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對道德的認識

對道德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0-12-18 17:34:13

A. 談談對思品道德與法律基礎的認識

1、思想道德修養:思想道德修養即指進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方面修養的過程,具體來說,也就是對大學生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過程。

2、法律基礎:所謂法律,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為內容,通過對人們行為的作用來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體系。而法律基礎則是法律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內容,包括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社會主義法律基本體系、社會主義法律訴訟的基本程序等,具體包括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法律意識、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內容,它是每一個社會主義公民,特別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識,也是對非法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法律素質的基本要求。

3、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體現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它們既互相聯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也存在著區別,它們分屬於不同的領域,有著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調節領域;同時也有相互統一的地方,它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層次融為一體,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系。

(1). 思想道德與法律的聯系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物,都受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制約,同時又反映和作用於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它們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它們都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它們都是為了確認和維護對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有利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服務;它們的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也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律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提供了基礎和保障,思想道德建設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標。社會主義法律貫穿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精神,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和情操,以法律的規范作用培養人們遵守道德規范的責任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是健全法制、厲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規時,必然要考慮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現狀和內容,把某些道德規范轉變成法律規范。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進人們自覺遵紀守法,促進整個社會法制建設水平的提高。

(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區別

思想道德與法律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或人民)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或人民所期望的社會關系、社會秩序和發展目標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而道德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的,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人們內心信念來調節控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非強制性社會規范的總和。從社會主義法律表現形式上看,法律表現為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或國家認可的習慣;而道德則是一種意識形態、觀念的東西,存在於人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輿論之中;從思想道德和法律調節的層面來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個體觀念和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法律涉及主要是人們行為層面的問題;從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調節方式來看,思想道德修養主要依據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個體內在的信念起作用,是一種「軟調控」,法律是通過強制性的外在控制發生作用,是一種「硬控制」;從思想道德與法律作用的范圍來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圍更為廣泛,相對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圍較為具體,十分明確;從思想道德與法律調節控制的結果來看,思想道德著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與高尚,而法律則著重要求人們外部行為及其後果。因此,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兩者存在著明顯的界線,具有不同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不能相互混同。

(3). 思想道德與法律共同融入個體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與法律雖然在知識層面有區別,在規范層面有相通,但他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上,是一體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知識和規范轉化在個體素質結構方面,形成了一個統一體,共同融入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之中。

個體的素質是一個具有結構性和層次性的復雜體,主要包括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等幾個方面。在個體素質結構的金字塔中,健康素質既是個體在自然生理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自然的秉質,同時,也是在自然秉質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是人在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過程中形成的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並在這些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綜合素質,它反映著人對現實環境的一種改造和適應能力,包括基礎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

思想道德素質是一種體現人的精神世界的組合方式的一種素質。它既體現一種內在的結構關系,又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一種精神動力系統,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靈魂。思想道德素質結構中既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也包括法律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法律素質、政治素質共同構成個體思想道德素質,是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

道德素質、法律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的關系

道德素質是核心。道德也是一種理性認識,因此道德也屬於思想的范疇,但它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思想形態。道德作為調節個體與社會及他人的行為規范,它是以個體的自律作為調節的主要方式的。一種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如果不能使個體產生良好的道德自律能力,即把社會的道德觀念轉化成個體內在的價值觀念,依靠自己內在的良心和善惡標准主動地去實踐、活動、踐履,那麼是不能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的。

政治素質是決定性的因素。政治也是一種理性認識,政治觀念也是思想觀念中的一種,當人們思想觀念抽象到要用階級的觀念、用整體的觀念、思考的是國家哲學問題的時候,就變成了政治觀念。也就是說,思想觀念層面既有個人層面的東西,也有更廣泛的層面的東西,如果一種觀念抽象到要用國家的、階級的、整體的觀念來思考問題時,就形成了政治觀念。而政治思想是指人們對以國家為中心的各種政治問題所持的傾向、態度,並用語言文字材料加以反映的思想觀點的總和。它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屬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領域,是對社會經濟基礎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是思想或觀念的主幹或核心部分。

法律思想則是把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政治思想轉化為法律、規章和制度所形成的思想,是政治思想中制度化、體制化程度最高的一種思想形態。法律意識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現行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感知、理解、心理體驗和價值評價等各種意識現象的總稱。它包括人們對法的本質和功能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適用的評價、對各種法律行為的理解、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等等,是法律觀點和法律觀念的合稱。

法律素質屬於政治素質。法律素質不僅包含人們在學習法律知識和從事法律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總體的傾向性,而且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個體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對於保障個人權利和履行個人的義務,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法律素質盡管具有不同的內容、領域和調節作用的方式,但在個體素質結構之中,它們是融為一體的,共同組成個體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雖然所涉及的學科知識覆蓋幾個不同的學科領域,但是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這個層面上,把所有的知識點融成了一體。從個體素質結構的關系來看,雖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培養和提高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由於個體內在素質是相互聯系互為依存的關系,因此,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的設計也不能單純從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本身角度來培養個體思想道德素質,而必須把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放在個體素質結構的大背景下,按照素質形成和發展規律,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形成和發展規律進行設計和開發。

