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法官的情懷
Ⅰ 法院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第一,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法院工作中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應當牢固樹立四個觀念:一是樹立正確權力觀。法官的頭腦中要有「平民情懷」、「草根情結」。法官是人民群眾的一分子,必須首先在思想上解決好「權從何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等基本的權力觀問題。二是樹立為民司法觀。人民法院的審判權來源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受人民監督。不管形勢、條件和環境如何變化,司法為民始終是法院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和群眾感情不能丟,必須根植於法官心中。三是樹立平等司法觀。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加以平等保護,不論身份高低貴賤,在法律面前應當人人平等。不僅要追求形式上的平等,更要追求實質上的平等。四是樹立職業使命觀。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法官的職業使命和事業追求,在執法辦案中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正義;讓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有理有據的當事人打得贏官司,讓打贏官司且有條件執行的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讓確有錯誤的裁判依法及時得到糾正。當前,踐行上述「四觀」,尤其需要我們切實把握好兩個效果的關系。在執法辦案過程中要注意案件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要追求定分止爭、案結事了,而非滿足於就案辦案、結案了事。
第二,解決好對待群眾的態度作風問題。端正態度作風是關鍵。要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疏導群眾的情緒,贏得群眾的信賴,就應當始終堅守「五個心」:一是平等熱心,尊重群眾。杜絕「冷、硬、橫、推」,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的溫暖。二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在法律思維中融入群眾觀點,多些換位思考,能夠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其之憂、之難、之需,設身處地、想方設法為解決矛盾紛爭尋找最妥當的方案。三是以心換心,善解人意。在辦理涉民生案件時,認真研析矛盾糾紛成因,以法官的真誠加上善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深入當事人內心,摸准心結,進而去解開心結。四是親和耐心,嚴己寬人。對老百姓要有親和力和寬容度,耐心傾聽群眾意見,讓人民群眾有時間、有地方表達,確保當事人陳述自己意見的權利。五是誠懇虛心,聞過則喜。法院要有開門納諫的勇氣和容人批評的雅量,善於通過信訪及各類溝通渠道,主動收集、虛心傾聽群眾的批評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三,暢通人民法院聯系群眾的渠道。暢通聯系渠道是保障。一是發揚司法民主。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和執行工作的參與度。如擴大人民陪審員隊伍;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充分發揮律師作用,強化特邀監督員作用;引入第三方聽證機制;堅持和完善各種法院領導聯系群眾的制度機制。二是注重司法釋明。認真積極做好訴訟指導、判後答疑等司法釋明工作,善於運用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進行釋法明理,提高群眾對法院司法裁判的理解力和信服力,增強服判息訴的實際效果。三是落實司法公開。堅持做好司法公開工作,健全完善立案、審判、裁判文書、執行等公開平台,全流程推進「陽光司法」,無縫隙打造「看得見的公正」,讓人民群眾近距離感受司法、信任司法。四是加強司法宣傳。始終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兩手抓,努力爭取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健全新聞宣傳工作機制,自覺接受新聞媒體的監督,積極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宣品牌。
第四,加強法院幹警做群眾工作能力的培養。提升司法能力是根本。就目前法院工作現狀和隊伍特點來看,大力提升法官的司法裁判能力和做群眾工作能力是司法能力建設的重點。一是切實提升司法裁判能力。這是法官的基本功,是法官做涉訴群眾工作的自信基礎,是做好法律釋明、判後答疑工作的底氣所在。公正司法是第一責任,是公信之基,司法裁判能力的核心就是公正司法的能力,特別是准確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妥善做出司法判斷的能力,必須與時俱進、自覺蓄養。二是切實提升做群眾工作能力。法院既是司法工作部門,也是群眾工作部門。有針對性地提高法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應有之義,是保持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內在要求。當前,尤其要著力加強對青年法官做群眾工作能力的培養,要緊扣司法特點,貼近審判實際,通過搭建平台、創新載體和完善機制,使青年法官盡快向善做群眾工作的老法官看齊。
