面追求訴訟效率;拿不準的、難判的案件拖著不判,調解結案。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調解不成的應及時判決,但沒有限制調解期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調解的成功最終依賴於當事人雙方同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法官必須遵循調解自願原則。但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自始至終起著主導作用,當事人處於受支配地位。這種客觀上的主從關系,決定了民事訴訟調解監督機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實踐中,在如何正確處理既要充分遵循當事人處分權又要充分行使民事裁判權的關系方面,確實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督措施。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民事訴訟調解制度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第一階段即近階段應該在強化當事人「權利應受保護,義務應當履行」的觀念上下功夫,完善關於確保調解原則實現的監督性的法律規定或司法解釋;第二階段逐漸形成一種有利於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主、審判干預為輔的訴訟和解審判機制;第三階段通過嚴格調解監督程序,簡化判決審理程序,從程序和實體上不斷縮小調解和判決的距離,最終完成民事審判方式由傳統的「調解型」向「 判決型」的轉變。近階段完善民事訴訟調解監督的法律規定或司法解釋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一)明確調解范圍

用排除方法明確民事訴訟調解范圍,不適用調解的幾類案件有:

1、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的案件;

2、受害人未參與訴訟的案件;

3、有一方不同意調解的案件;

4、調解協議違反法律法規的案件;

5、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

6、民事行為無效應當採取罰款、追繳或其它民事制裁的案件;

7、以當事人無處分權為標的的案件。

(二)補充完善能夠確保「自願」原則實現的規定。

當事人自願調解是法院調解的本質要求。如果讓步是自願作出的,無論讓步的幅度有多大,也不會與合法性發生沖突。但若讓步並非出於權利人的自願,而是在法官或者另一方當事人或明或暗的強制下不得已而作出的,則調解協議的合法性就值得懷疑。因此,法院調解工作能否健康發展,調解功能能否真正有效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夠保證自願原則實現的法律監督措施。

1、明確規定禁止當事人之間採取以強凌弱、威逼要挾等不正當手段達成所謂的調解協議;禁止法官採取強迫、威脅、施壓、拖延等方法讓當事人產生心理壓力從而接受調解協議。將此作為司法解釋讓當事人知曉很重要。因為在調解無效即行判決時,當事人往往擔心拒絕調解會招致法官作出不利於自己的判決,因此,最後只好違背意願地迎合法官的調解意見。

2、規定調解書生效後,有充分證據證明另一方當事人有欺詐、脅迫行為,直接影響一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達,調解書的履行對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一方當事人可以提出反悔,要求法院判決。

3、規定受案時應告知當事人雙方的申請調解權,並要求願意接受調解的在法定時間內必須遞交書面申請,有一方當事人不書面申請調解的逕行進入判決程序。這一規定主要是保障尊重原告的訴權,有效防止法官壓服原告搞變相調解、行政和解和非自願撤訴。

4、規定調解書必須簡要寫明調解的過程和當事人放棄讓步的權益內容,以約束法官和當事人必須遵循自願調解的原則,同時敦促當事人積極履行調解書所規定的義務。

5、規定調解書必須寫明若一方當事人遲遲不履行調解書所規定的義務,則另一方當事人可申請追加執行原在調解過程中已經讓步放棄的合法權益部分。過去,合法權益受損失一方當事人為了盡快實現自己的訴訟目的,對自己的合法權益作出較大的放棄,但對方當事人為了拖延時間作出虛假承諾,而達成所謂的調解協議。當調解生效,便拖著不履行,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以調解方式結案的意義。根據現有的法律規定,受損當事人已無法申請執行原來因調解放棄的合法權益,而被申請執行人以合法的方式從而侵佔了這部分不屬於自己的利益。

6、規定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制度,確保他們真正自願地和對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弱勢群體在訴訟費用、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等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往往受對方當事人脅迫而妥協答應實際上不平等的調解協議。法院應該視其困難情況在訴訟費用和法律咨詢等方面予以援助,以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補充完善能夠確保「合法」原則實現的法律規定。

1、規定調解書生效後,對當事人有證據證明法官在調解過程中出現違反法定程序或審判紀律,導致調解協議明顯不公的,所附條件未成就或所附期限屆滿時義務人仍未履行的,當事人(包括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反悔,要求法院裁定調解無效,再行判決。

2、規定具有下列調解協議內容的調解書無效: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非法行使處分權,直接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且無法補救第三人損失的;損害國家、集體、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的;除當事人自願行使處分權的以外,違反實體法規定的;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等強行性法律規范的。明確這些司法解釋,讓當事人知曉明白雙方協商調解必須遵循合法原則,也可以引導當事人監督法官調解必須遵循合法原則。

