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⑴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版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權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1、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2、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
⑵ 道德修養的基礎是什麼
人的思想是廣闊無邊的,道德倫理無處不在。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大學生作為一個快踏入社會的群體,理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中出現的誠信危機深深地擔憂,正觀這種現象,形成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共識,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
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
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
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1、道德修養的根本問題
道德修養的根本問題,就是按什麼標准來修養的問題,倫理學上,又叫做道德理想。人們往往把所謂道德上「完善的」典範,當作人們的道德理想。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道德理想有著鮮明的階級性。理想人格是一定階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最集中的體現。判斷一種道德理想是否進步,是以其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能否起促進作用,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有利於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標準的。
2、馬克思主義修養觀的實質
馬克思主義修養觀的實質是兩種道德觀的斗爭。
兩種道德觀的長期斗爭,在道德修養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自覺性在道德修養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沒有這種自覺性,也就不可能有正確的修養。
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加強對自己主觀世界的改造,是以自覺的思想道德修養作為顯著標志的,它集中體現為完美理想人格的塑造。
3、馬克思主義修養觀的修養原則
道德修養與實踐相結合是無產階級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方法。革命實踐和道德修養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強調要在革命實踐中進行修養,唯一的原因就是只有實踐才能夠使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轉化為人們的意志和品質,才能使道德教育呈現出實效性。
加強自我修養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事業。大學生只有加強自我修養,努力成才,把自己造就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大學生要加強自我修養,是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在現階段,大學生進行自我修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能夠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准確把握時代脈搏,適應時代要求。第二,能夠抵禦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更快地發展。第三,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自己的人格。
提高自我修養
大學生進行自我修養,貴在自覺。如果沒有修養的自覺要求,那就根本不可能進行真正的自我修養。大學生進行自我修養,首先必須有這種自覺的要求,即要有自覺性。
自覺性,在修養中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它既表現為把自我修養看成是一種強烈的需要,又表現為自我修養中的主動性,還表現為自我修養的徹底性。一個人要是有了這樣的自覺性,就能使自己的自我修養更富於成效。
大學生自我修養的自覺性是逐步培養起來的。
大學生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自我修養的強烈動機。
第二,要學會自律。
⑶ 道德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的
1、道德來是建立在每個人誠實源守信人格上的自覺性,這是道德的基礎。2、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誠實守信是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3、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⑷ 什麼是道德的基礎,也是道德的目的和歸宿
實踐是道德的基礎,也是道德的目的和歸宿。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⑸ 什麼是道德的直接基礎.填空
人性,,,,
⑹ 什麼是道德的直接基礎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襲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1、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2、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
⑺ 職業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為顧客服務,服務至上
⑻ 道德教育的基礎目標是什麼
一、基礎道德品質及基礎道德教育的基本內涵
基礎道德品質是親社會成員必備的品質。親社會成員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積極成員。對社會有益的人必須正確處理對事、對人、對自己與對自然的關系。這四種關系是人的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四個方面,也是基礎道德品質的基本內容。這四方面關系的正確處理,就是要養成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四個系列的態度。
所謂敬業,指對事所持的積極的態度,即敬重自己所從事的事,專心並致力於自己的事業,千方百計地把工作做好。
所謂樂群即對人的積極態度。指個人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樂於與人交往,能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其中包括個體對個體,個體對群體的積極態度。
所謂進取指對己的積極態度,它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自我提高,積極適應發展著的社會生活要求。
所謂環境保護即對環境的積極態度,指熱愛環境,積極參與改善環境,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這四種態度是相應道德規范內化的結果。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規范的教育,應成為基礎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這四種良好的態度系列,是依據人的生態系統觀點而確立的。依據現代生態學觀點,人與環境密不可分。人必須適應(包括順應與改造)環境,與環境保持平衡。人所面臨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其中社會環境又可概括為事與人兩個方面的因素。上述對人、對事、對己與對自然環境的四種態度系列就是依據這種生態學觀點(即生態系統觀點)而確立的。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這四種態度是人積極適應環境,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所必須的。這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二、基礎道德教育的內容系統