Ⅱ 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 事跡 吧,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1
滕啟剛是一名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民法官。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群眾苦為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 故事 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勞動。
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 教育 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
在滕啟剛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的高尚品格,無私奉獻、廉潔奉公,同時也看到了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滕啟剛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我們要堅持法治精神,捍衛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2
滕啟剛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四級高級法官,他紮根基層法院工作30年,執著堅守「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不懈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多年來,滕啟剛同志先後榮獲「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等稱號。
滕啟剛同志去世後,遼寧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追授其「遼寧時代楷模」稱號,省委政法委印發《關於學習宣傳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的通知》,省法院為其追記個人一等功,中共鞍山市委追授其「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報告 會上,滕啟剛同志家屬、同事等四名報告人以《一生堅守公平正義》《做滕啟剛式的法官》《我是法官更是一名黨員》《我的法官丈夫》為題,用朴實的話語、真摯的情感,從不同角度深情回憶了滕啟剛同志忠誠履職、為民服務的感人事跡。
幹警們紛紛表示,要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更加努力肩負起建功新時代、護航新征程的職責使命,篤定向前,在工作中奮力譜寫法治遼寧、平安遼寧建設新篇章,為開創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3
為大力弘揚英模精神,鞏固拓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12月20日上午,省委政法委、省法院聯合舉辦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全省政法系統幹警在現場及分會場共同傾聽了滕啟剛同志忠誠履職、捍衛法治、為民服務、擔當作為的感人事跡。
以恆心見初心,以生命踐使命。生前擔任千山區人民法院法官的滕啟剛是我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涌現出的重大典型,是遼寧省基層政法幹警的傑出代表。其先進事跡經我市發掘並大力宣傳選樹後,在全省乃至全國政法系統產生積極影響。最高法領導、省領導多次對宣傳選樹工作作出指示批示,人民日報、新華社、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和省內各主流媒體均對其先進事跡進行了多形式報道。市委追授其為「鞍山市優秀共產黨員」,並作出向滕啟剛同志學習的決定。省法院為其追記一等功,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追授其「遼寧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省委政法委發出通知,在全省政法系統開展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
報告會後,報告團成員、千山區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長呂晉鋒表示,自己學到最多的、也是記憶最深刻的是滕啟剛時刻強調的「要牢記我們是人民的法官,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深切的為民情懷」。在之後的審判工作中,自己會心存懷念,把滕啟剛的忠誠擔當、敬業奉獻精神傳承下去,為黨和國家的審判事業鏗鏘前行、奉獻一生。
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4
