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國外法官袍

國外法官袍

發布時間: 2025-04-28 23:59:35

⑴ 中國人首次!這位刷屏女法官有多牛中國第一位國際女法官


她一步一個腳印地逐夢。
編輯:付玉梅
她憑實力引全網刷屏。
聯合國網站15日發布的消息顯示,經聯合國內部司法理事會推薦,來自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的高曉力法官當選聯合國上訴法庭法官,任期自2022年11月15日至2026年6月30日。
這是聯合國上訴法庭成立以來,中國候選人首次當選。

·高曉力。
溫婉的低馬尾、親切的笑容,這是照片里的高曉力給人的第一印象。但那身黑色法官袍和胸前醒目的法徽,又一下將這位女法官的氣場凸顯出來。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崗位上,她一干就是20多年。逐夢的道路上鋪滿了荊棘與榮光。
首次當選
這一消息振奮人心!
第77屆聯合國大會日前舉行聯合國上訴法庭和爭議法庭法官選舉。
聯合國爭議法庭共有9名法官,分別在紐約、日內瓦和內羅畢辦公。聯合國上訴法庭共有7名法官,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辦公。
除高曉力外,來自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孫祥壯法官當選聯合國爭議法庭法官,任期自2023年7月1日至2030年6月30日。
·孫祥壯。
他們創下了紀錄。這是聯合國上訴法庭和爭議法庭自2009年設立以來,中國候選人首次當選。
這意味著啥?
首先,聯合國爭議法庭和上訴法庭都是聯合國內部司法系統的重要機構,為維護聯合國工作人員合法權益、促進聯合國系統在法治基礎上有效運轉發揮重要作用。
而中方高度重視聯合國內部司法工作。
一個多月前,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會上發言表示,聯合國內部司法系統對於加強聯合國系統內部建設、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中方支持聯合國內部司法系統進一步加強法律服務方面的機制建設,確保聯合國所有員工及時獲得法律救濟。」
耿爽在彼時的發言中就提到,來自中國的高曉力法官和孫祥壯法官將分別競選上述兩個法庭的法官。
如今,他們二人均當選!
一步一腳印
高曉力曾是個熱血的逐夢青年。
1973年9月,她出生在河北深州,先後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做一名法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她學生時代就有的理想。
1994年,她進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而後她發現,「法官夢絕不是只靠幻想的玫瑰、自詡的威嚴就能裝扮起來的」。
第一年,她被安排到當時地處北京市郊的通縣人民法院鍛煉。
第一次跟師父開庭,她就感受到了庭審的效率與威嚴。師父在發問時一針見血,沒有任何拖沓。
但在庭後的調解中,師父又多了一份老街坊的和藹可親,用通俗的語言耐心交談,很快促成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
「當時,我深深感受到司法實踐是一個無比廣博的課堂,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光靠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遠遠不夠,還要不斷地增長社會閱歷、積累審判實踐經驗,如此,才能以法律之手真正療救公平正義肌體上的創傷。」
從此,她徹底放下象牙塔里帶出的驕矜與輕慢,在每個環節中處處留心學習。
回到最高人民法院後,她被分配到經濟審判庭,在書記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7年。
「7年的書記員經歷,有的人看來或許平凡瑣碎且漫長,但事實上,這份工作對於一個初入門者熟悉掌握民事審判程序中的各個事項,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回憶。
記得有一起案件,庭前她作好了各項准備工作,一切看來都近乎完美。
庭審開始了,當審判長請一位證人出庭時,該證人卻突然從旁聽席上站了起來!
高曉力傻眼了。因為該證人旁聽了庭審過程,將被取消證人資格。而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則在於她忘記給證人找一間休息室並告知注意事項,他隨人流直接進入了旁聽席。
