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公正法官權

公正法官權

發布時間: 2024-12-26 04:50:59

㈠ 鑒定人因故意損毀鑒定資料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目前,我國正在按照依法治國的方略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司法鑒定體制的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司法鑒定體制涉及鑒定機構、鑒定人員、鑒定程序、鑒定標准、對鑒定結論的質證、認證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帶有根本性的是鑒定權的歸屬與控制問題。下面筆者擬對鑒定機構的設立與管理、鑒定人的資質控制、鑒定的啟動權、鑒定人協會的職能、鑒定機構與鑒定人的法律責任等幾個問題進行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重構我國司法鑒定體制之總體設想。
一、司法鑒定體制改革之動因
我國的司法鑒定體制經歷了從一元走向多元的發展過程。在改革開放之前,鑒定只能在偵查中運用,僅公安機關有權設立鑒定機構,這種典型的一元化鑒定體制是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相適應的。在改革開放之初,隨著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相繼頒布,除公安機關外,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也相繼設立了隸屬於己的鑒定機構,擔負訴訟活動中的鑒定任務。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民事、經濟案件日益增多,訴訟當事人對鑒定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刑事訴訟中,當事人有時對公安、司法機關的鑒定結論存有疑問,希望能夠自行委託鑒定人進行鑒定;在仲裁、公證、行政執法等非訴訟活動中,有時也需要尋求鑒定機構的服務。於是,一種面向社會的、不隸屬於公、檢、法部門的鑒定機構應運而生。一元化的鑒定體制由此變成了多元化的鑒定體制。
目前多元化的鑒定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公、檢、法部門內部設立鑒定機構,形成部門鑒定即自偵自鑒、自檢自鑒、自審自鑒的局面,鑒定結論的客觀性、公正性受到質疑;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鑒定機構魚龍混雜,缺乏統一的市場准入標准與規則,當事人難以獲得可靠的鑒定服務;多方鑒定、重復鑒定、虛假鑒定等現象的存在,不僅導致了訴訟資源的分散與浪費,也給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帶來了諸多困擾。這種局面使得當事人在訴訟活動中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維護,同時也影響著司法公正的最終實現。這是我國司法鑒定體制亟待改革的外在動因。

除了外在的動因外,我國司法鑒定體制的改革還有內在的動因,這就是:鑒定結論在訴訟活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與現行司法鑒定體制相對滯後之間的矛盾。

在訴訟活動中,隨著司法證明方式的變化,鑒定結論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刑事司法為例,證明方式經歷了從「神證為主」到「人證為主」以及從「人證為主」到「物證為主」的轉變。自從證據裁判主義確立以來,人證一直被視為刑事證明的重要手段,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證的地位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物證的地位卻在逐步上升。人證地位的下降,其原因在於:第一,由於對刑訊逼供方式的廢止以及對被追訴者口供自願性的保障,使得刑事證明不能再以獲得被追訴者的口供為主要手段,口供失去了「證據之王」的地位;第二,由於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繼而向信息社會轉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鬆散,犯罪行為變得愈來愈隱秘,使得在刑事司法中獲得證人證言的難度相應增加。另外,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物證作用的發揮,目前在一些科技發達的國家,物證已經成為一種佔主要地位的證明手段。[1]在以「物證為主」的證明中,物證的證明價值往往需要通過科技手段予以揭示。此外,對人證真偽的判斷有時也需要藉助於心理科學、行為科學以及其他的科學方法。有學者稱:「今日刑事審判不應再只重視自白,而應重視物證,尤其藉法科學進行采證而取得之物證,亦即科學證據。從而所謂證據裁判主義,於今日法科學應用之時代,應改為科學證據裁判主義。」[2]在民事和行政訴訟活動中,涉及科技知識的內容也在明顯增多,如環境污染、醫療糾紛、食品質量、專利糾紛等案件的大量出現即為典型的例證。