B. 對道德和道德修養的認識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的社會公德,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體制的建立、國際交流帶來不同文化的碰撞、現代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大眾傳播手段的廣泛運用等等,這些劇烈的變化正在猛烈地撞擊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深刻影響著學子們的行為,因此加強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是關繫到二十一世紀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
在改革開放日趨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綜合國力逐步增強,作為祖國未來的大學生明白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時刻關注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時刻准備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
艱苦創業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被我們所稱道,也將在校園里發揚光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趨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國內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出現的消極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致使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出現了不可忽視的問題.由於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有競爭衍生出來的損人利己、惟利是圖、金錢至上以及享樂主義在學生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致使"個人奮斗、自我實現"成為不少學生的價值取向.

C. 你對道德感的認識如何

說話做事先問自己的良心!你良心底線的高下就是你自己道德感的高低,這與法律無關!

D. 淺談你對道德與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認識

道德的范圍比較廣泛,體現在多方面.職業道德也是由道德演變而成的,只是職業道德講的更精準,更明確.因為它是局限於某一職業范圍內!

E. 談談你對道德本質的認識

道德即社會關系,當行為有利於社會利益最大化時,稱之為有道德。

F. 談談你對道德與法律關系的認識。

對道德與法律關系的認識

一道德對法律的作用:

1.道德是法律的基礎。任何制定法總是基於對道德的考慮而形成的。以刑法為例,理論上,犯罪分為自然犯與法定犯。自然犯在性質上違反倫理,很明顯對這類犯罪的規定是在道德基礎上形成的。法定犯雖不違反社會倫理,但有關法定犯的規定是不能違背道德的(原則上不能違背,而如果有關規定違背了道德的情形將在下文予以討論)。因此,無論是自然犯還是法定犯,均是在考慮道德的基礎上產生的。

2.道德是區分良法與惡法的標准。這涉及到法律違背道德時怎麼辦的問題。應該視法律違背道德的程度採取相應的措施。法律尚未與正義相悖過甚……在實質上仍比無法更優,則應從維護法律威嚴的角度保留與道德違背的法律。而法律與正義相悖過甚,已惡於無法,則應予以廢止。

3.道德增強法律對現實社會的適應性。法律的穩定性與社會的發展存在著緊張的關系,尤其是法律規則。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法律中確定了不少原則,而這些原則正是道德性原則。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原則即是典型。

4.道德是法律的價值追求。在一定時期,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這樣,由人制定的法律必然不能完全反映自然法,即我所定義的道德。越來越趨近於道德的實然道德永遠是法律的價值追求,引導著法律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使法律不僅僅是「一種必要的惡」,越來越趨近於正義。

二法律對道德的作用:

1.法律賦予道德以力量。道德本身是沒有強制力的,而在道德基礎上產生的法律有強制力。法律將一些道德規范納入自己的范疇,這時,這些規范依然是道德,但已經具有了強制性的特徵。

2.法律使道德得以具體化。道德是抽象的人類規范,法律則是一種明確而具體的人類規范。法律通過將一些道德規范納入其中,從而使道德具體化。

3.法律為道德的遵守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人們常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只有當法律得以遵守,才能為道德的遵守提供一個基本的社會秩序。

總的來說,作為人類規范,二者各有不足,因而二者缺一不可,互相彌補不足,共同向著道德的方向努力,從而為人類構建一個良好的秩序。

G. 談對道德的認識及怎樣加強道德修養

韓劇《可愛的你》看過沒有?這裡面把道德完全反映了出來,道德是一種習慣,版道德權不是強迫自己才能體現出來的,這與人的生活環境有非常大的關系。道德在突發事件裡面有最好的體現,會不會出口不訓,會不會伸手打人家的臉,會不會接人家的傷疤,這些都能反映出道德。我想,最為道德的就是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哪怕是你的敵人。
道德的養成完全是積累,這與學歷、見識、財產沒有太大關系,接受的道德教育得當就會具備很高的道德,要不然學歷再高也不會阻止道德滑坡,道德的養成或許就是接受感動的過程吧。
個人見解,謝謝!

H. 談談你對職業道德的認識

職業道德最基本要做到以下:
第一,早到公司。每天提前到公司可以在上班之前准備好完成工作必須的工作條件,調整好需要的工作狀態,保證准時開始一天的工作,才叫不遲到。
第二,搞好清潔衛生。做好清潔衛生,可以保證一天整潔有序的工作環境,同時也利於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情。
第三,工作計劃。提前做好工作計劃利於有條不紊的開展每天、每周等每一個周期的工作,自然也有利於保證工作的質和量。
第四,開會記錄。及時記錄必要的工作信息,有助於准確的記載各種有用的信息,幫助日常工作順利開展。
第五,遵守工作紀律。工作紀律是為了保證正常工作秩序、維持必須工作環境而制定的,不僅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利於工作能力的提高。
第六,工作總結。及時總結每天、每周等階段性工作中的得與失,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習慣,總結工作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技能。
第七,向上級匯報工作。及時的向上級請示匯報工作,不僅有利於工作任務的完成,也可以在上級的指示中學習到更多工作經驗和技能,讓自己得到提升。
職業習慣是一個職場人士根據工作需要,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務主動或被動的在工作過程中養成的工作習慣,也是保證工作任務和工作質量必須具備的品質。良好的職業習慣,是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的必要前提,如果不具備良好的職業習慣就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良好的職業習慣。

