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沈的應

法院沈的應

發布時間: 2025-04-11 01:29:23

① 中國政法大學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1、學界校友:
鄭成思、賀衛方、王人博、王保樹、陳瑞華、江平、陳光中、張晉藩、李德順、應松年、王名揚、潘漢典錢端升、胡建淼、王裕國、陳明華
2、政界校友(在職):
熱地全國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法幹校畢業
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法大研究生院訴訟法專業畢業
張耕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北京政法學院法學基礎理論專業畢業
王秀紅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鮑紹坤中央政法委副秘書
沈春耀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法大研究生院國際法專業畢業
王勝明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朗勝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趙大程司法部副法律系本科畢業
陳訓秋司法部副
郝明金監察部副
趙岸青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紀檢組長
強衛青海省省委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畢業
袁純清山西省省委法大研究生院學專業畢業
1、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學、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的學科協調發展的中央部屬高校。
2、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大學、首批入選「2011計劃」高校。同時為國家111計劃立項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是全國唯一擁有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是中國最著名的法律、學院校,被譽為「中國法學的最高學府」。
3、學校位於首都北京市,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其中,學院路校區是學校的研究生院所在地,昌平校區是本科生、中歐法學院所在地。
4、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一所以法學為主體,兼有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為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一。

② 沈德詠的人物履歷

1972.02-1975.02江西省修水縣白嶺公社團委副書記
1975.02-1977.12江西省師范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學習
1977.12-1980.09江西省師范學院外語系幹部、團總支書記
1980.09-1983.08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刑事訴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3.08-1988.09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幹部、調研室副主任
1988.09-1993.03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其間:1992.02-1992.06江西省委黨校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3.03-1997.02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其間:1995.09-1996.01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1996.09正廳級)
1997.02-1998.10中共江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
1998.10-1998.12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
1998.12-2006.11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其間:1999.09-1999.11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2005.03-2005.05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6.11-2008.04上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2008.04-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常務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法官

③ 什麼是二級大法官

二級大法官,是指副部長級的法官。

分別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長(除了沈德詠一級大法官)、地方各個高級人民法院的院長、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

④ 檢察機關新類型案件是指

新類型案件是由於法制發展、科技進步以及社會變革而新出現的、以案件的形式反映在司法活動中的社會新問題和新矛盾,是人民群眾對司法新要求、新期待的表現形式。
【拓展資料】
新類型案件是由於法制發展、科技進步以及社會變革而新出現的、以案件的形式反映在司法活動中的社會新問題和新矛盾,是人民群眾對司法新要求、新期待的表現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21日在天津舉行的「新類型案件訴訟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上表示,處理新類型案件不能簡單就事論事,不能簡單一判了之。沈德詠說,要始終堅持用「三個至上」的指導思想指導新類型案件的審判和研究,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每一種新類型案件的產生都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都是特定階段的社會新問題和新矛盾在司法上的集中體現。審慎穩妥、公正高效地處理好新類型案件,不僅涉及具體案件的當事人,還關系一類案件所涉及的整個社會群體的利益,常常為社會所普遍關注。
沈德詠強調,處理新類型案件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要充分認識新類型案件與法制發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深入了解新類型案件產生背後的社會原因,充分辨析法理,正確作出裁判,努力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不能簡單一判了之,要繼續運用調解手段盡可能化解糾紛,要通過增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以及判後答疑等工作努力做到案結事了,使正義以人民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得以實現;對於社會敏感度高、法律依據不明確的新類型案件一定不能急於求成、簡單化處理,要多聽取各方意見,以對黨、對人民、對法律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做到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由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舉辦的此次研討會旨在總結30年來人民法院審判新類型案件的經驗,探討新類型案件審判中的諸多理論與實務問題,為人民法院今後審理好新類型案件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