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助力復工
A. 返崗復工的法律規定
4月中旬以來,政府在確保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為助力經濟復甦,發布了多批復工復產復市企業「白名單」,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已經逐步有序恢復生產,且自5月16日起,全市分階段推進復商復市,預示著上海復工復產復市按下了「快進鍵」。為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法律需求,金山法院針對企業在復工復產復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法律問題,推出問答指南,以期為其紓困解難。
1、企業復工復產復市應遵循什麼原則?
答案:依法合規原則。
企業申請復工復產復市應遵循依法合規原則,嚴格執行行政機關關於復工復產復市的政策,切不可未經審批擅自復工。根據《金山區企業復工新冠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金山區內符合復工條件的工業企業可通過電腦端或手機端進行復工復產復市信息登記操作。
法律規范
事關復工復產,這些你需要了解
2、企業擅自復工復產復市可能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答案:可能被追究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
行政機關關於復工復產復市的通知等是依法制定並公布的具有行政強制力的緊急措施,各類企業均有義務遵照執行。若企業置之不理,擅自復工復產復市,企業或其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將可能面臨被追究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的法律風險。
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七十七條 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
(二)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三)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的;
(四)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的。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六十四條 有關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一)未按規定採取預防措施,導致發生嚴重突發事件的;
(二)未及時消除已發現的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隱患,導致發生嚴重突發事件的;
(三)未做好應急設備、設施日常維護、檢測工作,導致發生嚴重突發事件或者突發事件危害擴大的;
(四)突發事件發生後,不及時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造成嚴重後果的。
前款規定的行為,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決定處罰的,從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條 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的,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3、復工復產復市過程中,員工違反防疫政策導致企業被行政罰款,企業能否向員工追償?
答案:需根據企業與員工各自的過錯確定責任承擔。
復工復產復市的前提是堅守防疫底線,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均應盡到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遵守防疫各項規定。若因員工違反防疫政策導致企業被行政罰款,企業能否要求員工賠償損失,需根據企業與員工各自的過錯確定責任承擔:
(1)企業作為用人單位,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做好各項防控措施。若員工違反防疫政策系因企業自身防控意識不足,規章制度不規范,防護措施不完善所導致,而員工系履行職務行為,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情形,則用人單位不能就此向員工追償。
(2)自覺遵守疫情防控政策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若用人單位對員工已盡到相應的防疫管理責任,卻因員工自己不履行相關制度導致違反防疫政策而被罰款的,用人單位可以向員工主張賠償損失。
(3)若企業和員工對於違反防疫政策均有過錯的,則應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4、復工復產復市後,企業可否要求返崗員工加班?
答案:可以。
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因此,企業在復工復產復市後,由於疫情或防控措施的影響,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員工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可依法安排返崗員工加班。
同時,若企業為承擔政府疫情防控保障等任務而需要緊急加班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勞動安全的前提下,與工會和員工協商後,可不受前述每日三小時、每月三十六小時加班時長的限制,但應依法支付相應的加班工資或者安排補休。
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系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人社部發〔2020〕8號)
對承擔政府疫情防控保障任務需要緊急加班的企業,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勞動安全的前提下,指導企業與工會和職工協商,可適當延長工作時間應對緊急生產任務,依法不受延長工作時間的限制。
5、合同履行過程中,疫情或防控措施如構成不可抗力,合同主體應如何處理?
答案:可以主張免責,若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可以解除合同。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若因疫情或防控措施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當事人可根據疫情對合同履行的影響程度,主張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如果疫情或防控措施直接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當事人還可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
同時,合同主體需注意不可抗力並非萬能的免責事由,而應依法適用:
首先,並非疫情期間的所有合同均可以不可抗力為由主張不履行,合同不能履行必須與疫情或防控措施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其次,若因疫情影響合同履行的,應當以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及時通知對方當事人,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
最後,應當注意收集、留存因疫情或防控措施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證據並在合理期限內向合同相對方提供證明。
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五百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6、合同履行過程中,疫情防控措施如構成情勢變更,合同主體應如何應對?
答案:互相協商,協商不成可請求變更或解除。
疫情防控期間,合同雖然仍具可履行性,但因疫情或者防控措施使得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合同訂立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的規定,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合同各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三條 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7、復工復產復市後,企業能否以明顯高價進行交易?
答案:尊重意思自治,但不可違反法律規定,違背公序良俗。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人工、物流、原材料等成本可能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因此,如合同當事人願意以高價進行交易,一般情況下應當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
但是,企業不得哄抬對人民群眾維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糧油肉蛋菜奶等民生商品、與抗擊疫情關系最為密切的口罩、抗病毒葯品、消毒殺菌用品、相關醫療器械等防疫用品以及相關的原輔材料的價格,否則相應的價格條款應認定無效,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
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第十四條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
(一)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8、復工復產復市後,企業能否主張延期歸還金融借款?
