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流程

立法流程

發布時間: 2020-12-18 16:05:12

立法程序的中國立法

1) 立法機關
我國《憲法》第58條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人大常委會是人大的常設機構,在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國家權力。具體地說,它有權解釋憲法、法律並監督其實施;有權制定和修改應由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法律;有權對人大制定的法律加以補充和修改,但不得違背其基本原則和精神。一般地說,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等的制定權都應由全國人大行使。全國人大常委會音向全國人大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人大的監督。全國人大有權否決全國人大常委的不適當的立法和決定。
2) 立法范圍
從原則上講,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是沒有邊界的,但在立法實踐中,國家也將某些事項交給政府制定行政法規。根據2000年3月15日通過7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下列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1)國家主權事項;(2)國家機關的產生、組織和職權;(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法;(5)涉及公民權利自由的事項;(6)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7)民事基本制度;(8)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9)訴訟和仲裁製度;(10)必須由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從實踐來看,「必須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大體包括:(1)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及其利益的事項,如《行政訴訟法》等;(2)有關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方面的事項,如《兵役法》等;(3)有關國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等事項;(4)凡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認為應該由它立法加以調整的事項。我國《立法法》同時還規定,上述第8項涉及經濟基本制度方面的「部分事項」,全國人大可專門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先制定行政法規」,但不得涉及「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
3)立法程序
(1)提案。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各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屬於自己職責范圍內事項的議案。
(2)審議。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是否列入議程,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或者先交有關委員會審議後再根據審查意見決定是否列入議程。由人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其他中央國家機關提出的議案,由主席團決定交各代表團審議,或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後提出報告,再由主席團決定交大會表決。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或先交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經法定程序審議後決定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案,應當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必須由人大常委會或提案人向人大全體會議作說明。在各代表團審議過程中,提案人應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有關組織和機關應當根據代表的要求介紹情況。
(3) 通過。全國人大審議的議案,凡未在審議過程被提案人撤回或經主席團決定停止審議的,都要進行表決,「由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憲法和憲法修正案須經全體代表2/3贊成方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議案,由它的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公布。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案,皆以國家主席令形式公布,並同時宣布生效時間。 (1) 行政立法體制。根據我國《憲法》、《立法法》和《國家機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國務院,國務院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會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經濟特區的政府,都可根據其職責范圍制定行政法律規范,發布決定和命令。這就是我國多層次、分等有序、嚴密統一的行政立法體制。
(2) 國務院及所屬部門行政立法的范圍。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行政法規:①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②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職權的事項;③全國人大授權的事項。憲法規定的國務院的職權,范圍明確的有17項,外加沒有邊際的「其他」事項,因此說,除了前述應當由國家立法調整的所有事項,都可以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予以規范。簡單地說,國務院的行政立法包括執行性立法、職權性立法和授權立法。
(1) 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程序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廢止行政法律規范的秩序和步驟。不象國家立法程序那麼復雜,比較簡便靈活。根據《立法法》第57—— 62條的規定,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應當遵循如下程序(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由國務院規定):
①規劃、立項和起草。國務院法制機構應在綜合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具有指導性的年度計劃、五年規劃乃至十年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執行。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立法法》第57條規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相應的,國務院部門規章也應由部門組織起草。「組織起草」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②論證和聽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這是強制性的,必須遵循。
③審查和修改。根據《立法法》第59條的規定:「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審查內容見教材)
④審議和通過。行政法規起草、審議之後,就進入正式會議審議的階段,由國務院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決定。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不同於一般的行政決策,不是由首長個人說了算,而應當以少數服從多數決定。
⑤簽署和公布。行政法規審議通過後要「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並應「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刊上刊登」。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並及時在國務院公報或者部門公報和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刊上刊登。
⑥備案和接受審查。根據《立法法》的規定,除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其他所有的法規、條例和規章都「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報送有關機構備案。行政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並接受審查,如果不適當可以撤銷;部門規章的撤銷由國務院審議決定。 根據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經濟特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執行國家、上級法律法規的需要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並報全國和上級人大常委會備案。相應級別的國家行政機關也可以根據執行法律、法規和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地方性法規的需要制定行政規章和補充性、執行性規則或實施細則,並報國務院和上級行政機關批准或備案。
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地區,還依法享有與其行政級別相當的自治立法權。
特別行政區在不違背全國人大為之制定的基本法的前提下,享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權。 第一, 我國立法機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
第二, 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與其常設機構分享立法權,既保證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又能保證經常性的立法活動順利進行。
第三,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的解釋權和執行法律的監督權使法律的解釋和適用與立法的本意保持一致。
第四, 國家立法、行政立法、地方立法、民族自治立法和特別行政區自主立法有機結合,構成了完備的立法體系。

