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法官改革
1. 法官法第十二條對初任法官的資格怎樣理解
律師解答:
本條共分二款。
第一款是關於擔任初任法官資格的規定。
實行法官資格制度,特別是實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是對現行法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保證法官素質的重要舉措。根據本款的規定,在德才兼備的基礎上,初任法官除具備法官條件外,還必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這里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是指國家對初任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資格實行統一的司法考試制度,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制定司法考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在全國范圍內予以實施的一項考試制度。這里的「具備法官條件」是指初任法官必須符合本法第九條規定的條件,即具有以下條件: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年滿二十三歲;3.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5.身體健康;6.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條第二款是關於院長、副院長人選條件的規定。
根據本款的規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應當從法官或者其他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即擔任院長、副院長有兩個途徑:一是從現職法官隊伍中擇優提出人選;二是考慮到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從院外調來擔任院長或者副院長。這兩種方法也是我們多年來的實踐總結,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修改法官法,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人民法院改革的需要,對由於人事改革或者機構調整的需要從法院系統外調來擔任院長、副院長的人選規定了嚴格的條件限制,即也必須具備法官條件,必須符合本法第九條的規定。重點是第九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即該人選必須是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則不能擔任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2. 省高院去基層入額有工作年限要求嗎
有要求。
基層入額要求的工作年限根據基層法院、中院、高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時,各地也可能有所不同,以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為例,中院法官助理在本院初任法官(入額)應具備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含掛職)的有關要求。
從法官助理中產生的「考訓模式」初任法官一概到基層法院初始任職,其他類型初任法官作為例外可不受此限。按照帕累托改進理論,資源配置應當朝著組織利益總體得到改善的方向開展,方得以較少阻力地順利推行。推行初任法官基層任職要兼顧宏觀、中觀、微觀各個層面,使法院整體利益、法院個體利益、法官個人利益均不應因改革受損,而是有所增益。
3. 入額要從基層入額,怎麼看
是正確觀念。現行員額制有一個核心觀念,就是初任員額法官、檢察官都要從基層院開始。 也就是司法官必須要從基層院開始干起,這樣才能積累作為豐富的司法經驗,然後再逐級遴選到上級司法機關。 目前,能夠在上級院本院入額的,都是過渡性政策,也就是老人老辦法。所以確定的標准就是在本院任命為助檢員和助審員的身份,這已經是一個歷史性的身份了,在2016年改革開始肯定是不能再認命了,事實上很多地方在2014年、2015年開始就已經不再任命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人在上級院已經有了六七年的司法官身份了,因為改革前助檢員和助審員都是司法官嘛,都可以獨立辦案的。
拓展資料
1、 按照目前的政策,如果在司改前,你在中院沒有被任命過審判員或助理審判員的,即員額外法官的,那麼必須去基層法院入額,一般是要求5年助理經驗,才有資格下去入額,如果是研究生學歷有可能4年就有資格到基層入額,這個各地可能有出入。一般是到城區基層法院入額,不會太偏遠的法院,要不然誰還願意去基層入額啊,案多人少責任大不說,以後能不能回到中院還很難說。目前沒有相關的政策對上級法院到下級法院入額的,再遴選回上級法院有優待政策,想回去,要各顯神通了。
2、 中院的助理確實要苦逼一些,如果一開始在基層法院,入額應該比在中院快一些吧,至少不用兜兜繞繞了。中院最近幾年應該囤積了大量的法官助理,這很難消耗掉的,而且也很難正常的輪轉。只是有人看不到。 員額制的初衷是法官精英制,只是改著改著就變了,現在的邏輯就是:因為法官數量少,所以能成為法官的就是精英。 年輕的助理們一般都是法學專業出身,能考上大學通過司法考試再考上公務員,水平都不會太差,卻在最好的年紀干著最苦的活,等到可以入額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消耗掉了精氣神
4. 員額法官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為嚴格貫徹中央、省委、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完善人員分類管理制度,進一步落實法官員額制改革,加強對員額法官的動態管理,根據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有關精神和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員額法官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法律依據:《員額法官動態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條 初任員額法官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從專業角度把關,按法官遴選條件和程序遴選後提出人選,由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審議決定。
第二條 員額配置應當向一線辦案部門傾斜,辦公室、政工黨務、紀檢監察、培訓教育、司法技術、後勤保障等部門不得設置員額崗位。
第三條 新任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應當由員額法官擔任。法院審判部門中層幹部一般由員額法官擔任。
5. 監察官以後需要法律職業資格嗎
