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刑場救人
⑴ 蘇大強主演法官去刑場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透 析 (2009)
導演: 劉傑
編劇: 劉傑 / 高山
主演: 倪大紅 / 梅婷 / 奇道 / 宋迎春 / 鄭錚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專/地區: 中國大屬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9-09-09(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00分鍾
又名: Judge
⑵ 有一部電影是法官刑場叫停的。叫什麼名字
⑶ 法院判決停止執行是什麼意思
一般就是和執行申請人達成和解、提供執行擔保、出現執行承擔等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
第二百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第二百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10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五項(修正後的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裁定中止執行:
(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執行人為債務人的破產申請的;
(2)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
(3)執行的標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機構正在審理的案件爭議標的物,需要等待該案件審理完畢確定權屬的;
(4)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
(5)仲裁裁決的被申請執行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執行請求,並提供適當擔保的。
⑷ 徐有功的生平事跡
徐有功在蒲州任司法參軍期間,其政績已十分突出。當地百姓和官吏都稱他為「徐無杖。」那麼「徐無杖」又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徐有功在蒲州審判一切案犯時,都「力求寬仁,從不輕易動用刑訊,也不輕易判人笞杖刑」,而用傳統的仁義道德去教育啟迪案犯悔悟自新。為此蒲州百姓和官吏都很受教育和感動,稱徐有功為「徐無杖」。在他的感化下蒲州各地民風大改。徐有功3年任滿,竟沒有一次在審判案犯時用了杖罰的。因而「徐無杖」之名也就越傳越響,傳到了京城長安。永昌元年(689年)徐有功就被宣詔進京,擔任起了司刑寺丞的重要職務。這說明徐有功的升遷,是以他「徐無杖」的顯著業績和才能,「正步」而人的。
永昌元年唐高宗去世,武則天以皇後身份臨朝執政,繼而她又「革唐命」自稱「聖神皇帝」。徐有功就是在這一復雜的政治背景下,上任至司刑寺的。對武則天的稱帝,唐的不少舊臣和李氏宗室貴族都十分反對,有的還起兵反對武則天。如徐敬業(684年)的揚州起兵,唐宗室李沖、李貞(688年)的起兵反武等等。武則天自然深惡這些舊臣和唐宗室貴族,都一次次派兵將他們鎮壓了下去。面對這嚴峻的政治局面,武則天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一面任用酷吏,誣構大獄,偏離法規,接連誅殺所謂不法的唐的舊臣和宗室貴族,以此來震懾潛在的敵對勢力,達到她的政治目的。她要打擊敵對勢力,就必須要一批酷吏做她的幫手,所以她所選用的酷吏也是「不拘一格」的,如有名的酷吏來俊臣、周興等人。有的原都是斗大的字不識一筐的市井無賴,靠的就是告密狀誣陷人起家的。徐有功在這種政治氣候下仟司刑丞,如果他也能和來俊臣、周興等那樣,阿諛逢迎與酷吏們同流合污、偏離國法按武則天的意圖審案判案,憑他的奇才,高官厚祿自然也指日可待。然而徐有功不是這樣一種人,而是義無反顧地執法守正,冒著殺身之禍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制止著各種冤假錯案的泛濫。例如,他與武則天的第一次沖突:武則天為及時廣泛地掌握「敵情」,她在全國各地大設告密之處就是在朝堂上她也設有告密箱。凡是能告發謀反大案的都能給予重賞。因而全國告訐之風大起。
