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是道德教育

什麼是道德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2-18 11:08:50

『壹』 道德教育內容是什麼

  •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富之」、「教之」、「使民以時」等觀點,提出了一系列頗具創見的關於民眾道德教化的理論和方法,這對於當前我國正在實施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啟迪作用;

  • 民眾道德教化的前提和條件:由立「恆心」引出制「恆產」;

  • 孟子民眾道德教化思想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重視「心理—情感」因素對人們行為的決定作用;

  • 在孟子看來,要實現道德教化的目標,關鍵在於樹立民眾的「恆心」。孟子所謂的「恆心」,簡單地說就是遵守基本倫理規范所必需的心理穩定狀態;

  • 有此「恆心」,民眾就能做到「不為惡」、「不犯刑」;否則民心漂浮,日常行為就極可能「放僻邪侈,無不為己」(《孟子·梁惠王上》,以下只注篇名);

  • 因此,對民眾的道德教化問題可以歸結為如何實現「恆心」從無到有的轉化問題;

  • 孟子由此通過分析民眾與其職業密切相關的心理—情感特點,考察實現這一轉化的條件;

  • 孟子所謂「民」主要指農業勞動者,他們需要「恆產」或穩定的產業來維持一家的生存。孟子認為,沒有「恆產」這一物質基礎,空談倫理要求,根本不會為民眾所接受,因為他們「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梁惠王上》);

  • 因此,孟子得出結論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同上)。這就意味著道德教化的現實前提在於「制恆產」,沒有「恆產」作物質基礎,道德教化不可能真正進入「民心」;

  • 為了強調制「恆產」對於立「恆心」的重要性,孟子還進一步闡釋了「恆產」對於道德教化的積極意義:首先,制「恆產」是「惠民」的表現,它能喚起民眾的情感認同,從而樹立統治者的威信;

  • 其次,孟子認為,民有「恆產」,就不會終年為生存發愁、奔波,因而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閑暇」;

  • 這一閑暇為民眾追求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孟子強調:「明君制民之產……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梁惠王上》);

  • 這里,「從之也輕」所描述的正是民眾消除了基本的生存憂慮,從而願意接受引導的心理狀態;

  • 民眾道德教化的現實過程:從有「恆產」到有「恆心」民有「恆產」是否就能保證有「恆心」呢?孟子以性善論為根據,對此作了明確的回答。孟子認為,人都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 「四心」是人生來就有的道德萌芽,即為善之「才」。但「四心」也可能喪失,這在民眾表現為「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告子上》);

  • 就是說,如果沒有教養,無論有無衣食之憂,民眾都可能有這種表現,其原因則「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同上)。可以說,民無「恆心」的客觀原因是無「恆產」,主觀原因則是「陷溺其心」。因此,要使民眾有「恆心」,還必須注重主觀方面的培育;

  • 同時,也正因為人人都有「四心」,培養民眾的「恆心」,對民眾實施道德教化才是完全可能的。孟子強調,道德教化既是必要的,也是確立民眾「恆心」的合理途徑;

  • 而在孟子那裡,道德教化的具體內容則是指在「人倫之理」的指導下,將一套倫理規范融入民眾的生活習慣,轉化為他們內心的行為准則,具體說就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梁惠王上》);

  •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還提出了一套實施道德教化的方法。這套方法的具體內容是:首先,與職業規律相結合,將道德教化的內容融入制「恆產」的制度。其次,「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梁惠王上》);

  • 它是「使民以時」的另一面,既要「不違農時」,又要利用「不使民」的閑暇來進行道德教化。它意味著實施道德教化應把握時機,並將經濟發展和倫理建設結合起來考慮;

  • 第三,「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盡心下》),即仁義之理不離日用。因此,道德教化要落到實處,必須從日常小事入手,使其內容能指導人們的現實行動;

  • 上述方法的第一方面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制度的設置。孟子主張將「政」與「教」相結合,他說:「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盡心上》);

