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違建遞交法院

違建遞交法院

發布時間: 2025-03-31 07:51:20

法院受理違建案嗎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不受理違建案。公民對機關作出的違章建築認定不服,存在爭議的,可以先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結果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一般是會受理的。未申請或申請後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房子,屬於違章建築。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房子,也是違章建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❷ 違建可以到法院起訴嗎

先到違章建築地 城管部門投訴,不成可以申請復議或以相鄰權起訴主張侵權賠償。
法律版依據《中華人權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五條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❸ 違建上交法院會罰款嗎

違建上交法院會罰款。
拓展:違建有什麼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一般違章建築的處罰方式如下:
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對於僅僅違反法規定,未辦相關審批手續但不妨礙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令其補辦手續。
對於違反法規定且輕微妨礙社會公共利益的,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或者應當並處罰款。
對於違反法規定並嚴重妨礙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予以沒收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1、違章建築是指違反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義務性或禁止性規定,未經相應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許可或者違背審批、許可的范圍而進行建築活動所產生的,經有權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認定其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的建築物以及其它建造設施。
2、違法《土地管理法》和《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而修建的房屋或相關設施就屬於違章建築,按照規定違章建築在經過認定之後,就要進行拆除,防止產生更大的危害。

❹ 違建罰款後百姓不服,能上訴法院嗎

如果百姓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違建罰款決定不服,可以採取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撤銷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這種案件通常被稱為「民告官」案件。

提起訴訟前,建議先詳細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自己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如果確實認為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存在不合理之處,可以通過正式的法律程序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在准備起訴時,需要准備相關證據材料,包括但不限於行政處罰決定書、相關法律文件、證人證言等。同時,也可以咨詢專業的法律顧問律師,獲取更專業的法律意見。

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會根據具體案情和法律規定作出裁決。如果法院支持原告的請求,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可能會被撤銷,原告將獲得有利判決。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冷靜和理性非常重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不僅能夠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還能促進政府機關依法行政,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此外,如果行政機關在處罰過程中存在程序違法或濫用職權等問題,這也是原告可以主張的理由。在法律框架下,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權利。

總之,當遇到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罰決定時,如果認為不公正或不合理,可以考慮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這不僅有助於維護個人權益,也有利於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

熱點內容
道德禮儀課 發布:2025-04-02 02:16:11 瀏覽:920
法律關系中無限責任范圍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838
蘆溪法院網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724
刑法第241 發布:2025-04-02 01:56:40 瀏覽:460
2016年最新的婚姻法 發布:2025-04-02 01:34:56 瀏覽:508
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02 01:34:27 瀏覽:617
管城司法 發布:2025-04-02 01:30:01 瀏覽:637
長沙嶽麓區法院 發布:2025-04-02 01:18:58 瀏覽:332
郭長青律師 發布:2025-04-02 00:52:10 瀏覽:907
安全生產法律責任罰款 發布:2025-04-02 00:50:22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