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後多久
① 想問一下, 法院判完了,要多久才轉到監獄,有沒有一個時間的限制
判決生效後,犯人通常需要在15天內從看守所轉到服刑監獄,這一過程是法律規定的標准流程。具體來說,從判決書生效那一刻起,根據在看守所羈押的時間,會核算出准確的收監時間。如果余刑不足三個月,依據《看守所條例》第二條的規定,犯人可能不會立即送往監獄,而是繼續由看守所監管。
《看守所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看守所主要負責羈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對於那些余刑未滿三個月,且不宜立即送往勞動改造場所執行的罪犯,看守所也有權繼續監管。這表明,對於一些短期刑罰的罪犯,看守所可以作為過渡期的監管場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判決生效後一般在15天內將犯人轉到監獄,但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框架,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因各種因素而有所延遲。例如,如果法院需要時間處理其他程序,或監獄方面需要准備接收犯人,這些都可能導致實際移送時間的延長。
此外,各地看守所和監獄的具體操作流程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具體的移送時間還需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總體來說,雖然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但司法機關一般都會盡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這一程序,以保障法律的公正執行。
在移送過程中,司法機關會密切溝通,確保犯人能夠順利、安全地從看守所轉移到監獄,這不僅體現了法律的嚴肅性,也體現了對犯人的關懷。
總之,判決生效後到犯人被轉到監獄的過程,雖然有大致的時間框架,但也存在一定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司法機關會盡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這一過程,確保法律的公正執行。
② 法院判刑後多久入監
法律分析: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罪犯被法院判決有罪後,應該在判決書生效十日內將犯罪分子交付給執行刑罰的機關。判刑過後多長送至監獄是不定的。但是判刑之後馬上送往看守所,在看守所的時間也算在刑期之內。判刑過後看是否上訴,不上訴的一審判決10內後生效;上訴的,二審判決或裁定後生效。生效後,由看守所根據其安排,每月定期送幾批次的人到監獄,所以具體時間不確定。可以詢問看守所。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宣布判決結果,並在五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辯護人和被告人的近親屬。定期宣告判決的,合議庭應當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時間和地點,傳喚當事人並通知公訴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判決宣告後應當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辯護人和被告人的近親屬。判決生效後還應當送達被告人的所在單位或者原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被告人是單位的,應當送達被告人注冊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判決書應當由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和書記員署名,並且寫明上訴的期限和上訴的法院。在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之後,那麼10日之內就應當將犯罪分子送到監獄,之後就會開始服刑。但畢竟刑事案件也是適用的兩審終審制,於是在一審法院作出判決之後,並不會馬上生效,這期間犯罪分子還是會送回看守所而不是直接送到監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衍生問題:
取保候審判刑後多久後收監?
判處刑罰後,判決在發生法律效力後執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有:
(一)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
(二)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的判決和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執行刑罰就是人民平常說的收監,所以在取保候審期間,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就會立即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