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決錢給法院
『壹』 法院判決書下來了。被告如何把錢交給原告。判決書沒有法院提供賬號。
法院沒有提供原告賬號的情況下,經過承辦法官同意的,被告方也可以把權交給法院,再由法院交給原告。對於被告主動履行的情況,直接向原告方支付判決書確定的款項或通過法院支付,都能產生履行完畢的法律效果。
法律分析
案件判決書生效後,被告應主動履行,履行可以直接通過雙方協商然後交付,也可以通過承辦法官溝通,由被告交給法院再由法院轉交給原告。民事判決以後,有執行判決書義務的當事人,一般情況下應當直接將錢交給權利人,如雙方為了避免爭議,並且經法院承辦法官同意的,也可以通過法院來進行中轉。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法院不會進行相應的通知包括涉及財務糾紛時也不會干涉,如果對方未履行判決,可以通過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通過法律程序來保證自己的權益不受到損失。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貳』 法院判決書下來錢是給誰的
法律分析:民事判決以後,一般情況下應當直接將錢交給權利人如雙方為了避免爭議,並且經法院承辦法官同意的,也可以通過法院來進行中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六條 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