根據《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的規定,對於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申請律師執業、公證員執業和初次擔任法律類仲裁員,以及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法律顧問的公務員,均要求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以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然而,對於初任監察官而言,該辦法並未將其納入上述規定之中。因此,初任監察官不需要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監察官作為國家監察機關中負責監督和調查的人員,其職責和使命與上述其他職業有所不同。在當前的法律框架下,監察官的選拔和任用更多地依賴於其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和道德素養。雖然國家對於監察官的培訓和考核有嚴格的規定,但並未將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作為必要條件。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監察官可以忽視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在實際工作中,監察官需要具備扎實的法律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因此,對於監察官而言,積極參與法律培訓、自學相關法律知識,以及通過其他途徑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對於監察官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未來,是否需要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或許會成為一個需要重新考慮的問題。但無論如何,監察官應當始終保持對法律知識的敬畏之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6. 檢察官法規定初任檢察官參加司考的意義
第十三條 初任檢察官採用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並且具備檢察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應當從檢察官或者其他具備檢察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釋義】 本條是關於檢察官資格制度的規定。
本條是對原檢察官法第十三條的修改,相對原規定,主要有以下兩點修改:1.將初任檢察官原參加的檢察院內部組織的初任考試改為參加「國家統一司法考試」。這是本次修改檢察官法增加的最重要內容。主要目的是促進司法公正,懲治司法腐敗,改變當前檢察官素質低下、人員混雜、違法辦案等現象。作為社會公正的一道屏障,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和人民的意志執行法律,而檢察官作為執行者,其素質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從檢察官資格入手,把好進人關,爭取建立精通法律、熟悉業務、政治堅定、清正廉明的檢察官隊伍。同時,統一司法考試是世界許多國家採取的法律資格確認辦法,事實與實踐證明,這將有利於提高檢察官素質,建立高素質的檢察官隊伍。2.將「擔任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應當從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改為「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應當從檢察官或者其他具備檢察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這條修改的意義也非常重大,刪去「檢察委員會委員」的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從檢察院系統外還未取得檢察官資格的人調入檢察院擔任檢察委員會委員的,必須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以提高檢察官隊伍的素質。對於檢察長、副檢察長的人選,原檢察官法規定為「應當從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實踐證明此規定的弊端較多,不利於檢察官隊伍的建設,特別是一些不具有法律工作經驗的人員進入檢察院的領導崗位,外行領導內行,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對政策的理解來領導檢察院的工作,往往會陷入經驗主義的錯誤。當然,也有些經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和努力,無論領導能力,還是法律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實踐證明能夠勝任本職工作。但是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遠目標出發,我們應當對檢察長和副檢察長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考慮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實際,因此,本條規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應當從檢察官或者其他具備檢察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本條共分二款。
第一款是關於擔任初任檢察官資格的規定。
實行檢察官資格制度,特別是實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是對現行檢察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保證檢察官素質的重要舉措。根據本款的規定,在德才兼備的基礎上,初任檢察官除具備檢察官條件外,還必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這里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是指國家對初任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資格實行統一的司法考試制度,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制定司法考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在全國范圍內予以實施的一項考試制度。這里的「具備檢察官條件」是指初任檢察官必須符合本法第十條規定的條件,即具有以下條件: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年滿二十三歲;3.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5.身體健康;6.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條第二款是關於檢察長、副檢察長人選條件的規定。