答案:一般不能。
作為以金錢為給付的金融借款合同,疫情一般不會直接導致債務人不能履行還款義務,因此如無特別約定,不宜以疫情為由主張減輕或免除償還欠款的責任。
但是,如企業確因封控隔離等客觀情況導致未能按時還款,構成不可抗力的,可主張在客觀阻卻事由解除後合理期限內及時履行還款義務,但應及時通知金融機構並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
此外,為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克服困難、恢復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一些了金融支持政策,如「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等。
但是需注意上述金融政策中關於延期歸還金融借款、減免債務等的規定並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企業需依金融機構發布的通知或公告等載明的方式依法合規與金融機構重新達成變更合同內容的合意。對於變更後的合同,各方均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
二、以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和規範金融交易
第二條 嚴格依法規制高利貸,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貸款人同時主張的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過高,顯著背離實際損失為由,請求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調減的,應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規范和引導民間融資秩序,依法否定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預扣本金或者利息、變相高息等規避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的合同條款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法發〔2020〕17號)
二、關於金融案件的審理
10.對於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較大的行業,以及具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所涉金融借款糾紛,人民法院在審理中要充分考慮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等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對金融機構違反金融支持政策提出的借款提前到期、單方解除合同等訴訟主張,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對金融機構收取的利息以及以咨詢費、擔保費等其他費用為名收取的變相利息,要嚴格依據國家再貸款再貼現等專項信貸優惠利率政策的規定,對超出部分不予支持;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者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員所涉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還貸糾紛,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還款期限。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發〔2020〕29號)
(三)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業促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滬府辦規〔2022〕5號)
&nbs
B. 因工資糾紛停工,不復工是否違法
因工資糾紛停工,不復工違法。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工資方面的勞動爭議,員工可以依法回主張權利,答可以向勞動監察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沒有依法足額及時支付工資的,可以解除合同主張經濟補償金。但勞動者沒有告知用人單位解除合同,或者雖然有工資方面爭議,但不屬於未足額支付工資報酬情形的,勞動者應當復工。
勞動者有獲取勞動報酬的權利,但也有遵守勞動紀律,完成工作任務的義務,發生工資方面爭議並不能免除其應盡義務。勞動者不出勤的,用人單位可以按法律規定和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理。
《勞動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C. 常熟市法院什麼時候復工
3月9日。
常熟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自2022年3月9日起有序恢復院本部訴訟服務大廳現場辦理民商事、行政、訴訟保全立案、檔案查詢業務,以及執行局、各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窗口相關業務。
正確處理充分放權與有效監管的關系,發揮庭前會議功能,將繁案轉化為簡案,為庭審「瘦身」,保障「繁案精審」。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為落腳點,持之以恆推進落實司法便民利民舉措。
D. 石獅市法院創新司法服務模式 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發展
紡織服裝是石獅民營企業主導的重要行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將司法惠企落到實處,冊州兆 石獅市 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服裝產業集群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中心,創新“全景式、全流程、全員式”司法服務保障模式,推動本地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
全景式深度布局 從“先試先行”到“全面覆蓋”
紡織服裝業作為石獅支柱產業,每年涌現出的涉法糾紛數量逾千件。石獅法院以此為切入點,在設立全國首個紡織服裝法庭的基礎上,引入國家級紡織品檢測第三方機構,構建橫向貫通“法院+聯盟+N”多個主體,縱向覆蓋原料供應、化纖製造業、印染業等上下游全產業鏈企業的護航紡服企業發展新格局,確保開展糾紛排查、推進合規管理、促進糾紛調解、提供法律服務、構築商務誠信等功能充分發揮。
中心成立至今,共妥善處理涉紡織服裝產業鏈糾紛971件,有力紓解企業困難,助力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穩步提升。
全流程高效解紛 從“多點開花”到“集約高效”
在原告某服飾生產企業與被告詹某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承辦法官在接到案件後,第一時間對案件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引導當事雙方通過“雲晤”平台參與線上案件調解。最終,被告通過微信轉賬履行調解協議,一起涉企糾紛通過雲端“隔空”迅速化解。這是石獅法院辦結的首例知識產權案件,前後僅用6天時間。
石獅法院以服裝產業集群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中心為支點,將已有的行業調解、便企訴訟、智慧法院“三大平台”進行集約整合,同時聘請特邀商事調解員14名,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一體化”“點單式”的優質高效便利訴訟服務。中心成立至今,共促成訴爭雙方達成調解254件、案涉金額達6208萬元,推動涉紡服糾紛源頭、就近、快速化解。
全員式精準服務 從“一人候診”到“專家會診”
今年3月,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石獅法院積極延伸審判職能作跡差用,及時梳理修訂《關於防範和化解疫情導致民商事糾紛法律問題指南》,引導紡織服裝企業做好相應法律風險防範和糾紛化解工作,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據了解,石獅法院始終堅持主動靠前服務,注重強化法官與商會、協會及街鎮的掛鉤對接,組建法官服務團隊,推行“一法官掛鉤一行業協會(商會)”“一街鎮一法官巡迴普法”機制,舉辦送法進企活動27場次、開展巡迴審判26場、填補企業法律漏洞30餘個,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精準性、有效性和創新性的法州租律咨詢與指導,促進司法服務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