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民主

法治民主

發布時間: 2020-12-18 12:28:08

Ⅰ 民主法治是什麼

民主(或譯民主制、民主主義)從其字面上來看(源於希臘文;人民;;統治),代表著由人民統治。至於民主的統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構成范圍則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一般的原則是由多數進行統治。民主通常被人與寡頭政治和獨裁政治相比較,在這兩種制度下政治權力高度集中於少數人手上,而沒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廣大人民控制。民主一詞經常被使用於描述國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則也適用於其他有著統治行為存在的領域。
民主的形式
直接民主—又稱為純粹民主,是一種人們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的制度,例如決定是否接受或廢除某種法案。之所以稱為直接是因為決策的權力直接由人們所行使,而不經過任何媒介或代表。在歷史上,這種形式的政府相當少見,因為在實踐上要將人們全部聚集起來投票相當困難,所花費的成本和時間都非常高昂。所有直接民主都屬於較小型的共同體,例如城邦。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雅典民主。

代議民主則是較常被採用的制度,之所以稱為代議制是因為人們並非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而是選出民意代表來參與政府實體或議會。民意代表可能是由全體選民選出(如比例代表制)或代表特定的區域(通常是依據地理劃分的選舉區),一些制度則混合了這兩種方式。許多代議民主制也結合了一些直接民主的成分,例如公民投票。

許多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也聲稱擁有民主,例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他們明顯的將政治權力給予統治階層的共產黨成員,稱之為民主集中制。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認為民主應是由無產階級對人民群眾的民主和對敵人的專政的統一,即「無產階級專政」,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治體制。

在今天,民主通常用以稱呼代議民主制的其中一種形式—自由民主制,在自由民主制里被選出的民意代表、以及多數人的民意在行使決策權力時必須受到法治的限制,通常是用一套憲法加以管制,以強調對於個人和少數派的自由和權利的保護。這種形式的政府在近年來越來越常見,目前世界上將近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自由民主制政權之下

相反的,非自由民主制則用以形容那些「有民主」、卻沒有保障自由的制度。這在許多後蘇聯的國家相當常見,不過這種現象並非最近才出現的。
法治: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法律由人民制定,統治者嚴格依據法律進行統治,形式上統治者只對法律負責,統治者通過對法律負責來間接對人民負責。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四)法治缺陷的彌補
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採取三種補救措施:以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作為補助」;對某些不完善的法律進行適當的變更;加強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來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和裁決。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會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訂者和執行者本身。國家機關(特別是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需是法律或法規許可的,而這些法律或法規本身是經過某一特定程序產生的。即,法律是社會最高的規則,沒有任何人或組織機構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法治的重要性
現代大部份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處在於能防止有特定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理性原則,表現為良好的法律秩序,並包含著內在價值規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種治國方略。
...........................................................................
法治的重要性
現代大部份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處在於能防止有特定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理性原則,表現為良好的法律秩序,並包含著內在價值規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種治國方略。
......................................................................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Ⅱ 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民主方面:1、 要選擇正確的方向
民主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而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2 、要選擇正確的時機
重點領域的改革不突破 非法腐敗可能轉化成合法特權,
3、 要選擇正確的路線
從黨內民主到社會民主 從基層民主到高層民主。
如何做到法治:
法治建設就是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大力普法。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治國方略,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在民主體制下,人民擁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權,盡管世界各民主政體間存在細微差異,但民主政府有著區別於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則和運作方式。民主是由全體公民——直接或通過他們自由選出的代表——行使權力和公民責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護人類自由的一系列原則和行為方式;它是自由的體制化表現。民主是以多數決定、同時尊重個人與少數人的權利為原則。所有民主國家都在尊重多數人意願的同時,極力保護個人與少數群體的基本權利。民主國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政府權力分散到地區和地方,並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須最大程度地對人民敞開和對他們的要求做出反應。

Ⅲ 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有什麼需求

這個問題太大了,你需要了解並知道的也很多,建議網路搜索,查閱一下憲法的有關條文就可以了,全面而完整地掌握有關知識!