盡管這件事對最終裁判結果沒有實質影響,但她一直不能原諒自己的工作疏忽,「時刻提醒自己在辦案中要認真再認真,細致再細致」。
2001年底,夢想照進了現實。進入法院8年後,她被最高人民法院任命為助理審判員,終於成為了一名法官,可以獨立承辦案件。
緊接著,她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十年磨一劍」。在2011年6月,她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員,進入了高級法官的行列。
「肩頭也感到了更沉重的責任。」她說。
「傳遞中國司法之聲」
十多年來,高曉力一直擔任涉外民商事審判法官。
·高曉力主持庭審。
涉外民商事審判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司法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據她所說,相關案件類型多樣,遍藏著法律問題點。
她總是要和棘手的新問題打交道。
早年,高曉力承辦了瑞士紐科公司案,這是一起外方受益人與我國開證行之間的信用證糾紛上訴案件。
面對在當時還屬新類型的案件,她廢寢忘食,消化了大量該領域國內外一手資料。
在做足功課後,她尊重國際慣例,依法平等保護中外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後,該案判決被學界譽為信用證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決。
2012年,她承辦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起獨立保函糾紛二審案件。她再次刻苦鑽研,就其中涉及的多重法律關系提出分析意見,獲得了審判委員會一致認同。
此外,為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她帶領合議庭做了大量調解工作,最終促成當事人就全部爭議達成一攬子解決方案,並獲得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通報表揚。
吃透國內外相關政策條款和案例,對高曉力來說是日常,也是必需。
「每當看到他們的眼神從疑慮轉向信任,我就深感自己的工作別具意義。干好自己的本職審判工作,讓中外當事人都感受到中國司法的公平正義,並抓住機會傳遞出真實的中國司法之聲,我對自己職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高曉力。
「願意這樣拼!」
在沉穩專業的女法官之外,她還是一位母親。
2015年初,最高人民法院設立了兩個巡迴法庭,高曉力被選派到第一巡迴法庭擔任主審法官。
「在我看來,巡迴法院的設立,不僅僅是審判機關重心下移、便利當事人訴訟,更承載著司法改革試驗田的重任。」
只是,第一巡迴法庭設在深圳。到這里工作,意味著和家人要分開生活兩年。出發前,她和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商量後——他以沉默表達自己的不同意。
看著孩子委屈的臉龐,她強忍著酸楚問他:「媽媽要是去當數學課代表,你同意嗎?」
他點了點頭。
她撫摸著他的小腦袋說:「媽媽這次去深圳工作,就像你在你們班擔任數學課代表一樣,有自己的責任,你支持媽媽嗎?」
他再次點了點頭,她的淚水卻在眼裡打轉。
2015年1月27日,第一巡迴法庭掛牌的前日,是兒子的7歲生日。那晚,高曉力通過微信視頻與家人隔空慶祝。
「每一個夢想的實現,都可能有痛苦與割捨,為了心中的法官夢,我和家人願意這樣拼!」
她的確很拼。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司法解釋出台前夕,過度勞累導致她腰椎間盤突出症爆發,醫生開出了假條。
但為了如期舉辦新聞發布會,她趴在家裡和辦公室支起的硬板床上,強忍著完成了會議所需的全部文字材料。
此後不久,她又踏上了赴廣東高院案件質量評查的旅程
她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任務中,熬過了腰椎病的發病期。其年內審結的案件量仍然在庭里名列前茅。
如今,她又迎來了新的征程,註定又是一條拼搏之路。
她曾說:「我們每一位執著於法官夢的趕路者,也要抱定奮斗的決心,不辱使命,用自己的探索與努力,為中國法官的稱謂增添更多光輝。」
夢想終不負趕路人!
資料來源:中國法律評論、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新聞網、環球網等。
總監制:呂鴻
監制:張建魁
主編:許陳靜
編審:蘇睿