這年有個叫馮敬同的人,他投狀密告魏州貴鄉縣縣尉顏余慶曾與去年起兵被殺的李沖通同謀反。武則天馬上叫酷吏——殿中侍御史來俊臣審理此案,顏余慶被逮至長安後,來俊臣馬上提審,強逼顏余慶承認是李沖謀反同黨,顏余慶大喊冤枉,經過他的嚴刑逼供,無奈顏余慶只得認罪寫了供狀:從供狀看,顏余慶與李沖只能說是一般關系,與謀反怎麼也聯系不上。來俊臣知道這位聖神皇帝需要的是什麼。他為了邀功,不擇手段地使用各種刑罰對顏余慶進行逼供。顏余慶受不起皮肉之苦,最後只得在供詞上寫上了「與李沖通同謀反」的字樣。來俊臣見顏余慶認罪丁,便上奏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了「供詞」後,叫來俊臣將此案轉交司刑寺正式判刑。司刑寺對侍御史轉來的案件,在以往,幾乎是一律按侍御史定的判決。而這次,接顏余慶案的是新上仟的司刑丞徐有功。徐有功細閱了案卷,他覺得查出雖然顏余慶自己已承認了,但「與李沖通同謀反」罪證不足,不過,徐有功清楚供狀的其中曲直——重刑出冤鬼。徐有功與顏余慶沒有一點親戚關系,是法律的公正、公平和無私驅動著他查明實情。他想著如何能糾正已定的冤案或縮小與法律的偏距,減輕顏的罪名,他查閱了武則天當年發的《永昌赦令》,發現「魁首」和「支黨」字樣,他微微一笑,「我何不如此這般。」於是他在審判顏余慶案件時.便援引了《永昌赦令》判顏余慶為李沖謀反案的「支黨」,流放三千里,讓顏余慶免去死罪。這一「支黨」的判決,不但惹惱了來俊臣,也使其他幾位酷吏不滿,另一位酷吏侍御史魏元忠便直接上奏武則天,請求將顏余慶按謀反魁首處斬,家口籍沒。武則天准奏下敕。在古代,皇帝下敕判決是最高最終的判決,任何人都要照辦。然而徐有功憑著他執著的——執法應公、守法要正;法是國家的生命,行動的准繩;法不正國家便亂了套,硬著頭皮要向武則天強諫。第二天上朝時,徐有功第一個出班向聖神皇帝奏道:「顏余慶一案請陛下再加斟酌定案。顏余慶與李沖是有一些關系,如違法替李沖收私債,又通書信,但陛下已發布的《永昌赦令}中有李沖、李貞同惡,魁首並已伏誅之說.可見李沖謀反案的魁首早已全部法辦,按顏余慶的供狀詞分析,也只是一個漏網的支黨而已。因此根據赦令應免其死罪,改判流刑。如果赦而復罪,即不如不赦,又如何面對天下人?我聖朝決不能這般行事。」
武則天見是一位身穿從六品朝服的小官「徐無杖」敢反駁她下的敕令,而且還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暗喻她不按《永昌赦令》出爾反爾,便一臉怒氣地問:「照你說,那什麼叫魁首?」徐有功沉著地答:「魁是大帥,首是原謀。」武則天又怒著問:「顏余慶難道不是魁首?」徐有功又答:「若是魁首,他早應在李沖被殺時就該伏法了,赦後才發覺,可見只是個支黨而矣。」武則天的嗓子越來越粗:「他為李沖征私債、買弓箭還不是魁首是什麼?」徐有功又答:「征債是事實,但買弓箭與顏余慶也無關。」武則天怒著又問:「二月征債,八月通書,還能不是同謀?」徐有功心平氣和地道:「所通書信未見查獲,只據口供,而口供也只承認與李沖禮節上寒暄。而且征債、通書也只能歸屬於支黨行為,與同謀魁首怎麼也劃不上等號呀!」這場朝堂的辯駁,把在場的文武大臣二三百人都嚇得臉色刷青,正直的官員都為徐有功的前程和生命安全擔憂,而徐有功卻是「心正不怕天,有理說得過皇帝」。他神情自若,對答如流,沒有一點膽怯和懼怕。而武則天開始時怒不可遏,後來她漸漸覺得這位人稱「徐無杖」的司刑丞倒有一般官員所沒有的勇氣和見識。從她執政以來,還是第一次見到敢於與她爭辯論理的官員,特別是謀反案件,她批准殺就殺,從無人與她爭辯過。其實武則天很有政治頭腦也很愛惜人才,其怒氣也慢慢地息了下來,對徐有功道:「顏余慶是支黨不是支黨,卿再去仔細勘問,奏上來。」
