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① 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地址
西寧市城東區互助東路25號。根據網路地圖顯示,西寧市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2月5日,1957年改建為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審判辦公樓坐落於西寧市城東區互助東路25號。最近的公交站牌是寧誠佳苑,公交車33路,102路,105路等都經過該站牌。
② 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曝光273名「老賴」是怎麼回事
6月23日,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2017年西寧市第二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包括失信自然人204名、失信企業法人69個,此次曝光的失信人名單將全部錄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失信個人在出國、出境、乘坐飛機、軟卧、高鐵、動車、住宿高檔酒店等諸多方面將會受到限制。
接下來,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把此次被列入「黑名單」的被執行人信息向政府有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等進行通報,供相關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為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點贊,同時也希望能夠加大執行力度,讓「老賴」無處藏身。
③ 青海省中級人民法院有哪些部門
青海省簡稱青,位於中國西北地區中南部,地處青藏高原,長江、黃河上游。東部和北部與甘肅省相接,西南部毗連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鄰接四川省,西北部毗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北緯31°39'~39°19',東經89°35'~103°04'。東西跨1200公里,南北縱貫800公里,面積72.12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7.5%,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居中國第四位。青海省轄6州、1地、1市:西寧市、海東地區行政公署、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總計有51個縣級行政單位。全省現有人口約550多萬,聚居著漢、藏、回、蒙古、撒拉、土族等的54個民族。 1949年9月5日,青海西寧解放。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於同年12月1日建立。 1949年到1956年,是我省人民法院創建和重要發展階段。人民法院通過法律手段處理了大量婚姻和其他民事糾紛案件,為徹底摧毀舊制度,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保障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到1956年底,全省共建立各級法院 42個,為以後的逐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1957年開始反右派斗爭到1978年12月黨的11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的20年間,我省法院建設和發展遭受到左的路線的嚴重干擾和破壞,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成為我省法院建設和發展極為緩慢的時期。 1978年起,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刻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並確立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方針,我省法院各項工作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全省現有人民法院55個,其中高級法院1個,中級法院8個,基層法院46個,人民法庭111個(固定法庭76個,巡迴法庭35個)。全省法院在職幹警2348人,其中法官1387人,佔59.1%;基層法院幹警1652人,佔70.4%;少數民族幹警1032人,佔44%;婦女幹警752人,佔32%。全部幹警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947人,占幹警總數的82.9%。 多年來,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各項審判職能,為建設和諧文明富裕新青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1年經中共青海省委審批,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內設辦公室、政治部、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知識產權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研究室、宣傳信息處、司法行政管理裝備處等十三個職能部門、機關黨委、紀檢組(與監察室合署)。 省法院各部門主要職責是 辦公室 協助院領導組織、協調、處理司法公務;督辦院黨組會議、院長辦公會議決定事項和院領導批示交辦的事項;負責與人大代表的聯絡工作,督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提案和建議;負責法院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重要文件、報告的起草和本院重大工作部署的調查研究;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負責院文秘、機要、保密、檔案管理等。 政治部 協助有關部門,對全省法院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進行管理;協助地方黨委考察協管幹部人選,協助地方黨委加強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負責人民法院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工作,組織法院系統評先創優、表彰獎勵活動;負責對各類人員的考錄、調配、考核、任免等組織人事管理工作;負責法官等級評定的管理工作;依據《人民警察法》和有關政策、法規,負責全省法院司法警察執勤、訓練、考核以及警銜的申報、審批等工作;負責省院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內設組織人事處、幹部教育培訓處和法警總隊。 立案庭 對省高級人民法院辦理的各類案件進行立案;審查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審查不服下級法院生效裁判的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處理來信、來訪;審理管轄爭議案件;負責司法救助事宜;對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限流程管理。 刑事審判庭(掛少年案件審判庭牌子) 依法審判刑事第一、二審案件;復核死刑案件;辦理減刑、假釋案件,指導全省法院減刑、假釋工作;辦理相關大案要案的協調、指導事宜;指導全省法院少年案件審判工作。 民事審判第一庭 依法審判第一、二審有關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不當得利等傳統民事案件;房地產案件;不動產相鄰關系案件;農村承包合同案件;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侵權案件;審理申請撤銷相關仲裁的案件;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審批中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指導人民法庭工作。 