高科技知識的應用,為法官審查判斷證據提出了新的難題。當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效力這些術語充斥於法庭審判時,司法證明已不再是簡單的事實判斷和單純的法律適用問題。科學的不確定性和偽科學問題是法官在審查判斷證據時經常要面臨的問題。對「科學證據」進行認定、對「偽科學」進行鑒別,這已超出了傳統法官技能的范圍。[3]因此,他們不得不藉助於專家的分析、判斷。在這個意義上,專家被視為「科學的法官」,專家及其所提供的鑒定結論在司法活動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鑒定結論在訴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現行司法鑒定體制卻難以適應現實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第一,訴訟中對司法鑒定的依賴性過強,但是,我國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的現狀卻使其難以依賴;第二,我國通過審判方式改革加強了當事人在訴訟活動中的參與,但是,司法鑒定體制卻並未隨之進行調整,抑制了當事人的訴訟需求;第三,司法鑒定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如虛假鑒定、多方鑒定、重復鑒定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交給法官,法官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常處於尷尬的地位;第四,我國三大訴訟法對司法鑒定問題作了規定,但總體上過於簡略,其中一些規定如司法鑒定的啟動權為公安、司法機關所壟斷、允許以鑒定部門的名義提供鑒定結論、允許以宣讀鑒定結論的方式取代鑒定人出庭等,在實踐中產生了較多的弊端。以上種種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現行司法鑒定體制難以保障鑒定結論的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可靠性,並進而影響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因此,需要通過改革司法鑒定體制,消除或緩解司法活動中所面臨的現實矛盾,促進科技證明方法的良好運用,增強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

二、司法鑒定機構的設立與管理

由於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多種多樣,因此,對司法鑒定的范圍很難予以明確界定。司法實踐中較常見的有法醫病理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法醫精神病鑒定、法醫物證鑒定、法醫毒物鑒定、文書鑒定、痕跡鑒定、微量物證鑒定等類型。[4]司法鑒定機構主要從事上述鑒定業務。

司法鑒定機構的設立與管理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司法鑒定機構的歸屬問題,二是司法鑒定機構的資質控制問題。前者關繫到司法鑒定的獨立性與中立性,後者則關繫到司法鑒定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我國現有的司法鑒定機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隸屬於公、檢、法部門的鑒定機構,另一類是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鑒定機構。前者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鑒定機構缺乏中立性,公、檢、法機關在各自的訴訟階段指派或聘請隸屬於本部門的鑒定人進行鑒定,容易導致在司法鑒定問題上的暗箱操作;後者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鑒定機構缺乏有效的管理,容易出現隨意出具鑒定結論、事後又難以追究責任的狀況。因此,對於前者,主要需要弱化其官方色彩;對於後者,則主要需要加強對其資質的控制。具體而言,可以採取以下做法:第一,司法鑒定機構的設立,需經省級以上司法行政部門批准。這不僅包括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司法鑒定機構,也包括隸屬於公、檢、法部門的司法鑒定機構。這樣做,有利於對司法鑒定機構統一進行規范化管理,避免司法鑒定機構在資質方面出現問題。第二,將公、檢、法部門現有的內部鑒定機構剝離出來,由國家司法行政部門統一管理。這樣有助於保障司法鑒定機構的獨立性和中立性。第三,設立司法鑒定機構,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是開展司法鑒定業務必須具備的,如住所、設備、資金、專業人員等。主管部門在批准設立司法鑒定機構時,需對上述諸項條件進行嚴格把關,以防止不具備基本條件的鑒定機構從事鑒定業務。司法鑒定對鑒定設備、儀器具有較高要求,主管部門在批准設立司法鑒定機構時,須對此進行嚴格審查。第四,將司法鑒定機構的設立分為兩種方式:申請設立與直接設立。前者針對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司法鑒定機構;後者則針對公、檢、法部門內部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關於後者,筆者的基本設想是:通過司法行政部門直接設立司法鑒定機構的方式,將公、檢、法內部設立的鑒定機構獨立出來,由司法行政部門重新進行整合,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的司法鑒定中心。該中心可在偵查機關內部設立派出機構,以便及時地對偵查活動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作出鑒定,但是,該派出機構在行政領導、編制、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都與偵查機關脫鉤。另外,考慮到偵查活動具有及時性的特點,偵查機關可以設立技術偵查人員。這些人員不具有鑒定人身分,而是協助偵查起訴的「專家輔助人」。由這些人員所提供的技術意見只能作為勘驗、檢查筆錄,其效力有別於司法鑒定機構所作的鑒定結論。

