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古代法官

古代法官

發布時間: 2020-12-18 01:01:05

⑴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大法官

1、梅汝璈

字亞軒,江西南昌人,律師法學家。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青雲譜朱姑橋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間在清華學校學習,1924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項目,入讀斯坦福大學,1926年獲得文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學習,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1929年歸國後曾任教多所大學,曾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的助手;1946年,並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任中國代表法官,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審判日本對亞太地區引發大規模戰爭和傷害所應負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案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73年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

2、倪征燠

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倪征燠可以說是與中國二十世紀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我的一生沒有離開過一個『法』字。」

1906年出生於蘇州府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的黎里鎮,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學法,報效國家。他先在東吳大學法學院讀法律專業( 1915年法學院設立於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

之後留學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受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譽研究員。1931年起先後在上海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持志大學講授國際法、國際私法、比較民法、法理學等課程。1946年-1948年參加東京審判。1987年當選為國際法研究院聯系院士,2003年逝世。

3、劉墉

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4、海瑞

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5、包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

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海瑞

網路-倪征燠

網路-梅汝璈

⑵ 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官是誰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上回古時期偉大的政答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⑶ 請問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法官

包拯?宋慈?

⑷ 古時候的法官叫什麼

古代沒有專門的法官.特別是地方上,都是有地方官兼任的.地方官要兼任很多職責的.例如回答,縣官不但是縣長,還是稅務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公安局長,城管局長,民政局長,糧食局長,財政局長等.地方官員兼任司法官員在我國歷代都是一樣的.但是在省就發生一些變化.在省一級一般有個專門負責一省刑獄的官員.在宋代叫提刑按察使.一般是4,5品官員.宋慈就是曾經做過這個官職的.到了明代朱元璋把一省的權利分成3部分.民政,司法,軍事3部分.但是問題來了.這3個職位上面沒有管他們的人了.3個人呢互相牽制,平常關系好還好說,要是有點矛盾,那就麻煩了.於是明朝就設立了巡撫一職,但這不是固定的職位一般巡完是要回京城的.有事情才會出來一下.因為明代的巡撫一般是各部是侍郎.到了清朝,在省一級也有專門的負責司法的官員,是3品.而他的上級卻有個巡撫,這是個從2品的官職,但是是個固定職位.2到3個省還有總督.這些都是一級的司法官員.

