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律立法與自由

法律立法與自由

發布時間: 2020-12-18 14:28:39

㈠ 緊急!法理學論述 「法律永遠比立法者聰明」 怎麼理解

1、法律作為保護權利的一種規范被規定出來的過程是立法者發現法律的過程;

2、立法一旦完成,就是死的,而社會在變,作為一種應然時態的法律,是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的。

3、法律的表現形式為文字,而文字的字面意義具有不確定性,從而導致法律不能完整表現立法者的意思,也就導致出現法律具有立法者意想不到的結果,使得法律制定後就不具有可控性。也可以說成為因為法律具有獨立性。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1)法律立法與自由擴展閱讀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行為模式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所提供的標准和方向。其中行為模式一般有三種情況:

①、可以這樣行為,稱為授權性規范;

②、必須這樣行為,稱為命令性規范;

③、不許這樣行為,稱為禁止性規范。

㈡ 關於法律的名言名句

名人名言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陳弘毅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費爾德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斯賓諾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
——西塞羅

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
——馬基雅弗利

這些應該夠了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民法總則體現哪些新的立法理念和立法精神

作為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的統領性規則,民法總則的通過和施行,標志著中國特色的民法典編纂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民法總則以現代社會私法自治最重要的自由和平等為價值主軸,以誠實信用和公序良俗為民事活動的邊界,以綠色發展作為人類社會的科學發展理念,引領整個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民法總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創新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民法總則彰顯了權利本位的現代法治精神

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因此,民法典被視為現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譽為法治健全完善的標志。民法總則作為民事活動的統領性規則,充分彰顯了權利本位的現代法治精神。

民法總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法治理念

民法總則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對人的尊重保護為核心,民法總則擴大和調整了民事主體的權利保障范圍。一是增加了對胎兒利益、個人信息、一般人格權、特定人格權的保護。二是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從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三是尊重被監護人的「自我決定權」。四是強化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制度中利害關系人的保護。民法總則的這些規定,強化了對人的自主性的尊重,彰顯了人文關懷的現代法治精神和價值理念。

民法總則體現了中國特色和時代要求

民法總則作為市民社會基本法的統領性規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法,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保持了民事法律對人類生活所積淀美好價值的尊重。一是確立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宗旨。二是民法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綠色原則等,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和外在反映,直接反映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誠信、文明、法治等理念,涵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三是民法總則將民法法律淵源的范圍擴大到民事習慣。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民事糾紛的處理,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實際上是以道德為核心,要求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尊重社會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

新增綠色原則,反應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發展需求。

民法總則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是民法總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又一個新突破。綠色原則的確立,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當下,調整民事主體利益關系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視角。這一規定反映了具有先進時代特色的立法理念,既傳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又體現了十八大以來黨的新發展理念。

㈣ 什麼是法律為什麼人人都要遵守國家法律

  1. 法律是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的外在表現,歸根到底是由物質經濟條件版所決定的。我國權狹義的法律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廣義的法律指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在內的一切規范性法文件。

  2. 關於為什麼要守法,盧梭在著名著作《社會契約論》中有明確的論述,公民守法的理由歸於自己的同意和承諾,公民都是社會契約的當事人,應該遵守契約的內容,遵守自己同意的政府和法律。另外,功利主義法學認為,當法律能給公民帶來更多的利益更好的防範風險時公民就遵守法律;暴力威懾論認為是國家強制力的威懾和懲罰作用迫使公民守法;法律正當論認為公民守法的原因是法律具有形式合法和內容合法的要件。

    綜上,守法的理由可以是:1、習慣,遵守法律已經成為人們心理組成要素和習慣。2、處於對合法性的認識,由於法律是具有權威性依照國家機關的正當程序制定的,並符合社會所認同的價值,人們認為是正當的合法的並因此遵守法律。3、出於畏懼,出於社會壓力。4、道德上的要求等等。通常在現代文明不太發達的社會里,守法多出於習慣、畏懼和道德等因素的考慮;而在法治文明較為發達的文明社會里,人們守法一般是出於對法律的認同甚至是信仰。

