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遇襲

法官遇襲

發布時間: 2020-12-16 19:23:01

❶ 寺廟的來歷

寺廟的來歷:

「寺廟」,實際上寺和廟是兩個概念;而且「寺」和「廟」最早也並非宗教建築場所。

寺,原意是官署。《說文解字》:「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是古代朝廷里的一個辦事機構,直屬皇帝管轄,相當於今天我們所講的一級單位,寺的長官稱卿。寺是永久設立的,不能更改(宰相底下的一級單位稱為部,部有時候可以改)。

從秦朝起,以宦者任外廷之職,官舍通稱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屬中央機構,分掌刑獄、禮樂郊廟社稷之事。漢代郡國官署也稱府寺。後來佛教傳入我國,寺的職能也起了變化。據說漢明帝時,有天竺國僧人用白馬馱《佛經》來我國,最初在鴻臚寺居住,於是,鴻臚寺便成了眾僧供佛之所。從此,寺也指供佛的寺院,如白馬寺、相國寺、慈恩寺等。寺院有兩個重要的任務,一是教育;二是翻譯《佛經》。晉代之後,佛教盛行,大興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江南春絕句》),僧人眾多。

(1)法官遇襲擴展閱讀: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釋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後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也有把布袋和尚稱為彌勒菩薩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時有一僧人常攜布袋,教化群眾,頗受群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勝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

因此,人們認為彌勒佛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韋馱天——傳說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無出家人),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後,便在寺中塑了韋天像,又和佛經中所說韋托天相混,一般稱為韋馱菩薩。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大雄是稱贊釋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教立了佛教,所以稱為釋迦牟尼佛。一般多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立像,其中年老者名「迦葉尊者」,佛涅槃以後後世稱他為初祖;年輕者名「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涅槃以後後世稱他為二祖。

俗稱釋迦牟尼佛為如來佛,這是不對的,因為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並不是說某佛。就像先生閣下不能說明是某人一樣。

熱點內容
學生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2 00:53:10 瀏覽:850
公共基礎行政訴訟法法常識 發布:2025-07-12 00:43:48 瀏覽:830
商品房認購書法律效力分析 發布:2025-07-12 00:34:19 瀏覽:778
專升本科法學 發布:2025-07-12 00:29:26 瀏覽:716
工程發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2 00:29:17 瀏覽:715
法官頭發少 發布:2025-07-12 00:29:06 瀏覽:352
郵輪管理法規 發布:2025-07-12 00:16:01 瀏覽:490
法院馬剛 發布:2025-07-12 00:14:50 瀏覽:250
法院主動 發布:2025-07-12 00:08:52 瀏覽:327
法律服務所的解說詞 發布:2025-07-12 00:07:26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