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官嫖
A. 公職人員嫖娼公安部門行政處罰後會上報紀委嗎
會
如果黨員有違法違紀情況,公安機關會依法上報
賣淫嫖娼是指不特定的異性之間或同性之間以金錢財物為媒介發生性關系的行為。
2015年和現行《條例》貫徹紀法分開的原則,對嫖娼行為在紀法銜接條款中作出規定,黨員嫖娼必須開除黨籍的立法原意和實質規定沒有變化。對黨員在2016年1月1日後發生的嫖娼行為,依據《條例》第二十八條或2015年《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二款之規定,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公職人員嫖娼的,依據《政務處分法》第四十條第二款之規定,給予(政務)撤職或開除處分。可見,上海法官因嫖娼被「雙開」,是受到了頂格處理,體現了從嚴懲處。
B. 彭宇案17年沉冤未雪,社會道德傷口一直在滴血!
社會道德倒退千年,影響惡劣,民憤極大!
道德退後幾十年了嗎?17年前:「不是你撞的,幹嘛去扶?」,17年後......
這起發生在2006年的彭宇、徐壽蘭老人摔倒案,至今已經過去17年。
當年,主審法官:「不是你撞的,幹嘛去扶?」,被指責導致了社會道德的倒退。
今天,社會的道德水平是否真的因法官王浩發生了巨變?
「老吾老以老人之老,幼吾幼以幼人之幼。」尊老愛幼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悠久歷史美德的中國人民,是否真的已經墮落成了「老人跌倒不扶「的劣等民族?我們都會老去,我老人家已經垂垂老矣,我親身感到這一切真的已經變了,悲劇已經釀成了,嗚呼哀哉!
面對這些疑問,我們是否還保持著當年的憤怒和痛心?
當我們譴責時,還是應該用嚴肅敬畏的心態去審視這個案件給社會帶來的惡劣影響?
2006年,一起老人摔倒受傷的案件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南京一條馬路上發生了一起意外,一位名叫徐壽蘭的年長者不小心摔倒了。
就在這時,一位名叫彭宇的紳士目睹了整個過程,毫不猶豫地上前扶起了她,並立即將她送往了附近的醫院。
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平常的見義勇為的故事,但是這之後,事情卻出現了大逆轉。
徐壽蘭的家人稱,是彭宇撞倒了徐壽蘭,他才會扶起徐壽蘭送醫的。
為此,徐壽蘭的家人將彭宇告上了法庭,要求他賠償徐壽蘭的醫療費。這個案子最終來到了王浩法官的法庭。
在審理過程中,王浩法官發現,在案發的那一刻,事發地點附近沒有任何監控設備,也沒有第三方目擊者能夠證實兩人是否發生了碰撞。
案件的證據僅僅是彭宇和徐壽蘭兩人的口供,非常不充分。但是,王浩法官竟然依據自己的「常識」進行了推斷。王浩的荒誕「常識」從哪裡來的?從禍害中國的西洋鸚鵡法律黨杜撰的人都是自私無恥的教科書里來的?還是從他自己有著嚴重自私良知道德嚴重缺陷的性格中來的?他的父母,小學,中學,大學老師都是這么教他的嗎?
