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法院
『壹』 和雷鋒一樣默默無聞的人有誰他們有什麼事跡
百姓雷鋒事跡簡介---戚永安
戚永安 51歲,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支隊隊長,中共黨員。
事跡簡介:10年來,他始終不渝地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親自參與調查處理的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案件300餘起,追回拖欠的工資1000餘萬元。一次,幾個外地來撫打工的孩子投訴,在撫順某酒店幹了幾個月,老闆不但不給開工資,連上班時交的抵押金也不返還,幾個孩子幾乎身無分文,餓了就分幾個硬饅頭,當中還有 3個童工。他依據國家法律法規,頂住層層的壓力,責令酒店與員工補簽勞動合同,退還全部抵押金,全額返還拖欠的工資,並為這幾個孩子找到了臨時的棲身之所。10年來他一直資助貧困學生陳啟龍,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小啟龍激動地說:「沒有戚叔叔,我可能早就輟學了,他是我的恩人。」他家條件並不寬裕,愛人下崗,女兒讀書,誰能想到一個縣團級幹部只有六十平方米的住房。作為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支隊的支隊長,他手裡確實有點權,想和他交往的人也不少,但他從來沒收過禮,沒動過心,沒有利用職權為自己辦一點私事。
百姓雷鋒事跡簡介---袁存泉
袁存泉 31歲,清原滿族自治縣南山城鎮黑瞎子溝村農民,群眾。
事跡簡介:他是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在他母親的幫助下,憑借堅強的意志,自強不息,自學了初中、高中和師范等課程。為了更好地寫作,袁存泉學會了使用電腦,他用支撐的雙臂和手指骨節學會了打字、上網。此後,一篇篇文章,在他不靈活的手指骨節下敲出來。幾年來,他撰寫了200多篇約100餘萬字的小說、散文和報告文學。其中有40多篇在《兒童文學》、《農村青年》等刊物上發表,最近他又剛剛出版了一部35萬字的長篇小說《冰凌花開》。袁存泉利用網路千方百計地從網上為鄉親們搜索致富信息,還把自己的書拿出來,讓自己家變成村裡的「圖書室」,吸引了不少村民。為了能更方便更及時地幫助別人,袁存泉開通了免費咨詢熱線,公布了電子郵箱。對於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了困惑、困難的人,他都盡力地認真地回復和接聽。袁存泉的座右銘是:倒下去的是身體,站起來的是精神!他正是這樣,用生命詮釋著人生的真諦。
百姓雷鋒事跡簡介---趙林源
趙林源 52歲,中油撫順工程建設公司三公司維修密封班班長,中共黨員。
事跡簡介:他只有初中文憑 ,卻用數字技術將機械密封手藝做到極致;他憑借孜孜苦學和堅韌不拔,攻克了進口設備密封改造的技術性難題;他是廠里公認的能工巧匠,大家送給他諸多非官方稱號:寶貝工人、密封大王、業余講師、多面手、土專家、電腦通……趙林源常說:「一個合格的技術工人,秘訣就是兩個字———學習。我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技術;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做個能工巧匠。」一次,一台美國進口的單機多級泵出現故障,美國專家提出運回美國維修,往返要耽擱兩個月時間,將造成兩千多萬元損失。眾人焦急萬分,趙林源主動找到指揮部提出「讓我試一試」。他兩天兩夜沒睡覺,最終攻克了技術難關。 10年來,趙林源帶領他的班組先後對全廠75套進口和國產設備密封進行了改造,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使用價格相對低廉的國產配件,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 1500多萬元。
百姓雷鋒事跡簡介---伊懷誠
伊懷誠 42歲,撫順市第三醫院軟傷科主任,中共黨員。
事跡簡介:作為撫順市軟傷科第一人的伊懷誠,從醫18年,做過上千例手術,把千千萬萬患者視為親人,只要是患者,他都一視同仁,平等相待。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建立起了和諧的醫患關系,用心來解除患者的痛苦和困難。一位患者出院不久又來找他,不是為了治病卻是求他給女兒找個工作,伊懷誠盡心的幫助這個人的女兒找了個工作;「既然選擇了從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犧牲和奉獻。」這是伊懷誠心底的座右銘,他為醫療事業、為患者健康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專業手術要在 X光下做,隨著手術病人的增多,受線量的增加,伊懷誠的白細胞的總數銳減,並出現了疲乏無力、嗜睡等放射線中毒的症狀。對於稍微具有醫學常識的人來說,明顯清楚這意味著什麼。然而當伊懷誠看到一個個痛苦而來的患者,一雙雙滿懷期待的眼睛時,在危險面前他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迎接挑戰,又義無返顧地投入到介入治療的第一線。