Ⅳ 民主法治建設的具體事例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
民主法治,不僅是一種遵循,一種追求,更已成為一種價值標准,一種行為模式,一道生活的陽光。

自從1996年我省作出依法治省決策,尤其是2005年提出「法治浙江」建設以來,民主法治就以它獨特的方式向普通百姓的生活全方位滲透,給普通百姓以勇氣、智慧、實惠,以及對生活的信心和對美好明天的嚮往。

民主法治,如此貼近公民的生活,是因為它開始變得「看得見」、「夠得著」、「用得上」——

立法可以參與。公開立法、民主立法大步前行,充分收集社情民意,集中民智,法律法規更加全面准確地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心願,充分反映普通老百姓的心聲和要求。

行政愈加公開。政務公開全面推行,權力濫用的代價越來越大,權力越來越受到制度的「剛性約束」。「合不合法」,成了更多官員的口頭禪;「官不好當」,成了更多官員的共同感受。

司法不再神秘。只要您符合條件,就有機會成為人民陪審員,和法官一起坐上庄嚴的審判席。同樣,只要您願意,也有機會成為人民監督員,直接監督檢察官的工作。

……

感受更深切的,或許還是農村群眾:村幹部選舉,只要有能力,老百姓信任你,誰都有機會當選;村裡大小決策,採用的是公開民主的方式,只要對村裡的事情有意見或建議,誰都可以說上幾句。村幹部們的普遍反映是,村務全透明,村幹部的一舉一動,村民都看在眼裡,誰還敢有非分之想?

從「民主懇談」到「村務公決」,從「海推直選」到「自薦海選」……還有許許多多原本不可想像的事,在一件又一件地迅速成為我們身邊的現實。我省民主法治建設的探索之廣、進程之快、創新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民主法治的信念潛移默化,民主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這,給了我們信心,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期許的民主法治的明天:到那時,人人既懂得主張權利,又懂得尊重他人權利,人人都是民主法治的主體,人人都視民主法治為生命,為日常生活的習慣與准則,為文明與教養……

Ⅳ 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民主與法治的關系是向互保證的,民主可以讓人們干自己喜歡乾的事情,法治是對民主起到維護的作用,保證了人民追求自由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追求才行,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Ⅶ 民主法制與民主法治的區別是什麼二者是怎樣定義的

所謂法制,就是「用法統治」(rule by law);所謂法治,就是「由法統治」(rule of law)。這樣的一字之專差屬,實在太容易混淆,不過,對二者的混淆,會對一些很重要的概念帶來理解上的失誤,比如說「民主」。

所謂法制,是把法當成統治的工具。有人說,傳統中國缺乏法制,我認為這種說法簡直不值得一駁。編織法網最後卻作繭自縛的商鞅,成為秦帝國法制的範本,而正如毛澤東所說,「百代皆行秦政制」,中國歷代都不缺乏法制。

Ⅷ 富強民主,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怎麼寫

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是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Ⅸ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分別都是什麼意思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1-4]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1-4]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1-4]

發展歷程
新中國的建立,確立了以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質基礎和文化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提出了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繫到以「三個倡導」為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斷和戰略任務。[1-4]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科學繼承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1-4]
2006年3月,我黨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褒榮貶恥、我國古代的「知恥」文化傳統,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並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開始深入探討。[1-4]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1-4]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提煉和概括出簡明扼要、便於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1-4]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1-4]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1-4]

熱點內容
天津二建法規答案解析 發布:2025-01-09 00:47:53 瀏覽:195
公司給的offer郵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23:53:24 瀏覽:72
人員優化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23:46:44 瀏覽:5
2014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1-08 23:45:36 瀏覽:744
最高人民法院簡易程序 發布:2025-01-08 23:42:53 瀏覽:138
第四章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23:29:58 瀏覽:319
不死法官 發布:2025-01-08 22:37:16 瀏覽:459
勞動者過失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8 22:25:39 瀏覽:902
個人律師廣告詞 發布:2025-01-08 22:00:04 瀏覽:831
法院系統輔助文員 發布:2025-01-08 21:59:10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