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行政立法的意義

行政立法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0-12-18 10:31:05

⑴ 行政強製法的立法意義有哪些

行政強製法雖名為「行政強制」,但並不是強化行政權,而 是要通過制度來規范、保障行政權力的行使,保護公民、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制關繫到行政管理的效率,也關 繫到公民的人身權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權。目前,正是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行政立法既要保證政 府對經濟社會實施有效管理,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供良好 的秩序和環境,又要重視對政府的權力加以規范,切實維護公 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製法旨在規范行政強 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的設定與實施程序,促進和監督行政機 關依法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 此,它是一部規范政府權力、保護公民權利的重要法律。行政強 製法的通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後完善法律 體系的重大舉措,對促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培育和弘揚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制定行政強製法,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完善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舉措。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立法工作面臨 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發展變化 的需要,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制定行政強製法是我國社會主義 法律體系形成後,完善法律體系、不斷把我國社會主義立法事業 推向前進的重要舉措。行政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組成。一般行 政法是對行政行為進行集中、統一規范的法律,適用於所有行政 管理領域,我國已先後出台了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 可法等。行政強製法作為又一部重要的一般行政法出台,對行 政強制這樣一項行政執法實踐中運用較為普遍的行政權力專門 進行規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的進一步完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2)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促進依法行政水平、建設法治 政府。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的重要原則,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和 諧發展和長治久安。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 鍵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由於對行政強制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既存在濫用行政強制手段, 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況,也存在行政機關強 制手段不足,執法力弱,對有些違法行為不能有效制止等問題, 這些都影響和制約了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不利於建設法治政 府。行政強製法從規范和保障兩個方面,對行政強制的原則、設 定、程序和救濟作了全面規定,既從設定權和實施程序上對行政 強制權進行規范,預防並制裁執法人員濫用行政強制手段,保護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著重規范、保障政府有效 地實施行政管理,依法履行職責,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 水平,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行政強製法注重兼顧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對行政強制權 規范和保障並舉,確立了行政強制合法、適當、教育和強制相結 合、正當程序等基本原則,統一 了實施行政強制的基本規則,有 利於解決行政執法實踐中行政強制「亂」、「濫」和「軟」等突出問 題,為行政執法人員提供了法律依據,明確了執法界限,必將對 廣大行政機關更加合法、合理地實施行政強制,切實提高依法行 政水平,樹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產生積極意義。(3)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 神。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利益是社會主義 法治精神的精髓。行政強製法是二部保護公民權利的法律。一 方面行政強製法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依法實施行政強 制,通過制裁違法行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 面也要求行政機關文明執法,防止行政強制權的濫用。

⑵ 行政立法的作用是什麼

第一,從執法與立法的關系來分析。
立法是執法的前提,是執法的基礎,沒有立法,無法可執,無從談執法。執法則是立法實現的途徑和保障,沒有執法,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等於廢紙一堆,立法調控社會關系的目的無從實現。
第二,從執法與公民權利、自由的關系來分析。實現、保障和維護公民權利、自由是執法的目的,離開了公民權利、自由,執法就失去了意義,而執法是公民權利、自由實現的手段,沒有執法,公民權利、自由在很多情況下就可能成為「畫餅」,而且隨時可能被侵犯,被蠶食,被踐踏。
第三,從執法與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的關系來分析,保障和維護社會秩序、市場經濟秩序是執法的重要任務,離開了保障和維護社會秩序、市場經濟秩序的任務,執法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社會需要和存在的理由,而執法則是保障和維護社會秩序、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條件,沒有執法,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將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亂,人們將可能不得不恐懼地生活於某種「無序狀態」中。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執法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系來分析行政執法的作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執法追求的理想目標,不講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執法將失去靈魂,失去方向,而執法是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保障,沒有執法,文明不僅不可能推進,而且還可能向野蠻倒退,回歸野蠻。當然,執法本身亦應是文明執法。

