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公布
⑴ 人民法院把判決書公布在網上有什麼作用
最高法院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裁判文書上網的意義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轉發如下:
[中國日報社記者]:第一個問題,請高法再強調或解釋一下,推進裁判文書上網的重要意義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側重點,我們為什麼要發布這兩個規定?第二個問題,昨天的媒體訪談會的時候,有一些地方法院領導反映,如果雙方均不願意裁判文書上網,是否可以尊重當事人的意見。這種情況一般應該怎麼處理?
[賀小榮]:我首先談談裁判文書上網的意義,裁判文書為什麼要上網?裁判文書是對當事人爭議和糾紛的裁決,按道理說,裁判文書只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發生了影響,所以當事人看這個文書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很多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一個文書要讓全社會都看到,社會公眾對這個文書會有興趣嗎?這時,我們就要看一個裁判文書的社會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我粗略梳理了一下,裁判文書上網大致公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可以大大規范和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一個案子怎麼判決,當事人訴請到法院,他的訴請是什麼、證據是什麼、法官如何來認定,適用了多少證據,形成心證的過程,都應當呈現出來。裁量權公開了,就可以接受全社會的監督。所以,裁判文書的公開,首先有利於規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二是裁判文書的公開可以大大提高法官的職業化水平。裁判文書公開以後,最大的壓力是來自法官,過去裁判文書的公開幅度非常有限,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裁判文書的信息可以翻倍、成倍地復制和快速擴散,這對於法官職業化水平、文字駕馭能力、邏輯推理和法律適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裁判文書的公開對提高法官的素質非常有價值。
三是裁判文書的公開可以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大家知道,現在建立以市場來配置社會資源的市場經濟運行模式,市場經濟最要求的就是誠信,現在中國社會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打造一個誠信社會。裁判文書公開以後,把違約、侵權、不講誠信的人的信息在互聯網上進行公開,對於打造一個誠信社會價值巨大。
四是裁判文書公開可以讓每一個社會成員合理地做出預期,我明天應該做什麼,我做什麼是合法的,做什麼是不合法,通過看大量裁判文書可以了解。
五是裁判文書公開可以推進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大量的案例上網之後,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人再不會有無米之炊的問題了,可以有大量的研究素材。
六是裁判文書公開可以統一上下級法院、不同法院之間的裁判標准。隨著裁判工作的公開,法官對適用法律的問題、統一性的問題要大大的緩解。過去老百姓議論較多的同案不同判的問題,在裁判文書大量上網之後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大家都有了共同的標准。
七是裁判文書的公開可以抵制各種不當的干預。任何一個裁判文書都要符合邏輯,當事人的訴請、推理過程、結果的正當性要向全社會宣告。任何外來的不當干預都沒有入手途徑,只要裁判文書能夠全面、如實的上網,對於確保司法公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價值巨大。
⑵ 哪裡可以查到法院的公告
法律分析:第一步,先查看受案法院官網,看是否公告,或直接去受案法院公告信息欄查找
第二步,登陸「法院公告網」,然後查閱公告信息;
第三步,在「人民法院報」和「人民法院網」查閱公告信息。中國法院網公告的查詢的特點:
1.權威:《人民法院報》是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報。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要求法院公告一律由《人民法院報》統一刊登。
2.規范:經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審定的《法院公告常用統一格式》全面推廣使用。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減免刊登費用。
3.快速:最新管理軟體系統高效處理,收到公告稿款後普通件7天刊登,特急件第2天見報。手機簡訊免費即時告知刊登信息。便捷:國內最大的法院公告發布資料庫,報紙網路版和中國法院網同步刊登,通過報紙、縮印本、互聯網和上網手機隨時檢索查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⑶ 人民法院送達書能否對外公布
完全可以,抄其中,公告送達本身就是一種公開。
法律規定,除涉及國家安全、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的案件不得公開審理外,其他案件原則上應當公開審理,任何公民只要履行相關手續,都可以參加旁聽。即使是上述案件,送達書仍然是可以對外發布的,比如公告送達,法律規定,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人民法院通過公告將訴訟文書有關內容告知受送達人的一種特殊的送達方式。
法院採取公告送達,既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法律對公告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
⑷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是不是公開進行
我們知道,為加大法制宣傳,同時為了監督法庭審理,法院的案件一般會公開審理。那麼,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是否都應公開進行?