⑵ 全國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幾個環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

1、提出立法議案。

2、審議立法議案。

3、表決和通過立法議案。

4、公布法律。

(2)立法流程擴展閱讀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權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的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本級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議),由主席團提請大會討論,並經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

通過的地方性法規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立法原則的指導和規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項規模巨大的社會工程。

如何保證不同種類、不同立法部門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在目標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調整范圍方面互相配合協調,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法規系統,充分發揮其系統的整體功能。

如何避免各級各部門的立法機構或參與立法的機構為本地區或本部門的利益而爭奪權利,逃避義務,如何保證立法在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性,具有預測性和相對的穩定性,有一些指導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則是必要的。

一些學者曾從理論上對此進行過探討和研究。

例如有人認為中國的立法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五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有利於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發揮各立法主體的積極性;有利於法律的貫徹實施;有利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

有的學者認為,立法的原則應包括民主、公開、公正、權力義務相一致等。

也有的學者認為,立法原則還應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負責、配合協調、新法優於舊法、上級法優於下級法、立法監督等。

但是目前這些討論還限於研究階段,到作為普遍遵循的原則還有相當的距離,還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⑶ 簡述教育立法程序的四個主要步驟。

試述教育立法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 教育立法的程序是指國家機關在制定、修改或廢止教育法規的活 動中,必須履行的法定步驟和手續。根據我國以往的立法實踐和《立 法法》的規定,教育立法一般分為提出法律案、審議法律草案、通過 法律、公布法律四個步驟。

(1)提出法律案 提出法律案是我國立法的第一個階段,是法律審議、通過、公布 的前提。它是指被授予專門許可權的機構和人員向立法機關提出法律草 案,使審議法律草案列入議事日程,成為立法機關討論的對象。提出 來出法律案是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和人員的專有職權。

(2)審議法律草案 法律草案的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於己列入議事日程的法律草案 正式進行審查和討論。在我國對法律草案的審議一般經過兩個階段: 一是專門委員會的審議,二是立法機關全體會議的審議。

(3)通過法律 法律的通過是指立法機關對法律草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為法 律。我國法律和其他議案需由全國人大的全體代表半數通過;全國人 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需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地 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議,皆以全體代表半數通過為有效。 同時,我國還有立法案經過審議後由有關人大機關決定是否批准通過 的立法。
(4)公布法律
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機關將己通過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 公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 予以公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提 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自治機關發布;國務院通過的行政法規由國 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教育立法科學化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法制建設的進程和質量。 教育立法要求符合教育規律。教育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客觀實在,人們只有充分認識教育規律,才能科學地制定出符合教育 規律的教育法規,按教育規律辦事,使教育法盡可能符合教育規律, 以保障和推動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教育立法要求具有可行性。教育法規實施的好壞,取決於教育法 規本身是否具有可行性,即教育法規規定的各主體的權利義務是否清 楚明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立法要求有實效。教育立法的目的是保障教育事業的發展, 保障各教育主體的合法權益,只有達到這些目的,才是有實效的。