他認為,如果彭宇當時真的只是出於好心扶起徐壽蘭,他扶起老人後,應該把老人交給趕到的家屬就可以了,不需要把老人送到醫院。
他推斷彭宇之所以會把徐壽蘭送醫,很可能是出於對肇事的感到愧疚。
於是,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王浩法官依然判決彭宇要為徐壽蘭支付醫療費。
在判決書中,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不是你撞的,幹嘛去扶?」
這句話猶如扔進了池塘中的一塊石頭,立刻激起了無數的漣漪,引發了輿論的激烈爭論。
很多人批評王浩法官依據主觀猜測作出判斷,沒有充分的證據就推定彭宇有罪。
這種「有罪推定」嚴重踐踏了「無罪推定」的法律原則。一個人被錯誤定罪,後果非常嚴重。
另一些人也質疑,王浩法官依據的「常識推理」自身就站不住腳。
「老吾老以老人之老,幼吾幼以幼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悠久歷史美德,現實中,也有很多好心人看到老人受傷,會第一時間把人送醫院,而不會先通知家屬。
王浩法官的愚昧無知,凸顯了他的父母家教和步入社會學校學習的嚴重良知道德嚴重缺陷,這樣的做法官只能危害社會。
他用自己主觀的「常識」去推測一個人的動機,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
這起案件在輿論場弄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認為王浩法官的這句話讓中國社會的道德水平倒退了幾十年。
這可能有些誇大其詞,但確實因為王浩法官主觀臆斷的判決方式,也許會使一些好心人在猶豫要不要施以援手。
對王浩法官本人而言,這也成為了一個無法抹去的污點。我們不知道該案具體細節,也不能輕易評判一個法官的判決。
王浩法官做出有爭議的判決後,這個案件還遠未結束,反而出現了更多的戲劇性轉折。
在王浩法官作出判決後,這起案件的兩位當事人似乎都不太滿意這個結果,雙方都選擇提起上訴,希望通過二審翻轉此前的判決結果。
按照正常的程序,案件接下來就應該進入二審程序。
這起案件一開始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各種報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案件的進展。
一些媒體開始指證這個案件中的種種不明之處。
比如,他們指證出這樣的問題:為何徐壽蘭的兒子是一名警察,案發後警方卻弄丟了最初的筆錄呢?警方在後續調查中是否公正公平?
還有報道援引所謂的「知情人士」透露,徐壽蘭的警察兒子利用自己的公權力關系,對證人進行了威脅利誘,試圖影響案件的調查進展。
在這些報道的渲染下,公眾輿論嘩然,普遍認為這個案件中警方和徐壽蘭家屬利用公權力干預,且案件進展不公。
在上訴期間,媒體的報道依然在繼續,案件的細節被公眾持續關注。在公眾輿論早已將這個案件定性之下,法院如再繼續進行悖逆人間正義審理變得異常艱難,彭宇和徐壽蘭雙方選擇了和解止爭。
但就在二審開庭之前,這起矛盾突然就不再白熱化了?
原告和被告雙方忽然達成了「庭外和解」?
這樁案子就此畫上了句號?
具體的和解內容是,彭宇主動向徐壽蘭賠償了1萬元?
而且雙方都承諾,不會再就這個案件在媒體上發表任何聲明了。
那麼,原本針鋒相對的雙方,為何會突然達成和解了呢?
這種混淆黑白,善惡,是非,和稀泥的掩耳盜鈴的結果是欲蓋彌彰,它阻擋不了人間正義的浩浩大水沖天巨浪
王浩法官因為這起案件一句「不是你撞的,幹嘛去扶」在當時幾乎是輿論界的公敵。無數人都站出來痛斥王浩法官的這句話讓中國社會道德水平倒退了幾十年。
王浩法官成了公眾口誅筆伐的對象,收到了成千上萬的譴責郵件和電話。
所有人都在質問他,一個法官怎能說出這樣有問題的話?有評論直言:王浩法官這句話會讓許多見義勇為的人不敢施以援手。
如果見老人摔倒都要考慮「要是被人誣告該怎麼辦」,那麼我們的社會豈不是變得冷漠無情了?
甚至還有人通過關系找到了王浩法官的家人,對他們進行質疑斥責。
這使我老人家想起來聖經里的一句著名的話:正義如大水滔滔,她將淹沒一切邪惡的世俗法律。
每當社會上發生因見義勇為而引發的糾紛時,輿論都會再次提起這個案件,痛斥王浩法官的不負責任。
17年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浩法官也漸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但人們對這個案件的記憶並未隨著時間流水而逐漸淡化,社會道德的傷口一直在滴血………
2300年前的哲人《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俱,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
最後,我老人家鄭重提示大家諸君:我們不能僅僅把目光放在王浩一個人的問題身上,即使他有著很強的代表性。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依法治國」這四個字,「依法治國」不能沒完沒了地弄一群磚家炮製法律條文,再交給一群腐敗有著嚴重道德人格缺陷的法官去自由裁量,就萬事大吉了。法律從來就不是一個「專業化」的問題,它是社會道德良俗公序的規范化,法律存在人心良知而不是存在於紙上。法律從來都不是統治者單方面「治民」的霸王條款。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如何確立新的法律隊伍建設宗旨,我們必須釐清四十年來「人治法治」式整蠱惑亂局面並從中解脫出來,據我所知,西方人民也從來不是靠神馬「法治」活著,他們篤信基督,他們是靠著聖經「正義如大水滔滔,她將淹沒一切邪惡的世俗法律」活著的,法律黨徒是騙人的。我們必須審視「法官集體嫖娼」這種惡劣事件,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愈演愈烈,流虐神州大地的普遍性的惡法害義趨勢,必須重新審視「正義高於法律,法律必須服從正義」的千年祖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毛主席時代普遍推廣的 「馬錫五審判方式」……….