這場朝堂君臣論理答辯,在堂的幾百名文武官員似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刀劍爭斗。然而使他們意料不到的是,最後武則天竟自己找了個台階走了下來,叫徐有功再審顏余慶是否支黨。可見徐有功已強諫獲准,他們長長地為徐有功鬆了一口氣。回朝後徐有功便再審顏余慶,以「支黨」罪上奏武則天,最後獲得武則天的批准。顏余慶在徐有功冒死與武後激烈的爭辯中終於從死神那裡奪回了他生的希望,免去死罪,改為遠流,他的家人也得免為官奴。這是徐有功為維護法律尊嚴與公正,制止權大於法的冤假錯案的第一戰,當然也是旗開得勝的第一戰。 徐有功在司刑寺任職三年,在這三年間他糾正了數百件冤假錯案,救活人命數千。三年任滿後,被調至秋官(原稱刑部),任秋官員外郎,後又升為秋官郎中(從五品),負責復核司刑寺的判決,並能參與大案的審理。徐有功到秋官不久,一天他的頂頭上司周興(也是武則天時有名的酷吏)交給他一份案卷說:「此宗案是原道州刺史舊唐宗室李仁褒兄弟的謀反案,司刑寺已判為謀反罪,你拿去看一看……」徐有功接過案卷細細地看。他看後就對周興說:「兄弟倆練武比箭怎能定為叛逆謀反,這不是太冤枉人了,應該馬上糾正!」周興卻冷冷地一笑:「李仁褒兄弟都是舊唐李氏宗室的人,你知道聖神皇帝最可恨的是誰?管他們練武也罷、比箭也罷,他們今天動刀動槍比武,明天就會帶兵謀反,定他們謀反罪有什麼錯?不殺他們殺誰?」徐有功嚷著道:「難道練武比箭能推論定謀反罪?天理何存,國法何在,難道皇帝就可不憑事實說話?!」兩人便爭執起來。
其實周興與來俊臣等人不同,他原是秀才出身,瀆過不少法律書,是一個善於「鍛煉」構陷大獄的人。他以秋官侍郎的身份壓制徐有功,並寫成一狀盡述徐有功的誣告之詞,上奏武則天。說徐有功有某種政治動機。「故出反囚李仁褒兄弟,罪當不赦。」並說:「漢法,附下罔上者斬,面欺者亦斬。古經上有言:析言破律者殺。徐有功有意袒護謀反之賊,正合死罪,請陛下將徐有功下獄查審。」
武則天對徐有功有欣賞的一面—他忠心守法護法而且很有才幹;但她又有討厭他的一面——他常出來與她爭辯,阻礙她除盡敵對勢力的目的。她對徐有功的態度處在這二者的交叉之間。聽周興說要殺他,但她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於是便下詔:「禁止逮捕審訊徐有功,罷免他的官職,削職為民。」徐有功這次與武則天連當面爭辯的機會都沒有。在家中接旨以後,便被除去了烏紗帽。不過武則天對徐有功還是另眼相看的,如果落到周興手裡。不判死罪也將被打個半死。
周興對徐有功削職為民並未到此休止。他派出了許多「眼睛」暗中監視徐有功的一舉一動,特別是注意是否有唐的李氏宗室和舊臣來往。如果徐有功一旦有所不慎,也將被誣告謀反同黨而處死罪。從上一例,可知徐有功護法守法的艱難。上有武後作威、蓄意威嚇,下有酷吏網羅誣告,在這時要執法守正維護法律的公正嚴肅是何等之難呀! 徐有功被罷官後不到半年,以構獄他人邀功升遷的周興也被人指控「謀反」下獄,審理他的便是來俊臣。來俊臣以「請君入瓮」威嚇周興承認謀反罪名。周興受苦不過也只得認罪,倒是武則天不同意為她「盡忠」多年的周興處以斬首。而將他改為流放,不過他在流放途中也被仇人殺了,周興的死,倒解脫了監視徐有功的一雙雙眼睛,周長壽二年(693年)武則天又重新起用徐有功,任命他為左肅政台侍御史(從六品下)。徐有功推辭不成,只得就任,徐有功任侍御史後,在潤州發生了一起龐氏案。龐氏原是唐睿宗李旦的岳母——竇德妃娘娘的母親,潤州刺史竇孝諶的妻子。她從女兒德妃被武則天殺死後,一直心神不定.抑鬱成疾,自以為被鬼怪纏住了身。她聽從一位奴僕之說,在夜間焚香祈禱驅鬼。然而這一焚香驅鬼的事卻被人告發,說她在每夜焚香詛咒武則天早死。武則天從殺了德妃以後正找不到德妃親人的「謀反」把柄和不軌行為,酷吏薛季昶為迎合武後的心意,便捏造龐氏為「不道」罪。將龐氏判為死刑,家屬也緣坐流放三千里。
徐有功得悉後,他也知道這是武後的旨意,很難挽回。可他想:像這樣草菅人命國法何存?我既做了侍御史就應向皇上進諫,權大於法的現象不能再延續下去,我縱然一死,也要護法!於是他直奔宮殿,向武則天奏道:「陛下,依微臣查訪,龐夫人無罪可有,如濫殺一個無辜之人,不僅使天下人嗤笑,並關繫到大唐的法律法度,請陛下三思,」武則天一聽徐有功為她的心腹之患德妃母親龐氏辯護,霎時就火冒三丈,十分惱怒。而站在她的身旁的薛季昶又在一旁趁機道:「萬歲,法律規定,凡是為罪人強詞奪理辯護的,也應殺頭。徐有功為死囚辯護,目中無皇上,應定為『黨援惡逆'罪,理應立即推出斬首。薛季昶的一番話,給正在發火的武則天無疑是火亡加油,於是她立即下令:「將徐有功轟出宮殿,令司刑寺治罪。」司刑寺便很快將徐有功議定了「黨援惡逆」罪,判以死刑處斬。徐有功有位好友,便將此消息悄悄跑到他家去告訴了徐有功,流著眼淚叫他早做准備。徐有功聽後坦然地說:「不要哭,難道這世上只有我一個人會死嗎?我為維護國家的法律、公正地為法律說話,權不能大於法呀!我為執法、護法而死,死何足惜!」他若無其事的陪同那位朋友吃了飯,睡了午覺。午後,他就被刀斧手綁著押赴了刑場。