⑶ 請簡要闡述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1.「積極行政」的需要
現代社會發展的兩個重要趨勢就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復雜化和人際關系的復雜化。行政對象的復雜化要求行政管理日益走向專業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又導致行政對象的變動性加大,要求行政管理必須及時、准確和高效。在這種情況下,完全通過專門的立法機關來創制規范,行政機關只是執行規范的「消極行政」已經很難滿足專業和效率的要求,迫使行政機關由「消極行政」向「積極行政」轉變,通過積極主動地創制規范來彌,補立法機關立法活動的不足,快速高效地處理復雜多變的行政問題,現代意義上的行政立法正是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逐漸從國家立法機關的立法權中演化出來的。行政立法的出現是現代社會發展對行政機關的必然要求。
2.依法行政的需要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行政立法雖然不是一種立法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的行為,但行政立法具有立法性質,其表現形式屬法的范疇。它介於立法機關的立法與行政機關的純粹執法活動之間,常常起著一種中介作用,實際上是為執行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在這一點上,行政立法具有行政性質,但採用的是制定規范的形式,是行政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
3.完善民主的需要
民主與法制是統一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法制通過對民主成果的鞏固和民主行為的規范等從各方面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也就是要把體現廣大人民共同利益的社會主義民主原則上升為國家意志,轉化為國家制度和法律,以保證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行政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行政立法在國家立法活動中的重要性也越發明顯。加強行政立法,完善行政法體系,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大課題。
4.提高效率的需要
在目前我國行政法制並不完善的情況下,即使有了一些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但現實中往往涌現出新的或僅為某些地區、某些領域所獨有的技術性、專業性或區域性較強的問題要及時加以解決,或者雖有憲法、法律原則的規定但缺乏更詳細的辦法。此時就需要行政機關及時以行政立法的方式加以解決,以使憲法、法律的原則規定得以具體落實,或彌補行政管理領域中因缺少法律而造成的立法「真空」。同時,行政立法的存在還可以調動和發揮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地制宜地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行政立法經驗和規律的積累還可以使行政立法的成果在條件成熟時上升為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廣的空間內指導行政管理的實踐,從總體上實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⑷ 行政立法的作用

行政立法是我國的主要立法活動。它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既要依法保護公民、法人的版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權,又要維護行政機關的權威和保證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合法權力,對於健全國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一)行政立法是政府「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標志(二)行政立法是實現民主與法制的統一,法與權的統一,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的要求(三)行政立法是進一步加強政權建設、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理順各級政府部門之間關系的需要——中華法律學習網 www.1000fl.com

⑸ 行政法治的意義與作用是什麼

行政法治就是政府的行為應當與法有據,應當依法執政。只有按照法律規定,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辦事,並且政策公開透明,政府才能有資格代表公民行使權力,才能避免人治行政,行政法治才能實現。對行政法治的理解,關鍵在於對行政「權力」的理解。行政「權力」實質是「職責」,是一種依法執政的法定責任,因此,其權力來源於法律,而不是領導的主觀言行。這樣一來,行政法治的實現意味著政府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職責,無法律,無職責,即無權力。唯有在這種情況下,公民的行為只要合理、合法,就無需當心受政府權力欺壓,社會才會安全,因為法律對事不對人。

「權力濫用」這個提法是不準確的。權力法定,無法律則無權力。「權力濫用」是超越了權力的法定范圍行使權力,而這時應稱為「無權力」,就像「自由權濫用」稱謂一樣。譬如,你有說話自由,濫用這種自由權一般是指不顧別人的感受亂說話,傷及別人時還大聲辯護說:「我有說話的自由,你不能不讓我說話。」這是自由權嗎?顯然不是,這只能是一種侵權行為。同樣「權力濫用」是政府的侵權行為,談不上「權力」。因此衡量「權力」的存在與否,要看法律的規定。如果行政機關的官員們在執政時,多想一想其是否「有權」,公民權利遭受侵害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而惟有行政法治才能勝此重任。

