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0-12-18 12:16:40

A.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如何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

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屬於不同范疇。前者屬於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後者屬於政治建設、政治文明。

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充分實現,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效實現。

(1)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原因:

1、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對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

我國既有久遠的法制傳統,又有厚重的道德傳承。從孔子提出「寬猛相濟」,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從荀子提出「隆禮重法」,到漢代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

從唐代提出「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時期一直延續德法合治,都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從世界范圍看,凡是社會治理比較有效的國家,大都堅持把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用道德調節人們的行為。

2、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大優勢。

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條法治道路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法治、德治兩手抓、兩手硬。

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好,最關鍵的就要堅持走我們自己的法治道路,發揮好這條道路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切實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

3、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要應對前所未有的矛盾風險挑戰,從根本上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應當清醒看到,我國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單就法治論法治是不夠的,必須著眼全局、系統謀劃,特別要立足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重視加強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導,著力培植人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觀念。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安天下 德潤人心

B. 法治和德治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區別

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制定的重要治國方略,只有弄清和把握其辯證關系,並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實現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偉大戰略。
「德治」與「法治」二者之間既是相互區別,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依法治國」是一種相對而言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它要求在一個國家和社會中實行「法的統治」,依法治理國家,依法管理社會。而「以德治國」則是在提高社會道德水平的基礎上努力使進步道德精神貫徹在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一切活動中,使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一切活動都符合和體現進步道德的要求。
法律和道德歷來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兩種手段。實現法治的目標,實現「善法之治」的社會理想,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約。法律應以完善道德為目的,必須以最基本的道德標准作為基礎才能不失其存在的社會根基。同時,法律又以其所獨有的穩定性、強制性、程序性等特徵,在社會控制的過程中發揮著道德無法替代的作用,並促進道德的進步。法律與道德的這種辯證統一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大的方面:
一方面,依法治國需要以德治國為基礎。法律的制定以及整個法律制度的建設,都必須以一定的道德作為基本價值取向,必須符合道德的要求。道德對法律的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道德是立法的基礎。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主要來源之一。法律的產生源於道德規范,並且主要是吸納了調整社會關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可以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第二,道德是法治的價值取向。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良好的道德規范的目標就是懲惡揚善、伸張正義,而法律正是以國家強制力來實現上述目標,促使人們的行為符合社會道義的要求。因此,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整個參照系數。第三,道德是執法的基礎。法律規范不可能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確地把握立法宗旨,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執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證據採集方面的權力,能否恰當地運用這一權力,更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第四,道德是守法的基礎。大多數人對法律的認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礎。權利是現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將法定權利兌現成為現實權利取決於公民的自覺和自願意識;與權利意識相對應的義務意識,也是公民的自覺和自願意識相關聯。這種自覺和自願意識便屬於道德的范疇。第五,德治是法治的有益補充,道德可以解決法律無法解決的許多問題。一般來說,法律只是規定人的行為正當性的最低標准。但是人的許多行為是無法通過法律來規定的。因此,只有通過道德來調節人們的這部分行為。
另一方面,以德治國需要以依法治國為保障。由於道德現象本身的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就使得社會道德總是處在相互沖突和相互矛盾的混亂中。要使一定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道德及其反映人民共同利益要求的道德,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接受和普及,就必須要有一種強制性的力量作為推廣和普及的手段。法制就是這樣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法制的實施總是把與之相應的主要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直接用法律規范的形式給以確認或吸收,從而以法律的手段使這些道德規范和原則在社會上得到推廣和普及。同時,法制的實施總是運用國家強制力量來禁止和打擊與其道德精神不一致的「惡」的行為,從而「凈化」社會風氣,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總是能夠把識別好與壞、是與非的標准顯著地昭示給廣大人民,起到提高人民道德認識水平的明顯作用;能夠通過法律條文的廣泛宣傳和實施,充分體現其規范、協調、指導、教育、懲戒等社會功能,從而促進道德規范的養成、道德意識的覺醒、道德理想的實現。尤其是在出現道德評價失當,價值取向紊亂,道德教育扭曲變形,道德生活不甚理想的狀況下,要強化道德風氣、樹立道德精神,更是需要發揮法制這個硬約束機制的作用。因此,法制的實施不僅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支柱和巨大推動力量,而且是加強道德建設、提高社會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徑。

