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女法官電影觀後感
Ⅰ 法官媽媽觀後感
看了電影《法官媽媽》,有兩個人物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一個是為了保全兒子而不惜賣腎的媽媽,一個是既用法律審判張帥、又用真情感化張帥的女律師安慧。她們一個是愛的使者,讓我們感受到天下至高至上的母愛;一個是善的化身,讓我們感受到人間至成至善的真情。這份愛、這份情,如同雨露陽光,滋潤著張帥的心靈,沐浴著張帥的成長,使其走上正道,獲得新生。
孩子需要父親的愛,他們需要通過愛去感受親情、感受美好。也許有人會說,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是的,動物也有添犢之情,何況人?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用心地去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捨得花錢,讓他吃好穿好,這是愛;盡量創造條件,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權利,這是愛。然而,這不是愛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講,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一種包容,是一種理解,是思想的溝通,是心靈的撞擊,當我們嘮嘮叨叨,要求孩子樣樣出人頭地的時候;當我們教孩子學會世故的時候;當孩子犯了錯而我們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腦一頓訓斥的時候,這就忘卻了愛的餓真諦,實是對孩子的餓傷害。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用心地愛孩子,就要用包容的之心,用溝通之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評,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武斷,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也同樣渴望他人的關心,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要遭遇一些挫折,經歷一些坎坷。尤其是十多歲的孩子,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都未定型,對大千世界、對紛繁復雜的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可塑性很大。因此,在他們遭到挫折和失敗甚至誤入歧途的關鍵時候,我們的心要廣大起來,給他們機會,用博大的胸懷去接納他,用火熱的情懷去溫暖他,用積極的態度去引導他。採取「一棍子打死」的辦法,或者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只能把他們推向對立面。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影片中的安慧法官可以說是實踐這一道德標準的典範。當然,我們不可能企望人人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我們希望人們都能做一個好人,都能從自己做起,給失足的孩子一次機會,給沿街乞討的小孩一個銅板,給輟學的兒童一筆資助,如此等等,要讓孩子明白:人間自有真情在。
孩子是我們的寄託,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為父母者,為公民者,愛我們的孩子吧,善待我們的孩子吧,讓我們營造一個雨露滋潤、陽光普照的世界
Ⅱ 知心法官觀後感
觀看知心法官觀後感【1】
演員戴江此次飾演人民法官黃志麗,將把榜樣的力量更為廣泛的傳遞到人們心中。電影《知心法官》通過影視作品人性化、藝術化的手法,積極響應全國推進依法治國的需要,展現新時期黨員幹部和政法幹警新形象。
搜狐娛樂訊以全國模範黃志麗的事跡為原型的公益題材電影《知心法官》在福建順利殺青,該作品將長期紮根審判一線,從事民事審判工作十餘年的福建漳州薌城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副庭長黃志麗工作的點點滴滴用藝術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生動還原黃志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法律力量的工作過程。演員戴江此次飾演人民法官黃志麗,將把榜樣的力量更為廣泛的傳遞到人們心中。
電影《知心法官》通過影視作品人性化、藝術化的手法,積極響應全國推進依法治國的需要,展現新時期黨員幹部和政法幹警新形象。自從2002年以來,黃志麗經手案子多達5000多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撤銷改判、無一申述信訪、無一投訴舉報,以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細膩,數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忠誠敬業,守護司法正義。在數年的工作中,每每遇到威逼利誘,黃志麗都會用工作中的“固執”和“六親不認”拒絕,因此得一“黃石頭”的稱號,黃志麗說,堅持公正廉潔的底線,決不讓法律的天平傾斜是每個司法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此次《知心法官》的拍攝過程,對於演員戴江來說也是次全新的工作體驗,在開拍之初就進行了長時間的法院工作模擬實習,並熟記各種法律條款。拍攝期中,原型黃志麗也經常對戴江“傳授”工作心得和體會,戴江更是仔細揣摩黃志麗每個眼神和語氣,力求將“最美女法官”的形象真實再現,戴江表示:黃志麗大姐是百姓心中的“知心大姐”,將自己的光和熱無私獻給了司法事業。黃大姐說過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動--要做一名公正的守望者、法律的守望者,堅持辦案一時,公正一世。我希望通過我的詮釋把黃大姐的.初心展現給更多人看到,讓榜樣的力量無處不在。