  • 這意味著,合理的制度應既使百姓得到實惠,又能培養百姓的規范意識。這樣,倫理規范就可通過制度的實施深入到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從而引導人們形成合乎倫理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 孟子道德教化的思想特色?跋執壑?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有其特定歷史背景和個人思想背景,就其具體內容說,無疑具有其歷史的局限;

  • 但不可否認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也包含著超越時代的合理因素,這尤其表現在其道德教化方法上;

  • 具體說,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在方法論上對當代中國實施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如下的借鑒意義;

  • 首先,經濟與倫理相聯系的視角。如前所述,孟子的整個道德教化思想都是圍繞制「恆產」與立「恆心」及其相互關系展開的。可以說,經濟倫理的視角一直貫穿在這些思想中。在現代社會,經濟倫理的視角對於我們審視、思考社會道德建設問題尤為重要;

  • 從孟子對制「恆產」與立「恆心」關系的論述看,它實際上力圖將「惠民」與「教民」融合為同一過程。與之相應,如果我們能在制度設計時,考慮到福利政策與社會道德建設的相互配合和有機結合,無疑能取得更好效果;

  • 孟子強調立「恆心」必須以制「恆產」為前提,同時將價值理念融入到制「恆產」當中。這一思想引申到現代社會道德建設意味著:只有創建有利於人們踐行價值理念的制度環境,建立一套可供人們在實踐中體驗的制度,社會道德建設才能切實深入人心,從而指導人們的現實行為;

  • 其次,孟子認為道德教化的實施必須「不違農時」,同時利用「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公孫丑上》),以此引導民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這一思想表明,孟子看到了道德教化的實施應考慮對象職業的特點和規律;

  • 這一點在現代道德建設中也不容忽視。其具體內容應包括:通過倫理精神與職業規范的結合,引導人們形成合乎規范的行為方式;

  • 道德宣傳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引導人們以道德的觀點審視他們熟悉的對象和行為方式。這樣既易為人接受,又切實易行;

  • 最後,孟子注重從對象的心理—情感入手進行道德教化。他主張,通過制「恆產」來確立民眾認同倫理規范的心理—情感基礎,然後通過倡導人倫之理來逐漸改造民眾的自然性情;

  • 這種方式可表述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它通過以「理」(道德理性)化「情」(心理—情感)、「理」寓於「情」、「情」「理」交融來提升人們的道德觀念,以實現一個「合情合理」的生活世界。這種強調「合情合理」的道德教化方式可為我們的社會道德建設所借鑒。

『貳』 什麼是道德的教育功能

所謂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命令、指導、示範等方式和途徑,造成社會輿論,形成社會風氣,樹立道德榜樣,塑造理想人格,用來培養人們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質。道德的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灌輸是道德教育所採取的特殊形式。道德教育的特殊任務是把某種價值體系、行為和觀念的准則灌輸到個人意識之中,使其形成相應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質,從而使個人不僅在道德上能夠自我調節和監督,而且能夠參與社會的道德調節過程。所以,道德教育的灌輸是必要的,對個人人格塑造來講,道德教育決定著他的發展方向和精神面貌。

2.道德教育不同於道德說教。道德教育是面向整個社會,面向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所以不能把社會成員截然分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從而將一方視為道德教育的主體,將另一方視為道德教育的客體。

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每個人都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教育者本身也要受教育,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只教育別人而自己不需要接受教育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道德說教本身就具有不道德性。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道德教育中沒有分工,沒有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區別,但這種區別是相對的。

3.道德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勞永逸的。由於任何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質都不是天生的,其形成的過程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也不是一經形成就一勞永逸的,因而,任何人都必須經常接受教育。

在這個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一定社會或積極的道德要求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地灌輸,使其形成相應的道德認識;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受教育者作為道德教育過程參與者的積極性。

因此,道德教育強調把對人的嚴格要求和對人的個性、願望的最終相結合,喚起受教育者完善自己和改造社會的熱情,使其自覺將外在的道德知識變為內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觀念,把社會的客觀要求變為自己的內在欲求。由此可見,道德是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

