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如何培養法治思維

如何培養法治思維

發布時間: 2020-12-18 11:59:35

⑴ 請論述如何培養法制思維

各級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法治思維:

首先要堅持依法行政,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應該大力推進權力清單制定工作,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要自覺守法、堅決護法,維護法律和制度的嚴肅性,維護他人和組織的合法權利。任何人不能搞權大於法、以言代法、選擇性執法。

尤其是在關涉自身利益時,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紀,不搞特權、不搞潛規則。要大力推動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以公開透明保護自己、維護法律尊嚴。再次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司法腐敗是危害最大的腐敗,是壓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後一根稻草,要堅決抵禦和打擊司法腐敗,加快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讓法律真正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讓全社會充分相信法律、依賴法律。

最後要帶頭學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以實際行動引導全社會自覺依法維護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1)如何培養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

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⑵ 結合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培養法治思維

首先法治思維是培養思維的法治化,運用法律的底線,運用法律原則、法專律規則、在法治屬思維上要以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正,正義、為前提。然後要培養法治思維,應該了解並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掌握法律方法經常參與法律實踐,以守法成為習慣,守住法律底線。

培養法治思維要以學習法律知識為前提,為了不觸碰法律要正確理解法律方法理解條文的含義和內容,理解和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有助於培養法冶思維。最後我們為你要守住法律底容線,法律不為不可為,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更是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嚴守法律底線帶頭遵守法律。

(2)如何培養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因此習近平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⑶ 如何培養法律思維

1、學習法律知抄識。學習和掌握基本襲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治思維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正確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精神等;

二是正確運用法律的方法。

3、參與法律實踐。法治思維是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現在,人們參與法律實踐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

一是參與立法討論;

二是依法行使監督權;

三是旁聽司法審判。

4、養成守法習慣。法治思維是一種習慣性思維,與長期自覺養成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3)如何培養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基本規則:

(1)法律思維必須以權利義務的分析作為思考問題的基本邏輯線索;

(2)形式合理性優先於實質合理性;

(3)程序公正優先於實體公正;

(4)普遍正義優先於個案正義;

(5)理由優先於結論;

(6)合法性優於客觀性 ,相同案件的結果能相差很大,因為在中國,有個東西叫民意,他對司法的影響太大,但是裡面很多人是不懂法律的,其實是在起鬨鬧事。一句話,民意不代表法律,憤慨不代表正義。 要有一顆公平、正義之心。