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認真落實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開展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要求,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深入開展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把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作為學習教育和法院隊伍教育整頓生動教材,引導廣大法院幹警對照英模,找准差距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抓好整改落實,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時代法院鐵軍。市法院機關各支部,各基層法院積極跟進,全市法院系統迅速掀起了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的熱潮,匯聚起崇尚楷模、學習楷模、爭當楷模的司法正能量。
12月20日,沈陽中院積極組織兩級法院幹警觀看省委政法委、省法院聯合舉辦的「遼寧時代楷模」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全市法院幹警中引起強烈反響和共鳴,幹警一致認為滕啟剛同志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報告者生動闡釋了新時代法院幹警的忠誠本色、擔當魄力、為民情懷和奉獻精神,勾勒出新時代人民法官的光輝形象。
幹警們紛紛表示,將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努力擔當作為,為新時代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法律保障,並將「學習時代楷模」與「踐行司法為民」有機統一,用忠誠鑄法魂、用擔當踐初心,以高質量審執工作表達對滕啟剛同志的敬意。
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5
滕啟剛工作和生活中的大愛情懷打造了他獨有的人格魅力,甚至影響著身邊人的職業理想。一件件日常工作事跡,是審判一線的同志學習的榜樣,一樁樁故事折射的精神也為我們行政崗位幹警立下標桿。
我們要學習他「一切聽從組織安排,無論在哪個崗位,他總能滿懷激情,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奉獻精神,忠誠審判事業,勤勤懇懇一絲不苟盡責盡心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學習他樸素的價值觀,潛心紮根基層30年,牢記為民宗旨,認認真真堅守正義勤儉持家當好法庭和自己家庭的大家長;學習他「心中裝著百姓,在具體司法實踐中體現人民性」的百姓情懷,善於換位思考,踏踏實實沉下身子幽默智慧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滕啟剛同志事跡素材相關 文章 :
★ 關於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7篇
★ 2022滕啟剛先進事跡有感10篇
★ 學習滕啟剛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 滕啟剛先進事跡學習心得6篇
★ 滕啟剛同志事跡學習心得啟示(10篇)
★ 滕啟剛先進事跡學習感悟及心得
★ 疫情志願者活動心得感悟7篇
★ 學習滕啟剛同志優秀先進事跡材料7篇
★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跡學習心得2022最新5篇
Ⅲ 年輕法官需具備哪些司法職業素養
人民法官所需的職業素養
法官應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所謂法官的「悲天憫人」,是指對國家和社會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對基層人民群眾要有深切的同情和關懷。時時刻刻對基層群眾抱有同情心,甚至換位思考,把自己處於當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為民」。
法官應具有高尚的人格,堅守職業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容易受到諸如收入、權力、美色、娛樂、閑暇等的誘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個能夠拒絕物質誘惑、堅守道德原則的人,才能取信於人,也才能服務於司法。法官應堅持職業道德,做一個勤勉和謹慎的人。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養。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熟知文學、哲學、歷史、經濟等知識,不僅僅給判決文書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審判時能夠具有足夠的廣博的知識,從更加寬廣的角度審視糾紛的解決途徑。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庭審駕馭、裁判思維、裁判效率、文書製作等能力。這是一個法官的基本職業技能。在新類型案件越來越多的時代里,司法能力也應當與時俱進。在「調判結合、調解優先」的工作方針下,調解能力也是廣義上的司法能力,不過裁判與調解對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調解法官的情形下,一個優秀法官應同時具備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調解能力。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會公眾對法院的最直觀的認識。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對當事人的態度、言語、舉止等。