通過上述改革,有助於樹立司法鑒定機構中立的形象,有利於增強鑒定結論的公信力以及依據鑒定結論所作判決的權威性。同時,這也是對其他國家有益經驗的借鑒。現有資料表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均不存在直接隸屬於司法部門的鑒定機構。這些國家的犯罪偵查實驗室、司法科學實驗室等機構均是獨立設置,具有中立性,它們以接受委託的方式為司法部門服務。[5]

對於已經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還存在著後續性的管理問題。國家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年檢、公告的方式進行管理。年檢可一年或兩年進行一次,國家司法行政部門及司法鑒定人協會組織專家對司法鑒定機構的人員組成、學術成就、儀器設備數量與質量、內部管理制度、技術標准與技術含量等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以強化司法鑒定機構的自律意識,促使司法鑒定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各項建設,從而從制度上保障司法鑒定的質量。

三、司法鑒定人的資質控制

由於司法鑒定是對訴訟中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這就要求鑒定人須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或技能。在英美法系國家,鑒定人被稱為「專家證人」。鑒定人真正具備專家水準,是保障鑒定結論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的關鍵因素。

對於鑒定人資質的檢驗和控制,英美法系國家與大陸法系國家存在不同的做法。

英美法系國家大體上採取「法庭控制」的做法。對於什麼人能夠擔任鑒定人,法律並無專門的規定。原則上,所有「經過該學科科學教育」的人,或者「掌握從實踐中獲得的特別或專有知識」的人,[6]都可以作為鑒定人。《美國聯邦證據規則》第702條規定:「如果科學、技術或其他專業知識有助於事實審判者理解證據或者裁決爭議事實,則憑借知識、技能、經驗、訓練或教育而夠格為專家的證人,可以以意見或其他形式就此作證」。鑒定人是否具有就某一科學或技術性問題提供權威性證言的能力,要在法庭上接受審查,這被稱為訴訟中的「證人資格」的認定。[7]一般情況下,控辯雙方提出的任何一個專家證人,在陳述鑒定意見之前,都要由傳喚方就該專家的特別知識、經驗或技術水平進行詢問,對方也可以就此提出問題和表達疑義。雙方對該專家資格的審查,有時可以通過詢問他的受教育程度、學術水平、個人素養、有無鑒定失誤的經歷等方面來展開。控辯雙方還可直接請求將某一鑒定人排除在專家證人之外。當然,最後決定某一鑒定人能否擔任專家證人的是法官,而不是控辯雙方。

與英美法系國家不同,大陸法系國家大體上採取「庭前控制」的做法,建立專門的鑒定人資格制度。如法國和義大利建立了鑒定人名冊制度,由專門機構通過特定的考評和登錄程序,將全國具有司法鑒定資格的專家根據行業登記造冊,說明各自的受教育程度、學術成果、專業經歷等內容,供法官根據案件的需要從名冊中選任鑒定人。[8]由於訴訟活動中所涉及的專門性知識的廣泛性,鑒定人名冊不可能將訴訟中需要的所有鑒定人囊括其中,因此,法、意等國盡管建立了鑒定人名冊制度,但仍允許法官從未被登錄進名冊的專家中指定鑒定人。[9]

對於什麼人可以擔任鑒定人,我國法律沒有作明確的規定。原則上,所有具有專門性知識和經驗的人,只要受到公、檢、法部門的指派或者聘請,都可以擔任鑒定人。實踐中,擔任鑒定人的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公、檢、法部門內部設立的鑒定機構的人員;二是經國家司法行政機關授予司法鑒定資格的研究機構的專業人員;三是其他專業機構(如醫院、研究院所、大學等)的專業人員。在鑒定人資格問題上,我國既不同於英美法系國家,也不同於大陸法系國家。表面看來,我國鑒定人的資格要比英美法系國家嚴格一些,但實際上,公、檢、法部門各自獨立決定鑒定事項的制度,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鑒定人難以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的情況;同時,由於鑒定人一般不出庭,其鑒定人資格得不到控辯雙方和法庭的審查。與法、意等國相比,我國的鑒定人缺乏必要的資格考核和審查,鑒定人名冊制度未能得到建立,指定鑒定或委託鑒定的隨意性較大。從總體情況看,我國目前的鑒定人隊伍呈現出良莠不分的狀況,鑒定人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遠未形成。