3、規定調解期限。為了提高訴訟效率,避免法官和當事人無故拖延訴訟,無休止調解,在現有審限期內再限制規定調解期限和次數,超過法定調解期限不能達成協議的,逕行判決。離婚案件除外,因為離婚糾紛案件原因復雜,變數很大,如果法律不給予他們極其充足的調解和好的機會,那麼就很有可能導致不該離的離了婚,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4、規定對惡意調解當事人的處罰條款 。有的案件當事人惡意串通,為逃避債務以訴訟調解方式轉移財產,規避法律責任,損害了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合法利益,如假離婚、假抵債、假清償等。對這類調解案件,一旦發現不但裁定調解無效,而且視對其他債權人損害利益大小予以相應的民事處罰;屬於其它部門主管的案件,應該依法移送,否則追究法官的審紀責任。如果對他們不予制裁,那麼就會產生鼓勵違法、自毀法制的負面效應。

(四)補充完善確保「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實現的法律規定。

「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有不少學者主張廢棄,筆者不敢苟同,其理由是:該原則可限製法官「和稀泥」調解,確保調解合法、合情、合理;有利於當事人對自身利益的權衡,通過理性思考達成調解協議;有利於調解由諒解性調解向平等性調解的轉變,由庭外調解向庭上調解的轉變。在實踐中遵循該原則查明的事實,應該是重點針對有爭議的事實,對當事人雙方沒有爭議的當然不須查明。過去沒有規定調解書要寫明調解理由和法律依據,考慮的是有利於當事人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提高法官工作效率。但現在某些法官調解不管是非曲直,只要當事人雙方能達成協議就行,造成達成協議的當事人反悔率越來越高,其中不乏有對法律法規和政策信息資源不豐富導致對自身權益合法程度不明的原因。如果我們強化落實這一原則的監督措施,就能促使法官在引導、指導這些信息資源較差的當事人深化理性思考,權衡利弊。現在明確規定調解書必須寫明調解理由或適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可以解決以上問題。此舉僅僅是給法官在認定事實、研究審查合法合情合理的調解協議方面增加了工作量,但筆者認為這是法官辦理民事訴訟案件應有的題中之意。如果法官可以不弄清事實,不分清是非,那可真是糊塗官打糊塗百姓了。

(五)補充完善民事訴訟調解再審監督程序的規定。

就目前民事訴訟調解監督問題來看,主要是關於違反調解自願、合法原則兩種情況的再審監督,而這種監督又過於籠統。因此應該補充完善民事訴訟調解再審的有關規定。

1、補充完善民事訴訟調解申請再審的主體。案外第三人、檢察機關、原審法院院長及審判委員會、上級法院作為啟動民事訴訟調解再審程序的主體。

2、補充完善民事訴訟調解再審的條件。當前全國法院正在貫徹落實審判監督會議精神,主要是從嚴掌握再審標准。這里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如何依法合理糾錯?譬如說,調解生效後,當事人發現調解依據的其它判決書已被撤銷,而原調解結果又確實損害了自己的部分利益,當時讓步是因為有判例作依據,出於息事寧人。現在當事人申請再審,筆者認為應當再審,從本質上看原調解已違反了申請當事人的自願。因為關於調解再審和判決再審的標准不可同日可語,因為前者的標準是是否遵守調解原則的問題。《民事訴訟法》第180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調解協議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這個規定過於籠統,實踐中不好掌握。以下幾種情況在審判實踐中確實存在,而又難以啟動再審,應該將其列入現行的民事訴訟調解再審條件,因為它們都很有可能導致調解違反自願合法原則,不再審就不知道是否違反了自願、合法原則。

一是審判活動嚴重違反法定程序且有可能影響調解結果的。如非法剝奪當事人的代理權,公開審理案件未經法庭公開調查即對案件事實予以認定等。

二是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故意歪曲事實、曲解法律、顛倒是非等違法行為且有可能影響調解結果的。

三是調解依據的重要證據系一方當事人偽造或一方當事人隱瞞足以影響調解結果的。

四是作為調解依據的有關裁判、調解、公證文書及鑒定結論被撤銷或被推翻且有可能影響調解結果的。

五是調解結果和已生效的裁判、調解結果相矛盾且有可能影響調解原則的。

3、補充完善民事訴訟調解再審的對象及程序。民事調解再審對象,原則上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針對原調解書涉及有關重大錯誤的方面,如發現原調解書侵害第三人利益的,審理對象應是關於第三人利益的爭議部分。再審管轄程序,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筆者認為,原則上應由再申請人提出申請的法院承擔,除出於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維護司法公正由上級法院指定的以外。

