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時間: 2020-12-18 19:23:05

A.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是:
1、法治文化建設是現代民主法治回的靈魂;
2、法治文化建設是深入推答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現實需求;
3、法治文化建設,是做好新時期人大工作的內在要求;
4、法治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5、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B. 怎樣構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大格局

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5月8日表示,要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版責任制,構建全社會參與權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大格局。

司法部研究室研究員洪英表示,要切實加強對憲法法律實施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合憲性審查工作體制機制,糾正違憲違法行為,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遵守和執行,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推動形成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法治文化。來源:新華網

C. 簡述法治文化建設的現實措施有哪些

建設法治文化建設的現實措施有:

1、推動全社會樹立法制意識;
2、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
4、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
5、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D. 淺談如何建設企業法治文化

(一)在樹立法治文化理念上取得新進展
一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在深入開展普法工作及法治文化建設中,要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用它來指導法治文化建設實踐。
二是要強化服務群眾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和地位的充分肯定。法治文化建設實質上就是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導人,以法治實踐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最終達到提高人的法律素質,確立法治精神意識。
(二)在法治文化培育陣地上要有新進展
一是要發揮電視專欄的普及作用。電視等大眾媒體是面向百姓進行宣傳最有效、最節約社會成本的方式,可快捷地傳播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服務。群眾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和渠道更多的不是在課堂里,而是在網路上、電視里、報紙雜志上。
二是發揮法制書刊的引導作用。法治文化具有先導作用,唯有能夠滿足領導幹部依法決策的需求、公務員依法行政的需求、青少年學生提高人文素質的需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防範法律風險的需求、農民群眾參與基層自治的需求及流動人口依法維權的需求,才能有效增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滲透力。
(三)在法治文化建設長效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一是要完善組織領導責任機制。推進法治文化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依託法治建設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要盡早研究制訂關於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相關實施意見,以構建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框架。
二是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有必要的經費保障。在政府加大經費投入的基礎上,還應採用財政支持與社會化、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保障法治文化建設所需費用。要積極鼓勵運用社會化、市場化辦法籌集法治文化活動經費,將法治文化宣傳過程自然生成的各種產業化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起來。

E. 如何加強本部門,本單位法治文化建設

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具有公益性、群眾性、社會化和經常化的特點,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強化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真正將法治文化建設列入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六五」普法、平安建設、社會管理創新、文明和諧社區評比和黨的建設等整體規劃中,同重點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要建立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宣傳、文化、廣電、新聞部門等單位共同參與、各司其職的組織領導體制,形成條塊結合、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要完善領導責任機制,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形成主管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部門積極抓、其他條口協同抓、各個社區自覺抓、列管單位配合抓的工作機制;二是落實保障。要將法治文化建設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要將法治文化宣傳過程自然生成的各種產業化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起來,採用社會化、市場化運作等方式籌集法治文化活動經費,彌補經費的不足,實現法治文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統一。要充分發揮地區普法講師團、法制宣傳工作者、法制新聞工作者、法律服務志願者、法律明白人以及法治文藝骨乾等人才資源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強法治文化宣傳,為法治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要注重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工作規律、工作推進方式及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等的研究探索,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式,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為法治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三是整合資源。要立足地區實際,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通過借勢、借力、借腦、借資,不斷動員各部門、發動全地區積極參與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設工作,構築「積極參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有序運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聯動機制。司法行政機關要積極履行主管職責,充分發揮協調、指導和監督的職能,克服「小馬拉大車」的消極心態,學會「藉助外力」、「借船出海」、「借雞生蛋」,凝聚各單位、各部門和各階層力量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從而實現法治文化工作主體多元化、內容專一化、方式協同化、效益最大化,實現由「主演」到「導演」,由「獨唱」到「合唱」的轉變。

F. 如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以文化為載體,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用人性化、藝術化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而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引導、激勵和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法治領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加強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強化責任。二是落實保障。三是整合資源。
2、創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設活力。要扎實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地區優勢,在鞏固、深化和創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實效。一是鞏固法治文化宣傳廣場。二是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館。
3、創新載體,增強法治文化建設效能。法治文化建設的難點在於概念虛、基礎弱、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必須要下細功夫、實功夫、慢功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提升地區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強融合。二是抓好結合。三是注重整合。