改革我國現行鑒定人資格制度有兩條路徑:一條是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做法,採取「自由鑒定人」制度,由法庭對鑒定人是否具有「專家證人」資格進行審查;另一條是借鑒大陸法系國家的做法,在鑒定人的准入方面下功夫,建立專門的鑒定人名冊制度。

筆者認為,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採取後一種方式較為可行。主要理由在於:第一,相對前一種方式,後一種方式較為簡便。訴訟中需要進行鑒定的問題雖然多種多樣,但比較常見的是法醫學鑒定、物證技術學鑒定、法精神病學鑒定等類型。如果在這些領域對鑒定人的資格進行庭前控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重復鑒定、多頭鑒定等的發生,減輕人民法院的工作負擔。第二,我國盡管進行了審判方式的改革,但目前的訴訟模式仍然帶有濃厚的職權主義色彩,英美法系國家對抗式的審判方式難以完全移植到我國,亦即英美法系國家的「自由鑒定人」制度移植到我國存在較大的困難。在「自由鑒定人」制度下,對鑒定人資格的控制,依賴於控辯雙方的審查和法官的判斷。而我國刑事訴訟中律師參與辯護的案件不足50%,[10]辯方對鑒定人資格的審查能力明顯不足,法官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在短期內也難以徹底改變。因此,通過法庭審查控制鑒定人資質的目的難以實現。第三,英美法系國家與大陸法系國家在鑒定人資質控制上所採取的方式與其訴訟模式大體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如採取控辯式庭審方式就必須採用英美法系國家的「自由鑒定人」制度。義大利1988年在原有的職權主義的基礎上移植對抗式的審判方式,但仍通過建立鑒定人名冊制度來保障鑒定的質量。屬於英美法系國家的澳大利亞也對司法鑒定人實施資格許可管理,每兩年對鑒定人進行一次考核,對考核合格的鑒定人方予注冊並頒發證書。[11]以上情況表明,我國可以借鑒大陸法系國家司法鑒定製度的某些做法,建立起自己的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格與執業證書制度,通過庭前控制的方式來保障鑒定人的適格性。

四、司法鑒定的啟動權

英美法系國家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司法鑒定啟動模式因採用的訴訟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英美法系國家實行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訴訟程序由當事人雙方自行推動。一個案件是否需要專家鑒定,一般由當事人雙方自行決定,即當事人雙方平等地擁有司法鑒定的啟動權。[12]同時,「法庭可以指定經當事人同意的任何專家證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指定專家證人」。[13]這樣做是為了彌補當事人委託鑒定製度之不足。因為鑒定事項完全由當事人雙方決定、鑒定人由當事人雙方委任的做法,容易導致鑒定人喪失中立性和客觀性,鑒定結論也容易僅僅服務於當事人雙方的需要。

大陸法系國家實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鑒定被認為是幫助裁判者發現真相、實現正義的活動,被視為司法權的一部分,因此,司法鑒定的決定權由司法官行使。如《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156條規定:「任何預審法官或審判法官,在案件出現技術方面的問題時,可以根據檢察院的要求,或者依自己的職權,或者依一方當事人的要求,命令進行鑒定。」《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73條、第83條則規定,法官有權決定就某一專門事項進行鑒定,如發現鑒定人的鑒定尚有不足之處,還可以要求原鑒定人或者委託其他鑒定人進行新的鑒定。[14]控辯雙方如果認為案件需要由專家進行鑒定的,可以向法官提出請求,司法警察和檢察機構不擁有進行司法鑒定的直接決定權。