徐有功被押赴刑場的消息轟動了京城。後經老臣們的仗義執言和陳詞辯護,終於使武則天下令:「免去徐有功死罪,罷官流放邊疆。」龐氏也由此免去了死罪,改判遠流。徐有功又一次為法律的守正,以死護法,制止了又一起處死案的發生,真可謂是可歌可泣,感動天地。 武則天當政時,徐有功歷任蒲州司法參軍(地方司法官員)、左肅政台侍御史、司刑少卿(大理寺司法官員)等官職。當時,酷吏恣橫,構陷無辜,嚴刑峻法,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獨徐有功犯顏護法,三次被罷官,但矢志不渝,前後共救了數十家人。有一次,博州刺史因罪被誅殺,牽涉到官吏顏余慶,武則天指令酷吏來俊臣審理此案,來俊臣給顏余慶定下了謀反的罪名。在朝廷上,來俊臣向武則天匯報時,侍御史魏元忠也認為應該判顏余慶死罪,武則天下旨批准。徐有功卻堅持顏余慶不是「魁首」,不能誅殺。武則天大怒,斥問:「何謂魁首?」徐有功說:「魁者,大帥;首者,元謀。」後來,武則天免除了顏余慶的死罪。有一個叫韓紀孝的人,在徐敬業謀反時接受了偽官職。在朝廷審理徐敬業謀反案時,韓紀孝已經死了,但負責審理此案的顧仲琰卻要求籍沒韓紀孝的家產,武則天予以認可。徐有功抗辯說:「人已經死了,就不應該再追究其罪,更不應該株連其他人。」後來因為這個案子獲得寬恕的百姓就有幾十人。徐有功曾經對自己的親人說:「今身為大理,人命所懸,必不能順旨詭辭,以求苟免。」當時,告密者通常採取誘使他人的奴婢狀告主人的辦法,以求獲得官府的功賞。潤州刺史竇孝諶的妻子龐氏被奴婢誣告,監察御史薛季昶審理認為應該判龐氏死罪。其子到徐有功處訟冤,徐有功一邊發文要求停刑,一邊上奏武則天。薛季昶十分惱火,彈劾徐有功枉法,罪當處死。徐有功卻說:「豈吾獨死,而諸人長不死邪?」武則天召見並責問他說:「公比斷獄多失出,何耶?」徐有功回答:「失出,臣下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武則天知道徐有功是忠臣,於是,免去了龐氏的死罪。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被酷吏所陷害,徐有功雖然堅持抗爭護法,但沒有成功,並因此被罷官。不久,他又被重新起用為侍御史。「天下聞有功復進,灑然相賀」。徐有功審案,卓然守法,雖死不移。他曾經三次因守法蒙冤,但「將死,泰然不憂;赦之,亦不喜」。武則天因此十分雅重他。時人贊頌徐有功「聽訟惟明,持法惟平」。
有關徐有功剛正不阿、守法護法的事例很多,他在司法任上約15年,就有三次被控告死罪(其中一次改為流放),而他卻泰然不憂;三次被赦也不阿諛奉迎,仍然矢志不渝,二次罷官,復出後仍又一心執法守法,連武則天也被他的忠貞和勇氣所折服(待她坐穩了帝位後,又將在流放的徐有功召回起用任司刑寺少卿)。他任法官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數以萬計。他既不為己謀利,也不為君主之私慾所動搖,他守的是公天下之法,無私念之法,正因為他是一位守正不阿清官,才能在種種誣陷冤告中傲然挺立,使頻頻彈劾、推審他的酷吏,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他與案犯有什麼特殊關系。公正、忠誠、無私、才乾和勇氣,是徐有功成為古代最優秀法官的主要原因,因此受到了歷代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⑸ 填上表示英雄品質的成語 他是一位( )的法官一切秉公辦理從不徇私舞
他是一位( 鐵面無私 )的法官一切秉公辦理從不徇私舞弊 拾到了那麼多的錢他版都沒有動權心
他( 見義勇為)的品質多麼可貴呀
戰鬥打響了戰士們(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的陣地
即使被送上刑場他也不會說出黨的機密因為她是個( 忠貞不渝 )的革命者
⑹ 死囚犯為什麼要集體跪拜槍決他們的法官
相信不少人都好奇死囚犯為什麼要下跪,畢竟在我們的認知中,下跪是極沒有尊嚴的一件事情。既然死囚犯都要赴死了,是否應該保留最後的體面?