C. 簡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

依法治國需以以德治國為基礎。這首先是因為道德是立法的基礎,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主要來源之一,先進的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主要價值目標之一,良好的道德規范是評價法律規范善惡的主要標准之一。其次是因為道德是執法的基礎,法律規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確地把握立法宗旨,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執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能否恰當地運用這一權力,則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執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證據採信方面的自由心證權,能否恰當地運用這一權力,則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再次是因為道德是守法的基礎。大多數人對法律的認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礎;權利是現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將法定權利兌現成為現實權利取決於公民的自覺和自願意識;與權利意識相對應的義務意識也與公民的自覺和自願意識相關聯。(2)以德治國需以依法治國為補充與保障。以德治國著力於通過提高人的內心覺悟和建設人的動機文明,來端正人的文明行為;依法治國則著力於通過約束人的外部行為和建設人的行為文明,來開掘人的內心文明。以德治國著力於建設個體文明,通過榜樣的力量促進社會主義群體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國則著力於建設群體文明,通過群體文明的提高,防範、震懾個體的越軌行為。以德治國著力於強調人的義務意識、責任意識,依法治國著力於維護人的權利,強調人的權利意識,兩者相得益彰。

D. 怎樣理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1、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對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

我國既有久遠的法制傳統,又有厚重的道德傳承。從孔子提出「寬猛相濟」,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從荀子提出「隆禮重法」,

到漢代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從唐代提出「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時期一直延續德法合治,都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從世界范圍看,凡是社會治理比較有效的國家,大都堅持把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用道德調節人們的行為。

2、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大優勢。

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條法治道路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法治、德治兩手抓、兩手硬。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好,最關鍵的就要堅持走我們自己的法治道路,發揮好這條道路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切實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

3、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要應對前所未有的矛盾風險挑戰,從根本上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當清醒看到,我國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單就法治論法治是不夠的,

必須著眼全局、系統謀劃,特別要立足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重視加強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導,著力培植人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觀念,營造全社會都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的文化環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

(4)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一、立法要立良法。

道德觀念是法律規范的重要來源。自古以來,各個國家一般都把社會中基本的道德規范、重要的公序良俗,通過立法程序上升為法律。我國2013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子女「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體現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但也有一些法律法規的某些具體條文和內容,存在與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核心價值觀要求不協調、不「合拍」甚至相悖的問題。在完善法律體系過程中,應加強與道德的協調和銜接,將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還應注重對法律的道德效果和道德風險的評估,對有違道德要求的法律法規及時廢止或修改,使法律體系更加彰顯道德的力量。

二、執法要揚正氣。

執法既是法律行為,也體現鮮明道德導向。嚴格公正執法,是對法律尊嚴的捍衛,也是對先進道德的彰揚;而執法不嚴不公,是對法律尊嚴的無視,也是對惡行的縱容、對美德的貶損。必須通過執法行為,發揮法治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社會功能,促進清風正氣的弘揚。

執法要嚴格公正,對侵害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等行為及時予以規誡遏制,弘揚真善美、打擊假惡丑。執法要文明規范,體現人文關懷,既遵從法律標准又符合道德標准,既於法有據又合乎情理,防止粗暴執法、野蠻執法,使執法活動獲得堅實的道義基礎。

三、司法要辨善惡。

司法斷案最能體現法律懲惡揚善的功能。要堅持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和懲處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讓人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法律很多時候只能作出原則性規定,而在司法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具體情況,這就要求司法人員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作出公正合理的裁決,真正起到引導社會向上向善的效果。要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懲治司法腐敗,更好地守護公平正義、弘揚美德善行。