在採取混合式訴訟模式的義大利,當需要藉助專門的技術、科學或技藝能力進行調查或者獲取材料或評論時,法官可以任命合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並決定鑒定人的人數以及與鑒定有關的其他事項。[15]在法官未作出鑒定決定的情況下,各方當事人均可任命自己的技術顧問;在法官決定進行鑒定後,公訴人和當事人有權任命自己的技術顧問。[16]在日本,從其刑事訴訟法第165條、第179條、第223條、第224條規定的內容可以看出,法院可以命令有學識經驗的人進行鑒定,檢察官、檢察事務官或者司法警察職員為實施犯罪偵查而有必要時,可以要求被疑人以外的人到場囑托他進行鑒定……但因鑒定要對被疑人進行留置或者進入他人住宅、檢查身體、解剖屍體、發掘墳墓或者毀壞物品時,須經法院許可;被告人、被疑人或者辯護人,在不預先保全證據將會使該證據的使用發生困難時,以在第一次公審期日前為限,可以請求法官作出……鑒定的處分。[17]可見,在義大利和日本,鑒定的決定權主要由法院行使。對於控辯雙方在鑒定方面的權利,義大利採取了允許其聘請技術顧問的做法,日本則賦予控訴方有限制的鑒定啟動權,至於辯護方則僅有鑒定申請權。

英美法系國家與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不同的鑒定啟動模式,既與其所採用的訴訟模式有關,也與其對鑒定人的定位有關。在英美法系國家,鑒定人被視為一方證人,而在大陸法系國家則強調鑒定人的中立地位。例如,「德國的訴訟制度把鑒定人的性質理解為法官的助手,因此要求鑒定人必須中立於雙方當事者。」[18]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中,強調控辯雙方擁有平等地獲得專家幫助的權利,但在實際運作中,多方面的因素制約著辯方權利的行使:其一是不少被告人處於貧困狀況,缺乏聘請己方專家的財力;其二是辯護方往往難以取得用來鑒定的相關材料;其三是從專家的來源看,控訴方很容易從國家實驗室等機構聘請專家,而辯護方則只能求助於社會鑒定機構,因而職業鑒定人市場的發達與否影響著辯護方委託鑒定權的行使。總之,由於控辯雙方資源嚴重不平等,辯護方在獲得專家幫助方面的能力明顯弱於控訴方。因此,在美國,法律對法庭指定專家證人的權力也作了規定。相比較而言,大陸法系國家強調辯護方申請重新鑒定的權利,一旦鑒定人的中立地位及鑒定結論的可靠性受到質疑,辯護方可要求法庭重新鑒定。「被告人提出重新鑒定,只要有可能,警察、檢察官、法官應當允許。」[19]也有個別大陸法系國家,如荷蘭,賦予了被告人獨立獲得專家幫助的權利,如果辯護方要求檢察官傳喚專家的申請被拒絕,辯護方可自己聘請專家。[20]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參照蘇聯及大陸法系國家的模式採取司法官委託鑒定製度,其具體表現是: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鑒定人由人民法院委託或指定;在刑事訴訟中,鑒定人由公安、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當事人可以申請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但是否批准,決定權在公安、司法機關。與這種鑒定製度相配套,公、檢、法部門各自建立了隸屬於己的鑒定機構,以體現便利原則。這種鑒定製度具有強烈的職權主義色彩,特別是在刑事訴訟中,公、檢、法三機關平等地擁有對鑒定的決定權,與大陸法系國家鑒定決定權主要由法院行使的做法也有區別。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為了適應時代的變遷,我國進行了審判方式的改革,適當吸收了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的某些因素,庭審中對抗性的增強使當事人產生了自行聘請有利於己方的鑒定人的要求。此外,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現象的存在使得當事人對公安、司法機關所作鑒定結論的信任度下降,進一步刺激了當事人在公安、司法機關之外尋找鑒定人的需求。但依照我國三大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並沒有自行委託鑒定人的權利,當事人即使對「官方」認可的鑒定人及其鑒定結論存有較大異議,也只能被動地接受對自己的利益有重大影響的鑒定結論。這種狀況難以適應新的審判方式的要求。

改革我國現行的鑒定啟動制度,首先需要明確鑒定人的地位。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關於鑒定啟動制度的規定表明,鑒定人的地位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其作為對涉及科學的事項提供意見的人,以其所擁有的科學、技術或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幫助事實的判斷者理解證據或者斷定事實,被視為法院的輔助者和「科學的法官」,應當具有中立性;另一方面,由於科學本身的不確定性以及運用科學對鑒定事項進行分析、鑒別、判斷過程的復雜性,不同的專家對相同的問題存在意見分歧的情況並不罕見,這使得專家實際上有控方專家與辯方專家之分,這種情形類似於普通證人的劃分。因此,鑒定人又被稱之為「專家證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歐洲人權公約》均規定,刑事被告人享有「對他有利的證人在與對他不利的證人相同的條件下出庭和受訊問」的權利。這里所規定的刑事被告人的質證權明確指出了包括對專家證人的質證。