近代死刑犯被執行槍決
實際上,現有法律中並沒有明確規定死刑犯在被執行槍決使需要下跪,按理來說,死囚犯是可以選擇站著接受審判的。但出於種種現實原因,死囚犯們站著赴死的權利被剝奪了。
除了表達崇敬之外,下跪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表達懺悔。說起下跪懺悔,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秦檜夫婦跪像了。秦檜在數百年前犯下的過錯,至今不被後人諒解,秦檜夫婦的跪像仍立於岳飛墓前,接受所有人的指責。
同樣的,死囚犯被槍決前下跪,也是為了讓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懺悔,既是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愧對親人朋友的信賴,也是向受害者表達歉意。跪在刑場,死囚犯或許也能切身體會到受害者的絕望與無助。所謂將死之人,其言也善,不少死囚犯在臨死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一切為時已晚,他們只能用下跪來贖罪。
⑺ 當庭宣判死刑立即執行,是不是直接拉到刑場槍斃
86年年底,我們中隊遵命執行死刑任務,早上四點左右,執行任務的三個班就吃過了早飯,坐上 汽車 奔向看守所,大約六點左右公安、法院的人也陸續抵達。
獄警、幹警和法院的工作人員走入監區提犯人,戰友們在監獄的門口等待,不一會監獄的過道中傳來嘩啦嘩啦聲,這是腳鐐摩擦地面的聲音,聽著毛孔頓開很是慎人。
押運時,犯人蹲在車的中間,車上四個角由四名戰士看押,車在風中急奔,八點左右到了審判會場,九點左右宣判開始,犯人被一個個押上去,宣判完畢後又押下來。全部審判結束後,押往刑場,記得是一處距離市二三十公里的山溝里,每名犯人都由兩名戰士從車上架下來,並架到執行槍決的地點,這時有些犯人就身不由已了,只能拖著走,當犯人面對山的方向跪下後,執法人員便從其身後對准後腦開槍了,當時不有一槍打偏了,法警又上去補了一槍。
這當然是幾十年前執法流程,現在對於犯人也是更加人性化了。
這個事情我有發言權,我二叔退伍之前是在刑警隊裡面擔任警員,在他從警的三十幾年的時間裡面,也經歷過幾起死刑犯執行刑罰的過程。他們日常工作就有押送犯人到法庭上接受審判,也有時候會將死刑犯押赴刑場執行槍決的命令。 之前在國家嚴打的時候,為了震懾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 社會 治安,因此會有當庭宣判死刑。然後立即押赴刑場執行的。
我二叔說,那個時候 社會 治安比較差,再加上那時候的公安力量並不是十分的齊全,各個地區也沒有配備武警部隊,因此在那段兒時間也出來了很多悍匪,就比如說東北二王王宗坊王宗偉,北京的搶奪武警戰士的悍匪白寶山,以及悍匪張君等等。
因此那個時候的死刑還主要是槍決 ,一是因為執行槍決能最大程度的來震懾犯罪分子。二來那個時候的注射死刑的技術還沒有像現在這么發達,因此採用的還是比較傳統的行刑方式,簡單直接;我二叔說,每次進行罪犯槍決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群眾圍觀,當時槍決主要是打犯人的心臟,但是有些剛新型的戰士,因為沒有這方面經驗,所以槍決的時候常常會打偏,之後就要再補上一槍。他們事先會將行場周圍隔離出方圓5公里的行刑區域,便於執行任務,另外也是怕在使用槍決的時候,因為子彈彈道偏離,對周圍的群眾造成傷害。
不過現在的死刑都不是由警察來執行的了,因為中國的法律也在進步,體現出對生命的尊重。 因此如果並不是非常罪大惡極,影響惡劣的犯人來說,都不採用槍決的形式,而是採用注射死刑的方式來進行。目前都是由法警來進行主導整個流程,具體執行注射死刑的話,則會由法醫來執行。
其實我二叔對我說,在執行死刑的時候,他心理壓力其實挺大的。即使這個人非常的罪大惡極,但畢竟是一條活生生的人,瞬間剝奪了人的生命,確實有些心理壓力。
而且現在的法庭上,也不會說只要判決是死刑的話,會立即押赴刑場執行。因為我二叔說現在的刑事訴訟法規定: 如果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判處了這個人死刑刑罰的話,那就是終極的判決了,罪犯就不能上訴了。因此,如果執行死刑的話,需要由高級人民法院交付給原審的人民法院執行這個死刑命令。另外,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應當在7天內執行。
另外就是如果罪犯在一審的時候被判處了死刑,那麼他還是有上訴的機會的,也不會說是立即執行。 其實對於人的生命來說是非常的可貴的,不可能是因為一個審判就直接剝奪人的生命,這是不合理的。如果這個人確實罪大惡極,但是如果有悔過的表現,而且有重大立功的話,很可能會改判。死刑緩期或者無期徒刑,也可能因為重大立功表現改判為有期 。
就像我二叔說過的一個案例,在監獄中遇到一個人體帶毒的小夥子,當時是剛滿19歲,但是由於人體帶毒超過了50g,按照法律來講,超過50g的將判處死刑。但是在審判的過程中,這個小夥子主動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另外協助警方抓獲了販毒的頭目立了一大功。
因此在量刑的時候由死刑改判為無期徒刑。最後聽二叔說,這個小夥子在監獄里表現的非常良好,已經在監獄獲得減刑。不過也得至少要服30年以上的刑期,這樣的話,這個小夥子的大好年華都要在監獄裡面度過了。所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千萬不要犯法。