⑵ 法官為什麼要戴白色假發

你說的是香港,英國的法官吧,假發是法官袍的一部分吧。

⑶ 法院制服叫什麼法院制服變遷史是怎樣的國外法院有制服嗎

法院工作人員的正式制服在中國被稱為「法官袍」或「法院制服」。此袍為黑色散袖口長袍,配以紅色前襟和金黃色領扣,體現莊重嚴肅與國家代表的身份。

法院制服變遷史展示了我國司法事業的歷程。2000年後,制服改換為西式設計,增加法官袍,告別了過去軍警式肩章和大檐帽。變化不僅反映了法院建設的動態,也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標志。

國外法院同樣採用特定製服。以英國、澳大利亞為例,法官和法院員工穿著類似學者袍的黑色法袍,彰顯身份與權威。在某些國家,如英國,法官佩戴白色假領和法徽成為傳統。

民國時期的法院引入了法袍作為制服。設計上,通過黑袍上的紅、紫、白三色滾邊區分審判官、檢察官和律師,體現了當時社會審美與法律文化。

法院制服專為法院工作人員設計,代表身份與職責,普通人應遵守規定,以維護司法尊嚴和權威。若想表達對法律職業的尊重和支持,可選擇其他方式。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需要,建議查閱相關文獻或咨詢法律專業人士。

⑷ 為什麼法官要卷發

看過TVB電視劇的朋友都發現,香港的法官都戴著白色的卷發,其實不止香港,歐洲的很多國家也是有這個習慣的。

香港的法官帶著的那頂非常像牛頓的假的卷發,其實是受到英國文化的影響。因為香港是被英國統管了一百年,深刻烙上了不列顛的文化烙印。在英國和其他的西方國家,法庭之上的儀式都是非常發達的。英國的法官以及從前英聯邦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的法官,頭上戴著一個披肩假發,律師戴著小假發,法官和律師都穿法袍,通常是黑色的。這種裝飾下的開庭,給人一種非常禮儀化的感覺。

這個假發的 歷史 在古埃及和古羅馬帝國的文獻就有相關記載。然而在歐洲上層 社會 的流行,一般認為是1620年前後,路易十三為了掩蓋自己的禿頂而戴假發,引起經常出入宮廷的貴族效仿。隨後風靡歐洲,以至於連婦女都戴著各式的假發出席社交場合。

假發流行的初期,還有點小故事。由於十七世紀的歐洲缺乏供暖系統,人們不便洗熱水澡,為了防止寄生蟲的滋生,最好的辦法就是留短發而以長長的假發替代。早期的假發使用人的頭發製作,如債務人用頭發抵債,甚至是死人的頭發……那時的法庭上,各種假發的氣味混合簡直令人窒息,使得法官們出庭有時不得不自帶一束鮮花來稍稍化解一下。這種狀況直到一位叫Humphrey Ravenscroft的人發明了利用馬尾製作假發的工藝才結束。

英聯邦法律人出庭或者參加重大典禮活動都佩帶假發,完全是當時的流行使然,並沒有任何強制性的法律規定。但是現在,數百年過去了,那種誇張款式的假發不再時髦,卻成了法律人遵循傳統的守舊形象。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就曾說:「(英國法官)像躲在棉絮下面向外窺視的老鼠」。而且假發不衛生、太熱、扎人、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然而要說改變也很難。人們習慣性的將假發與地位、身份乃至正義聯系起來。事務律師獲得出庭權以後,就因為沒有戴假發的資格而向上議院提出了好幾次不成功的陳情,而不少被告人也優先選擇可以佩帶假發的出庭大律師為他們辯護,據說是否戴假發還直接關繫到對陪審團的說服能力呢。

不過現在假發的這個傳統也被現代文明影響著,2008年的調查之後,這個出庭必須戴假發的規矩被取消了。這對許多法官而言,延續數百年的在法庭上戴白色馬尾假發的傳統就此結束,而一項更為簡便的新著裝規范開始實行。不過,反對意見也有不少。一些年輕的法官和律師認為假發可以提高他們的權威,一旦取消傳統裝束會破壞法庭的庄嚴氣氛。他們認為,有的法官一生只戴一個假發,即使最後破爛不堪,也是一種資歷象徵。根據司法部的調查顯示,70%的法庭工作人員想保留假發,相比之下只有42%的公眾這么想。

你好:
起源於18世紀的馬尾假發和長袍服飾,一直以來都是英國司法系統的象徵。
現在只有英國和少數幾個國家的法院系統保持這種習慣...
歷史 記載,律師的黑袍最早可以追溯到1685年,當時是悼念查理二世駕崩所穿的喪服。
假發的使用始於18世紀初,那時戴假發是歐洲 社會 的時髦裝束,只有達官顯貴、王公貴族和法官律師等有身份的上流人物才能戴假發,從此逐漸形成了風氣。