百姓雷鋒事跡簡介---邱忠翠
邱忠翠 41歲,新撫區法院少年案件庭審判員,中共黨員。
事跡簡介:1995年,剛到新撫區法院少年審判庭工作的邱忠翠就把「沒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作為自己信奉的一句箴言。多年來,她堅持用愛心溫暖少年犯的心靈,改變他們扭曲的人性,引導他們走上新路。一次,一個深受她教誨的少年犯在宣判之後哭著說:「我兩歲時媽媽就丟了,我已經12年沒見過媽媽,12年沒喊媽媽了,邱阿姨你是世界上對我最好的人,我想喊你一聲媽媽!」少年犯馮某,投案自首時已經是遼寧某服裝學校的學生。邱忠翠想:給他一個機會,他就會完成學業,如果判刑將毀了孩子的一生。在她提議下,合議庭提出適用緩刑,使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邱忠翠以法律的尊嚴和愛的力量,把一個個浪子拉回頭,她審理少年刑事犯罪案件109件155人,其中有50人被判處緩刑。這些少年犯經過幫助教育,有的考上大學,有的正讀初中、高中,有的走上工作崗位,絕大多數已經成為自食其力、有益於社會的人,無一人重新犯罪。
百姓雷鋒事跡簡介---王軍慶
王軍慶 28歲,順城區消防大隊特勤班班長,中共黨員。
事跡簡介:作為消防戰士,他訓練刻苦、業務精湛、英勇無畏。入伍 8年,參加滅火1000餘次,每次都是出生入死。他曾出色地完成石蠟庫房滅火、劇毒化學品滅火,電梯、豎井、地坑、車禍以及洪水中被困群眾的援救任務300多次。僅個人獨自救援,被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就有60多人。 8年前,新兵王軍慶就開始照顧一位叫王瑞花的孤寡老人,他經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幫老人挑水劈柴、洗衣服、打掃衛生,還用有限的津貼給老人買營養品和日用品,直到老人去世。他家裡很窮,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地看一眼就回部隊,「母親去世、弟弟考學、父親吃官司」,家裡最需要他的時候,他都選擇留在部隊;一次救火負傷,沒敢同父親說,父親以為他傷的很重,一上火眼睛失明了。當他回家看望父親時,父子二人抱頭痛哭,看到兒子沒事,父親的眼疾也好了,臨回部隊時,父親只對他說了一句話:「軍慶阿,救火時候小心阿,爸爸放心不下……」
『貳』 擁有雷鋒精神的人的故事
龔德銀抄。
成都商人林新生在西安參加全國糖酒博覽會時,不慎遺失裝有1萬元現金和30多萬元有價證券的密碼箱。在會場做清潔工的旬陽農民龔德銀撿到密碼箱後,通過電話聯系,確認了林新生的失主身份。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林新生並沒有去西安收領失物,而是抱著防備心理要龔德銀把失物送回。不想,龔德銀果然來到成都,全部奉還失物。
(2)雷鋒法院擴展閱讀: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徵。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闢地概括為「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叄』 蘭山法院送達組的同志在路上學雷鋒,什麼是雷鋒精神
蘭山法院送達組的同志們在路上學習雷鋒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接近年底了,正是蘭山法院年終總結沖刺期,所以手上有非常多的任務,但是呢,最近又有一天氣的影響,當地的氣溫延續的下降非常的寒冷,但是蘭山法院送達組的同志們冒著嚴冬,從早上一大早就開始了送達任務,確保把自己手上的法律文書送到當事人的手裡面去,而且面對不同的當事人有不同的路況,有一些當事人住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可以看得出這一條路是多麼的艱辛。那什麼是雷鋒精神呢?
他們在送達法律文書的過程之中,經過一個路段的時候,看到一輛車停置在了路的中央,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車輛的通行,影響到了交通秩序,於是。他們就通過自己人員把這一輛車開到了路邊去,這種做好事的行為呢,就是雷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