另外大家知道嗎,咱們國家並沒有廢除槍決這個死刑方式呢,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一些犯人的犯罪實在是罪大惡極。比如說敲詐勒索,搶劫以及販毒等等。如果是非常重大的犯罪,那麼很可能會執行槍斃。這也是為了震懾犯罪分子,維護法律的尊嚴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所以總結來說,如果在法庭上被判處死刑,不會立即執行,還會讓犯人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上訴,經過一審,二審之後到終審,如果確定罪行逃不過判處死刑的,那麼就真的是死刑了,一般會在七日內行刑,採用注射死刑或者槍決刑罰。
當庭宣判死刑立即執行也不是就在當天,一般是在第二天凌晨。期間可以見親人,夜晚還有人陪伴,緩解痛苦的程度。夜晚和早晨都有比較豐盛的飯菜。吃完後簽字,警察專車押運到指定地點槍決。一套執行程序,需要時間。
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法律極端的無知。
首先,法律上從來沒有宣布「死刑立即執行」這種表述的,而是「某某某犯故意殺人罪(或者其他罪行)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如果這只是一審判決,那麼判決書還要註明:「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向某某某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其次,即使經過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維持原判(中國司法程序是二審終審制),也不意味著可以馬上執行死刑,而是要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進入死刑復核程序。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經過復核後作出裁定,並下達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的死刑執行命令,才可以由作出一審判決的中級法院對犯人執行死刑。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加入到政法隊伍中來的,經常在法庭上擔任公訴人,也經常執行死刑臨場監督任務。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法庭當庭宣判死刑立即執行,然後把犯人拖到刑場上槍斃的情景。
按照法律規定,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應當由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如果一審宣判被告人死刑,被告人還有上訴權,檢察機關如果認為判決確有錯誤,也有抗訴權。
即使被告人和檢察機關沒有提出上訴或抗訴。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也 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也 就是說, 死 刑 案 件中 有 個 復 核 程序和 核 准 程序, 不 可能出 現 法 官 在 宣布一 審 判 決 時 , 神 氣活現的 下 令 把 被 告 人 當 場 拖 出 法 庭 處 決 的 情 景。
有 些 網友可能就 會 有 疑 問 , 那 我 們 看 影 視 片 中 過去經常有 法 官 宣布判 處 死 刑 立即執行的 畫 面 ,這個 情 節 是 胡 編亂造 的嗎 ?
為 此 , 我 專 門 請 教 了 一 位 政 法 老 前 輩 。 他 告訴我 , 解 放 初 期 鎮 壓 反 革 命 , 確實是 法 官 在 公 審大會上 宣布 「 某 某 某 犯 某 某 罪 , 判 處 死 刑 ,立即執行」 ,然後把 犯 人 從 審 判 台 上 押 下 去 , 直接拖 到 刑 場 處 決 的 。實 際 操作的 方法是: 事 先 由 辦 案 人 員 向 縣委負 責 政 法 的 領導、 公 安局局長、 檢 察院檢察長、 法 院院 長 幾 個 人 組成的領導小組匯報, 會 議 上 就 定 下 來 怎麼判 刑 。審 判 基本上 是走 個 程序。 主 審法官 是 按 照 領 導 小組的意 見 來 定 案 的。 除了在 公 判 大 會 上 , 法 官 發現案 情 有 較 大 的偏差,按 原 定 方 案 判 決 可能有 問 題 時 , 可以暫 緩執 行 原 決定。 待 領 導 小組同意復 查 後 再 決定如何處 置 。
WG時 期, 有 段時間砸 爛 了 公 檢 法 ,生 殺予奪大 權 就 掌握在 軍 管 會 幾個人 手 中 , 死 刑 案 件 的 處理也就 很 草 率 了 , 也 會 出 現 把 不 該 判 死 刑 的 人 給 處 決 了 的 情況 。
直到1979年 , 我 國 頒布 了 《 刑法》 和 《 刑事訴訟法》 , 法 治 建設才 步入了 規 范化 的軌道。
有些網友有 時 候會覺得我 國的法 治 建設還 有 許多不 盡如 人意之 處 。 這是事實。但是實 際上, 改 革開放以後, 特別是 近些年來, 中國的 法 治 建設較 之 以 往 已經有 了 長足的 進步,不 要 說 那 些 老 前 輩 了 , 就是我 們 這 些 親 歷 過 這 些 年法 治 建設的歷 程 的 政 法 工作者 , 都 感 嘆 法 治 建設與 現 代化接 軌 、 與 世 界 文 明 接 軌 的顯著成 績是 令 人 驚嘆的!