I. 良好道德的作用和意義

作用:

道德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意義:

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9)對道德的認識擴展閱讀:

人類擬定道德原則的目的是調節利益關系,實現本階級(社會或團體)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J. 對思想品德的認識800字

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看,需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的途徑與方法是:通過優化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來實現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實踐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文化素質教育內容結合起來;依照素質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模式:
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構建和諧的教學體系,構建和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以政策為依託,確保外部和內部環境的穩定。
在全社會形成重視政治理論教育的良好氛圍,是克服部分大學生對政治理論教育淡漠情緒的前提。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學生的各種思想問題無不是社會的產物。當前社會上政治淡漠主義和理論虛無主義有所抬頭,給高等學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要使全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深刻認識到:在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統一的理論作指導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只有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保證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同時,全黨上下還要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將腐敗現象減少到最低限度,為政治理論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現實環境。
高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是解決部分學生對政治理論教育淡漠問題的重要保證。全黨上下齊心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高校黨政領導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有利於搞好高校的政治理論教育。首先必須解決高校領導對政治理論教育的認識問題。根據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 建立必要的配套措施 (如自費生的政治理論教育), 以保證政治理論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同時, 必須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待遇,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地位, 穩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必須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施和研究的投資經費。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 使師資隊伍建設規范化、制度化, 造就一支職稱、學歷及年齡結構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為此, 必須在人、財、物力上給予充分的保證, 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
二、以人為根本,保持師生的活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和歸宿, 體現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自主選擇性、創造力。課堂教學在組織形式上也應力求多樣化: ( 1) 開辟講座課, 從廣、深兩個方面拓展教學內容, 縮小理論與現實的差距, 保持教學的時代感和生命力; ( 2) 組織討論會, 縮短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 准確認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發展動態, 及時發現問題並予以理性解決; ( 3) 組織辯論賽, 在生動活潑的局面中開啟學生多維視野, 激發學生靈感, 為之提供一個思想碰撞的有利環境; ( 4) 開設興趣小組, 在此基礎上撰寫科研論文, 既可提高理論水平,又可在思想上盡快成熟。
教學應更加註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一方面通過自身力量在補充學生人文知識的基礎上, 將其提高升華為人文精神, 以使受教育者從自我表現的生命感悟出發對現實進行永無止盡的批判、否定與超越, 另一方面通過對人類自由、自覺本性的全面發展所導致的資源、生態、人口、核武器等全球性問題的審視, 指導受教育者達到由人化、世俗化、社會化至完美化的境地。從而完成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良性循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健康心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在大學生個性風格的、較穩定的審美情趣的審美觀的培養中擔負重要角色, 已經成為這一教育在第一課堂學習途徑上的主要載體。要創造就會有挫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塑造青年學生靈魂的工程師, 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而且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儀表等方面言行一致 ,以身作則, 為人師表。教師要使課堂有活力, 關鍵是要苦練基本功, 創新教學方法, 完善教學環節, 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應根據所授課程的特性, 廣開思路、大膽試驗, 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 筆者認為下列教學方法是值得提倡和借鑒的:演講式教學法、「問題引路」教學法、雙結合教學法、四步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調研教學法、閱讀教學法、辯論教學法、實踐式教學法、對話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等。
三、以創新為宗旨,促進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必須全面創新, 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 促進整個社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的提高, 滿足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1.方法創新是動力。2.內容創新是關鍵。
總之,各方面都應該積極配合,以創建更和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體系。
個人的看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我們樹立了正確 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讓我在「人性」、「德性」、「精神」、 隋感」、「胸懷」、「理想」、「境界」有了新的認識 。

熱點內容
女法官被綁架 發布:2025-01-04 12:13:14 瀏覽:835
關於疫情期間法院 發布:2025-01-04 12:07:03 瀏覽:31
刑法什麼罪 發布:2025-01-04 11:40:00 瀏覽:140
社會與法頻道失控 發布:2025-01-04 11:22:04 瀏覽:989
最新日本民法 發布:2025-01-04 11:04:57 瀏覽:942
手抄道德經 發布:2025-01-04 11:00:43 瀏覽:883
親婚姻法 發布:2025-01-04 10:56:25 瀏覽:403
法律援助微信在線 發布:2025-01-04 10:30:56 瀏覽:625
美國刑法詐騙 發布:2025-01-04 10:21:48 瀏覽:287
廣州司法局電話 發布:2025-01-04 09:59:37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