網友咨詢: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是不是公開進行
律師解答:
一般來說,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件的過程和判決的宣告,都公開進行,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界依法公開采訪、公開報道。但是也存在不公開審理的情況。這是指法院開庭審理案件的過程,不向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以外的公民公開,不向社會公開,不允許新聞界采訪、報道。
「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判決都公開進行,包括開庭審判的時間、地點對外公開,允許公民進入法庭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和公開報道,判決結果對外公布。也就是說,在人民法院的全部審判過程中,除了合議庭的休庭評議秘密進行外,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公開進行。
但是,公開審判還是不公開審判,並不是以是否有公民參加旁聽、是否有媒體進行報道為標志,公開審判的核心在於是否允許公民旁聽,是否允許媒體報道。所以,只要法院在開庭前已採取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了案由及開庭時間等,並允許旁聽和報道,即使沒有公民旁聽,沒有媒體報道,這一審判也是符合審判公開原則的要求的。
律師補充:
法院判決不公開情形有:
1、有關國家秘密的案件。
2、有關個人隱私的案件。
3、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是,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
4、對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決定不公開審理。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⑸ 為什麼法院把我的信息公開了
您好,可能存在幾種情況。第一,法院送達給當事人的判決書,只要生效,就會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開公布,不需要當事人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第四條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
(二)涉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
(三)以調解方式結案的;
(四)其他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
第二,法院下達傳票,法院傳票公告送達是指是被告下落不明,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通過公告程序從法律上視為送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適用公告程序的條件必須是被公告人下落不明,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
第三,成為被執行人,依法公開信息。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依託信息技術將裁判文書公開納入審判流程管理,減輕裁判文書公開的工作量,實現裁判文書及時、全面、便捷公布。
第十五條在互聯網公布的裁判文書,除依照本規定要求進行技術處理的以外,應當與裁判文書的原本一致。人民法院對裁判文書中的筆誤進行補正的,應當及時在互聯網公布補正筆誤的裁定書。辦案法官對在互聯網公布的裁判文書與裁判文書原本的一致性,以及技術處理的規范性負責。
第十六條在互聯網公布的裁判文書與裁判文書原本不一致或者技術處理不當的,應當及時撤回並在糾正後重新公布。在互聯網公布的裁判文書,經審查存在本規定第四條列明情形的,應當及時撤回,並按照本規定第六條處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四條規定:記載和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應當包括:1、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組織機構代碼、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2、作為被執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3、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和被執行人的履行情況。
⑹ 法院公布失信人名單在什麼情況下會解除
法律主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向銀行申請借款,以提高日常生活水平,但是,總有一些人想要借錢不還,成為失信名單里的一員。一、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後怎麼解除失信被執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有關信息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中刪除:(一)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二)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經申請執行人確認履行完畢的;(三)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終結執行的。二、失信被執行人能撤消嗎失信被執行人符合條件的是可以申請撤銷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七條失信被執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有關信息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中刪除:(一)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二)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經申請執行人確認履行完畢的;(三)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終結執行的。三、在什麼情況下會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一條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二)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三)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四)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五)違反限制消費令的;(六)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法律客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一)以偽造 證據 、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二)以虛假 訴訟 、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 法規 避執行的; (三)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四)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的; (五)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的決定(2017)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二)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三)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四)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五)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條:「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情形的,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期限為二年。被執行人以暴力、威脅方法妨礙、抗拒執行情節嚴重或具有多項失信行為的,可以延長一至三年。
失信被執行人積極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或主動糾正失信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刪除失信信息。」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據本規定第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將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一)提供了充分有效擔保的;
(二)已被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的財產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債務的;
(三)被執行人履行順序在後,對其依法不應強制執行的;
(四)其他不屬於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情形。」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被執行人為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五、將第二條改為第五條,修改為:「人民法院向被執行人發出的執行通知中,應當載明有關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風險提示等內容。
申請執行人認為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並作出決定。人民法院認為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也可以依職權決定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人民法院決定將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應當製作決定書,決定書應當寫明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理由,有納入期限的,應當寫明納入期限。決定書由院長簽發,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決定書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律文書送達方式送達當事人。」六、將第三條改為第十一條,修改為:「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糾正:
(一)不應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
(二)記載和公布的失信信息不準確的;
(三)失信信息應予刪除的。」七、將第四條改為第六條,第(一)項修改為:「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組織機構代碼)、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八、將第六條改為第八條,將第三款改為:「國家工作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情況通報其所在單位和相關部門。」
將第四款改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情況通報其上級單位、主管部門或者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九條:「不應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撤銷失信信息。
記載和公布的失信信息不準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更正失信信息。」十、將第七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刪除失信信息:
(一)被執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或人民法院已執行完畢的;
(二)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且已履行完畢的;
(三)申請執行人書面申請刪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的;
(四)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通過網路執行查控系統查詢被執行人財產兩次以上,未發現有可供執行財產,且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財產線索的;
(五)因審判監督或破產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對失信被執行人中止執行的;
(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執行的;
(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終結執行的。
有納入期限的,不適用前款規定。納入期限屆滿後三個工作日內,人民法院應當刪除失信信息。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刪除失信信息後,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刪除失信信息後六個月內,申請執行人申請將該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