根據本款的規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應當從檢察官或者其他具備檢察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即擔任檢察長、副檢察長有兩個途徑:一是從現職檢察官隊伍中擇優提出人選;二是考慮到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從院外調來擔任檢察長或者副檢察長。這兩種方法也是我們多年來的實踐總結,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修改檢察官法,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人民檢察院改革的需要,對由於人事改革或者機構調整的需要從檢察院系統外調來擔任檢察長、副檢察長的人選規定了嚴格的條件限制,即也必須具備檢察官條件,必須符合本法第十條的規定。重點是第十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即該人選必須是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工作滿二年。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則不能擔任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
7. 如何理解法官法12條第7款
本條共分二款。第一款是關於擔任初任法官資格的規定。本條第二款是關於院長、副院長人選條件的規定。
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實行法官資格制度,特別是實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是對現行法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保證法官素質的重要舉措。根據本款的規定,在德才兼備的基礎上,初任法官除具備法官條件外,還必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
擔任院長、副院長有兩個途徑:一是從現職法官隊伍中擇優提出人選。
8.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有哪65項
因為字數有限制,現簡要向您列明。若要看全部內容,您可以登陸中國法院網搜索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 》(法發〔2015〕3號 )
1. 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
2.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法院。
3. 推動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根據知識產權案件的特點和審判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律的專門程序、管轄制度和審理規則。
4. 改革行政案件管轄制度。
5. 改革海事案件管轄制度。
6. 改革環境資源案件管轄制度。
7. 健全公益訴訟管轄制度。
8.繼續推動法院管理體制改革。
9. 改革軍事司法體制機制。
10. 全面貫徹證據裁判原則。強化庭審中心意識,落實直接言詞原則,嚴格落實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發揮庭審對偵查、起訴程序的制約和引導作用。堅決貫徹疑罪從無原則,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進一步明確非法證據的范圍和排除程序。
11. 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機制。
12.健全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
13. 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14.完善民事訴訟證明規則。
15. 建立庭審全程錄音錄像機制。
16. 規范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
17. 改革案件受理制度
18. 完善分案制度。
19. 完善審級制度。
20. 強化審級監督。
21. 完善案件質量評估體系。
22. 深化司法統計改革。
23. 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機制。
24. 深化執行體制改革。
25. 推動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26. 深化司法領域區際國際合作。
27. 健全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機制。選拔政治素質好、辦案能力強、專業水平高、司法經驗豐富的審判人員擔任主審法官。獨任制審判以主審法官為中心,配備必要數量的審判輔助人員。合議制審判由主審法官擔任審判長。合議庭成員都是主審法官的,原則上由承辦案件的主審法官擔任審判長。完善院、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擔任審判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的工作機制。改革完善合議庭工作機制,明確合議庭作為審判組織的職能范圍,完善合議庭成員在交叉閱卷、庭審、合議等環節中的共同參與和制約監督機制。改革裁判文書簽發機制。
28. 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明確主審法官、合議庭及其成員的辦案責任與免責條件,實現評價機制、問責機制、懲戒機制、退出機制與保障機制的有效銜接。主審法官作為審判長參與合議時,與其他合議庭成員權力平等,但負有主持庭審活動、控制審判流程、組織案件合議、避免程序瑕疵等崗位責任。科學界定合議庭成員的責任,既要確保其獨立發表意見,也要明確其個人意見、履職行為在案件處理結果中的責任。
29. 健全院、庭長審判管理機制。明確院、庭長與其職務相適應的審判管理職責。規范案件審理程序變更、審限變更的審查報批制度。健全訴訟卷宗分類歸檔、網上辦案、審判流程管控、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的內部督導機制。
30. 健全院、庭長審判監督機制。明確院、庭長與其職務相適應的審判監督職責,健全內部制約監督機制。完善主審法官會議、專業法官會議機制。規范院、庭長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監督機制,建立院、庭長在監督活動中形成的全部文書入卷存檔制度。依託現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主審法官、合議庭行使審判權與院、庭長行使監督權的全程留痕、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機制,確保監督不缺位、監督不越位、監督必留痕、失職必擔責。
31. 健全審判管理制度。發揮審判管理在提升審判質效、規范司法行為、嚴格訴訟程序、統一裁判尺度等方面的保障、促進和服務作用,強化審判流程節點管控,進一步改善案件質量評估工作。
32. 改革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合理定位審判委員會職能,強化審判委員會總結審判經驗、討論決定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的宏觀指導職能。建立審判委員會討論事項的先行過濾機制,規范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和涉及國家外交、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復雜案件外,審判委員會主要討論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完善審判委員會議事規則,建立審判委員會會議材料、會議記錄的簽名確認制度。建立審判委員會決議事項的督辦、回復和公示制度。建立審判委員會委員履職考評和內部公示機制。