觀看知心法官觀後感【2】
黃志麗作為一名文秘專業畢業的,硬是通過七年業余時間完成了法律專業知識的學習,從一個法律的門外漢成為現在的審判工作的行家裡手,成為全國的“時代楷模”。黃志麗從2002年至今,在基層審判一線工作14年,心繫百姓、忠誠敬業,善於用調解藝術耐心化解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她辦結5000多個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撤銷改判,無一申訴信訪,無一投訴舉報,被人民群眾親切地稱為“知心法官”。
黃志麗在社區開辦黃志麗法官工作室,每星期定期兩次到社區辦公,不僅開展巡迴辦案、糾紛調解、法制宣傳,還為居民排憂解難,被群眾親切稱為家門口的小法院。
黃志麗每年都要走訪近千名群眾,足跡遍布鄉村、社區的每個角落。這種認真執著的求實精神,促成許多當事人服從判決,案件服判息訴率達99%以上;在處理案件時,黃志麗善於運用調解的金鑰匙,打開當事人的心扉,消解矛盾隔閡,這一點難能可貴。黃志麗作為一名基層審判一線的法官,能真正化解矛盾,當好法律的守護神,她憑的不僅有耐心和細心,還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應付復雜局面的能力。
黃志麗是這樣一位不是‘官’的法官,她樂於貼近群眾,善於用春風化雨般的調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讓老百姓從她承辦的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和溫暖,走好了司法為民的每一步,我們作為法院系統的幹警要向她學習“法理之外,還有人情”的工作方式方法,做群眾的知心人。黃志麗用她的愛心,把枯燥僵硬的法條變成溫暖而富有人情味的法律適用,實現了法理與情理的有機融合,讓法律力度和溫度得到完美統一;黃志麗堅持以案釋法,傳遞法治理念。她既當裁判員又當宣傳員,既解“心結”又解“法結”。在司法辦案中懂得與群眾溝通,對群眾有感情,把群眾當親人,將法律規定釋明,把案件蘊含的情理講透,讓冰冷的法律有了溫度,做一名百姓的知心法官。
黃志麗身上最可貴的,不是工作業績,不是工作技巧,而是她的真摯情懷,她堅信自己邁出去的是腳步,帶回來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樹起來的卻是信任。黃志麗能讓百姓推崇、信服,彰顯的是她的人格魅力。黃志麗認為“法官的價值不僅在於辦案,也在於傳遞法治理念,樹立公眾對司法的信心。”
黃志麗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法治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實踐。
作為法院系統的一名幹警,要以黃志麗同志為榜樣,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優良作風,強化宗旨意識,忠實履行職責,紮根工作崗位,密切聯系人民群眾,開拓創新、勇於擔當、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做好法院的後勤保障工作,為法院信息化建設盡一份力。
觀看知心法官觀後感【3】
黃志麗,漳薌市人民法院民庭法官。她始終秉持著一個信念:基層法官兼具修補受損的社會關系,召喚社會道德回歸的職能。這一信念,促進她在繁雜的民事案件中總是細致入微,不溫不火,逐漸成為當地老百姓無限欽佩和信賴的“裁判”。
36歲還未婚嫁,這在南方的小城顯然並不多見。母親已經病故了,她與父親相依為命,她不忍父親的孤獨,然而法官的忙碌,卻遮掩了大部分女兒的色彩。
世紀花園工地,農民工討要拖欠的工錢,黃志麗與陳婉緊急趕往現場,暴雨中不懼安危,竭力勸解情緒失控的農民工,一場幾乎釀成惡性群體事件的討薪行動停止了,黃志麗卻因此摔下吊車,送往醫院。
漳薌知名台商王兆華開發地產項目海峽新苑,劉金洲承接了其樁基工程。完工後因樁基施工數量兩不相符,而樁基已深埋在建築地下,其具體數量不易查清。劉金洲苦無證據,與王兆華各執一詞。
黃志麗在東靖村調解一起鄰里糾紛時,同村的劉金洲在家裡突發心臟病猝死,留下了老母親、妻子胡春梅和六歲的女兒菁菁。當法醫將劉金洲的遺體抬上急救車的一瞬,劉家三代肝腸寸斷。黃志麗摟著菁菁,親歷這一幕,忽然感到劉金洲樁基案的沉重。
黃志麗向院長提出,自己和劉金洲的遺孀胡春梅比較熟悉,也與東靖村民有感情,希望迴避樁基案,但被院領導拒絕了。
胡春梅開始了要賬之路,幾次到海峽新苑找王兆華要說法。作為首批來漳薌市投資建設的台商,王兆華在當地也有一定的聲譽,胡春梅孤兒寡母的討賬身份,使王兆華感到名譽上的壓力。
黃志麗把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了樁基案的調查取證上。樁基案持續發酵,台商協會領導直接上門向法院領導反映,希望快審快判,還台商王兆華一個公道。
樁基屬於隱蔽工程,黃志麗調取資料,發現樁基數在設計圖與合同上並沒有誤差。胡春梅卻堅信亡夫沒有說謊,但無法給出關於樁基數量的有效證據。在工程施工監理公司,無論胡春梅怎麼哀求,還是不能獲准查閱早已封存的檔案資料。
黃志麗像不停歇的陀螺,建築設計院、監理公司、樁基廠、建築勘察院、工地,處處留下身影。樁基案因證據難尋,案件一度陷入困境,進展緩慢,黃志麗累得身心俱疲,堅持著,卻終於啜泣不已。
王兆華和前妻找到黃志麗,委婉地提出質疑,希望法庭能公平公正。黃志麗釋法析理,向王兆華與其前妻做了正確的法律引導,並告訴他們,因為漳薌台商眾多,台胞更多,漳薌法院正試行台胞調解員參與涉台民事案件的調解模式。
當旁聽席上大都以為胡春梅勝訴的時候,人民陪審員林海琦的提問發言,又使案件的結局撲朔迷離……
5000多件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撤銷改判,無一申述信訪,無一投訴舉報,黃志麗以她的精神和成績,摘取了“全國最美基層法官”的殊榮。
樁基案塵埃落定,當黃志麗在電話里獲悉台商王兆華接受法院調解時,她深情地說:閩台之間,一樣的海水,感受的是一樣的溫度。
生活在繼續,大大小小的案件、糾紛也在繼續,黃志麗依舊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