『叄』 孟子的道德教育內容是什麼

一、孟子作為我國古代繼孔子之後最著名的儒家學者,他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思想,對我國的道德生活實踐和民主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內容:以"人性本善"為基礎的道德本原說,以"善教得民"為目的的道德作用論,以"居仁由義"為核心的道德價值觀,以"仁義禮智"為主體的道德范疇論,以"反省內求"為特徵的道德修養論。
二、孟子把道德規范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仁、義的基礎是孝、悌,而孝、悌是處理父子和兄弟血緣關系的基本的道德規范。他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系,封建秩序的穩定和天下的統一就有了可靠保證。
「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說的「仁義」,是有階級性的,是建築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他反對統治者對庶民的剝削,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爭。
仁是一個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疇。《說文》解釋仁字:「仁親也。從人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含義也不斷有所衍變。孔子論仁,則給予了更多的充實和發揮。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種意義上運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學說的理論上還不夠完整而嚴謹。
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對於孔子仁的思想的發展,特別表現在孟子以性善論為基礎,提出由此而生仁義禮智四德,其中心點是為仁。還進一步論述仁義禮智四者的關系,第二,在關於仁的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學說。孟子以仁作為施政的出發點,要求統治者「施仁政於民(《梁惠王》上),還具體地提出了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具體的仁政措施。
孟子提出了性善論的思想。他認為,盡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但是他們的人性卻是同一的。他說:「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聖人與我同類者。」這里,孟子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探討他們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這種探討適應於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標志著人類認識的深化,對倫理思想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進。

『肆』 道德教育的基礎目標是什麼

一、基礎道德品質及基礎道德教育的基本內涵

基礎道德品質是親社會成員必備的品質。親社會成員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積極成員。對社會有益的人必須正確處理對事、對人、對自己與對自然的關系。這四種關系是人的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四個方面,也是基礎道德品質的基本內容。這四方面關系的正確處理,就是要養成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四個系列的態度。

所謂敬業,指對事所持的積極的態度,即敬重自己所從事的事,專心並致力於自己的事業,千方百計地把工作做好。

所謂樂群即對人的積極態度。指個人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樂於與人交往,能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其中包括個體對個體,個體對群體的積極態度。

所謂進取指對己的積極態度,它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自我提高,積極適應發展著的社會生活要求。

所謂環境保護即對環境的積極態度,指熱愛環境,積極參與改善環境,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這四種態度是相應道德規范內化的結果。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規范的教育,應成為基礎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這四種良好的態度系列,是依據人的生態系統觀點而確立的。依據現代生態學觀點,人與環境密不可分。人必須適應(包括順應與改造)環境,與環境保持平衡。人所面臨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其中社會環境又可概括為事與人兩個方面的因素。上述對人、對事、對己與對自然環境的四種態度系列就是依據這種生態學觀點(即生態系統觀點)而確立的。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這四種態度是人積極適應環境,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所必須的。這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二、基礎道德教育的內容系統

基礎道德教育的內容系統由基礎道德的目標、內容、活動與評價系統構成。

(一)目標系統的優化

基礎道德教育的目標系統即教育過程中,學生頭腦中所要構建基礎道德品質的結構。基礎道德品質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動態結構。目標系統必須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前已指出基礎道德品質應由主體對事的敬業、對人的樂群、對己的進取和對環境的保護四系列態度構成。基礎道德教育目標系統的優化要根據黨和國家的要求,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建立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近及遠和由淺入深的目標層次系統。為此,可把中小學分為小學、初中與高中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即小學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三個層次;初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三個層次;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四方面的態度系列。從而構成一個由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態度系列構成的中小學基礎道德教育的目標系統。

(二)內容系統的優化

中小學基礎道德教育內容系統的構建,要在廣泛吸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按上述中小學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態度系列的目標系統的要求進行優化。

敬業的教育內容分為:立志勤學、積極工作與勤勞儉朴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對事的責任心與義務感。