C. 上海法官葉蘭有沒有被抓過
沒有。
據官方資料查詢得知葉蘭,現任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環境資源審判庭、執行裁判庭副庭長,沒有涉嫌犯罪。
法官是在司法機構中審判人員的通稱,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大公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日本的法官稱為判事,台灣的法官以前稱為推事,後來改為法官,在中國大陸法官是依法行使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D. 集體中小群體的存在是好事還是壞事
群體意識是區別於集體意識的一種從眾意識。嚴格的說,是動物學分類詞彙而不是社會學分類詞彙。
採用群體意識這個詞,是現代教育者有意識的使其具有中性作用。但適得其反,在使用中往往具有反面作用,更多的是表現為一種少數人綁架大多數人的情形……;
例如最近發生的上海高院大法官集體嫖娼事件,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群體意識;要嫖大家一起嫖,大家一起共同做壞事……;本來法官是執法者,理應率先垂範,結果呢?大家一起共同違法,這種群體意識就變成少數人綁架多數人;少數社會精英綁架全社會共同犯罪……;
因此,一個社會,連大法官這樣的執法者都利用群體意識共同犯罪,山吃海喝以後共同研究學習女性生殖器官這樣的額問題,是不是沒有救了?
E. 上海書記為何對法官嫖娼案批得那麼狠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強調,要深刻認識這起案件極其嚴重的性質和極為惡劣的影響,依法依紀,從重從嚴懲處,一追到底,絕不手軟,堅決清除腐敗分子。認真分析韓正的每一段、每一句講話,措辭相當嚴厲,批評相當狠、相當重,一方面有痛徹心扉,另一方面也表明從嚴懲處之決心、之態度。比如「抹黑」一詞就讓人十分難忘,韓正指出,「這起案件,雖然只是少數幾個幹部腐化墮落的案件,但卻給上海整個法院系統、政法系統乃至整座城市抹黑」。如此之狠批話語,實屬罕見。這些年來,上海也發生過一些事故、事件,也有官員腐敗之案件,甚至是窩案,有的性質也很惡劣,但鮮見如此之狠批,特別是上升到給「整個城市抹黑」的認識。首先,在於此案觸及了社會的兩個基本底線。一是道德底線,二是法律底線。從道德底線來講,嫖娼是嚴重違反道德的,而集體嫖娼之堂而皇之,無所迴避,沒有起碼的羞恥感,更是將起碼的倫理道德一掃而盡;從法律底線來說,法官嚴重違紀,知法犯法,更是嚴重挑戰法律底線。其次,此案嚴重損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嚴重動搖人們對於社會公正正義的信心。當前,正值社會矛盾高發、多發時期,正值社會轉型期,人們對於社會公平正義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司法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官被視作公平正義的化身,理應成為社會倫理的堅守者、公序良俗的示範者、法律尊嚴的捍衛者,更應是守法、依法、執法的表率。可是,此案的法官卻給了「司法公信力和法治權威性」重重一擊,嚴重影響了司法的形象,動搖了人們對於公平正義的信心。再次,集體嫖娼暴露出了若干問題,令人震驚。雖說是一起集體嫖娼案,但實際上並不是嫖娼那麼簡單,此案的背後卻暴露出了若干問題。比如黨員幹部的吃喝玩樂問題,大吃大喝、高檔消費,仍然屢禁不止,既然該夜總會是政府定點酒店,那麼去那裡吃喝玩樂的就絕不止是這些法官;比如法官與律師的關系問題,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在此案已經暴露無遺,如此下去,如何談司法公正;比如官員的美色問題,嫖娼、情婦、小三等,顯然不是作風的小事問題;比如權錢交易和腐敗問題。另外,此案發生群眾路線整風活動期間,頂風作案,影響極壞。一方面暴露了部分黨員幹部已經完全腐化墮落,對於黨紀國法、整風規定,喪失了起碼的敬畏之心,說明了當前反腐敗的嚴峻形勢和巨大壓力,說明了改革的巨大阻力與困難,這些幹部必然是強大的阻撓者和破壞者。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整風活動的漏洞與缺陷,如果只是停留在教育層面,顯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有制度的改革與推進、懲治的零容忍、群眾的監督,一樣都不能少,才能有所震懾,否則就可能讓整風活動走過場、走形式,也就會讓部分黨員幹部無以為然,我行我素。集體嫖娼這樣嚴重的問題,居然還可以在政府定點酒店公開的招搖過市,這也對當地官方的監督體系提了個醒,人家舉報者跟蹤了一年,收集到了一系列問題,可是官方的監督在哪裡,是沒有能力,還是沒有意識,也需要認真檢討與追查。最後,上海之良好形象來之不易,破壞卻如此簡單,實感痛心。一直以來,上海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城市,無論經濟、社會、文化、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在國內外有著巨大的影響,在國內具有領頭羊作用,許多大的改革突破都是從此開始的。實際上,維護好一個地方的形象的確不容易,可是破壞起來,也沒有想到會如此簡單,一個看似很小的案子,卻折射出了許多大問題。正如韓正所說,遇到挫折並不可怕,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來處理。我們能夠欣慰地看到上海方面的堅決與果斷,但我們希望這樣的處理不能止於該案,而是能夠真正給上海以新的改革動力和機遇,真正在反腐敗斗爭和改革的問題上有所建樹,真正管出上海的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真正管出上海的公平正義,這才是真正所期待的。
