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環境
⑴ 農村環境污染能向法院起訴嗎
首先要求政府部門公開垃圾場選址、審批等文件材料,並要求環保部門對其垃圾滲濾液、惡臭等進行監測同時出具檢查報告,然後尋求社會上公益律師團體的法律援助,最後在收集完相關證據材料後向法院提請訴訟。
訴訟流程:
1、 起訴,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 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後,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並立即開始執行
3、 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⑵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區域由最高人民法院確定,對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回2014年12月答8日最高法審委會第1631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1月7日起施行)
1、第六條 第一審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在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後,裁定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交由基層人民法院審理。
同一原告或者不同原告對同一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2、第七條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轄區環境和生態保護的實際情況,在轄區內確定部分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審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區域由高級人民法院確定。
⑶ 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有哪些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公益訴訟】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解釋》第284條 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有明確的被告;
(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解釋》第285條 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
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解釋》第286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書面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解釋》第287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依法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准許參加訴訟的,列為共同原告。
《解釋》第288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不影響同一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
《解釋》第289條 對公益訴訟案件,當事人可以和解,人民法院可以調解。
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進行公告。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經審查,和解或者調解協議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出具調解書,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依法作出裁判。
《解釋》第290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後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解釋》第291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其他依法具有原告資格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同一侵權行為另行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⑷ 新環保法中規定: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對污染環境、內破壞生態,容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按環保法的原文,就是必須兩個條件都需要滿足,如果是二個只要一個就可以的,法律會明文說清楚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
如果你真想研究法律條文,這個我可以鼓勵你,但是你在這些無意義的細節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就不是研究法律應該有的態度!!
⑸ 人民法院在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發揮哪些作用
1月19日,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分組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和省法院、省檢察院工作報告。潘利國代表參加了沈陽代表團分組審議。
潘利國說,過去一年,省人大常委會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紀委關於查處遼寧拉票賄選案的決策部署,態度堅決、措施有力,持續深入抓好問題整改落實,深刻吸取沉痛教訓,全力凈化和修復政治生態,重塑省人大常委會及全省人大機關形象,取得了讓中央和全省人民滿意的效果,體現了省人大常委會政治堅定、敢於擔當和勇於負責的精神,體現了堅決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的鮮明態度,也為打造全省政治生態上的「青山綠水」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依法履行職權,以創新思維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許多新的成果。
潘利國說,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在實事求是、全面客觀總結過去一年工作的同時,對今年工作的安排緊扣遼寧振興發展大局,更加註重發揮地方立法的引導推動和保障作用、發揮人大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作用、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更加重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深刻吸取遼寧拉票賄選案沉痛教訓,加強常委會各項建設,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
針對省法院、省檢察院工作報告,潘利國說,「兩院」工作報告全面客觀地總結了過去一年法、檢兩院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對今年的工作部署貫穿了服務發展大局、維護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和諧的主線,體現了司法為民的理念和改革創新的精神。
潘利國說,今年是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年,省人大常委會應在優化投資營商環境中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推動遼寧加快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諾、親商清商、尊商護商的營商環境。他還提出建立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加強基層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建議。
⑹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15個實踐基地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環抄境資源襲司法研究中心及其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研究基地以及15個實踐基地成立以來,在探索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發展環境資源審判理論,促進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深化環境法與傳統法學的融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全國十五家環境司法實踐基地:
1、河北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2、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3、吉林省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4、黑龍江林區中級人民法院
5、江蘇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
6、福建龍岩市中級人民法院
7、福建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8、山東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
9、河南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10、武漢海事法院
11、海南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12、貴州清鎮市中級人民法院
13、雲南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
14、重慶萬州區法院
15、青海玉樹州中級人民法院等
⑺ 什麼性質的社會組織對環境污染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就目前我國的立法狀況來看,法律還沒賦予人們公益訴訟的權利,,故只能由相關的行政部門或因環境污染事故的受害者為原告。。。
⑻ 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什麼意思
1、立法上的確立
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是我國法律第一
次明確環境公益訴訟的地位,從此法院受理環境公益訴訟有了立法依據。
不管如何,環保是大事,沒人告也要查。
⑼ 國家專門有什麼什麼法院依法進行治理開個門健康的生活環境
他專門有治理康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