(六)補充完善關於調解程序和調解文書格式要求的法律規定。

過去,雙方當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雖然達成協議簽字了,但並沒產生法律效力。按說這個簽字協議應該是嚴肅而神聖的,然而等到法官製作調解書,當事人雙方都收到且不反悔時才生效。往往雙方收到調解書的時間差較大倒不說,遺憾的是往往一方當事人收到調解書後按照調解協議行事,而後收到的另一方當事人(包括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反悔,導致損害了一方當事人的權益,也損害了法院裁判文書的嚴肅性。如此結果,製作調解書、還有調解協議並要求當事人簽字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呢?筆者認為,應該廢除調解協議簽字制,建立調解書簽字生效並開庭宣布制。即當事人雙方調解達成協議後,法官不再製作調解協議文書,直接製作調解書,開庭宣布,當事人雙方當即在調解書上簽字生效。若當事人在庭上反悔不簽字,則當庭即行判決。調解生效後不構成法定反悔條件的不許反悔。如此調解程序和文書改革,不但克服了以上弊端,而且還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減少了惡意拖延訴訟當事人的反悔機率;二是維護了調解文書的嚴肅性;三是提高了民事調解訴訟效率。(編輯:王艷婷)

『貳』 民事訴訟中法官為什麼要調解

大部分都是原告吃虧,因為如果法院調解對方反悔的話就沒坦野沒有辦法進入強製程序,而通過訴訟來審理案件,對原告來說,就不要為此擔心,也可以避免被告假調真拖,以調解為由進行時間的拖延,然後再反悔重新進入訴訟程序。
原告由於滿腹委屈,訴求無門,選擇法院調解,希望獲得公平的待遇,這種人多半沒有什麼勢力和財力。而刁民則不同,他們皮厚不要臉,經常耍無賴,而且有錢有勢,打官司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他們通常會選擇通過調解來解決。在刁民的不配合下,原告本就時間、精力、財力都有著極大的限制,刁民是在不配合,而原告也耗不起,只能選擇通過法院調解來解決事情。
法院調解之所以說都是原告吃虧,那是有眾多原因的。而當前的調解都秉承著和諧的原則,法官既有升職的壓力,又有辦案率的要求,雙重壓力下。法官在對待訴訟案件中,由衷的希望案子趕緊順利辦完,畢竟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法官為了完成這樁訴訟的調解,信雀順利辦結此案,從中獲得升遷的資本,則會要求原告讓步,而原告在法官的調解下百分之八十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讓步的代價了。每一樁案件的辦結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原告稍微吃虧,被告破財消災,法官則從中獲得了辦結率,可以說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雖然說法官的調解大部分都是原告吃虧,但也算是功德圓滿了吧。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1條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自行和解是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對雙方爭議的事項自行達成和解協議,以解決糾紛的一種活動。自行和解分為庭上和解和庭外和解。庭上和解是指在枯喊訴訟進行中,雙方當事人在審判人員在場參與下達成的和解。庭外和解是指在法庭以外,在沒有審判人員參與下,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的和解協議。

『叄』 二審法官為什麼要調解

二審法官要調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解決糾紛

二審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首要任務是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通過調解,法官能夠更有效地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從而避免判決可能帶來的對立和不滿。調解能夠提供一個平台,讓雙方當事人面對面溝通,更有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立場,進而尋找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案。

2. 提高司法效率

調解相較於判決,能夠更加迅速地解決爭議。通過法官的引導和協調,雙方當事人可能更快地達成和解協議,從而縮短案件的審理周期。此外,調解結果通常是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協議,執行起來也更加順利,這也有助於提高司法效率。

3. 緩和當事人矛盾

在二審過程中,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情緒可能較為嚴重。法官通過調解工作,可以緩和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減少對立情緒,使雙方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題。調解過程中的溝通和協商,也有助於修復雙方的關系,實現案結事了。

4. 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不僅要考慮法律效果,還要考慮社會效果。通過調解,法官可以在尊重法律的同時,也考慮到社會的公平和和諧。調解結果往往是雙方當事人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有助於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總之,二審法官調解是為了更有效地解決糾紛,提高司法效率,緩和當事人矛盾,並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這一做法體現了司法實踐中對公正與效率的雙重追求。

熱點內容
推鞠是什麼刑法 發布:2025-01-01 13:39:05 瀏覽:480
公司章程法律制度研究 發布:2025-01-01 11:59:48 瀏覽:723
天峨縣龍灘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1 11:58:53 瀏覽:6
道德與法治老婆 發布:2025-01-01 10:46:04 瀏覽:48
ps公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1 10:36:13 瀏覽:256
中國勞動法普及率 發布:2025-01-01 10:34:53 瀏覽:722
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發布:2025-01-01 10:12:43 瀏覽:794
誦盈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1 10:10:12 瀏覽:212
刑事訴訟法開除 發布:2025-01-01 10:03:42 瀏覽:567
廣州鐵路供電段嚴重違法勞動法 發布:2025-01-01 10:03:37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