我國三大訴訟法均賦予了法官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力,這樣做與鑒定人的中立性相符合,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問題的關鍵是:我國是否應當賦予控辯雙方委託鑒定人的權利?這里涉及鑒定啟動模式的選擇問題。改革我國現行鑒定啟動制度,大致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第一種是借鑒法國、德國的做法,將司法鑒定事項的決定權一律賦予人民法院行使,而不再由公、檢、法三機關各自獨立享有,控辯雙方僅有鑒定申請權;第二種是借鑒美國的做法,賦予控辯雙方平等地委託鑒定人進行鑒定的權利,同時,人民法院擁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指定鑒定人的權力;第三種是借鑒義大利的做法,鑒定的決定權由人民法院行使,控辯雙方可以聘請自己的技術顧問。

筆者認為,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採取第二種方案較為適宜。主要理由在於:(1)該方案是一種較為簡便易行的方案。第一種和第三種方案均涉及對我國現行刑事訴訟體制的整體性改造。因為將鑒定事項的決定權統一交由人民法院行使,需要相應地在人民法院內部設立類似於法國、德國「預審法官」的「審查法官」,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在訴訟過程中一旦發現需要鑒定的事項,應當向「審查法官」提出申請,以啟動鑒定程序。從我國現行鑒定製度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有權指派或聘請鑒定人,人民法院也可決定進行鑒定。按照第二種方案,惟一需要增加的是當事人自行委託鑒定人的權利。(2)採取第二種方案,與我國審判方式改革的精神相吻合。我國的審判方式從大陸法系國家的審問式逐漸向英美法系國家的對抗式轉換,與此相適應,控辯雙方在訴訟過程中的平等性、主動性應當得到增強。我國刑事訴訟法已經賦予了控訴方委託鑒定人的權利,目前亟待加強的是辯護方在此方面的權利。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舉證責任的強化,要求賦予其相應的舉證手段,在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產品質量損害、醫療事故、人身傷害賠償等案件中,當事人提出具體的訴訟請求往往需要以相關的鑒定結論為依據,因此,有必要改變法官獨攬鑒定啟動權的做法,賦予當事人自行委託鑒定人的權利。(3)採取第二種方案,有利於加強對法官權力的制約。採取第二種方案,意味著在鑒定的啟動方面,實行一種以控辯雙方為主導、法官為補充的鑒定製度。在我國法官素質偏低且司法不公現象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這樣做有利於對法官權力的行使形成一定的制約。

㈡ 司法鑒定與偵查實驗的區別

1、兩者的成立依據不同:

根據2005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工作管理的決定》設立。公安機關的法醫鑒定(俗稱法醫中心)是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105條規定:「為了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徵、傷害或者生理狀態,可以對人進行檢查。」被告拒絕檢查的,偵查人員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強制檢查。婦女的身體檢查應由女工作人員或醫生進行。」和設置。

2、不同的社會兼職:

法醫鑒定中心是公安機關內部機構,由公安機關管理。司法鑒定機構依法設立(法定條件下也可以設立),由司法機關(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全國估價師、評估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管理。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專家證人、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單編制和公告。

3、是業務范圍不同:

法醫鑒定是以活體損傷的鑒定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臨床醫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並解決涉及法律問題的人體傷、殘及其他生理、病理等問題;司法鑒定則包括了,物,事等鑒定對象,涉及更廣泛。

4、是受鑒時限寬度不同:

法醫鑒定須及時鑒定,多為臨事臨床鑒定,而司法鑒定可以事後進行,相對時間寬度要大的多。

(2)公正法官權擴展閱讀:

司法程序中有關技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運用醫學、生物學、人類學及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對與人身有關的活體、屍體及生物物證等的檢驗鑒定工作,從而取得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時間、傷害程度、凶器種類、血型分析、事實確認等結論性意見。