⑷ 大學生怎樣培養法治思維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不僅要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而且要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一、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能否順利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會主義法律思維能否深入人心。我國法制宣傳教育的任務不僅包括宣傳和普及法律知識,而且包括努力提升公民的法律思維水平。 (一)法律思維方式的含義
所謂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與取向。在通常情況下,法律問題往往還包含著政治、經濟或道德問題,可以從道德的、經濟的、政治的角度來思考和處理,但一旦這些問題被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就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來思考與處理。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按照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問題,與按照道德思維、經濟思維或政治思維思考與處理問題,會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但在某些情況下,則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例如,欠債還錢是幾乎所有社會普遍通行的一項道德原則。法律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利,但法律中有訴訟時效的規定。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債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也就是說,如果債權人在二年內既沒有向法院起訴債務人,也沒有向債務人提出還債要求,而且債務人也沒有表示要償還債務,那麼債權人的債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法律雖然不強迫債務人履行義務,但並不反對債務人自行履行,因為從道德上說,一項債務不論過了多長時間,債務人都有義務償還。在此類情況下,法律思維與道德思維之間即產生了沖突。必須強調的是,在對法律問題的思考與處理上,法律思維應當優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則和道德評價取代法律的規則和評價。 (二)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徵
講法律。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首先要以法律為准繩。某種行為是合法行為還是違法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行為,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應當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等,都應當以法律為標准作出判斷。如果脫離法律來思考與處理問題,就談不上什麼法律思維。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有時會遇到法與理、法與情的沖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況。但是,即使人們感覺到某些法律規定不合理、不合情,也不能漠視、違背或擱置法律。一項法律規定,只要它沒有被修改或廢除,就是有效的,人們就有義務遵守或執行。如果人們覺得某項法律規定不合理,可以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修改或廢除的建議,由有關國家機關修改或廢除該項法律規定,但在國家修改或廢除之前,仍然必須遵守或執行。
講證據。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以證據為根據。正確地分析與處理法律案件,要抓住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查清案件事實,二是正確運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證據,才能查清案件事實。一般來說,證據就是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法律上的證據不同於一般的事實。首先,證據要具有合法性,即證據的形式、收集和查證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其次,證據要具有客觀性,即證據必須是客觀真實的,既不能捕風捉影,更不能主觀臆斷。再次,證據要具有關聯性,即證據只有與案件事實有實質性聯系,才能對案件事實具有證明作用。
講程序。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從法律程序出發。程序問題在法律領域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簡單地說,程序是法律所規定的法律行為的方式和過程,法律通過規定明確的程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程序告訴人們實施某種法律行為時,應先做什麼事情,後做什麼事情,以及如何做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與其他類型的思維方式相比,法律思維更為關注行為的程序問題。
講法理。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運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維的任務不僅是獲得處理法律問題的結論,而且要為法律結論提供充分的法律論證與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維都應當用適當的理由來支持所獲得的結論,而法律思維對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處。其一,理由必須是公開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須有法律上的依據。其三,理由必須具有法律上的說服力。就此而論,與其說法律思維的首要任務是尋求解決問題的結論,不如說是尋求據此作出結論的法律理由——那些認同法律並依賴於法律的人們能夠接受的理由。 (三)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
培養法律思維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等途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
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一個對法律知識一無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維方式。法律知識通常包括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識,這兩部分法律知識對於培養法律思維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規在某個問題上的具體規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則,才能更好地領會法律精神,養成法律思維,並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和處理各種法律問題。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們從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方法。法律方法構成法律思維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我們要培養法律思維方式,必須掌握法律方法。應當指出,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當復雜,有法律解釋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補法律漏洞的方法、認定事實的方法等。每一種基本方法又包括一系列的具體方法。大學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參與法律實踐。法律思維方式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脫離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成法律思維方式。只有通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成一種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調整范圍將越來越廣泛,人們面臨的法律事務必然會越來越多。這既對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為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提供了良好條件。
二、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社會主義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具有權威和尊嚴,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和責任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
(一)維護法律權威的意義
法律權威是就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法律權威的樹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法律的外在強制力是法律權威的外在條件,主要表現為國家對違法行為的制裁。盡管法律權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強制力的基礎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強制力,是樹立法律權威不可缺少的條件。法律的內在說服力是法律權威的內在基礎。如果僅僅依賴外在強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權威。法律的內在說服力既來源於法律本身的內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維護正義、促進效率、通俗易懂,也來源於法律實施過程的合理性,如執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於法律本身及法律實施具有這些內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賴,為人敬仰。
在當代中國,樹立法律權威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法律權威是國家穩定的堅實基礎。當國家的最高權威是領導者個人時,政治的穩定、國家的興衰就將寄託於領導者個人身上。隨著領導者的更迭,國家的政局就有可能大起大落,政策與法律也會頻繁變動。而當國家的最高權威是法律時,由於法律是一種超越於任何個人之上的普遍性規則,並且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盡管領導者會不斷流動和更迭,但政治統治與社會秩序仍將會保持相當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二)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樹立,既有賴於國家的努力,也有賴於公民個人的努力。從國家角度來說,應當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消除損害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因素。例如,要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保證法律的科學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實施的狀況,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從個人角度來說,應當通過各種方式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對於大學生來說,至少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努力樹立法律信仰。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會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大學生應當通過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深入理解法律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精神,從而樹立起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信仰。
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大學生在自己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的同時,還要向其他人宣傳法律知識。特別是要宣傳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幫助人們徹底根除「權大於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殘餘思想,宣傳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優越性,使人們了解、熟悉和認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從而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良好風尚。
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違法犯罪行為既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也是對法律權威的蔑視。大學生不僅要有守法意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敢於和善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自覺維護法律權威。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事前採取有效措施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後制止、檢舉、揭發違法犯罪行為。