樂群的教育內容分為:尊老愛幼、誠信友善、關心集體與遵規守紀四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對人應尊重與友善。

進取的教育內容分為:善學力行、勇敢堅毅與求實創新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自我提高以及自我完善的品性。

環保的教育內容分為:愛護保護環境、節約利用資源與改善美化環境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愛物意識及良好的習慣。

(三)教與學的活動系統的優化

基礎道德教育的教與學的活動系統即基礎道德教育的實施過程,也就是基礎道德品質結構的構建過程。教學活動系統的優化,要根據社會規范接受的依從、認同和信奉三階段理論,分期、分批和分專題進行。

1.規范的依從階段。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依從,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依從,表現為在對規范的依據和必要性尚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有抵觸的認識和情緒時,也能做到既不違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執行的一種遵從現象。依從包含從眾(隨大流)和服從兩種類型。

依從行為具有下列四個特點,即:(1)盲目性;(2)被動性;(3)工具性;(4)情境性。

依從的作用包括:(1)依從是規范內化的開始,屬規范接受的初級階段。規范的依從使規范付諸實施,社會秩序得到初步控制,個人獲得規范行為的經驗。(2)依從是內化的起點,不是終點,不能停滯,必須進一步提高接受水平。

依從接受的基本條件有四種,即:(1)群體的特性(包括群體的一致性、規模、內聚性與特長);(2)個體特性(包含文化背景差異、性別差異與個性差異等);(3)直接的外在壓力(獎勵);(4)間接的外在壓力(f青境影響)。

2.規范的認同。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認同,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認同,表現為思想上對規范及榜樣的仰慕,符為上對規范及榜樣的趨同及模仿。

規范的認同行為具有下列三個特點,即:…自覺性(行為發自對榜樣的仰慕及趨同);(2)主動性(選擇榜樣的自主性);(3)穩定性(行為持久與廣泛)。

認同的作用有:(1)認同是外在行為要求轉向內在行為需要的中間階段,是品德結構中建立起規范行為的相應動機結構的開始。(2)規范的認同並不是規范接受的最高階段,規范必要性的認識有待於深化,體驗有待加深,行為方式有待進一步鞏固及習慣化。

認同接受的基本條件有三,即:(1)規范及榜樣的認可及仰慕(必要性有所認識,消除意義與情感障礙);(2)榜樣的選擇(同主體的相似性,榜樣的地位和身份,榜樣的行為品質,榜樣的行為後果);(3)模仿的發生C示範,觀察與強化)。

3.規范的信奉。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信奉,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信奉,表現為行為由規范價值的信念所驅動,行為結果能獲得自我滿足或自我獎勵作用。

規范的信奉行為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即:(1)高度的自覺性(自律);(2)高度的主動性(不需監督);(3)高度的堅定性(在不良的環境或誘因條件下,仍能按社會規范正確行事);(4)習慣化(符合規范的行為可以在無意識水平上自發地完成)。

規范的信奉是規范接受的最高水平,規范內化的最後階段,品德結構完全確立的終末階段。這表現為建立了以信念為基礎的強有力的動機系統,建立了習慣化的規范行為的執行系統。

(四)教育成效考評系統的優化

教育成效考評系統是探測內在的有關基礎道德品質結構實際構建狀態的工具。考評系統的優化必須以學生外顯的規范行為為客觀標志。考評工具要有可靠性。中小學基礎道德品質考評系統的制訂,要符合前述的中小學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基礎道德品質的形成性測查需要,分別制訂依從、認同和信奉的不同測查內容。考評的進行要符合適時性。考評結果要有促進性。