法官的態度應當謙和、耐心,言語應當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語,舉止應當大方得體。司法形象是內心修養的外在體現,是對當事人的尊重和對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現。美國司法界將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氣稱之為「司法涵養」,這一術語反映了好脾氣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審判可能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氣質、情感、經驗等等將會影響審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僅僅構建良好的法院公眾形象,也是公平正義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應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豐富的社會閱歷,不僅僅有助於與人處事,更有助於案件的裁判。社會閱歷有助於法官找到解決糾紛的最佳辦法,也能夠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於發現案件背後的因素和糾紛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應具有實現公平正義的理想和勇敢精神,應當是一個孤獨的理想者。法官職位並非是一種謀生的職業,而是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在紛擾與躁動的社會中,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註定是孤獨的。一個法官應當具有堅守公平正義的勇氣。法官不畏懼外在的暴力威脅,同時一個具備勇氣的法官,將會嚴格依法辦案,而不會為了迎合輿論而犧牲法律的公平正義。因此,法官的勇氣首先是對待暴力威脅的勇氣,其次是堅持法律信仰的勇氣。
職業素養是指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所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是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學習、實踐綜合作用的結果。法官的職業素養不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儀表、態度、言行等。這是社會公眾對法院最直觀的認識。在辦案過程中,他總是保持文明、謙和、耐心的態度,給當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學養、裁判思維、庭審駕馭、文書製作、審判效率等,在「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下,也包括調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針對的對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十個字:「正人先正己,修業必修身。」他很注重個人修養,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在內心深處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愛惜羽毛,堅持無愧於當事人、無愧於親人和朋友、無愧於身上穿著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Ⅳ 年輕法官需具備哪些司法職業素養
一、法官應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法官應具有對國家和社會的深切關懷,對基層人民群眾抱有同情心,時刻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真正做到「司法為民」。
二、法官應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職業道德
法官應拒絕物質誘惑,堅守道德原則,以高尚的品格取信於人,服務於司法。
三、法官應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養
法官應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尊重和理性對待當事人。同時,良好的文化修養有助於法官從更寬廣的角度審視糾紛解決途徑。
四、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
法官應具備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庭審駕馭、裁判思維、裁判效率、文書製作等基本職業技能,同時與時俱進,適應新類型案件的需求。
五、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
法官應態度謙和、耐心,言語文明,舉止大方得體,以良好的司法形象展現對當事人的尊重和對法律的信仰。
六、法官應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
豐富的社會閱歷有助於法官與人處事,案件裁判,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從而找到解決糾紛的最佳辦法。
七、法官應具有實現公平正義的理想和勇敢精神
法官應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具備勇氣,不畏懼外在威脅,嚴格依法辦案,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八、法官的職業素養
