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創議權

立法創議權

發布時間: 2020-12-18 15:07:09

❶ 指出英美兩國代議制民主的不同形式,並指出各自的特點

形式:英國:實行責任內閣制的君主立憲制政體
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
特點:英國內:國王統而不治容,議會掌握立法權,首相是政府首腦並擁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
美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別由總統、國會、最高法院掌握

❷ 英國首相立法創議權是什麼意思

立法創議權是指建議立法的權利,說白了就是建議權。(注意不是立法權)

❸ 國會的國會的權力

作為整體來說﹐三權分立制的議會一般有下列職權: 議會最重要的職權由議會單獨行使。盡管在不少國家﹐國家元首有發布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甚至效力高於法律的緊急命令的權力﹐政府也有委任立法的權力和廣泛存在的以行政命令代表法律的情況﹐但在名義上議會仍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關。《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條第1款就規定:「本憲法授予的各項立法權﹐均屬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所組成的合眾國國會」。《日本國憲法》第41條也確認國會是國家的唯一立法機關。
議會制定﹑修改或廢止法律要經過一定的程序。但各國的立法程序不完全相同﹐一般分為以下4個階段﹕
法律議案的提出。大多數國家的政府﹑議會和議員都有立法提案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第76條規定:「法律的草案由聯邦政府﹑聯邦議院議員或聯邦參議院向聯邦議院提出。」1958年《法蘭西共和國憲法》第39條規定:「立法創議權同時屬於總理和議會議員。」立法提案權范圍最為廣泛的是義大利﹐其憲法第71條規定:「創製法律之權﹐屬於政府﹑兩院每個議員以及根據憲法性法律享有創製法律權的機關和機構。」「人民通過每五萬以上選民提出擬定為條文的草案的方法來實現創製法律權。」美國立法提案權的范圍比較狹窄﹐只有國會兩院的議員才有提出法律議案的權力﹐政府沒有立法提案權。由於美國總統可以在「國情咨文」﹑「財政咨文」中向國會提出立法方面的建議﹐另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執政黨議員向國會提出法律草案﹐因此在美國﹐政府沒有立法提案權的規定只不過是形式上的限制。
法律議案的討論。議會對列入議事日程的法律議案進行審議﹐一般要經過三讀。三讀也起源於英國﹐一讀是宣讀法律議案的名稱或內容提要﹐決定這一法案應否送交議會有關委員會進行審查﹔二讀是宣讀法律議案的全部內容﹐並在議員中開展辯論﹔三讀通常是進行文字修改和付諸表決﹐對於政府提出的法律議案﹐議會如進行修改﹐一般要事先取得政府的同意﹐對於議員個人提出的法律議案﹐如果內容比較重要﹐開二讀會時﹐通常要由政府的代表向議會表明政府對這一法案的態度。在美??內容分別送交各專門委員會審查﹐由各專門委員會決定某項法案是否成立。經審查成立的法案﹐由委員會向所在議院提出審查結果的報告。所以美國實際上已經省去了召開一讀會的程序。有的國家也仿效美國的做法﹐取消了宣讀法案名稱或內容提要這一程序。
法律議案的表決。法律議案經過辯論後進行表決。許多國家規定﹐一般的法律議案以普通多數票通過﹐修改憲法的議案則要2/3以上的多數票才能通過。實行兩院制的國家要對兩院的立法許可權作出具體規定﹐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只有第一院才擁有通過法律的權力﹐但第二院可提出修改意見或拖延法律生效時間。如澳大利亞下院通過法律議案後﹐上院可以請求取消或修改某項規定﹐至於是否修改﹐那要取決於下院。
