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打老師
1. 「20年後打老師」男子出獄,如何看待素質教育中的體罰
6月19日,“20年後學生掌摑老師案”當事人常某刑滿獲釋,此時的他拉著妻子的手,滿臉輕松。常某稱,一年半過去了,大家不用再怨恨,當初自己打人肯定不對,接下來打算先回家看望奶奶,好好做生意養家。這是對於體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現實案例,當事人已經回歸正軌。而我們面對素質教育中的體罰要兩面看待,不能完全取締,但一定要注意好量的使用。
有關實施體罰的老師大體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因材施教,針對某些具體的小孩恩威並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另一種老師就是無差別體罰,甚至體罰手段十分出格,將教書育人變成了發泄私慾望。對於前一種,我們應該給予尊重理解和寬容,給他們合適的空間,因為這樣才是合適的,而對於後者我們應該嚴厲禁止,對這樣的教師發出警告,及時關注孩子們的成長發展環境。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制止有害於學生或者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言行。文件給予了教師懲戒一定的自由度,這對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這並不等同於可以體罰或者辱罵學生,在任何時候,暴力都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我們應該分清暴力體罰和懲戒懲罰的差別,對過度濫用暴力的教師保持零容忍。但是盲目的一刀切行為表面看起來是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但卻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不負責任,對孩子們的成長發展有害無利。而這一模式和尺度也有待我們細細深究,為我們的孩子,為我們孩子的孩子營造良好的素質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素質教育真的成為全方位的素質教育。
2. 常仁堯上訴打老師案,其上訴理由是什麼
讓我們聚焦熱點:河南「20年後攔路打老師」一案最新進展</
在7月10日的宣判中,欒川縣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常仁堯做出尋釁滋事罪的有期徒刑一年半判決,然而,這一結果並未令常仁堯滿意。他表示,堅持上訴,理由是認為量刑過重</,已簽署上訴狀,准備擇日將上訴狀遞交給一審法院或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常仁堯的家屬也積極行動,10日晚上,陳希(化名)透露,他的父親已向法院遞交了上訴材料,希望能夠依法對判決結果進行調整。事情的起因追溯至去年7月,常仁堯因曾遭受老師虐待,多年後在街上遇見,一時沖動實施了攔截毆打的舉動,並將視頻公開。
然而,對於這一上訴,網路輿論呈現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認為判決輕於預期,呼籲家屬理智看待,認為一年半的刑期公正合理;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量刑過輕,家庭應反思。這場法庭較量,法律的天平正等待進一步的平衡。
3. 「打老師案」家屬向法院提起上訴求改判,你怎麼看
對於老師,我們熟悉他們的悉心照顧,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他們將自己畢生所學,全部教給我們,老師就像是春蠶,在無私的吐絲之後就會默默離開,老師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職業,老師每天將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學生身上,對於自己的孩子倒是很少去管,每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一盞燈在亮著,那就是老師的燈,每天老師會在下班回家之後,繼續批改學生的作業,面對這樣的場面,無數人都會為之感動,老師站在三尺講台之上講課,老師是用來尊敬的但是有人卻打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