法官的職業素養包括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司法能力、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等方面,是先天稟賦和後天學習實踐的綜合體現。
九、法官的司法形象
法官的司法形象是指其儀表、態度、言行等,是社會公眾對法院最直觀的認識。
十、法官的司法能力
法官的司法能力主要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學養、裁判思維、庭審駕馭、文書製作、審判效率等,同時也包括調解能力。
十一、法官的工作原則
法官在工作中應堅持「正人先正己,修業必修身」的原則,注重個人修養,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無愧於當事人、親人和朋友,無愧於身穿的法服和胸前的法徽。
Ⅳ 如何成為一名好法官
回首自己初任法官的這幾個月,感受頗多,細細品味,發現自己在不經意間成熟了許多,自己更加了解了法官的職業,也更加深刻的知道,要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法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就要求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領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法院的權威、法律的權威。 首先,成為一名好法官,要對黨和人民有著一顆忠誠之心,黨和人民把法官的權力交給了我,就一定要對黨和人民負責,始終心懷敬畏之心,不然,就千萬不要隨意接過法官的法槌,一個好的法官,必須始終堅持中立的形象,做到表面和實際都不偏私,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人民對法治的信心,才能做到,依法治國,才能宣揚法治精神,才能夠伸張正義,才能夠忠於法律,維護法官形象。宋魚水法官說過一句話:「法律人要甘於寂寞,要始終保持一份內心的安靜,甘於寂寞就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遵守自己的職業的操守,忠於事實,忠於法律,清正廉潔,默默奉獻。只有有了這種境界,才能在審理案件時有了方向感和主心骨,才能懂得權為民所給,一定要權為民所用,利一定為民所謀,情一定要為民所系,有了這種的境界,才能忠於法律事實,不為情所惑,不為利所誘,不為勢所嚇,堅持法律不放鬆,只用這樣才能精確剖 析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為民解憂,為社會解難,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作為新時期的法官,一定要弘揚這一精神,展現當代法官化解糾紛,實現司法為民的宗旨,我們一定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工作,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這樣,法律才能夠最真正保護人民的利益,法官才不再是「官」,而是真正的使者,是陽光下最干凈的職業。其次,要想成為一名好法官,要准確並嫻熟運用法律的每一個條款,做到洞察秋毫、不錯判、漏判、誤判、公平公正,要加強自己業務能力學習,把自己承辦案件,都當做一篇論文來做,細細研究,做一名知識型、學者型法官,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掌握先進國內外法律理念,把終身學習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做為一名初任法官,承擔著處理,決斷社會各種紛爭的歷史重任,是捍衛文明的使者,是公平正義化身,是良知的守護神,法官的能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法律實施的效果,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人民法院審理的涉外經濟糾紛增加,這就對新時期的法官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法官,唯有不斷學習豐富知識、提高本領,不斷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才能適應新時期對法官的要求,才能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證。新時期的法官,所應具備的政治、業務理論知識應該是綜合多方面的,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適應新時期對法官的要求,完成歷史賦予法官的使命。作為一名初任法官,要加強法學基礎理論學習,形成完整法律思維,掌握正確法律方法,對實踐中各種法律現象抽其表象,看其本質,正確認知新生事物,發展理論,並形成自己的學術觀點,從而正確運用裁量權做出合理公正判決,要堅持學好、掌握好新的法學觀點和理論,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從而樹立法官的形象,贏得社會尊重和信任。再次,作為一名好法官,還要學會換位思考,尤其是要站在弱勢群體的位置上進行分析和判斷,在審理案件時,不能讓有理的當事人因為不懂怎樣打官司而吃虧,而且要快審快結,要法律陽光盡早撫慰弱者的心靈。法官是公正和愛心的化身。法官應當做有利於當事人的換位思考,使法院各項工作能從當事人的利益出發,減少當事人的訟累,提高每一次開庭的效率,認真把握每一起案子事實,正確運用法律做到程序和實體並重,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統一,辦鐵案,無錯案,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使每一名當事人都帶著問題來,而帶著微笑走,做到案結事了,用誠信正義及一顆愛民的心來抒寫法官的情懷,讓法院成老百姓最值得信賴、最講公平、最講道理的地方。