『伍』 最好的道德教育是什麼,該怎麼教給孩子

什麼是道德教育,簡而言之,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樹立榜樣來使人變好。有些人會說,在今天的社會,好人很容易被欺騙和欺負,並遭受很多。例如,排隊買票的人被蠻橫的人插隊,幫助老太太過馬路,被騙了錢,給路邊的乞丐施捨。結果,人們比他們自己更富有.然而,盡管如此,許多人仍然堅持“善良”,因為“善良”不是一個壞的好人,也不是人們所說的“軟弱”。“好”是心靈對世界的美好希望,對人性的堅守,對道德和規則的信仰.這些是確保我們的孩子在這個社會中不可戰勝的最基本的東西,也是我們的父母能給他們的孩子的最珍貴的東西,幼兒道德教育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6、為兒童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創造了機會,使兒童能夠受到良好道德的培養和訓練。總而言之,父母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把道德搞活。

『陸』 道德教育就是使人的道德由什麼向什麼轉化最終形成什麼

道德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教育由自覺轉向一種認真發展的態度,最終形成了一種更高層次的道德。

『柒』 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什麼

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
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
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捌』 孟子的道德教育內容是什麼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富之」、「教之」、「使民以時」等觀點,提出了一系列頗具創見的關於民眾道德教化的理論和方法,這對於當前我國正在實施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啟迪作用。 一、民眾道德教化的前提和條件:由立「恆心」引出制「恆產」孟子民眾道德教化思想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重視「心理—情感」因素對人們行為的決定作用。在孟子看來,要實現道德教化的目標,關鍵在於樹立民眾的「恆心」。孟子所謂的「恆心」,簡單地說就是遵守基本倫理規范所必需的心理穩定狀態。有此「恆心」,民眾就能做到「不為惡」、「不犯刑」;否則民心漂浮,日常行為就極可能「放僻邪侈,無不為己」(《孟子·梁惠王上》,以下只注篇名)。因此,對民眾的道德教化問題可以歸結為如何實現「恆心」從無到有的轉化問題。孟子由此通過分析民眾與其職業密切相關的心理—情感特點,考察實現這一轉化的條件。孟子所謂「民」主要指農業勞動者,他們需要「恆產」或穩定的產業來維持一家的生存。孟子認為,沒有「恆產」這一物質基礎,空談倫理要求,根本不會為民眾所接受,因為他們「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梁惠王上》)。因此,孟子得出結論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同上)。這就意味著道德教化的現實前提在於「制恆產」,沒有「恆產」作物質基礎,道德教化不可能真正進入「民心」。為了強調制「恆產」對於立「恆心」的重要性,孟子還進一步闡釋了「恆產」對於道德教化的積極意義:首先,制「恆產」是「惠民」的表現,它能喚起民眾的情感認同,從而樹立統治者的威信。其次,孟子認為,民有「恆產」,就不會終年為生存發愁、奔波,因而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閑暇」。這一閑暇為民眾追求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孟子強調:「明君制民之產……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梁惠王上》)。這里,「從之也輕」所描述的正是民眾消除了基本的生存憂慮,從而願意接受引導的心理狀態。二、民眾道德教化的現實過程:從有「恆產」到有「恆心」民有「恆產」是否就能保證有「恆心」呢?孟子以性善論為根據,對此作了明確的回答。孟子認為,人都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四心」是人生來就有的道德萌芽,即為善之「才」。但「四心」也可能喪失,這在民眾表現為「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告子上》)。就是說,如果沒有教養,無論有無衣食之憂,民眾都可能有這種表現,其原因則「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同上)。可以說,民無「恆心」的客觀原因是無「恆產」,主觀原因則是「陷溺其心」。因此,要使民眾有「恆心」,還必須注重主觀方面的培育。同時,也正因為人人都有「四心」,培養民眾的「恆心」,對民眾實施道德教化才是完全可能的。孟子強調,道德教化既是必要的,也是確立民眾「恆心」的合理途徑。而在孟子那裡,道德教化的具體內容則是指在「人倫之理」的指導下,將一套倫理規范融入民眾的生活習慣,轉化為他們內心的行為准則,具體說就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梁惠王上》)。值得注意的是,孟子還提出了一套實施道德教化的方法。這套方法的具體內容是:首先,與職業規律相結合,將道德教化的內容融入制「恆產」的制度。