⑸ 如何培養法治思維500字

大學生培養法治思維要做到認真學法、嚴格守法、堅持用法。

首先,認真學法版以提高法律權素養

大學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了,與人接觸、交往不斷增多,不久就要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必須提前學習好基本的法律常識,如《學法》《刑法》《民法》《合同法》等法律的基本條款,明白法律底線以防自己違法,明白法律保護的權益以防自己被人侵權。

其次,嚴格守法以不越法律紅線

大學生在校內校外都有一些學習生活活動,除了接觸老師、同學外,還要接觸一些組織、團體、企業、社會人等,如不嚴格守法就很有可能超越法律紅線。嚴格守法要從基本的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做起,樹立規矩意識,為人處世遵章守紀,遵守法律法規,才能做一個守法的公民。

再次,依法辦事以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大學生離開父母獨自在外,與人打交道多了難免不遇到一些難事,難免不被人侵權。首先要想到的是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進行維權。當看到他人的權益受侵害時,也要想到依法幫助別人,養成依法維權的好習慣。

總之,只有做到心中有法、依法辦事、依法維權,才能養成良好的法治思維,才能在當今法制社會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⑹ 大學生該如何培養法治思維

那麼到底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呢?我覺得一方面是學校要為此付出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我們自身也要積極學習,為自己以後在社會上生活打一個基礎。
在學校方面: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
如果想要讓同學們把法治思維重視起來,就要先營造一個具有法治思維的校園氛圍。學校可以在宣傳欄上面多發表一些有關法治思維的文章,或者是舉辦一些法治知識問答活動,一邊鼓勵一邊獎勵同學們踴躍參與,讓同學問在潛移默化當中重視法律。
二、注重課堂的教學。
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知識的來源主要是課堂,學校要利用好這一途徑來向學生傳授法治思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的老師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樣才能保證把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應有考試這一環節,因為只有考試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在自身方面:
一、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
這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治思維。
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治思維的必須條件。在很多時候,犯錯了不要緊,要緊的是知道是誰錯了,知道怎麼就錯了。其實很多時候,大學生犯法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條法律是什麼樣子的法律,而是不明白怎樣就觸犯了這條法律。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
高校教育培養的應該是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我們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做一個健全的人。
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治思維。 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要提高大學生法治觀念,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絕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這需要整個社會、高校、大學生的自我長期的共同努力。在參加法律社會實踐的活動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看到各式各樣的案件,這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社會,更會在我們的心中形成法律至高無上的觀念。

⑺ 什麼是法治思維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

一、什麼是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何為法治思維?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二、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

1、從個人層面

空閑時,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懂法的人。在空閑無事的時候,可以學習一些法律知識,可以從書籍上獲取,也可以在電視上或電腦上進行詳細的閱讀,吸收未曾了解的法律知識。

多參加法律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法治思維能力。多參加校內法律社團所開展的法律實踐活動,身在其中鍛煉自己的法治思維能力,頭腦清醒,理性分析各項事情的起始與結束之間涉及的法律知識。

理想思考,遇事理性分析,凡事講究證據,進行法治思維分析。在遇到不同案例的時候,理性分析事情,不要說一些不存在和沒有理論支撐的話語,凡事講求證據和物證。

多看一些法律案例,看出一個案例背後的故事,做到思維分析。看一些經典案例,從中挖掘背後的法律知識,從起始到結束,看其中的過程是否有讓自己對法律有了重新的認識。

2、從學校層面

開設法律相關的課程,讓大學生們積極參加,並促使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在校內,可以報名有關法律知識的課程,或者報名有關法律的社團,從而在學習課程中不斷的使自己了解法律知識,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開展此情此景普法劇情,讓大學生們以身試法,有專門的老師在旁講說。在校內開展一些普法劇情,讓大學生們當主人公,從而開展普法宣傳,讓更多的大學生進行了解法治意識,善於運用法治思維。

(7)如何培養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的六個維度

1、法治思維是一種規則思維

任何法律均得從預設規則著手,明確告訴人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以及如何來做。有了法律規則,人們對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

2、法治思維是一種程序思維

法治思維要求重視程序,充分發揮程序的作用。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

3、法治思維是一種權利思維

法治既授予權力,更約束權力。公權力行使者不得法外設定權力,不得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形下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清醒認識到權力的本質和有限性,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法治觀。