我們是人民的法官,一定要把握正義天平。作為一名初任法官,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做一名「平民」法官,感同身受體會百姓的酸甜苦辣,拉近法官與群眾的距離,走群眾路線,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脫下身上的法袍,放下手中的法槌,深入到群眾中去辦案,用群眾聽的懂的語言,接受得了的方式,把司法的關愛和溫暖送到百姓的心間,讓司法更加貼近百姓,讓司法與百姓心連心。我們的工作要再扎實些,再細致些,我們多吃些苦,多受些累,老百姓就能少跑趟腿,少犯些難,從而不斷加深法官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樹立親民的觀念,在行使職權時,更多的為當事人考慮,做到常懷愛民之心,常興為民之舉,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真正做到司法為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道路非常漫長,而同樣當一名知識型、學者型好法官,也同樣漫長,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才能,才能擔當起人民對於法官的重託。法官是令人羨慕的職業,一個令人尊敬的稱呼,選擇法官之路就選擇面對人民利益,要用法律去捍衛,面對公平和正義,用一生去守護,面對危險,絕不退縮,面對利誘,絕不動搖。選擇法官之路,我將牢記,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宗旨,選擇法官之路,我將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來自勉,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法官。當年華已老,兩鬢斑斑,我會說選擇法官之路我無怨無悔。第1頁 共1頁
Ⅵ 贊美法官的散文
有這樣一群人,國徽懸在頭上,法徽別其胸前,法袍穿在身上,法槌放在手邊。他們奮戰的地方叫法庭,工作的單位叫法院,他們的名字叫法官。庄嚴的法庭上,他們每天都要面對唇槍舌劍;他們的書桌前,堆滿總也處理不完的案卷。他們每天重復著單調的勞動,立案、送達、調解、開庭、聽證、判決、執行、送卷……,每個環節都凝結著他們智慧和心汗,在忙碌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法律帝國》一書中說:「在法律的帝國里,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侯」,這經典之言讓崇高而又威嚴的法官職業多了些神聖,但這份神聖中有太多平凡和艱難,最後才能凝聚成了不平凡。法官履行著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使命,守望法治的田野,助推著中國夢的實現。法官的生活是單調的,沒有多彩生活的激情澎湃,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激情,有的只是無休止的受理、辨析,說法、析理、決斷。法官的生活是無趣的,甚至可以說是刻板的,他們每天的生活像復印機復印的一樣,總是辦公室、法庭、食堂這「三點一線」,即使偶爾外出一下,總要面對太多的勞累、復雜、困難。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們拿著微薄的工資,承擔著繁重的任務,還時常不被外界理解,經常會受到輕慢、懷疑、猜忌,甚至是無端的人身攻擊,這就是現實中的`法官。
但我認為,法官應當是一首律詩,既要有規矩,還要有激情,再加上一點浪漫。要做好這首詩,就要做到合轍押韻、聲情並茂。這里合要合黨的路線的「轍」,押要押公正司法的「韻」,發生的是清正之聲,抒發的是愛民之情。我知道,根據法官的工作性質,根據法院的工作現狀,要做到這樣很難,但法官只要公正內核、民本情懷、清廉風格,高尚情況、美麗心靈,踏著公正司法的腳步,譜寫法治「無韻之離騷」。
法官的核心就是「公」。法律的本性是「平之如水」,法官的化身就是天平。法徽、法袍、法槌、法庭,都是承載公正的載體;法警、警車、警械,都是為了維護公平的威嚴。一枚法徽,是為了銘刻法的心中;一襲法袍,只為守望正義公平;一個法槌,只為時時敲響公平的警醒;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心中天平的尊嚴。審查立案,抽絲剝繭,辨法析理、是非評判,最後在庄嚴的法庭上,才能換來群眾的公認和公開、公平、公平實現。
法官要心懷一片情,那就是為民情。法官恪守法律神聖職責,履行著司法為民的使命。法官不僅僅是一份養家糊口職業,更是一項為民服務的工程。面對著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喚,法官在平凡的工崗位上負重前行、義薄雲天。法官的一舉一動,群眾看在眼裡,時時掂量著是否公平;法官一紙裁判,是否能公平地調整而實現利益均衡,這不僅關乎當事人的身家性命,更關系著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所以,在法官的心中,天平就是一個沉甸甸折衡量公平之秤,群眾的利益應當是千斤之重。
法官必須堅守清貧。清正才能廉潔,廉潔才能公平。淡泊名利是法官的職業修養,忍受寂寞是應有的職業定力。雖然清貧不應是法官生活的全部,法官及其家人也有權利享受更好的生活,但是神聖的使命,法治的進程、司法的環境,要求法官必須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具有更高的道德操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艱辛。法官的字典里,沒有休閑與安逸;法官的工作中,只有緊張與忙碌;法官的生活中,沒有高薪和奢侈,法官擁有的,只是辛勞中的簡朴。