33. 推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落實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拓寬人民陪審員選任渠道和范圍,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確保基層群眾所佔比例不低於新增人民陪審員三分之二。進一步規范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條件,改革選任方式,完善退出機制。明確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職權,完善隨機抽取機制。改革陪審方式,逐步實行人民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加強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職的經費保障。建立人民陪審員動態管理機制。
34. 推動裁判文書說理改革。根據不同審級和案件類型,實現裁判文書的繁簡分流。加強對當事人爭議較大、法律關系復雜、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一審案件,以及所有的二審案件、再審案件、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裁判文書的說理性。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當事人爭議不大的一審民商事案件和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的一審輕微刑事案件,使用簡化的裁判文書,通過填充要素、簡化格式,提高裁判效率。重視律師辯護代理意見,對於律師依法提出的辯護代理意見未予採納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完善裁判文書說理的剛性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裁判文書說理的評價體系,將裁判文書的說理水平作為法官業績評價和晉級、選升的重要因素。
35. 完善司法廉政監督機制。改進和加強司法巡查、審務督察和廉政監察員工作。建立上級紀委和上級法院為主、下級法院協同配合的違紀案件查處機制,實現紀檢監察程序與法官懲戒程序的有序銜接。建立法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依法規范法院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
36. 改革涉訴信訪制度。完善訴訪分離工作機制,明確訴訪分離的標准、范圍和程序。健全涉訴信訪終結機制,依法規范涉訴信訪秩序。建立就地接訪督導機制,創新網路辦理信訪機制。推動建立申訴案件律師代理制度。探索建立社會第三方參與機制,增強涉訴信訪矛盾多元化解合力。
(五)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增進公眾對司法的了解、信賴和監督。到2015年底,形成體系完備、信息齊全、使用便捷的人民法院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立覆蓋全面、系統科學、便民利民的司法為民機制。
37. 完善庭審公開制度。建立庭審公告和旁聽席位信息的公示與預約制度。對於依法應當公開審理,且受社會關注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已有條件范圍內,優先安排與申請旁聽者數量相適應的法庭開庭。有條件的審判法庭應當設立媒體旁聽席,優先滿足新聞媒體的旁聽需要。
38. 完善審判流程公開平台。推動全國法院政務網站建設。建立全國法院統一的訴訟公告網上辦理平台和訴訟公告網站。繼續加強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網站建設,完善審判信息數據及時匯總和即時更新機制。加快建設訴訟檔案電子化工程。推動實現全國法院在同一平台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方便當事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在線獲取審判流程節點信息。
39. 完善裁判文書公開平台。加強中國裁判文書網網站建設,完善其查詢檢索、信息聚合功能,方便公眾有效獲取、查閱、復制裁判文書。嚴格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實現四級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公開的生效裁判文書統一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
40. 完善執行信息公開平台。整合各類執行信息,推動實現全國法院在同一平台統一公開執行信息,方便當事人在線了解執行工作進展。加強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布力度,充分發揮其信用懲戒作用,促使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完善被執行人信息公開系統建設,方便公眾了解執行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41. 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公開制度。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和案件辦理程序,確保相關案件公開、公正處理。會同刑罰執行機關、檢察機關推動網上協同辦案平台建設,對執法辦案和考核獎懲中的重要事項、重點環節,實行網上錄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從制度和技術上確保監督到位。建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信息網,實現三類案件的立案公示、庭審公告、文書公布統一在網上公開。
42. 建立司法公開督導制度。強化公眾對司法公開工作的監督,健全對違反司法公開規定行為的投訴機制和救濟渠道。充分發揮司法公開三大平台的監督功能,使公眾通過平台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成為人民法院審判管理、審判監督和改進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
43. 完善訴訟服務中心制度。加強訴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完善訴訟服務大廳、網上訴訟服務平台、12368司法服務熱線。建立網上預約立案、送達、公告、申訴等工作機制。推動遠程調解、信訪等視頻應用,進一步拓展司法為民的廣度和深度。
44. 完善人民法庭制度。優化人民法庭的區域布局和人員比例。積極推進以中心法庭為主、社區法庭和巡迴審判點為輔的法庭布局形式。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完善人民法庭便民立案機制。優化人民法庭人員構成。有序推進人民法庭之間、人民法庭和基層人民法院其他庭室之間的人員交流。
45. 推動送達制度改革。推動建立當事人確認送達地址並承擔相應法律後果的約束機制,探索推廣信息化條件下的電子送達方式,提高送達效率。
