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案人比
Ⅰ 法院判刑這個案子抓了一百多個人,判刑時會不會判的更重
你好,不會的,法院是根據每個人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來判刑的,一般情況下會分為主犯和從犯,對主犯判決比從犯重,涉及人數眾多的從犯大多會被判處緩刑,如果想獲得輕判,就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積極主動供述,同時,對涉及贓款贓物及時退賠,這樣就有了法定從輕減輕的情節,法院判決時會從輕處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Ⅱ 法律案可以由多少名以上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
法律案可以由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提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規定:
第十四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五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2)法院案人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規定:
第十六條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法第二章第三節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法律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
第十七條 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
第十八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Ⅲ 院庭長辦案比例
法律分析:基層、中級人民法院的庭長每年辦案量應當達到本部門法官平均辦案量的50%-70%。基層人民法院院長辦案量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5%-10%,其他入額院領導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30%-40%。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辦案量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5%,其他入額院領導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20%-30%。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各級人民法院院庭長辦理案件工作的意見》 四、基層、中級人民法院的庭長每年辦案量應當達到本部門法官平均辦案量的50%-70%。
基層人民法院院長辦案量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5%-10%,其他入額院領導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30%-40%。
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辦案量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5%,其他入額院領導應當達到本院法官平均辦案量的20%-30%。
基層、中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院的收結案情況,結合完成審判工作任務的需要,在本意見規定的最低標准基礎上,適當提高本院院庭長獨立承辦和參與審理的案件數量。
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院庭長辦案數量的最低標准,分別由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各級人民法院應當綜合考慮法院審級、領導職務、分管領域、所承擔的審判管理監督事務和行政事務工作量等因素,綜合運用案件權重系數等方法測算平均辦案量,合理確定院庭長每年獨立承辦和參與審理案件的數量要求,並在辦公辦案系統公開。辦案數量的最低標准應當根據審判工作任務、法官員額編制、輔助人員配置變化情況及時調整。
Ⅳ 人均案件比怎麼算
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董桂文說,當「案」為1、「件」也為1時,是「案-件比」的理想狀態,此時「案-件比」是1?1,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件」是有特定含義的。訴訟程序中的一些即使把前一個環節工作做到極致,也不可避免的、必經的法定環節,是不能作為「件」疊加計算的,這樣的環節再多,也只能合並為1;在1之外需要疊加計算的「件」,是那些因為上一個環節沒有把工作做到極致而導致多經歷的下一個環節,當「案」為1、「件」數越高,說明「案」經歷的訴訟環節或者說業務活動越多,辦案質效相對越差。
在計算「案-件比」時,「案」的選取相對容易一些。
「以刑事檢察為例,一個時間段內,哪一個數據最能清晰反映社會發生的刑事案件量?從檢察機關角度看,這個數據是檢察機關受理的審查逮捕案件和審查起訴案件的總和。」最高檢案管辦案件統計信息管理處副處長鄭成方告訴記者,但是審查逮捕案件和審查起訴案件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大部分審查起訴的案件,都經歷了審查逮捕環節,在計算「案」的時候,這一部分要扣除掉。
因此,「案」應該選取一段時間內檢察機關審查逮捕的案件,以及扣除經歷審查逮捕活動後審查起訴的案件,二者之和構成「案」的基準數。
而「件」的選取要相對復雜一些。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盡可能地查清案件事實,還原真相,法律規定了很多訴訟環節,一些是每一個案件都必須經歷的環節,一些則是非必要環節。」鄭成方解釋說,如果案件進入每一個環節,檢察官都能以求極致的態度認真對待,可能有些環節就不必要發生,人民群眾就能減少「訴累」,能更好更快地實現公平正義。
由於「案-件比」的理想狀態是1?1,在「件」的集合中首先納入了「案」的基準數,除此之外,再設定其他有關訴訟環節或者業務活動。
「最終,除『案』的基準數外,我們選取了16項業務活動計入『件』的集合,它們分別是批捕(不批捕)申訴、不批捕復議、不批捕復核、一次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二次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三次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一次退回補充偵查(扣除直訴案件中未提前介入案件)、二次退回補充偵查、不起訴復議、不起訴復核、不起訴申訴、撤回起訴(扣除因法律、司法解釋改變而撤回起訴的)、法院退回(扣除因被告人不在案而退回的)、被告人上訴、檢察機關建議延期審理、國家賠償。」鄭成方告訴記者。
為什麼要選取這16項業務活動呢?「在選取『件』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標准,就是那些原本可以避免或者減少發生,但因前一個環節未將工作做到極致而產生、引起當事人負面感受的業務活動,要計入『件』當中。當然,這些『件』選取的合理性還需要檢察辦案進一步檢驗,在實踐中及時作出校正和調整。
「案-件比」演算法怎麼來
「案」和「件」的選取內容都明確了,接下來需要確定「案-件比」的計算方法。
「根據統計數據的獲取方式不同,前期我們設計了兩種計算方法。一種叫跟蹤測演算法,即對於一個時間段內有終結性訴訟結果的案件,向前追溯它們經歷的有關業務活動,得出『案-件比』,這種方法科學准確,能夠直觀地體現觀測意圖,但是目前的技術無法實現這種對案件的跟蹤查詢,因此我們只能採取另外一種方法,稱之為同時段概演算法。」鄭成方告訴記者。
什麼是同時段概演算法?它如何計算?鄭成方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A檢察院想要計算2020年第一季度的刑事檢察案件的「案-件比」情況,那麼首先要計算2020年1月至3月該院所有計入「案」的數據是多少,然後計算這一時間段該院所有計入「件」的數據是多少。假設「案」是100,16類「件」是50,由於「件」的集合要納入「案」的基準數,所以,該院2020年第一季度刑事檢察案件的「案-件比」是100:150,即1:1.5。
「客觀講,這種方法沒有跟蹤測演算法准確,因為它是用一個時間段內辦理的案件數與有關業務活動統計成的件數之和相比較,『件』是這些業務活動在同一時段的數量反映,而不是同一批案件的跟蹤反映。」鄭成方告訴記者,雖然同時段概演算法中的「案」與「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由於「案-件比」是基於數據概況分析下的趨勢判斷,完全能夠反映某一個檢察院或整個檢察機關一段時間內辦案活動的質效,當然,這種計算方法選擇的時間段越長,誤差會越小,精確度越高。
「『案-件比』越精準越好,所以我們也一直在努力。目前我們正在對檢察統一業務應用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爭取2.0統計子系統上線時,可以實現對案件的跟蹤查詢,到時候就能夠更加准確地計算『案-件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