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網路道德規范

網路道德規范

發布時間: 2020-12-18 21:49:25

⑴ 為什麼要遵守網路道德與規范

網路倫理學已經具備了構建完整體系的基礎。本文試圖從構建其完整的框架入手,論述與此相關的范疇和意義,為最終建立一門新興的學、網路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一)第一原則:資源共享原則。
網路上的資源共享源於信息共享。包括軟體、程序源代碼等。凡是使用過網路搜索引擎的人都知道,搜索的過程,就是資源共享的過程,搜索結果就是大量免費的資源。而在一般的網路瀏覽過程中,資源共享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只要上網,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資源,這也許是網路社會中最大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看,資源共享遵循的是「免費原則」。當然,這種免費具有約定性,它使用的是網路提供的默認值。如果超出約定的范圍,這一原則就會收到挑戰和限制。但是,無論如何,網路社會中的免費搜索、免費服務、免費信息等所體現的原則,畢竟不同於商品社會中的資源配置原則。後者體現的是利益最優原則,而前者卻是以信息的最大化為出發點的。因而,作為網路社會所特有的資源共享,理應成為網路倫理學的首要的原則。
(二)第二原則:一致同意性原則。
一致同意原則強調網路行為都應遵循一般的道義性,它必須是誠實的、公正的和真實的。尤其在那些通過網路交往的人中間。雙方一般都被理想化成為具有上述優點的人,因而值得信賴。很顯然,一致同意性被當作網路行為的前提和默認值而先入為主地存在於網路人頭腦當中。雖然這種認識不具有客觀性,但是並不妨礙它成為網路倫理學的原則,只不過同時也是網路倫理學追求的目標罷了。這也是網路倫理學在當前遇到的最具爭議性的原則。雖然通過網路交往的人都希望對方所描述的都是真實的,但是由於缺乏一定的監督機制和懲戒措施,網路人還是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願,而不是按照大家通常希望的規則那樣行動。這樣就給這一原則增添了許多變數,帶來了許多問題。例如,利用網路進行詐騙;侵權等等。
(三)第三原則:自律性原則。
自律性是倫理學的目的。在網路社會中,由於個人具有充分的自由,缺少約束,要達成一致同意,或完全享有整個資源,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每個網路人都遵循自覺性,遵守一般道義原則,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自律性原則可以看作一種最終的道德訴求而和其他原則共同構成網路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如果說,普通網路倫理學中也強調這一原則的話,那麼,網路倫理學無非是更加突出這一特點罷了。自律性的另一個意義是,遵循最小授權原則。即只在網路中獲取應當獲取的資源,而不越權去訪問或者試圖獲取那些不應該獲得的資源,否則就會被取消授權。因此,自律性為網路倫理學的終極目標和終極關懷。
四、網路倫理學探討的基本范疇和基本問題
(一)網路倫理學探討的基本范疇
善、惡
在網路倫理學中,善惡觀念符合傳統倫理學的一般特徵。善惡問題是倫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是倫理學范疇的核心,因而也是網路倫理學應該研究的最主要的范疇。但是,在網路倫理學中,善惡問題又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比如判斷善惡的標准更加不明確。按照斯賓諾沙的意見,所謂善是「指一切快樂,和一切足以增進快樂的東西而言,特別是能夠滿足願望的任何東西而言,」而惡則「指一切痛苦,特別是一切足以阻礙願望的任何東西而言」。 這種定義具有很大的歧義。在網路社會中,侵權、盜版、黑客攻擊等行為無疑給行為人帶來了莫大的快樂和實際利益,但是他們的行為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物質和精神的傷害,顯然不能算作善之列。而根據列寧的觀點,「『善』被理解為人的實踐=要求(1)和外部現實性(2)」。 亦即那些用來維護網路安全、維護網路規范、提供網路服務的行為才是善。反之,利用網路的便利對網路社會以及現實社會帶來危害的就是惡。
然而網路行為畢竟是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如何界定網路行為的性質,確定是否合乎「道德」的,或者是合乎「法律」的;哪些又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不合法」的,都需要一種規范。而利用現實社會既有的規范處理這些行為並非十分恰當,這就要求制訂新的網路規范來對網路行為進行界定。但是,勿庸置疑,在新的規范形成之前,通過法的、道德教育的手段來填補這種無規范的真空,無疑是現代人的一種有益的嘗試。
應當
