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調解書撤銷
① 法院調解書撤銷的條件
如果有證據證明調解不是建立在相商一致的基礎上或是存在脅迫、欺詐等違法情況的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
【法律分析】
首先要搜集證據上訴,如果法院認定民事調解書和執行裁定書是虛假訴訟形成的,法院就會撤銷相應的民事調解書。並且,法院有權根據情節輕重,對虛假訴訟責任人處以罰款、拘留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下列調解協議情形,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調解協議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調解協議,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所以一旦與他人產生民事糾紛,需要進行調解時,雙方務必要心平氣和的好好協商,達成一致意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上訴人申請撤回上訴的,是否准許,由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
② 法院調解書撤銷的條件
如果有證據證明調解不是建立在相商一致的基礎上或是存在脅迫、欺詐等違法情況的當然可以申請撤銷。調解書生效後即具有有強制力是因為這是建立在雙方合意的基礎上,是當事人自主選擇的現,其本身就是公平的。如出現上述不具公平性的情況時,可依法申請撤銷。
一、調解的方式。
1、法院調解
法院調解又稱訴訟中調解,是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輕微刑事案件進行的調解,是訴訟內調解。對於婚姻案件,訴訟內調解是必經的程序。至於其他民事案件是否進行調解,取決於當事人的自願,調解不是必經程序。法院調解書與判決書有同等效力。
法院調解包括調解活動、調解的原則、調解的程序、調解書和調解協議的效力等。是當事人用於協商解決糾紛、結束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
2、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又稱訴訟外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進行的調解活動。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進行工作。
3、行政調解
因調解結構不同分為兩種:一是基層人民政府,即鄉、鎮人民政府對一般民間糾紛的調解,這是訴訟外調解。二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對某些特定民事糾紛或經濟糾紛或勞動糾紛等進行的調解,這些都是訴訟外調解。
4、仲裁調解
仲裁調解是指在仲裁庭主持下,仲裁當事人在自願協商、互諒互讓基礎上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一種制度。這也是訴訟外調解。
二、人民調解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有:
1、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政策進行調解。
2、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前提下進行調解。
3、必須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4、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人民調解委員會在與其他地區或單位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同調解糾紛時應注意:
1、在受理後,必須分清主次,以一個調解組織為主,其他調解組織協助。一般情況下,以先行受理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其他各方為協助調解方。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人民調解委員會同時受理時,應本著有利於糾紛調解的原則確定由其中哪個調委會管轄,並以有管轄權的調委會為主調解,其他有關各方協助調解。
2、在實施調解前,要詳細研究制定調解計劃,明確分工。在進行調解時,參與調解的調解組織要相互配合,加強信息交流,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3、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對當事人要一視同仁,防止小團體主義、宗派主義對調解工作的干擾。
4、調解協議達成後,各調解組織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督促本轄區內當事人認真履行調解協議。
5、以為主方的調解委員會進行糾紛統計,並做好糾紛檔案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條 當事人如果在簽收調解書之後, 能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在調解的過程中,有人利用脅迫,或者欺詐等不合法手段逼迫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或者調解書中規定的內容有違法的情況出現,在這兩種條件下,當事人是可以有權申請法院再審的。 人民法院接到申請後,會重新審查,如果確實存在申請人所說的情況,法院會撤銷原來制定的調解書,重新做出判決或者再進行新的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