⑹ 行政立法的含義和特點

就是要明文規定行政中的規則紀律。特點是,簡潔,明了,意思不重不漏,有效性,廣泛性,長期性,確定性。

⑺ 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義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
簡而言之是指國家公務員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和程序辦事。行政在英語中,是治理、管理和執行事務的意思。依法行政是指各級行政機關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行政權力,管理行政事務的一種行為。法律是行政機關進行各種活動和人們對其活動進行評價的標准,依法行政是對各級行政機關提出的要求,也是當今社會人民群眾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團體、組織對政府部門提出的要求,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行依法行政作用和意義:
1、依法行政是約束政府工作人員避免出現違法行政,以免對社會、人民造成嚴重後果,同時也是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保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各級政府機關以法律為依據管理各種事務,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享受權力、履行義務,對那些不能夠正當行使權力和不能夠很好履行義務的人們追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員也必須依法管理各項事務,在行使權力時,必須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必須用法律這把尺子衡量是非對錯,而不是施權者的主觀意識所決定。
2、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切實保障。我國是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工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體現「人民權力人民用」,「賦予權力為人民」的宗旨觀念。人民需要行政機關,以實現自己的利益保障,人民授權行政機關行使權力最終目的是通過管理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國家行政管理人員在管理各類事務時不至於偏離「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這一航道。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的自由、財產和安全。
3、依法行政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證。只有依法辦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才能保護該保護人群的利益,對那些不履行義務、違法亂紀的人嚴厲打擊,保證安定團結的大局。
4、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於民的重要保證。依法行政和違法施政是處理一個問題的兩種相反的手段,前者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策、辦事,以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出現徇私枉法現象的發生,減少處理問題中的糾紛和矛盾。同時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規程,避免了處理問題走彎路,這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依法行政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保證。首先它是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要求的具體體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成功的經濟需要市場的驅動,市場驅動除了需要建立經濟類型的機制外,還需要建立負責和透明的政府系統,完善的法治標准,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因此,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越迅速發展,對法治化要求就越高。其次,依法行政是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具體表現。第三,依法行政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證。

⑻ 行政許可法的立法宗旨&意義是

《行政許可法》不僅是對現行行政許可制度的根本性改變,更是對舊有的政府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根本變革。行政許可法的立法宗旨,不單純局限於對政府行為的規范,更為重要的是,它體現了一種憲政精神的復歸,即國家的權力向社會、公民的回歸;倡導了一種嶄新的政府治理理念,即提高公民自治的效率和效力,實現公民自治與國家公治良性互動的「善治」,而「善治」的核心就在於建立起一個真正意義的法治政府,實現法治。

一、「善治」與法治政府

善治,也就是不少學者和國際組織提出的「元治理」和「有效的治理」。善治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還政於民的過程。善治是國家與社會或者說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好合作,從全社會的范圍看,善治離不開政府,但更離不開公民。善治有賴於公民自願的合作和對權威的自覺認同,沒有公民的積極參與和合作,至多隻有善政,而不會有善治。所以,善治的基礎與其說是在政府或國家,還不如說是在公民或民間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市民社會(或稱公民社會)是善治的現實基礎,沒有一個健全和發達的市民社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善治的根本要求是:公民進行有效的自治,國家實行有限的公治,並且兩種治理模式在社會管理中實現良性互動。為此,實現善治必須要使全體公民能進行有效的自治,這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一是以成熟的市民社會為自治的外部環境;二是以享有分立的財產權利的公民、企業和獨立的自治組織為自治主體;三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為自治的經濟基礎;四是以全社會的權利意識和自由平等觀念為自治的文化背景;五是以分權為主導的政治體制改革為自治的政治前提。要達成上述條件,在我國當務之急是要變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以國家統治為目的、「大而全」的全能政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社會治理為目的、功能有限的「憲政政府」。

所謂「憲政政府」,即憲政模式下一切行為受憲法和法律的制約,由憲法和法律進行規范的政府形式。因為憲政政府的行為對象、范圍、種類、程序、方式等必須由憲法和法律來規范與調整,我們也稱其為「法治政府」。同時把法治政府依靠法律手段實現社會善治的過程,稱為法治。憲政的目的就是要使政府的權力與責任相對應,這種權力必須為被統治者所授予,而授予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政府能夠向被統治者負責。在憲政原則下無條件和無公民授權的權力沒有合法性。對民而言無權利不應有義務,對國而言無服務不應有權力,則成為共識。因此,法治政府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契約安排而非權力先定,法治政府的權力來源於民眾的授權,因此也必須服務於民眾的利益,接受民眾的監督,即始終如一地貫徹「權責一致」和「權責對等」的行為准則。