即規范網路行為的內容,確定「應當」與「不應當」。「應當」這個范疇屬於傳統倫理學的內容,但是在網路倫理學中依然具有新的價值。毋寧說在這里「應當」更具爭議性,以至於人們只好通過制定「不應當」來界定「應當」的范圍。例如美國計算機倫理學會為計算機倫理規定的「十戒」可以看作試圖界定網路倫理學「應當」范圍的典型規范:(1)你不應用計算機去傷害別人;(2)你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3)你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4)你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5)你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6)你不應使用或拷貝你沒有付錢的軟體;(7)你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8)你不應盜用別人的智力成果;(9)你應該考慮你所編的程序的社會後果;(10)你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
價值
這也許是網路倫理學中最賦有爭議的范疇。一個人的網路行為有沒有價值,是否恰當,換句話說,能否對這種行為做出道德判斷,幾乎沒有什麼定論。倒是這種行為從一開始就完全處在別人的評價當中。雖然「價值范疇最為重要的用途在於贊揚」, 但是這里用「毀譽參半」來形容網路行為的價值卻一點也不過分。但是,畢竟網路行為具有其特殊性,即遵循一定的價值標准: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至少是大多數人的同意。這樣的行為才具有網路上的價值。顯然,多數人的同意和事情本身是否正確是兩回事,但至少表明在這方面網路倫理學所遵循的價值具有其特殊性。
當然,確定網路行為的價值是為了引導它。通過制訂規范固然能夠主動防範網路違規行為,但是人們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引導一種新型的道德傾向,以確定有價值的觀念和理想,這是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避免的道德歸宿。現代網路倫理自然也不例外。例如,美國的計算機協會在探討其成員應支持的一般倫理道德和職業行為規范中這樣規定:(1)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2)避免傷害他人;(3)要誠實可靠;(4)要公正並且不採取歧視性行為;(5)尊重包括版權和專利在內的財產權;(6)尊重知識產權;(7)尊重他人的隱私;(8)保守秘密。 即用規范的名義對網路行為的價值作了區分,從而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在網路上的作為,盡量避免無價值甚至損害他人價值的行為。
平等
意即自由獲得資源和服務,這是網路社會的普遍規則。一個人只要注冊了ID(即身分或身份identification, identity),擁有自己的密碼,就可以「匿名進入」網路暢游、交友、聊天,發表言論、獲取信息等等。這便於人們以平等的身份進行交往,並使交往變得更加自由和輕松。這在最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平等主義。免費信息資源也具有這種不分民族、種族、文化約束的特點(當然也具有一定的限制,例如語言,主要是英語,使得網路主要在受教育群體中存在)。進一步,網路社會中的人際關系簡單為人機交流,面對冷冰冰的屏幕,一個人完全可以放開一切禁忌,平等地參與討論,形成了網路無禁區的現實。換言之,網路給予進入網路社會的人們以道義上的平等權。
網路賦予人們的「平等權」還蘊含著另外一個不易被覺察的意義,即它有助於推動直接參與式民主的討論和進程。網路畢竟是一個獨立於傳統媒體的力量,一定程度地緩解了公眾的知情權,資源共享原則又從客觀上有利於促進現實社會中的公平現象,例如電子政務的推廣。這也許是網路社會帶給網路倫理學的最深刻的影響。
信用
這個范疇的應用集中表現在電子商務中,意即個人信用正逐步增強。在現實社會中,信用的實現由法律等社會規范保障,而在網路社會中,適用的法規、規范並沒有建立起來,個人信用成為網路消費的唯一保證。雖然網路服務方要求被服務方提供基本的身份證號碼、住址、電話等現實依據,甚至必須提供信用帳號,但是這並不表明網路中個人信用的脆弱,恰恰相反,網路正逐步培養起個人的信用。實際上,進入網路消費,已經建立了信用。
信用范疇的另一種應用表現在網路游戲中。在某些游戲的設定中,游戲者通過增加個人信用即可獲得較高的分值獎勵,從而在游戲角逐中獲得優勢,乃至於獲勝。這是網路游戲對建立網路時代的個人信用的貢獻。
服務
這是網路社會產生於消費社會之後的典型特徵。其中的含義之一是指:在網路社會中,消費同現實社會中一樣,由一對一的形式構成,即有服務方,也有消費方。在這里,服務是傳統的,機械的,網路只是一種媒介。含義之二是指:web-service,即網路服務,主要指未來網路提供的智能性的服務。比如,一個人在網路中打入「我想去西藏旅遊」的語句,網路會提供出一系列的信息,如去西藏的最佳季節、氣候條件、最佳旅遊路線,等等,供提問者進行參考。從而實現人機交互的智能化和互動性,這是網路服務的真正含義。
批判
把批判作為網路倫理學的基本范疇確實有很大的爭議。但是,這里批判已經異化為批評,而且泛化為道德判斷,它總是不停地詢問:「這種觀點是好的么?」「我(們)應當這樣做么?」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網路是一個特殊的空間,虛擬的環境產生了特有的網路語言,而匿名性讓真相融入無窮無盡的爭論。加之網路沒有強有力的約束機制,沒有了管理者,沒有了權威(authority),網路成了「自由」的空間,導致每個網路人都是他自己行為的領導者和評價者,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判斷來決定討論的價值。造成批判的濫用和現實語言的萎縮,深層次的文化思考被肢解,代之而起的是膚淺的、無休止的爭吵。BBS就是這種批判濫用的典型。在那裡,沒有規則、沒有標准,批評總是以自我中心,否定就是一切。
五、研究網路倫理學的意義