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

㈢ 中國法律大全

更多詳情參考http://ds.eywe.com/law/index.htm

  1. 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英文版)
    ·反分裂國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江蘇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
    ·殘疾人權利公約
    ·宗教事務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陪審員管理辦法(試行)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等級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等級暫行規定
    ·公務員錄用規定(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法規規章備案條例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
    ·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2004-20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保障法官權利的若干規定
    ·法官行為規范(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人民陪審員選任、培訓、考核工作的實施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1999-2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 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關於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裁判文書中如何引用刑法修正案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電力設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江蘇量刑指導規則(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危害軍事通信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國保監會關於在行政執法中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公證員出具公證書有重大失實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

  3. 民商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軟體產品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
    ·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
    ·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票據管理實施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
    ·拍賣管理辦法
    ·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管理辦法
    ·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
    ·股權出資登記管理辦法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
    ·金融機構撤銷條例
    ·國內船舶管理業規定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涉及汶川地震相關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外商投資礦產勘查企業管理辦法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
    ·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權人對人員下落不明或者財產狀況不清的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案件如何處理的批復
    ·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
    ·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郵政普遍服務監督管理辦法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商業助學貸款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准則
    ·房屋登記簿管理試行辦法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
    ·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關於查詢、凍結、扣劃證券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
    ·航道工程竣工驗收管理辦法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英文版)
    ·金融企業財務規則
    ·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關於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後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復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拾得他人信用卡並在自動櫃員機(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
    ·辦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關於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於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森林遭受嚴重破壞的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關於辦理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油氣、破壞油氣設備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於具有科學價值的古化石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4. 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律師事務所收費程序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五個嚴禁」的規定》和《關於違反「五個嚴禁」規定的處理辦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
    ·監察機關審理政紀案件的暫行辦法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勞動教養試行辦法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五批)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六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停止執行死刑程序有關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一審行政判決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調卷函樣式》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行政訴訟證據文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收費監督管理的規定
    ·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規范司法解釋施行日期有關問題的通知
    ·人民檢察院勞教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獄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外執行檢察辦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
    ·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工作規定
    ·人民法院獎勵暫行規定
    ·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內務條令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執法行為規范(試行)
    ·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組織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充分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確保死刑案件辦理質量的若干規定
    ·[江蘇省]關於刑事案件證據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准
    ·看守所留所執行刑罰罪犯管理辦法
    ·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關於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犯罪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關於辦理輕傷害案件的暫行規定》
    ·公安部關於印發《公安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務督察工作暫行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案由的暫行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高級人民法院統一管理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的若干規定
    ·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
    ·關於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
    ·公證員職業道德基本准則
    ·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幾個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民法院國家賠償確認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程序的暫行規定
    ·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保障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依法執業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於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
    ·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范圍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於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

  5. 行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人事爭議處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信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國家賠償案件文書樣式(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傷殘撫恤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通知
·公證程序規則
·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查辦法
·鄉村醫生考核辦法
·地震預報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條文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無線電台執照管理規定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條文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退耕還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土地復墾規定
·植物檢疫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
·殯葬管理條例
·地名管理條例
·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
·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城建監察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
·出版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司法行政系統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撫恤辦法
·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強制戒毒所管理辦法
·強制戒毒辦法
·收容教育所管理辦法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專利代理條例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
·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
·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28條 發布:2024-12-26 16:50:44 瀏覽:918
行政法與民商法的關系 發布:2024-12-26 16:41:14 瀏覽:694
經濟法基礎題型及分值 發布:2024-12-26 16:20:54 瀏覽:697
法院拍賣車有違章 發布:2024-12-26 15:54:33 瀏覽:834
公司安全經理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6 15:53:50 瀏覽:310
有法律效力的貨款欠條模板 發布:2024-12-26 15:51:28 瀏覽:829
民法通則還 發布:2024-12-26 15:31:44 瀏覽:439
房地產行業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5:31:44 瀏覽:857
無錫市匯恆法律咨詢有限公司 發布:2024-12-26 15:18:23 瀏覽:172
微信聊天記錄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4-12-26 14:52:36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