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當在立案之日起
A. 法院受理案件後被告多久得到通知
一、法院受理案件後被告多久得到通知
1、法院受理案件後被告在五日內可以得到通知。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規定,立案和受理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二、法院受理案件以後可以取消嗎
要看具體情況。對於民事案件原告收到開庭傳票後是可以撤回起訴的。對於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如果是刑事公訴案件,不能撤訴;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2)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3)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4)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5)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7)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B. 人民法院立案後應該在幾日內作出一審判決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如果是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是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如果當事人各方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適用簡易程序的四十五天審結。
對於民事訴訟,如果案件適用的是普通程序,法院會在30天內安排開庭。對於簡易程序,法院會在被告收到應訴材料後15日內開庭。對於刑事訴訟,一般的刑事案件法院會在2個月或是3個月之內開庭,如果是重大且復雜的刑事案件,經上級人民法院批准,會延長至六個月。對於行政訴訟,一般情況下需要在立案後六個月內作出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法院進行立案是一項訴訟活動,是審判活動的起始。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或者對公訴案件的情況進行審查,若符合立案的各項條件,就可以進行立案,從而使案件進入審判活動。我國人民法院的立案制度如今由立案審查制變成為立案登記制。
一、法院立案程序為:
1、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2、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
3、人民法院會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二、法院立案步驟:
1、對立案材料的接受: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開始。
2、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自己發現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發生,依法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環節,是能否正確、及時地立案的關鍵。
3、對立案材料的處理:對立案材料的處理,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過對立案材料審查後,分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這是立案程序的最後結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第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C. 法院受理案件後被告多久得到通知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即法院受理後時間為5日內會通知被告。此事宜分開考慮:一、如果是治安案件,即不構成犯罪的前提下,對民事賠償問題可由公安機關調解,調解不成,可訴訟。二、對於刑事案件,應該在案件審判階段,即案件已經在法院審理時,被害人一方可起訴附帶民事賠償案件。或是如果刑事案件結案,當事人可另訴民事賠償案件。
法院立案後,送達被告法律文書,一般情況下會給被告一個月的舉證期限。也就說,從立案到審判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首先,應該保證所留的聯系方式暢通,以便法院通知能夠及時告知你們。
其次,法院立案後,會將法律文書送達被告,如你起訴時,所留被告地址不夠詳細,或找不到被告,該案將會被中止。
最後,建議委託律師或親自到法院問詢案件辦理情況。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七十五條;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後,經過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由接受單位製作《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予以立案。
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情節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接受單位應當製作《呈請不予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不予立案。
D.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幾日內作出第一審判決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