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介紹

道德經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18 19:07:31

1. 道德經全集的介紹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分《道經》和《德經》上下兩篇。分書共回計八十答一章,文約五千言,涉及到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歷來被學人們稱為「哲理詩」。《道德經》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更指出了處世的方略。《道德經全集》提供了《道德經》的原著實錄,對原文進行了經典解讀,並進行了說文釋文,最後還逐章對相應的經典思想進行了活學活用。閱讀《道德經全集》,能更深刻地認識《道德經》中所蘊涵的思想,《道德經全集》更是現代人修身處世的必備寶典。

2. 求《道德經》簡介,200字左右,適合演講的

《老子》一書也稱《道德經》。

《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

《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上下共五千字。

3. 道德經介紹~

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呂覺 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舊題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將其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名《道德經》。
《道德經》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漢末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為教典教悔道徒,並作《老子想爾注》以宗教的觀點解釋《老子五千年》,自此成為道教的基本經典。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 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知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坐,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覺」,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需要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4. 老子道德經想爾注的老子簡介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權子」,河南省鹿邑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集(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傳他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從腋下將他產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安徽渦陽)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或直稱《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5. 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的介紹

《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就是將老子《道德經》所述宇宙天地人萬物變版化規律,同時將《道德經》內隱權含達到返樸歸嬰,長生久視理想目標的中華養生最高層學問: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內丹養生之道敬獻給人們,促進宇宙天地人萬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與時俱進。老子《道德經》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方聖經」。

6.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的介紹

內容簡介老子《道德經》全文五千餘字,文辭簡短,深富人生哲理,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著作,更是全球被翻譯和閱讀最廣的書之一。這部博大精深的智慧寶典,留給我們的就是「無」的形而上智慧。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的作者王邦雄教授以講授儒家、道家享譽甚久,對老子的體悟與研究功力無出其右。老子學說的精髓經過他透徹、獨到而精闢的解析,有了新的時代意義,引領讀者認?、理解老子的思想內涵,更進一步洞悉生命的真諦。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7. 《道德經》的核心是講什麼

柔弱、不爭。道法自然。

8. 《道德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8)道德經介紹擴展閱讀: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9. 老子的介紹

老子

公元前571年農歷2月15日,在世界的東方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即現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宮鎮降生了一位偉人老子。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學家派的創始人,被當代評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大家知道在老子之前,社會上僅有一些哲學觀點出現,從《老子》開始形成了系統的哲學理論。因此,鹿邑這塊寶地,即是降聖的仙鄉,又是東方哲學的發源地。

據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號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司馬貞《史記索隱》雲:「苦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司馬貞《史記索隱》雲:「苦縣本屬陳,春秋時楚滅陳,而苦又屬楚,故雲楚苦縣。」酈道元《水經注》稱:「邊韶老子碑雲老子楚相人也,相虛荒,今屬苦,城猶存,在賴游鄉之東,渦水處其陽」,(元初渦河由太清宮南邊改道走太清宮北邊)。翻閱歷代國史,各種詞書,名人論著以及《河南省志》、《歸德府志》、《鹿邑縣志》、《江南通志》、《安徽省通志》、《毫州志》都明確記載,老子生地在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史學界、哲學界、宗教界及研老專家,或著書立說,或撰寫老證論文,認為老子生於鹿邑太清宮鎮證據鑿鑿。據《毫州志》記載:「太清宮在城西四十五里,今屬鹿邑,老子所生地」。《江南通志》(清順治時期,今安徽與江蘇合稱江南省)卷二百,有一項「辨訛」,專門考證舊志中的訛錯其中有對李耳的考證。結論是:「李耳,歸德鹿邑人,非今江南地。唐宋之毫州,鄰六縣,惟譙、城父二縣今江南境,余俱屬河南。舊志載李耳鳳陽人物中,誤矣」。在重修《安徽省通志》卷二百六十,卻有這樣兩段記載:「太清宮在毫州西四十五里,老子所妊之地,基地猶存,舊名紫極宮,唐天寶二年改」。再一段是:「陳摶為毫州真源人,今河南歸德府鹿邑縣地,舊志收入穎州,與老子誤同,茲並削之」。寫得明明白白,自動糾正了過去的錯誤記載。一九九一年,新華社合肥五月十日電,報道安徽毫州決定舉行世界老子學術研討會的消息稱:「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又稱聃,是與孔子同時代並齊名的一位古代思想家,也是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家鄉在與毫州毗鄰的今河南省鹿邑縣」。實事求是,是我們傳統的學風,應該發揚光大。