探討網路行為引發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問題,在網路倫理學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是社會問題。過分關注網路導致了現實社會中的道德相對主義傾向和道德冷漠現象。前者是指網路的虛擬性和無約束性使得人們在網路中可以對任何事情都拒絕負起責任,後者是指人越來越依賴於網路,異化為網路人,其重心轉移到虛擬社會中的交往,從而削弱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交往行為。而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性是其根本的屬性,但是以計算機為媒介進行交往的網路社會導致的人們直接交流的活動減少,必然造成群體意識的淡漠和人際關系的冷漠。此外,還造成了道德失范現象,例如利用網路進行犯罪,盜用他人的帳號,攻擊他人的網路和計算機造成實際的損失等等,都是引起現實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其次是文化問題。這里有兩層含義:表層問題表現在網路語言上。網路有自己的語言。 例如電子郵件所使用的語言格式,通訊網路協議,遠距離傳輸協議,等等。這些協議可以說制定的非常具體和精確,甚至對字母的大小寫、信息長短、主題、電子簽名等細節都有詳盡的規定。違反這些規定,就不能獲得和發布任何信息。同時,這些規定又具有數字化、符號化傾向。 其應用同現實社會中使用的語言產生了沖突,其結果是消解了現代語言。深層問題表現在文化侵略上。即文化的殖民主義現象。由於現代網路使用的主要語言是英語,這有利於當代西方文化通過網路這種先進的傳媒把自己的政治文化和價值觀強行推廣到全球,使得接觸網路的人們容易受到現代殖民主義的隱性侵蝕。侵蝕的直接後果就是造成文化和宗教的沖突,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當然,這種文化的沖突也促進了各種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客觀地說,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不僅如此,網路還會引發隱性的政治問題。它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改變現有的社會分層。即未來社會將分為掌握和控制信息的群體(knows) 和不佔有信息的群體(knows-nots); 這必將引起一種新的對抗。 這或許正是現代政治學或者社會學應該注意研究的問題。
在我國,對網路倫理學的深入研究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加強網路道德建設,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一個嶄新的領域。筆者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對正確規范網路道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要正確對待文化陣地擴展的現實。 網路被譽為「第四媒體」,擁有傳統媒體所沒有的、也無可比擬的、全新的傳播方式。如何佔領這個新興的宣傳陣地,充分運用其傳輸信息迅捷、大量的特點,對我們當前加強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的建設至關重要,也是當前宣傳工作必須研究的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2001年我國公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確立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為網路倫理學的建設提供了指南,也為在網路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其次,要對傳統的宣傳手段進行改進。網路不同於傳統媒體,其最大的特點是獨立性。這個特點保證了網路較為公正地傳播信息。網路里有巨大的資源,但是網路信息魚龍混雜、不一而足。必須改進傳統的宣傳方式和手段,才能符合網路傳播的特徵,進而對信息進行甄別、優化,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在這個問題上要堅持「以德治網」和「依法治網」並舉的方針,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加強針對網路的立法,運用法律的手段對網路進行監管和疏導;同時加強正面宣傳、教育,使廣大網民能夠辨證地認識和使用這種新的工具;啟動網路文明工程,把網路文化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來研究,支持對此進行各種類型的學術研討,爭取建立較為客觀的網路倫理規范。
最後,還要對網路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正確引導網路的發展方向,是規范網路倫理,保證這一新興的社會現象有序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必要步驟。只有這樣,才能為我所用,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
研究網路文化中的倫理問題,其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社會主義,服務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的陣地,只有從思想上重視,在研究中嚴謹、認真、公正、客觀,才能正確掌握這一新興交往工具,引導其健康發展。