46. 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繼續推進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糾紛解決機制與訴訟的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引導當事人選擇適當的糾紛解決方式。推動在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勞動保障、醫療衛生、交通事故、物業管理、保險糾紛等領域加強行業性、專業性糾紛解決組織建設,推動仲裁製度和行政裁決制度的完善。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商事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進程,構建系統、科學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
47. 推動實行普法責任制。強化法院普法意識,充分發揮庭審公開、文書說理、案例發布的普法功能,推動人民法院行使審判職能與履行普法責任的高度統一。
(六)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重心,全面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和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法院人員管理制度。
48. 推動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官單獨職務序列。健全法官助理、書記員、執行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管理制度。科學確定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數量比例,建立審判輔助人員的正常增補機制,切實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負擔。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探索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優化審判輔助人員結構。探索推動司法警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行政人員管理制度。
49. 建立法官員額制度。根據法院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人口數量(含暫住人口)、案件數量、案件類型等基礎數據,結合法院審級職能、法官工作量、審判輔助人員配置、辦案保障條件等因素,科學確定四級法院的法官員額。根據案件數量、人員結構的變化情況,完善法官員額的動態調節機制。科學設置法官員額制改革過渡方案,綜合考慮審判業績、業務能力、理論水平和法律工作經歷等因素,確保優秀法官留在審判一線。
50. 改革法官選任制度。針對不同層級的法院,設置不同的法官任職條件。在國家和省一級分別設立由法官代表和社會有關人員參與的法官遴選委員會,制定公開、公平、公正的選任程序,確保品行端正、經驗豐富、專業水平較高的優秀法律人才成為法官人選,實現法官遴選機制與法定任免機制的有效銜接。健全初任法官由高級人民法院統一招錄,一律在基層人民法院任職機制。配合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改革,健全預備法官訓練制度。適當提高初任法官的任職年齡。建立上級法院法官原則上從下一級法院遴選產生的工作機制。完善將優秀律師、法律學者,以及在立法、檢察、執法等部門任職的專業法律人才選任為法官的制度。健全法院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院人員互聘計劃。
51. 完善法官業績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符合規律的法官業績評價機制,完善評價標准,將評價結果作為法官等級晉升、擇優遴選的重要依據。建立不適任法官的退出機制,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52. 完善法官在職培訓機制。嚴格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堅持分類、分級、全員培訓,著力提升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和裁判文書寫作能力。改進法官教育培訓的計劃生成、組織調訓、跟蹤管理和質量評估機制,健全教學師資庫、案例庫、精品課件庫。加強法官培訓機構和現場教學基地建設。建立中國法官教育培訓網,依託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廣網路教學,實現精品教學課件由法院人員免費在線共享。大力加強基層人民法院法官和少數民族雙語法官的培訓工作。
53. 完善法官工資制度。落實法官法規定,研究建立與法官單獨職務序列配套的工資制度。
(七)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動完善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各項制度,優化司法環境,樹立司法權威,強化職業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到2018年底,推動形成信賴司法、尊重司法、支持司法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
54. 推動省級以下法院人員統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推動建立省級以下地方法院人員編制統一管理制度。推動建立省級以下地方法院法官統一由省級提名、管理並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
55. 建立防止干預司法活動的工作機制。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推動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審判執行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按照案件全程留痕要求,明確審判組織的記錄義務和責任,對於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的批示、函文、記錄等信息,建立依法提取、介質存儲、專庫錄入、入卷存查機制,相關信息均應當存入案件正卷,供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查詢。
56. 健全法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合理確定法官、審判輔助人員的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工作標准。明確不同主體、不同類型過錯的甄別標准和免責事由,確保法官依法履職行為不受追究。非因法定事由,未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完善法官申訴控告制度,建立法官合法權益因依法履職受到侵害的救濟機制,健全不實舉報澄清機制。在國家和省一級分別設立由法官代表和社會有關人員參與的法官懲戒委員會,制定公開、公正的法官懲戒程序,既確保法官的違紀違法行為及時得到應有懲戒,又保障其辯解、舉證、申請復議和申訴的權利。
57. 完善司法權威保障機制。推動完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藐視法庭權威等犯罪行為的追訴機制。推動相關法律修改,依法懲治當庭損毀證據材料、庭審記錄、法律文書和法庭設施等嚴重藐視法庭權威的行為,以及在法庭之外威脅、侮辱、跟蹤、騷擾法院人員或其近親屬等違法犯罪行為。