F. 為什麼要有群體意識
群體意識是區別於集體意識的一種從眾意識。嚴格的說,是動物學分類詞彙而不是社會學分類詞彙。
採用群體意識這個詞,是現代教育者有意識的使其具有中性作用。但適得其反,在使用中往往具有反面作用,更多的是表現為一種少數人綁架大多數人的情形……;
例如最近發生的上海高院大法官集體嫖娼事件,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群體意識;要嫖大家一起嫖,大家一起共同做壞事……;本來法官是執法者,理應率先垂範,結果呢?大家一起共同違法,這種群體意識就變成少數人綁架多數人;少數社會精英綁架全社會共同犯罪……;
因此,一個社會,連大法官這樣的執法者都利用群體意識共同犯罪,山吃海喝以後共同研究學習女性生殖器官這樣的額問題,是不是沒有救了?
G. 滬法官嫖娼3人撤職1人免職,撤職與免職的區別
【相關新聞報道】
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8日舉行第六次會議,經無記名投票表決,決定撤銷陳雪明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審判員職務;撤銷趙明華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副庭長、審判員職務;撤銷倪政文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員職務。
會議還審議、表決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提請免去王國軍職務的議案,決定免去王國軍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五庭副庭長、審判員職務。
【滬法官嫖娼3人撤職1人免職,撤職與免職的區別?】
免職定義指依法享有任免權的機關按照法律或制度規定,免去某人所擔任職務的行為。
撤職定義:是指撤銷公務員所擔任的職務的紀律制裁方式。受撤職處分的,應當降低級別。免職和撤職的區別在於:
【一、性質不同】
人大常委會既有撤職權,也有免職權,但撤職與免職的性質不同,撤職是一種懲罰性行為,表明被撤職人員有重大過錯,如違紀工作嚴重失誤,甚至是有違法行為等。撤職與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的黨紀政紀處分有所不同;人大及其常委會集體行使權利,一旦撤銷某官員的職務,沒有復議、申訴、訴訟等救濟途徑,只能當一般公務員。因此,撤職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的一種最嚴厲的監督手段。免職則一般不具有懲罰性,其適用於包括因調任其他工作、輪崗交流、任職期滿、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職務的行為。但在某些情況下,免職也適用於有過錯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但相對於撤職而言,其過錯程序要輕一些,或者其行為的性質還有待進一步查清核實,只是現在已不適於繼續任職而先行免職。
【二、提出主體不同】
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可以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撤職案的主體有三類:一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提出。應由本級人民政府正職首長、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代表本機關簽署,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二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對於由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經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發現有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等情況而需要撤銷其職務的,可採取會議的方式決定問題。主任會議提出撤職案應由主任會議成員討論,以少數服從多數通過;三是常委會組成人員五分之一以上聯名提出。常委會組成人員在集體行使監督職權的過程中,發出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撤職情形的,可以聯名提出撤職案,聯名提出撤職案的法定人數是常委會組成人數的五分之一,而且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聯名提出撤職案,應當認真研究領銜人提出的撤職理由是否成立,相關材料是否充分,經慎重考慮後決定是否參予聯名。
「免職」與「撤職」不同。免職與任職是對等的,一般情況下,由常委會任命的「一府兩院」人員需要免職,由「一府兩院」「三長」提出免職案。如果屬於人代會選舉的人員辭職或需要免職的,由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免職案。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九項明確規定了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閉會期間有決定本級政府副職的個別任免。
【三、內容要件不同】