4、法治思維是一種責任思維

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有權必有責。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5、法治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

一方面,要服從規則及其邏輯,而不受情感因素的左右。另一方面,要注重價值權衡,對各種價值和正當利益的合理平衡,要求我們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依法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6、法治思維是一種建設性思維

建設性思維是以建設社會、修復被損害的社會關系為目的的思維。我國調解制度、社區矯正制度以及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以定紛止爭、維護權利、實質性地解決社會問題為旨歸,體現了清晰的建設性思維。

⑻ 如何培養社會主義法制思維

導入: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治觀念,是指導人們進行法治實踐的思想基礎、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大學生應當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實踐,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1)樹立法治理念的重要的意義:1.有利於促進正確法治觀念的形成;2.有利於理解法律的內在精神;3.有利於養成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1.依法治國;2.執法為民;3.公平正義;4.服務大局;5.黨的領導

(3)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和特徵:
基本含義:指人們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和標准判斷、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 特徵:1.法律至上;2.權力制約;3.人權保障;4.正當程序

(4)正確理解法治思維方式認識和把握幾種關系:1.民主與法治的關系;2.權利與權力的關系;3.權利與義務的關系;4.自由與平等的關系;5.實體與程序的關系

(5)培養法治思維方式的途徑:1.學習法律知識;2.掌握法律方法;3.參與法律實踐

(6)案例:王老漢的兒子是一橫行鄉里的惡霸,在鄉里民憤極大,而在家裡他對王老漢也是動輒打罵 ,一次,他向王老漢要錢出去讀博未果,將王老漢暴打一頓,然後揚長而去,晚上又喝得大醉回家,這時王老漢越想越氣,用菜刀將兒子砍死,然後去公安機關自首,從公安機關立案開始一直到法院審判階段,鄉民們都在不斷為王老漢請願,要求對其從輕處罰並且認為王老漢的行為是大義滅親之舉。

如果對回答滿意,請採納,鼓勵鼓勵熱心人,這年頭助人為樂也不容易啊~~~·

⑼ 如何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

參考答案:
一是要培養法治思維理念。首先,要養成運用法治思維的習慣。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理念,使其認識到什麼是法治思維,為什麼要運用法治思維,怎樣運用法治思維,使「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為領導幹部的常用語,使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習慣。其次,要重視法治思維的實踐運用。在遇到權力與權利沖突、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時,要牢固樹立民本意識,主動運用權利本位、正當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則處理問題,堅持依法辦事,減少官民對抗,樹立領導幹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再次,要把握多種思維方式的合理運用。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決策既合法合規、又合情合理。
二是要提升法治思維能力。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於法律知識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的長效機制。在學習形式上,要通過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法制講座等形式,通過舉辦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定期組織領導幹部參加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在學習內容上,既要學習憲法、通用法律知識以及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知識,又要重視法律原則、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維能力方面的學習培養。
三是要考核依法履職水平。要像考核經濟指標一樣,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納入對領導幹部的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要通過鼓勵、獎勵、晉職、晉級等激勵機制,引導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要按照有權就有責、濫權應擔責、侵權要賠償的要求,強化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對那些不依法辦事的領導幹部要嚴肅進行批評教育;對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權益帶來重大損失,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領導幹部,要嚴格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⑽ 怎樣培養法治思維思修

1、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治思維的前提。
2、掌握法內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容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正確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精神等;
二是正確運用法律的方法。
3、參與法律實踐。法治思維是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現在,人們參與法律實踐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

熱點內容
公司給的offer郵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23:53:24 瀏覽:72
人員優化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23:46:44 瀏覽:5
2014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1-08 23:45:36 瀏覽:744
最高人民法院簡易程序 發布:2025-01-08 23:42:53 瀏覽:138
第四章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23:29:58 瀏覽:319
不死法官 發布:2025-01-08 22:37:16 瀏覽:459
勞動者過失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8 22:25:39 瀏覽:902
個人律師廣告詞 發布:2025-01-08 22:00:04 瀏覽:831
法院系統輔助文員 發布:2025-01-08 21:59:10 瀏覽:818
法院報告2014 發布:2025-01-08 21:17:03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