⑵ 網路道德以什麼為標准

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基本原則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
斟酌原則
網路道德的三個斟酌原則是全民原則、兼容原則和互惠原則。
1.全民原則:網路道德的全民原則內容包含一切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不得損害整個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它還要求網路社會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得以經濟、文化、政治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為借口把網路僅僅建設成只滿足社會一部分人需要的工具,並使這部分人成為網路社會新的統治者和社會資源佔有者。網路應該為一切願意參與網路社會交往的成員提供平等交往的機會,它應該排除現有社會成員間存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差異,為所有成員所擁有並服務於社會全體成員。全民原則包含下面兩個基本道德原則:第一,平等原則。每個網路用戶和網路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和義務,從網路社會結構上講,他們都被給予某個特定的網路身份,即用戶銘、網址和口令,網路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和便利他都應該得到,而網路共同體的所有規范他都應該遵守並履行一個網路行為主體所應該履行的義務。第二,公正原則。網路對每一個用戶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它不應該為某些人制訂特別的規則並給予某些用戶特殊的權利。作為網路用戶,你既然與別人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就不要強求網路能夠給你與別人不一樣的待遇
2.兼容原則: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認為,網路主體間的行為方式應符合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規范和標准、個人的網路行為應該被他人及整個網路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際交往的行為規范化、語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求消除網路社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網路行為主體間的交往障礙.
當我們今天面臨網路社會,需要建立一個高速信息網時,兼容問題依然有其重要意義。「當世界各地正在研究環境與停車場的時候,新的競爭的種子也正在不斷地播下。例如,Internet正逐漸變得如此重要,以至於只有Windows在被清楚地證明為是連接人們與Internet之間的最佳途徑後,才可能興旺發達起來。所有的操作系統公司都在十萬火急地尋找種種能令自己在支持Internet方面略占上風,具有競爭力的方法。」 如之前360、QQ大戰就是不兼容與網路無道德的體現,而PPMEET則遵從這項原則。
兼容原則要求網路共同規范適用於一切網路功能和一切網路主體。網路的道德原則只有適用於全體網路用戶並得到全體用戶的認可,才能被確立為一種標准和准則。要避免網路道德的「沙文主義」和強權措施,誰都沒有理由和「特權」硬把自己的行為方式確定為唯一道德的標准,只有公認的標准才是網路道德的標准。
兼容原則總的要求和目的是達到網路社會人們交往的無障礙化和信息交流的暢通性。如果在一個網路社會中,有些人因為計算機硬體和操作系統的原因而無法與別人交流,有些人因為不具備某種語言和文化素養而不能與別人正常進行網路交往,有些人被排斥在網路系統的某個功能之外,這樣的網路是不健全的。從道德原則上講,這種系統和網路社會也是不道德的,因為它排斥了一些參與社會正常交往的基本需要。因此,兼容不僅僅是技術的,也是道德的社會問題。
3.互惠原則: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表明,任何一個網路用戶必須認識到,他(她)既是網路信息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網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網民們有網路社會交往的一切權利時,也應承擔網路社會對其成員所要求的責任。信息交流和網路服務是雙向的,網路主體間的關系是互動式的,用戶如果從網路和其他網路用戶得到什麼利益和便利,也應同時給予網路和對方什麼利益和便利。
互惠原則集中體現了網路行為主體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從倫理學上講,道德義務是「指人們應當履行的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道德責任。凡是有人群活動的地方,人和人之間總得發生一定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就產生義務問題。」作為網路社會的成員,他必須承擔社會賦予他的責任,他有義務為網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有義務通過網路幫助別人,也有義務遵守網路的各種規范以推動網路社會的穩定有序的運行。這里,可以是人們對網路義務自學意識到後而自覺執行,也可以是意識不到而規范「要求」這么做,但無論怎樣,義務總是存在的。當然,履行網路道德義務並不排斥行為主體享有各種網路權利,美國學者指出,「權利是對某種可達到的條件的要求,這種條件是個人及其社會為更好地生活所必需的。如果某種東西是生活中得好可得到且必不可少的因素,那麼得到它就是一個人的權利。無論什麼東西,只要它生活得好是必須的、有價值的,都可以被看作一種權利。如果它不太容易得到,那麼,社會就應該使其成為可得到的。」