二、《行政許可法》的立法宗旨——建立法治政府,實現法治

一部法律掀起了一場革命,《行政許可法》從規范行政許可這項重要的行政權力入手,明確規定了行政許可設定和實施的主體、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以期通過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實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實現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與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兩者有機統一的目的。

縱觀《行政許可法》八章八十三條的內容,無處不體現了行政許可「公開、公平、便民、高效」的基本原則,無處不提醒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時刻謹記「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的工作原則。可以這樣說,《行政許可法》倡導的憲政精神與善治理念,成為了這部法律貫穿始終的基本價值取向和立法宗旨。以《行政許可法》第十三條為例,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以及「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四類事項可以不設行政許可,實質上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公民自治的合法性,限定了政府實行國家公治的有限性。《行政許可法》第八條關於政府應講誠實信用,不得擅自改變已生效的行政行為,確需改變的,應當補償相對人的損失的規定,正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必須遵循的「信賴保護原則」的體現。此外,《行政許可法》中許多嚴格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以及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盡義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條款,無不表明法治政府必然是一個依法授權、依法用權、依法維權的政府。

筆者以為,《行政許可法》勾畫出了法治政府的藍圖,為目前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與途徑,即:轉變舊有的執政理念與執政方式,建立起一個「創新、親民、務實、誠信、廉潔」的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法治政府必須是以倡導權利本位的憲政精神為行為指導,切實保護公民私人權利,維護公眾利益的服務政府。政府行使的公共權力是公民賦予的,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代行者,必須全心全意為公民服務。

其次,法治政府必須是以憲法和法律確定的范圍為公共權力運作空間、功能有限的有限政府。政府只能在法定的范圍內依法行政,對公民私人領域中的事項和自治組織公共領域內的事項無權干涉,不能以公共權力侵犯公民的私人權利和自治組織的公共權利。

再次,法治政府必須是嚴格按法定的職權運作公共權力,同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責任政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的權責對等原則是對行政行為的基本要求。

第四,法治政府必須是秉承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按照公開、公示的要求運作公共權力的透明政府。政府在行使公民賦予的公共權力時,應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第五,法治政府必須是能理性運作公民賦予的公共權力,值得公眾信賴的誠信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代行者,政府應不辜負百姓所託,正當、合理地行使權力,不能侵犯公民合法的私人權利,不能隨意改變已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或改變的要依法賠償或補償。

三、現階段建立法治政府,實現法治的途徑

在當代中國的特殊歷史背景下,《行政許可法》的頒布為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治理模式的變革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借鑒模式:要實現傳統政治社會向市民社會的轉型,實現計劃經濟條件下以國家統治為目的、「大而全」的全能政府向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社會治理為目的、功能有限的法治政府的轉變,既要嚴格地限定政府權力,又要有效地強化政府權威。為此,我們必須為社會營造出這樣一種法律環境:任何市場主體都敢於抵制政府的非法干預;任何市場主體都不敢蔑視政府的合法權威。要實現這一目標,應從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和行政救濟三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構建:

一是在行政立法方面,政府要高度重視法制和法治,通過立憲和制定具體的單行法律,實現以下目標:明確界定與劃分公民行使私人權利、群體自治組織行使公共權利(運作群體公共權力)以及國家機關運作國家公共權力的界限與范圍,保障公民結社自由的權利,保護公民自治組織的獨立性,規范公民自治組織的運作,實現權利的法定;加大對市場主體應有權利的立法保護,建立起以市場主體「分立的財產權利」為重點保護對象的私人權利法律保護體系,同時注重保護市場主體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政治權利,實現權利保障的法定;嚴格規定國家機關運作公共權力的范圍,對國家公共權力越界侵犯公民私人權利的,立法保護公民尋求法律救濟的權利,即實現權利救濟的法定。

二是在行政執法方面,通過法律規范、制度約束、經濟保障等途徑,防止政府行政中的公共權力異化為政府工作人員的私人權力。具體的措施有:(1)以明確的行政實體法界定行政主體運作行政權力的范圍,要求行政機關必須依法定的職權在法定的范圍內行政,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政機關不得越權行政;(2)以健全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執法的程序;(3)加強行政執法監督,通過加大行政機關內部的層級監督、社會監督以及新聞輿論的監督;(4)加大公共財政對行政執法的投入,保證行政執法所需的人、財、物到位,杜絕因執法硬體設施不到位造成的行政不作為。

