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補字
1. 判決書中的錯別字是不是只有生效以後才可以下補正裁定
判決書中的錯別字不是只有生效以後才可以下補正裁定。
為了提高訴訟文書的質量,最高法院制訂了規范、標准且實用的各類司法判決的文書樣式。因此,各類判決書的寫作程式,應當符合最高法院關於製作判決書的規范要求。
在技術規范上,要求文書字體規范,即法院名稱應用二號宋體字,文書名稱應用一號宋體字,案號及正文應用三號仿宋體字。
要求標點符號規范,即遵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制定的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要求數字規范,即按照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的規定和司法文書的特點,正確使用漢字和阿拉伯數字。
要求文書版式規范,即文書每頁一般應為二十三至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八至三十字,頁邊距天頭大於地角,左空大於右空,在頁腳居中或靠右位置標注頁碼。要求裝訂規范,即司法判決正文為兩頁以上的,應使用在左空處粘貼的方法,不能用訂書機裝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第一百五十二條 判決書應當寫明判決結果和作出該判決的理由。判決書內容包括:
(一)案由、訴訟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
(二)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適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
(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
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2. 法院查封,民初,執保,有什麼不同
1、含義不同
法院查封指對財產等檢查以後,就地封閉,禁止動用。法院查封,民初字型大小的,說明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由案件審理法官對財產進行保全的。
另外,還有一個財保字型大小,是沒有起訴之前對財產進行保全的,就是訴前財產保全。
民初表示民事案件一審的意思。也就是說這種案件是初審,也稱一審。對其不服的可以上訴到二審法院。民字表明這是民事案件。
民初字型大小的,說明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由案件審理法官對財產進行保全的。執保字型大小的,說明是在執行過程中,由案件執行法官對財產進行保全的。
另外,還有一個財保字型大小,是沒有起訴之前對財產進行保全的,就是訴前財產保全。三者的法律後果是一樣的,都是對財產進行保全。
執保民事執行中,申請執行人一方申請財產保全的案件。
2、性質不同。
民事案件主要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性質的糾紛,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性質。而刑事案件則是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犯罪,屬於階級矛盾性質。
3、適用的實體法不同。
民事案件所適用的實體法是民法通則、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適用的法律是刑法。
4、適用的程序法不同。
審理民事案件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而審理刑事案件則適用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進行審理。
(2)法院執補字擴展閱讀:
民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以下情況應考慮「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本法所稱的 『不可抗力』 ,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刑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九條、第六十條規定,對犯罪人的存款、有價證券、房產、收藏品等進行核實沒收、拍賣是刑法賦予人民法院的判決權利。以下情況應考慮「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
公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以下情況應考慮「公司破產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3. 向法院提出追加被執行人申請,還需要立案嗎
向法院提出追加被執行人申請,需要立案。依據最高法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法院受理當事人追加被執行人的申請後,需要對執行案件立案處理。追加被執行人申請程序為:申請、立案、審查、救濟。追加被執行人申請作為執行程序中一項重要的司法解釋,追加被執行人應依當事人或者權利人的申請啟動,執行法院原則上不得依職權啟動。
法律分析
申請書中應當寫明申請人和被申請追加人的基本情況、執行案件案號、執行情況,以及追加被執行人的事實、理由、法律依據,並附申請人身份、主體資格證明、相關證據材料、聯系方式等。追加申請材料不齊備的,法院應一次性告知補足。沒有明確的被追加執行當事人的,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撤銷案件。注意:書面申請及材料是交給立案部門,不是交給執行局的案件承辦法官。追加被執行人屬於五種執行審查類案件類型之一,執行法院立案部門對於符合追加條件的申請,應作為新的執行案件立「執異字」案件類型代號。申請人對不予受理或者駁回申請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上級法院審查後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裁定撤銷原裁定,指令執行法院立案或者對申請追加進行審查。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零六條 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依案外人執行異議申請,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執行;(二)有明確的對執行標的繼續執行的訴訟請求,且訴訟請求與原判決、裁定無關;(三)自執行異議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起。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4. 執行過程中我追加了一個被執行人,法院多久會受理
一般應在60日內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變更和追加執行當事人的若干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申請人申請變更、追加執行當事人,應當向執行法院提交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據材料。除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案件外,執行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查並公開聽證。經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變更、追加;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執行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裁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5. 判決書上錯字幾處,這樣的判決書能生效嗎
判決書上錯字幾處,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訴訟人可以申請裁定補正。
法律分析
簽不簽字,判決書都有法律效應,不服判決的的可以盡快提出上訴,因為上訴期是15天。關於補充裁定書的適用期間。現行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中,對補充裁定下發的期限沒有明確規定,但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只要發現有法定的可以補正的事項,可隨時下發補正裁定書予以補正,不必等到裁判文書生效。因為現行法律並沒有對補正裁定的下發期限進行必要的限制,司法實踐中在判決書生效前後的補正均是可行的。補充裁定書與判決書、裁定書或者法院製作的調解書均屬法院法律文書的一種。補充裁定僅是對法律文書中的筆誤進行補正,其是作為被補正的法律文書的附件存在的,與被補正的法律文書密不可分。補充裁定書對判決書、裁定書或者法院製作的調解書具有補正、補漏、補錯功能。一般情況下只要發現有法定的可以補正的事項,可隨時下發補正裁定書予以補正,不必等到判決書生效。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補正裁定書作出後或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是不能上訴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四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一)不予受理;(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三)駁回起訴;(四)保全和先予執行;(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6. 執行終結的案件是否可以恢復執行
根據法律規定,終結執行的案件是可以再立案執行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六條下列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三)執行實施案件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報結後,如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恢復執行的;
(四)執行實施案件因委託執行結案後,確因委託不當被已立案的受託法院退回委託的;
(五)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而終結執行的案件,申請執行的條件具備時,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的。
(6)法院執補字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因此,當事人不存在上訴的問題。
另外,在執行過程中如果有協助執行人的,終結的裁定也應對其送達。執行終結的效力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程序上的效力。執行終結的裁定一經生效,執行程序就宣告結束,以後也不再恢復。
(二)實體上的效力。執行終結後,法院不再以司法強制力迫使被執行人履行義務,也不以執行程序保證權利人實現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但這並不意味著否認或推翻了法律文書對權利人所應享有的權利的確認,只是法律不再對其實施保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