根據監督法的規定,撤職案應當寫明撤職對象和理由,即提出撤職案必須有充分的理由。這種理由大體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以為有違紀違法行為的;二是認為有失職瀆職行為的。提出撤職案還應當提供有關材料,也就是提出撤職案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支持撤職理由,主要是有關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的事實和依據等。而在免職案中一般只需簡單說明免職理由,如工作調動、退休離休等。
【四、處理程序不同】
撤職案提出後,其處理程序有兩種:一是對於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由「一府兩院」和主任會議直接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審議;二是對於撤職案指控的事實是否成立,證據尚不清楚的,由主任會議決定暫不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而是向常委會提議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由此後的常委會議根據調查結果報告審議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撤職案,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可以就撤職案的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理由是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處理是否得當發表意見和看法。在表決前,被提出撤職的人員有權在常委會會議上申辯。就撤職案所提出的事實,證據和理由等提出反駁意見,為自己申辯和辯護,然後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將撤職案提請常委會會議採用無記名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相比之下,免職案的處理程序相對簡單,一般直接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後即予表決。
相關資料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通過網路搜索
相關參考來源如下:
http://news.sina.com.cn/c/2013-08-09/063027903265.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7/11/3868793_195091956.shtml
http://china.findlaw.cn/ask/ke/51307.html
H. 選取上海近期的熱點新聞,寫一段評論,主要是事件,字數不限,闡述清楚即可,謝!!!
最近上海最熱的新聞事件:
上海市高院趙明華等四名法官違法違紀事件,性質極其惡劣,危害極其嚴重。同時,也暴露出當前政法隊伍建設中存在著「一些同志自我感覺好」、「少數幹部生活情趣低」、「制度監督執行弱」、「幹部隊伍管理軟」等突出問題。
上海法官招 嫖 事件曝光後,在媒體輿論的持續追蹤和廣大網民的密切關注下,涉事法官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3人被雙開,1人留黨察看,算是給了公眾和輿論一個交待,一個回應。對事件的處理絕不能止於雙開,草草收場。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法官是國家法律的實施者、維護者,法官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業務能力,直接關繫到案件的公正審理,關繫到案件的審判質量,關繫到國家法律的尊嚴權威,關繫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司法公正,維護法律尊嚴,維護當事人權益,是法官的職責,是群眾的期待。它要求法官必須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一切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根據,排除干擾和阻力,拒絕人情和關系,反對司法腐敗,依法辦案,公正審案,鐵面無私,維護司法公正,伸張社會正義。法官是正義的化身,是法律的使者。如果法官自身不正不忠,何以維護法律尊嚴,維護公平正義?
抓好隊伍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幹部是關鍵。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堅定黨性、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爭當廉潔自律、執法為民的表率,守住法律底線、紀律底線、道德底線和職責底線,決不越雷池半步。要秉公用權,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樹公信、以公信贏權威,自覺做到為民用權、依法用權、陽光用權。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把好慾望、交友、興趣這「三關」,守住信念、道德、法紀「三道防線」,保持高尚品格和清正氣節,培養健康情趣,老老實實做人、乾乾凈凈幹事、清清白白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