⑸ 如何認識古代關於法官責任的規定

西周所創始的法官責任制度,經過秦漢時期的發展,到了隋唐時期基本定型,而後宋元明清逐步發展和完備,形成了獨特的法官責任制度,其內容之豐富,體系之完備,制度之詳細,影響之深遠,世之罕見。筆者將以唐律所規定的法官責任制度為主體,兼涉其他各朝代的法律規定,采現代司法制度中的偵查、審判和執行三階段的分類方式,對古代法官責任制度的內容進行解析。
一、偵查階段的法官責任
由於古代的司法制度不像現代的司法制度那樣分工明確、階段明晰,所以本文所指的偵查階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審前階段。筆者將這一階段的責任歸納為三種:違法採取強制措施的責任、違法檢驗的責任和違法刑訊的責任。
(一)違法採取強制措施的責任
唐律關於採取強制措施的規定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審前逮捕,二是受理後羈押。審前逮捕與現代意義上的偵查中的緝拿歸案意義相仿。唐律既規定了逮捕違限的責任,如:各級官吏對所轄地區內發生的強盜、竊盜和殺人案件,必須在法定的三十天之內捕獲,否則要追減三等處罰。又規定了逮捕遲緩的責任,《唐律·斗訟》規定:接到有人犯強盜、殺人及盜竊案件的告發而不立即逮捕犯人的,「一日徒一年。竊盜,各減二等。」第二種受理後羈押的責任,唐律分為應羈押而不羈押的責任和不應羈押而羈押的責任兩個方面。如《唐律·斷獄》規定「諸囚應禁而不禁,……杖罪笞三十,徒罪以上,遞加一等。……若不應禁而禁……杖六十。」同時還規定了類似於今日取保候審的保候制度,司法官不依法保候的,要按「不應得為」和「故失論」受到處罰。
(二)違法勘驗檢查的責任
我國古代法律非常重視作為在偵查案件當中使用的重要手段的勘驗檢查,規定所有的勘驗檢查都必須依法進行,違者要負法律責任。《唐律·詐偽》中規定「諸有詐病及死傷,受使檢驗不實者,各依所欺,減一等。若實病死及傷,不以實驗者,以故入人罪論。」而明律又將此責任分為失出入人罪與故出入人罪,前者是指規治由於過失而檢驗錯誤者致使錯判的情況,而後者則是針對受財後故意檢驗不實的情形。
(三)違法刑訊的責任
古代訴訟一般是以被告人的口供作為定罪的重要依據,允許以刑訊的手段獲得被告人口供,但法官必須依法刑訊,否則將反受刑罰。唐律制定了一套十分完備的刑訊制度,對從刑訊的條件、刑訊施行的要求、不準刑訊的對象到刑訊的工具都做了詳細的規定,並列出相應的法官責任。如《唐律·斷獄》規定:「……猶未決,事須訊問者,立案同判,然後拷訊。違者,杖六十。」這里就是講對刑訊條件的違反的處罰。再如「諸婦人懷孕,犯罪應拷及決杖笞,若未產而拷、決者,杖一百。……」這就是講違反不準刑訊對象的規定所應承擔的責任。《宋刑統》中沿襲了唐律的規定,但大大加重了官吏掠死囚犯的責任,明清律也有相似之規定。
二、審判階段的法官責任
(一)違法管轄及受理的責任
唐律中的審判管轄兼有級別管轄和地區管轄,並作了嚴格的規定。《獄官令》載:「杖罪以下,縣決之。徒以上,縣斷定,送州覆審訖,徒罪及流應決杖、笞若應贖者,即決配征贖。」「諸鞫獄官,囚徒伴在他所者,聽移送先系處並論之。」唐律在規定這方面責任時,十分嚴格。《唐律·斷獄》中規定:「諸斷罪應言上而不言上,應待報而不待報,輒自決斷者,各減故失三等。」「諸鞫獄官,停囚待對問者,雖職不相管,皆聽直牒追攝。牒至不即遺者,笞五十;三日以上,杖一百。」
依法及時受理案件,是古代統治者為維護其專制統治而對各級司法官員的要求,對於那些應受理而不受理的法官一般都規定予以嚴懲。唐律規定:「若應合為受,推抑而不受者,笞五十。」明律中也有「凡告謀反逆叛,官司不即受理掩捕者,杖一百,徒三年」的規定。
(二)違法聽訟迴避的責任
為表公正,防止徇情枉法,同時也是為了遵守「親親尊尊」的原則,古代法律在很早以前就制定了「聽訟迴避」的制度。唐律規定「:諸在外長官及使人於使處有犯者,所部屬官等不得即推,皆須申上聽裁。若犯當死罪,留身待報。違者各減所犯罪四等。」《宋刑統》所規定的更為具體嚴密,范圍包括六個方面:1.鞫獄官與被鞫人有親屬關系;2.鞫獄官與被鞫人有故舊關系;3.鞫獄官與被鞫人有讎隙;4.籍貫迴避;5.案發起訴人和通緝人須迴避;6.司法官內部迴避[1]。有上述六種情況的,不迴避者追究其刑事責任。到了元朝,聽訟迴避制度得以完善,據《元史·刑法志》記載:「諸職官聽訟者,事關有服之親並婚姻之家及曾受業之師與所仇嫌之人,應迴避而不迴避者,各以其所犯坐之。有輒以官法臨決尊長者,雖會赦,仍解職降敘。」明清律則專設「聽訟迴避」,將書吏也納入了迴避的范圍。
(三)狀外求罪的責任
「狀外求罪」是指不以告狀的請求審判,與「具狀斷罪」相反。古代司法制度要求法官必須嚴格遵循「具狀斷罪」的原則,不得超出告狀的范圍,隨意追究其他刑事責任,違者要受到懲罰。相當於現代法律制度中的「不告不理」。《唐律·斷獄》規定:「諸鞫獄官,皆須依所告狀鞫之。若於本狀之外,別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論。」
(四)不以法律條文斷案的責任
《唐律·斷獄》規定:「諸斷罪,皆須具引律、令、格、式正文,違者笞三十。」其意為審判犯罪都必須以律、令、格、式正文作為定案依據,這近似於現代刑法所要求的「罪刑法定」。
(五)出入人罪的責任
出入人罪是指將有罪的人判為無罪,無罪的人判為有罪,重罪輕判和輕罪重判。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確立了法官審判的個人責任原則,而「出入人罪」罪名的形成大約是在南北朝時期:有罪判無罪、重罪判輕罪為「出人罪」,無罪判有罪、輕罪判重罪為「入人罪」;如果錯判是無意的就稱之為「失出人罪」或「失入人罪」,反之如果是故意的就構成「故出人罪」或「故入人罪」。唐律中對於此類犯罪的規定可以細分五個方面:1.故意出入人罪;2.過失出入人罪;3.錯判而未決放;4.違法判決徒流罪;5.違法判決死罪,並確立了「同職連坐」制度,即如果一個案件由於判決有誤,其卷宗所經過復核的幾個官員都必須連坐,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後的宋元明清四朝繼承和發展了唐律中關於法官出入人罪的規定。
(六)法官受財的責任
法官受財分為兩種:一是受財枉法,二是受財不枉法。在唐律中,兩種都要受到刑事處罰。《唐律·職制》規定:「凡監臨主司受財而枉法者,一尺杖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