⑷ 國務院制訂行政法規立法經過哪四個程序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需要經歷立項、起草、審查、決定與公布四個程序。
具體:
(一)立項
立項是決定進行行政法規制定工作的程序,它解決國務院是否應當就特定行政管理事務制定行政法規的問題,是行政法規制定程序的第一個環節。行政事務復雜多變,哪些事情需要制定行政法規,在什麼時間制定行政法規,需要對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及時性作出判斷,這就是立項要解決的問題。
立項由國務院依職權決定,在程序上表現為年度立法計劃的編制和調整。國務院法制機構負責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
(二)起草
起草是提出行政法規初期方案和草稿的程序,它是審查和決定程序的基礎。
起草工作機構。起草工作由國務院組織,可以通過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確定為國務院的一個或者幾個部門承擔具體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三)審查
負責審查的機構是國務院法制機構。國務院法制機構的審查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是否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和國家的方針政策;(2)是否符合起草要求;(3)是否與有關行政法規協調、銜接;(4)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5)其他需要審查的內容。
(四)決定與公布
行政法規在公布後的10日內由國務院辦公廳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⑸ 立法程序的基本概念

立法程序就是指具有立法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創制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當過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進而使立法活動彰顯和實現程序正義的制度設置,也是國家通過立法手段協調利益沖突、規制社會秩序及配置社會資源的合法路徑和正當法律程序。其中,「制度化的正當過程」凸顯了立法程序的制度本色和程序理念。因而,這個定義比較全面地把握住了「程序」與「立法」這兩個關鍵詞的涵義,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周延性和普適性。 在中國,是指中央和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和有權立法的行政機關制定憲法、法律、法令(以上統稱為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行為規范。在法制健全的國家,這種行為規范被逐步完善並上升為法律——立法程序法。
立法程序為立法活動而存在和設立,離開實體的程序將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樣,立法活動也離不開特定的程序,否則立法活動將無法開展。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是中國立法工作全面繁榮時期,立法程序也走向規范化、法律化。1978年、1982年憲法,在不同程度上恢復和沿襲了1954年憲法的規定,並在此基礎上向立法程序的法規化發展。這兩部憲法以及1982年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關於立法許可權的劃分,1989年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中關於立法議案的提出、審議、發言、表決等的 規定,可以看作是關於立法程序的憲法性規定。
中國立法程序示意圖

⑹ 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有什麼區別

立法過來程:1)立法准備源 2)由法案到法:提出法案~審議法案~表決法案~公布法律 3)立法完善:立法解釋;法的修改、補充、廢止;法律清理、匯編和編纂。
立法程序:是立法主體在制定、認可、修改、補充和廢止的活動中,所應遵循的法定步驟和方法1、提出法案A概念2、 有權提案的主體3、 表決和通過法案

⑺ 什麼是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公開性、交涉性及自律性等幾大屬性。現代立法程序的價內值體系主要由容正義、效率和秩序等構成。其中,正義奠定了立法程序的道德基石,效率賦予了立法程序經濟性的內涵,秩序則給立法程序注入了制度化的理念。現代立法程序的建構及運作應當遵循「正義優先、兼顧效率和秩序」的價值取向。任何立法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程序,立法程序與立法活動的關系如同行為的手段方法與行為的目標。
立法程序就是指具有立法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創制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當過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進而使立法活動彰顯和實現程序正義的制度設置,也是國家通過立法手段協調利益沖突、規制社會秩序及配置社會資源的合法路徑和正當法律程序。其中,「制度化的正當過程」凸顯了立法程序的制度本色和程序理念。

⑻ 我國人大的立法程序

(1)提案。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各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屬於自己職責范圍內事項的議案。
(2)審議。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是否列入議程,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或者先交有關委員會審議後再根據審查意見決定是否列入議程。由人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其他中央國家機關提出的議案,由主席團決定交各代表團審議,或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後提出報告,再由主席團決定交大會表決。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或先交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經法定程序審議後決定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案,應當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必須由人大常委會或提案人向人大全體會議作說明。在各代表團審議過程中,提案人應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有關組織和機關應當根據代表的要求介紹情況。
(3) 通過。全國人大審議的議案,凡未在審議過程被提案人撤回或經主席團決定停止審議的,都要進行表決,「由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憲法和憲法修正案須經全體代表2/3贊成方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議案,由它的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公布。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案,皆以國家主席令形式公布,並同時宣布生效時間。

