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審法院意思
『壹』 終審法院是指哪個法院
法律分析:原審法院和終審法院的區別是:原審法院指的是一審法院,終審法院指的是二審法院。
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二審終審制,所以一般將案件的一審法院稱為原審法院,將案件的二審法院稱為終審法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三十一條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製作行政復議決定書,並加蓋印章。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貳』 終審判決是什麼意思
終審判決是指法院對案件的最後一級判決,具有最終法律效力。以下是關於終審判決的詳細解釋:
定義:
- 終審判決是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經過法定程序後作出的最終決定,該決定對案件具有最終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得再行上訴。
我國審判制度:
- 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即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後即告終結。
- 在這個制度下,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判決即為終審判決。
- 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最高審判機關,其第一審判決也是終審判決。
法律依據: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48條規定:「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這一規定明確了終審判決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綜上所述,終審判決是法院對案件的最後一級判決,具有最終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履行。
『叄』 終審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終審一般指的是法院對訴訟案件作出的審終審判結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最終結果,法院對於民事訴訟案的審理流程一般為一審、二審、再審、終審。終審為整個審理流程的最終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肆』 一審、二審、三審、終審都是怎麼回事
一審、二審、三審、終審的概念解釋:
1. 一審
一審,即初級審判,是訴訟程序的起點。當事人起訴後,法院首次對本案進行審理和裁判,即為一審。它的主要任務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並作出裁決。
詳細解釋:
一審是由基層人民法院進行的,是案件審理的初始階段。當事人提交起訴狀後,法院將組織庭審,雙方當事人可以提交證據、進行辯論。一審法院根據庭審情況和法律規定,對案件作出初步裁決。
2. 二審
二審,即終審之前的上訴審,是對一審結果的復審。如果一方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提起上訴,案件將進入二審程序。
詳細解釋:
二審由上級法院負責審理,主要是審查一審法院在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審判程序上是否有錯誤。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或裁定是終局性的,具有法律效力。
3. 三審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存在三審的機會,特別是在涉及重大疑難案件或涉及法律原則問題時。三審通常是最高級別法院的終審。
詳細解釋:
三審通常存在於高級別法院或特定情形下。此時的案件往往涉及重大法律問題或原則性問題。三審法院對案件進行最終的審查和判決,確保法律的正確適用和司法公正。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地區或所有案件都有三審的機會。
4. 終審
終審是案件審理的最終階段,作出的判決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不得再行上訴。
詳細解釋:
無論是經過一審、二審還是三審,最終由法院作出的判決或裁定即為終審。這意味著案件已經經過所有合法程序的審理,判決結果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得到遵守和執行。任何進一步的爭議或上訴都將不再受理。
『伍』 終審法院是什麼
法律分析:終審是法院對案件的最後一級審判。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二審案件(除香港澳門地區外,由於一國兩制情況,終審在當地終審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都是終審,當事人不能再上訴。
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就是終審。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也是終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