㈤ 法律立法與自由這本書為什麼買不到

當當上賣的有的

㈥ 法律、立法與自由 除了鄧正來的,還有沒有其他版本

沒有其他了的

㈦ 洛克是如何論證法治與自由的關系的

淺析洛克自由與法治思想
內容摘要:
洛克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政治思想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他獨特的思想。《政府論》是他的代表作,也是集中論述自由與法治思想的地方。如果撇開這種思想的階級因素及歷史局限性,他的這些思想對於現代我國行政管理實踐仍舊有著借鑒價值。

關鍵詞:自由;法治思想;啟示
一、洛克自由與法治思想的基本內容
洛克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是英國現代政治制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政府論》就是在緊張的政治與思想斗爭中寫成的。可以說他是近代英國影響最大的啟蒙思想家,而且是對西方政治理論在近現代的發展影響十分深遠的人物,美國哲學家梯利認為:「他代表了近代的精神:即獨立和批評的精神,個人主義的精神,民主的精神,表現在16、17世紀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中,並在18世紀英國啟蒙運動中達到頂點的那種精神。沒有一個哲學家比洛克的思想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精神和制度。」研讀了他的《政府論》,尤其是下篇,對他政治理論中的自由與法治思想深有體會,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人無法與自由分離,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他論述到要擺脫絕對的和專斷的權力,並把它與維護人類自身密切聯系在一起。他說,人的自由是以他的理性為基礎的。在自然狀態下,人們只有遵守來源於理性的自然法才能獲得自由。在進入社會狀態,形成國家後,人們按理性的指導以及實在法的規定,隨意處置自己的人身、行動和財產,不受其他人的隨意支配,這樣才能得到自由。他認為自由與生命共存,它是人的一種道德責任,任何人都不能使自己受制於絕對權力或奴役自己。
進而他對自由與法律的關系進行了辯證論述。沒有法律就沒有自由,個人享有的自由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在法律未加規定的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的自由。他說:「在有政府的情況下,人的自由就是遵守由立法機關制定的,全社會都承認的,長期有效的法律。」還說明了自由以法律存在為前提,法律是自由的保障。「就法律的真實意圖來說,與其說它是一種限制,倒不如說它是指導一個自由和聰明的人追求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不論人們如何誤解,法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和擴大自由,而不是取消和限制自由。在有能力使用法律的一切狀態里,哪裡沒法律,哪裡就沒有自由。因為自由是免受他人的限制和暴力,在沒有法律的地方,這是不可能的。」這里就突出強調了法律是自由的保障和前提條件。
2.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思想
他從政治社會和政府的宗旨開始論述,指出:人們之所以聯合成國家,接受政府的統治,其重要和主要的目的是保護他們的財產。」他還說,所有這一切都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人民的安全、穩定和公共利益。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對政府進行合理的權力配置,實行依法治國。他說:「安穩地享用自己的財產是人們進入社會的重要目的,社會中制定法律是實現這一目的的主要工具和途徑。」由此可見,運用法律,依靠法律實現社會目的的重要性,這包含了依法行政的思想顆粒。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論證到絕對專制權力及沒有明確的、長期有效的法律的統治都不符合社會和政府的目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強調的所運用大法律必須是「永久性的,成文的,公布過的和人們所共知的法律來管理人民」;而不是用「臨時性的專制性的法令」。並且要求「鐵面無私的官員」來根據這些法律解決糾紛,他認為當政府的最高執行權放棄職守,從而已經制定好的法律不能再得以執行,就會明顯把一切引向無政府狀態。從他這些對法律的要求,對執法者的要求可以看出科學、符合社會發展目的的法律與合格的執法者在依法行政、管理國家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他還從反面論述到,法律一經停止,暴政就開始了。「一個沒有法律的政府在政治上不可能存在,與人類社會也是不協調的。」統治者、治國者必須運用法律來行使權力,沒有法律的政府是不可想像的。在這里他強調了依法行使行政執行權管理國家的極端重要性。
3.法律對一切人一視同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這是由他維護自由的思想引申出來的,既然人們自由地享受自然權利,平等地訂立契約,那麼在體現人們意志的法律面前應該是人人平等,沒有例外。一方面,對於執法者來講:對不同的人,不論貧富,不論權貴和普通莊稼人都應該一視同仁,並不因為有特殊情況而有出入。這些執法者決不應該以自己的意志為准則而應以法律規定來嚴格執行。否則就會出現不正常的情況,那就是專制。另一方面,對守法者來講,任何人都不能逃出它的制裁。洛克強調說每一個人和其他最卑微的人都平等地受制於那些他自己作為立法機關的一部分所制定的法律。法律一經制定,任何人也不能憑他自己的權威逃避法律的制裁,也不能以地位的優越為借口,放任自己或任何下屬胡作非為,要求免受法律的制裁。他還特別指出雖然立法權力是國家的最高權力,但是立法者也不能凌駕於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上,也必須遵守這些法律。這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題中應有之意,因為法律最終是為公眾謀利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目的。
二、對自由與法治思想的評價及對現代行政管理的啟示
1.對洛克自由與法治思想的簡要評價