民事審判第二庭 依審判第一、二審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案件;審判第一、二審證券、期貨、票據、公司、破產案件;審理申請撤銷相關仲裁的案件;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審批中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民事審判第三庭 依法審理第一、二審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技術合同、不正當競爭等知識產權案件;審查處理不服下級法院生效裁判的知識產權申請再審案件;審判第一、二審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和侵權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理涉外仲裁條款效力的案件;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審批中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行政審判庭(掛賠償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依法審判第一、二審行政案件和行政賠償案件;審查處理不服下級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申訴案件;審判檢察機關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法院作出的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案件;審批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賠償委員會辦公室依法辦理賠償委員會受理的國家賠償案件;執行賠償委員會決定的事項;審理國家賠償告訴、申訴案件;監督、指導全省法院國家賠償工作。 審判監督庭 審判檢察機關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法院作出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判檢察機關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本院各類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查處理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經立案庭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各類案件;審查處理經下級法院復查駁回或者再審改判,仍繼續向本院申訴、申請再審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案件;審查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領導機關和院領導交辦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的各類案件,以及下級法院生效裁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案件;審批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再審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執行局 統一管理和協調全省法院執行工作,組織全省法院統一執行活動;執行高級人民法院一審生效法律文書及法律規定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必要時組織或參加下級法院重大疑難案件的執行工作;協調處理法院間在跨地區(州、市)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案件;協調處理執行過程中突出的暴力抗法事件。 執行局內設執行庭。 研究室 辦理審判委員會會務,開展總結審判經驗的調研及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事項;對下級法院及有關部門提出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解答或匯總請示;負責司法統計、翻譯法律文書工作;參與立法活動,研究、徵集對法律、法規、規章草案的意見;負責省法院編史修志工作;辦理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交辦的事務。 宣傳信息處 宣傳社會主義法制;負責高級法院重大活動及重要會議的宣傳報道;組織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重大案件審理情況和重大活動開展情況;做好《人民法院報》的發行、供稿工作;負責《青海審判》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指導全省法院宣傳信息工作。 司法行政裝備管理處 負責對人民法院財務、裝備、訴訟費進行調查研究,制定規范性文件;管理省法院機關各項經費和國有資產;指導下級法院財務、裝備、訴訟費等方面的工作;負責省法院機關基本建設規劃、計劃、項目申請和組織實施工作;根據高級法院和各級人民法院司法科學技術服務工作的計劃和需求,提供技術服務和保障;向人民法院及社會各界提供司法鑒定技術、法醫鑒定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服務等;負責對外接待工作。 機關黨委 負責省高級人民法院機關黨組織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工作;領導省院機關工、青、婦等群眾組織;執行上級黨組織交辦的其他工作。 省紀委派駐省高級人民法院紀檢組(與監察室合署,掛法官違法違紀舉報中心牌子) 監督檢查各級人民法院及其他工作人員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及工作紀律情況;受理對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違法違紀行為的檢舉、控告;負責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追究工作;受理各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不服黨紀(政紀)處分的申訴。 省法院立案庭電話:0971-6163098 省法院法官違法違紀舉報電話:0971-6163107 省法院通訊地址:青海省西寧市西關大街64號 省法院郵政編碼:810001
④ 想知道: 西寧市 城北區人民法院立案庭 在哪
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立案庭
地址:祁連路西八十七號
立案庭電話:0971-5502779
⑤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法院簡介
位於中國西北地區中南部的青海省,簡稱青,坐落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長江和黃河的上游源頭。它東接甘肅省,西南鄰西藏自治區,東南與四川省相鄰,西北則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鄰。青海省的經緯度范圍為北緯31°39'至39°19',東經89°35'至103°04',面積廣闊,約為72.12萬平方公里,位列中國總面積的第七,僅次於新疆、西藏和內蒙古。該省下轄六個州、一個地區和一個市,包括西寧市、海東地區、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和海西,共計51個縣級行政區。全省人口大約550萬,居住著漢、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54個民族的多元大家庭。
1949年9月5日,隨著青海西寧的解放,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應運而生,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1949年至1956年,是法院建設的關鍵階段,通過法律手段處理大量民事糾紛,有力地鞏固了新生政權,支持了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到1956年底,全省建立起42個各級法院,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1957年至1978年間,由於左傾路線的影響,法院建設經歷了曲折。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至經濟建設,確立了加強民主法制的方針,青海法院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全省共有55個人民法院,包括1個高級法院、8個中級法院、46個基層法院和111個法庭(76個固定法庭和35個巡迴法庭)。法院在職人員總數為2348人,其中法官佔比59.1%,基層法院人員佔比70.4%,少數民族幹警佔比44%,女性幹警佔比32%。在教育水平上,82.9%的幹警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
多年以來,青海省各級人民法院秉承「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理念,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建設和諧文明富裕的青海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