G.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大致有三個:
1、增強全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版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權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內容。特別是注重引導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起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
2、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重要的是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傳播法治文化,創新法治實踐,培養起全民發自內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識和法律信仰;
3、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體系。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促進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尊法,深化普法宣傳,強化法制宣傳教育是可以實現的。但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觀的真正形成,需要從根本上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來實現。

H. 法治文化建設的內容有哪些字數越多越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是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基本要求,是開展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國建設實踐的內在反映,表現為以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為內核的法治文化觀念、法治文化氛圍、公民法治素養等多方面,它反映並影響著我國的法治實踐。開展全民普法工作,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必須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重要著力點。
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就是引導人民從觀念上維護憲法法律權威,讓法治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信仰。要想讓人民真正地內心擁護與真誠信仰法律,除了法律科學合理、有效實施等原因,更需要法治文化的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這要求普法工作者積極圍繞黨的工作大局,從更高層次上謀劃好法治文化建設,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貢獻。全面依法治國,其中一個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法治文化建設對於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全社會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養成人們的法治自覺起著重要的、基本的推動和保障作用。只有在全社會打下堅實的法治思想基礎,通過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首先,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民主政治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只有培育和形成以法治精神為核心的法治文化,才能更加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才能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其次,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一個重要表現是在法治方面的需求更加強烈。正確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合理表達訴求,需要我們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扎實深入地進行法治文化建設,努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認同、感情認同,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打下和諧穩定的社會基礎。再次,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作保障。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深入發展,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形成共識,才能夠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贏得主動,充分發揮投資在保增長中的作用,助推地方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注重創新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全面健康發展。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新課題、新任務。我國法治文化建設正在積極引領、支撐和推動著我國法治建設實踐,但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這一建設必定是一個長期而漸進、曲折而艱苦的過程,需要我們以創新的思維不斷推動。一是要充分發揮和結合各項資源優勢。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各類人群,在推進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要注重工作結合,在深入推進普法工作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二是充分發掘各領域資源,在機關文化、城鄉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工作中突出法治文化建設的時代性、先導性、協調性和系統性。三是要特別注重鮮明特點和品牌效應。法治文化建設不僅要高端設計,更要注重「接地氣」,按照主題鮮明、因地制宜的原則,突出發揮地方特色文化優勢,以不斷增強識別力、吸引力和影響力為著力點,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不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法治文化精神食糧。
注重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的有效銜接。要深入持久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因循守舊,應該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根據實際情況和發展階段積極穩妥、循序漸進進行。一是通過各類活動引領、項目推進、產業培植等方式的服務,設計好法治文化建設載體,在各類經濟社會活動中植入法治文化表現形態。具體而言,就是要同機關文化相結合,立足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同鄉村文化相結合,立足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富民工程,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城市社區文化相結合,立足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同校園文化相結合,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養和道德情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同企業文化相結合,立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依法經營和依法防範風險的能力等。二是堅持把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激活法治文化建設的內在活力,把法治文化體系的基本要求細化為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職業規范、學生守則等具體行為准則,使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全方位、多渠道地傳播法治精神,不斷擴大法治文化建設的覆蓋面。三是積極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不同規模的法治文化陣地,營造「出門有法、抬頭見法、說理用法、辦事循法」的濃厚法治文化氛圍。

熱點內容
縣教育局法律顧問聘請合同 發布:2025-01-06 16:07:03 瀏覽:594
法治信仰如何形成 發布:2025-01-06 15:57:04 瀏覽:279
鎮法治政府建設 發布:2025-01-06 15:52:30 瀏覽:27
道德斷崖 發布:2025-01-06 15:52:29 瀏覽:906
合同法對訂立合同的主體有哪些要求 發布:2025-01-06 15:45:16 瀏覽:857
法學工科 發布:2025-01-06 15:26:46 瀏覽:473
涪陵律師電話號碼 發布:2025-01-06 15:02:28 瀏覽:296
自考合同法2016年10月真題答案 發布:2025-01-06 14:52:20 瀏覽:116
福建省石化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06 14:51:36 瀏覽:810
司法部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06 14:17:32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