其次,「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梁惠王上》)。它是「使民以時」的另一面,既要「不違農時」,又要利用「不使民」的閑暇來進行道德教化。它意味著實施道德教化應把握時機,並將經濟發展和倫理建設結合起來考慮。第三,「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盡心下》),即仁義之理不離日用。因此,道德教化要落到實處,必須從日常小事入手,使其內容能指導人們的現實行動。上述方法的第一方面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制度的設置。孟子主張將「政」與「教」相結合,他說:「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盡心上》)。這意味著,合理的制度應既使百姓得到實惠,又能培養百姓的規范意識。這樣,倫理規范就可通過制度的實施深入到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從而引導人們形成合乎倫理的生產和生活習慣。三、孟子道德教化的思想特色?跋執壑?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有其特定歷史背景和個人思想背景,就其具體內容說,無疑具有其歷史的局限。但不可否認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也包含著超越時代的合理因素,這尤其表現在其道德教化方法上。具體說,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在方法論上對當代中國實施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如下的借鑒意義。首先,經濟與倫理相聯系的視角。如前所述,孟子的整個道德教化思想都是圍繞制「恆產」與立「恆心」及其相互關系展開的。可以說,經濟倫理的視角一直貫穿在這些思想中。在現代社會,經濟倫理的視角對於我們審視、思考社會道德建設問題尤為重要。從孟子對制「恆產」與立「恆心」關系的論述看,它實際上力圖將「惠民」與「教民」融合為同一過程。與之相應,如果我們能在制度設計時,考慮到福利政策與社會道德建設的相互配合和有機結合,無疑能取得更好效果。孟子強調立「恆心」必須以制「恆產」為前提,同時將價值理念融入到制「恆產」當中。這一思想引申到現代社會道德建設意味著:只有創建有利於人們踐行價值理念的制度環境,建立一套可供人們在實踐中體驗的制度,社會道德建設才能切實深入人心,從而指導人們的現實行為。其次,孟子認為道德教化的實施必須「不違農時」,同時利用「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公孫丑上》),以此引導民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這一思想表明,孟子看到了道德教化的實施應考慮對象職業的特點和規律。這一點在現代道德建設中也不容忽視。其具體內容應包括:通過倫理精神與職業規范的結合,引導人們形成合乎規范的行為方式;道德宣傳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引導人們以道德的觀點審視他們熟悉的對象和行為方式。這樣既易為人接受,又切實易行。最後,孟子注重從對象的心理—情感入手進行道德教化。他主張,通過制「恆產」來確立民眾認同倫理規范的心理—情感基礎,然後通過倡導人倫之理來逐漸改造民眾的自然性情。這種方式可表述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它通過以「理」(道德理性)化「情」(心理—情感)、「理」寓於「情」、「情」「理」交融來提升人們的道德觀念,以實現一個「合情合理」的生活世界。這種強調「合情合理」的道德教化方式可為我們的社會道德建設所借鑒。這不僅因為幾千年來「合情合理」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在於它作為道德倡導方法,本身就具有合理性。可以說,要使道德倡導深入人心、使社會規范的要求內化為人們的道德心理,就不能單憑倡導主體的主觀願望,而應把握對象的現實心理—情感狀況,從人們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這樣才能逐漸將人們引向對行為規范的認同。綜上所述,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對於當代中國實施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上的借鑒意義,集中體現在對「恆產」與「恆心」的論述中。當然必須指出的是,孟子的「恆產」與「恆心」是以等級和身份意識為前提和基礎的,具有歷史局限性,因而必須以新的時代內容來置換它們的原有意蘊。簡單地說:孟子的「恆產」在現代應轉換為對維持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個人合法財產的保障以及社會提供給個體的提升生存質量的各種機會。在最為一般的意義上,「恆產」可理解為以制度形式來保障的各種個人正當利益。「恆心」在現代首先可理解為每個公民都應具備的「公民意識」,即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它是對所有公民的最低要求;其次它還包括人們在具體職業活動中應有的敬業精神;在更深層次上,它還可以引申為一種內心操守;不以任何不道德的手段逐利,不因功利追求而導致人格的扭曲和異化。通過上述轉換,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必然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這是我上搜索的,希望有用】