現在法庭所用假發的樣式是1822年設計的。
目前的法庭假發主要有兩種樣式,一種是長可及肩的長假發,是在盛大活動和禮儀場合中戴的;一種是只蓋頭頂的短假發,是在平時法庭上戴的。

這種裝飾下的開庭,給人一種非常莊重禮儀化的感覺。據說,法官穿上黑袍、戴上假發,就可以掩去其本來面目,去除私心雜念,成為法治的化身,公正無私的辦案...
而法官戴假發,這是國外英美法官的傳統,中國內地不存在這一情況

法官和律師在法庭上戴假發是英國法庭最有特色的傳統之一。英國的法官和律師為什麼要戴假發呢?根據 歷史 學家和民俗學家的研究,英國人戴假發的流行 時尚 傳統大約始於十二世紀,當時並不只是法官和律師的專利,上層 社會 的人都將戴假發視為一種 時尚 ,是出席正式場合或沙龍聚會時的正規打扮。

行家指出,司法界所用的假發與普通假發是有區別的。在英格蘭,司法假發的每一邊有三個捲曲而王室人員卻只有兩個,這是否代表著一種很微妙的隱喻意義不得而知。但蘇格蘭人卻老愛和英格蘭人鬧別扭,因為在蘇格蘭,情況剛好顛倒過來,王室人員用三個捲曲的假發而司法人員只有兩個捲曲。一般一個法官的假發要超過1500英磅(摺合人民幣約18000元),而最普通的假發,也不低於300英磅。

打官司時, 法官及大律師要戴上西方的假發及穿上長袍, 意思是將本來面目及身體遮去, 象徵法律公正.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論年齡, 性別, 亦不分種族.

大律師(Barrister)正式身份, 其實是 "法庭人員(Officer of the Court)", 所以亦有責任維護法律公正, 要在控 / 辨時只論證處及法律, 而不論年齡性別, 不分種族, 因而亦要戴上假發及著長袍, 將本來面目遮去.

事務律師(Solicitor)在高等法院是不能發言的, 所以不用戴上假發及著長袍.

在香港, 大律師袍是全黑色的. 法官袍不只是全黑色. 亦有紅, 紫, 黑等. 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職級的法官. 平時審訊, 法官只會帶銀白色的小假發. 而長到及肩的大假發, 是在隆重長河先用. 大律師的假發亦是銀白色的, 但就有兩條辮子.

資格老的大律師, 其假發有時會是深灰 / 啡黃色. 因為用得耐洗得 ), 加上有大煙民大狀煙熏,所以變色.

其實是假發!法官戴的假發屬於官職式假發,表示自己的官職,它要營造的氣氛是生怕你看不出來這是假發。所以這種假發戴上去以後給人一種特別非人化的感覺,也就是說,戴上假發的人看上去就不是個人了,它要把法官當作非人非神的,半人半神的思想。我想這種營造有它特別的深意。假發喚起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和對正義的希冀。

有人說,法官戴假發是表示自己的德高望重,而律師戴假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掩飾和保護作用,目前的法庭假發主要有兩種樣式,一種是長可及肩的長假發,是在盛大活動和禮儀場合中戴的;一種是只蓋頭頂的短假發,是在平時法庭上戴的。假發、法袍這樣的服飾營造的氣氛是凸顯了法官這種角色的極端重要性,這種職位的極端重要性。假發是法官威嚴和法律的象徵,不是裝飾品,也不是為了好看,判決也和這無關的。
據說,法官穿上黑袍、戴上假發,就可以掩去其本來面目,去除私心雜念,成為法治的化身,公正無私的辦案。

戴假發這個事情,說起來就久遠了,這個傳統或者說是習慣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60年代,英國查理二世復辟時期。一方面是查理二世曾在法國流亡過很長的時間,當他回到英國之後,法國戴假發的 時尚 也流傳到了英國。另外,在查理二世復辟之後,原本對立的短發圓顱黨和長發騎士黨,關系緩和達成妥協,為了消除頭發上這種明顯的對立,假發就成立最好的政治掩飾物。