洛克從論述自然狀態開始到社會狀態的法律,進而闡述法治這一系列的思想在西方政治、行政思想發展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處於承前啟後的地位:不僅是對霍布斯這方面思想的進一步闡發,又為他的後繼者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礎,為政治、行政理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實踐方面來說,他的思想作為英國階級斗爭、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又對英國當時政治制度和國家治理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他的追求自由,依法治理,三權分立的思想成為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根本和淵源,也為英國向現代法治化國家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他的這些自由與法治思想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明顯帶有資產階級的傾向性,是為新興資產階級服務的。他提出的理論思想只是在資產階級范圍內才得到真正實踐,對於普通勞動人民有些還只是紙上談兵。他的「自由」是整個資產階級統治者的階級自由,沒有實質上的勞動人民普遍享有的自由;他的「法律」實質上也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律執行權也是掌權者所行使的,人民沒有與統治者同等權力和政治地位。所有這些都是由他所處的歷史時代、階級背景決定的,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對他進行苛求。不過,比較起封建社會人治、剝奪人們權力、不平等觀念還是前進了一大步,這遠遠超過了它的歷史局限性。
總之,對於洛克的自由與法治思想我們應採取科學批判的態度,撇開他的階級因素和局限性,借鑒其中對今天行政管理實踐有價值的部分。
2.自由與法治思想對現代行政管理的啟示
結合我國現在行政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洛克的自由與法治思想進行思考,我認為在當前的行政管理中有以下幾個方面應更加重視。
(1)必須依法加強行政執行權的行使與監督。洛克曾說過:「如果統治者一連串濫用職權、搪塞了事、陰謀詭計,那麼民眾對統治者的圖謀一目瞭然,一旦他們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便起來反抗,政府就會遇到障礙」。所以政府在行政執行過程中必須依法落實,不能僅憑以前的強制命令,延續傳統的人治模式。科學的執行應以國家憲法、行政法等為依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
當前尤其要加強有立法權的機關對行使行政執行權的機關的監督,即加強全國人大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對中央一級政府機關的監督和地方各級人大對地方各級政府機關的監督。雖然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不主張三權分立,但是對於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監督還是十分必要的。國家權力機關監督權的實質就包含著對國家行政機關權力的制約與規范,這對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具有重大作用。所以權力機關要不斷地追蹤、調查,看行政執行權是否依法行使,執行情況、結果如何,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通過人大的強化監督,禁止和防範商品交換原則進入行政機關的執行活動當中,使行政人員盡職盡責行使執行權。否則,嚴重的權力濫用和腐敗,不僅不利於執行國家的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而且很可能使政府從內部瓦解,更有甚者會導致社會動盪,所以應特別強調依法行使行政執行權的重要性並付諸實施。
(2)必須保證行政管理、治理國家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獲得更多自由並得到保障。洛克說政府的宗旨是「公眾的利益」,並在論述自由與法律的辯證關系中講到自由是法律的保障。所以要使人民在國家社會政治發展中獲得更多自由就必須有相應法律來保障。為此,在認真執行現有法律的基礎上,黨和政府還要領導人民嚴格按照法律制定程序,使人民在新社會形勢下的意志和要求得到充分表達,把他們渴望的自由上升到法律高度,得到權威確認,繼而通過全社會的遵守法律,實現自由。這樣往復循環,不斷提高自由層次,就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
(3)必須徹底貫徹依法行政過程中的平等原則。洛克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足見他的遠見卓識,而現在我國依法行政過程中仍然沒有完全落實這一原則,雖然這一原則思想早已寫入憲法,但實踐與之總是相脫節,這不得不引起深思。當前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腐敗現象仍然相當程度地存在著,關系風、人情風,法律面前不一視同仁的消極現象仍沒有杜絕。尤其是金錢和法律的交易更引起了廣大群眾的不滿,比如有巨額財富的人和有高位職權的人犯法或違法就與普通老百姓、莊稼人犯法不一視同仁,這又怎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和應有的自由呢?所以平等原則必須堅決徹底地貫徹。一方面要切實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和嚴格執法意識,必須使他們認識到執法不公平合理,不一視同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人民群眾權益和自由的侵犯和踐踏。同時,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能夠真正理解我們社會主義法律的實質和具體法律條文,做到對法律的不折不扣地執行。另一方面是對全體人民的普法教育只能加強而不能中斷。真正使人民群眾懂得法律,進而守法,從更高層次上認識到違法、犯法行為就是自己的某方面自由的喪失。通過這樣的普遍教育,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地維護法律,並且能運用法律參與國家行政管理,監督行政人員的執法權的行使,對於不一視同仁、不公正執法者大膽批評、揭發。總之,通過行政管理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努力,使得平等原則在當前的依法行政過程中徹底貫徹,使任何人都不能逍遙法外,無視法律的存在。
總之,洛克自由與法治思想的論述對我們今天行政管理過程中,依法行使行政執行權,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自由,貫徹執法平等原則有著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我們向著高效能行政發展的必然要求。