法官的工作是「高」的。法官職業集高尚、高危、高壓、高端、高度關注於一身,但這些高又是對法官的考驗,並且這些考驗正在延續在每時、每刻、每天。實現高尚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化解高危需要純潔清廉,頂住高壓需要為民情懷。法官的工作是高端的,這不僅體現在入職門檻高,更體現在職業要求高,還體現在社會的關注度也高。但法官從來不是高高在上,這些「高」都是通過平凡的勞動實現的。看看我們的法官吧,從立案開始,一次次千辛萬苦的送達;一次次明察秋毫的查證,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調解,一次次耗費身心的宣判,一次次千方百計的執行,才能換來一次次當事人握手言和,才能換來欣慰笑容的正當利益實現。法官職業之所以「高」,是因為平時工作的「低」,心血凝磚奠定法治的基石,高高飄起法治的旗幟。
法官應當是美的,這種美不但要體現在外表,更要體現在身心,法官平凡得像一滴水,踏實得像一座山,在金石般的剛性威嚴外,還會春水柔性的一面。法官的劍膽琴心,將情、理、法完美協調來,讓更多的人在見證司法公正的同時,感受、欣賞到司法的公正之美、和諧之美,讓司法之「水」盪起美麗的漣漪。法官職業的彰顯的人性之美,審判過程彰顯禮儀之美,法官與群眾真情體現交流之美,法官的定紛止爭體現成就之美,法官成就與待遇體現反差之美……。法官之所以美,就是因為有了法治的韻味。
中國夢乘風破浪,法官夢揚帆起航。法官夢,是法治夢;法官情,是為民情。人民的法官,站在國徽下,與私心無緣;法徽別胸前,與私利無緣;穿上法官服,與時髦無緣……法官心中有至高無上的天平,就可能失去了充滿詩意的一切,但實都是為了綻放天平的光華。共和國的法官們,面對中國夢的召喚,用如泣如歌的脈動,用如詩如畫的年華,在法治路上風雨兼程,為中國夢撐起公平正義的天空。
Ⅶ 什麼樣的法官才叫優秀
我父親就是法官,他只會判案子,腦子不活。領導有活時就想起你了,優秀法官,業務標兵一堆帽子上來;到提拔時靠邊,理由要綜合考量,注意整體。結果他當了一輩子一線法官,家底相對同輩人少了許多。我呢,被這樣的父親耳濡目染,也覺得要奉獻奉獻再奉獻,畢業了放著好好的銀行總部沒去,也進了司法機關。當時覺得人民需要我,祖國需要我,司法事業需要我。當時把自己感動得嘩嘩的,現在被現實抽得啪啪的。從小學了一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現在連房都買不起,修身齊家都做不到,還想著治國平天下,自己都覺得好笑。所以,辭職了,現在過得很滋潤。說這么多,就是想告訴年輕人,不光是法院的同志,先把自己混好才是真理。肚兒圓了才能追求理想,情懷賣不動錘子,也當不了干糧。光講理想,不僅是讓家人跟你一起受罪,而且你也撐不了多久。你可以講奉獻,不圖回報,關心當事人,公正無私,但如果自己沒混好,這種品行所能影響的受眾也太少。相反,在現今的價值取向下,反而讓他人覺得你是失敗的典型,警戒自己不要成為你這樣的人。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優秀的法官應該是名利雙收,同時心懷公正,在力所能及時,可以做的就做一下,推動一點司法進步。至於非法官的群體,不要把各種非法定的義務強加在法官上。做了是給面兒,不做是理所當然。如果法官在法定義務外幫襯了你下,記個情就行;沒幫襯,也別死乞白咧的或者就開罵。這個標准,放任何場景都是可以能通用的。
Ⅷ 如何做個合格的法官 中國法院網
西方法理學巨擘德沃金說過: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侯。由此可見法院在權力分支體系的重要性及法官在法治國家建設中的重要角色。法官是如此之重要,那麼法官如何才能擔當法治的擔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從立法視野審視,根據現行《法官法》第九條的規定,擔任法官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具備中國國籍、年滿23周歲、擁護中國憲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良好品行,身體健康和具備法律知識並具有法律實務工作經驗。國籍、年齡、擁護憲法因一般正常法律人均可達到的准入門檻,因而,這只是一個前提性條件,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合格標尺。從現行法律的規定來看,一名合格的法官應當滿足以下要素: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律實務操作經驗、良好的政治素質、優秀的道德品行。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看法是「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法官沒有別的上司。也即法律是法官唯一的上司。
結合現行法律的基準及筆者認知理解,一名合格法官應當滿足以下條件:具備兩種意識,三種能力,四種知識。從意識方面考察,首先是政治意識,其次是法律意識。政治意識上,法律與司法從來無法獨善其身而脫離政治孤芳自賞,而是與政治存在密切勾連,因此法官必須具備較強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敏感性,在當前時代的中國語境下,具體而言就是法官必須服從黨的領導,擁護憲法和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法官法規定法官必須擁護憲法的緣由。從法律意識上看,法官必須精通法律,遵守法律。法官以法為業,熟悉現行法律,模範遵守法律,在法律適用上只認可法律,即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看法:法官除了法律沒有別的上司,法律是其唯一的上司和指引。