而就這樣假發流行起來之後,英國的法官們也開始戴假發,而且假發越大越誇張就代表法官的身份越高貴,不過那時的假發也僅僅是 時尚 的裝飾物,並沒有特定的法律意義。

後來,由於 社會 輿論的對假發進行批判和奚落,普通的英國群眾開始慢慢放棄戴假發的習俗,只有法官和出庭律師還保留著它。久而久之,戴假發就成為了法官的職業標志和習慣。後來,又有人對法官的假發進行了改良,法官假發的樣式也就慢慢固定了下來。所以,英國,香港法官戴假發,主要是出於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習慣。而假發的使用年限和磨損程度,一定上也反映了法官的資歷,而且是直觀反映。所以在2008年英國的新規規定「除了審理刑事訴訟案件的法官之外,全國大多數法官和律師在法庭上可以不再佩戴假發。」時,有些人是拒絕的。不過由於法律並不對法官是否佩戴假發做強制性的規定,所以現在有些法官會佩戴假發,而有些法官則選擇輕裝上陣。

英國人留下的傳統,

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香港回歸後,司法制度仍然沿襲了英國的傳統,法官和律師的假發套也就這樣保存了下來。

那為什麼英國會有這樣的傳統呢?

說法一

中世紀,英國地區的司法人員們因過度勞累,頭發掉得厲害,禿頭很常見。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律師和法官約定俗成在法庭上都統一帶上白色假發套。

說法二

1620年前後,路易十三為了掩蓋自己禿頂而戴假發,皇室和貴族爭先效仿,包括法官和律師在內,於是將這種 時尚 之風帶入了司法之中。

說法三

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強化法庭和審判者的威嚴和權勢,讓法官和律師不受主觀影響,保持公正的態度,於是法官和律師之間就用發套和法袍營造一種「非人化」的氛圍。

無論世俗的道德標准如何,法官和律師都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擾,最大程度的保護當事人的利益。

關於這一說法,賀衛方教授說過「法官這種職業手握生殺予奪大權,權力重大,他必須有某種神聖特質。當事人也有一種期望,期望他能夠超越常人之上。」

司法假發越舊越好

香港法官和律師的假發套新舊程度,往往意味著法官和律師的專業程度,假發套越舊表示法官和律師的經驗就越豐富

所以很多律師為了讓自己的假發套看起來更舊一些,從來都不打理自己的假發套

早期的假發套是用人頭發製作,如債務人用頭發抵債,或者用死人的頭發(嗯,想想蠻嚇人的)。 1822年,發套開始用馬鬃製作。因為馬鬃取得困難,據說製作一個假發需要一位熟練的工匠花費44小時,所以一頂假發套價格都比較貴。英國一個法官的假發超過了1500英鎊,普通的也不低於300英鎊。

假發的款式也很多,有披肩大假發,和齊耳短假發,還有垂著小辮子的短假發。

披肩大假發,法官會在一年一度的法律年會上佩戴,平時工作時不會戴。

小辮子的假發一般是暫委法官(未正式任命的法官)和特委法官(大律師和休假法官中挑選出來臨時擔任的)在開庭時佩戴。

其實,也不是所有法官在開庭時都要戴假發,比如1997年以後設立的終審法院的法官,就完全不戴假發;地區法院的法官,比如死因裁判法庭的法官,開庭時也不戴;高院法官在進行內庭聆訊時也不戴假發。

法官戴假發是源於歐洲古代習俗。

古代歐洲流行一種說法,就是所有疾病都來自於水,所以當時除了不可避免的吃飯喝水,其他情況下是盡量不接觸水的。

所以古代歐洲人在相當一段長的時期內是不洗澡不洗頭的!