基礎道德教育的內容系統由基礎道德的目標、內容、活動與評價系統構成。
(一)目標系統的優化
基礎道德教育的目標系統即教育過程中,學生頭腦中所要構建基礎道德品質的結構。基礎道德品質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動態結構。目標系統必須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前已指出基礎道德品質應由主體對事的敬業、對人的樂群、對己的進取和對環境的保護四系列態度構成。基礎道德教育目標系統的優化要根據黨和國家的要求,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建立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近及遠和由淺入深的目標層次系統。為此,可把中小學分為小學、初中與高中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即小學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三個層次;初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三個層次;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四方面的態度系列。從而構成一個由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態度系列構成的中小學基礎道德教育的目標系統。
(二)內容系統的優化
中小學基礎道德教育內容系統的構建,要在廣泛吸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按上述中小學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態度系列的目標系統的要求進行優化。
敬業的教育內容分為:立志勤學、積極工作與勤勞儉朴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對事的責任心與義務感。
樂群的教育內容分為:尊老愛幼、誠信友善、關心集體與遵規守紀四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對人應尊重與友善。
進取的教育內容分為:善學力行、勇敢堅毅與求實創新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自我提高以及自我完善的品性。
環保的教育內容分為:愛護保護環境、節約利用資源與改善美化環境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愛物意識及良好的習慣。
(三)教與學的活動系統的優化
基礎道德教育的教與學的活動系統即基礎道德教育的實施過程,也就是基礎道德品質結構的構建過程。教學活動系統的優化,要根據社會規范接受的依從、認同和信奉三階段理論,分期、分批和分專題進行。
1.規范的依從階段。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依從,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依從,表現為在對規范的依據和必要性尚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有抵觸的認識和情緒時,也能做到既不違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執行的一種遵從現象。依從包含從眾(隨大流)和服從兩種類型。
依從行為具有下列四個特點,即:(1)盲目性;(2)被動性;(3)工具性;(4)情境性。
依從的作用包括:(1)依從是規范內化的開始,屬規范接受的初級階段。規范的依從使規范付諸實施,社會秩序得到初步控制,個人獲得規范行為的經驗。(2)依從是內化的起點,不是終點,不能停滯,必須進一步提高接受水平。
依從接受的基本條件有四種,即:(1)群體的特性(包括群體的一致性、規模、內聚性與特長);(2)個體特性(包含文化背景差異、性別差異與個性差異等);(3)直接的外在壓力(獎勵);(4)間接的外在壓力(f青境影響)。
2.規范的認同。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認同,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認同,表現為思想上對規范及榜樣的仰慕,符為上對規范及榜樣的趨同及模仿。
規范的認同行為具有下列三個特點,即:…自覺性(行為發自對榜樣的仰慕及趨同);(2)主動性(選擇榜樣的自主性);(3)穩定性(行為持久與廣泛)。
認同的作用有:(1)認同是外在行為要求轉向內在行為需要的中間階段,是品德結構中建立起規范行為的相應動機結構的開始。(2)規范的認同並不是規范接受的最高階段,規范必要性的認識有待於深化,體驗有待加深,行為方式有待進一步鞏固及習慣化。
認同接受的基本條件有三,即:(1)規范及榜樣的認可及仰慕(必要性有所認識,消除意義與情感障礙);(2)榜樣的選擇(同主體的相似性,榜樣的地位和身份,榜樣的行為品質,榜樣的行為後果);(3)模仿的發生C示範,觀察與強化)。
3.規范的信奉。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信奉,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信奉,表現為行為由規范價值的信念所驅動,行為結果能獲得自我滿足或自我獎勵作用。
規范的信奉行為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即:(1)高度的自覺性(自律);(2)高度的主動性(不需監督);(3)高度的堅定性(在不良的環境或誘因條件下,仍能按社會規范正確行事);(4)習慣化(符合規范的行為可以在無意識水平上自發地完成)。
規范的信奉是規范接受的最高水平,規范內化的最後階段,品德結構完全確立的終末階段。這表現為建立了以信念為基礎的強有力的動機系統,建立了習慣化的規范行為的執行系統。
(四)教育成效考評系統的優化
教育成效考評系統是探測內在的有關基礎道德品質結構實際構建狀態的工具。考評系統的優化必須以學生外顯的規范行為為客觀標志。考評工具要有可靠性。中小學基礎道德品質考評系統的制訂,要符合前述的中小學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基礎道德品質的形成性測查需要,分別制訂依從、認同和信奉的不同測查內容。考評的進行要符合適時性。考評結果要有促進性。
⑼ 列寧指出,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列寧明確提出,為鞏固和完成共產主義事業而斗爭,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
共產主版義道德作為一種權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經濟條件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式,一方面,只有為共產主義事業而斗爭的偉大實踐,才為其開辟形成和發展的廣闊源泉,促使其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只有通過每個人為共產主義事業而斗爭的實踐活動,才會現實地成為個人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⑽ 道德的基礎由什麼組成的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內發展的基容石。
一個民族或國家一旦喪失或弱化了誠信意識,各種不道德和腐敗現象的產生就是必然的了。
誠信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生活中各種內訌和摩擦,減少社會生活的風險和代價,降低社會運行成本,並有助於構築良好的人際環境,消除矛盾激化的潛在因素,有利於增加社會的價值認同和凝聚力,進而激發社會的活力。
現實中誠信的重要性體現在方方面面。
沒有誠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沒有誠信就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幹不了大事,沒有誠信社會秩序就會混亂。
所以說,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我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秉承誠信的道德底線。
一方面我們要忠誠老實、講信譽,也就是說要忠於事物的本來面貌,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
在與人交往時,要不說謊,不做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瞞別人,要以誠待人。
另一方面,我們要在工作學習上不弄虛作假,要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勤奮學習,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