⑹ 古代人管法官叫什麼

古代的法官一般都是由一方的縣令來當 比如明朝地方上就有按察使司專門主審案件 中央由刑部 御史台 大理寺等主審 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

⑺ 刑庭法官在古代是什麼官職

在古代,法官最高者是廷尉,在郡一級是郡都尉(刺史類似檢察官),在縣一級是縣尉。

⑻ 古代最優秀的專職法官是誰

這個人的名字叫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弘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唐朝著名政治人物。 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也即是說官員的權力和職責范圍比較寬泛。為什麼說徐有功是「專職法官」呢?因為其一生都在司法部門工作,專掌司刑。徐有功一生先後做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相當於現最高法院)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 為什麼說徐有功是古代最優秀的專職法官呢?

首先,量刑有度。 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恐怖統治時期。當時酷吏得意橫行,大肆構陷良人,並毫無節制地動用酷刑、私刑。而徐有功在如此環境之下,卻能做到量刑有度,注重對犯人的感化教誨,以令其改過自新。 據史料記載,徐有功為蒲州司法參軍之時,「為政仁,不忍杖刑」, 為此蒲州百姓和官吏都很受教育和感動,稱徐有功為「徐無杖」,「民服其恩」,以至於到了「犯徐參軍杖者,必斥之」的地步。也即是說,如果有誰受到徐有功的杖刑,那他必是罪有應得,罪大惡極,會受到百姓大眾的一致斥責。正是由於徐有功政績突出,聲名遠揚,被武則天詔進中央做官,授予司刑丞。
其次,依法辦事,公正無私。 徐有功在司法任上,依法辦事是他的辦事原則。堅持這一原則,他先後平反冤案近千起,救活人命達萬人以上,其中較為著名的冤假錯案有「韓紀孝案」、「魏州貴鄉顏余慶案」、「潤州龐氏案」等。 徐有功在司法職上,自始至終公私分明,從不公報私仇。比如《新唐書》記載: 徐有功做司刑少卿之時,與皇甫文備同僚共事。皇甫文備欲陷害徐有功,誣其縱容逆黨。後來,皇甫文備因事下獄,案件落在了徐有功手裡,大家都認為這次皇甫文備完蛋了。而徐有功秉公辦案,皇甫文備因此免死。有人對此不解,對徐有功說:「彼嘗陷君於死,今生之,何也?」徐有功卻道:「爾所言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徐有功深知自己的職位的重要性,曾對自己的親近之人說:「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詭詞,以求苟免。」正是由於他如此的公正無私,嚴重損害了酷吏佞臣們的利益,故常常遭到陷害,史料記載其「凡三坐大辟」(死刑),然而還是因為他依法辦案,公正無私,讓審判他的人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貪贓枉法的證據,因此徐有功均得赦免。
再次,勇敢無畏。 「勇敢無畏」是任何一個優秀法官必不可少的素質,如果缺少這一點,在辦案中就很難做到依法、秉公。 徐有功勇敢無畏,在審理案件時從沒有被強權,甚至君權所嚇倒。 比如上面提到的「韓紀孝案」。韓孝紀「罪名」已成立,武則天亦已允許,可是徐有功不畏龍顏,依法力爭道:「律,謀反者斬。身亡即無斬法,無斬法則不得相緣。所緣之人亡,則所因之罪減。」因此,韓孝紀得到赦免,並挽救了數十百姓的性命。 再如,「魏州貴鄉顏余慶案」。武則天下令處死,徐有功覺得不妥,在朝堂之上與武則天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對於這次爭辯,據史料記載,「當此時,左右及衛仗在廷陛者數百人,皆縮項不敢息」,而徐有功卻「神色不撓,爭之彌切」。
總評: 徐有功剛正不阿、守法護法,公正無私,勇敢無畏。他在司法任上約15年,平反大案近千件,救人數以萬計。他既不為己謀利,也不為君主之私慾所動搖,他守的是天下之公法,無私念之法,是一位守正不阿優秀法官。因此受到歷代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一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⑼ 請問古代的法官和律師叫什麼名字