英國下院通過法律議案後﹐再提交上院﹐上院不能否決下院所通過的議案﹐只能將議案拖延1年生效。另一種是法律議案必須由兩院分別審議通過。如1958年《法國憲法》規定:「所有法律草案或法律議案﹐都應依次在議會兩院進行審議﹐以求通過相同的文本。」《日本國憲法》規定:「法律案除本憲法有特別規定者外﹐經兩議院通過時即成法律。」「業經眾議院通過而由參議院作相異議決之法律案﹐如在眾議院由出席議員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再行通過時﹐即成法律。」在美國﹐法律議案獲得一院通過時﹐即送交另一院審議。法律議案經兩院分別通過﹐才算獲得國會通過。如果兩院意見不一致﹐可以用讓步辦法加以調和﹐如無法調和﹐就要成立由兩院部分議員組成的調解委員會處理。
法律的公布。法律議案經議會審議通過後﹐通常要送請國家元首公布。公布法律的程序一般是﹐先由國家元首依照法定手續在法律文本上署名或加蓋國璽﹐再將經國家元首簽署的法律刊登在政府公報或其它特定報刊上。國家元首對議會送來簽署的法律﹐有的沒有否決或要求重新審議的權力﹐要照例公布﹐如英國女王﹑日本天皇﹑聯邦德國總統等﹔有的則有否決或要求重新審議的權力﹐如尼泊爾國王﹑約旦國王﹑美國和法國總統。在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必須送請總統署名公布﹐總統可就以下3種辦法擇取其一﹕如果總統贊成該項法案﹐就署名公布﹐使之生效﹔如果總統反對該項法案﹐可在10天內將該法案退回國會復議﹐國會兩院必須以2/3以上多數票再度通過﹐該法案才能生效﹔如果總統既不願簽署﹐又不準備退回國會復議﹐可以置之不理﹐經過10天後﹐該法案就自行生效﹐要是這項法案是總統在國會閉會前10天之內接到的﹐那麼總統的擱置就會導致該法案的自行消滅﹐這是形式上的「擱置權」﹑實質上的「否決權」﹐稱為「口袋否決」。法律的公布日期和法律的生效日期並非都是一致的﹐有的法律從公布之日起生效﹐有的法律則要經過一定期間才生效﹐通常在憲法或法律中作出明確規定。如《日本國憲法》於1946年11月3日公布﹐而施行日期則為1947年5月3日。《義大利共和國憲法》規定﹕法律須於簽字後立即公布並於公布後第15日生效﹐但該項法律本身規定有生效日期者除外。 指議會財政監督權以外的監督政府的權力﹐主要有﹕信任投票權。在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內閣必須取得議會的信任才能繼續行使權力。1958年《法國憲法》規定:「國民議會得通過一項不信任案追究政府的責任。」「當國民議會通過不信任案﹐或者當它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綱領或總政策聲明時﹐總理必須向共和國總統提出政府辭職。」
《日本國憲法》規定:「內閣在眾議院通過不信任案或信任案遭到否決時﹐倘於10日以內不解散眾議院﹐即須總辭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也對不信任投票的程序和效力作了具體的規定。在實行總統制的國會﹐議會沒有這項權力。質詢權。指議員有對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問或詢問的權利﹐而政府有關人員有回答的義務。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的議員一般都享有質詢權。
1958年《法國憲法》規定:「每周有一次會議﹐優先用於議會議員提出質詢和政府進行答復。」質詢分為普通質詢和正式質詢兩種。普通質詢限於議員個人同政府成員之間的詢問和答復﹐並非議會的正式議題﹐不產生投票表決的問題﹐也不就質詢的問題展開辯論﹐影響較小。正式質詢指議員就政府重要政策措施提出異議﹐要求政府正式答復﹐如果質詢內容經一定程序列為議會正式議題﹐就會引起議員與政府成員之間關於政府重要政策問題的辯論﹐辯論的結果往往導致議會對內閣全體或個別閣員信任與否的表決。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5~1940)時期﹐議會經常通過行使正式質詢的權力推翻內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對於議會正式質詢作了種種限制﹐所以一般說來﹐各國議會只由議員行使普通質詢權﹐來對政府實行極其有限的監督。彈劾權指議會對國家元首﹑政府高級官員或法官的不法行為提出控告﹐並提出免職和定罪的權力。在英國﹐對一切犯罪行為都可以提出彈劾。在美國﹐則限於叛國罪﹑貪污瀆職罪﹑重罪﹑輕罪4種﹔在法國﹐只限於與職務有關的犯罪行為。德國《魏瑪憲法》則規定﹐一切違憲或違法行為都可引起彈劾案的提出。有的國家只有第一院才有提出彈劾案的權力﹐如《美國憲法》規定﹐眾議院獨自擁有提出彈劾案的權力﹔有的國家議會兩院都有權提出彈劾案﹐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規定﹕聯邦議院或聯邦參議院可向聯邦憲法法院彈劾聯邦總統。關於彈劾案的審判權歸屬問題﹐各國的規定也不相同。《美國憲法》規定:「參議院有審訊一切彈劾案的全權。」