三是在行政救濟方面,加強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嚴懲國家公共權力侵犯私人權利的行政違法行為。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有:(1)建立起司法對立法的監督審查制度,即憲法訴訟制度,將民眾對立法的監督權、建議權發展為訴權,落實公民的法規違憲審查建議權;(2)借鑒英美法系的公益訴訟和日本的民眾訴訟的做法,允許民眾(非具體行政行為的管理相對人)基於維護公共權利的要求對政府提起訴訟,為公民的私人權利制衡公共權力提供實現途徑;(3)借鑒英美法系以司法判例為法律淵源的做法,在現行保護私人權利的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允許法官基於權利保護的法理原則進行自由裁量,可將有代表性的司法判例作為審判依據,切實維護公民的私人權利。

⑼ 行政立法的重要性

1.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種手段,來有效地規范、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與行政管理秩序,確保行政機關充分、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
2.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的違法和濫用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方式,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3.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⑽ 依法行政的意義

依法行政的內涵與意義
行政(Administration)一詞,在英語中是
治理、管理和執行事務的意思,行政與施政是同一詞。在我國古代《左傳》中就有「行其政令」、「行其政事」之說。馬克思對行政曾做出過科學的定義,即「行政是國家的組織活動」。作為行政法意義上行政的概念,是指行政主體行使國家行政權的行為。根據我國政權基本結構和內部分工,國家活動的組織即行政主體主要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
依法行政,就是各級行政機關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國家事務。法律是行政機關據以活動和人們對該活動進行評價的標准。依法行政是對各級行政機關提出的要求,也是反映市場經濟對政府活動的客觀要求。依法行政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到八十年代未提出依法行政的原則,決不是偶然的,這是政治、經濟以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的結果。就現代法治要求而言,一方面,各級政府機關要以法律為武器管理國家事務,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據法律享受權力,履行義務,對不正當行使權力和不很好履行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追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必須依法管理,在行使管理權力時,必須以法律為准繩,必須在法律授予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必須依據法律規定的要求和程序管理國家事務。法律要約束被管理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同時也要約束管理者自己。在這兩者的統一中,管理者依法辦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管理者根據法律規定進行管理,實際上也就是要求被管理者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有了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才可能會有公民的嚴格遵守法律。沒有對管理者的要求,就無法對被管理者提出要求。因此,行政必須納入法治的軌道,嚴格依法行政,這是各級政府機關行政必須遵循的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保證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人民需要行政機關,人民授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行政管理,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人民通過權力機關制定法律,表達意志,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就是將保證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使行政管理不致偏離航道。二是保證行政管理的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法治國家的特點是一切社會活動在法治規范下具有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同時也是依法行政給行政帶來的優點。有了統一,才能有公平和公正。否則,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對待,不同條件卻相同對待,這種社會的不公正、不公平是引起群眾不滿的重要因素。連續性和穩定性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朝令夕改,「政策多變」,必將使人民群眾的活動無所適從,大大損害人民群眾創造性、主動性的發揮。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管理的統一和連續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要保持行政管理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只有依靠依法行政。三是保證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最重要的要求之一。依法行政,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策,依照法律規定執法,以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錯誤和違法,減少糾紛和矛盾。同時,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規則,都將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四是保證對行政管理監督有統一的標准和程序。現代世界各國,行政機關大都是國家機關中權力最大,管理范圍最廣,人員最多,而且靈活性最高的機關。其管理的好壞,與公民、社會的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對行政管理加強監督,法律、法規就是唯一的監督標准和監督程序,使行政符合法治的要求,防範和懲罰行政違法,避免行政不當。

熱點內容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
民事訴訟法的視聽資料咋么理解 發布:2025-01-09 14:30:07 瀏覽:842
教育法規和教育行政法規的區別 發布:2025-01-09 14:18:45 瀏覽:409
嵊州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1-09 14:11:09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