從能力上判定,基於司法過程使然,法官實現定紛止爭,主要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由此,法官必須具備三種能力以准確抽取案件事實,恰當匹配相應法律:首先是法官應當具有嫻熟的庭審駕馭能力,不僅將司法全過程完美地向公眾展示,寓意著司法公開的使命,而且庭審是查清案件事實的關鍵程序。其次是確立法律終局性結論的能力——包括裁判文書製作能力和調解運用能力。法官的司法過程是一個找法、擇法、適法的一個法律選擇、匹配程序,而裁判文書製作是一個法律適用的程序,是對案件事實進行法理性的結論終結,是一個說理的過程。法官如若無法製作一份邏輯嚴謹、說理透徹的裁判文書,司法的過程就無法完美終結。因而法官具備文書製作能力是合格法官的題中之義。再次,是調解能力。調解與裁判均是實現定紛止爭的一種方式和手段,而非法官的終極目的地。調解與裁判並無優劣高下之分,只是根據不同的司法語境和特定的案件事實情況,扮演者不同的手段品種,在各自不同的作用域演繹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和使命。在通過裁判無法充分實現定紛止爭或效果不佳時,調解的價值便得到凸顯,調解有其特殊的價值張力,能使部分案件的辦結效果更佳。
從知識譜繫上檢讀,法官需要具備以下四種知識,以追求真善美為己任,引導公眾確立法律帝國的邊界和柵欄,指引公眾有序參與社會,牽引公眾求真向善唯美。一是學習邏輯。二是洞悉人性。三是體驗社會。四是堅守良知。
學習邏輯。邏輯是法律和司法的生命力所系。「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非邏輯是著名法學家、美國大法官霍姆斯的著名論斷。但要正確認識和理解霍姆斯的這一著名論斷必須回歸當時的背景與還歷史的本原。在當時美國的學術界比較傾向於重視邏輯而反經驗。「法律發展的唯一動力在於邏輯」一時間喧囂塵上,在這個大背景下霍姆斯勇敢地站出來批判法律的過度邏輯化、形式化而重視司法的經驗是面對法律應有的科學態度。「法律不是邏輯就是經驗」的判斷是對法律的簡單對立與機械分割。法律首先是邏輯的,才是經驗的。邏輯是對司法經驗的一種整合、抽象、萃取與提煉,經驗是對司法邏輯的一種發展、延伸、展開與生命力的賦予。在漢語法學的語境系統應當注重對司法經驗的梳理與傳承,對本土司法歷史的梳理,對本土司法智慧的回歸。經驗通過萃取、整合,依然是邏輯的。法律的生命需要經驗張力的具體展開,更需要邏輯的理性支撐。法律關乎邏輯,司法不追求邏輯的嚴謹與縝密,法官的裁判必然飽受詬病,因而法官必須具備邏輯知識,充分運用邏輯演繹裁判的過程,讓公眾知曉裁判的過程和理由,方能樹立司法的權威與威嚴。
洞悉人性。西方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因而人性是有弱點的。很多案件的紛爭都是有人性弱點的暴露和擴張所致,才致使人情冷暖、利益糾葛與恩怨情仇。人性是有弱點的,既然我們承認人性這一偏頗,那麼法官身上也同樣不例外。因此,法官承認和洞悉人性不僅有助於司法裁判,亦能時刻警醒自我。當前外界對法官的各種誘惑不斷,法官不可能具有哲學王或聖人的那種無所不惑、無所不侵的本領,同樣具有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渴求。他們需要養家糊口、聊以生計,渴望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因此,他們不可能無比堅強,也不可能拒絕一切,更不可能完全不受任何誘惑。有時迫於生活壓力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會作出一些迎合世俗的行為。如果法官把審判工作作為解決個人問題和養家糊口的一項工作,那麼在利益和人情的驅動下,法官往往容易作出一些有悖於法律和個人良心的行為,以滿足個性的需求和物質的需要。因此,法官必須具備洞悉人性的知識,知曉人性,承認人性的多元復雜,客觀面對人性的弱點,更有助於案件事實的查明,方能心如止水,直擊人性弱點,公允裁判。
體驗社會。如若是醫院是治療人的疾病,那麼法院則是法律的醫院、社會的醫院,修復破損的社會關系,診治社會的疾病。而法官則是「法律醫院」、「社會醫院」的醫生。法官要診治社會,雖然是通過法律予以診療、修復,但因為對象是社會,則必然要了解社會、體驗社會。社會不僅紛繁復雜,而且多元中蘊育擇地方性和局域性。按照吉爾茨的觀點,任何法律都是一種地方性知識。因此,法律也是融入當地社會的一種地方性知識,滲透了文化的基因與歷史的血液,將當地的民俗、習慣整合、上升到規范性層面。因此,法官要開具診治處方則必須對社會有所了解和體驗,尤其是當地的公序良俗、民間習慣及所在地方的市情、省情、國情,才能把握社情民意,做到接地氣,對症下葯,腳踏實地,經得起社會和歷史的經驗。
堅守良知。朝鮮族有句諺語,不要讓你的能力超越自己的品格與良知。良知,指的是天賦的道德善性和認識能力。《孟子·盡心上》有言:「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為心之本體,「我」之主宰,一切意識和德行皆出於此。明朝哲學家王守仁據此提出「致良知說」,作為道德修養方法。司法良知則是法官作為司法主體時所具有的法律職業良知,其建立在對世俗人情的深刻把握和對人性深入洞察的基礎之上,是基於對法律規則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的認識和理解以及自身法律生活反思所形成的一種對善惡正誤的理性判斷,體現出法官的司法理念、正義追求、職業道德、責任擔當及人文情懷等內心意志。一厘米主權是是德國亨里奇案確立的執法標准,也是司法良知視域規制下的最高執法標准。沒有法律規則,法官當如何裁判,法官顯然無理由拒絕裁判,這就是良知的價值所在。法官可以運用司法良知作出擇斷。不僅如此,法官在面對惡法、無法的混沌世界,還應當堅守司法良知,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義務,尊崇自己的內心良知,作出合乎常識、常理、常情的裁決,讓司法的過程求真向善唯美,讓裁判的結果融入法、理、情,讓公眾感知司法的溫情。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