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證詞

法院證詞

發布時間: 2025-02-07 12:07:51

⑴ 證詞能作為證據嗎

能。證人證言可以作為直接證據。 如果證人證言能夠直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就屬於直接證據。直接證據具有直接性,可以不依賴於其他證據直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證人證言是否為直接證據需要根據其證明的內容確定,如果證人證言的證明力大,能夠完整的證明案件事實就是直接證據。
一、證人翻供有什麼後果
1、證人應當如實陳述自己知道事實。如果前次陳述不真實,可以再次陳述予以更正,不涉及翻供的問題。如果證人陳述虛假的事實,是妨礙司法秩序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涉嫌構成犯罪。
2、對於證人翻供的證詞,法院會依法要求證人予以合理的解釋,證人無法提供合理解釋的,法院對翻供的證詞將不予採信當然,對於前後證詞不一,法院可以依職權進行調查取證。
3、另外,證人在刑事案件中前後證詞不一,影響案件判決結果的,可能涉嫌偽證罪。
二、證人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證人必須了解案件情況。知道案件情況是證人的一個基本特徵,也是成為證人的必備條件。證人對案件事實的了解,是在案件事實的發生過程中或發生之後形成的,在訴訟中,證人把在此之前形成的記憶通過語言文字再現出來,成為證人證言。
2、證人作證的義務性。出庭作證是證人的義務,對於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證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得以拒絕。
3、強制性。證人在作證時應當如實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三、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2、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3、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第六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⑵ 證言證詞的書寫格式

法律分析:證人證言書寫格式規范如下:
1. 證人基本信息:
- 姓名:全名
- 性別:男/女
- 出生日期:年 月 日
- 職業:具體職業
- 家庭住址:詳細住址
- 身份證號:身份證號碼
- 聯系方式:電話或其他聯系方式
- 與當事人關系:明確指出與當事人的關系。
2. 證言內容:
- 事情經過:詳細描述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整個過程。
- 觀察結果:僅陳述親眼所見或親耳所聞的事實。
- 語言要求:用詞需准確,敘述應簡潔明了。
3. 證言落款:
- 證人(簽字):證人親筆簽字
- 日期:年月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規定證據包括:
- 當事人的陳述
- 書證
- 物證
- 視聽資料
- 電子數據
- 證人證言
- 鑒定意見
- 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七十三條 規定:
-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 在特定情形下,如健康原因、路途遙遠、自然災害等,證人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⑶ 法院證詞應該怎麼寫

法律分析:本人xxx 性別 : 身份證號碼: 住址:

事情的經過說明或者情況說明

以上陳述句句屬實,如有虛假之處,本人願為此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特此證明

證明人:

日 期 :

證人:(簽名)

年月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⑷ 證人證詞要怎樣寫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對於目擊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證人,因此證人的出現是可以對案件有一定作用的。那麼證人證詞要怎樣寫?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法律快車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證人證詞要怎樣寫
證人證言是證人就其感知的案件情況向法院所作的陳述。因為各種訴訟案件都是社會上發生的,案件一經發生,往往就會被人多感知,因此借據證人的證言來查清案件真實為古今中外的法律重視,也是各國民事訴訟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證據形式。證言格式: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籍貫:住址:證明內容:(事情經過敘述,主要描述時間,地點,事情發生的過程,看到的結果。注意,只寫證人自己看到或者聽到的事實,不要寫推論,用詞要簡練,明確)簽字或者蓋章:年 月 日證人須知:

(一)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該支持證人作證。但是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二)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證人證詞

二、證人證言採信規則
(一)意見證據規則

證人證言里邊的規則首先要掌握意見證據規則。

意見證據規則就是說證人證言的內容應當是其親身感知的表述,不應是揣測性的、推斷性的、評論性的、推斷性的證言。

在閱卷的時候發現證人證言是揣測性的、評論性的,可以直接講這個不能做定案根據。

意見證據規則有一條例外,就是說應當是親身感知的,不應是揣測性、評論性、推斷性的。但是根據一般生活經驗判斷,符合事實的除外。

(二)證據能力規則

證據能力規則,主要是證人在作證的時候,他的年齡、認知水平、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狀態是否影響作證。這個要點是作證時。

處於明顯醉酒、麻醉品中毒或者精神葯物麻醉狀態,以致不能正確表達的證人所提供的證言,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都是兩個方面的判斷。第一個方面要判斷的是作證的時候;第二個判斷在現場的時候是不是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是現場出現這種情況,提的可能是不能正確的感知當時的事實,要重點審查這方面的問題。如果是作證的時候不能,直接可以得出結論,不能做定案根據。

證據能力規則還要注意的問題是年齡、認知水平問題。這個問題,不要跟民事行為能力和刑事責任能力混淆,在審查證據的時候要注意這個問題。

另外,證據能力要跟證明力分開。如果不能正確表達,這個就沒有證據能力。沒有證據能力,就不得作為證據使用。證明力是什麼?是幾個都能作為證據使用,但需要比較證明力的大小。

(三)證據的合法性規則

證人證言的取得程序、方式應當符合法律及有關規定,下列方式取得的證人證言不得作定案根據:

暴力、威脅、欺騙、引誘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

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而取得的證言;

沒有經過證人核對確認並簽名(蓋章)、摁指印的書面證言;

詢問聾啞人、不通曉當地語言文字的少數民族人員、外國人,應當提供翻譯未提供的。

總之,對證人證言的合法性要分門別類全面審查。

(四)瑕疵證據的補正與質證

對證人證言的瑕疵證據如何去質證:

證人證言筆錄沒有填寫詢問人、記錄人、法定代理人的姓名及詢問的起止時間、地點的,可以從證據的客觀性角度來質證;

詢問證人的地點不符合規定的,如茶館、飯店、看守所。這種情況下有理由懷疑是以殘忍不人道、折磨等方式暴力取證的。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質證;

詢問證人沒有告知其義務與責任的,可以從證人是否受欺騙或威脅的角度出發進行質證;

如果詢問筆錄反映出在同一時間段內,同一詢問人員詢問不同的證人,這種情況下從證據的客觀性是否有偽造證據的角度出發進行質證。

三、證人證言的效力是怎麼認定的
證人證言應當是證人耳聞目睹的與案件有聯系的客觀情況,即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事實以及發生爭議的事實。對於證人提供的證言只要其能將這些事實陳述清楚即可,並不要求證人對這些事實作主觀上的評價。因此,證人陳述與案件無關的事實,不應作為證言的內容;證人的分析認識或者法律評價也不能作為證據。證人證言應是自己親自所見所聞,如果是別人看到或聽到轉告的所謂傳聞證言,也不能作為證人證言的內容。人民法院在分析證人證言時,還必須查明證人的身份以及他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然後,再仔細地從證人的主觀及客觀因素兩方面來分析研究。

對證人的主觀因素方面,應考慮他的文化水平,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以及他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在其客觀因素方面,則應考慮證人當時所處的客觀環境,如光線明暗、距離遠近、室內或室外、嘈雜還是安靜等等。對證人證言分析判斷時,應綜合案件的全部情況及其他證據,加以全面地分析、認真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確定證言的真偽及其效力的大小

熱點內容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
良知下集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 發布:2025-02-07 14:14:00 瀏覽:969
婚姻法財產分割過錯方 發布:2025-02-07 14:05:55 瀏覽:134
合同到期終止合同是勞動法的第幾條 發布:2025-02-07 13:41:31 瀏覽:977
一村一居一法律顧問簡報 發布:2025-02-07 13:18:24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