㈧ 何謂自由權我國現代法律規定的哪些基本權利屬於自由權如何保障這些權利

自由權是人權的一個基本權利。

包括:

1、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護。

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通信自由;屬於自由權

關於如何維護自身自由權:

  1. 人身自由權:

    (1)憲法第3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2)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刑法第245條規定:「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另外,刑法還對綁架、拐賣婦女、兒童罪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並對這些非法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權的犯罪行為予以刑罰懲處,以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權。

(3)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第65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人,應當在被拘留後的24小時以內進行詢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第69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在3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至4日。對於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第111條規定:「進行搜查,必須向搜查人出示搜查證。」第112條規定:「在搜查的時候,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搜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進行。」這些程序上的規定,充分體現了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權的保護。

2.宗教信仰:

1954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82年12月4日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憲法第3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同時也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法通則》、《教育法》、《勞動法》、《義務教育法》、《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廣告法》等法律還規定:公民不分宗教信仰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公民不分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各民族人民都要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公民在就業上不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廣告、商標不得含有對民族、宗教歧視性內容。

1994年1月,中國政府頒布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以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同年2月,中國政府還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尊重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外國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國宗教界進行的友好往來和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中國法律規定,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在中國,任何人、任何團體,包括任何宗教,都應當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這與聯合國人權文書和公約的有關內容是一致的。

國家在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的同時,要堅決打擊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和反革命活動,以及各種不屬於宗教範圍的危害社會秩序和人民生命財產的迷信活動。


3.言論自由:

1.言論自由是指公民享有憲法賦予的通過口頭、書面、著作及電影
、戲劇、音樂、廣播電視等手段發表自己意見和觀點自由權利。
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狹義的言論自由是公民在公共場所發表意見或者討論問題的權利

2)廣義的言論自由則既包括在公共場所發表意見和討論問題的權利
,還包括出版自由、學術自由和新聞自由等權利。
2.言論自由作為近現代憲法上一項重要的公民權利是資產階級干革
命的產物。1776年美國弗吉尼亞州憲法最早規定了保障人民的言
論自由,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宣布「自由傳達思想和意見
是人類最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每個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
版的自由」。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也同樣重視言論自由,我國建
國以來的歷部憲法都將言論自由作為公民的一項權利寫入憲法之
中。
3.言論自由人作為公民的法律權利,其核心是指國家的任何立法與
行政活動都不得剝奪公民的言論自由.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絕對
的,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幾種:
1)保護個人不受誹謗或者對權利的其他分割;
2)維護社會道德水準的需要;
3)當國內發生暴力或者騷亂行為時維護社會治安的需要;
4)當外敵入侵時為捍衛國家安全的需要;
※我國憲法第51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權利和
自由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具體表現為在行使權利和自由時:
1)不得用言論進行反革命宣傳、反革命煽動;
2)不得用言論進行誣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動;
3)不得用言論侮辱、誹謗、詆毀其他公民的人格尊嚴。
4.對於言論自由的限制范圍、限制方式,許多國家都制定有專門的
法律加以調整,如新聞法、出版法、誹謗法、廣播法等。憲法學
將各國不同的法律限制方式分為預防制和追懲制兩種:
1)預防制是事前限制,即所有的演說、出版等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
行為在表達以前要受一定的國家機關的干預和審查,前者只有通
過後者的審查才能實現其表達言論的意願。
2)追懲制是事後限制,即所有的言論與出版不受事前的審查,都事
先被假定為可以行使,只有在表達言論後構成違法的才依法定程
序予以制裁的制度。英國、美國等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實行這
種制度。