『玖』 什麼是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抄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的思襲想道德素質,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不是抽象的概念。中華民族文化博大浩瀚,倫理道德思想和倫理道德教育所累積的理論亦宏富精深。繼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關鍵在汲取傳統文化、道德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實施途徑和方法。思想道德教育不僅具有歷史性,而且作為人類共同財富,還具有共同性。我們在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的同時,也應該引進大量的西方先進文化和優秀道德。把外來先進文化同本土傳統優秀文化和道德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進步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規范,我們中華民族才會立於永恆的不敗之地。

『拾』 什麼是通過社會道德教育和個人自覺的道德修養

全國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
課程代碼:0370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希望選擇一種理想的職業,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職業活動中達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績。這是( B )
A.生活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B.職業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會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2.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成為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從總體上指明了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強國富民的必由之路,規定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 D )
A.愛國主義的未來目標 B.愛國主義的永恆要求
C.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D.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3.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
A.愛國主義 B.集體主義
C.社會主義 D.人道主義
4.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台灣,三元里人民抗英,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戰爭等,這些愛國壯舉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中
( B )
A.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精神
B.抵禦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精神
C.心繫民生苦樂,推動歷史進步的精神
D.開發祖國山河,創造中華文明的精神
5.「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句話說明( B )
A.自然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B.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C.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是人的本質屬性
D.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不是人的本質屬性
6.人生觀的作用主要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人生目的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態度表明人應當怎樣對待生活,人生價值判斷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三個方面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其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 A )
A.人生目的 B.人生態度
C.人生價值 D.人生價值觀
7.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順境,也可能遇到逆境。對待順境的正確態度是( B )
A.麻痹大意,得意忘形 B.居安思危,自製自勵
C.怨無尤人,自暴自棄 D.玩事不恭,虛度光陰
8.「個人的抱負不可能孤立地實現,只有把它同時代和人民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用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為祖國、為人民服務,才能使自身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如果脫離時代、脫離人民,必將一事無成。」這段話的意思是( D )
A.不實現個人抱負,就不會創造社會價值
B.實現自我價值是因,創造社會價值是果
C.社會價值的創造過程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是不相關的
D.人生的自我價值必須與社會價值相結合,並通過社會價值表現出來
9.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是,社會主義道德( A )
A.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B.對社會行為的調節是非強制性的
C.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
D.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10.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集體主義原則有著多層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層次的要求、較高層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對我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先公後私、先人後己
C.無私奉獻、一心為公 D.公私兼顧、不損公肥私
11.在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應該以( B )
A.個人主義為原則 B.集體主義為原則
C.實用主義為原則 D.享樂主義為原則
12.公民在社會交往和社會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道德准則是( A )
A.社會公德 B.職業道德
C.家庭美德 D.個人品德
13.下列選項中,屬於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保護環境 B.愛崗敬業
C.尊老愛幼 D.勤儉持家
14.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為著品德而去眷戀一個情人,總是一件很美的事。」他的意思是,在愛情中起主導作用的應該是( B )
A.人的姿色和容貌 B.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風貌
C.人的自然屬性和生理需求 D.人的金錢、權勢和社會地位
15.個人的言行合乎社會的要求和禮節的規定,尊老愛幼,孝親敬長,說話和氣,以禮待人,服飾樸素大方,舉止端莊文雅。這是良好個人品德中( C )
A.敬業好學的表現 B.正直無私的表現
C.文明禮貌的表現 D.勇於進取的表現
16.個體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動,稱為( D )
A.道德發展 B.道德認知
C.道德規范 D.道德修養
17.「四有」是社會主義公民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下列關於「四有」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C )