《日本國憲法》規定:「國會為審判曾受罷免訴究的法官﹐得設兩議院議員組成的彈劾法院。」《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規定﹕聯邦憲法法院可以宣告聯邦總統喪失職權。在英國﹐從1806年起﹐議會就沒有行使過彈劾權。在美國﹐從聯邦政府成立以來﹐被國會提出彈劾的只有12人﹐其中總統1人﹐國防部長1人﹐法官9人﹐參議員1人。彈劾參議員發生於1789年﹐當時美國還沿用英國制度﹐把參議員也作為彈劾對象。在12人中﹐被判定為有罪的只有4名法官。調查權﹐指議會為了立法的需要和監督政府工作而組織專門機構對行政部門進行調查了解的權力。
如《日本國憲法》規定:「兩議院得各作關於國政之調查﹐並要求有關證人之出席及提出證言及記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第44條對聯邦議院設立調查委員會事宜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調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審查關於特定案件的必要的證據﹐進行調查時法院和行政機關有義務給予法律上的和公務上的幫助。在美國﹐參眾兩院都是通過各種委員會來進行調查工作的。 都屬於人事方面的權力﹕選舉權。如義大利總統由議會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經聯邦總統提名﹐由聯邦議院不經討論﹐選舉產生﹔瑞士聯邦議會有權選舉聯邦委員會委員﹑聯邦法官以及戒嚴時期的軍事統帥。提名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議決從國會議員中提名﹐然後天皇根據國會的提名加以任命。同意權。
《美國憲法》規定:「總統提出人選﹐經參議院的協議及同意時任命大使﹑公使﹑領事﹑最高法院法官﹐以及其任命手續未經本憲法另行規定而須以法律加以規定的一切其它合眾國官員。」 上述議會種種許可權﹐系綜合各國情況﹐並非每一國家的議會都擁有以上各項許可權。一般說來﹐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議會的職權在形式上比實行總統制的國家多些﹐但由於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內閣通常由議會中的多數黨組成的﹐而且不少國家內閣擁有提前解散議會的權力﹐因此實際上形成了內閣控制議會的局面。議會的權力日益削弱和議會的作用日益降低﹐是當前世界許多國家議會制度發展的趨勢。
議會的常設委員會 各國議會一般都設置常設委員會﹐這些委員會並非議會閉會期間行使議會職權的常設機構﹐而只是在議會開會期間協助議會進行工作的輔助性機構。英國下院的常設委員會除專門處理有關蘇格蘭和威爾士的立法事項的常設委員會以外﹐其餘的常設委員會並不專管特定范圍的立法事項﹐因此以「委員會A」﹑「委員會 B」循序命名。各常設委員會都由下院議員組成﹐人數約三﹑四十人。
美國參眾兩院都設置常設委員會﹐各委員會都專管一個方面的工作﹐並以此命名﹐如「外交委員會」﹑「撥款委員會」等。各常設委員會由本議院的議員組成。美國參議院常設委員會最多時達74個﹐眾議院最多時達61個。根據日本1947年《國會法》的規定﹐參眾兩院各計16個常設委員會。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各設 6個常設委員會。美國國會的常設委員會有獨立的經費和眾多的工作人員??任﹐工作范圍又極為廣泛﹐因此這些常設委員會在國會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美國眾議院議事規則的要求﹐一切法案﹐除少數由特定的委員會研究外﹐都必須先送交有關常設委員會審議﹐常設委員會有權決定是否將該法案提交眾議院全院會議討論。這一程序通常稱為「委員會階段」。美國眾議院每年都要收到大量的法案﹐被常設委員會擱置或否決的約佔9/10﹐能提交眾議院全院會議討論的僅佔1/10左右。實際上議院全體會議的活動僅限於批准或否決常設委員會提出的議案。因此﹐有人把美國國會常設委員會稱為「小型立法機關」和「行動中的國會」。