㈨ 立法所需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第二章
法律
第一節 立法許可權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十條 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十一條 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第十二條 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決定行使被授予的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被授予的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第十三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第二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第十四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五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六條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法第二章第三節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法律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
第十七條 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
第十八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十九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
第二十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
第二十一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律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法律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選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第二十二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二十三條 法律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第二十四條 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第二十五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三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
第二十六條 委員長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委員長會議認為法律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後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第二十七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二十八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七日前將法律草案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應當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列席會議。
第二十九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由分組會議進行初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匯報,由分組會議進一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三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由分組會議對法律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常務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根據需要,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對法律草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第三十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調整事項較為單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見比較一致的,也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
第三十一條 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根據小組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三十二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可以邀請其他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三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提出修改情況的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對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沒有採納的,應當向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反饋。
法律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應當邀請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四條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應當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根據需要,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派有關負責人說明情況。
第三十五條 專門委員會之間對法律草案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向委員長會議報告。
第三十六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法律案有關問題專業性較強,需要進行可行性評價的,應當召開論證會,聽取有關專家、部門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方面的意見。論證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法律案有關問題存在重大意見分歧或者涉及利益關系重大調整,需要進行聽證的,應當召開聽證會,聽取有關基層和群體代表、部門、人民團體、專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聽證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將法律草案發送相關領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有關部門、組織和專家徵求意見。
第三十七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後將法律草案及其起草、修改的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委員長會議決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時間一般不少於三十日。徵求意見的情況應當向社會通報。
第三十八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收集整理分組審議的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分送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十九條 擬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的法律案,在法律委員會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前,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對法律草案中主要制度規范的可行性、法律出台時機、法律實施的社會效果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進行評估。評估情況由法律委員會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四十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委員長會議同意,並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四十一條 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法律草案表決稿交付常務委員會會議表決前,委員長會議根據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情況,可以決定將個別意見分歧較大的重要條款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單獨表決。
單獨表決的條款經常務委員會會議表決後,委員長會議根據單獨表決的情況,可以決定將法律草案表決稿交付表決,也可以決定暫不付表決,交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一步審議。
第四十二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第四十三條 對多部法律中涉及同類事項的個別條款進行修改,一並提出法律案的,經委員長會議決定,可以合並表決,也可以分別表決。
第四十四條 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㈩ 法學經典名言

1、如果法律是非正義的,它就不能存在。――奧古斯丁

2、法律的基礎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公平和實用。——伯克

3、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

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霍姆斯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波洛克

6、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韓非

7、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

8、一切法律都是無用的,因為好人用不著它們,而壞人又不會因為它們而變得規矩起來。——德謨耶克斯

9、人們通常會發現,法律就是這樣一種的網,觸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網而過,大的可以破網而出,只有中等的才會墜入網中。——申斯通

10、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

11、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古羅馬法諺

12、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

13、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自由。——洛克

14、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威·厄爾

15、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

熱點內容
酒駕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4-11-15 15:24:02 瀏覽:678
法治文章名 發布:2024-11-15 15:16:25 瀏覽:367
新車貼膜法規 發布:2024-11-15 15:14:09 瀏覽:949
淘寶司法拍賣費用 發布:2024-11-15 15:14:01 瀏覽:71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
美國紐約律師 發布:2024-11-15 13:58:45 瀏覽:932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4-11-15 13:45:47 瀏覽:768
司法廉潔隊伍 發布:2024-11-15 13:04:04 瀏覽:513
對校園法治社理解 發布:2024-11-15 13:02:37 瀏覽:313
平面設計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5 13:02:33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