A.有理想、有智慧、有文化、有紀律 B.有理想、有道德、有意志、有文化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D.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有紀律
18.根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 C )
A.依法治國 B.執法為民
C.公平正義 D.服務大局
19.人們進行法律行為所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時間或空間上的步驟和形式,稱為( B )
A.法律程序 B.法律適用
C.法律執行 D.法律運行
20.在下列各種規范中,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規范是( A )
A.法律規范 B.政策規范
C.道德規范 D.宗教規范
21.法是一種帶有價值判斷的行為規范,是評判、衡量他人行為合法性的標准。這體現了法的( A )
A.評價作用 B.預測作用
C.教育作用 D.制裁作用
22.根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劃分的一國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稱為( D )
A.法律體系 B.法律淵源
C.法律部門 D.法律規范體系
23.下列規范性法律文件中,屬於程序法的是( C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24.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各級人民法院屬於( C )
A.立法機關 B.執法機關
C.司法機關 D.法律監督機關
25.因產品質量不合格導致人身傷害的案件,當事人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是( B )
A.過錯責任原則 B.過錯推定原則
C.公平責任原則 D.無過錯責任原則
26.政體是指政權的組織形式。我國的政體是( C )
A.多黨合作制 B.社會主義公有制
C.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7.行政機關依法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行為屬於( C )
A.非行政行為 B.具體行政行為
C.抽象行政行為 D.行政執法行為
28.民法根據權利主體是否為物的所有人,將物權劃分為完全物權和不完全物權。下列民事權利中,屬於完全物權的是( C )
A.質權 B.抵押權
C.所有權 D.留置權
29.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主體是( B )
A.當事人 B.人民檢察院
C.上級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30.下列選項中,不屬於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是( D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訴訟代理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 ABCD )
A.社會主義榮辱觀
B.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32.下列選項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有( ABC )
A.「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D.「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33.下列選項中,屬於心理健康表現的有( ABD )
A.自我評價客觀
B.善於與別人相處
C.經常處於焦慮狀態不能自拔
D.具有自我調節以適應自身及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
34.把誠實守信作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ABC )
A.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成事之基
B.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
C.誠實守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D.誠實守信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最高層次要求
35.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道德要求和行為准則。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有( ABCD )
A.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從業者素質的重要途徑
B.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
C.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
D.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的重要條件
36.現代社會進行道德修養、錘煉個人品德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ABC )
A.認真學習,提高道德認識 B.嚴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質
C.勤於實踐,加強道德行為訓練 D.堅持「慎獨」,不與他人發生交往
37.傳統的國家安全觀將國家安全理解為政治安全和國防安全。除此之外,全新的國家安全觀還應當包括( BCD )
A.人身安全 B.經濟安全
C.科技安全 D.文化安全
38.下列選項中,屬於法的規范作用的有( AB )
A.指引作用 B.制裁作用
C.維護階級統治的作用 D.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39.法律公布以後,還涉及法律完善的問題。法律完善的形式包括( ACD )
A.法律解釋 B.法律制定
C.法律匯編 D.法律編纂
40.下列選項中,屬於我國憲法基本原則的有( ABCD )
A.人民主權原則 B.民主集中制原則
C.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D.堅持黨的領導原則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見書 )36頁
42.為什麼說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是科學、高尚的人生目的? 63頁
43.簡述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120頁
44.簡述依法治國的內涵與基本要求。 166頁
45.簡述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 243頁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當代大學生如何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29頁
47.聯系實際論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如何努力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117頁

熱點內容
天津二建法規答案解析 發布:2025-01-09 00:47:53 瀏覽:195
公司給的offer郵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23:53:24 瀏覽:72
人員優化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23:46:44 瀏覽:5
2014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1-08 23:45:36 瀏覽:744
最高人民法院簡易程序 發布:2025-01-08 23:42:53 瀏覽:138
第四章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23:29:58 瀏覽:319
不死法官 發布:2025-01-08 22:37:16 瀏覽:459
勞動者過失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8 22:25:39 瀏覽:902
個人律師廣告詞 發布:2025-01-08 22:00:04 瀏覽:831
法院系統輔助文員 發布:2025-01-08 21:59:10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