老子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響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從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群眾尊稱為老君爺。老子由人而神有一個歷史衍化過程。唐代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非突然而來,蓋早有「太上玄元」之名。從司馬遷講「蓋老子百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說明西漢時已流傳著老子修道養壽是活了幾百歲的活神仙了。東漢邊韶《老子銘》曰:「老子先天地而生」,又曰「老子離合於混沌元氣,與三光為始」。老子在後漢時期,已經完全神化,成為尊神、教主,所以漢桓帝於宮中產黃老浮屠之祠,把黃老與浮屠並列,前者是道教的教主,後者是佛教的教主。這里所謂的「黃老」即指老子而言。因此在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左官到苦縣(鹿邑)祭祀老子。延熹九年(166年)桓帝在濯龍宮親祠老子。可見這時老子已經成為神聖的教主。現在全國各地都有道教宮觀,鹿邑的太清宮始建於漢延熹八年,老君台始建於唐初,香火久盛不衰,老子以太上老君受到群眾的尊奉。

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經》,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大寶藏—也是中國哲學本體論的第一部名著。其內容涉及哲學、文學、兵學、美學、醫學、社會學、倫理學、天文學、養生學,被譽為網路全書。他的清靜無為的學說,一物兩項的轉變率的辯證理論,深邃的天人之際的哲理,兩千五非多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為。作為文化基因,滲透到人們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之中。影響著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生死觀等各種文化觀念。《道德經》不但影響了漢代以來兩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視,已成為世界哲學寶典之一。從古至今注釋者三千餘家,出版發行量居世界第二。當今,興起了全球的「老子」熱,老學研究空前高漲。最近幾年各地連續召開國際性的老子學術研討會議。一九九三年德國舉辦老子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一九九四年鹿邑舉辦老子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一九九五年中國社科院在西安舉辦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議。這樣頻繁的國際性研老活動,歷史上是沒有的,它樗著老學研究推向了新的階段,達到了新的水平。

老子思想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巨大的歷史影響,一方面是由於對遠古以來的文化傳統作了系統的概括和總結,有著極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礎;另一方面是老子在繼承的基礎上又開拓了文化發展的新方向,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創立了以「道」為本體論的哲學體系,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哲學基礎。老子思想對中國文化發生了全主位的影響,並對現代文化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最大的貢獻,就是指出了作為宇宙萬物本原及其存在的根據的形上之「道」,創立了以「道」為核心,包括體體論、辨證法、認識論和人生哲學等內容的系統的哲學思想體系。老子的本體思考和方法思考,使「道」真正成為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動力。從先秦道家、兩漢黃老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對老子道論的繼承和對老子提出的諸如「道」、「德」、「有」、「無」、「動」、「靜」、「無極」等范疇的援用可以看出,老子哲學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礎。由於老子思想是一個概念豐富的思想體系, 對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都有許多深入、准確的洞察,因此,它獲得了某種特殊的理論品質,蘊藏著許多理論生長點和不同思想體系。所以現代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的發展,仍需要借鑒老子哲學思想。老子的智慧對於解決現代人類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具有啟迪意義。他提出了作為人生價值根源和基礎的「道」范疇。老子的「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又是萬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源。形而上的「道」落實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繫上,就成為人的行為方式和處世。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老子強調人的主體性和自然規律的客觀性,主張人應順任自然,反對人對自然的掠奪。在個人與他人、與群體的關繫上,老子提出「無爭」的處世原則,主張挫脫解紛,和光同塵,反對爭功名利祿,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在個體生命的自我完善上,老子提出了「深根固柢」的「長生久視之道」。老子思想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人類目前和未來的文化和生活提供著積極的智慧。我們要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開拓和諧的天下,創造美好的人間

熱點內容
法治信仰如何形成 發布:2025-01-06 15:57:04 瀏覽:279
鎮法治政府建設 發布:2025-01-06 15:52:30 瀏覽:27
道德斷崖 發布:2025-01-06 15:52:29 瀏覽:906
合同法對訂立合同的主體有哪些要求 發布:2025-01-06 15:45:16 瀏覽:857
法學工科 發布:2025-01-06 15:26:46 瀏覽:473
涪陵律師電話號碼 發布:2025-01-06 15:02:28 瀏覽:296
自考合同法2016年10月真題答案 發布:2025-01-06 14:52:20 瀏覽:116
福建省石化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06 14:51:36 瀏覽:810
司法部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06 14:17:32 瀏覽:826
勞動法有關賠償辦法 發布:2025-01-06 14:17:23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