古代的律師稱謂:「狀師」也就是「訟師」。《清稗類鈔·獄訟類》里收錄了清代數十則著名「狀師」的故事,他們譎詐多謀,壞法亂紀,除了勾結官吏,包攬訴訟外,也經常每能以不可思議的機巧手段,在訴訟里獲得勝利。他們的角色類似於現代的律師,但刀筆及巧詐工夫尤勝近代的律師一籌。

古代法官等級

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和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等
中央:一般所有皇帝都有最高司法權
周時設大司寇,為最高司法官
秦漢時最高司法官是廷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最高司法官仍舊是廷尉,但三國東吳稱大理,北朝的北周稱大司寇,北齊稱大理寺卿,東漢後,尚書台下均有兼管司法的部門
唐時,大理寺卿掌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百官犯罪案件及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對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及疑難案件有重審權;刑部尚書掌司法行政及復核權,類似現代司法部長一職。
宋時刑部尚書仍舊掌司法行政和復核權,但刑部左右曹可以審其他案件,職權有所擴大;宋太祖設審刑院,其職權是對地方上報案件進行備案,並對案件有評議權。宋神宗時審刑院並入刑部。大理寺此時地位下降,成為二線審判機關,即復核機關。
明清仍舊沿襲刑部審刑,大理寺復核的辦法。
地方:
一般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官員均有司法權,如縣、州、府長官等,比較特別的有:
宋時在州縣上設提點刑獄司,作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機構,其長官定期巡視州縣,監督審判,詳錄囚徒,可對地方官員的審判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輕者立即處斷,重者上報皇帝裁決。
明代的省設提刑按察司,長官為提刑按察使,有權審結徒刑案件,流刑以上案件則要報送中央批准執行;府一級無任何審判權,只是承上啟下,復審州縣上報案件;州縣一級有權審結苔杖案件。明代的司法審判制度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審判制度。即「縣官審、州官二審、府尹復審、按察使終審、刑部及皇帝終裁」
清代略有不同,州縣一級為第一審級,決苔杖;府為第二審級,掌復核;按察使為第三審級,決死刑、軍流等,但需上報執行;督撫為第四審級,可對徒刑案件結案,但軍流以上仍需上報刑部。
清代末的修法運動,大致吸取了近代的司法制度,但不完全,不贅述。。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統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