58. 強化訴訟誠信保障機制。建立訴訟誠信記錄和懲戒制度。依法懲治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行為,將上述三類行為信息納入社會徵信系統。探索建立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受害人損害賠償之訴。
59. 優化行政審判外部環境。健全行政機關負責人依法出庭應訴制度,引導、規范行政機關參加訴訟活動。規范司法建議的製作和發送,促進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60. 完善法官宣誓制度。完善法官宣誓制度,經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任命的法官,正式就職時應當公開向憲法宣誓。
61. 完善司法榮譽制度。明確授予法官、審判輔助人員不同類別榮譽的標准、條件和程序,提升法院人員的司法職業尊榮感和歸屬感。
62. 理順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關系。科學設置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機構,規范和統一管理職責,探索實行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的相對分離。改進上下級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機制,明確上級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部門對下級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的監管職能。
63. 推動人民法院財物管理體制改革。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推動省級以下地方法院經費統一管理機制改革。完善人民法院預算保障體系、國庫收付體系和財務管理體系,推動人民法院經費管理與保障的長效機制建設。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收取的訴訟費、罰金、沒收的財物,以及追繳的贓款贓物等,統一上繳省級國庫。加強「兩庭」等場所建設。建立人民法院裝備標准體系。
64. 推動人民法院內設機構改革。按照科學、精簡、高效的工作要求,推進扁平化管理,逐步建立以服務審判工作為重心的法院內設機構設置模式。
65. 推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加快「天平工程」建設,著力整合現有資源,推動以服務法院工作和公眾需求的各類信息化應用。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達到100%,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分別達到95%和85%以上。
9. 改革後司法考試有哪些變化
12月20日,中辦、國辦公布的《關於完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制度的意見》明確,司法考試制度將調整為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司法考試改革從「國家統一組織的從事特定法律職業的資格考試」到「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
《意見》規定,建立健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將現行司法考試制度調整為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改革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加強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科學化、標准化、信息化建設。《意見》要求,建立法律職業人員任職前培訓制度,統一職前培訓的內容和方式,加強職前培訓的組織保障。為完善對法律職業資格的管理,《意見》提出,要加強法律職業資格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建立法律職業資格檔案管理和信息發布制度,建立法律職業資格暫停、吊銷制度。
「特定法律職業」,實施辦法對此明確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證員。而這次改革之後,除了上述四個職業外,還會有其他涉及法律相關領域工作的職業需要進行司法考試。
哪些職業納入司法考?《意見》是這樣表述的:「將部分涉及對公民、法人權利義務的保護和克減、具有準司法性質的法律從業人員納入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范圍」。
如果按照調整後的考試范圍,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乃至人民警察,這些職業與公民、法人的權利義務均密切相關,將有望被納入司法考試范圍;同時,在公檢法系統外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的職業,以及在社會組織中從事法律服務相關的職業,今後也都有可能需要司法考試的「准入門檻」。
明確法律職業人員范圍:
法律職業人員是指具有共同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倫理和從業資格要求,專門從事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和法律教育研究等工作的職業群體。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法律顧問、仲裁員(法律類)及政府部門中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的人員,應當取得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國家鼓勵從事法律法規起草的立法工作者、其他行政執法人員、法學教育研究工作者等,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職業資格。
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的條件:
取得國家統一的法律職業資格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具備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並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獲得其他相應學位從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
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獲得通過,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10. 司法體制改革,法院執行局將怎樣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法院執行好像說是歸公安去執行,估計按照這樣的話法院執行局有可能會並到公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