⑶ 大學生應該遵守的網路道德與法律規定有哪些

大學生作為新的一代,與互聯網的聯系最為密切,在日常的網路生活中應該遵守的專網路道德與法律屬規定有以下幾點:

1、不得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

2、不得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

3、不得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

4、不得製作、傳播計算機破壞性程序;

5、不得利用計算機實施其它犯罪;

6、遵守《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3)網路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網路道德要求最終只能通過個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所有的網路道德規范要實現其價值性,成為有實效的東西,變為實際的道德風尚,只有通過廣大「網民」的思想和行為轉化為道德的自律,即道德主體藉助於對自然和社會規律以及現實生活條件的認知,自願地認同網路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加以踐行,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成主動的律已,把外在的網路道德要求變為自覺的行動。

因此,我們在強調建設完善的網路道德規范體系和法律法規等他律機制的同時,又必須注重發揮自律機制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通過其自身的道德修養提高道德認知,堅定道德信念,升華道德人格,從而在自律的基礎上遵守和踐行網路道德規范。

⑷ 我們應該如何規范自己的網路道德行為

2、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3、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版4、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權。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引導學生規范他們的網路道德行為:要教育學生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 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 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 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你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 不應盜用別人的智力成果; 應該考慮你所編的程序的社會後果; 尊重他人的隱私;保守秘密。 不能有意地造成網路交通混亂或擅自闖入網路及其相聯的系統;不能未經許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不能偽造電子郵件信息。

⑸ 在網路上發布信息,我們要遵守哪些道德規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的安全保護,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公安部計算機管理監察機構負責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的安全保護管理工作。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

(一)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

(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八)損害國家機關信譽的;

(九)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

(一)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路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路資源的;

(二)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五)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

第七條 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⑹ 網路道德規范的簡介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與好處。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應用,網路中已出現許多不容迴避的道德與法律的問題。因此,在我們充分利用網路提供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抵禦其負面效應,大力進行網路道德建設已刻不容緩。以下是有關網路道德規范的要求,希望大家遵照執行。

⑺ 你是如何遵守網路道德和規范的

不在任何情況下惡意攻擊任何網站伺服器。

2.不能在網上利用E-MAIL傳發任何病毒內或帶有病毒的文件及容垃圾郵件。

3.堅決反對濫注冊會員、濫申請郵箱、濫提交網站等浪費網路資源的行徑。

4.禁止通過任何手段獲取和散布他人個人隱秘資料。

5.不可盜用他人成果,不得在任何形式的作業中抄襲或剽竊他人知識成果,包括校園網以外的一切網路提供的資源,譬如論文、課題、課件等,適當引用他人資料除外。

6.未經作者同意不隨意轉載他人作品。

7.網上應進行正當瀏覽,不去不易於身心健康的網站。

8.不得肆無忌憚地進行網路聊天,不得進行對他人有任何傷害的欺騙行為。

9.注意在網路中的言行,不在網上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不散布任何不良言論。

10.不沉迷於網路游戲。

二年五班王晨旭

⑻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從本質上說,網路交往仍然是人與人的現實交往,網路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內,因而也必須遵守容道德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面對網路生活,不僅遵守道德規范,也應當自覺學習和遵守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也是遵守網路道德的要求。

⑼ 有關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十條道德規范是什麼

Internet安全,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據有關方面的了解,2001年的愛蟲病毒與2002年的Code red蠕蟲在若干小時之內傳染了幾十萬台主機,每次造成1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有一份調查報告談到,截止2002年10月,有88%的網站承認,它們中間有90%已經安裝了防火牆和入侵監測等安全設備。但最後一年內有88%受到病毒傳染,而有關的表明,Internet具有free scale的性質,其感染病毒的域值,幾乎為零。所以國內外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安全的「範式轉換」,例如國外對現在的安全範式提出過兩點看法:

1) 傳統的安全範式對Internet的「復雜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安全最麻煩的問題所在是「復雜性」。

2) 以往(例如歐洲)對於信息安全所採取的措施是建立防火牆、堵漏洞,但沒有從整體性、協同方面構建一個信息安全的網路環境。可以說網路的安全問題是組織管理和決策。

如果對Internet(或萬維網www)加以,WWW是機與網民構成的人 . 網相結合的系統,我們從系統的觀點來分析,WWW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OCGS),這種系統是我國科學家於20世紀90年代提煉出來的,但網路專家往往對此不容易接受。我們曾經專門寫了一篇題為「Internet —— 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文章,將在《 科學 》上發表專門討論這個問題,這里就不多說了。更為重要的是國內不僅提出像WWW這樣的開放復雜巨系統,而且於1992年提出處理OCGS的論,即與「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把各行各業的智慧、群體經驗、古今中外的安全知識與高性能計算機、海量儲存器、寬頻網路和數據融合、挖掘、過濾等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處理復雜問題及系統風險(Systemicrisks)決策的平台。研討廳體系的精要可概括如下:

1. 電腦是人腦研製出來的,在解決問題時,兩者應互相配合,以人為主,充分發揮兩者的積極作用。我國的一位家熊十力曾經把人的智慧(Human mind,心智或稱腦智)分為性智與量智兩類;性智一個人把握全面、定性的預測、判斷的能力,是通過文學等方面的培養與訓練而形成的;我國古代的讀書人所學的功課中,包括琴、棋、書、畫,這對一個人的修身養性起著重要作用。

性智可以說是形象思維的結果,難以用電腦模擬,人們對藝術、、繪畫等方面的創造與鑒賞能力等都是形象思維的體現。心智的另一部分稱為量智,量智是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計算,通過科學的訓練而形成的智慧。人們對的掌握與推導,用系統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屬於量智,是邏輯思維的體現。所以對青少年的培養來說,藝術與科學是兩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分析現在的電腦的體系結構,用電腦對量智進行模擬是有效的。人工智慧的研究表明了用電腦對邏輯思維的模擬,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用現在的電腦模擬形象思維基本上是行不通的。電腦畢竟是人研製出來的,是死的不是活的,我們用不著一定要電腦做它做不到的事。總而言之,明智的方法是人腦與電腦相結合;性智由人來創造與實現,而與量智有關的事由電腦來實現,這是合理而又有實效的途徑。從體繫上講,人作為系統中的成員,綜合到整個系統中去,利用並發揮人類和計算機各自的長處,把人和計算機結合起來形成新的體系。

2. 以「實踐論」為指導,把認識從定性提高到定量

面對未知的問題,採用綜合集成法進行分析與解決的過程如下:首先由專家或專家群體提出解決該問題的猜想,根據以往經驗性認識提出意見,這種意見或見解屬於「定性」性質;再利用精密科學中所用的建模方法(數學建模或計算機建模),用人機結合的方法建立和反復修改模型,達到從定性認識上升到總的定量的認識,這也可以說是專家們的大膽假設通過電腦包括信息網路加以細心求證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計算機軟硬體環境,各種資料庫、知識庫以及信息網路的支持,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體現。

3. 以Internet為基礎,體現民主集中制,尋求科學與經驗相結合的解答

「綜合集成研討廳」可以看成是總體規劃信息革命思維工作方法的核心。它實際上是將我國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運用於科學技術的方法之中,並以Internet為工具系統,尋求科學與經驗相結合的解答。

一些從事網路安全的專家的看法歸納為:

1. Internet不是一般的系統,是開放,人在其中,與系統緊密耦合的復雜巨系統;

2. Internet是一個時時處處有人參預的、自適應的、不斷演化的,不斷涌現出新的整體特性的過程;

3. Internet的安全管理,不是一般管理手段的疊加和集成,而是綜合集成(metasynthesis)。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強調人的關鍵作用,是人網結合、人機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

在信息社會中網路將逐漸成為人們離不開的工作與生活中的必須品。眾多網民(上網的人)的行為必須有所規范,理所應當的必須遵循「網路道德原則」。下面引用北大出版《 信息科學技術與當代社會 》中,有關「網路行為規范」與「網路道德原則」的論點,作為進一步思考的。