⑽ 古代的法院及官員怎麼稱呼

軍機 :清朝軍機處,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都是四品官以上。市局一級(所謂四品,是說四品以上的才能進軍機處)
封疆 :有文武兩種可能,都不是官職。但一定是大官才能任。一般有封壃大吏,封疆大元帥。相當於省級
觀察 :清代對道員的尊稱,縣級以上幹部
侍郎 :六部的副職,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副部級,廳級
尚書 :六部的主管,部級,副部級
察 :明朝按察司是封疆大吏,相當於一個省的政法委書記.
方伯 :等同於布政使,副省部級
中堂 :唐、宋時指宰相,明清時成為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副國家級
郎署:不是官職, 指尚書郎的官衙
署郎 :三國時期的庶子太子府屬官,第五品,也就是個縣級幹部
藩臬 :清朝總督巡撫里的藩臬二司,省部級
臬憲 :後明、清的提刑按察司,也稱臬司,俗稱臬台或廉訪);臬使(即按察使);臬府(即臬司。指肅政廉訪使);臬憲(舊時對按察使的敬稱)。省部級
總兵 :無官職,但一般由高級武將擔任。清後期為正二品官。相當於省部級。或者大將、上將、中將級。
副將 :副省部級或者中將、少將級
參將 :東漢末曹操以丞相總攬軍政,其僚屬往往以參丞相軍事為名,即參謀軍務,廳局級或者少將、大校級
州牧 :按現在級別是在省部級,甚至權力更大
鼎甲 :科舉中一甲三人。不是官職
鼎右 : 指重臣之職位.
極品 :副國家級。元帥級,大將級,上將級
南宮 :西漢皇帝禁衛軍分南北兩宮,北軍由執金吾領,掌京師的徼巡,南軍由衛尉統領,掌官門內屯兵,南宮並不是一個官職,是指一支部隊,相當於今天的首都戍衛隊。
黃堂 :從四品。廳局級
琴堂 :主管音律的官職,可能是五品官,不太清楚。廳局級,縣處級
司馬 :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軍委主席。
甲傍 :不是官職,指想依附有錢的人過下半生
青綬 :指官印上的帶子的顏色,西漢時只有將作大匠使用銀印青綬,主管皇家宮室,副國家級,省部級
副尹 :應該是尹的副職
飲鹿鳴,宴瓊林 :負責宴會的官
能政 :應該是日本的官名,也泛指有能力的官員,具體不詳。
黃甲 :指近衛軍,也可指近臣
日舍 :負責飲食起居的小吏
泮宮 :不是官名,是指諸侯所上的最高學府,天子上的最高學府叫辟雍。
別駕 :漢置,為州刺史的佐吏,副省部級
令尹 :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宰相,副國家級
佐貳 :明朝知縣的副手,輔助知縣管理糧馬、巡捕等事,相當於一個縣的政法委書記。
廩貢:不是官職,是貢生的一個級別。
縣令 :縣處級,副縣處級,也有可能是副廳局級,鄉科級主要視所轄區域不同而具體判定。
縣宰 :同上
郡守 :從省部級,至廳局級都有可能,視歷史時期及區域判定。
都司 :副省部級,中將,少將級
少牧 :輔佐牧的官職,相當於副部級。
提台 :大將,上將級
中丞 :副國家級,省部級。視歷史時期不同而定。
傳臚 :不是官職,上傳語告下稱為臚,傳臚即唱名之意。
清要: 舊時稱地位尊貴,司職重要的官職。趙升《朝野類要》卷2:「職慢位顯謂之清,職緊位顯謂之要;兼此二者,謂之清要。」
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2、刺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於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
3、京兆尹。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市長。
4、太尉。秦至漢均有設置,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長。
5、越騎校尉。漢武帝時設置,禁軍長官。相當於衛戍區司令員。
6、廷尉。執掌法律、主審要案的大臣。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
7、史部尚書。掌管全國文武官吏考核賞罰。相當於人事部長。
8、光祿大夫。皇帝身邊顧問之臣。相當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9、中書令。掌管皇帝命令發布。相當於「兩辦」秘書長。
10、尚書令。參議大政,綜管政務,百官之長。相當行政院長。
11、車騎大將軍。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當於元帥軍衎。
12、行軍總管。統領軍隊出征的主將。相當於前沿總指揮。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監察機構。相當於監察部長。
14、知府。地方行政長官,總管州、縣事務。相當於省長(或省轄市長)。
15、知州。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省轄市市長。
16、知縣。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縣長。
17、通判。府之副職。相當於副省長,,或省轄市副市長,,。

熱點內容
小飯店收銀員規章 發布:2024-11-18 11:31:27 瀏覽:476
法官與劊子手百度雲 發布:2024-11-18 10:37:55 瀏覽:317
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定金 發布:2024-11-18 09:46:39 瀏覽:545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