⑼ 我國的立法程序

我國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1.法律案的提出

(1)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有關國家機關,即全國人大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2)是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聯名,也可以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人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議程。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2.法律案的審議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法律案的主要程序:一是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以便代表進行認真研究,准備意見;

(2)二是在大會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作關於法律草案的說明;

(3)三是各代表團全體會議或小組會議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

(4)四是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然後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草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並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

3.法律案的表決

(1)列人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律案,經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團進行審議,然後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議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2)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經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常委會進行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議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法律生效的必要條件。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後,及時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在常委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所謂標准文本,就是凡發現各種法律文本之間不一致的,均以常委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以維護法制統一,保證法律的正確貫徹實施。

(9)立法流程擴展閱讀:

根據中央國家機關起草法律草案的實踐,法律草案的提出形成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立項,作出立法決策。自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來,每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五年立法規劃,每年還制定年度立法計劃。通過制定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將需要制定法律的項目列入規劃和計劃,並列明提出法律草案的大致時間。立項是作出立法決策的重要形式。

2.建立起草班子,開展起草工作。立法列項後,根據提出法律案的時間要求,承擔起草任務的機關或部門即著手起草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建立或指定專門的起草人員,組成固定或相對固定的起草工作班子。起草班子一般由來自於與立法事項有關的領導、專家和實際工作者組成。

3.進行調查研究。開展調查研究,是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的重要方面。調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召開各種座談會、專題研討會、到基層調查、收集各方面的資料等。

調查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現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對立法事項的規定;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定和做法;立法事項的理論研究情況;實踐中的主要做法,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實際工作部門,專家學者對立法事項的意見和建議等。

4.形成草案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意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進一步明確立法目的,並按照邏輯結構擬出法律框架以及對主要問題的意見,確立起草思路。確定法律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意見,是草擬法律條文的前提和基礎。

5.起草條文。確定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解決方案後,在研究明確法意的基礎上,著手起草法條,即運用立法技術,科學地表達需要確立的法律規范。起草出來的法律草案,最初一般稱「試擬稿」,供在一定范圍內研究討論。「

6.徵求各方面意見。「徵求意見稿」或「討論稿」形成後,通常廣泛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徵求意見稿或討論稿印發有關方面書面徵求意見,二是召開座談會、論證會和聽證會徵求意見。

7.形成送審稿並對送審稿進行審查。徵求意見稿經反復討論修改後,形成送審稿,報提案機關討論通過。形成送審稿前,起草單位通常要就法律草案中的重大問題,向上級機關請示報告或正式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提案機關不同,對送審稿的審查程序也有所不同。

8.由提案機關討論決定,形成正式的法律案。國務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央軍委提出法律案,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審判委員會或檢察委員會討論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和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提出法律案,分別由委員長會議或專門委員會討論通過。

熱點內容
涪陵律師電話號碼 發布:2025-01-06 15:02:28 瀏覽:296
自考合同法2016年10月真題答案 發布:2025-01-06 14:52:20 瀏覽:116
福建省石化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06 14:51:36 瀏覽:810
司法部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06 14:17:32 瀏覽:826
勞動法有關賠償辦法 發布:2025-01-06 14:17:23 瀏覽:675
勞動法加班規定可以不加班嗎 發布:2025-01-06 13:23:10 瀏覽:122
外交法官 發布:2025-01-06 13:20:49 瀏覽:703
刑事訴訟法關於社區矯正人員 發布:2025-01-06 13:18:59 瀏覽:235
麗水地區集體土地房屋拆遷條例 發布:2025-01-06 13:05:55 瀏覽:706
人大修改立法法 發布:2025-01-06 12:51:28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