而白人90%都有不同程度的狐臭,再加上不洗澡不洗頭……大家可以自行想像一下會是個什麼結果。

因此在歐洲古代,對香料香水需求極大,主要目的就是掩蓋身上的味道,如今法國香水如此有名,其根源也在於此。

除了香料香水可以掩蓋身上氣味,古代歐洲人還發明了假發,試想一下,長時間不洗頭,頭發臟的不行,單純的戴帽子已不足以掩蓋了,戴假發的習俗就應運而生了。

古代歐洲人喜歡戴帽子戴假發的習俗其根源就是不洗澡造成的。

進入現代文明後,歐洲人對疾病有了正確的了解,開始洗澡洗頭,戴假發戴帽子的就漸漸少了,不過有些情況下比如法官依然保留了這些習俗。

前面有位答主說是因保暖,我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得來的結論,和事實毫不沾邊。古代歐洲人戴假發是源於不洗澡這個知識在歐美是公認的。只是一般不提這個,誰會經常提及祖上不洗澡不洗頭又臟又臭呢?!

其實不僅是歐洲古代,在中國古代也有這種困擾,古代中國人雖然洗澡,但是洗頭確實是個很麻煩的事情。一來洗頭需要熱水,古代男女都是長發,如果頻繁洗頭,燒熱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住城市的要買柴(需要錢),住鄉下的要打柴(需要時間和力氣);二來古代人洗頭是直接洗或者用皂角之類的,清潔效果並不好。所以古代中國人也流行戴帽子,還發明了一種工具:篦子,一種用竹子做的梳頭工具,齒非常細排列很密,可以把頭發中的臟東西以及寄生蟲之類梳出來,再結合洗頭和戴帽子的方式,以此來保證頭發的衛生。

英國 歷史 上法官戴假發實際上源於議會,由於克倫威爾時代議會軍全部都剃光頭與王黨蓄長發的王黨軍針鋒相對。英國王復壁後由於雙方議員及司法人員留發的與不留法的依然是亞相針鋒相對的在議會與法庭上互相人身攻擊甚至斗毆,不得己雙方最後在英玉的斡旋下互相妥協都在法庭與議會上戴假發,與示公正。於是這個傳統就流傳了下來。

⑸ 法官是政府官員嗎

法官不是政府官員。

我國的國家機關分為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如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等,也叫政權機關。而法官隸屬於人民法院,政府官員隸屬於行政機關。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掣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5)國外法官袍擴展閱讀:

歷史:

中國歷史傳說,古代帝堯時代中有一位公正的法官皋陶,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他有一隻獨角獸,在難以判決之時根據碰觸可以決定誰有罪。

職責:

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中國法官的裝束:

法官服是法官的工作制服,法官服樣式有:男式風衣、女式風衣、男式夏裝、女式夏裝、法官袍(男女一致),上班時間和外出執行任務時,夏季時穿夏裝,冬季時穿風衣,開庭一律穿法官袍。首席大法官著中國法官統一服飾

2000式審判服,完全取消了帶有軍事化的裝飾,突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文職政法官員的特色;法官袍的設計思想,完全源於中國五千年的文明。

2000年3月10日,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身著2000型新式法官服,向人大代表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肖揚的著裝,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當天,國內外各媒體紛紛給予報道:中國法官要換新服裝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設計指導思想,2000式審判服的設計力求突出有中國特色的法官形象。大連碧海企業集團公司首席設計師於澤正參與了2000式審判服的設計工作。他告訴記者,接到設計要求後,他們設計出兩套方案:中山裝與中山裝式袍;西服與寬松式散袖口袍。

熱點內容
刑法第390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29 02:51:47 瀏覽:160
海南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9 02:27:08 瀏覽:896
比較實體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發布:2025-04-29 02:26:56 瀏覽:396
對陰莖的刑法 發布:2025-04-29 02:25:18 瀏覽:616
有關合同法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4-29 02:18:55 瀏覽:18
關於新冠疫情和法治 發布:2025-04-29 02:02:11 瀏覽:497
催告函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01:51:21 瀏覽:211
新婚姻法惹爭議 發布:2025-04-29 01:35:17 瀏覽:800
公務員辭職當律師 發布:2025-04-29 01:16:10 瀏覽:976
幼兒園舉辦者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9 00:50:43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