E.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什麼區別二者結合有什麼意義

建設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是核心,同時也要堅持以德治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選擇。
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是核心
治國方略問題是指導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問題,它帶有全局性、長遠性與根本性。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規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廣大人民群眾意志的體現,法律具有高於一切的決定性作用。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二、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以德治國是基礎
以德治國就是要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規范。道德先於法律而產生,其覆蓋面又廣於法律。道德在人類社會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他一切社會規范莫不受道德規范的制約。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以以德治國為基礎。
道德是立法的基礎。依法治國所依據的法,必須是反映人民意願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法,是合乎理性、正義、公平觀念的法。要制定這樣的法律,從參加人員、制定過程到法的內容,都必須以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指導,充分考慮道德因素和道德標准。
道德是執法的基礎。公正執法是法治最重要的內容。社會關系是復雜多變的,而法律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和僵硬性,且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現實中,執法者還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和證據採信方面的自由心證權。因此,能否公正、准確地把握立法宗旨,恰當地運用好這些權力,公正執法,就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取決於執法主體的道德能力,如果執法者的素質低,濫用權力,就會出現執法不公的情況。
道德是守法的基礎。大多數人對法律的認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礎。外在的法律規范必須轉化為大多數人的內心自覺。當大多數人對某一法律不屑一顧時,該法律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在正常社會里,道德水準的高低與守法自覺性的強弱成正比。守法的自律心態是法律他律性目標實現的基礎。
三、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必然選擇
法律與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系、互相補充。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應該緊密結合,統一發揮作用。
總之,依法治國是以德治國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國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F. 什麼是「以德治國」什麼是「依法治國」兩者是什麼關系

以德治國是儒家提出來的。儒家強調的是每個人要有道德,儒家先天的認為每個人都有「君子」「聖人

」一樣的潛在品德,所以只要人們之間以禮相待,以誠相待,那麼人與人的社會就會很和諧了。

「以德治國」,就是要求統治者要對臣子和人民有仁愛的心。用寬大的胸襟與自我道德做榜樣,去感染

別人。臣子也是如此,要對君王服從,儒家強調「百事孝為先」,「在內是孝子,在外是忠臣」

可以說,儒家的「以德治國」,是一個把人人都看做是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識上來看的。比如罪犯,他們

在受懲罰時,是可以自我懺悔與修正的。法律對他們寬大處理,他們感恩,就做「好人」了。

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以德治國」,不僅不能治,反而使整個國家更混亂,儒家強調道德,卻使整個

國家的道德更淪喪。
比如一個小偷偷了錢,原因結果是給老母親看病,於是儒家同情心泛濫,不僅不懲罰小偷,還給小偷錢

看病。儒家心理想的是小偷會感恩,然後以後再也不偷了。而現實相反,因為有了這個先例,那麼更多

的罪犯,都找到了合適的理由,於是當他們被抓時,也有一大堆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護。這就搞得那些

被偷被搶的人,根本就沒有受到保護,反而是罪犯利用人的同情心,一次又一次的得逞。

比如現在的乞丐,有多少人願意去幫助他們,給他們錢?很少很少,大家都怕是假的。
現在很多騙子裝扮成「異地落難」客,需要人們幫助,而人們也很冷漠。原因何在?人們不是無情,是

不敢用情,害怕受欺騙。所以現在的整個國家就是一場「信任危機」。投機取巧的人,不斷的騙去人的

同情心,導致人人不敢相信,而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得不到幫助。

所以儒家的「以德治國」,其實是在害國。
孔子當時說「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到了今天這個現代社會了,中國還是那句話「人心不古,世風日