(一) 網路行為規范

到為止,在Internet上,或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一種全球性的網路規范並沒有形成,有的只是各地區、各組織為了網路正常運作而制訂的一些協會性、行業性計算機網路規范。這些規范由於考慮了一般道德要求在網路上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目前網路的基本需要,因此很多規范具有普遍的「網路規范」的特徵。而且,人們可以從不同的網路規范中抽取共相同的、普遍的東西出來,最終上升為人類普遍的規范和准則。

國外研究者認為,每個網民必須認識到:一個網民在接近大量的網路伺服器、地址、系統和人時,其行為最終是要負責任的。「Internet」或者「網路」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網路,它更是一個由成千上萬的個人組成的網路網路「社會」,就像你駕車要達到某個目的地一樣必須通過不同的路段,你在網路上實際也是在通過不同的網路「地段」,因此,參與到網路系統中的用戶不僅應該意識到「交通」或網路規則,也應認識到其他網路參與者的存在,即最終要認識到網路網路行為無論如何是要遵循一定的規范的。作為一個網路用戶,你可以被允許接受其他網路或者連接到網路上的計算機系統,但你也要認識到每個網路或系統都有它自己的規則和程序,在一個網路或系統中被允許的行為在另一個網路或系統中也許是受控制,甚至是被禁止的。因此,遵守其他網路的規則和程序也是網路用戶的責任,作為網路用戶要記住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一個用戶「能夠」採取一種特殊的行為並不意味著他「應該」採取那樣的行為。

因此,既然網路行為和其他社會一樣,需要一定的規范和原則,因而國外一些計算機和網路組織為其用戶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規范。這些規范涉及網路行為的方方面面,在這些規則和協議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計算機倫會(Computer Ethics Institute)為計算機倫理學所制定的十條戒律( Ten Commandments),也可以說就是計算機行為規范,這些規范是一個計算機用戶在任何網路系統中都「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准則,它是從各種具體網路行為中概括出來的一般原則,它對網民要求的具體是:

1. 不計算機去傷害別人;

2. 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

3. 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

4. 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

5. 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

6. 不應使用或拷貝你沒有付錢的軟體;

7. 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

8. 不應盜用別人智力成果;

9. 應該考慮你所編的程序的社會後果

10. 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

再如,美國的計算機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是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它希望它的成員支持下列一般的倫理道德和職業行為規范:

1. 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

2. 避免傷害他人;

3. 要誠實可靠;

4. 要公正並且不採取歧視性行為;

5. 尊重包括版權和專利在內的財產權;

6. 尊重知識產權;

7. 尊重他人的隱私;

8. 保守秘密。
國外有些機構還明確劃定了那些被禁止的網路違規行為,即從反面界定了違反網路規范的行為類型,如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網路倫理聲明(the Network Ethics Stat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指出了六種不道德網路行為類型:

1. 有意地造成網路交通混亂或擅自闖入網路及其相聯的系統;

2. 商業性地或欺騙性地利用大學計算機資源;

3. 偷竊資料、設備或智力成果;

4. 未經許可接近他人的文件;

5. 在公共用戶場合做出引起混亂或造成破壞的行動;

6. 偽造函件信息。

上面所列的「規范」的兩方面內容,一是「應該」和「可以」做的行為,二是「不應該」和「不可以」做的行為。事實上,無論第一類還是第二類,都與已經確立的基本「規范」相關,只有確立了基本規范,人們才能對究竟什麼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行為作出具體判斷。

熱點內容
道德與競爭的作文素材 發布:2024-09-21 21:19:00 瀏覽:185
2018勞動法職業健康體檢 發布:2024-09-21 20:37:56 瀏覽:708
我國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4-09-21 20:04:14 瀏覽:944
1950年的婚姻法 發布:2024-09-21 18:30:34 瀏覽:831
道德品質有哪些 發布:2024-09-21 17:31:02 瀏覽:508
從我國立法談公司人格否認制度 發布:2024-09-21 14:04:02 瀏覽:28
刑法學筆記高銘暄 發布:2024-09-21 14:00:21 瀏覽:920
市直司法局 發布:2024-09-21 13:58:32 瀏覽:919
新刑事訴訟法委託司法鑒定 發布:2024-09-21 13:57:03 瀏覽:952
道德經河上公本 發布:2024-09-21 13:26:01 瀏覽:614