我法院的同學說槍斃人叫殺豬!以前槍斃人法院最後一次宣判後,掛個牌子然後大紅字大x槍斃!武警前面一輛車架著機槍,後面的車是拉犯人的,由武警拉上去滿大街遊行,見過小偷被槍斃的,然後拉去火葬場附近垃圾場槍斃,現在槍斃直接法院法官到看守所宣布槍斃然後直接看守所拉去槍斃,坐的是麵包車,看不到!
以前當庭宣判死刑立即執行的,都是直接上車拉走槍斃,情節特別惡劣的,還要遊街示眾!我親眼看到的一次槍斃6個,跪在一片甘蔗地後面的空地上,我們幾個人躲在甘蔗地裡面偷看,用刺刀頂住後面的繩子,後面一槍,翻過身又一槍,然後法醫驗身,沒死的再補槍,其中一個老男人開了4槍,老女人開了6槍,最後拿黑色屍袋裝起來,拉到火葬場。
不是!當庭宣判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後,有10天的上訴期限,罪犯如果不上訴,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如果上訴,則進入二審程序也是終審程序,有兩種可能。維持原判,或改判或發回重審。當維持原判時,則進入死刑復核程序(報最高法院核准並下達執行命令)。核准死刑並下達執行死刑命令後,即可以驗明正身執行死刑。
當庭宣判死刑立即執行,是不是直接拉到刑場槍斃?
有兩種情況分別不同:一是該案已經二審審結,向罪犯宣布判決結果。這種情況,是不會直接拉到刑場槍斃的。二是該案已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並接到執行死刑的命令,進行公判後,驗明正身,即可將罪犯押解到刑場執行死刑。
一般來說,宣判死刑立即執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對罪犯的死刑審核已經批准並下達執行死刑命令以後,大約在一個星期之內要進入的一個程序。
在這個程序及時間之內,犯罪分子仍然享有一定的權利:作最後的交待、陳述,留下遺囑,會見親友,等等。如果案情沒有變化,對犯罪分子就「到時不候」,驗明證身,押赴刑場,執行死刑(有槍決的,也有注射葯物的)。
有一個法律的審判程序,是需要大家必須懂得的。這就是:一審定案,二審終結。有些案件,還要啟動再審或發回重審。
總而言之,對於死刑,還必須獲得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並下達執行的命令,才能啟動執行。
當庭宣判死刑並立即執行,這是對犯罪分子的極刑處罰。只是現在人性化的執行死刑,一般採取注射葯物,或者是拉到刑場槍斃。死刑犯槍斃時痛苦相對較小,只是精神上崩潰。但罪犯所觸犯的是滔天大罪,罪有應得,觀眾們不要有同情心!
記得在90年代初期,看到過關於當時宣判立即執行的情況。那個時候對於犯罪分子宣判死刑立即執行,場面是非常宏大的。一般每年舉行兩次宣判大會,一次是在春季宣判大會,一次是在秋後問斬。
記得那一年,我正在上初中。那個初中在鎮駐地,是我們那裡鎮上最大的一個學校,而且操場更是特別的大。
記得全縣宣判大會那一天,正好逢農村大集,人員是特別的多。學校里全部放假,由老師組織觀看集中宣判大會。
那時我們學生在操場下邊排成隊,等待死刑犯到來。當然,趕大集的農民也非常的多,也知道在這一天是全縣宣判大會。
當時從學校的大門口一直到操場,在一里多路的路程上。全部站滿了武警。那些武警全部荷槍實彈,幾乎是一米一個人武警。
拉著死刑犯的車輛,全部是大卡車。前面有兩輛車上面站滿武警,荷槍實彈,而且還有一挺沖鋒槍架著。
緊接著後邊就是兩輛大卡車,大卡車兩邊站著犯罪分子,犯罪分子被五花大綁,背後都插著牌子。在犯罪分子後面是荷槍實彈的武警,後面依舊有兩輛武警卡車做護盾。
宣判大會開始以後,首先宣判的是那些犯罪分子罪行比較輕的。宣讀了宣判書,主要宣判他們的判決結果。
宣判結束以後,必須站在操場的土檯子邊上,然後每個人有兩個武警在後面逮著。主要是讓在場的人,知道這個人犯了什麼罪。尤其是那個村裡有個犯罪分子,下面的村民都指指點點。
最後宣判的是犯死刑的人,犯死刑的人也是被看管最嚴的犯罪分子,戴著手銬腳鐐,背後插著死刑的牌子。
對於被宣判的死刑的人,他們當時就感覺到身體癱瘓了。有的直接被兩個武警架著,根本不會走路了。畢竟他們將會被立即執行,面臨著死亡到來。