下」。看來我們真該回去當原始人算了。

所以說,一個社會的變好,關鍵的原因,不是在於人沒有道德,而是在於沒有一個公平的法治手段去維

護。

對於那個「孝子小偷」,儒家只看見了小偷的可憐面,但是儒家忽視了「被偷者」,明明「被偷者」才

是受害人,卻被儒家的「道德」眼光蒙蔽了。

「以德治國」實際上是儒家的「一廂情願」。儒家的這一想法是由於單方面看問題,和沒有認清自然界

的本質。

所以諸子百家裡,墨家非儒,道家也批儒,兼具墨家與道家思想的法家更是制定出了不僅有思想作為指

導,還有一系列的章程作為管理國家的法律出台。法家提出了「依法治國」

法家認為,每個人都有其自然屬性,自然屬性就是人的生存本能,人在這種本能下,就觸法利益的驅使

。也就是說人性是好利的。人生存在世的目的,都是為了圖「利」。這個「利」並不完全是儒家所理解

的物質利益,他還包括人的精神利益。比如那些革命烈士,他們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救國,這就體現在

他們的利益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所以法家眼中的「利」既有物質利益,也有精神利益。
人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就有可能去做傷害別人的事。
如果人人都這樣,那麼就回回到弱肉強食的時代,強力決定一切。

所以法家為了使國家內部和諧,就必須制定法律,(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是人類社會有文明開始,

就逐步形成的,法律並不是法家創造的,法家只是提出了法律人人平等,依法治國的思想。)而且必須

萬事皆依法,法家有3派,他們都認同依法治國,法律平等的對待原則,但是只有法家法治派,才是最具

有進步意義的。法家勢制派,是強調君王的獨尊,君王的至高無上,這種做法引來的就是獨裁。
法家術制派,是強調君王玩權術,暗設很多特務機構,調查官員,使官員不敢貪污腐敗。提倡背地告密

,這樣就搞得官員人人自危,相互陷害,國家內部是明爭暗鬥,沒有激起人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而是

激發了人的陰暗面。

只有法家法治派,遵從的是「依法治國」,任何事情講究證據確鑿。沒有證據,即使這人有嫌疑,也不

能輕易去懲罰他。這就保證了君王不能用懷疑的態度,任意殺人,大臣也要拿明確的證據去舉報有嫌疑

的人。避免了君王的橫行無忌,和官員之間互相傾軋。任何事情,都有理有據的去執行。這也是秦國自

商鞅變法後,能強盛近150年,而且又能力一統六國的原因。

而秦國的滅亡,就在於秦始皇犯了唯一一個錯誤,用了韓非子的術制,提出了皇權高於法律,導致秦二

世肆無忌憚的改變法律,對自己的家族大肆屠殺,對功臣也是如此,對人民橫征暴斂。這才導致了秦國

滅亡,而且連秦國的官員們都紛紛的願意投降。

「依法治國」需要的就是「一視同仁」的執法態度,且不帶有任何主觀的情感,犯法就得伏法,沒有任

何理由。犯法就是在傷害其他無辜者,即使罪犯有多麼美妙的理由,也是通過傷害無辜者造成的,所以

罪犯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當今的中國還是儒家的「人治」,不是真正的「法治」。現在的法律是儒家的法律,是為當權者服務的

,他們的法律先天的失衡,導致的就是這個社會不是以公平競爭為原則,而是拉幫結派,靠關系社會和

錢規則在運作。

這樣就造成了大部分的老百姓始終是生活在被壓榨與被奴役之下。

G.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與以德治國的關系

(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屬於不同范疇。前者屬於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後者屬於政治建設、政治文明。

(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充分實現,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效實現。

熱點內容
天津二建法規答案解析 發布:2025-01-09 00:47:53 瀏覽:195
公司給的offer郵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23:53:24 瀏覽:72
人員優化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23:46:44 瀏覽:5
2014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1-08 23:45:36 瀏覽:744
最高人民法院簡易程序 發布:2025-01-08 23:42:53 瀏覽:138
第四章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23:29:58 瀏覽:319
不死法官 發布:2025-01-08 22:37:16 瀏覽:459
勞動者過失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8 22:25:39 瀏覽:902
個人律師廣告詞 發布:2025-01-08 22:00:04 瀏覽:831
法院系統輔助文員 發布:2025-01-08 21:59:10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