❹ 假如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部法律,總統感覺其對自己不利,那麼他面臨的以下幾種選擇,最能體現總統權力的是

B
A 美國總統的立法權介紹

第一、總統有立法創議權。
通過每年向國會提交的國情咨文、預算咨文、經濟咨文以及就許多專門問題提出的專門咨文,建議國會制定相應的法律與政策。淵源於總統的立法往往都是重大立法,如富蘭克林·羅斯福時期的新政立法,約翰遜時期「偉大社會」的眾多立法等。
第二、總統有立法否決權。
總統如不同意國會通過的法案,可以採用下列方式加以否決:
其一,總統在收到該法案10天內(不含周日)將該法案附他不簽署的理由退回國會復議(通稱否決文書)。國會兩院只有以各自出席議員(符合法定人數)人數213的多數票重新通過該議案,才能推翻總統的否決。
其二,擱置否決,即總統在收到該法案10個國會工作日內不簽署,而在此期間國會已休會,這樣,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但如果國會仍在開會,那麼,即使總統不簽署,法案也能自動成為法律。
其三,根據國會在1996年通過的單項否決權法律,總統有權從開支議案以及在更有限的一些情況下,從稅收法案中刪除個別項目。

❺ 什麼是內閣制

國家元首名義上代表國家,但是沒有實際的行政權力。

總攬國家行政權力的內閣在議會的基礎上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由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內閣首腦,組織內閣。內閣受議會監督,議會對內閣不信任時,可以倒閣。在這種制度下,國家元首名義上代表國家,但是沒有實際的行政權力。

內閣制起源於18世紀初的英國,由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以後為許多國家採用。內閣制的內閣是以議會為基礎產生的。議會內閣制是以議會(國會)為權力核心,行政系統受議會的節制,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政府(內閣)則對議會負責。

(5)立法創議權擴展閱讀:

內閣制的特點:

1、國家元首與行政首長分由兩人擔任。因為歷史傳統與個別制度差異,其名稱並不固定。國家元首有的稱之為國王,有的稱為總統,也有的稱為大公(如盧森堡)或親王(如列支敦斯登)。至於行政首長則多稱之為首相或總理。

2、行政首長系由間接方式產生。通常系由人民選舉國會議員,再由國會議員選舉產生行政首長。至於國家元首產生方式,則多系以君主繼承(立憲君主國家),或間接選舉(共和體制國家)方式產生,但亦有採取直接選舉者。

3、若在野黨議員不支持本黨之決策,轉而支持執政黨,則無異將使本黨失去執政機會,同時也可能因選民背棄而遭致落選。基於此,議會內閣制通常有較強之黨紀及較完善之政黨組織。

❻ 美國總統是否可以否定國會制定的法律

A 美國總統的立法權介紹

第一、總統有立法創議權。
通過每年向國會提交的國情咨文、預算咨文、經濟咨文以及就許多專門問題提出的專門咨文,建議國會制定相應的法律與政策。淵源於總統的立法往往都是重大立法,如富蘭克林·羅斯福時期的新政立法,約翰遜時期「偉大社會」的眾多立法等。
第二、總統有立法否決權。
總統如不同意國會通過的法案,可以採用下列方式加以否決:
其一,總統在收到該法案10天內(不含周日)將該法案附他不簽署的理由退回國會復議(通稱否決文書)。國會兩院只有以各自出席議員(符合法定人數)人數213的多數票重新通過該議案,才能推翻總統的否決。
其二,擱置否決,即總統在收到該法案10個國會工作日內不簽署,而在此期間國會已休會,這樣,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但如果國會仍在開會,那麼,即使總統不簽署,法案也能自動成為法律。
其三,根據國會在1996年通過的單項否決權法律,總統有權從開支議案以及在更有限的一些情況下,從稅收法案中刪除個別項目。

❼ 什麼叫創議權

立法創議權是指建議立法的權利,說白了就是建議權。(不是立法權)

❽ 立法創議權是不是立法權

當然不是來

立法權是指有自權力制定並通過法律,特別是有權通過法律案,在中國狹義上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這個權利

立法創議權是指建議立法的權利,簡單說就是建議權,廣義而言每個人都有權表達自己的意見,狹義而言中國具有這個權利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30個以上代表、國務院、軍委、常委會等等

❾ 教材中有一句「英國首相掌握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這里的「立法創議權」和「立法權」是一回事嗎

不一樣哦親,英國的首相理發創意權只是提出一個構想,然後還得提交國會去討論,能不能通過還不一定。立法權是國會的權利。國會是一個集體,需要投票才能通過。首相一個人可沒那麼大權利。

熱點內容
楚天法治2016第6 發布:2025-01-06 16:39:53 瀏覽:502
法學英語介紹 發布:2025-01-06 16:37:49 瀏覽:955
勞動法的直系親屬 發布:2025-01-06 16:24:32 瀏覽:376
縣教育局法律顧問聘請合同 發布:2025-01-06 16:07:03 瀏覽:594
法治信仰如何形成 發布:2025-01-06 15:57:04 瀏覽:279
鎮法治政府建設 發布:2025-01-06 15:52:30 瀏覽:27
道德斷崖 發布:2025-01-06 15:52:29 瀏覽:906
合同法對訂立合同的主體有哪些要求 發布:2025-01-06 15:45:16 瀏覽:857
法學工科 發布:2025-01-06 15:26:46 瀏覽:473
涪陵律師電話號碼 發布:2025-01-06 15:02:28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