宣判結束以後,首先是武警上兩輛車在前面開道,緊接著犯罪分子上了卡車,按照原先的位置在站在上面。後面還有兩輛武警的大卡車壓後。
大卡車拉著這些犯罪分子,通過大集的主要街道,當時街道已經被特警隔離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趕集的村民知道犯罪的下場。
其實過去的這種遊街宣判犯罪分子的方式,還是非常好的,至少能夠對 社會 造成威懾力。所以在過去的確犯罪分子比現在要少,表現出 社會 安全狀況比較好。
被宣判的死刑的犯罪分子,直接的拉到刑場上被槍斃。那個時候時候,並沒有什麼刑場,而是選擇一個距離主路比較偏的一個小溝渠,或者河道邊直接槍斃。
槍斃完以後,被執行死刑的犯罪分子家人在場的,直接拉到家裡面就埋掉了。那個時候,在我們這里執行死刑的犯罪分子是不用火化的。如果家裡沒有人的,村裡派人收屍。
現在我國法制越來越健全,對生命越來越重視。尤其對於那些死刑犯死刑最高法院審核制度,負責制度,審批制度。不再像以前,一旦宣判死刑立即執行,直接就拉到槍斃點執行槍斃 。
現在中級人民法院宣判死刑並立即執行,但是對於宣判死刑人員有10天的上訴期,如果這10天對於宣判的結果沒有異議,就要上報到省高級法院核實。
省高級法院看到沒有什麼問題,然後上報最高法院,也就是最高法院作最終審核。
最高人民法院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審核時間,其主要的方法是委託原宣判的法院進行重新審核。
如果在這一個月當中,確實沒有出現被宣判的犯罪分子其他的意外情況,最高法院將會審批執行死刑,執行的時間在一周之內完成。
如果犯罪分子有異議,那麼就進入了第2審的階段。也就是重新再尋找證據,啟動審核的第二程序。但大多數都是維持原判。很少有改判有期徒刑、無期或者死緩的,當場無罪釋放的人鳳毛麟角。
據在監獄里服刑出來的人員描述。死刑犯沒有出現上訴,或即便是上訴維持原判的。一旦下級法院接到最高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的命令,死刑犯也只有在執行死刑前的兩天,才能夠接到執行的命令。
死刑犯在監獄里就是重刑犯,尤其在通知死刑犯執行死刑的時候,必須對他進行嚴加看管,而且24小時進行監控。死刑犯需要帶上手銬腳鏈,並連在一起,防止他們自殺。
在執行死刑前,死刑犯會被安排吃上飽飽的一頓飯,現在主要是吃水餃,在過去還能喝上一壺小酒。
死刑犯吃飽喝足之後,在監管之下洗洗澡,接著就會換上親人送給的衣服。如果沒有親人款的話,只有監獄里給買一套衣服換上。
然後,對死刑犯驗明正身結束後,通過監獄特有的生死門,直接交給生死門外的特警,接著就會拉向中級法院執行死刑。
執行死刑犯在七日以內,發現有下列情形的會停止執行,要立即報告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作出裁定:
1、在執行前發現判決可能有錯誤的;
2、在執行前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懷孕期間,這種情況會進行改判。畢竟是一屍兩命。
寫在最後:在過去那種遊街的宣判執行死刑,其實這種做法對 社會 能夠造成威懾力,也對犯罪分子起到殺雞給猴看的效果。
對於現在基本上實行的是小范圍的進行宣判,而且也沒有過去那種執行死刑的宣判場地,似乎對犯罪分子來說,有一種犯罪成本比較低的現象。
特別對於那些不判死刑的人,尤其犯罪判刑比較短的,他們甚至會出現累犯的現象。如果對他們實行區域性的公開宣判,做到當地區域家喻戶曉的現象。這樣至少讓他們成為過街老鼠,再次犯罪的心理壓力增大。
也許現在採取的是網路進行公開宣判,但畢竟通過網路看不出那種現場的威懾力和那種宣判的庄嚴氣氛。當然時代在改變,也是對一些犯罪分子的隱私進行保護,畢竟一些人改造後也就成為了正常人。
你是對過去那種遊街式的宣判死刑,並立即執行的做法支持?還是現在這種宣判後,再復議審核再,並進行人性化的執行死刑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